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1706A -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1706A
CN103091706A CN2013100530785A CN201310053078A CN103091706A CN 103091706 A CN103091706 A CN 103091706A CN 2013100530785 A CN2013100530785 A CN 2013100530785A CN 201310053078 A CN201310053078 A CN 201310053078A CN 103091706 A CN103091706 A CN 103091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eismoreceiver
settling basin
earth
silt depo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30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东
付满清
邓波
牛金福
叶苑权
张洪军
曹建明
刘义
李梦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P Inc filed Critical BGP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0530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1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1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1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该方法包括:勘察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并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利用所述电缆布设方式布设电缆,并按照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淤泥沉淀池中;制造人工地震波;利用所述地震检波器拾取人工地震波,并利用所述电缆传输所述地震检波器的检测结果。本发明成本低,容易实现,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大面积沼泽区、淤泥区和沉淀池区内进行地震勘探接收的问题,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目前最常用石油勘探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地震在地层中产生振动信号,根据设计要求在距离激发点不同的地方布置地震检波接收振动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进行处理、解释,根据信号的频率、振幅、速度等信息分析不同深度地层的属性、构造的形态等,从而初步判断是否有具备生油、储油条件,最后提供钻探的井位。
在滩浅海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有时会遇到沼泽区、淤泥区和沉淀池区,特别是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发展的需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形成了大面积淤泥沉淀池,要使这类区域变成可用的常规地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风干和沉淀。
一般而言,按照地表类型的不同,围海造地形成的淤泥沉淀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吹泥沉淀池,是一种由大功率抽泥机将海里的泥沙通过管道输送到固定池子里形成的沉淀池区;二、蒸发沉淀池,是在吹泥沉淀池形成的基础上,将水慢慢排干后形成的沉淀池区;三、真空沉淀池,是在蒸发沉淀池的基础上,在池子上面覆盖塑料膜形成真空环境以便尽快排出池中的水和气体而形成的沉淀池区。
由于淤泥沉淀池的地质特征不同于常规地表的地质特征,因此如果地震勘探中涵盖了这类地表,将会给施工作业带来很多棘手问题,例如地震波激发的接收等都不够理想;但是由于这类地表所占面积较大(少则有几十平方,多则有近百平方),基本上无法越过,若越过也会影响大三维区块的整体连片和区域勘探进程,因此,如何对这类地表进行地震勘探是目前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以提供一种根据淤泥沉淀池的状态类型选择合适的地震检波器和电缆布设设备的方法,达到解决地震勘探接收问题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包括:
勘察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
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并确定电缆布设方式;
利用所述电缆布设方式布设电缆,并按照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淤泥沉淀池中;
制造人工地震波;
利用所述地震检波器拾取人工地震波,并利用所述电缆传输所述地震检波器的检测结果;
其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吹泥沉淀池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吹泥沉淀池的池底;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蒸发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5~2米之间;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第一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1.5米之间;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的表层;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真空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中水位小于或等于0.5米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0.5米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结合不同的淤泥沉淀池地表类型,选择能达到较好检测效果的地震检波器,将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能获得较好检测条件的位置,采用安全快捷且效率高的方式进行电缆布设,经过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成本低,容易实现,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大面积沼泽区、淤泥区和沉淀池区内进行地震勘探接收的问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蒸发沉淀池中设置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蒸发沉淀池中搭设的浮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真空沉淀池中设置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真空沉淀池中设置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缆-1.;数据采集站-2;电缆接头-3;压电式地震检波器-4;数据连接线-5;蒸发沉淀池表层-6;蒸发沉淀池泥水交融介质-7;磁电式地震检波器串-8;第一泥沙编织袋-9A;第二泥沙编织袋-9B;第一水面位置-10A;第二水面位置-10B;塑料膜层-11;真空沉淀池泥水介质-12;粗竹竿-13;钢丝-14;五合板-15;高密度泡沫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勘察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
步骤12,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并确定电缆布设方式;
步骤13,利用所述电缆布设方式布设电缆,并按照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淤泥沉淀池中;
步骤14,制造人工地震波;
