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8797B -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8797B
CN103138797B CN201210487727.8A CN201210487727A CN103138797B CN 103138797 B CN103138797 B CN 103138797B CN 201210487727 A CN201210487727 A CN 201210487727A CN 103138797 B CN103138797 B CN 103138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pulse
signal
modulator
pulse generat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7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8797A (zh
Inventor
彼得·拉格加姆
马丁·布赫斯鲍姆
约瑟夫·格鲁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38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8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8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1Details
    • G06K7/016Synchronisation of sensing process
    • G06K7/0166Synchronisation of sensing process by means of clock-signals derived from the code marks, e.g. self-clocking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接触地将经调制的数据传输至读取器(200)的应答器单元(100),该应答器单元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10)和调制器(20),该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基于由读取器(200)接收的信号在同步模式中使时钟脉冲信号同步,其中调制器(20)设计用于,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时钟脉冲信号调制数据,其中调制器(20)设计用于,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

Description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答器单元、一种系统和一种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答器单元、也称为应答器例如被应用在芯片卡中、标签中和用于移动的数据传输的装置中。应答器和读取器一起形成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源和有源的应答器之间存在区别。在无源的应答器中,在使用磁场或电磁场的情况下进行能量供给以及在应答器和读取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在此,应答器通过天线从读取器的场吸收用于运行所必需的能量。与此相反,有源的应答器具有自身的能量源、例如电池。有源的应答器能被动地借助于负载调制或者主动地借助于驱动级进行调制。
当在应答器和读取器之间无接触地传输数据时,遵守准确的时钟脉冲是重要的。在已知的系统中,例如根据通信标准ISO/IEC14443,借助于无源的应答器由读取器的时钟脉冲推导出用于应答器的运行的无论是在发射运行还是在接收运行中的时钟脉冲(在通信标准ISO/IEC14443中:13.56MHz)。通常借助于负载调制进行发射运行,其中在这种调制类型中,能以简单的方式推导出时钟脉冲。
如果在发射运行中没有这种时钟脉冲信号供应答器使用,例如在有源的应答器中可能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应答器需要自身的时钟脉冲发生器。
由EP1763820B1已知了一种具有自身的振荡器的应答器。另外当应答器单元处于接收运行中时,振荡器通过锁相回路(PLL)电路锁相地联接至由读取器接收的信号。在应答器单元的发射运行中,即在从应答器单元至读取器的数据传输期间,PLL电路的调制电压保持恒定。在这段时间中,不发生读取器和应答器单元之间的时钟脉冲同步。仅尝试着,使振荡器的频率尽可能保持稳定。恰好在应答器单元的发射时间较长时,这会导致时钟脉冲偏差并进而导致干扰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答器单元、一种系统和一种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应答器单元的发射运行中提供了稳定的和精确的时钟脉冲信号。换句话说这表明,提供的和使用的时钟脉冲频率基本上是恒定的。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应答器单元、具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特征的系统和具有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特征的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无接触地将经调制的数据传输至读取器的应答器单元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和调制器,该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基于由读取器接收的信号在同步模式中使时钟脉冲信号同步,其中调制器设计用于,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的时钟脉冲信号调制数据,其中调制器设计用于,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通过由调制器发出的、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实现了,基于由读取器接收的信号,也在应答器单元的发射运行期间使时钟脉冲发生器同步。例如,这能在调制间歇期间进行。
通过时钟脉冲发生器的频率(时钟脉冲)的同步,一方面时钟脉冲发生器的频率与读取器的频率调准且同时在调制时阻止相位移动。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制器能设计用于,将用于结束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时钟脉冲发生器设计用于,当同步模式结束时,将信号发送至调制器。
调制器能设计用于,在调制块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调制脉冲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制器设计用于,在数据流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调制块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制器设计用于,在数据块内部的调制间歇通过阻塞(Ausblendung)至少一个调制脉冲产生,其中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例如,另外能阻塞数据块的最后一个或最后一批调制脉冲。
此外,应答器单元能具有电路装置,其中电路布置设计用于,对调制器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的时钟脉冲信号。通常,副载波的频率通过划分时钟脉冲发生器的频率产生。在RFID系统中,首先在感应耦合的系统中在频段6.78MHz、13.56MHz或27.12MHz中存在具有副载波的调制方法。对13.56MHz-系统来说,大多使用847kHz(13.56MHz/16)或424kHz(13.56MHz/32)的副载波频率,然而也能够使用其它部分。通过使用副载波确保了整体改进的数据传输。
