CN103154354B - 熨斗底板 - Google Patents

熨斗底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4354B
CN103154354B CN201180048023.4A CN201180048023A CN103154354B CN 103154354 B CN103154354 B CN 103154354B CN 201180048023 A CN201180048023 A CN 201180048023A CN 103154354 B CN103154354 B CN 103154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plate
glass
ceramic
outer fram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80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4354A (zh
Inventor
G·R·阿德金斯
M·詹姆斯
J·M·塞勒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phy Richard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phy Richard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phy Richards Ltd filed Critical Morphy Richard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4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4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3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38So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手持式电熨斗(1)的熨斗底板组件(2),该熨斗底板组件包括:金属外框架件(300);金属定位环件(304),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外框架件内侧;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定位环件中;柔性密封件(303),其布置成位于所述金属定位环件内。这种构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组装和坚固耐用的熨斗底板构型。

Description

熨斗底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持式熨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持式电熨斗包括具有镶嵌在其内的电加热元件的金属熨斗底板。
为改进手持式电熨斗而正在设立的目标包括:
-减轻手持式熨斗重量,借此减轻使用者的疲劳感,
-改进手持式熨斗的人机工程学,借此提高熨烫效率并减轻使用者疲劳感,
-改进手持式熨斗的外观,
-提高手持式熨斗的加热效率及其整体功耗效率,
-提高手持式电熨斗的可靠性,
-延长手持式熨斗的寿命,
-增强抵抗意外损坏的能力,
-增强手持式熨斗制造的简易性,
-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大多数已知的手持式熨斗具有金属熨斗底板,但已在现有技术中提出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的使用。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献US2008/0235998公开了一种具有由薄膜加热元件加热的微晶玻璃熨斗底板的手持式熨斗。
但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的使用表现出与常见的金属熨斗底板所表现的一系列不同的其它问题。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特有的新问题包括如下:
-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在熨斗底板边缘受到急剧冲击时易破碎或碎裂,
-玻璃和陶瓷的延展性通常不如金属,因而不易在成形后钻孔或机加工,
-相比于金属,在玻璃或陶瓷上不易加工出小的细部,这限制了用于将玻璃熨斗底板连接到熨斗余部上的固定点的形成,
-玻璃或陶瓷材料导热性通常不如金属,这意味着相比于金属熨斗底板,在整个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上会出现相对较大的温差。
本文的多个具体实施例解决了与具有玻璃或陶瓷底板的手持式电熨斗的制造有关的上述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其它的方案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述。
根据第一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电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该熨斗底板组件包括:
金属外框架件;
金属定位环件,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外框架件内侧;
平的熨斗底板件,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定位环件中;
柔性密封件,其布置成位于所述金属定位环件内。
所述熨斗底板组件最好还包括邻近所述平的熨斗底板件设置的上盖板,从而在该熨斗底板件和该上盖板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盖板优选设置在该密封件顶部上。该密封件可以具有回弹性并可变形以适配盖板和/或其它构件。
该金属定位条件优选呈环形,其设计用于环绕所述平的熨斗底板件。
所述金属定位条可以包括:
第一大致平直部分;
第二大致平直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大致平直部分间隔;和
竖直部分,其将所述第一大致平直部分和第二大致平直部分连接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延伸。
所述第二大致平直部分最好具有设置成在使用时基本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的下表面。
该定位环的第二大致平直部分优选朝向定位环的中心延伸向所述竖直部分内部;和当已组装时,所述熨斗底板安置在第二平直部分上。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中所述熨斗底板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的下表面是凹入的。
优选所述熨斗底板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的下表面凹入0.3mm到1.0mm的距离,优选凹入约0.4mm。
优选所述金属定位环件构造成安装在密封件和金属外框架件之间。
优选所述密封件设置在金属定位环和熨斗底板件之间。
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柔性耐热材料。
