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107B -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107B
CN103124107B CN201210468858.1A CN201210468858A CN103124107B CN 103124107 B CN103124107 B CN 103124107B CN 201210468858 A CN201210468858 A CN 201210468858A CN 103124107 B CN103124107 B CN 103124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er
wireless energy
agitator
electric current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88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107A (zh
Inventor
牟耿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3/00Continuous tuning
    • H03J3/20Continuous tuning of single resonant circuit by varying inductance only or capaci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7Hall 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和无线能量传输方法。所述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无线能量发送装置和无线能量接收装置,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配置为通过磁场从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功率。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配置为包括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并且所述信号发生器配置为产生彼此之间具有90度相位差的至少两个信号。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包括频率调节器,其配置为匹配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频率。

Description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120520的优先权,其主题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涉及实现有效的无线能量传输的无线能量接收器(接收装置)、无线能量发送器(发送装置)、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进行了大量使用电磁感应的无线能量传输的研究。然而,按照常规仅可以使用电磁感应通过相对较短的距离(例如,几厘米)来传输电功率。
为了克服这种限制,已经引入了使用磁共振的方法。为了使用磁共振的无线能量传输,可以使用LC谐振并且可以在发送器/接收器对之间调谐公共谐振频率。在这种谐振频率调谐过程期间,通常对电容值进行调节。然而,精细地调节电容值并不容易,因此,难以精确地执行谐振频率调谐。
因此,期望一种不需要直接调节电感值“L”或电容值“C”的更好的方法来进行谐振频率调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和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和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I)信号;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I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Q)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谐振器,以及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并且配置为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的电流改变块;以及监控器,其配置为监视所述I信号和所述Q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频率并且根据监视结果控制所述电流改变块。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包括: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I)信号;以及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I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Q)信号。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一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二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三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以及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感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通过改变流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的电流量来改变谐振频率从而控制所接收的无线能量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系统,其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配置为通过磁场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产生接收功率;以及功率单元,其配置为从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接收功率并且提供操作所述电子系统所需的内部功率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I)信号;以及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I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Q)信号。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谐振器;以及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的电流改变块。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无线能量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使用正交振荡器产生同相(I)信号和与所述I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Q)信号,所述正交振荡器包括具有互电感的至少一对电感器;以及通过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对电感器中的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来调节谐振频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构思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总体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频率对品质因数“Q”的示图;
图5是进一步示出了谐振频率对与所选择的品质因数相关的能量转移率的示图;
图6和图7A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1的发送装置和/或接收装置中的正交振荡器的电路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6和图7A中的发送装置和/或接收装置中的正交振荡器的框图;
图8、图9和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图6和图7A的电流改变块的电路图;
图11是图6和图7A的谐振电路块的等效电路图;
