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489B -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489B
CN103090489B CN201210310717.7A CN201210310717A CN103090489B CN 103090489 B CN103090489 B CN 103090489B CN 201210310717 A CN201210310717 A CN 201210310717A CN 103090489 B CN103090489 B CN 103090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ath
humidifier
humidification
heater
humidify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07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489A (zh
Inventor
有川富夫
鹤见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及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的结露的发生。加湿器具备:风路(150),其将开口于加湿器主体(110)的外表面的进气口(130)和吹出口(140)连通;送风机(160),其配置在风路的中途;加热器(170),其配置在风路的送风机下游;加湿过滤器(230),其配置在风路的加热器的下游;和过滤器槽(250),其内部空间形成风路的一部分,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配置加湿过滤器,过滤器槽固定在加湿槽(220)的预定位置,在加湿器主体设有用于收纳加湿槽的槽收纳部(112a),在过滤器槽的壁部设有通气口(253),所述通气口将比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风路与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吸水后的加湿过滤器输送空气来实现气化的气化式的加湿器以及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的构造。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用于调整室内的湿度的设备,其存在蒸汽风扇式、蒸汽式、超声波式及气化式等各种各样的种类。在气化式的加湿器中,通过加湿过滤器从储水槽汲取水,并使空气在该加湿过滤器中流通,从而使得加湿过滤器所含水分扩散到空气中来进行加湿。
可是,在室温很低的情况下或者室温急剧降低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加湿器内部与室温的温差,在加湿器内部的送风路径或电气部件收纳部发生结露。对于这样的问题,已知下述加湿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加湿器具备:室温检测构件,所述室温检测构件用于检测室温;湿度检测构件,所述湿度检测构件用于检测室内湿度;和湿度设定构件,所述湿度设定构件用于设定目标湿度。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加湿器中,在湿度设定构件的设定湿度和湿度检测构件的检测湿度处于预定值以下的稳定区域中,在室温检测构件的检测温度处于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限制暖风用加热器的通电率并增大送风机的送风量,从而减小室温与加湿器内部的温差,抑制加湿器内部的结露的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274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实施了防结露措施的情况下,由于发生非使用者意愿的送风量的变化或暖风温度的变化,因而存在着使用者感到不快,或者误认为是加湿器的异常的情况。而且,为了采取防结露措施,必须具有室温检测构件和湿度检测构件,就会担忧成本增加和生产率的降低,在使用方便和生产成本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以低成本提供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实施防结露措施的、使用方便的加湿器以及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加湿器具备:风路,所述风路用于将开口于加湿器主体的外表面的进气口和吹出口连通;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配置在所述风路的中途,用于吹送所述风路内的空气;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在所述风路中的所述送风机的下游,用于加热所述空气;加湿过滤器,所述加湿过滤器配置在所述风路中的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用于对由所述加热器加热过的空气进行加湿;加湿槽,所述加湿槽用于向所述加湿过滤器供水;过滤器槽,所述过滤器槽配设在所述加湿槽的预定位置,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形成所述风路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加湿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供水容器,所述供水容器用于储存向所述加湿槽供给的水,在所述加湿器主体设有槽收纳部,所述槽收纳部用于收纳所述加湿槽,在所述过滤器槽的壁部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中比所述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所述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连通。
由此,通过将被加湿过滤器加湿之前的低湿度的暖风经由通气口供给到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能够降低该空间的湿度。因此,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中结露的发生。