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硅橡胶材料。
优选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形状包括:
第一部分,其在横向于熨斗底板主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和
第二部分,其在横向于该第一部分的方向上延伸。
该密封件最好具有基本为T形的横截面。
熨斗底板件优选包括用于直接加热熨斗底板件的多个薄膜加热元件。
所述熨斗底板件优选具有3.5mm到4.5mm的厚度,理想的是具有3.9mm到4.1mm的厚度。
该熨斗底板可包括玻璃板或陶瓷板。
该熨斗底板件优选包括具有以下范围内的尺寸的多个薄膜加热元件:
宽度在0.1mm到15mm范围内,优选在1.0mm至5.0mm范围内;和
厚度为300μm到400μm。
优选所述熨斗底板件包括多个基本透明的加热元件。
根据第二个方案,提供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的手持式电熨斗。
优选所述熨斗底板组件不需要粘合剂地被固定到主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熨斗组装过程中,所述主体在熨斗底板组件上滑动,该主体通过与该主体上的相应一组突出部、凹处或凸耳相接合的多个接合突出部、凹处或凸耳被保持在该熨斗底板上。随后,该主体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被固定到熨斗底板组件,螺钉阻止熨斗底板组件相对主体在沿熨斗底板主平面的方向上移动并阻止所述突出部、凹处或凸耳脱离。
优选该手持式电熨斗包括安装到熨斗底板组件上的主体,其中:
该主体包括一组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处或突出部;
所述外框架件包括对应一组一个或多个第二凹处或突出部;
第一组凹处或突出部布置成与第二组凹处或突出部接合以将该主体固定到金属外框架件上;
其中该定位环件、该熨斗底板件和该密封件被共同保持在该金属外框架和该主体之间。
根据第三方案,提供一种构造用于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金属定位条件插入金属外框架件内;
将平的熨斗底板件插入该金属定位环内;和
将密封件插入该金属外框架件。
该方法优选包括将该密封件插在定位环件和平的熨斗底板件之间。
优选所述平的熨斗底板件包括多个薄膜电加热元件;和
密封件起到将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电隔离的作用。
优选所述密封件提供熨斗使用时抗振且吸收振动载荷的机构。
优选该方法还包括将玻璃盖板或陶瓷盖板插装在密封件顶部上且在熨斗底板件上方,从而盖板被固定在熨斗底板件之上且在主体和外框架件之间。
优选该方法还包括将金属外框架件如此附接到上部主体构件上,使上部主体构件将金属定位条件、密封件和熨斗底板件共同固定在该金属外框架件内。
优选该方法还包括使金属外框架件、金属定位条、熨斗底板件和密封件沿从主体构件后部朝向主体构件前部的方向滑入上部主体构件。
其它方案如权利要求书所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说明其如何产生效果,现在将仅举例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法和过程,其中:
图1以从上方看的示意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手持式熨斗;
图2以示意侧视图示出了图1的第一手持式熨斗;
图3示出了图1的第一手持式熨斗、主体和熨斗底板组件前部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示出图1的第一手持式熨斗的主体和熨斗底板组件的各部件的分解图;
图5示意示出图1的第一手持式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和主体下部的一侧的横截面细节图;
图6示意示出了组装好的第一手持式熨斗的前部视图;
图7从下面看地示意示出了图1的第一手持式熨斗的熨斗底板;
图8以示意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第二手持式熨斗;
图9以示意后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第三实施例手持式熨斗和储水器;
图10从后上方示意示出了根据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第四实施例手持式熨斗和储水器的视图;
图11示意示出了图9的第三实施例熨斗的和图10的第四实施例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和主体下部的一侧的横截面的细节图;
图12从上方看地示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具有人字形图案的薄膜加热元件的玻璃熨斗底板;
图13从一侧看地示意示出了本文所述熨斗的框架和主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用于将框架固定到主体的接合装置;
图14以前方剖视图示意示出了本文所述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举例描述发明人所想到的具体方式。为了使人们彻底理解,在以下描述中描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其它情况下,没有对已知的多种方法和结构进行详述,以免不必要地使说明书难以理解。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了具有透明的玻璃熨斗底板和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上部主体的手持式熨斗的多个实施例。但在其它多个实施例中,熨斗底板可由陶瓷材料制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熨斗底板材料无需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位于熨斗底板正上方的上部主体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了具有直接施加于玻璃熨斗底板的透明半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加热元件的熨斗的多个实施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薄膜加热元件材料不限于透明薄膜,也可包括不透明加热元件如金属加热轨纹。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玻璃”用于指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由该描述所表示的材料,包括清澈透明玻璃和彩色透明玻璃,包括但不限于无定形非结晶固体材料。该术语包括但不限于硼硅酸盐玻璃和石英玻璃,包括塑料或其它无硅无定形固体。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陶瓷”解释为本领域所公知的陶瓷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加热及随后的冷却作用制备的无机非金属固体,具有结晶结构、部分结晶结构或无定形结构。