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图7A的正交振荡器的电感器的三维坐标系统图;
图14是示出了可以由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正交振荡器输出的整流波形的示图;
图15、图16和图17是概括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示图;
图19、图20和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特定接收装置的示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电子系统的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电子系统的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又一些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电子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25A和图2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汽车应用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构思。然而,本发明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形式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看作仅限定于所示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公开是清楚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整个书面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和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作“连接”或“耦接”至另一个元件时,所述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至所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与之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个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有关项目当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并且可以简写为“/”。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仅被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可以被称作第二信号,并且类似地,第二信号也可以被称作第一信号。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包含……的”或者“包括”和/或“包括……的”表明所述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
除非另行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其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的是,比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或本申请的情境中一致的含义,而不应当按照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
图1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的总体框图。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包括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离开一个距离“D”(例如,几厘米)。
发送装置110可以经由无线连接将能量发送至接收装置120,其中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包括谐振器(未示出)。谐振器可以是电感“L”/电容“C”(或LC)谐振器,但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
发送装置110连接至电源130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VS1。无线能量从发送装置110经由感应磁场传输至接收装置120。即,可以在包括在发送装置110中的电感器与包括在接收装置120中的电感器之间实现磁能量的转移。
接收装置120连接至功率消耗装置140。功率消耗装置140消耗从经由无线连接转移的能量得来的功率。举例来说,接收装置120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能量转换成接收功率VR并且将接收功率VR提供至功率消耗装置140。功率消耗装置140可以使用从接收装置120提供的接收功率VR和/或分开提供的电源电压VS2。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通常包括两个装置,即,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但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装置。另外,接收装置120和功率消耗装置140在图1中示出为分离的元件,但它们可以实现为单一元件。
图2是进一步示出了图1所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a的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的框图。参考图2,发送装置110包括固定频率振荡器112。接收装置120包括可变频率振荡器121、频率调节器122和频率监控器124。
固定频率振荡器112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信号。固定频率振荡器112和可变频率振荡器121可以包括正交振荡器(未示出)。固定频率振荡器112可以输出具有正信号和负信号的同相(I)信号以及具有所述正信号的正交相信号和所述负信号的正交相信号的正交相(Q)信号。可变频率振荡器121经由无线连接从固定频率振荡器112接收所述I信号和Q信号。将参考图6和图7A对此另外详细地进行说明。
频率监控器124监视可变频率振荡器121的频率,并且输出对频率调节器122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ON。
频率调节器122基于控制信号CON对接收装置120的频率进行调节,使得接收装置120的频率与发送装置110的频率相同。换言之,频率调节器122响应于频率监控器124的控制信号CON改变可变频率振荡器121的频率。
在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诸如功率监控器(未示出)或Hal l传感器(未示出)之类的不同方式来替代频率监控器124。功率监控器可以监视接收装置120从发送装置110接收的无线能量的强度,并且输出控制信号CON以增大无线能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I信号和Q信号的强度来监视无线能量的强度。可替换地,Hall传感器可以检测磁场的强度,并且输出控制信号CON以增大磁场的强度。将参考图6至图9对这种方式另外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1所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b中的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的示意框图。参考图3,发送装置110'包括可变频率振荡器112'、频率调节器114和频率监控器116。接收装置120'包括固定频率振荡器121'。
可变频率振荡器112'产生具有可以被频率调节器114改变的频率的信号。可变频率振荡器112'和固定频率振荡器121'可以包括正交振荡器(未示出)。可变频率振荡器112'输出I信号和Q信号,I信号包括正信号和负信号,Q信号包括所述正信号的正交相输出信号和所述负信号的正交相输出信号。固定频率振荡器121'经由无线连接从可变频率振荡器112'接收所述I信号和Q信号。将参考图6和图7A对这种方式另外详细地进行说明。
频率监控器116监视可变频率振荡器112'的频率,并且输出用于控制频率调节器114的控制信号CON。