而且,在加湿器的运行中,由于一直对所述空间进行着暖风的供给,因此不会像上述现有的加湿器那样,由于防结露措施而使其他功能的运转状态变化。因此,使用者不会感到不快,也不会误认为是加湿器的异常,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中结露的发生,能够用低成本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加湿器。
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和加湿暖风机,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加湿器主体中结露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加湿暖风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储水容器的装卸操作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主体卸下供水容器和供水槽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供水容器的正立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供水容器的倒立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槽、过滤器槽以及加湿过滤器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槽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器主体和过滤器槽的抵接状态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加湿暖风机;
110:加湿器主体;
112:槽开口;
120:操作部(操作构件);
130:进气口;
140:吹出口;
150:风路;
152:暖风风路;
153:加湿风路;
160:送风机;
170:加热器;
200:挡板;
210:供水容器;
220:加湿槽;
230:加湿过滤器;
250:过滤器槽;
252A:侧壁;
252B:侧壁;
252C:侧壁;
252D:侧壁;
253: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加湿器具备:风路,所述风路用于将开口于加湿器主体的外表面的进气口和吹出口连通;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配置在风路的中途,用于吹送所述风路内的空气;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在风路中的送风机的下游,用于加热空气;加湿过滤器,所述加湿过滤器配置在风路中的加热器的下游,用于对由加热器加热了的空气进行加湿;加湿槽,所述加湿槽用于向加湿过滤器供水;过滤器槽,所述过滤器槽配设在加湿槽的预定位置,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形成风路的一部分,并且加湿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供水容器,所述供水容器用于储存向加湿槽供给的水,在所述加湿器主体设有槽收纳部,所述槽收纳部用于收纳加湿槽,在过滤器槽的壁部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将内部空间中的比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连通。
从而,通过将由加湿过滤器加湿之前的低湿度的暖风经由通气口供给到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能够降低该空间的湿度。因此,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中结露的发生。
而且,在加湿器的运行中,由于一直向所述空间进行暖风的供给,因此,不会像上述现有的加湿器那样,由于防结露措施而使其他功能的运转状态变化。因此,使用者不会感到不快,也不会误认为是加湿器的异常,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内的结露,能够用低成本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加湿器。
而且,在本发明涉及的加湿器中,也可以将通气口设在过滤器槽的构成比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风路的侧壁。
并且,在本发明涉及的加湿器中,也可以将通气口设在加湿过滤器的附近。
通过在湿度最高的加湿过滤器的附近配置通气口,即使高加湿的空气从加湿过滤器的附近泄露到所述空间,由于从通气口将低加湿的暖风送出到所述空间,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对加湿器主体中结露的抑制。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加湿暖风机具有上述任意一个加湿器,风路在加热器的下游侧部分具有分支点,并且所述风路分支为加湿风路和暖风风路,所述加湿风路从分支点经由加湿过滤器到达吹出口,所述暖风风路从分支点并不经过加湿过滤器地到达吹出口,并且,该加湿暖风机还具备:挡板,其设置在分支点,用于选择性地容许经过加热器后的空气流向加湿风路和暖风风路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以及操作构件,其用于进行挡板的操作。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另外,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加湿暖风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储水容器的装卸操作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主体卸下供水容器和供水槽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设有吹出口的前表面侧为前,以设有进气口的背面侧为后,以从前表面向着背面的右侧为右、以左侧为左进行说明。而且,对于能够装卸的部件按其设置于主体的状态下的方向进行说明。
<1>加湿暖风机的结构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加湿暖风机100的加湿器主体110的上表面设有操作部120,在加湿暖风机100的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设有进气口130,在加湿暖风机100的加湿器主体110的前表面设有吹出口140。而且,如图4所示,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下部设有辅助进气口131,从而形成为通过送风机160将少量空气抽吸到加湿器主体110内的结构。在辅助进气口131的内部设有传感器基板(未图示),所述传感器基板具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和湿度传感器(未图示)。传感器基板构成为对从辅助进气口131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