本文的图1从上方看地示意示出了根据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手持式熨斗的透视图。熨斗1包括熨斗底板组件2和主体3。主体3包括:由注塑成型塑料制成的手柄4,该手柄形成熨斗上表面;围绕该熨斗底板的周缘延伸的不透明成型塑料壳5;和由注塑成型材料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上部罩体件或壳体件6。所述塑料例如可以是聚碳酸酯或针对熨斗应用而言具有足够硬度、易于制造及耐热的任何其它适合的塑料。
所述主体可以通过一系列螺丝8固定到所述熨斗底板组件上,该螺丝将该主体的后部连接到金属外框架的后部。
在此参见图2,其示意示出了本文图1中的电熨斗的一侧。
所述熨斗底板的透明/半透明部分和所述主体的透明/半透明罩体部分6能让使用者透过熨斗主体看到位于熨斗底板下面正被熨烫的材料。
熨斗底板构成熨斗底板组件的一部分,其中,下部的玻璃熨斗底板或陶瓷熨斗底板设有玻璃盖板、塑料盖板或陶瓷盖板,它们具有将所述加热元件与熨斗内部物理隔离及电隔离的功能。
在盖板的上方,介于所述熨斗底板组件和透明/半透明的上部罩体6之间在该上部罩体内部形成有空腔。在许多实施例中,该空腔可借助位于壳体基部且位于熨斗底板的金属外框架正上方的一个或多个侧通风孔7与外部大气连通。或者在其它变型中,该空腔可以密封并填充有惰性气体例如氩气,或填充有清澈透明气体或清澈有色气体。
手持式熨斗还包括:在内部的用于加热熨斗底板的电加热元件;用于在过热危险时关闭熨斗的热保护开关;开/关转换开关;温度选择开关,以及设置在熨斗后部或尾部的风扇。该风扇设置在熨斗主体内部,从位于熨斗尾部的进风口抽吸气体。气体被推出设置在上部壳体6的后部的多个第一排气口8和/或设置在熨斗主体内部介于上部壳体6和所述熨斗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所述空腔内的多个第二排气口9。
在此参见图3,其从熨斗正面以剖视图示出了壳体和熨斗底板组件。
熨斗底板组件2包括周向的金属例如铝的外框架件300和内部玻璃板组件。该外框架包括中空的熨斗底板状或船状的金属环,其具有光滑平底面,该底面接触被熨烫织物。该金属外框架件环绕内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熨斗底板组件或陶瓷熨斗底板组件延伸。
所述内部玻璃或陶瓷板组件包括具有光滑底面的下部玻璃板或陶瓷板301,该底面是在使用时直接接触被熨烫织物或衣物的部分;以及同样由玻璃或陶瓷构成的上部盖板件302,该上部盖板件与该下部板件平行间隔,两者间有间隙。该上部板和下部板可以沿其边缘由密封件303连接起来,以形成外部气体不能渗入的密封的熨斗底板组件。该密封件落座在金属条或环形定位件304内,该定位件抵靠在金属外框架件300的内凸脊上并向内延伸进该金属外框架件中央的孔内。优选该密封件有回弹性和/或可变形,从而它给在定位条内的熨斗底板组件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这有助于熨斗底板减振而不破裂,还为所述盖板提供一定缓冲,同样用以吸收振动。密封件可以提供所述熨斗底板组件和盖件与金属外框架的物理隔离下部熨斗底板安置在定位环件的内部凸脊的顶部上,以使熨斗底板与金属外框架件的最下方的织物接触平面和定位环的最下方表面之间留有0.3mm至1.0mm、优选约0.4mm的距离。
介于两个板之间的空间305可以填充清澈或透明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可以给在两个平行底板之间的空间内的气体加压至高于大气压。
在下部玻璃底板或陶瓷底板的上表面上构型出薄膜半导体加热元件306。当对薄膜加热元件施加电能时,该元件变热并将热量传递给下部玻璃或陶瓷底板301,从而热量能够直接从该下部玻璃熨斗底板直接传递至将被熨烫的衣物或织物。
在熨斗底板组件2的上方是以不透明的壳体侧部308为边界的空腔307和上部罩体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熨斗底板组件和上部罩体都是透明的,从而可从位于熨斗上方的一个位置以垂直视角透过熨斗向下看到在熨斗底板下面的材料。所述熨斗底板组件的上部底板和下部底板以及所述薄膜加热元件是透明的且可被透视看穿。
在此参见图4,其从正面以分解剖视图示意示出了本文图1-3的熨斗的各部件,示出了熨斗组装方法。
呈条或环形的金属定位件304的形状允许其装配在中空的弓形或弧形熨斗底板状金属框架件300中。金属定位件落入金属框架中并落座在该框架的上部凸脊400上。该定位件可以包括单一的连续的圈或成型金属或形成环或圈的金属条以匹配熨斗底板外形。
下部玻璃底板或陶瓷底板301的形状允许其落座在金属定位环304内,松弛定位在该定位环内,环绕整个玻璃下部底板在下部底板和金属框架件300之间有0.3mm至1.0mm、优选为约0.4mm的水平间隙。所述定位环件可以由单件金属形成,例如通过冲压不锈钢件,或由可选地镀铬的低等级钢制成。
回弹性的柔性耐热硅树脂密封件303的截面形状包括竖直部分,该竖直部分与横向部分邻接,该横向部分在该竖直部分上并向其两侧延伸,从而形成T形。从上方看,该硅树脂密封件是弓形熨斗底板状的环,其具有在前端顶部相接的两个相对的弓形侧,以及在两个弓形侧部分的最后部之间延伸并连接这两个最后部的后连接部分。该硅树脂密封件例如通过模制而以单件形式来形成。
硅树脂密封件的竖直延伸部分设置在定位环304和熨斗底板301之间的间隙内,以使该硅树脂密封件落入、滑入或能被挤入玻璃或陶瓷的下部加热熨斗底板401和定位环304之间的间隙内,从而该硅树脂密封件将下部板牢固定位在该定位环内。为加强在熨斗底板组件的定位环304、下部玻璃底板301、硅树脂密封件303和金属外框架件构件300之间的热传递,热传导涂料可被涂抹在该下部玻璃底板的多个边缘上、定位环上和要被硅树脂定位环303填充的间隙内,从而在使用时热量能从热的下部玻璃或陶瓷底板301传递到金属外框架300。
在所述金属框架、定位环、玻璃加热板和硅树脂定位环的顶部上可以设置同样大致呈船形以匹配熨斗底板的上部玻璃或陶瓷盖板302。
这些构件可通过具有凹入肩部401的上部壳体的多个上部边缘308固定在一起,凹入肩部位于上部玻璃或陶瓷板302的边缘顶部上,用以将上部板下压到硅树脂密封环上并将硅树脂密封环保持在金属固定环304内。
熨斗壳体的多个外边缘可以装在金属框架上,用以将金属框架300、定位环304、下部玻璃/陶瓷板301、硅树脂密封件303和上部玻璃/陶瓷板压紧在一起。上部罩体的边缘可具有相对于在金属框架300上的相对的突出部、凹部或凹槽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凹部、凹槽或突出部,以将熨斗底板组件安装在一起并将熨斗底板组件保持在上部壳体上。
如下所述地将熨斗底板组装到主体上:
·使所述金属定位环落入外框架中;
·使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落入或安置在金属定位环中;
·将柔性硅树脂密封件嵌入到环绕熨斗底板边缘的在该熨斗底板和所述定位环之间的间隙内。
·将所述盖板放到所述硅树脂密封件的顶部上;
·使外框架、定位环、熨斗底板、密封环和盖板从熨斗后侧水平滑入熨斗主体,从而位于壳体内的凹槽接合环绕该外框架的隆起或边缘;
·至少两个固定螺钉8穿过该主体进入位于金属外框架的后部的一对攻丝孔中,这对螺钉设置在主体下面并被紧固,以将框架后部固定到主体后部并阻止熨斗底板组件与主体分离。
在组装期间,如果介于上部和下部玻璃/陶瓷板之间的空腔和/或介于所述熨斗底板组件和所述上部壳体之间的空腔要被注入惰性气体,则组装顺序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完成,例如在含有这样气体的腔室内。
在此参见图5,其以剖视图详细示出了熨斗底板组件和熨斗主体在熨斗一侧的连接。
优选由铝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外框架件300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具有衣物接触下平面500,在一侧的倒圆边缘501,在相对侧的竖直内平面502,该竖直内平面延伸向朝内周向凸脊503,定位环304安置在该周向凸脊上,该主体部分还包括与该凸脊相邻的竖直壁部505,其设在外边缘501和内边缘面502之间。
