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9808A -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9808A
CN103139808A CN2011103853727A CN201110385372A CN103139808A CN 103139808 A CN103139808 A CN 103139808A CN 2011103853727 A CN2011103853727 A CN 2011103853727A CN 201110385372 A CN201110385372 A CN 201110385372A CN 103139808 A CN103139808 A CN 103139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relational data
layering
microcellulor
adjac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53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9808B (zh
Inventor
孙莉
牛罡
王登
王刚
陈一凡
赵立诚
牛春玲
李华林
赵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853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9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9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9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层室内信号不稳定,导致频繁切换,用户通话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优化室内微蜂窝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城区室外站,如宏站高度大多在20~40米,而高层居民楼高度在60~90米,因此室外站难以覆盖到楼宇高层。并且由于近距离的室外站不能有效覆盖,信号都来自远处飘来的信号,所以信号不稳定。虽然室内站,例如室内微蜂窝作为室外站的补充,用于提升室内覆盖、吸收室内话务。但是由于居民小区的天线点只能布放在楼道或者电梯间,经过门和墙壁的衰减,已无力完成室内深处的覆盖,因此在窗口附近通常会出现室内信号弱而室外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并且由于参数不能保证手机在室内外信号间的顺畅的切换,导致室内通话质量不稳定甚至掉话。目前城市有四成以上的用户投诉来自这种情况。
要了解高层问题点的实际信号情况,优化人员一直只能通过入户测试,测试了解室内微蜂窝信号强度及在室内微蜂窝信号不够强的地方能收到哪些可用的室外宏蜂窝信号,再判断这些宏蜂窝站点是属于较远还是较近的站来设置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这种工作方法和模式,问题解决永远落后于用户投诉。而且入户测试需要和投诉人约时间,一次测试最快也要几个小时。而且一座楼内不同住户的室内信号情况的差别很大,入户现场测试耗时耗力,不能满足解决大量室内问题点投诉的需要,更无法跟上无线环境的快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可以解决由于室内外信号覆盖问题导致的高层室内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实现提高高层用户室内通话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一种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收集的干扰矩阵数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并删除所述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与0值的干扰矩阵数据对应的所述邻区配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
其中,所述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
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所述从属关系数据确定所述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进一步,上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至4层、4以外层中至少一层;
所述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4以外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一种微蜂窝小区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包括:
分层模块,用于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优选地,该服务器还包括:
信息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及干扰信息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
具体而言,上述分层模块包括:
外站间分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外内站间从属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
外内站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所述从属关系数据确定所述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具体而言,上述指令生成模块包括:
近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并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中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远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4以外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蜂窝分配的方案中,可以根据室内外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并根据以上数据和预先针对各种分层关系设置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分层邻区优化指令,以便使基站控制器可以根据该分层邻区优化指令控制终端接入或切换的站点,进而实现使室内中、高层用户终端优先采用室内微蜂窝信号,避免占用远处室外宏站的不稳定信号导致的质量问题或者掉话;室内低层用户终端则充分利用近处室外宏站信号,在室内站和室外站之间择优选择信号通话的技术效果。优选方案中,还可以在确定出分层关系数据后,相当于获知了某室内微蜂窝小区与周边宏站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时,根据干扰矩阵数据可以知道当用户处于室内时能够收到周边那些室外宏站的信号的情况下,该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相关性大小,因此对于数据值为0的干扰矩阵数据,可以无需对其进行参数设置,故而采用直接在表中删除其对应的邻区配置和分层关系数据,进而取得可更加准确的优化分层邻区优化指令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用于定义覆盖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宏站覆盖范围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室外宏站间分层关系划分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覆盖层和容量层分层关系数据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在近层情况下,低层用户选择站点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且,以下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可选方案,实施例的排列顺序及实施例的编号与其优选执行顺序无关。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室外宏站指覆盖室外区域的站点,室内微蜂窝指覆盖室内的站点。