频率调节器114基于控制信号CON对发送装置110'的频率进行调节,使得发送装置110'的频率与接收装置120'的频率相同。稍后将参考图6至图9对此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了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中的频率与品质因数“Q”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在图4中,曲线Q1表示发送装置110的品质因数,曲线Q2表示接收装置120的品质因数。当接收装置120具有频率W2时,能量转移效率根据发送装置110的品质因数Q1而降低。具体地,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需要的品质因数越高,依赖于频率改变的能量转移效率改变就越大。
发送装置110在频率W1处具有最大品质因数,因此能量转移到接收装置120的效率在频率W1处最大。
因此,可以通过将接收装置120的频率从W2调节至W1来匹配发送装置110与接收装置120之间的谐振频率从而增加能量转移效率。
图5是示出了谐振频率对作为品质因数的函数的能量转移率VR/VT的示图。参考图5,品质因数按照第一曲线图410、第二曲线图420和第三曲线图430的顺序降低。
参考具有最高品质因数的第一曲线图410,当谐振频率甚至稍稍改变时能量转移率VR/VT就迅速下降。
因此,当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需要高品质因数时,发送装置110与接收装置120之间的谐振频率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图6和图7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可以包括在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的发送装置110和/或接收装置120中的正交振荡器600的电路图。换言之,图6和图7A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可以用于图2所示的包括可变频率振荡器121和频率调节器122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用于图3所示的包括可变频率振荡器112'和频率调节器114的实施例中。在下文中,将描述将正交振荡器600用于图2所示的包括可变频率振荡器121和频率调节器122的实施例中的情况。图6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与图7A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等效。
参考图6和图7A,正交振荡器600包括第一振荡器605a和第二振荡器605b。
第一振荡器605a可以输出I信号,第二振荡器605b可以输出与I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Q信号。
第一振荡器605a包括谐振电路块610a、负电阻块615a、耦合电路块620a、偏置块630a、以及电流改变块640a。第二振荡器605b包括谐振电路块610b、负电阻块615b、耦合电路块620b、偏置块630b、以及电流改变块640b。
谐振电路块610a包括电感器L1和L2以及电容器C1和C2,并且确定I信号Ip和In的频率。电感器L1和L2之间出现互电感,并且互电感值是M。
谐振电路块610b包括电感器L3和L4以及电容器C3和C4,并且确定Q信号Qp和Qn的频率。电感器L3和L4之间出现互电感,并且互电感值是M。
电感器L1、L2、L3和L4中的每一个可以实现为片上电感器,但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可以利用布线在半导体芯片上的导线(例如,金属)来实现片上电感器。
谐振电路块610a在其并非理想时具有在电感器L1和L2以及电容器C1和C2中固有的正电阻,因此谐振电路块610a的输出会展现出RLC电路的响应特性。从而,会出现阻尼振荡。
谐振电路块610b在其并非理想时也具有在电感器L3和L4以及电容器C3和C4中固有的正电阻,因此谐振电路块610b的输出会展现出RLC电路的响应特性。从而,会出现阻尼振荡。
因此,将负电阻块615a和615b分别连接至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以产生平衡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的正电阻的负电阻。
负电阻块615a包括交叉耦合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晶体管T1和T2。NMOS晶体管T1和T2交叉耦合,使得负I信号In通过NMOS晶体管T2的一个端子输出并且输入至NMOS晶体管T1的栅极,并且使得正I信号Ip通过NMOS晶体管T1的一个端子输出并且输入至NMOS晶体管T2的栅极。
负电阻块615b包括交叉耦合的NMOS晶体管T3和T4。NMOS晶体管T3和T4交叉耦合,使得负Q信号Qn通过NMOS晶体管T4的一个端子输出并且输入至NMOS晶体管T3的栅极,并且使得正Q信号Qp通过NMOS晶体管T3的一个端子输出并且输入至NMOS晶体管T4的栅极。
耦合电路块620a包括两个NMOS晶体管T5和T6。耦合电路块620b包括两个NMOS晶体管T7和T8。耦合电路块620a和620b可以分别耦合第一振荡器605a和第二振荡器605b。
正Q信号Qp输入至NMOS晶体管T5的栅极,负Q信号Qn输入至NMOS晶体管T6的栅极。
负I信号In输入至NMOS晶体管T7的栅极,正I信号Ip输入至NMOS晶体管T8的栅极。
偏置块630a和630b分别连接至负电阻块615a和615b,并且分别包括NMOS晶体管T9和T10
NMOS晶体管T9和T10基于分别输入至其栅极的偏置电压Vb1和Vb2对偏置电流Ib1和Ib2分别进行调节。
电流改变块640a可以基于从频率监控器124接收的输入控制信号CON_1来改变在谐振电路块610a中流动的电流。电流改变块640b可以基于从频率监控器124接收的输入控制信号CON_2来改变在谐振电路块610b中流动的电流。
举例来说,可以分别基于输入控制信号CON_1和CON_2来改变电流Ic1和Ic2。可以通过电流改变块640a和640b来改变在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中流动的电流,更具体而言,来改变在电感器L2和L4中流动的电流。输入控制信号CON_1和CON_2可以是至少两位的数字信号。输入控制信号CON_1和CON_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输入控制信号CON_1和CON_2可以彼此对称(例如,互补)。
将参考图8、图9和图10另外详细地说明电流改变块640a和640b。
因而,在没有直接改变电感器L1至L4的电感和电容器C1至C4的电容的情况下改变了由第一振荡器605a和第二振荡器605b产生的信号的频率。稍后将参考图11对此详细说明。
图7B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图1的接收装置120的框图。参考图6至图7B,接收装置120在图6和图7A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中还包括偏置电压发生器650和整流器66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接收装置120可以包括图2的频率监控器124或者图3的频率监控器116。
偏置电压发生器650产生输入至各个NMOS晶体管T9和T10的偏置电压Vb1和Vb2。整流器660将从谐振电路块610a输出的I信号Ip和In以及从谐振电路块610b输出的Q信号Qp和Qn转换成接收功率VR。举例来说,整流器660可以基于I信号Ip和In和Q信号Qp和Qn来对交流(AC)功率进行整流,从而产生直流(DC)功率,即,接收功率VR。
图7B是符合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的框图,但也可以类似地配置发送装置。
图8、图9和图10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图6和图7A的电流改变块640a和640b的电路图。只对电流改变块640a详细进行说明以避免重复,这是因为电流改变块640a的结构和操作与电流改变块640b的结构和操作可以是相同的。
在图8示出的示例中,电流改变块640a包括至少两个NMOS晶体管,但是也可以进行不同配置(例如,利用四个NMOS晶体管TA、TB、TC和TD)。
参考图8,输入控制信号CON_1施加至各个NMOS晶体管TA、TB、TC和TD的栅极。NMOS晶体管TA、TB、TC和TD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CON_1而选择地切换。输入控制信号CON_1可以是4位数字信号。当4位数字信号是“1100”时,四个NMOS晶体管TA、TB、TC和TD当中的两个NMOS晶体管TA和TB接通而其他两个晶体管TC和TD切断。
四个NMOS晶体管TA、TB、TC和TD可以具有不同的宽长比,使得能够改变在NMOS晶体管TA、TB、TC和TD中的每一个NMO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从而,可以改变电流Ic1
图8中的节点N0对应于图6和图7A中的节点N_1或N_2。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流改变块640a可以形成为包括电流镜的电路,并且配置为包括四个NMOS晶体管TR1、TR2、TR3和TR4以及电流源IA
