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8873B -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8873B
CN103138873B CN201110375848.9A CN201110375848A CN103138873B CN 103138873 B CN103138873 B CN 103138873B CN 201110375848 A CN201110375848 A CN 201110375848A CN 103138873 B CN103138873 B CN 103138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response
layer
mac layer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58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8873A (zh
Inventor
张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Hengxin Jie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Hengxin Jie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Hengxin Jie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Hengxin Jie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758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866 priority patent/WO20130754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8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8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并向对端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对端应答后MAC层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MAC层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通过本发明,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并在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再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用户面下行数据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演进陆地无线接入网节点(E-URTANNodeB,简称为eNB)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的协议栈中,从高层到低层包含:GPRS通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ing Protocol user Plane,简称为GTPU)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为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为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层、下行数据到达eNB后,经过GTPU层、PDCP层、RLC层、MAC层处理,最后到达发送端的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简称为PHY)层。
按照协议规定,层二数据包时延是指从eNB的PDCP层接收到一个数据或数据包开始,直到该数据或该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接收到对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应答所花费的时间,该应答可以是对端接收到数据或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后所返回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ment,简称为ACK),也可以是该数据或该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传输至对端失败后,对端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但是按照现有的处理机制,不能保证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准确性。现有的处理机制判断一个PDCP数据包完全被UE所接收到的标准是RLC层接收到了该PDCP数据包对应的应答,这种计算方法比协议规定的方法增加了对端向本端MAC层返回应答后,MAC层向RLC层发送应答的时间,因此得到的时延值会比真实的层二数据包时延值大。另外,RLC层的传输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确认模式(又称为AM模式)、非确认模式(又称为UM模式)和透明模式(又称为TM模式)。对于UM模式,不需要接收方将正确接收到数据的情况告知发送方,即发送数据后不反馈状态报告,因此上述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不适用于UM模式下的数据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并向对端发送数据包;MAC层接收对端对该数据包的应答;MAC层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MAC层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优选地,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包括:PDCP层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将该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和该数据包发送给RLC层;RLC层根据当前带宽确定上述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该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该数据包和上述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MAC层接收该数据包和该接收时间后,将上述SN和该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
优选地,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上述数据包和上述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包括: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拆分方式时,RLC层将该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RLC层将上述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上述SN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MAC层向对端发送数据包包括:MAC层接收上述多个RLC数据包,将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B;MAC层向对端发送多个TB;
MAC层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该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包括:MAC层接收到多个TB的所有应答后,确定该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MAC层将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该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优选地,缓存上述SN和上述接收时间的缓冲区为发送上述多个TB对应的各个缓冲区。
优选地,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上述数据包和上述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包括: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组合方式时,RLC层接收来自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将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RLC层将该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MAC层向对端发送上述数据包包括:MAC层接收上述RLC数据包,将该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MAC层向对端发送TB;
MAC层确定上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该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包括:MAC层接收到TB的应答后,根据该TB与PDCP层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MAC层将该应答的接收时间作为该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优选地,缓存上述SN和上述接收时间的缓冲区为发送上述TB对应的缓冲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该设备的MAC层包括: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向对端发送数据包;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对该数据包的应答;应答时间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时延获取模块,用于设置应答时间获取模块获取的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存储的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优选地,该设备的PDCP层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将该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和该数据包发送给RLC层;该RLC层包括:发送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带宽确定上述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该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上述数据包和上述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包括:缓存单元,用于接收上述数据包和上述接收时间后,将上述SN和上述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
