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4430A -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4430A
CN103104430A CN 201110385114 CN201110385114A CN103104430A CN 103104430 A CN103104430 A CN 103104430A CN 201110385114 CN201110385114 CN 201110385114 CN 201110385114 A CN201110385114 A CN 201110385114A CN 103104430 A CN103104430 A CN 103104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drives
piston
cylinder
drill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851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3851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4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4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4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包括:(a)首先,开启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带动小带轮(9)转动,进而带动大带轮(8)转动;(b)然后,大带轮(8)带动传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小齿轮(6)转动;(c)小齿轮(6)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活塞杆(4)运动;(d)活塞杆(4)带动活塞(3)在液缸(2)内部做往返运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本发明由于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能把活塞或柱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Description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泵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周期性的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到将液体强行排出。(2)叶轮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速度能和压力能的能量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大部分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3)其他类型泵。
往复泵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很广泛,石油矿场上常需要在高压下输送高粘度、大比重和高含沙量的液体,而流量相对不大,从各种泵的工作特点对比中表明,往复泵比较适用于这种情况。往复泵在钻井时用作循环泥浆和注入固井水泥。在采油时,用作原油输送、洗井、注水及地层压裂。抽油设备中的深井泵也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往复泵。所以,往复泵是石油通用的和关键的设备之一。
随着钻采深度的增加,对钻机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其它设备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钻井泵结构按高压吸入阀与排出阀的位置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吸入阀与排出阀都安装在阀箱内,且两阀处于同一轴线上,与缸套的轴线垂直。此类阀箱叫I型。二是一阀安装在阀箱内,一阀安装在阀箱外,且两阀与缸套的轴线垂直。此类阀箱叫L型。三是吸入阀与排出阀安装位置的轴线相互垂直,且吸入阀与缸套处于同一轴线上,构成T字型液流通道。
利用钻井泵钻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中钻井泵不断改进不断发展。钻井泵的发展历史以190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Spindletop钻出的336m深的有商业价值的石油井为起点。这也是近代油气井旋转钻井史的起点。当时,钻井使用的钻井泵是双缸双作用活塞式蒸汽泵,泵压为17.3×105Pa。这种泵不是专门为泥浆泵设计的,而是一般的供水泵。
1917年生产的蒸汽泵已经是专门设计的钻井泵了。这种泵的泵头即是今天双缸双作用钻井泵液力端的雏型。其主要不同之点在于当时的泵阀还是平板阀。这种泵一直使用到30年代。
蒸汽泵的动力来自锅炉产生的蒸汽。但在矿场,锅炉的使用和运输都不方便。因此,蒸汽钻井泵逐渐被内燃机驱动的机动泵所代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最大的双缸双作用机动泵为1926年生产的。其活塞直径为170mm,冲程为457mm,功率为110-147Kw,最高泵压可达(100-125)×105Pa。这种泵的设计和现在的双缸双作用泵已经相当接近了。其液力端已经使用了锥形阀,传动端内有斜齿的减速齿轮、偏心轴、连杆和十字头,采用了密闭的飞溅润滑,液力端排出管装有空气包。但连杆大端还使用滑动轴承。
到30年代中期,由于泵的载荷越来越大,钻井泵才采用了全滚动轴承设计。但当时没有大直径的滚动轴承,所以主轴多采用悬臂式曲拐轴方案,连杆大端的滚动轴承内圈定在曲拐销上。
随着钻井井深的增加和套管层次的增多,对钻井泵的排量和泵压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二战后,泥浆性能有所改进,同时开展了喷射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这时钻井作业者主要要求提高泵压。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喷射钻井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150-210×105Pa的泵压要求。40年代末钻井泵的功率,达到了600Kw。同时,大部分公司把泵的最大冲程长度降回到457mm(18in)。
50年代双缸泵随着泵功率的急剧加大,泵的重量和外形尺寸也随之增加。为减轻泵重,当时在双缸泵的设计上较大的改进是以钢代铁和减小泵宽。以钢代铁是用钢板焊接的泵壳,并将一些零件改用优质合金制造;减小泵宽是应用大直径的滚动轴承作连杆大端支承,拚弃悬臂曲拐轴的方案而采用两端简支的偏心轮轴设计。这样,两缸中心距明显缩小。
60年代初,急需设计和制造一种泵压能适应喷射钻井工艺要求,同时体积小、重量轻,能满足当时海洋、沙漠钻井的安装运输条件的钻井泵。各公司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目标比较集中的是将用于固井压裂的三缸柱塞泵改型为钻井泵,因为它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在研制的开始阶段,问题仍然发生在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的为边界面上——在泥浆介质中柱塞及柱塞密封的寿命过低。在这时,一组“单作用活塞-敞口缸套-喷淋水”的设计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使钻井泵史上代表一个新时代——三缸单作用活塞式钻井泵的诞生。与双缸双作用泵相比,三缸单作用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均匀、压力波动小以及拆装维修方便;由于三缸单作用泵,曲柄互成120°,动力端受力均匀。排量系数为0.141,小于双缸和四缸单作用泵,排量均匀,并且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在广泛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已经在国内外的深井钻进中逐渐取代双缸双作用泵。