定位环304包括落座在外框架的凸脊504顶部上的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与该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间隔设置的第二大致平面下部分,该下部分伸入由所述外框架件所围的孔中;以及竖直连接部分,其将第一和第二大致平面部分连接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在组装时,该竖直连接部分邻近外框架300的内表面502安放。优选该定位环由厚度在0.2mm至0.3mm范围内的金属制成。
从上方看,密封件303大致为船形,从横截面上看,该密封件具有竖直部分506,该竖直部分的一侧接触定位件的向内表面502,另一侧接触下熨斗底板301的向外周向边缘。该竖直部分与延伸越过竖直部分顶面的且从竖直部分的两侧伸出的平直的上盖部506连接。内侧的最大伸出部分的内侧底面接触熨斗底板301的上表面。该外侧的伸出部分的底面抵靠该定位环的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的顶部,而该定位环又安放在外框架的凸脊504的顶部上。
壳体308固定在熨斗底板组件的顶部上,该壳体的外周凸缘部分508在外框架的竖直壁部505的侧面向下延伸,壳体的跟部509向下紧压在盖板302、密封件303和定位环504上,压紧整个熨斗底板组件。
在外框架300的侧面上形成的周向脊部或唇部510,与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对应的凹处或凹槽接合,从而随着所述主体沿从熨斗底板的前侧向后侧的方向在熨斗底板组件上滑动,该壳体的侧面将熨斗底板各部件锁定在一起。该外框架的后部可以通过向下延伸的一对螺钉被固定到该主体上,该螺钉穿过该壳体并防止熨斗底板组件沿朝所述主体前方的方向滑出主体内的凹槽。
在替代的布置形式中,所述壳体可以具有被扁平材料环绕的多个孔,这些孔接合位于熨斗底板组件的金属框架上的多个突起的指状凸耳或突出部,从而随着该壳体在制造时在熨斗底板组件上向前滑动,在熨斗底板组件上的这些突出部/突起物在滑动中接合所述多个孔的周缘,这些孔可以轻轻地将该罩体向下压紧到密封件的“T”形部上。通过插设在该壳体后部的多个螺钉,可以防止壳体与熨斗底板脱离,这些螺钉将壳体固定到熨斗底板,这些螺钉穿过壳体进入熨斗底板组件的金属框架后部,从而玻璃熨斗底板被限制在该框架、定位环和密封件内,该框架被固定到壳体上。这种结构避免了将回弹性柔性密封件粘合到玻璃或金属外部熨斗底板框架或定位环上的任何粘合剂的需要并能保持所有部件都牢固锁定就位。
在英国,手持式熨斗需要通过根据英国标准BSEN60335的各种测试。这些测试包括使球轴承在薄弱点撞击手持式熨斗的撞击测试,以及使熨斗跌落的跌落测试。
为了通过这些测试,玻璃熨斗底板需要有机械强度,这导致了相对较厚的玻璃熨斗底板。另一方面,由于玻璃相比于金属具有相对长的热辐射潜伏期,所以玻璃板越厚,加热玻璃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并且当玻璃表面例如通过与布料或湿布料接触而冷却时,更延缓了响应时间。因此,在玻璃熨斗底板的强度和热学性能之间做出权衡。
使用上述构造方法,通过实验已经发现,可以使用相对较薄的玻璃熨斗底板,其具有与相对较厚的玻璃熨斗底板相似的强度和抗跌落测试性能/抗冲击性能,在相对较厚的玻璃熨斗底板中,使用粘合剂将厚玻璃板粘结到金属外框架上。因此,对于较厚的玻璃板的相同的或相似的抗冲击性能和抗跌落测试性能来说,可以利用较薄的玻璃板获得热学性能更强的优点,所述较厚的玻璃板用粘结剂被粘结到金属外框架上。例如4mm厚的玻璃熨斗底板可以和安置在框架上的柔性密封件一同使用,而若未安置柔性密封件,则可能需要多出1mm或2mm的厚度即5mm或6mm厚玻璃来达到相同强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厚度在3.5mm到4.5mm范围内且优选在3.9mm到4.1mm范围内的玻璃熨斗底板。
在此参见图6,其从正面示出了组装好的手持式熨斗。多个后固定螺钉8被装入在壳体5后部的凹槽内。
在此参见图7,其从底侧示出了熨斗,示出了透明熨斗底板。
熨斗底板组件2包括:金属周向围绕结构300;中央玻璃熨斗底板301;设置在玻璃熨斗底板和金属外框架之间的金属定位环304;和设置在玻璃熨斗底板301和金属定位环304之间的硅橡胶垫密封条或环(未示出)。
玻璃熨斗底板被构型成具有多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加热元件306,其布置成横跨透明玻璃底板301宽度的棱状轨纹形式。这些加热元件轨纹306朝向该熨斗底板后部构型,以横跨玻璃熨斗底板地提供基本均匀的功率密度,从而确保玻璃熨斗底板基本均匀加热。在该熨斗底板的前部,所述加热元件的间隔、尺寸和布局可以设置成提供略高的单位面积热值,因为该熨斗底板的尖端会因需要额外能量以蒸发织物内的湿气而比熨斗底板后部冷却得更快,这是由于当该熨斗在向前的方向上移动时,熨斗底板尖端通常早于熨斗底板后部先接触织物。
在玻璃/陶瓷熨斗底板和金属外框架之间有定位环304,其提供在使用时接触正被熨烫的材料的光滑下平面。定位环304的光滑平面与外框架件300的光滑下平面平齐且与其在同一平面内,但熨斗底板的主要区域在竖直方向凹入约0.3mm到1.0mm、优选约0.4mm的距离,从而熨斗如果跌落将优先撞击外框架300而非玻璃熨斗底板,因此更结实地构成该熨斗。
在多个优选实施例中,这些加热元件轨纹的宽度优选为1.0mm至5.0mm的数量级,但轨纹图案可设计成使用在0.1mm到15mm范围内的轨纹宽度。薄膜材料厚度优选在300μm到400μm范围内,而轨纹长度取决于沿熨斗底板在任何距离处的熨斗底板宽度地在3cm到22cm范围内。这些加热元件的总功率和熨斗输出功率在900瓦到1100瓦范围内。
在此参见图8,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熨斗的侧视图。
第二手持式熨斗800包括在图1-6中提到的第一手持式熨斗的全部特征,第二手持式熨斗的主体以与用于第一手持式熨斗的相似的方式被组装到熨斗底板组件。第二手持式熨斗包括位于熨斗手柄前部的出水喷嘴801,该手柄前部由一对撑杆或撑柱802支承,在熨斗各侧的一个撑柱或撑杆在熨斗的下部壳体和手柄前部之间延伸,以给熨斗主体提供更大的强度和抵抗竖向压缩的能力。
第二手持式熨斗具有主体803,该主体具有位于不透明周向壳体805之上的透明上罩体804,该周向壳体在熨斗底板组件806上方环绕熨斗底板组件延伸。
特别是第二熨斗使用了与本文前述第一熨斗实施例相同的加热元件轨纹宽度的范围、加热元件图案、组成材料和熨斗底板组件构造。
在此参见图9,其示出根据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手持式电熨斗和储水器。
手持式熨斗900包括如本文图8所示的第二手持式熨斗的全部特征。手持式熨斗从独立的储水器901获取水。
储水器901包括:用于存水的可移除的储箱,用于使储箱可被灌装的灌水盖902,永久的或用于清洁而可移除的滤水器;位于基座后部的显示/控制面板903,用于控制熨斗温度及在“接通(ON)”和“待用(STANDBY)”模式之间切换该熨斗;用于向手持式熨斗供电的控制电路和电源,用于连接到主电源的主插头904和电线,和将手持式熨斗连接到储水器的脐缆905,该脐缆具有例如橡胶材料构成的柔性供水管路及用于向手持式电熨斗供电的电源电缆。
控制/显示装置903包括用于升降熨斗温度的触敏控制表面,显示装置如用于显示熨斗温度的液晶显示屏,和用于将熨斗在“ON”和“STANDBY”运行模式间设置的接通/待用选择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金属加热元件轨纹可朝向熨斗尖端汇集以给尖端区域提供略高的功率密度。在尖端区域的相对高的功率密度是符合期望的,因为在正常熨烫中熨斗尖端通常先于熨斗底板的中部或后部遇到待熨布料上的任何水分,因此因衣物内水分的蒸发或汽化而遇到更强散热。
