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7855A -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7855A
CN103107855A CN2011103524965A CN201110352496A CN103107855A CN 103107855 A CN103107855 A CN 103107855A CN 2011103524965 A CN2011103524965 A CN 2011103524965A CN 201110352496 A CN201110352496 A CN 201110352496A CN 103107855 A CN103107855 A CN 103107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gonal sequence
uplink control
control channel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24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7855B (zh
Inventor
唐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524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7855B/zh
Priority to CN201610130844.7A priority patent/CN1055917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4059 priority patent/WO2013067905A1/zh
Priority to EP12848384.9A priority patent/EP277950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07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7855A/zh
Priority to US14/272,964 priority patent/US954488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7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7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32Without explicit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基站为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然后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向用户设备传输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测量多个下行小区(或称为载波)的信道,得到多个下行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UE需要把这些CSI反馈给eNB(evolved NodeB,演进基站),eNB利用这些CSI进行下行的数据调度。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子帧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Format 2/2a/2b上只反馈一个小区的周期的CSI;不同小区的CSI通过不同的高层配置,在不同的子帧上反馈。上述采用PUCCH Format2/2a/2b的反馈方式,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为1-11个比特(bit)。上述采用PUCCH Format 2/2a/2b的反馈方式能够反馈的比特数少,反馈时延大。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一个子帧内周期性反馈多个小区CSI的方案。比如,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ing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周期的CSI;在PUCCH format 3上传输周期的CSI等。然而,在采用载波聚合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由于被激活的服务小区数量会不断变化,周期的CSI在一个子帧上报的类型也会变化;因此,在一个子帧中反馈的比特数目会不断变化。上述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一个子帧中反馈的信息(比如,比特数目)变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一个子帧中反馈的信息变化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选择传输单元,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可使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中反馈的信息变化的条件下,自适应地选择一种信道格式进行反馈信息的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因子为3时的正交序列表;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因子为6时的正交序列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01、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
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例如,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或者,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为[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例如,当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时,
可以根据公式: n oc , 0 ( p ~ ) = n PUCCH ( 4 , p ~ ) mod N SF , 1 PUCCH n oc , 1 ( p ~ ) = ( 2 n oc , 0 ( p ~ ) ) mod N SF , 1 PUCCH if N SF , 1 PUCCH = 3 n oc , 0 ( p ~ ) mod N SF , 1 PUCCH otherwise ……………………公式(1)
计算得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42
(端口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43
时隙0的序列编号)和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
(端口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2
时隙1的序列编号)的值,从而根据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3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4
获取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或者,首先得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5
的值以及对应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根据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与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在正交序列对中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
其中,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7
表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8
表示时隙1的扩展因子大小。
再根据公式:
……………………公式(2)
n ‾ = n mod N SF , 0 PUCCH
n = 0 , . . . , 3 N SF , 0 PUCCH + N SF , 1 PUCCH - 1
i = 0,1 , . . . , N sc RB - 1
对使用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的数据块进行扩展处理。
其中,d(0),…,d(Msymb-1)表示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相键控)调制后的数据,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3
表示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有多少个子载波。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4
表示时隙0和时隙1前三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OFDM符号0,1,2,标识为子块0)的扩展因子的大小,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5
表示时隙1后三个(OFDM符号4,5,6,标识为子块1)扩展因子的大小。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6
表示天线端口号,本发明包含但不限于一个天线端口的情况。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7
是一个小区级的循环移位参数,本发明可以包含或者不包含此参数。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8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19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20
分别是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时隙0,时隙1子块0,时隙1子块1的正交序列对应的元素。正交序列的取值如图6所示,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521
表示扩展因子的大小。本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
当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根据公式: n oc , 0 ( p ~ ) = n PUCCH ( 4 b , p ~ ) mod N SF , 1 PUCCH n oc , 1 ( p ~ ) = ( 5 n oc , 0 ( p ~ ) ) mod N SF , 1 PUCCH if N SF , 1 PUCCH = 6 n oc , 0 ( p ~ ) mod N SF , 1 PUCCH otherwise ……………………………公式(3)
计算得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3
(端口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4
时隙0的序列编号)和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5
(端口时隙1的序列编号)的值,从而根据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7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8
获取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或者首先得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9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0
的值以及对应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根据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与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在正交序列对中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
其中,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1
表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资源,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2
表示时隙1的扩展因子大小。
再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3
…………………公式(4)
n ‾ = n mod N SF , 0 PUCCH
n = 0 , . . . , N SF , 0 PUCCH + N SF , 1 PUCCH - 1
i = 0,1 , . . . , N sc RB - 1
对采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的数据块进行扩展处理。
其中,d(0),…,d(Msymb-1)是QPSK调制后的数据,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7
表示一个RB有多少个子载波。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8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19
分别表示时隙0和1的扩展因子大小。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20
表示天线端口号,本发明包含但不限于一个天线端口的情况。是一个小区级的循环移位参数,本发明可以包含或者不包含此参数。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22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623
分别是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时隙0和时隙1的正交序列对应的元素。正交序列的取值如图7所示,
Figure BDA0000106934510000071
表示扩展因子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1 1 -1 1 -1]、[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为[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其中,正交序列计算方法与数据块扩展方法和上面描述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1 -1 1 -1]、[1 1 -1 -1]和[1 -1 -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为[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其中,正交序列计算方法与数据块扩展方法和上面描述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采用不同的扩展因子,不仅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反馈信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信道格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
102、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本步骤中,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反馈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来传输反馈信息。例如,当反馈信息为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CSI时,所述用户设备就可以根据该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承载反馈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小区的信CSI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CSI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CSI。以下举例说明用户设备根据该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方法:
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进一步地,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按CSI的优先级顺序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即:低优先级的CSI先被删除,使得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这样,就可以使用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当出现优先级相同的情况时,可以按照小区在服务小区索引表ServeCellIndex里的排列次序,保留次序最小的CSI。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取20bit,或21bit,或22bit,或11bit,或13bit等;第二阈值为55bit,或63bit,或71bit,或40bit,或50bit,或48bit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有效载荷的大小来具体选定。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1、传输单元22。
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
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例如,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或者,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采用不同的扩展因子,不仅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反馈信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信道格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
传输单元22,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其中,传输单元22可以根据需要反馈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来传输反馈信息。例如,当反馈信息为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CSI时,传输单元22就可以根据该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承载反馈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可以为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的CSI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CSI。
一个例子中,所述传输单元22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选择模块2201、第二选择模块2202、删除模块2203。
第一选择模块2201,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第二选择模块2202,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删除模块2203,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按所述多个小区的CSI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例如,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第二阈值时,删除模块2203删除低优先级的CSI,使得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当出现优先级相同的情况时,则按照小区在服务小区索引表(ServeCellIndex)里的排列次序,保留次序最小的CSI。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取20bit,或21bit,或22bit,或11bit,或13bit等;第二阈值为55bit,或63bit,或71bit,或40bit,或50bit,或48bit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有效载荷的大小来具体选定。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01、基站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并且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传输该配置信息,所述控制信令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这样可以降低信令的开销。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采用不同的扩展因子,不仅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反馈信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信道格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
可以选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302、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的反馈信息。
其中,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信道格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的,所述多个小区的CS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CSI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CSI。
具体地,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其中,所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包括按所述多个小区的CSI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所得到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有效载荷。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输单元41。
该传输单元41,用于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并且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控制信令可以为RRC信令,这样可以降低信令的开销。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的正交序列对的示例也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采用不同的扩展因子,不仅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反馈信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信道格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
可选地,该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2。
该接收单元42,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的反馈信息。
其中,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信道格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的,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CSI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CSI。
具体地,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其中,所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包括按所述多个小区的CSI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所得到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有效载荷。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51、处理器52。
存储器51,用于存储至少一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
其中,每一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包括一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并且所述一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中的每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这一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示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52,用于接收基站传输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一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并且选择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一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中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例如,所述配置信息指示可以为基站发送的RRC信令。这样,通过简单的控制信令可以降低信令的开销。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2,还用于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CSI的有效载荷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多个小区的CSI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CSI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CSI。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2,还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2,还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CSI。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2,还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按所述多个小区的CSI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52所述CSI中的部分有效载荷按优先级顺序删除,即低优先级的CSI先被删除,使得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当出现优先级相同的情况时,则按照小区在服务小区索引表(ServeCell Index)里的排列次序,保留次序最小的CSI。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采用不同的扩展因子,不仅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反馈信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信道格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个子帧支持的反馈比特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实现请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可以适用于通信系统领域,但不仅限于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6)

1.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1 1 -1 1 -1]、[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1 -1 1 -1]、[1 1 -1 -1]和[1 -1 -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按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激活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15.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1 1 -1 1 -1]、[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22.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1 -1 1 -1]、[1 1 -1 -1]和[1 -1 -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24.根据权利要求15-23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的反馈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信道格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其中,所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包括按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所得到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有效载荷。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激活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30.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选择传输单元,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反馈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35.根据权利要求30-32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1 1 -1 1 -1]、[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37.根据权利要求30-32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1 -1 1 -1]、[1 1 -1 -1]和[1 -1 -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39.根据权利要求30-38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传输单元还用于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删除模块,用于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按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多个激活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42.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传输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其中,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不同的扩展因子。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的整数倍。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是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的扩展或者重复。