如图5所示,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侧的下部设有槽收纳部112a,所述槽收纳部112a用于收纳后述的加湿槽220。而且,在加湿器主体110背面侧的一个侧部设有容器收纳部111a,所述容器收纳部111a用于收纳后述的供水容器210。
而且,如图2所示,将风路150设成连通进气口130和吹出口140。在风路150的最接近进气口130的上游侧配置有送风机160,送风机160将从进气口130吸入的外部空气吹送到风路150。
比送风机160靠下游的风路150在送风机160与加热器170之间分支为两条风路,分支出的风路形成静电雾化风路151,所述静电雾化风路151经静电雾化部180与吹出口140连通。另外,从送风机160吹送的少量(约5%)的风量始终被供给到静电雾化风路151。
而且,风路150在加热器170的下游分支为两条风路。一条风路构成与吹出口140直接连通的暖风风路152,另一条风路构成经加湿部190与吹出口140连通的加湿风路153。
比送风机160靠下游侧的风路150(具体来说,指从送风机160到静电雾化风路151以及从送风机160到加湿风路153的范围和暖风风路152)由管道部件154形成,所述管道部件154由难燃性的耐热树脂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另外,加热器170设置在管道部件154的内部。
在管道部件154的暖风风路152与加湿风路153的分支点设有挡板200。挡板200具备由定时电动机(timing motor)、齿轮和曲柄等构成的驱动机构(未图示),能够通过操作部120的操作而选择性地进行切换来将由加热器170加热了的暖风只吹送到暖风风路152或吹送到暖风风路152和加湿风路153两者。
如图2所示,当挡板200处于位置C时,同时向暖风风路152和加湿风路153两者吹送暖风。在此情况下,将大约10%的风量吹送到暖风风路152,其余的风量吹送到加湿风路153。另一方面,当挡板200切换到关闭加湿风路153的位置D时,只对暖风风路152吹送暖风。
而且,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120设有:电源开关121,其用于进行加湿暖风机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暖风连续开关122,其用于使暖风运转连续地进行;暖风室温联动开关123,其用于与设定温度配合地进行暖风运转;加湿开关124,其用于进行加湿运转;静电雾化开关125,其用于进行静电雾化运转;接通定时器开关126,其用于设定接通定时器;断开定时器开关127,其用于设定断开定时器;锁定开关128,其用于进行锁定以防止儿童的恶作剧等误操作;以及复位开关129,其用于在加湿部190的维护后进行操作。
而且,在操作部120设有多个显示灯,所述多个显示灯用于显示上述各种开关的操作状态。并且,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20,送风机160、挡板200等工作,从加湿暖风机100的吹出口140吹送暖风等。
另外,在上文中,作为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对加湿暖风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下述加湿器:该加湿器的风路只有加湿风路153,未设挡板200和操作开关,由送风机160实现的吹送被供给到加湿部190。在此情况下,加湿器可以是不具备加热器170的结构,也可以是具备加热器170的结构。从使提高加湿性能的观点来说,优选具备加热器170的结构。同样,加湿器或加湿暖风机100可以是具备静电雾化部180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备静电雾化部180的结构。
<2>静电雾化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静电雾化部180在从送风机160与加热器170之间的风路150分支出的静电雾化风路151内设置有静电雾化单元181。
静电雾化单元181由下述部分构成:结露水生成部,其用于使由送风机160吹送的空气中的水分结露而生成水;雾化电极,其用于对所生成的水施加电压;和对置电极,其与雾化电极对置设置(未逐一图示)。
结露水生成部以具有冷却基板和散热基板的珀尔帖(Peltier)元件为主要构成部件,在珀尔帖元件的冷却基板设置有尖锐形状的雾化电极,在珀尔帖元件的冷却基板结露而成的水被运送到雾化电极。
在与尖锐形状的雾化电极对置的位置,以包围雾化电极的方式配置有大致圆顶状的对置电极(未图示),通过对雾化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通过施加约3500V的直流电流,使运送到雾化电极的结露水产生瑞利(Rayleigh)分裂,产生纳米级的带电微粒子水。
这样,通过静电雾化单元181后的空气含有纳米级的带电微粒子水,从吹出口140放出带电微粒子水。纳米级的带电微粒子水具有分解除去氨、乙醛、醋酸、甲烷、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醛等臭气成分和杀灭各种菌类的杀菌效果,对漂浮在室内以及附着在墙面或地板面的臭气成分和菌类能够起到除臭、除菌以及杀菌的效果。
<3>加湿部的结构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供水容器的正立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供水容器的倒立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槽、过滤器槽以及加湿过滤器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槽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暖风机的加湿器主体和过滤器槽的抵接状态的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另外,图8和图9表示从后侧观察加湿槽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加湿部190具备:供水容器210,其储存用于加湿的水;加湿槽220,其用于积存从供水容器210流出的水;加湿过滤器230,其用于使水气化;以及过滤器槽250,其用于将加湿过滤器230安装到加湿槽220。