上述经纬度方位角信息包括: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数据和方位角数据,以及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数据和方位角数据。
以一个小区T为例,相对于该小区T,上述分层关系数据在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中优选包括:
0层:T小区;
1层:与T小区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1层小区;
2层:将T及1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这个图形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2层小区;
3层:方法同上,将T及1、2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之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3层小区。
4层:方法同上,将T及1、2、3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之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4层小区。
4以外层:其他宏蜂窝小区是T小区的4以外层。
102,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其中,以诺基亚-西门子设备参数为例,该预设的分层参数值主要指参数PMRG、AUCL、FMT的HCS(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分层小区结构)的值。该参数值的具体取值可按照现有技术的取值进行预设,也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或网络状况或结合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修正。
并且,预设的分层参数根据分层关系数据的不同将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分层关系数据表示宏站S与小区T的为2层的分层关系,则对应2层分层关系的预设的参数值会使基站控制在小区T内的终端在室内高层时尽快切换到小区T内的室内微蜂窝站点中,这样便可以保证终端尽量利用室内信号,防止其采用室外宏站信号的不稳定信号。即设置双向邻区和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只要室内微蜂窝信号达到一定信号强度时,让手机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只有当微蜂窝不能保证良好通话的条件下,才向室外宏蜂窝小区切换)。并根据所述双向邻区及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参数原则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103,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该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后,基站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中的参数进行设置,进而命令基站控制终端切换为适合其提供稳定服务的站点,使终端在中、高层时尽量采用室内微蜂窝站点提供的服务,在低层时,可以选择信号质量好的室内或室外站点为其进行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后,基站控制器具体命令基站控制终端进行切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室内站与室外站之间的经纬度方位角等信息确定其之间的分层关系,并根据分层关系数据具体情况配合分层参数生成优化指令,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在室内、高层利用室外宏站不稳定信号导致的通话质量较差等的技术问题,取得了可使终端在室内中、高层尽量利用室内微蜂窝信息,在低层选择信号质量好的室内或室外站点的信息进行通信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具体结合图3所示的场景提供一种室内微蜂窝小区邻区参数分配方法,从图3可知,该设备厂商N使用OMC(Operations &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处理干扰矩阵,因此设备厂商N是由OMC提供邻区配置及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即干扰矩阵数据)到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设备厂商M使用单独平台和服务器处理干扰矩阵,因此设备厂商M由OMC提供邻区配置信息,由测量报告采集平台采集相关干扰矩阵数据,并发送到干扰矩阵处理服务器,并由该干扰矩阵处理服务器提供干扰矩阵数据到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其中,基础数据库用于提供室内外宏站和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在该图3中,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设备,其他设备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中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的方法流程,该方法包括:
首先,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预先配置有分层参数值,该分层参数值根据分层关系数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设置。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分层关系数据包括:0层、1层、2层、3层、4层及4层以外层。
其中,将0层、1层定义为近层,并预设分层参数值为: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
将2层、3层定义为中层,并预设分层参数值为: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设的切换参数,例如PMRG…..、AUCL…、FMT…..;
将4层及4以外层定义为远层,并预设的分层参数值为: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设的切换参数,例如PMRG…..、AUCL…、FMT…..;。具体预设的参数可参照下述步骤206。
如图2所示,包括:
201,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现有的2G网络为900M和1800M双频段组网。通常情况下室外站都是先建设900M小区,待话务量增长较多后,再900M基础上建设1800M小区帮助吸收话务量。通常情况下,如下图4左边的情况,会在同一站址同方向有900M和1800M共同覆盖。但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考虑,也会出现如下图中间——只有1800M没有900M的情况;或者下图右边同时有2个900M的情况。甚至可能有2个900M+1个1800M情况等。