上述构造方法相比于使用粘结剂将玻璃熨斗底板粘合到金属外框架的其它形式具有制造优点。在制造玻璃熨斗底板之后,对于使用粘结剂的构造,为使粘结剂牢固粘结到金属外框架上,须严格保持玻璃熨斗边缘清洁,无油脂或其它污染物。这在玻璃熨斗底板的制造工厂不同于组装厂时可能潜在有问题,因为玻璃熨斗底板会在包装、运输或拆装期间被污染。
使用本文上述的方法,对于严格保持玻璃熨斗底板清洁的要求不像打算被粘固到金属框架的玻璃熨斗底板那样严格。相比于将玻璃熨斗底板直接粘固到金属外框架的其它形式,本发明所述的构造方法为更可靠的构造方法。
另外,熨斗底板的组装简单且易于自动操作,避免使用任何粘结剂。
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可以由清澈透明的塑料如聚碳酸酯制造。
在此参见图10,从后面看地示意示出了根据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储水器的第四手持式熨斗。
第四手持式熨斗具有如前所述的第三手持式熨斗的全部特征。第四实施例的储水器具有:位于该装置前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可移除水箱1000;具有灌水盖1001。在储水器的后部是与主电线相关的主插头1002,主电线能存放于在储水器后部开口的空腔内。在此实施例中,温度由温度旋钮1003控制,而ON/STANDBY模式选择则通过按钮控制机构1004来控制。
所述熨斗和储水器通过脐缆1005连接在一起。
在此参见图11,其以细节剖视图示出了位于熨斗一侧的熨斗底板组件和熨斗主体间的连接。
熨斗底板组件包括:外框架1100;设置在外框架内侧的定位环1101;设置在定位环1101内的透明玻璃熨斗底板1102;设置在该定位环和该玻璃熨斗底板之间的船形的回弹柔性密封件1103,其用于隔离该玻璃熨斗底板与金属外框架1100并覆盖间隙。
主体803包括外壳体805,图11仅示出外壳体的一侧,该外壳体关于熨斗中央纵轴线是大致对称的。该壳体可以由两个独立部分形成,即壳体上部1106和壳体下部1107;它们可以具有彼此不同颜色的塑料或彼此不同的表面光洁度。
在组装期间,所述壳体下部沿熨斗主长度方向在框架上表面上滑过,从而框架上的多个接合件接合在壳体上的对应的多个接合件,以将壳体保持在框架上并将熨斗底板组件的所有部件固定到壳体上。通过穿过该壳体并被拧入框架的一部分内的多个螺钉,防止该壳体与该框架脱离。
优选由铝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外框架1100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衣物接触下平面108,在外周上的倒圆边缘1109,位于对置侧且紧邻定位环的竖直内平面1110,上表面1111和围绕熨斗前部和侧面延伸的向上延伸侧壁1112。
定位环1101包括落位在外壁框架的顶部上的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1113,与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间隔设置的第二大致平面下部分1114,该下部分伸入被所述外框架件包围的孔中,以及竖直连接部分1115,其将第一和第二大致平面部分连接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在组装时,该竖直连接部分邻近外框架的内侧面1110设置。优选该定位环由厚度在0.2mm至0.3mm范围内的金属制成。
从上方看,密封件1103大致呈船形,并且在从水平方向看的横截面中具有竖直部分1116,该竖直部分的一侧接触定位环的内表面1110,另一侧接触下熨斗底板1102的外侧周向边缘。该竖直部分与延伸经过该竖直部分的顶部且从竖直部分两侧伸出的平的上盖部1117连接。内侧最大伸出部的内侧底面接触熨斗底板的上表面。外侧伸出部的相对的底面落座在定位环的第一大致平面上部分的顶部,而该定位环又落座在所述外框架的上表面上。
所述壳体装配在熨斗底板组件的顶部上,该壳体的跟部紧压在密封件1103和定位环1101上,压紧整个熨斗底板组件。
所述外框架的后部可通过一对向下延伸的螺钉被固定到所述主体,所述螺钉穿过该壳体并阻止熨斗底板组件沿朝主体前方的方向从主体内的凹槽中滑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厚度在3.5mm到4.5mm范围内且优选在3.9mm到4.1mm范围内的玻璃熨斗底板。玻璃盖板1104可以具有在2mm到3mm范围内的厚度,塑料上罩体6可以具有在2mm到3mm范围内的厚度。
所述熨斗底板组件和主体如此组装,使定位环1101落入框架1100中,将玻璃熨斗底板1102放进该定位环中,以及将密封件1102设置在该定位环和该玻璃熨斗底板之间的空间中。
包括壳体803、玻璃盖板1104和U形塑料回弹性密封件1120的熨斗上部分,其中该壳体包括上壳体部分1106、下壳体部分1107和垫圈1105,相对于包括所述框架、密封件、熨斗底板和定位板在内的熨斗底板组件被滑动,以使该壳体通过多个锁定件锁定在该框架上,垫圈件1105向下压紧在密封件1103上,保持熨斗底板1102就位在外框架1100内。
之后,通过穿过该壳体以接合该框架的多个螺钉将该框架被固定到主体上。
在此参见图12,其从上方看地示意示出了根据第五具体实施例的玻璃熨斗底板。玻璃熨斗底板包括多条人字形薄膜加热元件轨纹1200。每条独立轨纹在位于熨斗底板第一侧的第一电导轨1201和位于熨斗底板第二侧的第二电导轨1202之间延伸,第一电导轨和第二电导轨邻近熨斗底板周边设置,以使这些独立加热元件轨纹横越熨斗底板宽度延伸。在熨斗底板的后部设有分别用于第一和第二电导轨的第一和第二电触点1203、1204,其为可以产生导电接触的面积增大区域或“垫”。
在所述熨斗底板的后部,两个导电触点垫由基本呈箭头形的加热轨纹1205连接,在该熨斗底板的前部,在前的加热元件轨纹的端部呈箭头状,从而额外覆盖了玻璃熨斗底板的尖端区域。这些加热元件轨的各自宽度可从熨斗底板尖端至熨斗底板后部地变化,从而在熨斗底板上提供设既定功率输出和功率密度,以实现熨斗底板均匀加热,或朝向熨斗底板尖端略微增强对熨斗底板的加热,从而在该端部提供额外能量以补偿与在熨斗底板后部相比为了蒸发靠近熨斗前部的水分而所需要的额外能量。
在最佳方式下,多个加热元件具有在300μm到400μm范围内的膜厚度和在0.1mm到15mm范围内的轨纹宽度。
在此参见图13,其以剖视图示意示出了熨斗底板组件和上部壳体的一部分,示出了上部壳体与熨斗底板组件的连接。
外框架1100具有朝向框架中心向内延伸的多个突出部1300。垫圈1105具有多个对应的突出部1301,它们在使用时接合位于所述框架上的突出部1300。随着所述熨斗底板相对所述上部罩体滑动,位于框架和垫圈上的多个突出部彼此接合,将熨斗的上部壳体锁定到框架上,与此同时向下紧压在将熨斗底板1102固定在定位环内的弹性密封件1103上。
在所述上部壳体沿所述熨斗底板组件滑动前,保持玻璃盖板1104就位的U形密封件1120被组装到上部壳体上。
在此参见图14,其以剖视图示意示出了在组装形态下的完整的罩体和熨斗底板组件。

Claims (32)

1.一种用于手持式电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该熨斗底板组件包括:
金属外框架件(300);
金属定位条件(304),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外框架件内侧;
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其形状适于装配在所述金属定位条件中;
柔性密封件(303),其布置成位于所述金属定位条件(304)内;
