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5896A -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5896A
CN103105896A CN2011103719569A CN201110371956A CN103105896A CN 103105896 A CN103105896 A CN 103105896A CN 2011103719569 A CN2011103719569 A CN 2011103719569A CN 201110371956 A CN201110371956 A CN 201110371956A CN 103105896 A CN103105896 A CN 103105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nnecting portion
holding unit
outside surface
noum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19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峰圣
蔡美庆
黄少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SI BAOLI CO Ltd
Hannspre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NSI BAOL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SI BAOL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SI BAOL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719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5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5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5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模块,包括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一用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固持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及一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设于第一表面,而第二表面设有一对接单元。固持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一穿戴部。第二本体适于与第一本体相接,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与一第二穿戴部。第二连接部适于与第一连接部相接,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至少其中之一适于与对接单元相接,而第二穿戴部适于与第一穿戴部相接以构成一穿戴空间,以供一使用者穿戴。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模块的固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不断的演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尤其是平板电脑。由于使用者能直接通过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幕来点选操作,且平板电脑又具有轻薄且易于携带等优点,因此,平板电脑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最常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平板电脑的机体大小通常比使用者的手掌来得大。因此,使用者并无法如同握住手机般可用单手牢牢地握持平板电脑。使用者甚至需要以双手扶持平板电脑的侧边或背面。当使用者需要以一手于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幕上点选操作时,通常仅可以另一手来扶持平板电脑。然而,在此种操作模式下使用平板电脑很容易因不小心就导致平板电脑脱手而摔落,造成平板电脑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其能有效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以避免便携式电子装置因不小心摔落而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模块,其固持装置能稳固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包括:便携式电子装置、固持装置、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以及显示单元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表面,而第二表面设有一对接单元。固持装置用以固持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固持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穿戴部,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对接面以及第三对接面。以及第二本体适于与第一本体相接,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穿戴部,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对接面以及第四对接面。此外,第二连接部适于与第一连接部相接,第一对接面与第二对接面连接适于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接,而第二穿戴部适于与第一穿戴部相接以构成穿戴空间,以供使用者穿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为磁性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第三对接面及第四对接面为磁性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接面为该第一连接部的顶面,该第三对接面为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应的该第一连接部的底面,而该第二对接面为该第二连接部的顶面,该第四对接面为与该第二对接面相对应的该第二连接部的底面,且该第二对接面与该第三对接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持装置还包括一卷线单元,而该第一连接部内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内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三对接面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四对接面设有一第二开口,其中该卷线单元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其中之一,且该卷线单元的一连接线适于通过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连接至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的另一个,当该第一连接部不与该第二连接部相接时,部分该连接线暴露于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穿戴部自该第一连接部的底缘延伸出,该第二穿戴部自该第二连接部的底缘延伸出,且该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五对接面,该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一第六对接面,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第五对接面与该第六对接面相接,且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相通,以构成该穿戴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该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该第一外表面与该第五对接面相接,该第二外表面与该第六对接面相接,且该第一外表面与该第二外表面为曲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外表面邻近该第五对接面处排列有多个第一切面,该第二外表面邻近该第六对接面处排列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切面相对应的第二切面,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各该第一切面与其相对应的该第二切面相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外表面排列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该第二外表面排列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各该第一凸起结构与其相对应的该第二凸起结构相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本体连接于该第一本体两侧,该第一连接部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外表面,该第一穿戴部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内表面,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该第二本体的外表面,该第二穿戴部设于该第二本体的内表面,而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适于配设在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穿戴部与该第二穿戴部围成一环状开放区域,以构成该穿戴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设有一对接件,该对接件适于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接,以让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相对该第一连接部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远离该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外表面设有一导槽,该第二本体还包括一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两端活动地连接于该导槽,当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导槽的两端部时,该支撑件的外表面与该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共平面,当该支撑件至少其中一端不连接于该导槽的该端部时,该支撑件的外表面凸出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固持装置是以相互结合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在相互结合后其部分结构会构成一穿戴空间,而使用者的手部可套接于该穿戴空间。如此一来,当使用者以一手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点选操作时,另一手能通过固持装置来稳固地持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机身,进而能有效地避便携式电子装置因其机身不易握持而摔落。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一使用者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模块的示意图;