步骤15,利用所述地震检波器拾取人工地震波,并利用所述电缆传输所述地震检波器的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结合不同的淤泥沉淀池地表类型,选择能达到较好检测效果的地震检波器,将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能获得较好检测条件的位置,采用安全快捷且效率高的方式进行电缆布设,经过实际应用表明,本实施例成本低,容易实现,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大面积沼泽区、淤泥区和沉淀池区内进行地震勘探接收的问题。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吹泥沉淀池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吹泥沉淀池的池底。
具体的,吹泥沉淀池是使用大功率抽泥机将海里的泥沙通过管道输送到固定池子里形成的,一般吹泥沉淀池的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深度为6~8米。吹泥沉淀池的地表特点是水多泥少,池内水较深,地震接收条件相对较好,只要点位放置准确,容易获得满意地震效果,根据这种地表特点,在进行地震勘探时,可采用将压电检波器捆绑在电缆上,将电缆铺设到池底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吹泥管周围,由于水流非常急,电缆上要加铅坠同时挂锚,否则电缆就会被冲走,发生检波点位偏移。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吹泥沉淀池时,确定利用挂机艇或橡皮艇进行电缆布设。
具体的,由于吹泥沉淀池内含有较多水,可使用带有机动装置的挂机艇或橡皮艇布设电缆,以达到安全快捷且高效率布设电缆的目的。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蒸发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5~2米之间;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第一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1.5米之间;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的表层。
具体的,蒸发沉淀池是在吹泥沉淀池的基础上,将水慢慢排干后形成的,一般深度有6~8米。蒸发沉淀池的特点是泥水交融,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内含水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并且随深度的增加,池内淤泥的粘稠度也增加;由于淤泥粘稠度的不同,池内不同深度呈现不同状态,地震接收条件较差,不容易获得满意地震效果。
根据上述地表特点,考虑到蒸发沉淀池中淤泥粘稠度不同会导致地震检波器的检波失真程度不同,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粘稠度,则可以近似将沉淀池介质看作为水介质,使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且将地震检波器插入沉淀池表层以下1.5~2米之间,即可满足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的外部静压条件和耦合条件;
(2)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第一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粘稠度,即比(1)中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高,而比(3)中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低,此时仍然选择使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且将压电式地震检波器插入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1.5米之间,即可满足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的外部静压条件和耦合条件;例如图2所示为该地表条件下的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示意图,其中,电缆1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6上,压电式地震检波器4置于蒸发沉淀池地表以下1米处并通过数据连接线5连接至电缆1上,压电式地震检波器4将对人工地震波的检测结果通过电缆1传送至数据采集站2;
(3)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粘稠度,由于此时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较硬可以固定住带有尾椎的地震检波器,因此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且将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的尾椎直接插置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的地表接收人工地震波,即可满足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的耦合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设定粘稠度都属于经验值,并且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淤泥粘稠度,例如:a.采用相应的粘稠度测量仪测量得到,b.采用经验方法得到,例如将物体投入蒸发沉淀池内,通过物体的下沉速度判断淤泥粘稠度情况,c.通过搅动淤泥所需动力的大小来判断淤泥粘稠度情况,d.通过观测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状态判断,例如地表状态为泥水交融,判断此时地表淤泥的粘稠度较低,属于(1)中的情况,地表状态呈现浆糊状,判断此时地表淤泥的粘稠度较高,属于(2)中的情况,地表呈现干裂状态,属于(3)中的情况。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粘稠度时,确定利用空气船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三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第四设定粘稠度时,确定利用浮桥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设定粘稠度时,确定直接在蒸发沉淀池的地表进行电缆布设。
具体的,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在不同淤泥粘稠度的蒸发沉淀池作业,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粘稠度,则蒸发沉淀池中水位较浅,可使用带有机动装置且可在浅水或淤泥中移动的空气船布设电缆,即施工人员可乘坐空气船在蒸发沉淀池中布设电缆;
(5)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三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第四设定粘稠度时,则蒸发沉淀池中淤泥粘稠度比(4)中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高,而比(6)中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低,空气船不能在其中正常移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可通过搭设浮桥进行电缆布设;例如图3所示为在此种蒸发沉淀池中为布设电缆搭设的浮桥示意图,图3所示浮桥的搭设过程如下:将多根粗竹竿13插入位置较深(距地表4~6米)且粘稠度较高的淤泥中形成平行的两排竹竿,利用钢丝14横向连接并固定各粗竹竿13以保证稳定程度,然后将0.2米厚的高密度泡沫板16(或竹篱笆片)平铺于两排粗竹竿13之间的淤泥表层,并利用钢丝14将高密度泡沫板16固定到两侧的粗竹竿13上,最后在高密度泡沫板16上铺设一层五合板15(或大芯板),最终搭建成的浮桥应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五合板15上安全行走以便布设电缆;
