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408B -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408B
CN103124408B CN201110367528.9A CN201110367528A CN103124408B CN 103124408 B CN103124408 B CN 103124408B CN 201110367528 A CN201110367528 A CN 201110367528A CN 103124408 B CN103124408 B CN 103124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m
abis
signaling
signaling link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75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408A (zh
Inventor
李丽
马冬梅
王瑞林
梅迪菲
张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675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4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4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现网2.5G传输链路上进行信令链路识别时准确性和维护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光端机接入需要扫描识别信令链路的2.5G光纤,利用STM-1光采集设备采集ABIS信令数据,然后通过信令解析设备进行ABIS信令识别,最终获取2.5G光传输中详细的信令链路信息,实现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自动筛选功能,从而解决现网2.5G光传输链路配置资料不完整、不正确、难以维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中的链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2.5G传输环采集的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线网络优化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随着网络规模的高速扩张,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又促使各大移动运营商对于网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传统的基于话务统计和路测数据的网络优化方法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采集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ABIS接口信令和测量报告数据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信令的采集、解析可获取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信息、呼叫信息及客户信息与无线环境信息。对通信网各接口信令的采集、分析、监测使网络维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实现网络客户投诉的快速溯源、分析以及网络问题的端到端故障定位,提高网络质量领先水平。
传统的针对ABIS接口信令的采集方式根据网络设备及组网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以下几种:
1、E1电口链路(64K/2M),目前现网大多为该类型链路,接入方法为高阻跨接方式进行采集,此类方式在现网采集E1电口(64K/2M)较为普遍,采集接入既要保证能够从被监测链路中捕获到完整的原始消息,又要保证不对被监测链路质量及信号完整性造成影响,同时不会向被监测链路注入信号。具体采集方式为:针对时分复用TDM电信号链路(64k/2M等),采用高阻隔离方式跨接于业务中继数字配线架的三通端子上,接入时不中断业务,接入后不会对现网业务产生任何影响,且便于后期运行维护,在各运营商现网业务及信令测试、测量、采集过程中都被广泛地采用。
2、光口链路,目前现网采集光口主要为速率为155.520Mbps的同步传输模块(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STM),即STM-1光传输链路,也可通过将STM-4、STM-16等高阶传输链路经过光端机收敛成STM-1后进行采集。具体方式为:在传输的路径上加1个分光器,将此链路上所有的信息复制成功率不等的两路,一路返回原信令链路,另一路输送向采集设备,这两路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仅功率大小不等。通常采用分光比为2∶8的分光设备(两路信号中占原信号80%功率的一路返回原链路,20%功率的一路作为信号采集),这样的分光方式既不会对原信号造成干扰,又可保证采集到的信号满足足够的光衰比。
3、FE(Fast Ethernet)电口或GE(Gigabit Ethernet)电口,有两种方式实现采集,一是在局方对接软交换(如NE40、CE)上做端口数据镜像(如H.248、MC口IP承载数据),采集设备直接通过网线接入镜像端口进行数据采集即可,可达到千兆传输带宽;二是在设备对接处串接入TAP设备,来进行分路,设备出口为network口和monitor口,从network输出为将原链路无损耗环回,monitor口输出进入采集,采集原理与分光采集光口链路基本相同,目前TAP都为双路有源设备,如电源中断后对环回原链路(即现网业务)没有任何影响(设备具有断电直通功能),只会中断采集侧。IP承载链路连接方式可参考附图1。
结合现网实际情况,接入方式无非以上几种,采集原理基本一致,目的都是在所需接口的数据中继传输间加入相应分流设备进行实时采集,并确保绝对不会对现网链路造成任何影响,更不会回传任何信号到原始链路中去。
附图2为ABIS接口模拟采集的几种方试,其它类型接口大同小异。
以上所述的ABIS接口信令采集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电口采集方式工程施工量巨大、周期长、造价高,且安全性不高、后期链路维护困难,目前已基本很少采用。
2、基于IP的ABIS采集方式目前并不普遍,仅在个别地市有试点。包括基于分组传送网PTN传输的ABIS信令采集和基于ABIS OVER IP的采集方式,目前应用也很少。
3、基于STM-1的采集方式,目前很多主设备厂商的BSC都支持STM-1(155M)方式连接至传输网,这种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速率低,采集分散,系统建设成本较高,另外,还有些老设备网元并不支持这种接口方式。
4、基于STM-16(即2.5G)的采集方式,目前应用较为普遍。先通过在2.5G传输环及扩展子架上进行分光,将分光后的2.5G光纤接入至光端机进行虚拟通道VC12(E1)级别的时隙交叉,从而将2.5G的光纤中的信令链路收敛到155M(STM-1)的光纤链路输出,后端的采集方式与3相同。这种采集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2.5G的传输链路配置数据(VC4/VC12上承载的业务类型及网元归属信息)并不完整(数据由于基站新入网、割接等经常调整),运营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整理出一个准确数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种能针对2.5G传输的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以保持链路信息的准确性、采集范围信令的完整性,从而提升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减少工程实施和后期运维成本。