优选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拆分单元,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拆分方式时,将上述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上述SN和上述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数据包发送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述多个RLC数据包;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B;第一TB发送单元,用于向对端发送第一封装单元封装的上述多个TB;
应答时间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应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上述多个TB的所有应答后,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第一应答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上述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优选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组合单元,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组合方式时,接收来自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将该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第二发送单元,将该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数据包发送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RLC数据包;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第二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第二TB发送单元,用于向对端发送第二封装单元封装的TB;
应答时间获取模块包括:第二应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上述TB的应答后,根据该TB与上述PDCP层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第二应答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上述应答的接收时间作为上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通过本发明,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后向对端发送数据包,MAC层接收对端对该数据包的应答,在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再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长期演进用户面下行数据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第三种具体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拆分方式下的获取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组合方式下的获取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提高层二数据包(也可以写为“层2数据包”或“层2包”)时延计算的准确性与通用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如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在网络设备(例如,终端或基站等)中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2-步骤S210):
步骤S202,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
步骤S204,MAC层向对端发送上述数据包;
步骤S206,MAC层接收对端对上述数据包的应答;
步骤S208,MAC层确定上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上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步骤S210,MAC层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上述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其中,上述应答是对端MAC层接收到本端MAC层发送的数据包后,对端MAC层向本端MAC层返回的应答,而上述UM模式是RLC层的传输模式,因此该方法在MAC层不会存在无应答的情况,因此采用在MAC层实现的方式提高了此计算方法的通用性。MAC层在接收到数据包的应答后获取应答时间,省去了MAC层向RLC层发送应答的时间,使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准确性更高。
通过本实施例,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以及MAC层在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再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因在MAC层会接收到每个数据包的应答,并且由MAC层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省去了MAC层向RLC层发送应答的时间,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包发送至MAC层之前,数据包从高层到低层依次经过PDCP层、RLC层,再到MAC层,具体地:PDCP层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记录该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并将该接收时间和数据包发送给RLC层,RLC层根据当前带宽确定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该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然后,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数据包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MAC层接收到数据包和接收时间后,将该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SN和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上述过程中,PDCP层记录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并存储对应的缓冲区中,这样在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时候,方便获取接收时间。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N可以设置在该数据包的包头上。
在当前带宽较小的情况下,RLC层选择拆分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RLC层接收来自PDCP层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再将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同时也将SN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MAC层将SN和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将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ransportBlock,简称为TB),然后MAC层向对端发送该多个TB。
对端接收到上述多个TB后,向MAC层返回应答,MAC层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将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数据包的应答时间。这样在所有TB都被对端接收到的情况下,记录应答时间,保证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准确性。
上述缓冲区可以是发送多个TB对应的各个缓冲区,即在各个TB对应的缓冲区中均存储上述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SN和接收时间。
RLC层是根据当前带宽来确定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在当前带宽较大的情况下,RLC层选择组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基于此,RLC层接收来自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并将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再将该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同时也将上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SN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MAC层将SN和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将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然后MAC层向对端发送该TB。
对端接收到上述TB后,向MAC层返回应答,MAC层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将该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数据包的应答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准确性。
上述缓冲区可以是发送TB对应的缓冲区,MAC层将SN和接收时间缓存在缓存区的目的是在MAC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时候方便读取接收时间。上述MAC层是指本端的MAC层。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该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设备中的MAC层包括: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数据包发送模块32、应答接收模块34、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和时延获取模块38。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用于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