如图3~图7所示,供水容器210由下述部件构成:容量约3升的长方体状容器主体211,其由半透明的树脂材料成型而成;盖212,其装卸自如地螺合于供水口211a,所述供水口211a设在容器主体211的下表面;大致U字状的把手213,其设置于容器主体211的上表面;以及封闭部件214,其设置在容器主体211的侧部并用于封闭容器开口111。
在盖212设有闭合栓212a,所述闭合栓212a利用弹簧的作用力而自动地闭合(参照图3)。在供水容器210安放在加湿槽220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闭合栓212a自动开启,将供水容器210的水供给到加湿槽220。
如图6和图7所示,供水容器210的容器主体211形成为长方体状,其侧面形成为阶梯状。具体来说,以容器主体211的上段部分位于比下段部分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在容器主体211的侧面形成阶梯部。
在容器主体211的侧面的上段部通过轴部件215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大致U字状的把手213。把手213具有抓握部213a和一对带状的基端部213d、213e。基端部213d形成为其长度尺寸比基端部213e的长度尺寸长,基端部213d与抓握部213a的连接部分构成圆弧状的突起部213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突起部213b形成为圆弧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其形状是任意的。
而且,通过在容器主体211的侧面设置的阶梯部,限定了把手213的摆动范围。另外,把手213朝向背面方向倒置时的位置,即把手213位于大致水平方向时的位置为收纳位置,使把手213立起并向前表面方向倾倒最多时的位置为立起位置。
由此,在使供水容器210倒立、使其自立于平坦面时,把手213的基端部213d与容器主体211的阶梯部抵接,把手213与容器主体211的阶梯部(止动件211b)卡定。此时,把手213的突起部213b配置在与封闭部件214的上缘214a相同的高度且大幅地远离封闭部件214。因此,能够以把手213的突起部213b和封闭部件214的上缘214a这三点着地,从而使得供水容器210自立。
如图6所示,把手213以收纳于在容器主体211的上表面倒置的收纳位置的状态收纳在加湿器主体110内。而且,在将供水容器210从加湿器主体110取出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使把手213立起来抓住抓握部213a,从而容易地搬运供水容器210。
如图7所示,止动件211b一体地形成于容器主体211,所述止动件211b在使把手213立起并打开最大的立起位置进行卡定,当在将把手213与止动件211b卡定的状态下使供水容器210倒立时,封闭部件214的上缘214a和把手213就成为供水容器210的支脚,从而能够在供水口211a在配置于上方的状态下使供水容器210自立于平坦面,在该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进行供水作业。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把手213形成有突起部213b,在该把手213立起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抓握部213a的一个端部比其他部分向前表面方向突出而形成突起部213b,由于供水容器210被支承成由封闭部件214的上缘214a和突起部213b这三点支承的形态,因此稳定性良好。
如图4所示,封闭部件214设置在容器主体211的侧部,在供水容器210设置于加湿器主体110的状态下,该封闭部件214将容器开口111的整个面封闭,该封闭部件214的外表面以与加湿器主体110的外表面相连续的方式整体形成为弯曲状,并且该封闭部件214用螺丝固定于容器主体211。
在封闭部件214的上端部设置有卡定部214b,所述卡定部214b用于将封闭部件214卡定于加湿器主体110。卡定部214b利用弹性而卡定于加湿器主体110,在打开时通过将设在封闭部件214的上部的锁定解除按钮214c按下来打开。
而且,在封闭部件214的上部形成有拉手214d,所述拉手214d相对于表面凹陷地形成,通过以手指勾住拉手214d并拉出,能够将供水容器210从加湿器主体110卸下。
如图5所示,自设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的下部的槽开口112,能够进行加湿槽220相对于槽收纳部112a的收纳和取出。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容器开口111和槽开口112没有在中间部设置分隔部等而是连续地一体形成的开口,同样地,容器收纳部111a和槽收纳部112a也形成为连续的一体空间。
如图8和图9所示,加湿槽220由下述部分构成:接水部221,其用于从供水容器210接收水;储水部222,其用于储存向加湿过滤器230供给的水;以及浮子槽240,其为检测储水部的水位的水位检测部的构成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湿槽220的右侧配置接水部221,在加湿槽220的中央部配置储水部222,在加湿槽220的左侧配置浮子槽240。
而且,在加湿槽220设有隔板220B,所述隔板220B用于分隔接水部221和储水部222。隔板220B形成为其高度比加湿槽220的背面220A的高度低。因此,加湿槽220的内部空间在比隔板220B靠上方的部分将接水部221和储水部222连通,使空气流过该部分(参照图9)。
接水部221是大致圆形的凹陷形状,在其中央形成有圆柱状的突出部223,通过供水容器210的闭合栓212a(参照图3)与突出部223抵接,闭合栓212a打开。
储水部222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箱状,在储水部222的内部,在预定位置设有与储水部222为大致相似形的过滤器槽250。接水部221、储水部222和浮子槽240通过连通槽(未图示)而连通,在接水部221,由供水容器210供给的水经过连通槽供给到储水部222和浮子槽240,接水部221、储水部222和浮子槽240维持在固定的水位。
在浮子槽240设置有浮子270,所述浮子270随水位的变动而浮动,由内置于浮子270的磁铁(未图示)和设置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舌簧开关(未图示)构成水位检测部,基于水位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湿暖风机100的运转。
而且,在加湿槽220的后方上部设置有锁定机构224,所述锁定机构224用于将加湿槽220锁定于加湿器主体110。在加湿槽220的背面下部形成有拉手225,所述拉手225在将加湿槽220从加湿器主体110拉出时使用。