其中该金属定位条件(304)设置在该金属外框架件(300)内,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设置在该金属定位条件(304)内,该柔性密封件(303)设置在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和该金属外框架件(3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邻近所述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设置的上盖板(302),从而在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和该上盖板之间形成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302)设置在所述柔性密封件(303)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定位条件(304)呈环形,其被构造成环绕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定位条件(304)包括:
第一大致平直部分;
第二大致平直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大致平直部分间隔;和
竖直部分,其将所述第一大致平直部分和第二大致平直部分连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大致平直部分具有设置成在使用时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的下表面(500)基本在同一平面内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定位条件的第二大致平直部分在所述竖直部分内部朝向该金属定位条件的中心延伸;和
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在组装好时抵靠该第二大致平直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300)的下表面(500)是凹入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300)的下表面(500)凹入0.3mm到1.0mm范围内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定位条件被构造成安装在该柔性密封件(303)和该金属外框架件(30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柔性密封件(303)设置在该金属定位条件(304)和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303)包括柔性耐热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303)包括硅橡胶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30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
第一部分(506),其在横向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的主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和
第二部分(507),其在横向于该第一部分的方向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303)具有基本为T形的横截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用于直接加热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的多个薄膜加热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具有3.5mm到4.5mm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具有3.9mm到4.1mm的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玻璃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陶瓷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包括具有以下范围内的尺寸的多个薄膜加热元件(1205,1206):
宽度为0.1mm到15.0mm;和
厚度为300μm到400μm。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具有在1.0mm到5.0mm范围内的宽度的多个薄膜加热元件(1205,1206)。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多个透明的加热元件(1205,1206)。
24.一种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熨斗底板组件的手持式电熨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式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底板组件被保持在主体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手持式电熨斗,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熨斗底板组件上的主体(3),其中:
该主体包括一组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处或突出部;
该金属外框架件(300)包括相对应一组一个或多个第二凹处或突出部;
该一组的第一凹处或突出部布置成与该一组的第二凹处或突出部接合以将该主体固定到该金属外框架件上;
其中该金属定位条件、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和该柔性密封件被共同保持在该金属外框架件(300)和该主体之间。
27.一种构造用于熨斗的熨斗底板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金属定位条件(304)插入金属外框架件(300)内;
将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插入该金属定位条件(304)内;和
将柔性密封件(303)插入该金属外框架件(300)中,
从而该金属定位条件(304)设置在该金属外框架件(300)内,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设置在该金属定位条件(304)内,该柔性密封件(303)设置在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和该金属外框架件(300)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柔性密封件(303)插装在该金属定位条件(304)和该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平的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包括多个薄膜电加热元件;和