目前,业内基于STM-1的信令链路识别算法已经基本成熟,在日常网络维护中已经可以满足基站控制器BSC网元新增基站、扩容、ABIS时隙跳变场景时的自动识别。但在2.5G传输上进行ABIS收敛采集的情况下,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案,往往通过用户手工配置的方式,无论是信令链路的准确性、完整性还是系统的可维护性,都存在较大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2.5G传输环采集ABIS接口的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能解决现网2.5G传输链路上进行信令链路识别时准确性和维护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STM-16光交叉模块、STM-1信令采集模块、ABIS信令解析模块和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STM-16光交叉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配置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输出STM-1光纤数据;
STM-1信令采集模块,用于接收STM-16光交叉模块输出的STM-1光纤数据,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启动、停止VC4级别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ABIS信令解析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用于为STM-16光交叉模块配置交叉连接关系,控制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信令链路的扫描,控制ABIS信令解析模块执行信令解析,并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输入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为2.5G传输环上各扩展子架的光纤链路经分光后获得的STM-16光纤。
进一步地,STM-16光交叉模块中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由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配置脚本通过控制指令给出,STM-16光交叉模块动态地将每条输入的STM-16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连接到STM-1输出端口,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进一步地,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时,识别出STM-1的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并将识别出来的HDLC信令链路中的HDLC帧发送给ABIS信令解析模块。
进一步地,STM-1信令采集模块通过对ABIS接口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LAPD信令协议的HDLC帧格式的特征分析实现传输链路中LAPD信令协议有效帧检测和识别。
进一步地,ABIS信令解析模块从STM-1信令采集模块输出的HDLC帧检测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所述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为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ABIS信令解析模块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识别VC12/时隙/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A、获取扫描资源数量及STM-16光纤与STM-1光纤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确定本次扫描流程需要的子扫描过程次数;
B、根据扫描资源数量配置STM-16光纤和STM-1光纤的VC4交叉连接关系;
C、启动对STM-1光纤中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D、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E、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解析后获得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F、判断本次扫描流程是否完成,若未完成,则计算下次子扫描过程的相关参数,执行步骤B。
进一步地,所述STM-16光纤与STM-1光纤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具体指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
步骤B还包括: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将每条输入的STM-16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连接到STM-1输出端口,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扫描过程用于识别出STM-1的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
进一步地,步骤C中,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识别VC12/时隙/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解析具体为:从扫描过程所获得的HDLC帧中检测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所述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为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对于目前的手工配置方法,本发明可完全自动实现2.5G传输环的信令链路的扫描和自动配置,从而完全实现系统的采集部分免维护。在信令链路由于网络扩容,施工原因而频繁调整的情况下能迅速跟随现网信令链路的调整而自动调整采集的链路,达到实时跟随效果,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原始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发明在自动扫描信令链路的同时可精确定位信令链路与小区(LAC/CI)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数据接入端即可通过配置VC4的交叉收敛关系灵活的选择和过滤相应的信令链路,避免无效的信令数据流入业务系统后端,可有效的减少业务系统后端的处理流量,从而提高业务系统的单位处理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同时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IP承载链路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为ABIS接口模拟采集的几种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2.5G传输环采集的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2.5G传输环采集的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本思想是:采用光端机(支持STM-16/STM-1的VC4级别广播复制)接入需要扫描识别信令链路的2.5G光纤,利用STM-1光采集设备采集ABIS信令数据,然后通过信令解析设备进行ABIS信令识别,最终获取2.5G光传输中详细的信令链路信息,实现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自动筛选功能,从而解决现网2.5G光传输链路配置资料不完整、不正确、难以维护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2.5G传输环采集的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400)包括:STM-16光交叉模块、STM-1信令采集模块、ABIS信令解析模块和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四部分组成。