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用于向对端发送该数据包;
应答接收模块34,连接至数据包发送模块32,用于接收对端对数据包的应答;
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连接至应答接收模块34,用于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该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时延获取模块38,连接至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和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用于设置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获取的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存储的接收时间,得到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通过上述设备,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后,由数据包发送模块32向对端发送数据包,然后应答接收模块34接收对端对该数据包的应答,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在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数据包的应答时间,时延获取模块38设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得到该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因在MAC层会接收到每个数据包的应答,并且由MAC层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省去了MAC层向RLC层发送应答的时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包发送至MAC层之前,数据包从高层到低层依次经过PDCP层、RLC层,再到MAC层,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除了包括上述图3中的MAC层的各个模块之外,还包括:PDCP层的第一发送模块40、RLC层的发送方式确定模块42和第二发送模块44以及MAC层的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中的缓存单元302。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发送模块40,位于该设备中的PDCP层,用于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将该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和该数据包发送给RLC层;发送方式确定模块42,位于该设备中的RLC层,连接至第一发送模块40,用于根据当前带宽确定上述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该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
第二发送模块44,位于该设备中的RLC层,连接至发送方式确定模块42,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上述数据包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缓存单元302,位于MAC层的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30中,连接至第二发送模块44,用于接收上述数据包和接收时间后,将上述SN和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
RLC层是根据当前带宽来确定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在当前带宽较小的情况下,RLC层选择拆分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另一个具体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除了包括上述图4中的各个模块之外,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44中的拆分单元442和第一发送单元444,数据包发送模块32中的第一接收单元322、第一封装单元324和第一TB发送单元326,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中的第一应答确定单元362和第一应答时间确定单元36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拆分单元442,位于第二发送模块44,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拆分方式时,将上述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444,位于第二发送模块44,连接至拆分单元442,用于将上述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上述SN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第一接收单元322,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一发送单元444,用于接收多个RLC数据包;
第一封装单元324,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一接收单元322,用于将第一接收单元322接收的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B;
第一TB发送单元326,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一封装单元324,用于向对端发送第一封装单元324封装的多个TB;
第一应答确定单元362,位于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用于接收到多个TB的所有应答后,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
第一应答时间确定单元364,位于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连接至第一应答确定单元362,用于将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在当前带宽较大的情况下,RLC层选择组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第三种具体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除了包括上述图4中的各个模块之外,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44中的组合单元446和第二发送单元448,数据包发送模块32中的第二接收单元328、第二封装单元330和第二TB发送单元332,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中的第二应答确定单元366和第二应答时间确定单元368。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组合单元446,位于第二发送模块44,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组合方式时,接收来自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将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448,位于第二发送模块44,连接至组合单元446,将RLC数据包发送给MAC层,并将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和接收时间发送给MAC层;
第二接收单元328,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二发送单元448,用于接收RLC数据包;
第二封装单元330,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二接收单元328,用于将第二接收单元328接收的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
第二TB发送单元332,位于数据包发送模块32,连接至第二封装单元330,用于向对端发送第二封装单元330封装的TB;
第二应答确定单元366,位于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用于接收到TB的应答后,根据TB与PDCP层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
第二应答时间确定单元368,位于应答时间获取模块36,连接至第二应答确定单元366,用于将应答的接收时间作为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在上述两个关于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实施例中,分别介绍了RLC层选择不同的发送数据包方式的情况下的设备结构构成,RLC层选择拆分或组合的方式发送数据包是基于当前带宽的大小决定的,扩大了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该设备的通用性。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MAC层能够明确知道某个TB对应的PDCP SN号,并将该TB对应的PDCP SN号以及PDCP层接收到该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存储在MAC层。对于拆分方式,当一个PDCP数据包的最后一个TB接收到UE的应答(例如HARQ应答)时,MAC层记录此时的应答时间,MAC层根据应答时间减去接收时间,计算得到该PDCP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为了使本发明的方法更易懂,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在当前带宽较小的情况下,RLC层选择拆分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为例进行说明,PDCP层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发送至RLC层,根据当前带宽的大小,RLC层决定采用拆分数据包或组合数据包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拆分方式下的获取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702-S712):
步骤S702,本端PDCP层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比如设定SN=x,PDCP层计算当前时间,并对该数据包打时间戳T1后,将数据包发送给本端RLC层。
步骤S704,本端RLC层接收到PDCP层的数据包后根据当前带宽将数据包拆分为n个RLC数据包,比如SN=1,2,…n,并将PDCP SN号以及时间戳T1发送到本端MAC层。