(6)若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设定粘稠度,则蒸发沉淀池地表已经干裂,施工人员可直接在地表行走进行电缆布设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第二设定粘稠度类似,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第四设定粘稠度也属于经验值,其中,第一、第二设定粘稠度是用于判别采用何种类型的地震检波器以及确定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所采用的淤泥粘稠度标准,而第三、第四设定粘稠度是用于判别采用何种电缆布设方式所采用的淤泥粘稠度标准;本实施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设定粘稠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作限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真空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中水位小于或等于0.5米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0.5米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
具体的,真空沉淀池是在蒸发沉淀池的基础上,为了将池中的水和气体从池内快速排出而制造一种真空环境形成的。真空沉淀池的特点是池子表面覆盖塑料膜层,在形成真空环境后,通过预先打入地下的排水板,将真空沉淀池内的水和气体从下面排出来,再反压到池内,池内会出现从没有水到有水(动态变化)的不同地表状况,随着大量的水被排出,真空沉淀池地表将慢慢被压实。真空沉淀池的池表面有塑料膜层,地震接收条件较差。
根据真空沉淀池中含水量的不同,即水位的不同,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若真空沉淀池内无水或水深小于0.5米,则选择使用磁电式地震检波器接收,并且将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具有尾椎,为了保护塑料膜层不被尾椎扎坏,需要采用隔离装置将磁电式地震检波器与塑料膜层隔开,同时固定住磁电式地震检波器;例如图4所示,真空沉淀池中水深小于0.5米(第一水面位置10A距塑料膜层11的表面小于0.5米),电缆1铺设于塑料膜层11的表面,装有泥沙(最好是胶泥)的第一泥沙编织袋9A放置于塑料膜层11的表面,将若干个(图4中为三个)磁电式地震检波器8插在第一泥沙编织袋9A上,再用另一个装有泥沙的第二泥沙编织袋9B压放在磁电式地震检波器8上以确保耦合效果最佳;
(8)若真空沉淀池水深大于0.5米,则选择使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且将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即可满足地震波接收条件和耦合条件;例如图5所示,真空沉淀池中水深大于0.5米(第二水面位置10B距塑料膜层11的表面大于0.5米),电缆1铺设于塑料膜层11的表面,压电式地震检波器4也设置于塑料膜层11的表面上。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浮桥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水位且小于第二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橡皮筏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挂机艇进行电缆布设。
具体的,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在不同水位的真空沉淀池中作业,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9)若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水位,则真空沉淀池中基本无水,但是却不能直接在池中行走,则施工人员可通过搭设浮桥进行电缆布设,具体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浮桥,在此不再赘述;若真空沉淀池上仍保留有铺设塑料膜层时搭设的浮桥,则施工人员也可以利用这种已经搭设好的浮桥进行电缆布设;
(10)若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水位且小于第二设定水位,则真空沉淀池中含有浅量的水,则施工人员可采用无机动装置的橡皮筏进行电缆布设,即将电缆置于橡皮筏内,施工人员站在真空沉淀池的塑料膜层上同时推着或拽着橡皮筏行走;
(11)若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水位,则真空沉淀池中水深程度较深(例如大于1米),则施工人员使用带有机动装置的挂机艇或橡皮艇可快速高效地完成电缆布设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设定水位都属于经验值,实际施工过程中,可通过确定能否在真空沉淀池中正常使用橡皮筏来确定第一设定水位,以及通过确定能否在真空沉淀池中正常使用挂机艇或橡皮艇来确定第二设定水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结合不同的淤泥沉淀池地表类型,选择能达到较好检测效果的地震检波器,将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能获得较好检测条件的位置,采用安全快捷且效率高的方式进行电缆布设,经过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成本低,容易实现,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大面积沼泽区、淤泥区和沉淀池区内进行地震勘探接收的问题,值得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勘察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
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并确定电缆布设方式;
利用所述电缆布设方式布设电缆,并按照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淤泥沉淀池中;
制造人工地震波;
利用所述地震检波器拾取人工地震波,并利用所述电缆传输所述地震检波器的检测结果;
其中,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选择地震检波器、确定所述地震检波器的设置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吹泥沉淀池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所述吹泥沉淀池的池底;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蒸发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5~2米之间;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第一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表层以下1~1.5米之间;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粘稠度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蒸发沉淀池的表层;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真空沉淀池时,进一步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中水位小于或等于0.5米时,选择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0.5米时,选择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并确定将所述压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淤泥沉淀池为吹泥沉淀池时,确定利用挂机艇或橡皮艇进行电缆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粘稠度时,确定利用空气船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所述第三设定粘稠度且小于第四设定粘稠度时,确定利用浮桥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蒸发沉淀池地表淤泥的粘稠程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设定粘稠度时,确定直接在蒸发沉淀池的地表进行电缆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设置于真空沉淀池表面的塑料膜层上,具体包括:
采用隔离装置固定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并使所述磁电式地震检波器与所述塑料膜层之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淤泥沉淀池的地表类型确定电缆布设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浮桥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水位且小于第二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橡皮筏进行电缆布设;