参考图9,输入控制信号CON_1施加至开关SW1和SW2,这些开关控制电流镜中的断开与闭合(例如,0和1)切换操作。
使用输入控制信号CON_1控制开关SW1和SW2的断开/闭合,从而改变电流Ic1。输入控制信号CON_1可以是2位数字信号。当输入控制信号CON_1是“10”时,开关SW1闭合而开关SW2断开。
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断开的情况下,在NMOS晶体管TR1中流动的电流IA流入NMOS晶体管TR2并且在NMOS晶体管TR3和TR4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电流Ic1与电流IA相同。
在只有第一开关SW1闭合的情况下,电流IA流入NMOS晶体管TR3以及NMOS晶体管TR2。从而,电流Ic1成为2IA
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都闭合的情况下,电流IA流入NMOS晶体管TR3和TR4以及NMOS晶体管TR2。从而,电流Ic1成为3IA
显然,当改变NMOS晶体管TR1、TR2、TR3和TR4的尺寸时,也可以不同地调节电流Ic1的量。
图9中的节点N1对应于图6和图7A中的节点N_1或N_2。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流改变块640a可以形成为包括电流镜的电路,并且配置为包括两个NMOS晶体管TR5和TR6以及三个电流源IB、IC和ID
参考图10,输入控制信号CON_1施加至开关SW3、SW4和SW5,这些开关控制电流源IB、IC和ID中的断开与闭合(例如,0和1)切换操作。
使用输入控制信号CON_1控制开关SW3、SW4和SW5的断开/闭合,从而改变电流Ic1。输入控制信号CON_1可以是3为数字信号。当输入控制信号CON_1是“110”时,开关SW3和SW4闭合而开关SW5断开。
在第三开关SW3闭合而第四和第五开关SW5断开的情况下,在NMOS晶体管TR5中流动的电流IB流入NMOS晶体管TR6。因此,电流Ic1与电流IB相同。
在第三开关SW3和第四开关SW4闭合而第五开关SW5断开的情况下,电流IB+IC流入NMOS晶体管TR6。因此,电流Ic1成为IB+IC
在第三至第五开关SW3、SW4和SW5都闭合的情况下,电流IB+IC+ID流入NMOS晶体管TR6。因此,电流Ic1成为IB+IC+ID
显然,当改变NMOS晶体管TR5和TR6的尺寸时,也可以不同地调节电流Ic1的量。
图10中的节点N2对应于图6和图7A中的节点N_1或N_2。
图11是图6和图7A的谐振电路块610a或610b的等效电路图。将参考图11来说明调节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中的谐振频率的一种方式。
当图11所示的等效电路的频率由“w”表示时,存在以下关系:
VE=jwL1iL1+jwMiL2=-iL1/(jwCE) (1)
在图6和图7A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中,在电感器L1中流动的电流iL1和在电感器L2中流动的电流iL2彼此具有0度或180度相位差。因此,iL2=αiL1,其中α是实数。等式1可以重写为等式2:
VE=jw(L1+αM)iL1 (2)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在电感器L2中流动的电流iL2来改变α的值,从而能够改变从电容器CE方面考虑的电感值。
通常,关于电容器C和电感器L的谐振频率w0定义为因此可以改变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的谐振频率。
参考图11,当在电感器L2中流动的电流iL2被电流改变块640a和640b改变时,从电容器CE方面考虑的电感值从L1变成L1+αM。因此,可以改变谐振电路块610a和610b的谐振频率。
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图7A的正交振荡器600的电感器的三维坐标系统图。图12示出了正交振荡器600中的第一振荡器605a的电感器L1和L2。图13示出了正交振荡器600中的第二振荡器605b的电感器L3和L4
图12和图13示出了电感器L1和L2布置为垂直于电感器L3和L4,但是本发明构思不局限于当前实施例。举例来说,电感器L1和L2可以布置为平行于电感器L3和L4,或者可以对于电感器L3和L4以特定角度(例如,0至180度)布置电感器L1和L2
当发送装置110包括图12和图13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时,即使包括在接收装置120中的电感器(未示出)垂直于第一振荡器605a的电感器L1和L2,也可以使用第二振荡器605b的电感器L3和L4来输出与从第一振荡器605a输出的I信号正交的Q信号,从而可以将能量转移至接收装置120。
换言之,在发送装置110中,当第一振荡器605a的电感器L1和L2与第二振荡器605b的电感器L3和L4以垂直关系进行布置时,接收装置120能够稳定地接收无线能量,而不会受到包括在接收装置120中的电感器L1、L2、L3和L4的位置很大地束缚。
可以将发送装置110安装在特定区域(下文中称作“充电区”),使得接收装置120能够接收无线能量。充电区可以在建筑物或汽车的内部或外部。可以将发送装置110安装在充电区,使得第一振荡器605a的电感器L1和L2与第二振荡器605b的电感器L3和L4成直角。
图14是从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正交振荡器输出的整流波形的示图。图7A所示的正交振荡器600输出具有图14所示的时间上的波形的整流输出VI和VQ
当仅使用整流输出VI和VQ其中之一来将能量转移至接收装置120时,在零电压点tA、tB、tC、tD和tE处的不连续会导致问题出现。
然而,当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两者都包括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正交振荡器600时,整流输出VI和VQ中的一个在整流输出VI和VQ中的另一个的零电压点tA、tB、tC、tD和tE处位于峰值。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能量转移。
图15、图16和图17是概括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可以通过图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来执行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图15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执行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的总体流程图。图16是更加具体地说明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00的发送装置110或接收装置120执行的频率调节的流程图,图17是对频率调节进一步具体说明的流程图。
参考图15,通过电源将功率提供至无线能量发送装置(S110)。
基于所提供的功率,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通过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磁场将功率转移至无线能量接收装置(S120)。为了有效地将功率转移至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在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执行频率匹配。
为了实现频率匹配,可以调节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频率。可以将至少两个具有90度相位差的信号发送至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在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内的电感器中流动的电流量可以被改变,从而能够实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频率匹配。如上所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无线能量发送装置的频率进行调节。
将转移至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功率提供至连接至该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功率消耗电子装置(S130)。
参考图16,信号发生器产生具有90度相位差的至少两个信号(例如,I信号和Q信号)(S210)。
频率监控器监视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的频率(S220)。频率调节器基于监视结果调节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频率,从而实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频率匹配。即,可以通过改变在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内的电感器中流动的电流量来调节频率。