此外,调制器还能具有逻辑连接元件,其中逻辑连接元件将数据、副载波信号和载波信号至经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调制器设计用于,检测经调制的数据信号中的调制间歇并且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逻辑连接元件在此可以是AND和/或XOR门,其中AND门不造成经调制的载波的相位变换,相反地XOR门在调制脉冲期间引起载波的180°的相位变换。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制间歇能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脉冲之间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制间歇能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块之间。
此外,调制器能具有逻辑连接元件,其中逻辑连接元件将数据、副载波信号和载波信号连接至经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调制器设计用于,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产生调制间歇并且还设计用于,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逻辑连接元件在此可以是XOR和/或AND门。
时钟脉冲发生器可以是具有集成的振荡器的锁相回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答器单元是具有自身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有源的应答器单元,例如借助于自身的电池。能量供给装置/电池在此也能布置在应答器单元之外。为此,例如能使用移动电话的蓄电池。
应答器单元可以是便携的数据载体,其中便携的数据载体可以是芯片卡或标签。
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系统能具有读取器和应答器单元,其中读取器设计用于发出信号,该应答器单元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和调制器,该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基于由读取器发出的信号在同步模式中使时钟脉冲信号同步,其中调制器设计用于,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的时钟脉冲信号调制数据,并且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提出了一种用于将数据从应答器单元传输至读取器的方法,其中应答器单元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和调制器,该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使时钟脉冲信号同步,该方法能具有以下步骤:
-将信号从读取器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将时钟脉冲信号从时钟脉冲发生器发送至调制器;
-基于时钟脉冲信号在调制器中调制待传输的数据;
-将用于起动时钟脉冲信号的同步的信号从调制器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以及
-基于由读取器接收的信号同步时钟脉冲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制器将用于结束同步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数据/-调制块内部在第一和第二调制脉冲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此外,在数据流内部在第一和第二调制块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还能将用于起动同步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以用于产生在数据块内部的调制间歇,以及
-在调制间歇内将用于起动时钟脉冲信号的同步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另外,在数据块内部的调制间歇能通过阻塞数据块的至少最后一个调制脉冲产生。
该方法还能包括以下步骤:
-对调制器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的时钟脉冲信号,以及
-在调制器中基于时钟脉冲信号和/或副载波信号调制待传输的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进一步描述应答器单元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系统的优选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是利用读取器200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用于同步的具有在调制脉冲之间的间歇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3是用于同步的基于编码的具有间歇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4是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5是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6是用于同步的具有调制脉冲之间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7是用于同步的具有基于编码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8是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9是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0是用于同步的具有多个插入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
图11是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利用读取器200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第一实施例。应答器单元100和读取器200一起形成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系统。数据传输能以电感或电容方式进行。
读取器200无接触地将信号发送至应答器单元100,该信号包含时钟脉冲信息。例如,这种信号可以是载波信号。在RFID系统中用于载波信号的常用的时钟脉冲频率是13.56MHz(根据ISO/IEC14443)。信号被应答器单元100接收并继续传输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必要时,信号被时钟脉冲发生器10传播并又作为时钟脉冲信号继续传输至调制器20。调制器20使用时钟脉冲信号用于调制数据,以便无接触地传输至读取器200。
为了确保在应答器单元100的发射运行中,即在从应答器单元100至读取器200的数据传输期间稳定的时钟脉冲频率和相位,例如在调制间歇期间,调制器20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另外时钟脉冲发生器10使它的时钟脉冲信号与读取器200的信号同步,从而在应答器单元100的发射时间较长时本身有效地阻止时钟脉冲偏差并进而有效地阻止干扰数据传输。
图2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调制脉冲11之间的间歇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在此,例如在NRZ编码中对数据进行编码。此处,2-PSK(2-相移键控)调制方法被示出为调制方法。在2-PSK调制方法中,在相位状态0°和180°之间变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同样能使用其它的调制方法,例如像Manchester-编码。在图表的下部中,示出了同步模式的状态“开”或“关”。
在图2的实施例中,在调制脉冲11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间歇期间进行同步。多个调制脉冲11在此组合为数据块12。在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的末尾上,调制器20把用于同步/同步模式的起动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在该调制脉冲和下一个调制脉冲11之间的(发射-/调制-)间歇中进行同步。也能部分或完全地在所有调制间歇或在调制间歇的一部分中允许进行这种同步。因为调制脉冲之间的间歇相对较短,所以需要具有例如快速的PLL电路的快速的时钟脉冲发生器10。