所述柔性密封件(303)起到将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金属外框架件(300)电隔离的作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玻璃盖板或陶瓷盖板插装到所述柔性密封件(303)顶部上且在所述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之上,从而该玻璃盖板或陶瓷盖板被固定在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之上且在主体和所述金属外框架件(300)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金属外框架件(300)如此附接到上部主体构件,使该上部主体构件将该金属定位条件(304)、该柔性密封件(303)和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共同固定在该金属外框架件(300)内。
3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该金属外框架件(300)、该金属定位条件(304)、该玻璃或陶瓷熨斗底板件(301)和该柔性密封件(303)沿从上部主体构件的后部朝向该上部主体构件的前部的方向滑入该上部主体构件。
CN201180048023.4A 2010-11-17 2011-10-27 熨斗底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43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01019432A GB2479803B8 (en) 2010-11-17 2010-11-17 Iron sole plate
GB1019432.2 2010-11-17
PCT/GB2011/001539 WO2012066270A1 (en) 2010-11-17 2011-10-27 Improved iron sole pla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354A CN103154354A (zh) 2013-06-12
CN103154354B true CN103154354B (zh) 2016-01-13

Family

ID=4343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802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4354B (zh) 2010-11-17 2011-10-27 熨斗底板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56840B2 (zh)
EP (1) EP2585631A1 (zh)
CN (1) CN103154354B (zh)
AU (1) AU2011330943B2 (zh)
GB (1) GB2479803B8 (zh)
HK (1) HK1186219A1 (zh)
RU (1) RU2533546C2 (zh)
WO (1) WO2012066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8407B (en) * 2012-02-07 2014-04-16 Richards Morphy N I Ltd Electric hand iron and transparent soleplate assembly
FR2998587B1 (fr) * 2012-11-26 2015-05-22 Seb Sa Semelle de fer a repasser presentant des proprietes de glisse et de resistance a l'abrasion ameliorees
CN105113197B (zh) * 2015-10-08 2017-11-10 宁波富乐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熨烫装置
IT201700045921A1 (it) * 2017-04-27 2018-10-27 Polti Spa Piastra per ferro a vapore e ferro a vapore comprendente detta piastra
DE112021001149T5 (de) * 2020-02-21 2022-12-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Bügeleis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4129U (zh) * 1985-09-28 1986-07-09 朱少华 家用陶瓷电熨斗
GB2214935A (en) * 1988-01-14 1989-09-13 Joseph Dikoff Cordless iron
CN2062739U (zh) * 1990-03-02 1990-09-26 天津市红岩电器厂 工艺陶瓷电熨斗
CN101374990A (zh) * 2006-01-31 2009-02-25 塞拉亚,恩帕兰萨及加尔多斯国际私人控股公司 熨斗底板及包括该底板的熨斗
CN201214725Y (zh) * 2008-02-28 2009-04-01 高新材料企业有限公司 电熨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9506A (en) * 1925-10-08 1927-11-15 Cannon Engineering Co Electric iron
US2299202A (en) * 1941-08-26 1942-10-20 American Plush & Velvet Pressb Shoe for steam pressing irons
US2357905A (en) * 1942-01-26 1944-09-12 Mcgraw Electric Co Automatic sadiron
US3269040A (en) * 1965-09-08 1966-08-30 Joseph K Dikoff Steam iron accessory
US3905138A (en) * 1974-06-20 1975-09-16 Excelsior Belting Equipment Co Steam iron shoe
US5146700A (en) * 1991-10-31 1992-09-15 Coors Technical Ceramics Company Steam iron with bonded ceramic and aluminum components
FR2727440B1 (fr) * 1994-11-25 1997-01-17 Seb Sa Fer a repasser comportant une semelle amelioree
US6138389A (en) * 1995-09-25 2000-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ron bottom surface with plated metal film
DE19746844C1 (de) * 1997-10-23 1998-12-03 Schott Glas Anordnung eines keramischen Heizelementes als Kochzone in einer Aussparung einer Kochfläche
ITBS20030126A1 (it) * 2003-12-12 2005-06-13 Matic Di Capitani Emilio Alfredo Ferro da stiro a raggi infrarossi.