图1C与图1D为一使用者穿戴图1A与图1B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2C为图2B的固持装置的A-A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3C为图3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3D为图3C的固持装置增设一卷线单元的示意图;
图3E为图3D的卷线单元的示意图;
图3F为图3D的卷线单元使用于吊挂时示意图。
图3G为图3D的卷线单元使用于悬吊时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4C为图4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A为图4A的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后的侧视图;
图5C为图5B的固持装置于另一位置来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的侧视图;
图6A为图4B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分别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后再与一提带连接的示意图;
图6B为图4B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分别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后再与一背带连接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7C为图7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8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8B为一使用者穿戴图8A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8C为图8A的固持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D为图8C的固持装置调整至具支撑功效的示意图;
图8E为图8D的固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A与图1B为一使用者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模块的示意图,而图1C与图1D为一使用者穿戴图1A与图1B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C与图1D,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模块包括一固持装置100a以及一例如是平板电脑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其中使用者的手指适于穿戴固持装置100a,并通过固持装置100a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间的连接关系来稳固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此固持装置100a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间的连接以磁性吸附力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如此一来,使用者仅需一手就能稳固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而另一手即可方便地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上进行操作。
特别的是,在使用者欲使用例如是平板电脑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时,本发明的固持装置100a能做为固持之用,而在使用者未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时,穿戴于使用者手指的固持装置100a能作为一配件,例如戒指,以作为装饰之用(如图1D)。此外,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及手段均属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关于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组成构件以及这些组成构件间的连接关系,本发明将于下文中做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12、一第二表面214与该第一表面212相对应以及一显示单元216,显示单元216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第一表面212,而第二表面214设有一对接区域214a。在本实施例中,对接区域214a例如是第二表面214的具有磁性的特定区域,而固持装置100a即可吸附于此特定区域。
请再参考图2A、图2B与图2C(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而图2C为图2B的固持装置的A-A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a包括一第一本体110以及一第二本体120,第二本体120适于与第一本体110相接。其中,第一本体11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12与一第一穿戴部114,第一穿戴部114自第一连接部112的底缘延伸出,第一连接部112具有一第一对接面112a以及一第三对接面112b,而第一穿戴部114具有一第一穿孔114a以及一第五对接面114b。另一方面,第二本体120包括一第二连接部122与一第二穿戴部124,第二穿戴部124自第二连接部122的底缘延伸出,第二连接部122具有一第二对接面122a以及一第四对接面122b,而第二穿戴部124具有一第二穿孔124a以及一第六对接面124b。此外,第一穿戴部114具有一第一外表面114c,第二穿戴部124还具有一第二外表面124c,第一外表面114c与第五对接面114b相接,第二外表面124c与第六对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外表面114c与第二外表面124c例如为曲面。
其中,当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第二连接部122适于与第一连接部112相接,且第一连接部112适于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相接,并使固持装置100a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112a为第一连接部112的顶面,第三对接面112b为与第一对接面112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112的底面,而第二对接面122a为第二连接部122的顶面,第四对接面122b为与第二对接面122a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122的底面。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第一对接面112a即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相接,第二对接面122a与第三对接面112b相接。
承上所述,为使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与对接区域214a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使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2与对接区域214a具有适当的磁极性,以使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能稳固地相吸附,且固持装置100a能通过第一本体110稳固地吸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举例来说,由于第一对接面112a与第三对接面112b是相对应的表面,因此第一对接面112a的磁极性例如是与第三对接面112b的磁极性相异,而第二对接面122a的磁极性可与第三对接面112b的磁极性相异,与第一对接面112a的磁极性相同。此外,第一对接面112a的磁极性可与对接区域214a的磁极性相异。
如此一来,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能通过第三对接面112b与第二对接面122a间的磁极吸附作用稳固地相接,而固持装置100a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间能通过第一本体110的第一对接面112a与对接区域214a间的磁极吸附作用稳固地相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接面122a的表面积实质上例如是与第三对接面112b的表面积相同,而在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相接之后,第二对接面122a例如是与第三对接面112b共平面。由于第二对接面122a与第三对接面112b共平面,且第二对接面122a的表面积实质上例如是与第三对接面112b的表面积相同,因此第二对接面122a与第三对接面112b之间即有较佳的磁性吸附关系,进而让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能更稳固地相吸附。
