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8777B -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8777B
CN103078777B CN201210594698.5A CN201210594698A CN103078777B CN 103078777 B CN103078777 B CN 103078777B CN 201210594698 A CN201210594698 A CN 201210594698A CN 103078777 B CN103078777 B CN 103078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rpp
rpr
message
nod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4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8777A (zh
Inventor
徐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uang Hengyu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4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8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中,所述RPR网络中不同RPR上的节点之间存在环路,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加入RRPP环,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所述RRPP主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在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主端口,阻塞副端口,RRPP主节点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但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采用本发明,以简单、有效地消除RPR网络中的环路,并由于配置RRPP,也能够实现故障的快速保护倒换。

Description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PacketRing)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RPR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协议,可运行于同步光网络(SONET: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密级波分复用(DWDM: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和以太网之上,RPR采用逆向双环结构,沿环网转发数据报文,为宽带IP城域网运营商提供灵活高效的组网方案。
下面为使本申请便于理解,对RPR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描述:
·0环:RPR双环中,数据报文发送方向为顺时针的称为0环,也称外环(OuterRing);
·1环:RPR双环中,数据报文发送方向为逆时针的称为1环,也称内环(InnerRing);
·节点(Station):RPR环上的设备,负责接收和转发数据报文。
·链路(Link):相邻节点之间连接的一段传输通道,基于RPR采用逆向双环结构,则相邻节点之间由方向相反的两条链路连接;
·段(Span):RPR环上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由方向相反的两条链路组成;
·域(Domain):多个连续的段和这些段上的节点构成了域;
·西向端口:在0环上接收数据报文、在1环上发送数据报文的物理端口;
·东向端口:在0环上发送数据报文、在1环上接收数据报文的物理端口;
·边(Edge):当段或和段相邻的节点出现故障时,段不能转发数据报文就成为边;
·环状态:分为闭环和开环两种状态,不存在边的环为闭环,存在边的环为开环。
·RPR逻辑口:RPR环上节点接入到RPR环的两个物理端口即东向和西向两个端口组成了RPR逻辑口。
在RPR环中,节点与环配合完成数据报文操作,基本的数据操作包括以下四种:
·上环(Insert):节点将来自RPR环外的数据报文插入到RPR环中;
·过环(Transit):节点将RPR环上途经本节点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个节点;
·下环(Copy):节点从RPR环的数据报文中将数据帧复制一份并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该操作不会终止数据报文在RPR环上的转发;
·剥离(Strip):节点终止数据报文在RPR环上继续转发,将其从RPR环上剥离下来。
在上面描述中,下环和剥离是两个独立的操作,下环只是将数据报文复制一份给本节点的上层,如果数据报文不在本节点被剥离,该数据报文可继续在RPR环上被转发给下一个节点。
在RPR环中,各节点分别采用上述基本数据操作及其组合来提供对单播、多播的支持,这里,多播主要指广播、组播以及未知单播。
单播:
如图1所示,RPR环对单播数据报文的转发方式如下:
(1)由节点A对数据报文执行上环操作,将其插入0环或1环中;
(2)在数据报文途径RPR环的每个中间节点,都对其执行过环操作;
(3)当数据报文到达目的节点或其TTL值变为0时,对其执行下环和剥离操作。
可以看到,对于单播数据报文,RPR采取的是目的节点剥离方式,不同于传统环网技术的源节点剥离,目的节点剥离能够有效提高带宽的利用率,使得带宽的空间重用技术更高效。
多播:
如图2所示,RPR环对多播数据报的转发方式具体如下:
(1)由节点A对数据报文执行上环操作,将其插入0环或1环中;
(2)在数据报文途径的每个节点,只要其TTL值不为0,就都对其执行数据过环和下环操作;
(3)当数据报文返回到源节点或其TTL值变为0时,对其执行剥离操作。
可以看到,对于多播数据报文,RPR采取的是源节点剥离方式,不同于单播数据报文的剥离方式。
至此,完成单个RPR环对数据报文的转发描述。
但是,目前RPR网络不仅支持单个RPR环,也可以支持多个RPR环,其中,在支持多个RPR环时,该多个RPR环可以相交、相切或者相连接。如图3所示,RPR网络存在两个RPR环,该两个RPR环上的多个站点间通过以太网进行桥接。从图3可以看出,在RPR网络中,不仅存在包括S1、S2和S5节点的RPR环1和包括S3、S4和S6节点的RPR环2,并且,RPR环1上的节点S1、S2、以及RPR环2上的节点S3、S4之间也存在一个环路,该环路会导致数据报文转发风暴。
为了避免上述转发风暴,就需要消除上述不同RPR环的节点之间存在的环路,目前,RPR标准中提供了额外的协议配置和保护机制来消除上述环路,但实现复杂,且需要专门的硬件芯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以简单、有效地消除RPR网络中的环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该方法应用于所述RRPP主节点,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所述主端口,阻塞所述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所述RRPP主节点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优选地,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优选地,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RRPP主节点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针对该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在接收到来自RRPP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时,开启所述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该被开启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按照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该方法应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