参考图17,为了实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频率匹配,改变在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内的电感器中流动的电流量(S310)。
因此,在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匹配了谐振频率(S320)。一旦完成频率匹配,能量就能够被有效地转移至无线能量接收装置。
如上所述,在根据图15、图16和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中,在没有直接调节电感值或电容值的情况下调谐了谐振频率,从而实现了有效的无线能量传输。
图18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700的示图。参考图18,无线能量传输系统1700包括发送装置1750和接收装置1755。发送装置1750可以实现为用于发送能量的衬垫(pad)的形式,接收装置1755可以是移动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
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发送装置1750可以在离开无线接收装置1755的预定距离内安装在特定场所或位置(例如,墙壁、桌子或袋子),以便将无线能量发送至接收装置1755。接收装置1755可以从发送装置1750接收能量,即便发送装置1750没有与接收装置1755接触或者在离开接收装置1755较短的距离内。
发送装置1750包括第一振荡器1751和第二振荡器1752,其形成了正交振荡器,并且通过连接器1760从外部提供功率。
接收装置1755包括便携式电话主体1730和便携式电话外壳1740。便携式电话主体1730包括电池1710和充电器1720。便携式电话外壳1740包括第一振荡器1741和第二振荡器1742,其形成了正交振荡器。
当功率提供至发送装置1750时,通过发送装置1750的第一振荡器1751和第二振荡器1752将功率提供至接收装置1755的第一振荡器1741和第二振荡器1742。
当能量发送至接收装置1755时,接收装置1755可以通过充电器1720利用能量给电池1710充电。
虽然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将接收装置1755的第一振荡器1741和第二振荡器1742布置在便携式外壳1740内,但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振荡器1741和第二振荡器1742可以布置在便携式电话主体1730内。
图19、图20和图21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不同实施例的接收装置120的示图。与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在图19至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省略了发送装置110。
参考图19,接收装置120可以按照三维(3D)眼镜1900的形式来实现。3D眼镜1900可以分别在两个镜片框架中包括第一振荡器1910和第二振荡器1920,其形成正交振荡器。
因此,当功率提供至发送装置110时,可以经由无线连接将能量提供至位于离开发送装置110预定距离之内的3D眼镜1900。
参考图20,接收装置120可以按照耳机2000(例如,蓝牙耳机)的形式来实现。在图20所示的耳机2000中可以包括第一振荡器2010和第二振荡器2020,其形成正交振荡器。
因此,当功率提供至发送装置110时,可以经由无线连接将能量提供至位于离开发送装置110预定距离之内的耳机2000。
参考图21,接收装置120可以按照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的形式来实现。在图21所示的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中可以包括第一振荡器2110和第二振荡器2120,其形成正交振荡器。
因此,当功率提供至发送装置110时,可以经由无线连接将能量提供至位于离开发送装置110预定距离之内的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接收装置120可以实现在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的两个扬声器中。可替换地,发送装置110和接收装置120可以分别实现在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的两个扬声器中。作为另一种替换,发送装置110可以实现在环绕声扬声器系统2100中,并且可以将无线能量发送至位于附近的接收装置120。
图22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的电子系统700的框图。参考图22,电子系统700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片上系统(SoC)710、天线701、射频(RF)收发器703、输入装置705、显示器707、以及功率单元709。
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其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其产生接收功率VR并将接收功率VR提供至功率单元709。功率单元709提供用于电子系统700的内部元件703、705、707和710的操作的内部功率。
RF收发器703通过天线701发送和接收RF信号。RF收发器703可以将通过天线701接收的RF信号转换成能够被SoC 710处理的信号。
SoC 710处理从RF收发器703输出的信号,并且将经过处理的信号发送至显示器707。RF收发器703还可以将从SoC 710输出的信号转换成RF信号并且通过天线701输出RF信号。SoC 7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未示出),其控制电子系统700的整体操作。
输入装置705使得用于控制SoC 710的操作的控制信号或者要被SoC 710处理的数据能够被输入到电子系统700。可以通过诸如触摸板或计算机鼠标之类的定点设备、小键盘或键盘来实现输入装置705。
图2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的电子系统800的框图。参考图23,电子系统800可以实现为个人计算机(PC)、网络服务器、平板PC、上网本、电子阅读器、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MP3播放器或MP4播放器。
电子系统800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功率单元805、SoC810、存储器装置801、存储器控制器802(其用于控制存储器装置801的数据处理操作)、显示器803、以及输入装置804。
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其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其产生接收功率VR并将接收功率VR提供至功率单元805。功率单元805提供用于电子系统800的内部元件801、802、803、804和810的操作的内部功率。
SoC 810可以根据通过输入装置804输入的数据通过显示器803来显示存储在存储器装置801中的数据。可以通过诸如触摸板或计算机鼠标之类的定点设备、小键盘或键盘来实现输入装置804。SoC 810可以控制电子系统800的整体操作和存储器控制器802的操作。为了实现这种控制,SoC 810可以包括CPU(未示出)。
存储器控制器802(其控制存储器装置801的操作)可以实现为SoC 810的一部分或者实现为与SoC 810分离的芯片。
图24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又一些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的电子系统900的框图。参考图24,电子系统900可以实现为图像处理装置,类似于数字摄像机或配备有数字摄像机的移动电话、PDA、PMP或智能电话。
电子系统900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功率单元905、SoC910、存储器装置901、以及存储器控制器902(其用于控制存储器装置901的数据处理操作)。电子系统900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903和显示器904。
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其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其产生接收功率VR并将接收功率VR提供至功率单元905。功率单元905提供用于电子系统900的内部元件901、902、903、904和910的操作的内部功率。
