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7006A -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7006A
CN103137006A CN2011103989892A CN201110398989A CN103137006A CN 103137006 A CN103137006 A CN 103137006A CN 2011103989892 A CN2011103989892 A CN 2011103989892A CN 201110398989 A CN201110398989 A CN 201110398989A CN 103137006 A CN103137006 A CN 103137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et
scene map
photo
scene
cro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89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伟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3989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7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7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本发明通过为出行者使出行者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推动旅游出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新颖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特别是一种如何进行场景地图制作,并借助于场景地图在城市中不用指南针便可迅速判断周边街道方位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出行者在出行的过程中往往会用电子数字地图,但任何在野外用过地图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即指南针不可或缺。由于标准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因此如果没有指南针,又正好是阴天,或者你不熟悉如何利用太阳和星星来判断方向,那地图等于废纸一张。因此,随着移动电子数字地图的出现,伴随着出现了各种电子指南针软件。但电子指南针有着以下的局限性:
1.首先必须有硬件的支持,一般是一块霍尔芯片。如果一个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没有自带支持电子指南针的硬件,那电子指南针软件就无法使用;
2.其次是电子指南针必须和地图配合使用,即使用者必须转动手中的手机或移动终端,使上面的地图的下方与指南针的指向南方的指针的方向一致,最终地图的方向很可能与用户达的习惯上的阅读方向不一致,因此在使用上很不方便;最后是由于受制于成本等因素,目前手机上的或其它移动终端上电子指南针都存在较大误差而且不稳定,因此必须经常进行校准,且对使用环境和条件有一定要求,否则由于有较大的误差存而无法有效使用,因此在可靠性上有很大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在城市中不用指南针便可迅速判断周边街道方位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用户对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的不同需求,场景地图可分为三大类:1)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A类场景地图;2)用于判断当前前进方向是否正确的B类场景地图;3)用于导航过程中对路口进行识别的C类场景地图,而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场景地图又分为二种: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对周边的街道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1类场景地图;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对周边街道的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2类场景地图。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1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1类场景地图:
1)A1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1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上述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1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上述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
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
1)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
2)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
4)照片1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
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1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1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
1)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
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C类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
C类场景地图由1张照片组成:
1)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1张路口场景照片;
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
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
4)C类场景地图的左侧是相关的导航指令和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社会效益
推动消费升级是我国十二五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旅游出现则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面之一。本发明通过为出行者使出行者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推动旅游出行市场的发展。
2)经济效益
到2010年底,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手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7亿部,3G用户达到了1亿户。工信部预测到“十二”五结束时我国将有70%的2G手机用户向3G手机转换。同时,随着各种基于3G的包括各种xPAD平板电脑在内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一个巨大的拥有5亿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迅速崛起。
到2010年底,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年人均旅游出行人次已经达到1.5次,同比增加12%。这相当于全国全年的出行人次达到了21亿人次!
随着3G手机的普及,每个出行者能够通过3G手机上的场景地图使自己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按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每个人每次出行交付¥1元的使用费来获取场景地图的服务,其潜在的市场高达¥20亿元每年。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A1类场景地图;
图2为A2类场景地图;
图3为B类场景地图;
图4为C类场景地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
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
A1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一条街道另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一条街道另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1类场景地图:
1.A1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1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1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
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
1.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
2.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
4.照片1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
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
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1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1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
1.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
C类场景地图由1张照片组成:
1.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1张路口场景照片;
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
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
C类场景地图的左侧是相关的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用户对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的不同需求,场景地图可分为三大类:1)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A类场景地图;2)用于判断当前前进方向是否正确的B类场景地图;3)用于导航过程中对路口进行识别的C类场景地图,而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场景地图又分为二种: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对周边的街道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1类场景地图;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对周边街道的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2类场景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1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1类场景地图:
1)A1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1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上述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1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上述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
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1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1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1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
1)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
2)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
4)照片1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
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1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1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1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1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
1)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C类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
C类场景地图由1张照片组成:
1)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1张路口场景照片;
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
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
4)C类场景地图的左侧是相关的导航指令和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
CN2011103989892A 2011-12-05 2011-12-05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Pending CN103137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89892A CN103137006A (zh) 2011-12-05 2011-12-05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89892A CN103137006A (zh) 2011-12-05 2011-12-05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006A true CN103137006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89892A Pending CN103137006A (zh) 2011-12-05 2011-12-05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70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3014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地理研究所 应用于导航中的实景数据采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094A (zh) * 2006-04-29 2006-10-11 上海杰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构建全景电子地图服务的方法
CN10109714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实景显示的导航系统及其方法
CN101504805A (zh) * 2009-02-06 2009-08-12 祁刃升 具有路旁全景图像带的电子地图、其制作及标注兴趣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094A (zh) * 2006-04-29 2006-10-11 上海杰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构建全景电子地图服务的方法
CN10109714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实景显示的导航系统及其方法
CN101504805A (zh) * 2009-02-06 2009-08-12 祁刃升 具有路旁全景图像带的电子地图、其制作及标注兴趣点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3014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地理研究所 应用于导航中的实景数据采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2626B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导游实现方法、装置及移动客户端
CN104680440A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景区自助旅游系统及方法
CN103487061A (zh) 基于二维码和智能终端的公共空间定位导航方法和系统
CN101334292A (zh) 通过服务器共享电子地图兴趣点(poi)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48173B (zh) 一种基于手机数据的长距离出行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CN106447547A (zh) 一种智能旅游平台及运行方法
CN107730975A (zh) 超市停车引导反向寻车和出场引导的系统和方法
CN204142259U (zh) 一种图书馆室内导航装置
CN101945331A (zh) 一种联系人位置信息的显示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881218A (zh) 店招实景立面导购地图及其建立方法
CN107609080A (zh) 一种地图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72902B (zh) 一种信息点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67142A (zh) 一种基于地址卡片的导航显示方法、系统及一种车机
CN202814409U (zh) 实景导航系统
CN108204816B (zh) 定位导航的地址精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物流导航系统及终端
CN104101351A (zh) 卫星定位和数字化场景匹配识别相结合的交叉定位导航
CN103852080B (zh) 对象的地图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137006A (zh) 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CN102235874A (zh) 一种电子地图道路车道数自动更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88184B (zh) 导航地图处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204898587U (zh) 智慧公交候车亭
CN201698707U (zh) 基于gps的旅游播报自助终端
CN103079006A (zh) 联系人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379623A (zh) 旅游中的wifi定位方法
CN106202454A (zh) 基于信息空间的四维度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