另一方面,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第一穿戴部114也会与第二穿戴部124相接,第五对接面114b会与第六对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穿孔114a会与第二穿孔124a相通。其中,第五对接面114b与第六对接面124b例如可通过磁性吸附力来相互连接,使得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除了具有第二对接面122a与第三对接面112b间的磁性吸附关系之外,也具有第五对接面114b与第六对接面124b间的磁性吸附关系,进而让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能更稳固地相结合。另外,相通的第一穿孔114a与第二穿孔124a即构成一穿戴空间S,而使用者的指部能穿过穿戴空间S来穿戴固持装置100a,进而有效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的高度例如是大于第二本体120的高度,因此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组合之后,第二本体120的第二对接面122a能贴合于与第一本体110的第三对接面,进而让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有较佳的密合度。
本发明的固持装置除了如图2A与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还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将于下文中一一说明。另外,为方便说明,于下文所提及的组成构件标号将沿用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标号。
请参考图3A、图3B与图3C,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而图3C为图3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b与图2A与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a相似,二者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b以第一对接面112a以及第二对接面122a来同时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相接,以达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作用。关于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b其组成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将于下文中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112a同样为第一连接部的顶面,而第三对接面112b则定义为与第一连接部112的顶面相接的侧面。与第一连接部112相同,第二对接面122a同样为第二连接部122的顶面,而第四对接面122b则定义为与第二连接部122的顶面相接的侧面。其中,第一对接面112a的对接面积实质上例如是与第二对接面122a的对接面积相同,且第一对接面112a的对接面积实质上为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对接面112a(请参考图3A与图3B)其对接面积的一半。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互结合,以让第一对接面112a以及第二对接面122a来同时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相接时,第三对接面112b适于与第四对接面122b相接。
另外,为使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与对接区域214a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互结合后,本实例的第一对接面112a与第二对接面122a共平面,且第三对接面112b与第四对接面122b共平面,使得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间有较佳的密合度。再者,本实施例也使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2与对接区域214a为磁性体。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使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2与对接区域214a具有适当的磁极性,以使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能稳固地相吸附,且固持装置100b能通过第一本体110稳固地吸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举例来说,第一对接面112a的磁极性例如是与第二对接面122a的磁极性相同,第三对接面112b的磁极性例如是与第四对接面122b的磁极性相异,而第一对接面112a的磁极性例如是与对接区域214a的磁极性相异。如此一来,通过第一对接面112a以及第二对接面122a来与对接区域214a相互吸附,即能让固持装置100b稳固地固持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其中,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b也能如图1A所示的固持装置100一样,吸附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2A与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相同,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第一穿戴部114也会与第二穿戴部124相接,第五对接面114b会与第六对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穿孔114会与第二穿孔124a相通。相通的第一穿孔114a与第二穿孔124a同样构成一穿戴空间S,而使用者的指部能穿过穿戴空间S来穿戴固持装置100,进而有效地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
此外,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b还可包括一卷线单元130(如图3D与图3E所示,图3D为图3C的固持装置增设一卷线单元的示意图,图3E为图3D的卷线单元的示意图),卷线单元130例如是一具有扭簧的构件,而第一连接部112内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12c,第二连接部122内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122c,第三对接面112b设有一第一开口O1,第四对接面122b设有一第二开口O2,其中卷线单元130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112c与第二容置空间122c其中之一,且卷线单元130的一连接线L适于通过第一开口O1或第二开口O2连接至第一容置空间112c与第二容置空间122c其中的另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卷线单元130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112c,而卷线单元130的连接线L通过第一开口O1连接至第二容置空间122c。因此,当第一连接部112不与第二连接部122相接时,第二连接部122会拉动连接线L,使部分连接线L会暴露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外侧。其中,当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分别固定于适当位置之后,暴露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外侧的部分连接线L适于挂载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或是其它适当用品。当然,在第二连接部122再度与第一连接部112相结合时,卷线单元130会拉动连接线L,使连接线L再度收纳回第一容置空间112c,而不再外露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外侧。
另,本实施例固持装置100b使用时如图3F及3G,将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分别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两侧,同时如实施例一所述飞磁性吸附力令第1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20分别稳固地固持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如图3F所示将连接线L拉出即可吊挂于壁面挂钩(图式未绘),或如图3G所示也可悬吊于使用者肩上。
图4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而图4C为图4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请再参考图4A、图4B与图4C,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c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a相似,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c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a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于第一外表面114c邻近第五对接面114b处排列有多个第一切面S1,且于第二外表面124c邻近第六对接面124b处排列有多个与第一切面S1相对应的第二切面S2。这些第一切面S1为连续切面结构,这些第二切面S2为连续切面结构。其中,当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每一个第一切面S1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切面S2相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每一个第一切面S1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切面S2共平面地相接。