过滤器槽250形成为由四边的侧壁252A~252D和底面构成的大致长方形的箱状的形状,所述过滤器槽250由比加湿槽220耐热性高的树脂材料成型而成。过滤器槽250具有防止因吹送到加湿部190的暖风而使加湿槽220变形的目的,以及将加湿过滤器230固定于加湿槽220的功能。
在过滤器槽250的底面设有多个开口(未图示),并且构成为积存在储水部222的水通过开口流入。在过滤器槽250的内面一体地形成有多个过滤器加强筋251,所述多个过滤器加强筋251将加湿过滤器230支承在预定位置。
如图2和图10所示,过滤器槽250构成为,在加湿槽220收纳于加湿器主体110的槽收纳部112a时,侧壁252C和侧壁252D的上端部隔着衬垫116与管道部件154的下端紧贴。
具体来说,过滤器槽250的前方的侧壁252D构成为隔着设置在管道部件154的下端的衬垫116紧贴管道部件154的下端。通过使分别形成在后方的侧壁252C的端部和管道部件154的端部的倾斜面隔着衬垫116面接触,从而使该侧壁252C与管道部件154紧贴。
而且,为了使过滤器槽250(加湿槽220)能够滑动,过滤器槽250的两侧部的侧壁252A、252B形成为与管道部件154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
并且,当加湿槽220收纳于槽收纳部112a时,过滤器槽250的内部空间与加湿器主体110的加湿风路153连通。亦即,过滤器槽250的内部空间构成风路150(准确来说,加湿风路153)的一部分。
由此,在加湿器主体110的后方侧的加湿风路153流通的空气从过滤器槽250的后方部分供给到过滤器槽250的内部空间。供给到过滤器槽25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在流过加湿过滤器230内的期间被加湿,并移动到过滤器槽250的前方侧并供给到加湿器主体110的前方侧的加湿风路153,然后从吹出口140排出到加湿暖风机100外。
而且,在构成过滤器槽250的壁部(在此,指侧壁252B)的比加湿过滤器230靠后方侧(上游侧)的部分设有通气口253,所述通气口253将比加湿过滤器230靠上游侧的风路与槽收纳部112a形成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指浮子槽240的上方空间)连通。具体来说,在侧壁252B的上端部设有通气口253,所述通气口253构成轮廓为U字形状的切口部。通气口253为宽度约4mm,高度约6mm的尺寸。另外,通气口253并不限定于切口状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孔形状。
由此,通过加湿过滤器230之前的干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加湿过滤器230的上游侧的加湿风路153经由通气口253放出到槽收纳部112a形成的空间。如图9所示,放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浮子槽240的上方空间沿着加湿槽220的背面220A流到接水部221侧。
因此,例如,在过滤器槽250的上端部与管道部件154之间的间隙很大,并且加湿了的空气泄漏的情况下,通过经由通气口253放出的干燥的空气,能够使槽收纳部112a形成的空间的湿度降低,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特别地,如上所述,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的左侧下部(加湿槽220的浮子槽240的上方)设有辅助进气口131。因此,通过从辅助进气口131供给到加湿器主体110内的外部空气冷却槽收纳部112a的左侧,因而容易发生结露。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通气口253设在浮子槽240侧的侧壁即侧壁252B,所以,构成为容易利用槽收纳部112a的左侧的空间供给干燥的空气。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结露的发生。从而,在加湿器主体110设有辅助进气口131的情况下,优选将通气口253设在过滤器槽250的接近辅助进气口131的部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加湿模式运转时也以低容量对加热器170通电,加热从通气口253供给的干燥的空气。因此,通过从通气口253供给且被加热后的干燥的空气,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110的通气口253附近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结露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口253采用设在侧壁252B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通气口253只要能够将比加湿过滤器230靠上游侧的风路与槽收纳部112a形成的空间连通,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槽250的任意的部分。例如,通气口253既可以设在过滤器槽250的侧壁252A的比加湿过滤器230靠后方侧(上游侧)的部分,也可以设在侧壁252C。
加湿过滤器230由以树脂材料成型而成的大致长方体的过滤器壳体231和内装于过滤器壳体231的过滤材料232构成。过滤器壳体231形成为网眼状,并且形成为内外可通风的结构。过滤材料232是将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弯折成褶皱形状形成的、吸水性能和耐热性优良的部件。
<4>加湿暖风机的动作、作用
在使用加湿暖风机100的时候,作为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向供水容器210填充水的填充作业。在进行水的填充作业时,使供水容器210倒立,并且将把手213转动到立起位置并用止动件211b进行固定,由此能够使供水容器210自立。
在该状态下,将盖212从容器主体211卸下,从供水口211a向容器主体211内填充水。通过在水的填充结束后将盖212关闭从而完成填充作业。
接着,将加湿过滤器230和过滤器槽250安放到加湿槽220的储水部222,并从加湿器主体110背面的槽开口112推入到槽收纳部112a。在将加湿槽220推入到预定位置后,通过锁定机构224将加湿槽220固定于加湿器主体110。
接着,将填充水后的供水容器210保持成把手213在上的立起状态,从容器开口111在容器收纳部111a将盖212插入到加湿槽220的接水部221,将上部按压到容器开口111,由此,封闭部件214的卡定部214b卡定于加湿器主体110,从而将供水容器210固定到加湿器主体110。