RU2306387C1 (ru) * 2006-02-26 2007-09-2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Водоканал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 Зап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щаемого объекта,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люка смотрового колодца
US7610701B2 (en) * 2007-02-12 2009-11-03 Applica Consumer Products, Inc. Iron with actively cooled soleplate
US7926209B2 (en) * 2007-02-13 2011-04-19 Advanced Materials Enterprises Company Limited Electric iron
ITUD20070064A1 (it) * 2007-04-05 2008-10-06 De Longhi Spa Ferro da stiro
ES2378802T3 (es) * 2009-04-22 2012-04-18 Eksen Makine Sanayi Ve Ticaret A.S. Plancha con depósito de agua externo
GB0908860D0 (en) 2009-05-22 2009-07-01 Sagentia Ltd Iron
CN101935942A (zh) 2009-06-29 2011-01-05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熨斗电热盘及其加工方法
CN201598510U (zh) * 2009-09-24 2010-10-06 张建炜 一种电熨斗改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4129U (zh) * 1985-09-28 1986-07-09 朱少华 家用陶瓷电熨斗
GB2214935A (en) * 1988-01-14 1989-09-13 Joseph Dikoff Cordless iron
CN2062739U (zh) * 1990-03-02 1990-09-26 天津市红岩电器厂 工艺陶瓷电熨斗
CN101374990A (zh) * 2006-01-31 2009-02-25 塞拉亚,恩帕兰萨及加尔多斯国际私人控股公司 熨斗底板及包括该底板的熨斗
CN201214725Y (zh) * 2008-02-28 2009-04-01 高新材料企业有限公司 电熨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354A (zh) 2013-06-12
GB2479803A (en) 2011-10-26
AU2011330943B2 (en) 2014-03-13
US8756840B2 (en) 2014-06-24
US20130227864A1 (en) 2013-09-05
GB2479803A8 (en) 2013-10-23
AU2011330943A1 (en) 2012-12-20
WO2012066270A1 (en) 2012-05-24
EP2585631A1 (en) 2013-05-01
RU2533546C2 (ru) 2014-11-20
RU2013111540A (ru) 2014-09-20
HK1186219A1 (zh) 2014-03-07
GB201019432D0 (en) 2010-12-29
GB2479803B (en) 2012-05-23
GB2479803B8 (en)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354B (zh) 熨斗底板
ATE254384T1 (de) Berührungsschalter für ein elektro-gerät
CN103491830B (zh) 在带有烹饪灶具板的烹饪灶具上使用的炙烤盘或煎炸盘
TW200717609A (en) Heater
EP1229571A4 (en) HOT PLATE
TW200621526A (en) Stamper attaching device and thermal transfer press machine
US20100257760A1 (en) Electric steam iron with a low temperature steam control system
WO2007013000A3 (en) Assembly of a housing and a steam generator device
GB0402412D0 (en) Temperature sensor assembly
EP0787961A3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frost formation and for eliminating it by heating, particularly for domestic refrigerator evaporators
CN107675462B (zh) 一种蒸汽熨斗与熨烫套一体式结构
CN114789598B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塑料灯具的烫印工艺
CN201954889U (zh) 一种冰箱横梁
EP1277429A3 (en) Electric beverage making apparatus
NZ585645A (en) Panel heaters with safety protrusions
CN108185803A (zh) 带存水盒的蒸汽锅具
WO2008080960A3 (en) A cooking range
CN201019706Y (zh) 一种烘鞋机
WO2002000077A3 (fr) Recipient chauffant pour appareil electromenager chauffe liquides
CA2228142A1 (en) Product tray for drying a product
CN207435748U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面板的装配结构
CN203404819U (zh) 用于电磁炉的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BR9808182A (pt) Placa de piso aquecida utilizável para montar um piso aquecido, e, processo para fabricar uma folha fina de laminado de plástico com meios de aquecimento elétrico embutidos na mesma
WO2013117395A1 (en) Electric hand iron and transparent soleplate assembly
EP1039232A3 (de) Gargerättü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2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2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