确定所述真空沉淀池的水位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水位时,确定利用挂机艇进行电缆布设。
CN2013100530785A 2013-02-19 2013-02-19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Pending CN103091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30785A CN103091706A (zh) 2013-02-19 2013-02-19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30785A CN103091706A (zh) 2013-02-19 2013-02-19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1706A true CN103091706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0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30785A Pending CN103091706A (zh) 2013-02-19 2013-02-19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17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186A (zh) * 2018-04-16 2018-09-18 胡琴 一种石油勘探方法
CN11020885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海底沉积层区域地震计信号振幅测量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0808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Everhard Muyzert Sensor assembly having a seismic sensor and a divergence sensor
CN102809757A (zh) * 2011-06-03 2012-12-05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床横断面地震折射波勘探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0808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Everhard Muyzert Sensor assembly having a seismic sensor and a divergence sensor
CN102809757A (zh) * 2011-06-03 2012-12-05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床横断面地震折射波勘探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玉龙等: "滩浅海两栖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技术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19, no. 2, 30 June 2004 (2004-06-30) *
徐锦玺等: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20, no. 1, 31 March 2005 (2005-03-3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186A (zh) * 2018-04-16 2018-09-18 胡琴 一种石油勘探方法
CN108545186B (zh) * 2018-04-16 2020-04-28 北京中海沃邦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勘探方法
CN11020885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海底沉积层区域地震计信号振幅测量方法
CN110208857B (zh) * 2019-05-28 2021-01-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海底沉积层区域地震计信号振幅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7084B (zh) 浅海电磁烃勘探
CN107328552A (zh) 一种海底界面层动态变化原位观测系统
CN110231659A (zh) 埋深变化大的铁路隧道航空电磁探测方法
CN109668940B (zh) 双缆式海底地下水排泄原位电学监测方法及装置
Loperte et al.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dam monitoring: the test case of Acerenza (Southern Italy)
CN107169215A (zh) 应对锚害的海底电缆埋深要求的设计方法
Missiaen et al. Potential of cone penetrating testing for mapping deeply buried palaeolandscapes in the context of archaeological surveys in polder areas
CN107269270B (zh) 一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稳定态监测方法
CN204676517U (zh) 海洋场地地层的原位剪切波速测试装置
CN104297790B (zh) 一种起伏海底地震观测系统中炮检距分布的定量评估方法
Giang et al. Geophysical techniques to aquifer locating and monitoring for industrial zones in North Hanoi, Vietnam
CN104297796A (zh) 巨厚黄土塬区地形剧烈变化区起伏地表小折射调查方法
CN103091706A (zh) 一种淤泥沉淀池地震勘探方法
CN203429664U (zh) 用于沉管管段注浆基础的阻浆及锁定装置
Abidin et al. Study on causes and impact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andung Basin, Indonesia
Missiaen et al. Comparing different shallow geophysical methods in a tidal estuary, Verdronken Land van Saeftinge, Western Scheldt, the Netherlands
Ulugergerli et al. Detection of cavities in gypsum
CN202522709U (zh) 海上地震采集系统
CN105093270A (zh) 黄土塬区沿沟激发不规则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CN114329308A (zh) 适用于海床频繁冲淤海域的海底电缆掩埋式防护方法
GARDI et al. Engineering site investigation using 2D Elel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t the Siktan proposed Dam site at Erbil Governorate, Iraqi Kurdistan Region
Yan et al.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reservoir leakage detection in complex geological areas
Lei et al.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inkholes and subsurface voids along Guilin-Yangshuo highway, Guangxi, China
Jol et al. A detaile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vestigation of a coastal barrier spit, Long Beach, Washington, USA
Denizman et al.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investigation of a rapidly developed small island in a lake in southern Georgia, US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