45.根据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3,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1 1 -1 -1 -1]、[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1 1 1]和[1 1 1 -1 -1 -1]对、[1 ej2π/3 ej4π/3]和[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对、[1 ej4π/3 ej2π/3]和[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47.根据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6,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 1 1]、[1 -1 1 -1 1 -1]、[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1 -1]和[1 -1 1 -1 1 -1]对、[1 -1]和[1 -1 ej2π/3 -ej2π/3 ej4π/3 -ej4π/3]对、[1 -1]和[1 -1 ej4π/3 -ej4π/3 ej2π/3 -ej2π/3]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49.根据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2,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和[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并且
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对应的扩展因子为4,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为[1 1 1 1]、[1 -1 1 -1]、[1 1 -1 -1]和[1 -1 -1 1]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正交序列构成一个正交序列对,所述正交序列对包括:
[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1 -1]和[1 -1 -1 1]对中的至少一个正交序列对。
51.根据权利要求42-50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一种传输的反馈信息。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信道格式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一个子帧上报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有效载荷选择的。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有效载荷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用于传输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其中,所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一部分所述有效载荷包括按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删除所述有效载荷的一部分所得到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有效载荷。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传输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激活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
CN201110352496.5A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107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2496.5A CN103107855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610130844.7A CN105591718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84059 WO2013067905A1 (zh) 2011-11-09 2012-11-05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12848384.9A EP2779502B1 (en) 2011-11-09 2012-11-05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14/272,964 US9544883B2 (en) 2011-11-09 2014-05-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2496.5A CN103107855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0844.7A Division CN105591718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7855A true CN103107855A (zh) 2013-05-15
CN103107855B CN103107855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28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0844.7A Active CN105591718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110352496.5A Active CN103107855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0844.7A Active CN105591718B (zh) 2011-11-09 2011-11-09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4883B2 (zh)
EP (1) EP2779502B1 (zh)
CN (2) CN105591718B (zh)
WO (1) WO20130679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077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feedback for high resolution beam combination codeboo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7682A1 (en) * 2015-01-29 2018-01-0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852295B (zh) * 2015-04-10 2021-04-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P3667975B1 (en) * 2015-05-14 2021-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device using same
EP3496489B1 (en) * 2017-03-24 2020-05-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383923B (zh) * 2017-06-16 2023-01-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223456B2 (en) * 2018-02-20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gap configuration
CN114208068B (zh) * 2019-07-12 2024-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正交覆盖码(occ)重复序列的方法
CN114499763B (zh) * 2022-02-23 2024-04-23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659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控制资源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11254A (zh) * 2010-04-30 2011-06-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58326A (zh) * 2011-05-20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10243066A1 (en) * 2009-10-01 2011-10-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1566B1 (ko) * 2008-08-11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795153A (zh) * 2009-02-03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US8301177B2 (en) * 2009-03-03 2012-10-30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paging operation for femtocell deployment
CN101998656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反馈与接收的方法及基站和中继站
KR101753586B1 (ko) * 2010-02-03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0523B1 (ko) * 2010-04-22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37408A2 (en) * 2010-04-30 2011-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982743B2 (en) * 2010-05-14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I designs for FD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860425B (zh) * 2010-06-13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2158969B (zh) * 2011-02-15 2013-1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码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EP2742627B1 (en) * 2011-08-10 2021-03-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feedback for multi-site schedul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659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控制资源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10243066A1 (en) * 2009-10-01 2011-10-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CN102111254A (zh) * 2010-04-30 2011-06-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58326A (zh) * 2011-05-20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077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feedback for high resolution beam combination codeboo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7905A1 (zh) 2013-05-16
EP2779502A4 (en) 2014-11-19
CN105591718A (zh) 2016-05-18
EP2779502A1 (en) 2014-09-17
US20140241295A1 (en) 2014-08-28
US9544883B2 (en) 2017-01-10
CN103107855B (zh) 2016-03-02
CN105591718B (zh) 2019-10-01
EP2779502B1 (en)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785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3508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和扩展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2073943B (zh) 发送上行信息、发送与接收下行信息、系统调度方法和装置
RU2673800C1 (ru)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е связи в отношении данных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787674B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2823179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785102B1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55435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080088525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기준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3181107A (zh) 移动站装置、处理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A3039722C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2869049A (zh) 传输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362567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803408B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2404092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及确定方法、设备
CN107666715B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21177637A (ja) TDDモードにおけるNB−IoT送信のためのスペシャルサブフレーム利用
KR20200071766A (ko) 멀티 슬롯 전송 방법 및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