步骤S706,本端MAC层接收到RLC层的数据包后,将RLC数据包封装为TB(比如0,1,…n)后发送给对端MAC层,并将本端RLC层携带的PDCP SN号以及时间戳T1存储在本端MAC层每个TB对应的缓冲区(比如:HARQ缓冲区)中。
步骤S708,对端MAC层接收到本端MAC层发送的TB后分别对TB1,TB2,…TBn回复应答。
该应答可以是对端MAC层接收到TB后所返回的ACK,也可以是该TB传输至对端MAC层失败后,对端MAC层发送的HARQ。
步骤S710,本端MAC层接收到应答后根据HARQ缓冲区中存储的TB与PDCP SN的对应关系,判断直到接收到TBn的应答,即最后一个TB的应答,才确定收到了该PDCP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
步骤S712,本端MAC层获取到对应TBn的应答时间T2,并减去对应的缓冲区中记录的PDCP层时间戳T1,得到该PDCP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在当前带宽较大的情况下,RLC层选择组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包的发送为例进行说明,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组合方式下的获取层二数据包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802-S812):
步骤S802,本端PDCP层接收到下行数据,即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比如设定SN=1,2,…n,PDCP层分别计算当前时间,并分别对每个数据包打时间戳T1,T2…Tn后,将数据包和时间戳发送给本端RLC层;
步骤S804,本端RLC层接收到本端PDCP层的数据包后,根据当前带宽将n个PDCP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并将该RLC数据包中包含的所有PDCP SN号以及时间戳T1,T2,…Tn发送到本端MAC层;
步骤S806,本端MAC层接收到本端RLC层发送的数据包后,将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后发送至对端MAC层,并将RLC层携带的所有PDCP SN号以及时间戳T1,T2,…Tn存储在本端MAC层中该TB对应的缓冲区(比如:HARQ缓冲区)中;
步骤S808,对端MAC层接收到本端MAC层发送的TB后对该TB回复应答;
步骤S810,本端MAC层接收到应答后根据HARQ缓冲区中记录的TB与PDCP SN的对应关系判断该TB包含了多个PDCP数据包;
步骤S812,本端MAC层获取到对应该TB的应答时间T0,并依次减去HARQ缓冲区中存储的PDCP层时间戳T1,T2…Tn,分别得到该TB中包含的所有PDCP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上述两个实施例具体说明了在当前带宽较小/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拆分/组合的数据包发送方式,从而计算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过程,依据当前带宽的大小对数据包的发送方式进行改变,提高了层二数据包时延计算方法的通用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中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作为对本发明所保护范围的限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获取并存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
所述MAC层向对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MAC层接收所述对端对所述数据包的应答;
所述MAC层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所述MAC层设置所述应答时间减去所述接收时间,得到所述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其中,所述MAC层获取并存储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包括:PDCP层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将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和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所述RLC层根据当前带宽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所述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所述MAC层接收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后,将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包括: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所述拆分方式时,所述RLC层将所述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所述RLC层将所述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所述MAC层,并将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
所述MAC层向对端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MAC层接收所述多个RLC数据包,将所述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B;所述MAC层向对端发送所述多个TB;
所述MAC层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包括:所述MAC层接收到所述多个TB的所有应答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所述MAC层将所述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存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的缓冲区为发送所述多个TB对应的各个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LC层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包括: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所述组合方式时,所述RLC层接收来自所述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所述RLC层将所述RLC数据包发送给所述MAC层,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和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
所述MAC层向对端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MAC层接收所述RLC数据包,将所述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所述MAC层向对端发送所述TB;
所述MAC层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包括:所述MAC层接收到所述TB的应答后,根据所述TB与所述PDCP层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所述MAC层将所述应答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存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的缓冲区为发送所述TB对应的缓冲区。
6.一种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包括:
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接收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向对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对所述数据包的应答;
应答时间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后,获取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时延获取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应答时间获取模块获取的应答时间减去所述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存储的接收时间,得到所述数据包的层二数据包时延;
其中,所述设备的PDCP层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到PDCP层序列号为SN的数据包后,将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和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无线链路控制RLC层;
所述RLC层包括:发送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带宽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拆分方式或组合方式;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
所述接收时间获取与存储模块包括:缓存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和所述接收时间后,将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缓存在对应的缓冲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拆分单元,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所述拆分方式时,将所述数据包拆分为多个RLC数据包;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RLC数据包发送给所述MAC层,并将所述SN和所述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
所述数据包发送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多个RLC数据包;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RLC数据包封装为多个传输块TB;第一TB发送单元,用于向对端发送所述第一封装单元封装的所述多个TB;
所述应答时间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应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多个TB的所有应答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第一应答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TB中最后一个TB的应答接收时间作为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组合单元,用于当确定的发送方式为所述组合方式时,接收来自所述PDCP层的多个数据包,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拼接成一个RLC数据包;第二发送单元,将所述RLC数据包发送给所述MAC层,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的PDCP层序列号和接收时间发送给所述MAC层;