在上述准备作业完成状态下,供水容器210的水流出到加湿槽220的接水部221并流入储水部222和浮子槽240,并在达到预定的水位后停止。在该状态下,加湿过滤器230的下侧的约1/3处于被水没过的状态,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得过滤材料232整体处于吸水状态。
在储水部222达到预定的水位而停止供水的状态下,浮子270浮起到与浮子槽240的限制片241a抵接的位置,舌簧开关(未图示)成为接通的状态,操作部120的电源开关121成为可操作的状态。
在开始加湿暖风机100的运转的时候,首先,将操作部120的电源开关121置为接通,接着选择喜好的运转模式。运转模式包括“暖风”、“加湿”、“静电雾化”这三种基本的运转模式。在此基础上还有同时进行“暖风”和“加湿”的“加湿暖风”运转模式。而且,“静电雾化”的运转模式构成为除了单独的运转模式外,还可以与其他的“暖风”、“加湿”以及“加湿暖风”的运转模式同时运转。
在进行暖风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选择操作暖风连续开关122或暖风室温联动开关123中的任意一个。在选择暖风连续开关122的情况下,加湿暖风机100以加热器170采用“强”或“弱”的容量方式吹出暖风而与室温无关。而且,在选择暖风室温联动开关123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运转:与室温联动地切换加热器170的容量,以确保室温为预定温度。
在进行暖风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挡板200配置在将加湿风路153关闭的位置D(参照图2),暖风仅被供给到暖风风路152并从吹出口140直接吹出。在该情况下,吹出的暖风处于高温且干燥的状态,该模式适合以短时间的房间的供暖或干燥为目的的使用。
在进行加湿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操作加湿开关124。在加湿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将加热器170的容量设定为低容量(约600W)。挡板200配置在主要向加湿风路153吹送暖风的位置C(参照图2),低温的暖风被吹送到暖风风路152和加湿风路153两者,从暖风风路152通过的干燥状态的暖风与从加湿风路153通过并由加湿部190加湿了的加湿空气在吹出口140跟前混合,然后从吹出口140吹出。
在该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暖风的一部分从暖风风路152直接吹出,能够得到下述效果,流速快的暖风在吹出口140跟前高效地吸引要混合的加湿空气并吹出。
在进行同时进行暖风模式的运转和加湿模式的运转的加湿暖风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对暖风连续开关122和暖风室温联动开关123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加湿开关进行操作。
在加湿暖风模式运转的情况下,挡板200的位置和送风状态与加湿运转的情况相同,但加热器170以1200W的最大容量运转。因此,加湿暖风模式是最适合下述情况的模式:吹出经过适度加湿的暖风,在长时间内对房间进行舒适的供暖。
然而,在进行加湿模式和加湿暖风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在由于零部件的偏差和变形而使过滤器槽250的侧壁252A和侧壁252B的上端部与加湿器主体110之间的间隙很大的情况下,或者,在由于衬垫116的劣化等而使侧壁252D的上端部与管道部件154的紧贴变弱的情况下,存在着高湿度的空气泄漏的情况。
从加湿过滤器230的上游侧泄漏的低湿度的空气不会对周围产生不良影响,但在从加湿过滤器230的下游侧泄漏的高湿度的暖风泄漏的情况下,存在着在周围的主体内部(槽收纳部112a)结露,结露水从主体流出而发生弄湿地面等不良状况的危险。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暖风机100的结构中,自在比加湿过滤器230靠上游侧的过滤器槽250的侧壁252B的上端部设置的通气口253,将低湿度的空气放出到加湿槽220的靠浮子槽240侧,使其主要扩散到加湿器主体110内的槽收纳部112a。
通过一直从通气口253放出低湿度的空气,即使在高湿度的空气从加湿过滤器230的下游侧泄漏到加湿器主体110内的情况下,通过低湿度空气与高湿度空气相互混合而使湿度降低,也能够抑制结露。
根据发明者的实验,比加湿过滤器230靠下游侧的高湿度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大约是80%,与此相对地,泄漏的高湿度的空气与通过通气口253放出的低湿度的空气混合得到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到大约35%,在通常的使用状态(在室温为约7°~20°C使用的情况下)下,没有发生结露。
在进行静电雾化模式的运转的情况下,操作静电雾化开关125。通过操作静电雾化开关125,使静电雾化单元181通电,静电雾化单元181利用从送风机160吹送来的空气所含有的水分生成纳米级的带电微粒子,并将含有带电微粒子的空气经雾化吹出口182从吹出口140吹出。
静电雾化模式的运转除了以单独运转的方式实施外,还可以与暖风运转、加湿运转、加湿暖风运转各种运转模式同时运转,在任意一种运转模式中,均能够对漂浮在室内和附着在墙面和地面的臭气成分以及菌类发挥除臭、除菌以及杀菌的效果。
在停止运转的时候,通过对电源开关121进行“断开”操作,加湿暖风机100的运转停止。在运转停止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实施对供水容器210补充水和加湿过滤器230的维护等。在将供水容器210从加湿器主体110卸下时,将在封闭部件214的上部设置的锁定解除按钮214c按下的同时,用于手指勾住拉手214d并拉动,则能够将上部向近前侧拉出,使把手213转动并保持抓握部213a向上方拉出,就能够将供水容器210从加湿器主体110卸下。
在将加湿槽220从加湿器主体110卸下时,通过用手指勾住加湿槽220的背面的拉手225并用力拉拽,能够将加湿槽220从加湿器主体110拉出。
在进行加湿过滤器230的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将加湿过滤器230和过滤器槽250从加湿槽220卸下并用水洗,能够将堆积在过滤材料中的水垢和垃圾清除。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加湿暖风机100形成为能够自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的开口部装卸加湿槽220和供水容器210的结构,因此,在供水容器210的装卸作业中,不必将供水容器210抬起到很高的位置,而是能够从加湿器主体110的较低位置的容器开口111装卸,从而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进行装卸作业。