所述RRPP传输节点在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所述RRPP传输节点在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的MAC地址。
优选地,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针对该被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RRPP报文上环所至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检测到本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链路故障时,向所述RRPP主节点发送RRPP环故障通知。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
该方法应用于RPR上的节点,包括:
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该接收的RRPP报文;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表项;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RRPP主节点,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被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所述装置为RRPP主节点,包括:
主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开启状态;
副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阻塞状态;
其中,所述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主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端口;
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以及用于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针对该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优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RRPP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时,开启所述副端口;
所述控制单元在该被开启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按照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不同RPR上的节点之间存在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RRPP主节点,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被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所述装置为RRPP传输节点,包括:主端口、副端口和处理单元;
其中,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连接RRPP环的两个端口;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在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
所述装置为RPR上的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RRPP报文,并且,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表项;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针对RPR网络中除RPR之外的环路,在该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RRPP配置,并将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如此,所述RRPP主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所述主端口,阻塞所述副端口,其中,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而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这种通过阻塞副端口的方式显然消除了RPR网络中除RPR之外的环路,相比于现有RPR标准,显然更加简单、有效;并且,本发明由于针对RPR网络中除RPR之外的环路上的节点配置RRPP,由于RRPP相比于现有STP、RSTP等保护倒换协议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如此,本发明通过针对RPR网络中除RPR之外的环路上的节点配置RRPP能够实现故障的快速保护倒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RPR的单播数据报文转发示意图;
图2为现有RPR的多播数据报文转发示意图;
图3为现有RPR网络存在多个RPR的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PR等价网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的RPR网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的RPR网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应用于的RPR网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置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为了便于理解RPR,可将RPR抽象等价为一个大型的集线器(HUB),而RPR上的节点通过RPR逻辑口与HUB互联,形成如图4所示的非点对点以太网。