由于覆盖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要预估每个宏站的覆盖范围,需要每个站点的每个方向只能保留一个小区,其他共覆盖的小区要刨除在外。因此在本实施例定义了覆盖层和容量层,即是:同覆盖的小区,一个作为覆盖层,其余作为容量层。用覆盖层来预估覆盖范围,容量层小区的覆盖范围等于其对应的覆盖层小区的覆盖范围。只要遵循具体使用谁作为覆盖层没有关系,但是鉴于以往的优化建设顺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900M小区作为覆盖层小区。
如图4所示,各种覆盖情况下,本实施例中覆盖层定义的情况如下:
共站同向(共站同向指:共站址,即同经纬度;相同方向-天线方位角差距小于30度)的1个900M和1个1800M的:900M小区为覆盖层,1800M为容量层;
只有1800M小区覆盖,无共站同向900M小区的:1800M小区作为覆盖层小区;如果此时还有其他1800M小区,其他小区作为容量层小区;
共站同向除一个900M小区外,还有其他900M小区:则CI相对较小的小区作为覆盖层小区,其他作为容量层小区;如果此时还有其他1800M小区,也作为容量层小区。
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定义出的覆盖层的小区之经纬度方位角信息,利用泰森多边形原理,可计算覆盖层的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这种计算覆盖范围的方法类似于在站点之间画等分线,来界定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完全是从图形学角度考虑的,如图5所示,其中每个三向箭头的点代表一个宏站。由于根据每个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并利用泰森多边形原理计算宏站覆盖范围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赘述。
现已知每个覆盖层小区的覆盖范围,在计算某个小区T与其周边小区A的分层关系数据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步骤:
根据覆盖层的覆盖范围得到小区边界值,并按照如下定义根据边界值计算T小区的分层关系数据:参照图6所示;
0层:T小区;
1层:与T小区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1层小区;
2层:将T及1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这个图形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2层小区;
3层:方法同上,将T及1、2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之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3层小区。
4层:方法同上,将T及1、2、3层小区组合在一起,看作一个新的图形,与之有边界的所有周边小区是T小区的4层小区。
其他层:以上小区之外的小区,都是T的4以外层——其他层。
分层关系数据是根据覆盖层内部计算的,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计算完分层关系数据后,需要把覆盖层的分层关数据系传递给容量层。
参照图7,例如:覆盖层计算,小区A分层关系,AB=1,AC=2,AD=3;
则根据图7所示的容量层与覆盖层小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计算得到A与A1各自的分层关系数据为:
AB=1,AC=2,AD=3;
AC1=2,AD1=3,AD2=3;
A1B=1,A1C=2,A1D=3;
A1C1=2,A1D1=3,A1D2=3;
AA1=0
由此,可以得到每个小区与其他所有小区的分层关系数据。
通过步骤201可针对每一个室外宏站都会生成它与周边小区(无论是覆盖层小区还是容量层小区)的分层关系数据,以T小区为例,设A小区为该T小区的周边小区,则分层关系数据格式如下表一:
表一
 T小区CI   A小区CI   分层关系数据
 C1   C2   1
 C1   C3   1
 C1   C4   1
 C1   C5   2
 C1   C6   2
 C1   C7   2
 C1   C8   2
 C1   C9   3
 C1   C10   3
 C1   C11   4
 C1   C12   4
202,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
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上述有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向角信息计算得出的覆盖层的覆盖范围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信息计算每个微蜂窝小区属于覆盖层的哪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即室内微蜂窝与室外宏站之间的从属关系,格式如下表二:
表二
  微蜂窝小区CI   归属宏站小区CI
  M1   C1
  M2   C1
  M3   C1
  M4   C3
  M5   C4
  M6   C5
  M7   C5
  M8   C8
从上表可以看出,CI为M1的室内微蜂窝小区归属于室外宏站CI为C1的小区。
203,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分层关系数据和从属关系数据确定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具体而言,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将归属宏站与其他宏站间的分层关系数据赋给从属的微蜂窝,生成室内微蜂窝与周边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
例如:表二中微蜂窝小区M1的归属宏站小区是C1,根据表一小区C1与小区C2的分层关系数据1可得出,微蜂窝M1与小区C2的分层关系数据是1。
又例如,将表一中小区C1与个周边小区的分层关系数据赋给表二中归属C1的微蜂窝小区M1,从而得出下述表三中微蜂窝小区M1与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表三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21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31
204,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干扰信息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并删除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与干扰矩阵数据为0值的干扰矩阵数据对应的所述邻区配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
关于上述干扰信息的说明:现有技术中的OMC或者干扰矩阵服务器可以根据收集的手机用户通话期间的手机测量报告,能生成小区之间的干扰信息,因为这个数据的形式有点类似于矩阵,所以这个信息称为干扰矩阵数据下表四中,A~Z代表小区,数值为CO(同频干扰系数)。
表四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32
干扰矩阵数据中主要包括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系数Co,它能体现小区之间话务分布和无线环境方面密切关系程度。例如,B小区(干扰小区)对A小区(服务小区的)的同频干扰系数为CoBtoA,它是一个0~100%的数。他的含义是假设A与B同频情况下,如果话务建立在A小区,其误帧率就是CoBtoA。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小区距离比较近,天线朝向为互相对打,则这两个小区之间的Co值就会比较大,体现出两个站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如果两个小区距离比较远,覆盖互相重叠的区域少,则这两个小区之间的Co值就会比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将获取的干扰矩阵数据、邻区配置数据,以上上述步骤201-203计算出来的分层关系数据结合起来,可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生成过程中,如存在数据值为0干扰矩阵数据,即没有干扰矩阵数据的小区,则自动删除该小区的相关信息,如分层关系数据、邻区配置等。因为此时无需配置该小区的邻区参数,因此无需在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体现出该小区。室内信号信息表具体格式如下表五,表五是以微蜂窝小区M1为例,生成的M1的室内信号信息表:
表五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41
其中,在微蜂窝M1与周边宏站有分层关系数据却没有干扰矩阵数据的小区信息在这里已被删除。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步骤中均是以该表格中提供的分层关系数据为依据执行相应步骤的,因此已经在表格中因干扰矩阵数据为0而被自动删除的小区,不会再在下述的执行过程中被考虑了。
其中:
A_CI为宏站小区的小区号,这里用前面例表一、二中的号代替;
A_LAC为宏站小区的位置区号,在优化中可与微蜂窝小区M1的位置区号比较,当位置区相同或者不同时,在优化中可以考虑一些特殊的参数设置,减少跨LAC的重选或切换;
Cof:为分层关系数据;
Co:为干扰矩阵中的同频干扰系数;
Sample为测量收集期间,手机测量报告的采样点个数;
Distance为距离,这两个数据可以给优化人员一些数据参考,在本实施例中没有使用。
出邻区标识表示,此微蜂窝小区是否将此宏蜂窝小区定义为邻区。
入邻区标识标识,此宏蜂窝小区是否将此微蜂窝小区定义为邻区。
根据此表可知:
在微蜂窝小区内用户通话过程中能收到以上小区信号,其中Co值越大表明信号相对越强,samples至表示数据收集期间,该小区信号排在前六强被测量上报的次数;
其中Cof代表室内微蜂窝小区与周边室外宏站小区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是否属于不同LAC;
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间的距离;
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间的邻区配置情况;
根据上述表五中的信息,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指表五中的Cof即可实施针对室内微蜂窝的分层(差异化)参数值设置。
205,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具体包括下述三种方式:
一、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即配置室外宏站到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和配置室内微蜂窝到室外宏站的邻区的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具体而言,当室内微蜂窝小区与宏站小区之间关系为近层(本实施例中可以定义分层关系的0或1层为近层小区,当然根据策略也可以定义为其他情况,如近层为1层等)时,由于近处室外宏站对周边楼宇的低层覆盖能力较好,因此让低层用户充分利用室外站信号,弥补微蜂窝对室内深度覆盖的问题,应该让用户自由选择较好信号通话,所以允许双向正常功率预算切换。
因此,预设当分层关系数据为近层时,近处站做双向正常功率预算切换设置,还可以保证楼宇周边道路的用户不会误切入微蜂窝造成掉话;而从车库及楼门出入的用户的通话也能够正常切换。
所以近层时的分层参数配置原则是: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之间,设置双向邻区,切换参数按照正常功率预算切换设置。即如图8所示,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哪个信号强,终端就占用谁的信号。。
以NSN邻区切换参数设置为例:参照下表六
室内微蜂窝小区(Micro)到室外宏站小区(Macro)的PMRG=6;
Macro到Micro的PMRG=6;
PMRG=6表示:当手机接收邻区的场强高于本服务小区的场强(已经将功率控制部分折算在内)6个dB,则可以触发一次基于功率预算的切换。
AUCL=-47,表示不开启伞状切换功能。
FMT=0,是一个在伞状切换时配套使用的参数,用于判决手机用户是否处于快速移动状态。这里为0,代表未使用。
表六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71
二、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切换参数的取值最好是可以使在室内微蜂窝信号达到一定信号强度时, 终端便可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在微蜂窝不能保证良好通话的条件下,才采用 室外宏站的信号。
具体而言,对于中层(2层或3层)的室外宏站,从室外宏站到室内微蜂窝采用伞状切换(当微蜂窝电平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强制占用微蜂窝),使语音业务尽快流向室内微站;从室内微站到室外宏站采用仍保留功率预算切换,但是阈值设置远高于正常值。如下表七示例,宏站到微蜂窝的功率预算切换阈值为6dB,而室内微蜂窝站到室外宏蜂窝站的阈值为18dB。或者可极端的将室内微蜂窝站到室外宏蜂窝站的功率预算切换关闭,此时只有在室内微蜂窝无法保证正常通话的情况下才会从室内微蜂窝小区切换到中层的室外宏蜂窝小区,即利用通常使用的质量原因切换或者电平原因切换。
邻区切换参数-双向邻区: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81
宏站小区到微蜂窝小区的AUCL=-80,表示当手机测到微蜂窝小区的信号强度高于-80dBm时,无论室外宏站小区信号如何都会切换到微蜂窝小区。中层站,通常会覆盖高层楼宇的中高层,当中高层用户收到这些宏站的较强信号而起呼后,一旦微蜂窝信号达到-80dBm条件(同时满足FMT参数条件)后,就可以顺利切入微蜂窝。当微蜂窝不好时,也可以占用中层站正常通话。即使微蜂窝泄露,有道路上用户误占用了微蜂窝信号,即使车速较快,仍可以顺利切换到宏站,不容易造成拖带掉话。
三、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其它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即只配置室外宏站到室内微蜂窝的邻区,不配置室内微蜂窝到室外宏站的邻区的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设的切换参数,并根据所述单向邻区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其中,切换参数优选数值可以使只要微蜂窝信号达到一定信号强度时,终端便可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的切换
对于远层室外宏站,如果干扰矩阵数据的同频干扰值较大(NSN为例,C0值大于10时),在室内的中高层通常能够收到这些站较强的信号,用户有可能在其上起呼。因此推荐做宏到微的单向邻区,并做宏站到微站的伞状切换。具体需要预设的分层参数值可参照下述表九
邻区切换参数——单向邻区:
表九
Figure BDA0000113386060000191
206,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将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可根据该指令中提供的分层参数值设置相应的参数值,这样终端可以根据该参数值切换到适合的站点上从而得到更好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表格中的参数值仅仅是本实施例中所举的一个例子,具体可以根据网络状况或工作人员的经验而改变。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可以根据获取来的各站点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出室内微蜂窝和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再根据预设的对应分层参数值生成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进而使网络侧可以控制终端在处于室内低层时,选择信号质量好的站点占用,在处于室内中、高层时优选室内站点的信号占用,从而取得了提供终端在室内通话时,可以接入到信号质量稳定的站点,提高高层用户室内通话质量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蜂窝小区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可作为上述实施例2中的自动分层优化服务器使用。如图9所示,该服务器包括:分层模块91,指令生成模块92,发送模块93。