特别地,供水容器210将容器主体211和封闭部件214形成为一体结构,并且形成为能够通过单触式操作装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作业,并且通过用封闭部件遮盖容器主体211,能够改善加湿暖风机的外观的设计性。
而且,通过将供水容器210形成为能够在倒立的状态下自立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供水容器210的供水作业。
而且,由于容器开口111和槽开口112设在加湿器主体110的背面,因而能够减小在加湿器主体110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以及侧面出现的接合部,特别是能够在加湿器主体110的上表面设置空间宽敞的操作部120,因而能够提供设计性高并且操作性好,使用便利性优良的加湿暖风机。
而且,通过在加湿过滤器230的上游侧的加湿风路即过滤器槽250的侧壁252B设置通气口253,即使在从加湿过滤器230的下游侧有高湿度的空气泄漏的情况下,通过使泄漏的高湿度的空气与经由通气口253放出的低湿度的空气混合,能够使泄漏的空气的湿度降低,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能够抑制在加湿器主体110的内部产生结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加湿槽220的右侧配置接水部221,在加湿槽220的中央部配置储水部222,在加湿槽220的左侧配置浮子槽240,特别地,接水部和浮子槽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左右相反地配置,而且,根据主体的形状,也可以前后地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能够抑制加湿器主体的结露的发生,在加湿器的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具备:
风路,所述风路用于将开口于加湿器主体的外表面的进气口与吹出口连通;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配置在所述风路的中途,用于吹送所述风路内的空气;以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在所述风路中的所述送风机的下游,用于加热所述空气;
所述加湿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加湿过滤器,所述加湿过滤器配置在所述风路中的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用于对由所述加热器加热过的空气进行加湿;
加湿槽,所述加湿槽用于向所述加湿过滤器供水;
过滤器槽,所述过滤器槽配设在所述加湿槽的预定位置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形成所述风路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加湿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供水容器,所述供水容器用于储存向所述加湿槽供给的水,
在所述加湿器主体设有槽收纳部,所述槽收纳部用于收纳所述加湿槽,
在所述过滤器槽的壁部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将所述内部空间的比所述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所述槽收纳部形成的空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设在所述过滤器槽的构成比所述加湿过滤器靠上游侧的所述风路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设在所述加湿过滤器的附近。
4.一种加湿暖风机,其特征在于,
该加湿暖风机具备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
所述风路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侧部分具有分支点,并且所述风路分支为加湿风路和暖风风路,所述加湿风路从所述分支点经由所述加湿过滤器到达所述吹出口,所述暖风风路从所述分支点并不经由所述加湿过滤器而到达所述吹出口,
该加湿暖风机还具备:
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分支点,该挡板用于选择性地容许经过了所述加热器的空气流向所述加湿风路和所述暖风风路的任一方或两方;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用于进行所述挡板的操作。
CN201210310717.7A 2011-11-07 2012-08-28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Active CN103090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3300A JP5716166B2 (ja) 2011-11-07 2011-11-07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JP2011-243300 2011-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489A CN103090489A (zh) 2013-05-08
CN103090489B true CN103090489B (zh) 2015-10-21

Family

ID=4820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0717.7A Active CN103090489B (zh) 2011-11-07 2012-08-28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16166B2 (zh)
CN (1) CN103090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219A (zh) * 2014-12-17 2015-03-11 贵州黔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湿暖风机
CN106931577A (zh) * 2015-12-28 2017-07-07 夏普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具有该加湿装置的净化器、加湿器和暖风机