在图3中示出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中,使用基于编码而出现的间歇用于同步。在此,例如数据在Manchester-编码中被编码。在Manchester-编码中,每个二进制的“1”在半比特-周期中通过下降沿表示,而每个二进制“0”在半比特-周期中通过上升沿表示。由于编码而存在的间歇,例如在数据流16内部在两个调制块14之间用于同步。
图4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在此,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数据块内部12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以产生调制间歇,其中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此外例如,能阻塞数据块12的最后一个调制脉冲或最后一批调制脉冲。余下的调制脉冲组成调制块14。
图5示出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应答器单元100还具有电路装置30。电路装置30设计用于,对调制器20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时钟脉冲发生器的时钟脉冲信号。通常,副载波的频率通过划分时钟脉冲发生器的频率产生。在RFID系统中,首先在感应耦合的系统中在频段6.78MHz、13.56MHz或27.12MHz中存在利用副载波的调制方法。
对13.56MHz-系统来说,大多使用847kHz(13.56MHz/16)或424kHz(13.56MHz/32)的副载波频率,然而也能够使用其它划分。通过使用副载波确保了整体改进的数据传输。
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调制器20还具有逻辑连接元件15,其中逻辑连接元件15将数据、副载波信号和载波信号连接至经调制的数据信号,并且调制器设计用于,检测或产生经调制的信号中的调制间歇并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
图6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调制脉冲11之间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例如像在ISO/IEC14443类型B中。调制器20在此利用XOR逻辑运算而连接了数据和副载波。接着,利用AND逻辑运算又把前述逻辑运算与载波信号连接,从而产生如下的逻辑运算:
(数据XOR副载波)AND载波信号
在此,例如在NRZ编码中对数据进行编码。此处,2-PSK调制方法被示出作为调制方法。在其它实施例中同样能使用其它调制方法,例如像Manchester-编码。
在图6的实施例中,在两个调制脉冲11之间的间歇中进行同步。在此,多个调制脉冲11组合为数据块12。在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的末尾上,调制器20将用于同步/同步模式的起动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随后,在该调制脉冲和下一个调制脉冲11之间的(发射-/调制-)间歇中进行同步。也能部分或完全地在所有调制间歇或在调制间歇的一部分中允许进行同步。因为调制脉冲11之间的间歇相对较短,所以需要具有例如快速的PLL电路的快速的时钟脉冲发生器10。
图7示出基于编码的具有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例如像在ISO/IEC14443类型A中。调制器20利用AND-逻辑运算而连接了数据和副载波。接着,利用另一个AND逻辑运算又把前述逻辑运算与载波信号连接,从而产生如下的逻辑运算:
(数据AND副载波)AND载波信号
在图7的实施例中,在Manchester-编码中对数据进行编码。由于编码而存在的间歇,例如在数据流16内部在两个调制块14之间的间歇随后被用于同步。
图8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例如像在ISO/IEC14443类型A中。调制器20利用AND-逻辑运算而连接了数据和副载波。接着,利用XOR逻辑运算又把前述逻辑运算与载波信号连接,从而产生如下的逻辑运算:
(数据AND副载波)XOR载波信号
因为在前述逻辑运算中看不到调制间歇,调制器20设计用于,例如在两个调制块14之间自主地设置调制间歇,其中将在该调制间歇期间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能自由地选择调制间歇的持续时间/时间。
图9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插入的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另一个实施例,例如像在ISO/IEC14443类型B中。在此调制器20利用XOR-逻辑运算而连接了数据和副载波。接着,利用AND逻辑运算又把前述逻辑运算与载波信号连接,从而产生如下的逻辑运算:
(数据XOR副载波)AND载波信号
在此,例如在NRZ编码中对数据进行编码。此处,2-PSK调制方法被示出作为调制方法。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在前述逻辑运算中也看不到调制间歇,调制器20设计用于,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产生调制间歇,其中在该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时钟脉冲发生器10。
图10示出用于同步的具有多个间歇的数据-(副)载波信号-同步模式-图表的实施例。另外或者检测例如在两个调制脉冲11之间的合适的调制间歇,或者有针对性地例如通过阻塞单个调制脉冲11产生调制间歇。因此,前述实施例的任意组合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能根据例如相关于调制模式的持续时间和数量的要求插入调制间歇。
图11示出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例如,(时钟脉冲)信号由读取器200通过时钟脉冲准备电路回路19提取,并继续传输至具有集成的振荡器18的锁相回路(PLL)。然后PLL将基于接收的信号的时钟脉冲信号一方面发送至逻辑电路30且另一方面发送至调制器20。逻辑电路产生副载波,该副载波同样被继续传输至调制器20。一旦例如由于时钟脉冲偏差过大而需要,则调制器20设计用于,通过把相应的信号发送至PLL18而起动和必要时停止同步模式。与此相反,当PLL18准备好用于同步时或当其已经成功地被结束时,其能把信号发送至调制器20。接着,由调制器20借助于放大器40放大并输出经调制的信号。
同步间隔以及同步模式的持续时间在此可自由地选择。

Claims (32)

1.一种用于无接触地将经调制的数据传输至读取器(200)的应答器单元(100),所述应答器单元具有:
-时钟脉冲发生器(10),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基于由所述读取器(200)接收的信号在同步模式中使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同步,
-调制器(2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调制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调制块(14)内部的第一调制脉冲和第二调制脉冲(11)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将用于结束所述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设计用于,当结束所述同步模式时,将信号发送至所述调制器(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数据流(16)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调制块(14)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数据流(16)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调制块(14)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数据块(12)内部的调制间歇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产生,并且还设计用于,在所述