图像传感器903将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将数字信号输出至SoC 910或存储器控制器902。根据SoC 910的控制,可以通过显示器904显示数字信号或者通过存储器控制器902将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器装置901中。
根据SoC 910或者存储器控制器902的控制,可以通过显示器904显示存储在存储器装置901中的数据。存储器控制器902(其控制存储器装置901的操作)可以实现为SoC 910的一部分或者实现为与SoC 910分离的芯片。SoC 91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电子系统900的整体操作的CPU(未示出)。
图25A和图25B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的汽车1100的示图。参考图25A和图25B,汽车1100包括无线充电单元1110。无线充电单元1110可以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和可再充电电池1112。
无线能量接收装置120(其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其产生接收功率VR并将接收功率VR提供至可再充电电池1112。
举例来说,当汽车1100停泊在停车场的同时,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特定实施例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对可再充电电池1112进行充电。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无线能量发送装置、包括这两种装置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中,能够在没有直接调节电感值或电容值的情况下调谐谐振频率,从而实现了有效的无线能量传输。
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具体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构思,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范围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包括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和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和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信号;
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同相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谐振器、以及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并且配置为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的电流改变块;以及
监控器,其配置为监视所述同相信号和所述正交相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频率并且根据监视结果控制所述电流改变块。
2.权利要求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还包括:
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与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之间的磁场,并且还根据感测结果控制所述电流改变块。
3.权利要求1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中所述谐振器包括:
第一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一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
第二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二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三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
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感器之间;以及
偏置块,其配置为对流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流进行偏置,
其中,所述电流改变块改变流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的电流量。
4.权利要求3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的至少一个电感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至少一个电感器垂直。
5.一种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包括:
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信号;以及
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同相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一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
第二电感器对,其具有第二互电感并且包括第三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以及
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感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通过改变流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的电流量来改变谐振频率从而控制所接收的无线能量的大小。
6.权利要求5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还包括:
电流改变块,其配置为改变流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的电流量。
7.权利要求5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具有相同的电感,并且所述第二电感器和第四电感器具有相同的电感。
8.权利要求5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还包括:
偏置块,其配置为对流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流进行偏置;
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偏置块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电感器和所述偏置块之间的多个交叉耦合晶体管;
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电流改变块之间的晶体管;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四电感器和所述电流改变块之间的晶体管。
9.权利要求8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振荡器输出的正交相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振荡器中的各个晶体管的栅极,并且所述第一振荡器输出的同相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二振荡器中的各个晶体管的栅极。
10.权利要求5的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中的至少一个电感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振荡器中的至少一个电感器垂直。
11.一种电子系统,其包括:
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其配置为通过磁场从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无线能量并且产生接收功率;以及
