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4369B -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4369B
CN103104369B CN201310028436.7A CN201310028436A CN103104369B CN 103104369 B CN103104369 B CN 103104369B CN 201310028436 A CN201310028436 A CN 201310028436A CN 103104369 B CN103104369 B CN 103104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turbine
piston mechanism
intake duct
gas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84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4369A (zh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e Huix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84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4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4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4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4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4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1/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t gases or unheated pressurised gase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02C1/04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t gases or unheated pressurised gases, as the working fluid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heated indirectly
    • F02C1/10Closed cyc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涡轮、叶轮压气机和冷却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进气道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排气道与所述涡轮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上和/或在所述进气道上设加热器,或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内和/或在所述进气道内设内燃燃烧室;在设有所述内燃燃烧室的结构中,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利用叶轮压气机和涡轮来取代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缸,将大大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尤其是一种热气机。
背景技术
热气机即斯特林发动机,是由两个气缸活塞机构构成,其中一个为冷缸,一个为热缸,冷缸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系统向冷源排热以及对热缸进行配气。一般说来,作为冷缸和作为热缸的气缸活塞机构的体积都很庞大,制造成本也高,如果能够利用叶轮压气机和涡轮来取代冷缸,将大大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造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涡轮、叶轮压气机和冷却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进气道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排气道与所述涡轮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上和/或在所述进气道上设加热器。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涡轮、叶轮压气机和冷却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进气道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排气道与所述涡轮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内和/或在所述进气道内设内燃燃烧室,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连通处设进气门,在所述排气道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连通处设排气门,所述内燃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受四冲程正时机构控制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或所述气缸活塞机构受爆排正时机构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之间设热交换器。
在所述进气道上设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和所述涡轮的连通通道。
所述气缸活塞机构设置为多个并联。
在设为内燃燃烧室的结构中,所述内燃燃烧室与氧源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为纯氧或含氧气体源。
所述涡轮对所述叶轮压气机输出动力。
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至少为0.5MPa、1MPa、2MPa、3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所述叶轮压气机、所述涡轮以及所述冷却器对所述气缸活塞机构进行配气,形成热力学循环,利用内燃或外燃形式将热转化成动力。
本发明中,参与循环的工质可以是惰性气体,例如氦气、氩气等,也可以是空气,在设有内燃燃烧室的结构中,参与循环的工质还可以是燃烧化学反应的产物。
本发明中,根据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本发明中,所述工质包络设为由所述气缸活塞机构的活塞和与其相配合的腔体、涡轮、叶轮压气机、进气道、排气道以及连通通道所构成的容纳气体工质的空间的壁。
本发明中,所述进气道内的工质压力与其承压能力相匹配,即所述进气道内的工质的最高压力达到其承压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叶轮压气机和涡轮来取代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缸,将大大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缸活塞机构、2涡轮、3叶轮压气机、4冷却器、6热交换器、7回热器、9工质导出口、10内燃燃烧室、11进气道、12排气道、15进气门、16排气门、20加热器、25氧源、21爆排正时机构、41四冲程正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采用外燃加热,通过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和进气道11上设置的加热器20进行吸附热量。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0.5MPa。
选择性地,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1MPa、2MPa、3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所述氧源25为纯氧。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2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含氧气体源。
选择性地,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3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四冲程正时机构41控制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3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爆排正时机构21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5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采用外燃加热,通过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和进气道11上设置的加热器20进行加热。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MPa。
选择性地,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2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纯氧。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4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含氧气体源;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四冲程正时机构41控制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7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8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爆排正时机构21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0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9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采用外燃加热,通过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和进气道11上设置的加热器20进行加热。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2MPa。
选择性地,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实施例10
本发明实施例10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纯氧。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5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含氧气体源;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11
本发明实施例11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四冲程正时机构41控制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5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12
本发明实施例1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爆排正时机构21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20MPa。
选择性地,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或至少为15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13
本发明实施例13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采用外燃加热,通过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和进气道11上设置的加热器20进行吸附热量。
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设置为三个并联。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5MPa。
选择性地,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还可以为二个或四个以上并联设置。
实施例14
本发明实施例14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设有所述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设置为三个并联。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含氧气体源。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5MPa。
选择性地,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还可以为二个或四个以上并联设置;所述氧源25还可为纯氧;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15
本发明实施例15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采用外燃加热,通过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和进气道11上设置的加热器20进行吸附热量。
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设置为三个并联。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0MPa。
选择性地,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还可以为二个或四个以上并联设置;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实施例16
本发明实施例16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设内燃燃烧室;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
在设有内燃燃烧室10的结构中,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爆排正时机构21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设置为三个并联。
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所述氧源25为纯氧。
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12MPa。
选择性地,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还可以为二个或四个以上并联设置;所述氧源25还可为含氧气体源;所述进气道的承压能力还可以至少为0.5MPa、1MPa、2MPa、4MPa、5MPa、7MPa、10MPa、15MPa或至少为20MPa。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进气道11内。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上和/或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加热器(20)。
2.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包括气缸活塞机构(1)、涡轮(2)、叶轮压气机(3)和冷却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进气道(11)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排气道(12)与所述涡轮(2)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涡轮(2)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叶轮压气机(3)的气体入口经所述冷却器(4)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和/或在所述进气道(11)内设内燃燃烧室(10),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道(11)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进气门(15),在所述排气道(12)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的连通处设排气门(16),所述内燃燃烧室(1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内;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四冲程正时机构(41)控制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或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受爆排正时机构(21)控制按冲气燃烧爆炸冲程和排气冲程循环模式工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燃烧室(10)与氧源(25)和燃料源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源(25)为纯氧或含氧气体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道(11)和所述排气道(12)之间设热交换器(6)。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道(11)上设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加热流体通道设为连通所述冷却器(4)和所述涡轮(2)的连通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机构(1)设置为多个并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2)对所述叶轮压气机(3)输出动力。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配气热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1)的承压能力至少为0.5MPa。
CN201310028436.7A 2012-01-27 2013-01-24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Active CN103104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8436.7A CN103104369B (zh) 2012-01-27 2013-01-24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648.4 2012-01-27
CN201210019648 2012-01-27
CN2012100196484 2012-01-27
CN201210020050 2012-01-28
CN2012100200507 2012-01-28
CN201210020050.7 2012-01-28
CN201310028436.7A CN103104369B (zh) 2012-01-27 2013-01-24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4369A CN103104369A (zh) 2013-05-15
CN103104369B true CN103104369B (zh) 2015-07-29