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数据块(12)内部的调制间歇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产生,并且还设计用于,在所述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所述数据块(12)内部的调制间歇通过阻塞所述数据块(12)的至少最后一个调制脉冲产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应答器单元(100)还具有电路装置(30),其中所述电路装置(30)设计用于,对所述调制器(20)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应答器单元(100)还具有电路装置(30),其中所述电路装置(30)设计用于,对所述调制器(20)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还具有逻辑连接元件,其中所述逻辑连接元件将所述数据、所述副载波信号和所述载波信号连接至经调制的数据信号,以及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检测或产生所述经调制的数据信号中的调制间歇并且在所述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逻辑连接元件是XOR门和/或AND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间歇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脉冲(11)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间歇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脉冲(1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间歇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块(14)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间歇处于第一和第二调制块(14)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还具有逻辑连接元件,其中所述逻辑连接元件将所述数据、所述副载波信号和所述载波信号连接至经调制的数据信号,以及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通过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产生调制间歇,并且还设计用于,在所述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是具有集成的振荡器的锁相回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是具有集成的振荡器的锁相回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应答器单元(100)是具有自身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有源的应答器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应答器单元(100)是具有自身的能量供给装置的有源的应答器单元。
22.一种便携的数据载体,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答器单元(10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的数据载体,其中所述便携的数据载体是芯片卡或标签。
24.一种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具有:
-读取器(200),其中所述读取器(200)设计用于发出信号,
-应答器单元(100),所述应答器单元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10)和调制器(20),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基于由所述读取器(200)发出的信号在同步模式中使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同步,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调制数据,并且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其中,所述调制器(20)设计用于,在调制块(14)内部的第一调制脉冲和第二调制脉冲(11)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模式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5.一种用于将数据从应答器单元(100)传输至读取器(200)的方法,其中所述应答器单元(100)具有时钟脉冲发生器(10)和调制器(20),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且用于使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同步,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将信号从所述读取器(200)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将所述时钟脉冲信号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发送至所述调制器(20);
-基于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在所述调制器(20)中调制待传输的数据;
-将用于起动所述时钟脉冲信号的同步的信号从所述调制器(20)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基于由所述读取器(200)接收的所述信号同步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其中,在调制块(14)内部的第一调制脉冲和第二调制脉冲(11)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器(20)将用于结束所述同步的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数据流(16)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调制块(14)之间的调制间歇期间将用于起动所述同步的所述信号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以用于产生在所述调制块(14)内部的调制间歇,
-在所述调制间歇内将用于起动所述时钟脉冲信号的所述同步的信号从所述调制器(20)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阻塞至少一个调制脉冲(11)以用于产生在所述调制块(14)内部的调制间歇,
-在所述调制间歇内将用于起动所述时钟脉冲信号的所述同步的信号从所述调制器(20)发送至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阻塞所述数据块(12)的至少最后一个调制脉冲产生在数据块(12)内部的所述调制间歇。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调制器(20)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
-在所述调制器(20)中基于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和/或所述副载波信号调制所述待传输的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调制器(20)加载副载波信号,其中副载波的时钟脉冲频率基于所述时钟脉冲发生器(10)的所述时钟脉冲信号,
-在所述调制器(20)中基于所述时钟脉冲信号和/或所述副载波信号调制所述待传输的数据。
CN201210487727.8A 2011-11-24 2012-11-26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Active CN103138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19687.4 2011-11-24