如此一来,使用者除了可以将其手指穿戴于固持装置100c的穿戴空间S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外,使用者在将固持装置100c固持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可通过这些切面来平稳地置放于桌面(如图5A所示,其为图4A的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结合后的示意图)。此外,使用者也可通过更换固持装置100c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上的结合位置来调整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显示视角,以方便其进行观看或是操作(如图5B与图5C所示,图5B为图5A的固持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结合后的侧视图,图5C为图5B的固持装置于另一位置来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结合的侧视图)。
承上所述,本实施例也可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其第二表面214上的适当位置设置二具有磁性的对接区域214a,而图4A与图4B所示的例如为磁性体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可分别吸附于这两个对接区域214a。如此一来,再通过一提带300或是一背带400来连接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即可提供使用者一方便携带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方式(如图6A与图6B所示,图6A为图4B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分别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结合后再与一提带300连接的示意图,图6B为图4B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分别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结合后再与一背带400连接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固持装置的分解图,而图7C为图7B的固持装置的剖视图。请再参考图7A、图7B与图7C,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d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a相似。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d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固持装置100a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于第一外表面114c排列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P1,第二外表面124c排列有多个与这些第一凸起结构P1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P2,当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相接时,每一个第一凸起结构P1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P2相接,且这些凸起结构是凸出于固持装置100d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可在第一外表面114c排列多个第一嵌槽G1,在第二外表面124c排列有多个第二嵌槽G2,而这些第一凸起结构P1以及这些第二凸起结构P2例如是弹性凸条,这些第一凸起结构P1以及这些第二凸起结构P2分别嵌设于所对应的第一嵌槽G1与第二嵌槽G2中。如此一来,使用者除了可以将其手指穿戴于固持装置100d的穿戴空间S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外,使用者也可在固持装置100d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之后,通过这些凸起结构来提供适当的摩擦阻力,来让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能平稳地置放于桌面。当然,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d也可通过图5B与图5C所示的调整方式来变更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显示视角,以方便使用者进行观看或是操作。
图8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而图8B为一使用者穿戴图8A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8A与图8B,在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e中,第二本体120连接于第一本体110两侧,第一连接部112设于第一本体110的外表面,第一穿戴部114设于第一本体110的内表面,第二连接部122设于第二本体120的外表面,第二穿戴部124设于第二本体120的内表面,而便携式电子装置200适于配设在第一连接部112,第一穿戴部114与第二穿戴部124围成一环状开放区域,以构成穿戴空间S,进而让使用者的手部能通过穿戴空间S来穿戴固持装置100e。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2设有一对接件112d,对接件112d适于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对接区域214a相接。如此一来,当使用者的手部穿戴固持装置100e,固持装置100e可以通过对接件112d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当然,对接件112d也可为一转动结构,而对接件112d在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相接之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可相对第一连接部112转动,进而让使用者依其浏览习惯来调整显示单元的显示方向,以进行直式或是横式的浏览。
图8C为图8A的固持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8D为图8C的固持装置调整至具支撑功效的示意图,而图8E为图8D的固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再参考图8C、图8D及图8E,本实施例可于第二连接部122远离第一连接部112的部分外表面设置一导槽122d,而第二本体120还可包括一支撑件126,支撑件126的两端例如是活动地连接于导槽122d。值得一提的是,当支撑件1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导槽122d的两端部时,支撑件126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部122的外表面共平面,而当支撑件126至少其中一端不连接于导槽122d的端部时,支撑件126的外表面即可凸出于第二连接部122的外表面。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固持装置100e在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相接之后,可通过调整支撑件126来让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进行如图5A所示的摆设方式,以方便使用者进行观看或是操作。
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固持装置100f其支撑件126’也可由多个连接单元126a所组成,这些连接单元126a彼此相枢接,以构成一支撑链条(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示意图),以提供较佳的支撑功效。
由上述本发明所详述的多个实施例可知,凡通过一第一本体以及一第二本体相互结合,且通过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部至少其中之一来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接的手段均属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本发明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公开数个实施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电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以及一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第一表面,而该第二表面设有一对接单元;
一固持装置,用以固持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该固持装置包括:
一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一穿戴部,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对接面以及一第三对接面;以及