Family

ID=4831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8436.7A Active CN103104369B (zh) 2012-01-27 2013-01-24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04369B (zh)
WO (1) WO2013110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5498A (zh) * 2013-09-22 2015-01-07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速容型热气机
CN104329185A (zh) * 2013-09-22 2015-02-04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容积型热气机
CN103557088B (zh) * 2013-11-06 2016-05-18 龚炳新 斯特林热机
CN104712454A (zh) * 2014-01-09 2015-06-17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气机
CN104948340A (zh) * 2014-06-25 2015-09-30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非对称容积型发动机
CN104153911B (zh) * 2014-08-12 2015-12-30 龚炳新 一种斯特林热机
CN10655570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
CN106593690A (zh) * 2015-10-17 2017-04-26 熵零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循环内燃机
CN106640413B (zh) * 2015-10-29 2019-06-25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动力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847U (zh) * 1991-05-30 1992-03-25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小功率热气机发电机组
CN1363764A (zh) * 2001-01-02 2002-08-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内燃机注汽涡轮增压系统
CN101092920A (zh) * 2007-05-18 2007-12-26 靳北彪 内外燃发动机
CN101709665A (zh) * 2009-12-31 2010-05-19 靳北彪 界面压缩发动机
CN102032068A (zh) * 2010-09-25 2011-04-27 靳北彪 高效热气发动机
CN201810391U (zh) * 2010-10-22 2011-04-27 靳北彪 涡轮复合气体压缩系统
CN102312722A (zh) * 2011-03-22 2012-01-11 靳北彪 高负荷响应增压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1155A (zh) * 2005-12-29 2007-07-04 陈茂盛 热气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46218Y (zh) * 2008-08-27 2009-05-27 靳北彪 亚低温热源气化循环热动力系统
JP4520527B2 (ja) * 2009-01-19 2010-08-04 横浜製機株式会社 外燃式クローズドサイクル熱機関
CN102094708B (zh) * 2010-12-20 2014-11-19 罗吉庆 自冷回热式活缸式燃料-空气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847U (zh) * 1991-05-30 1992-03-25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小功率热气机发电机组
CN1363764A (zh) * 2001-01-02 2002-08-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内燃机注汽涡轮增压系统
CN101092920A (zh) * 2007-05-18 2007-12-26 靳北彪 内外燃发动机
CN101709665A (zh) * 2009-12-31 2010-05-19 靳北彪 界面压缩发动机
CN102032068A (zh) * 2010-09-25 2011-04-27 靳北彪 高效热气发动机
CN201810391U (zh) * 2010-10-22 2011-04-27 靳北彪 涡轮复合气体压缩系统
CN102312722A (zh) * 2011-03-22 2012-01-11 靳北彪 高负荷响应增压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4369A (zh) 2013-05-15
WO2013110231A1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369B (zh)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CN202745952U (zh) 低熵混燃气体液化物引射充气发动机
CN103047044A (zh) 低温冷源热机
CN103397933B (zh) 极限热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2611856U (zh) 高压气源压缩系统
CN103016114A (zh) 内燃机排气余热动力系统
CN104712454A (zh) 一种热气机
CN202745975U (zh) 内燃气体压缩机
CN203717159U (zh) 外热式发动机
CN103174517A (zh) 冷源做功叶轮热气机
CN202811074U (zh) 低熵双工质热动力系统
CN102454419A (zh) 传统活塞单热源开路发动机
CN103775208A (zh) 增湿热力循环系统
CN203892016U (zh) 一种星型负压动力设备
CN102536442A (zh) 高效热动力系统
CN103590862B (zh) 高压连续回热发动机
CN111238081A (zh)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203892042U (zh) 一种v型负压动力设备
CN103470397A (zh) 冷压单元发动机
CN203892045U (zh) 一种直列式负压动力设备
CN103147877A (zh) 余热利用内燃热气机
CN106555701A (zh) 一种发动机
CN108317493A (zh) 一种高温空气蒸汽机
CN103089483A (zh) 压气单元热气机
CN104314704B (zh) 速度型热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Address after: 274100 east side of expressway connecting line and north of Fuqian Avenue in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ze Tianli Text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yuan Road, No. 168, Sheng Sheng building, 24 floor

Patentee befor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3

Address after: 274100 Luhua Industrial Park,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UHUA NONGXIANG PEANUT OIL Co.,Ltd.

Address before: 274100 east of expressway connecting line and north of Fuqian Avenue,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ze Tianli Texti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4

Address after: 274100 room 402, 4th floor, building 16, East Distric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ark, Binhe street,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ze Huix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74100 Luhua Industrial Park, Dingtao District,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UHUA NONGXIANG PEANUT OI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