经过30年代至80年代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生产的钻井泵与国外同为卧式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活塞泵,基本参数和结构与美国National Oilwell公司相近。泵的产品系列为500HP、800HP、1000HP、1300HP、1600HP、2000HP,其中1600HP钻井泵是目前国内钻井泵中功率最大的一种泵型。主要生产厂家有兰石国民油井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石”)、益都石油机械厂等。90年代国内兰石和宝石生产钻井泵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美国National Oilwell公司很接近,但大功率的2200HP钻井泵目前在国内仍为空白。国产泵在结构和技术参数、制造质量等方面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宝石厂生产的F系列泵的优点是结构和技术参数较先进合理,与美国Emsco公司相近,制造工艺先进,质量较好。兰石泵的优点是液力端密封可靠性较高,寿命较长,在油田使用效果较好;缺点是动力端结构繁复。21世纪初期我国钻井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开发出F-2200HL钻井泵,产品远销加拿大等国。总体上我国目前仍然存在钻井泵阀体、活塞等易损件寿命低的问题,对于液压钻井泵还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该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由于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能把活塞或柱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开启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小带轮转动,进而带动大带轮转动;
(b)然后,大带轮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小齿轮转动;
(c)小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活塞杆运动;
(d)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液缸内部做往返运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本发明所用的三缸钻井泵,主要由三个活塞装置、与三个活塞装置分别相连的三个传动结构、以及与三个传动结构均相连的动力装置构成。
所述活塞装置主要由液缸、设置在液缸内部的活塞、以及与活塞一端相连的活塞杆构成。
所述传动结构主要由与活塞杆相连的大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贯穿设置在小齿轮上的传动轴、套装在传动轴上的大带轮、与大带轮形成皮带传动的小带轮构成,所述小带轮与动力装置相连。
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
所述小带轮设置在电机的转轴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能把活塞或柱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开启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带动小带轮9转动,进而带动大带轮8转动;
(b)然后,大带轮8带动传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小齿轮6转动;
(c)小齿轮6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活塞杆4运动;
(d)活塞杆4带动活塞3在液缸2内部做往返运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
本发明所用的三缸钻井泵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个活塞装置、与三个活塞装置分别相连的三个传动结构、以及与三个传动结构均相连的动力装置1构成。
所述活塞装置主要由液缸2、设置在液缸2内部的活塞3、以及与活塞3一端相连的活塞杆4构成。
所述传动结构主要由与活塞杆4相连的大齿轮5、与大齿轮5相啮合的小齿轮6、贯穿设置在小齿轮6上的传动轴7、套装在传动轴7上的大带轮8、与大带轮8形成皮带传动的小带轮9构成,所述小带轮9与动力装置相连。
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
所述小带轮9设置在电机的转轴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开启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带动小带轮(9)转动,进而带动大带轮(8)转动;
(b)然后,大带轮(8)带动传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小齿轮(6)转动;
(c)小齿轮(6)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活塞杆(4)运动;
(d)活塞杆(4)带动活塞(3)在液缸(2)内部做往返运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
CN 201110385114 2011-11-14 2011-11-14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Pending CN103104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5114 CN103104430A (zh) 2011-11-14 2011-11-14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5114 CN103104430A (zh) 2011-11-14 2011-11-14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4430A true CN103104430A (zh) 2013-05-15

Family

ID=48312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85114 Pending CN103104430A (zh) 2011-11-14 2011-11-14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0443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353A (zh) * 2019-09-16 2019-11-15 西南石油大学 复合驱动往复泵
CN113482877A (zh) * 2021-07-19 2021-10-08 燕山大学 非圆齿轮驱动的低脉动三缸往复泵
CN113931832A (zh) * 2021-11-08 2022-01-14 黄秀芳 一种往复泵延长小齿轮寿命的结构
WO2022062012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罗超彬 双层气泵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4353A (zh) * 2019-09-16 2019-11-15 西南石油大学 复合驱动往复泵
CN110454353B (zh) * 2019-09-16 2024-04-09 西南石油大学 复合驱动往复泵
WO2022062012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罗超彬 双层气泵
CN113482877A (zh) * 2021-07-19 2021-10-08 燕山大学 非圆齿轮驱动的低脉动三缸往复泵
CN113931832A (zh) * 2021-11-08 2022-01-14 黄秀芳 一种往复泵延长小齿轮寿命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430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工作方法
CN102168541A (zh) 采油采气直线驱动装置
CN103104469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钻井泵的增压方法
CN103104429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及其工作方法
CN103104472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钻井泵的l型泵头
CN103104473A (zh) 设置有t型泵头的钻井泵及其增压方法
CN103106292A (zh) 新型钻井泵的优化设计方法
RU84461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добычи и закачки через одну скважину
CN103104431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三缸钻井泵
CN103104470A (zh) 应用于石油行业的钻井泵的l型泵头及其增压方法
CN106050895B (zh) 双齿圈六缸泥浆泵
CN103104475A (zh) 新型钻井泵泵头及其增压方法
CN206144766U (zh) 超长冲程抽油泵
CN103106325A (zh) 湍流非直接数值模拟方法
CN103104474A (zh) 基于新型钻井泵泵头的增压方法
CN201187437Y (zh) 产出液液柱重力复位的单管液压抽油泵
CN103104480A (zh) 新型钻井泵泵头
CN103133335A (zh) 中排气防气抽油泵及其抽油工艺
CN103133309A (zh) 基于机械启闭阀抽油泵的抽油工艺
CN103104447A (zh) 设置有t型泵头的钻井泵
CN202000976U (zh) 采油采气直线驱动装置
CN204402870U (zh) 一种等壁厚单螺杆式油气混输泵
CN103104471A (zh) 基于设置有t型泵头的钻井泵的增压方法
CN103106324A (zh) 基于流体力学的钻井泵流场分析方法
CN205591893U (zh) 一种油井降回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