功率单元,其配置为从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接收功率并且提供操作所述电子系统所需的内部功率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包括:
第一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同相信号;以及
第二振荡器,其配置为输出与所述同相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信号,并且
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包括:
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谐振器;以及
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的电流改变块。
12.权利要求11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中的每一个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谐振器以平衡所述谐振器的正电阻的负电阻块;以及
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以耦合所述第一振荡器和第二振荡器的耦合电路块。
13.权利要求12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电流改变块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至少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个端子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块,并且所述至少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响应于施加至所述至少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各自栅极的输入控制信号而被选择地切换,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
14.权利要求11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电流改变块包括:
电流源,其配置为提供预定电流;
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其一个端子连接至所述电流源;以及
作为电流镜的至少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其连接至所述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而被选择地切换,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
15.权利要求11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电流改变块包括:
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流源,以提供预定电流;
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其一个端子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电流源;以及
作为电流镜的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其连接至所述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电流源响应于输入控制信号而被选择地切换,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
16.权利要求11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还包括:
监控器,其配置为监视所述同相信号和所述正交相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频率并且产生控制信号;以及
频率调节器,其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来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从而改变所述同相信号和所述正交相信号的频率。
17.权利要求11的电子系统,其中所述电子系统是从包括以下装置的组中选择的一种装置:智能电话、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平板个人计算机。
18.一种使用无线能量接收装置的无线能量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使用正交振荡器产生同相信号和与所述同相信号具有90度相位差的正交相信号,所述正交振荡器包括具有互电感的至少一对电感器;以及
通过改变流过所述至少一对电感器中的一个电感器的电流量来调节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至少一对电感器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电感器并且具有互电感。
19.权利要求18的无线能量接收方法,还包括步骤:
使用预定偏置电流偏置在所述至少一对电感器中的电感器中流动的电流。
20.权利要求18的无线能量接收方法,还包括步骤:
监视所述同相信号和所述正交相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频率并且提供监视结果,其中响应于所述监视结果来执行通过改变流过所述电感器的电流量来调节谐振频率的步骤。
CN201210468858.1A 2011-11-17 2012-11-19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Active CN103124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20520 2011-11-17
KR1020110120520A KR101802441B1 (ko) 2011-11-17 2011-11-17 무선 에너지 수신 장치, 무선 에너지 송신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에너지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 에너지 전송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107A CN103124107A (zh) 2013-05-29
CN103124107B true CN103124107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22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8858.1A Active CN103124107B (zh) 2011-11-17 2012-11-19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409B2 (zh)
JP (1) JP6118543B2 (zh)
KR (1) KR101802441B1 (zh)
CN (1) CN103124107B (zh)
DE (1) DE102012110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7776B1 (ko) * 2014-10-07 2021-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KR101668158B1 (ko) * 2014-10-14 2016-10-21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발진기를 이용한 칩 간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WO2018194223A1 (ko) * 2017-04-21 2018-10-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에너지 밀도가 균일한 충전 영역을 형성하는 2차원 원형 배열 구조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81789B (zh) * 2017-10-10 2024-04-16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负电阻的串联-并联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KR102283666B1 (ko) * 2019-10-29 2021-07-30 (주)화인파워엑스 회로변수 자동 튜닝형 무선충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회로변수의 자동 튜닝 방법