DE102011119687.4A DE102011119687B4 (de) 2011-11-24 2011-11-24 Transpondereinheit,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ntaktlosen Datenübertrag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797A CN103138797A (zh) 2013-06-05
CN103138797B true CN10313879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28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7727.8A Active CN103138797B (zh) 2011-11-24 2012-11-26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18253B2 (zh)
CN (1) CN103138797B (zh)
DE (1) DE10201111968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8516B3 (de) 2013-05-16 2014-09-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pondereinheit,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ntaktlosen Datenübertragung
KR102410912B1 (ko) * 2015-10-28 202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접촉 통신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시스템, 및 비접촉 통신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EP3399655B1 (en) * 2017-05-02 2020-07-01 STMicroelectronics razvoj polprevodnikov d.o.o. Synchronization method of an active load modulation clock within a transponder, and corresponding transpond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972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标签及其控制方法和非接触式id识别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5892B2 (en) * 2002-08-22 2009-06-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the input signal for a contactless transponder
US7120550B2 (en) 2004-04-13 2006-10-10 Impinj, In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ircuit oscillator calibration
US7253719B2 (en) 2004-04-13 2007-08-07 Impinj, Inc. Multi-oscillator clock signals
DE102004031092A1 (de) 2004-06-28 2006-01-12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Transpondereinheit
JP4738771B2 (ja) * 2004-07-29 2011-08-03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EP2280488A1 (en) * 2009-06-30 2011-02-0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for digital signals
JP5644427B2 (ja) * 2010-11-29 2014-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972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标签及其控制方法和非接触式id识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797A (zh) 2013-06-05
US9418253B2 (en) 2016-08-16
US20130135085A1 (en) 2013-05-30
DE102011119687B4 (de) 2018-07-19
DE102011119687A1 (de)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7111B (zh) 时钟恢复系统和方法
EP2786505B1 (e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49237B2 (en)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ponder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ssage
CN102411698A (zh) 通过感应耦合的有源负载调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07106313A2 (en) Rfid tag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8620214B2 (en)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a data link between two processors, specifically within an NFC chipset
US10911102B2 (en)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ponder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N208283955U (zh) 一种应答器
CN103138797B (zh) 应答器单元,系统和用于无接触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4168102B (zh) 用于无接触式数据传输的应答器单元、系统和方法
CN103620623A (zh) 非接触收发系统发射的电磁信号的幅度调制方法及设备
CN103714375B (zh) 有源标签及其射频前端芯片
US20130137370A1 (en) Modifie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514421B (zh) 应答器
CN102682250A (zh) 一种电池辅助式rfid标签芯片信号反射方法
US9019031B2 (en) Method for the phase modulation of a carrier signal transmitted from a transmitter to a contactless transponder,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ame
US8766776B2 (en) Transponder unit
CN203722619U (zh) 应用于有源标签的重锁定装置
EP3228018B1 (en) Nf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improved power harvesting
CN203706244U (zh) 一种场时钟自动同步的有源非接触式ic卡
Yokojima et al. Novel encoding method for non-contact IC card or RFID systems
CN106803762B (zh) 一种应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方法
CN104917540A (zh) 电路装置
CN115130487A (zh) 用于生成发送时钟的控制电路和近场通信卡装置
CN104767543A (zh) 一种应用于有源标签的重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