STM-16光交叉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动态地将每条输入的2.5G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到输出端口,并进行编码,实现2.5G原始输入光纤中VC4可识别;然后通过STM-1输出端口将识别的2.5G原始输入光纤中的数据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本发明将2.5G传输环上各扩展子架的光纤链路分光后,汇聚到STM-16光交叉模块,即将待扫描的2.5G光纤链路经过分光处理后,接入到STM-16光交叉模块的输入接口,实现对2.5G原始输入光纤的识别。
本发明利用配置脚本将每条2.5G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2.5G光纤与STM-1输出端口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由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配置脚本通过控制指令给出。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理示意图:STM-16交叉模块主要由光输入接口,光输出接口以及内部总线交叉单元三部分组成,其中光输入接口完成光纤STM-1/STM-4的解复用,并转换成系统内部总线;光输出接口将内部总线数据转换并复用到STM-1上;内部总线交叉单元可受控完成输入输出接口间的VC4/VC12级别的无阻塞交叉。
STM-1信令采集模块,用于接收STM-16光交叉模块的STM-1口输出的数据,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启动VC4级别的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识别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HDLC信令链路的速率包含2M、N*64K、64K、32K、16K、8KVC12/时隙/子时隙;
STM-1信令采集模块完成HDLC链路扫描后,将扫描到的HDLC链路所占用的物理时隙或子时隙信息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同时将识别出来的HDLC信令链路中的HDLC帧通过网络端口发送给后端的ABIS信令解析模块进行处理。
STM-1信令采集模块对ABIS接口的LAPD HDLC帧格式特征的分析可实现传输链路中LAPD信令协议有效帧检测和识别。主要算法如下:
A)在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已建立链路中,对每一终端设备标识TEI,容许的没有帧交换时间是10秒,也就是说,在10秒内,容许没有任何数据;LAPD对于已建立链路的帧的最小包长是4字节;
B)STM-1信令采集模块加电后初次扫描时间:单板加电时,扫描的时隙是全量扫描,参与扫描的采集通道也是全量,这次扫描要求把尽可能多的通道都扫描出来,通道扫描要求实现VC4/VC12/64K,32K,16K,8K,N*64K的成帧检测,目前设置的扫描停留时间是30秒,不宜过长与过短(扫描时,对于不同步的E1不扫描,没信号的光输入不扫描);
C)扫描时,统计的包数,大于等于4字节的包都属于有效包(4字节是监控帧,为LAPD二层链路维护的帧类型,为了减少TCP/IP传输的资源,不往应用层送,但是作为有效包在采集层统计);
D)对于光口里E1状态的监测,持续E1不同步,才不采集,对于E1状态跳变的,继续采集。
ABIS信令解析模块,用于解析ABIS接口LAPD(Link Access Procedure onthe D channel)信令协议,利用支持厂家特性的ABIS接口LAPD信令解码程序的相关功能(如系统消息的解码),检测到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64K,32K,16K,8K,N*64K)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从而实现2.5G原始输入光纤中VC4/VC12/时隙/子时隙与LAC/CI的对应。
ABIS信令解析模块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实现2.5G原始输入光纤中VC4/VC12/时隙/子时隙和TEI与LAC/CI的对应。主要步骤为:在ABIS接口上,所有ABIS的无线信令链路RSL信令在LAPD协议(ABIS层2)上的地址域有终端设备标识TEI,而TEI标识可以直接对应收发单元TRX(从0开始,由小到大),结合全局唯一链路标识等待关联所属的LAC/CI。解码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位置区标识(Location Area Identity,LAC)和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I)字段可得到该TEI所属的LAC/CI。从而实现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识别后的信令链路上所承载的所有RSL信令都有了LAC/CI/TEI的标签,便于后续的信令关联和合成。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用于完成对自动扫描流程的控制、协调和调度;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与STM-16光交叉模块之间具有信号连接关系,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系统配置的STM-1信令采集模块(扫描资源)数量,通过控制指令动态控制STM-16光交叉模块实现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关系;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与STM-1信令采集模块之间具有信号连接关系,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指令控制STM-1信令采集模块启动、停止信令链路的扫描以及向STM-1信令采集模块查询扫描状态和结果;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与ABIS信令解析模块之间具有信号连接关系,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指令控制ABIS信令解析模块执行信令解析,从ABIS信令解析模块获取信令链路与小区对应关系,即从ABIS信令解析模块获取STM-1光纤的VC12/时隙/子时隙与TEI和小区信息(LAC/CI)的对应关系;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与上述模块之间的连接可采用TCP/IP方式或其它方式实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2.5G传输环采集的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系统可手工和自动定时启动扫描流程,每次扫描流程过程的步骤如下:
步骤501、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通过读取扫描脚本和配置信息,获取用于扫描ABIS信令链路的STM-1信令采集模块即扫描资源数量以及STM-16与STM-1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确定本次扫描流程需要的子扫描过程次数;
步骤502、根据扫描资源数量配置STM-16光交叉模块的VC4交叉连接关系,将数据从STM-16光交叉模块的STM-1输出接口输出;
本发明利用配置脚本将每条2.5G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2.5G光纤与STM-1输出端口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由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配置脚本通过控制指令提供给STM-16光交叉模块。
步骤503、启动STM-1信令采集模块进行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识别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等待信令链路扫描完成;STM-1信令采集模块HDLC扫描完成,将扫描到的HDLC链路所占用的物理时隙信息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同时将信令数据从网络端口发出;
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扫描,将识别出来的HDLC帧发送给后端的ABIS信令解析模块,并给每个HDLC帧打上链路标签标识出每一个VC12及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64K,32K,16K,8K,N*64K);
步骤504、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启动ABIS信令解析模块对STM-1信令采集模块输出的HDLC信令链路进行解析,从而获得HDLC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ABIS信令解析模块解析完成后,将STM-1光纤的VC12/时隙/子时隙与TEI和小区信息(LAC/CI)的对应关系发送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步骤505、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始输入光纤VC4与输出STM-1光纤的VC4之间的交叉关系以及ABIS信令解析模块的解析获取到的STM-1光纤的VC12/时隙/子时隙与TEI和小区信息(LAC/CI)的对应关系结果,得到原2.5G光纤中的VC4/VC12/时隙/子时隙/TEI与小区(LAC/CI)的对应关系,写入数据库中;
步骤506、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判断本次扫描流程是否完成,若未完成,则计算下次子扫描过程的相关参数,循环执行502-508的步骤,直到执行完所有的扫描流程;
若本次扫描流程已经完成,则可根据系统配置参数以及扫描结果的差异,确定是否自动下发交叉连接关系到STM-16光交叉模块,从而实现扫描链路的自动调整和跟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STM-16光交叉模块、STM-1信令采集模块、ABIS信令解析模块和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STM-16光交叉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配置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输出STM-1光纤数据;
STM-1信令采集模块,用于接收STM-16光交叉模块输出的STM-1光纤数据,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启动、停止VC4级别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ABIS信令解析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用于为STM-16光交叉模块配置交叉连接关系,控制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信令链路的扫描,控制ABIS信令解析模块执行信令解析,并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输入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为2.5G传输环上各扩展子架的光纤链路经分光后获得的STM-16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STM-16光交叉模块中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由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配置脚本通过控制指令给出,
STM-16光交叉模块动态地将每条输入的STM-16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连接到STM-1输出端口,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时,识别出STM-1的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并将识别出来的HDLC信令链路中的HDLC帧发送给ABIS信令解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STM-1信令采集模块通过对ABIS接口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LAPD信令协议的HDLC帧格式的特征分析实现传输链路中LAPD信令协议有效帧检测和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ABIS信令解析模块从STM-1信令采集模块输出的HDLC帧检测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所述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为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BIS信令解析模块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识别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8.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获取扫描资源数量及STM-16光纤与STM-1光纤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确定本次扫描流程需要的子扫描过程次数;
B、根据扫描资源数量配置STM-16光纤和STM-1光纤的VC4交叉连接关系;
C、启动对STM-1光纤中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D、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E、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解析后获得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F、判断本次扫描流程是否完成,若未完成,则计算下次子扫描过程的相关参数,执行步骤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TM-16光纤与STM-1光纤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具体指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