TWI761263B (zh) * 2021-07-15 2022-04-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負阻抗的電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556A (zh) * 2007-12-27 2008-06-11 复旦大学 采用有源电感负载的可调谐窄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1986556A (zh) * 2009-07-29 2011-03-1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用于提高相位噪声性能的正交lc压控振荡器结构
CN102149566A (zh) * 2008-09-11 2011-08-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无线充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34319A1 (fr) * 1997-02-03 1998-08-06 Sony Corporation Equipement et procede pour le transfert d'energie electrique
KR100564256B1 (ko) * 2004-06-25 2006-03-29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무선주파수 식별기술이 적용된 무선 충전용 패드 및배터리팩
KR100818241B1 (ko) 2005-02-14 2008-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쿼드러쳐 전압 제어 발진기
EP3979481A1 (en) 2005-07-12 2022-04-0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Wireless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US9774086B2 (en) 2007-03-02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08301645A (ja) * 2007-06-01 2008-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接触式受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JP5044434B2 (ja) * 2008-02-14 2012-10-10 株式会社東芝 位相同期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受信機
US9130407B2 (en) 2008-05-1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charging in wireless power environment
EP2518861A1 (en) * 2009-12-24 2012-10-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KR101193672B1 (ko) 2010-04-29 2012-10-22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인장강도 900MPa급 고강도 쾌삭형 비조질강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556A (zh) * 2007-12-27 2008-06-11 复旦大学 采用有源电感负载的可调谐窄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2149566A (zh) * 2008-09-11 2011-08-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无线充电系统
CN101986556A (zh) * 2009-07-29 2011-03-1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用于提高相位噪声性能的正交lc压控振荡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7258A1 (en) 2013-05-23
US9130409B2 (en) 2015-09-08
DE102012110925A1 (de) 2013-05-23
KR101802441B1 (ko) 2017-11-29
JP2013110958A (ja) 2013-06-06
KR20130054869A (ko) 2013-05-27
CN103124107A (zh) 2013-05-29
JP6118543B2 (ja)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107B (zh)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US10998121B2 (en) Capacitively balanced inductive charging coil
US925785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819160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US10998620B2 (en) Coil sha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242478B (zh) 用于高效能量充电的无线电力发送设备
US20130147429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portable enclosures
US10032557B1 (en) Tu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nant frequency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of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11228085B2 (en) Double loop antenna
CN103051311A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WO2016138735A1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US10284000B2 (e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capability
CN104584381A (zh)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及其发热控制方法和制造方法
US2017013386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out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8684208A (zh) 具有调谐金属体的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功率传输
US20170093172A1 (en) Multiple-axis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KR20180032349A (ko) 코일 모듈 및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US10721687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tter and a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7112306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7503001B2 (ja)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備えた送受電システム
WO2023226615A1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控制方法
CN102870316B (zh) 无线充电组件
KR20230113859A (ko) 원격 제어가 가능한 유무선 usb 충전기
CN116032025A (zh) 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无线充电的方法
KR20220002515U (ko) 양방향 무선 충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