CN105371396A (zh) * 2015-12-31 2016-03-02 张贝 中央加湿系统
EP3626622B1 (en) * 2018-09-21 2021-08-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quid container, and electrostatic atomizing apparatus with liquid container
CN109373487A (zh) * 2018-10-12 2019-02-22 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加湿功能的空气源热风机
CN112130600B (zh) * 2020-09-14 2021-08-17 猫先生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节能型家用环境湿度控制装置
CN113701323B (zh) * 2021-09-29 2023-06-20 深圳市英威腾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加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3963A (zh) * 2022-01-07 2022-04-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及电暖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7735B2 (ja) * 2000-04-19 2006-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4524883B2 (ja) * 2000-08-18 2010-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機能付温風機
CN201858716U (zh) * 2010-10-22 2011-06-08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器
CN201924053U (zh) * 2011-01-06 2011-08-10 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1903B2 (ja) * 1993-06-08 2002-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機
JP4455265B2 (ja) * 2004-10-18 2010-04-21 ダイニチ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5245672B2 (ja) * 2008-09-19 2013-07-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微細化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サウ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7735B2 (ja) * 2000-04-19 2006-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4524883B2 (ja) * 2000-08-18 2010-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機能付温風機
CN201858716U (zh) * 2010-10-22 2011-06-08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加湿器
CN201924053U (zh) * 2011-01-06 2011-08-10 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489A (zh) 2013-05-08
JP5716166B2 (ja) 2015-05-13
JP2013096690A (ja) 2013-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0489B (zh) 加湿器和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US10085601B2 (en) Hand dryer
CA2628573C (en) Motor, fan and filter arrangement for a vacuum cleaner
CN101437435A (zh) 具有可移除气旋陈列的真空清洁器
JP2013050290A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CN107810370A (zh) 加湿器和家用电器
KR101381948B1 (ko) 가습기
JP2012013361A (ja) 小型加湿機および静電霧化手段搭載の小型加湿機
CN215457682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与扫地机器人系统
JP6007404B2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JP2013032867A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US20150121650A1 (en) Vacuum cleaner equipped with suction relief nozzle assembly
KR101119118B1 (ko) 필터장치가 구비된 진공청소기
CN102914016A (zh) 加湿器以及具备该加湿器的加湿暖风机
JP6934595B2 (ja) 加湿装置
CN106725214B (zh) 一种光亮剂投放装置及使用方法及使用其的洗碗机
JP5824655B2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TW200938149A (en) Dishware cleaning and drying device
KR101610704B1 (ko) 가습기
CN110887147A (zh) 一种机座和加湿器
CA3152680A1 (en) Spot cleaner apparatus
CN210717933U (zh) 出雾结构及加湿器
CN113143125A (zh) 一种多功能地面清洁器底座
JP5824610B2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CN208886994U (zh) 加湿器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