一第二本体,适于与该第一本体相接,该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与一第二穿戴部,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第二对接面以及一第四对接面,此外,该第二连接部适于与该第一连接部相接,该第一对接面与该第二对接面连接适于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接,而该第二穿戴部适于与该第一穿戴部相接以构成一穿戴空间,以供一使用者穿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为磁性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第三对接面及第四对接面为磁性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接面为该第一连接部的顶面,该第三对接面为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应的该第一连接部的底面,而该第二对接面为该第二连接部的顶面,该第四对接面为与该第二对接面相对应的该第二连接部的底面,且该第二对接面与该第三对接面共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卷线单元,而该第一连接部内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连接部内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三对接面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四对接面设有一第二开口,其中该卷线单元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其中之一,且该卷线单元的一连接线适于通过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连接至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的另一个,当该第一连接部不与该第二连接部相接时,部分该连接线暴露于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戴部自该第一连接部的底缘延伸出,该第二穿戴部自该第二连接部的底缘延伸出,且该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五对接面,该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一第六对接面,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第五对接面与该第六对接面相接,且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相通,以构成该穿戴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该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该第一外表面与该第五对接面相接,该第二外表面与该第六对接面相接,且该第一外表面与该第二外表面为曲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表面邻近该第五对接面处排列有多个第一切面,该第二外表面邻近该第六对接面处排列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切面相对应的第二切面,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各该第一切面与其相对应的该第二切面相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表面排列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该第二外表面排列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当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接时,各该第一凸起结构与其相对应的该第二凸起结构相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连接于该第一本体两侧,该第一连接部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外表面,该第一穿戴部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内表面,该第二连接部设于该第二本体的外表面,该第二穿戴部设于该第二本体的内表面,而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适于配设在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穿戴部与该第二穿戴部围成一环状开放区域,以构成该穿戴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设有一对接件,该对接件适于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相接,以让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相对该第一连接部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远离该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外表面设有一导槽,该第二本体还包括一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两端活动地连接于该导槽,当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导槽的两端部时,该支撑件的外表面与该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共平面,当该支撑件至少其中一端不连接于该导槽的该端部时,该支撑件的外表面凸出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
CN2011103719569A 2011-11-10 2011-11-10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Pending CN103105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19569A CN103105896A (zh) 2011-11-10 2011-11-10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19569A CN103105896A (zh) 2011-11-10 2011-11-10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5896A true CN103105896A (zh) 2013-05-15

Family

ID=4831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19569A Pending CN103105896A (zh) 2011-11-10 2011-11-10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0589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9604A1 (en) * 1996-01-26 2003-11-13 Harrison Shelton E. Wearable computing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US20050237704A1 (en) * 2004-04-22 2005-10-27 Carl Ceresoli Wristdrive
WO2007039505A1 (en) * 2005-09-26 2007-04-12 Eurotech Spa Wear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145149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Carnevali Jeffrey D Body strap mount
CN101146464A (zh) * 2004-10-15 2008-03-19 爱情钥匙传播公司 戒指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9604A1 (en) * 1996-01-26 2003-11-13 Harrison Shelton E. Wearable computing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US20050237704A1 (en) * 2004-04-22 2005-10-27 Carl Ceresoli Wristdrive
CN101146464A (zh) * 2004-10-15 2008-03-19 爱情钥匙传播公司 戒指组
WO2007039505A1 (en) * 2005-09-26 2007-04-12 Eurotech Spa Wear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145149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Carnevali Jeffrey D Body strap mou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4770B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USD730888S1 (en) Display stan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D654921S1 (en) Display stand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D676627S1 (en) Elastic pants belt
USD667390S1 (en) Adhesive cord retainer for a personal media player
USD661309S1 (en) Mobile device stand
USD768138S1 (en) Dual angle display stan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D641022S1 (en) Game controller cradle for portable devices
CN205315961U (zh) 支撑板
USD662082S1 (en)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30295549A1 (en) One-Handed, Open Grip and Pivotable Tablet Support Device
USD638817S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cellular telephone
USD639512S1 (en) Golf glove
US9462864B2 (en) Reversible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38995A1 (en) Hanging support for tablet/notebook computer
KR101494104B1 (ko) 반지와 결합이 가능한 휴대전화기 케이스 어셈블리
CN204153422U (zh) 一种平板电脑支架
CN104166433B (zh) 保护盖装置
CN204498177U (zh) 一种带磁钮扣手环的防摔型手机套
US8523377B1 (en) Illuminating assembly
CN103373420A (zh) 机车及自行车智慧型手机及平板电脑固定及支撑结构
CN103105896A (zh)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其固持装置
CN204031245U (zh) 随身手机支架钥匙扣
CN203933740U (zh) 一种可弯曲式手机支架
JP3198165U (ja) 携帯端末用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