分层模块91,用于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指令生成模块92,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模块93,用于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优选地,如图9所示,该服务器还包括:信息表生成模块94。
信息表生成模块94,用于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收集的干扰信息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并删除所述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与0值的干扰矩阵数据对应的所述邻区配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分层模块91包括:外站间分层确定单元911,外内站间从属确定单元912,外内站关系确定单元913。
外站间分层确定单元911,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外内站间从属确定单元912,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外内站关系确定单元913,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所述从属关系数据确定所述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进一步地,指令生成模块92包括:近层生成单元921,中层生成单元922,远层生成单元923。
近层生成单元921,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并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中层生成单元922,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远层生成单元923,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其它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可用利用基础数据库中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室外站与室内站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并结合干扰矩阵数据和邻区配置关系生成室内信号表,再根据该室内信号表中的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的对应关系进而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并发送的基站控制器,实现控制终端自动分层参数设置,使中、高层用户优先占用室内微蜂窝信号,避免占用远处宏站的不稳定信号导致的质量问题或者掉话;低层用户则充分利用近处室外宏站信号,在室内站和室外站之间择优选择信号通话。从而在现有室内覆盖条件下,有效解决中高层室内覆盖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取得明显提升高层室内用户的通话质量和用户感知度,有效降低优化人员工作量,节省运营商优化人力成本的技术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收集的干扰矩阵数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并删除所述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与0值的干扰矩阵数据对应的邻区配置和分层关系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微蜂窝小区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
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所述从属关系数据确定所述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至4层、4层以外层中至少一层;
所述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至4层、4层以外层中至少一层;
所述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至4层、4层以外层中至少一层;
所述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4层以外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7.一种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层模块,用于根据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所述室外宏站与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及预设的分层参数值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发送到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基站控制器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在室内为终端服务的站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蜂窝小区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还包括:
信息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收集的邻区配置及干扰信息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生成室内信号信息表,并删除所述室内信号信息表中与0值的干扰矩阵数据对应的所述邻区配置和所述分层关系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蜂窝小区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模块包括:
外站间分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计算所述室外宏站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外内站间从属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来的室外宏站和室内微蜂窝的经纬度方位角信息确定室外宏站与室内微蜂窝的从属关系数据;
外内站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层关系数据和所述从属关系数据确定所述室外宏站和所述室内微蜂窝之间的分层关系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蜂窝小区的邻区参数分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生成模块包括:
近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0层或1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并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中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2层或3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双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远层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分层关系数据为4层或4层以外层时,所述预设的分层参数值至少包括: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根据所述单向邻区设置参数和高于按照正常功率预算的切换参数生成室内微蜂窝分层邻区优化指令。
CN201110385372.7A 2011-11-28 2011-11-28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139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5372.7A CN103139808B (zh) 2011-11-28 2011-11-28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5372.7A CN103139808B (zh) 2011-11-28 2011-11-28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808A true CN103139808A (zh) 2013-06-05
CN103139808B CN103139808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498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5372.7A Active CN103139808B (zh) 2011-11-28 2011-11-28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98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57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CN107318114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96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定位高层信号漂移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1108A1 (en) * 2001-01-31 2006-05-25 Newbury Mark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r-layer handoff in a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CN101827412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1108A1 (en) * 2001-01-31 2006-05-25 Newbury Mark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r-layer handoff in a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CN101827412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非: ""高层楼宇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浅析"", 《电子设计工程》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57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CN107318114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18114B (zh) * 2016-04-26 2020-06-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96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定位高层信号漂移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271196B (zh) * 2016-12-31 2021-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定位高层信号漂移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808B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laussen et al. Femtocell coverage optimization using switched multi-element antennas
EP3614716B1 (en) Managin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CN105813096B (zh) 基于拓扑结构进行邻区规划优化的方法
CN102395136B (zh) 一种基于邻区场强信息的话务量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2065432B (zh) 一种基于传播模型的网络覆盖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11314940A (zh) 一种针对5g nsa组网模式下的无线网络部署方法
CN103369571B (zh) 基于多网联合测量的传播模型校正与覆盖自优化方法
CN109661001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和服务器
CN103179582B (zh) 一种室分系统选址方法和系统
CN106125038B (zh) 基于边缘计算和贝叶斯后验概率模型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CN104244314B (zh) 一种基于Mc接口信令的潜在集团客户识别方法
CN102325333B (zh) 基于射频拉远系统的多层建筑室内覆盖邻区规划方法
CN109286946A (zh) 基于无依托定位的移动通信室内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3139808A (zh)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4105105B (zh) 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CN107318114A (zh) 一种邻区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635818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小区切换方法
CN102781020A (zh) 定位网络结构问题突出区域的方法和系统
CN109963289B (zh) 一种室内分布基站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7889210A (zh) 楼宇用户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4754706B (zh) 一种多网融合供电方法和网络
Ibrahim et al. Using clustering techniques to plan indo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s layout in multi-floors
CN107241741A (zh) 一种td‑lte网络覆盖方法
CN108650682A (zh) 一种5g超密集无线网络的基站布设装置及其方法
CN114980136A (zh) 一种高能效的地面基站对低空立体信号覆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