所述数据包发送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RLC数据包;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LC数据包封装为一个TB;第二TB发送单元,用于向对端发送所述第二封装单元封装的所述TB;
所述应答时间获取模块包括:第二应答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TB的应答后,根据所述TB与所述PDCP层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接收完毕;第二应答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应答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数据包的应答时间。
CN201110375848.9A 2011-11-23 2011-11-23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8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5848.9A CN103138873B (zh) 2011-11-23 2011-11-23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PCT/CN2012/077866 WO2013075493A1 (zh) 2011-11-23 2012-06-29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5848.9A CN103138873B (zh) 2011-11-23 2011-11-23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873A CN103138873A (zh) 2013-06-05
CN103138873B true CN103138873B (zh) 2018-02-02

Family

ID=4846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58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8873B (zh) 2011-11-23 2011-11-23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8873B (zh)
WO (1) WO2013075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2840B (zh) * 2016-11-23 2021-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网络速率分段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851686B (zh) * 2017-01-22 2020-03-31 郑州信工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带时间补偿数据采集无线mac协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475256A (zh) * 2018-05-09 2019-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层二统计量的发送方法及节点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88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n时间戳进行时延测试的方法
CN101026410A (zh) * 2006-02-22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演进架构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数据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01604995A (zh) * 2008-06-11 2009-12-1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rnc之间实现mbms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200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3081C (zh) * 2004-05-31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
WO2008140222A1 (en) * 2007-05-09 2008-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arq for packets
CN101662725B (zh) * 2008-08-25 2012-07-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rnc间同步发送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098725B (zh) * 2009-12-1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88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n时间戳进行时延测试的方法
CN101026410A (zh) * 2006-02-22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演进架构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数据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01604995A (zh) * 2008-06-11 2009-12-1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rnc之间实现mbms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200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 (Release 6)》;3GPP;《3GPP TS 25.301 V6.0.0 (2003-12)》;2003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873A (zh) 2013-06-05
WO2013075493A1 (zh)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7502B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JP42147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基地局、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再送タイムアウト時間決定方法
CN11008657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817977B (zh)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270682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3986548B (zh) 一种确定丢包原因的方法和终端
CN10888100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83017B (zh)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rlc层am模式传输方法
CN102857354B (zh) 告警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34836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20809A (zh) 基于rtt的无线多跳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138873B (zh) 层二数据包时延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0906779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80978A (zh) 多路径传输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512708A (zh) 一种缓存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5152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618075A (zh) Tti集束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ue
US20080182663A1 (en) Performance enhancing proxy for interactive 3g network gaming
CN103312472A (zh) 网间语音数据包自动重传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eNB
CN103237314B (zh) 业务质量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42868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及pdcp实体
CN114422425B (zh) 多链路聚合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0471197C (zh) 用移动专用网络传输层有效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
CN109474956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定时器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34044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7

Address after: 750000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Jinfeng District of Yinchuan city Ning Street No. 490 IBI Incubation Center 14 building eight layer

Applicant after: Ningxia Hengxin Jie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xing

Inventor before: Ren Guangjin

Inventor before: Zhao Jingch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