步骤B还包括: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将每条输入的STM-16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连接到STM-1输出端口,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扫描过程用于识别出STM-1的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识别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D中,所述解析具体为:从扫描过程所获得的HDLC帧中检测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所述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为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CN201110367528.9A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124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7528.9A CN103124408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7528.9A CN103124408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408A CN103124408A (zh) 2013-05-29
CN103124408B true CN103124408B (zh) 2015-07-29

Family

ID=48455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7528.9A Active CN103124408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4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740B (zh) * 2013-12-09 2017-05-03 深圳市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纠错能力的Abis采集链路归属方法及其系统
CN105049239B (zh) * 2015-06-25 2018-05-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880940B (zh) * 2018-06-27 2020-09-15 广州市炬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解码适配方法及系统
CN113315662B (zh) * 2021-05-28 2022-09-23 广州市炬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扫描分析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214A (zh) * 2009-06-30 2009-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02231886A (zh) * 2011-05-16 2011-11-02 铁道部运输局 Gsm-r网络接口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771C (zh) * 2002-07-18 2005-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输维护信息的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214A (zh) * 2009-06-30 2009-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02231886A (zh) * 2011-05-16 2011-11-02 铁道部运输局 Gsm-r网络接口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408A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1631B (zh) 一种告警和性能监测方法及网络节点
CN103124408B (zh)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1552772B (zh) 光网络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378388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814953B (zh) 一种实现传输设备自动保护倒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09483A (zh) 光网络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CN101959083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设备
CN101453671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117873B (zh) 一种实现基于mac帧实现设备带内管理方法
US201401471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larm under power-saving mode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system
CN102149027B (zh) 通路切换方法、系统及下行数据发送方法
CN101582801B (zh) 一种实现时隙扫描的e1接口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
Zhang et al. Highspeed 50 Gb/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50G-PON) Applications in Industrial Networks
CN101729935A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420695B (zh) 一种传输边际接口识别业务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09582B (zh) 基于2m数据电路传输质量实时在线监测的方法与装置
CN112822128B (zh) 一种pon系统报文镜像方法及pon系统
CN101668003B (zh) 数据帧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0201311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network administration
CN101741592A (zh) 多业务传送网中管理gpon支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465541A (zh) 一种gpon拉远设备及其管理方法
Wang et al. Implemention of a survivable EPON system support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ONUs
CN101340255B (zh) 一种实现低阶通道子网连接保护装置和方法
CN112218180B (zh) 检测光纤状态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7222295A (zh) Pon聚合拉远系统上行突发处理方法及远端、局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