基于上面描述的RPR与HUB的抽象等价,下面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RPR网络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的RPR网络中,不同RPR可通过以太网进行桥接。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的RPR网络示意图。在图5中,RPR网络中存在RPR1和RPR2,其中,RPR1抽象等价于图5所示的HUB1,S1、S4、S5为RPR1上的节点,分别通过本地RPR逻辑口与HUB1连接,而RPR2抽象等价于图5所示的HUB2,S2、S3、S6为RPR2上的节点,分别通过本地RPR逻辑口与HUB2连接;并且,在图5中,RPR1上的节点S1、S4与RPR2上的节点S2、S3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桥接,具体如图5所示。
基于图5所示的RPR网络,则可以看出,整个RPR网络存在的环路不仅包含RPR1、RPR2,还包含RPR1上的节点S1、S2、以及RPR2上的节点S3、S4之间存在的一个环路(称为组间环路),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整个RPR网络中的节点均按照现有RPR标准转发报文,则会由于该组间环路引起报文转发风暴,基于此,为了避免报文转发风暴,就需要消除该组间环路。
下文描述了如何消除该组间环路。这里暂不描述。
至此,完成实施例1的描述。下面对实施例2进行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的RPR网络中,不同RPR相交。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的RPR网络示意图。在图6中,RPR网络中存在RPR1和RPR2,其中,RPR1抽象等价于图6所示的HUB1,S1、S4、S5为RPR1上的节点,分别通过本地RPR逻辑口与HUB1连接,而RPR2抽象等价于图6所示的HUB2,S1、S4、S6为RPR2上的节点,分别通过本地RPR逻辑口与HUB2连接;在图6中,RPR1与RPR2相交,两者的交点为S1、S4,具体如图6所示。
基于图6所示的RPR网络,则可以看出,整个RPR网络存在的环路不仅包含RPR1、RPR2,还包含RPR1上的节点S1、S4、以及RPR2上的节点S1、S4之间存在的一个环路(称为组间环路)。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整个RPR网络中的节点均按照现有RPR标准转发报文,则会由于该图6示出的组间环路引起报文转发风暴,基于此,为了避免报文转发风暴,就需要消除该组间环路。
下文描述了如何消除该组间环路。这里暂不描述。
至此,完成实施例2的描述。下面对实施例3进行描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的RPR网络中,同一个RPR上的至少两个节点之间还存在以太网桥接,具体如图7所示。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应用的RPR网络示意图。在图7中,RPR网络中的一个RPR(抽象等价为HUB1),其上的节点S1、S2不仅通过RPR进行连接,还通过以太网口进行连接。
基于图7所示的RPR网络,则可以看出,整个RPR网络存在的环路不仅包含RPR,还包含RPR1上的节点S1、S2之间存在的一个环路(称为组间环路),如图7所示,该组间环路由S1的rpr1、HUB1、S2的rpr2、S2的G1/0/4、S1的G1/0/1组成。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整个RPR网络中的节点均按照现有RPR标准转发报文,则会由于该组间环路引起报文转发风暴,基于此,为了避免报文转发风暴,就需要消除该组间环路。
下文描述了如何消除该组间环路。这里暂不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几个典型RPR网络进行了描述,下面基于上述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消除上述组间环路的方法进行描述:
本发明中,采用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RapidRingProtectionProtocol)来消除上述组间环路。RRPP是一个专门应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它在以太网环完整时能够防止环路引起的报文风暴,而当以太网环上一条链路断开时能迅速恢复环网上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路,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
基于此,本发明在组成上述组间环路的各节点上进行RRPP配置,并将组间环路上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组间环路对应的RRPP环。
这里,组间环路上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组间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如图5所示,以S1为例,S2、S3、S4原理类似,则S1在组间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依次为RPR逻辑口和桥接以太网口,具体为图5示出的rpr1和G1/0/1,基于此,本发明就将S1的rpr1和G1/0/1加入RRPP环;如图6所示,以S1为例,S4原理类似,则S1在组间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均为RPR逻辑口,依次为图5示出的rpr1和rpr2,基于此,本发明就将S1的rpr1和rpr2加入RRPP环;再如图7所示,以S1为例,S2原理类似,则S1在组间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为RPR逻辑口和桥接以太网口,具体为图7示出的rpr1和G1/0/1,基于此,本发明就将S1的rpr1和G1/0/1加入RRPP环。
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中,RRPP环上节点连接RRPP环的两个端口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方式为:该两个端口均为RPR逻辑口,另一种方式为:该两个端口中其中一个为RPR逻辑口,另一个为以太网口。
在RRPP环上,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以图5为例,图6、图7原理类似,则根据实际网络应用配置图5所示RRPP环上的一个节点比如S1为RRPP主节点,而S2、S3、S4均为RRPP传输节点。
并且,指定RRPP主节点、RRPP传输节点各自接入RRPP环的两个端口中其中一个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这里,基于上面描述可以知道,RRPP主节点、RRPP传输节点各自接入RRPP环的两个端口可分别为RPR逻辑口和桥接以太网口,也可均为RPR逻辑口,基于此,本发明中,以RRPP主节点为例,RRPP传输节点类似,则RRPP主节点的主端口就存在两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一种实现形式为:主端口为RPR逻辑口,另一种实现形式为以太网口,同样,RRPP主节点的副端口也存在两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一种实现形式为:副端口为RPR逻辑口,另一种实现形式为副端口以太网口。
本发明中,为避免组间环路引发的报文转发风暴,则,RRPP主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在功能上有所区别:
在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所述主端口,阻塞所述副端口;
其中,在所述副端口为以太网口时,该副端口被阻塞,意味着该副端口不再允许任何数据报文通过,仅允许协议报文比如RRPP报文通过,具体实现方式与现有RRPP环中主节点的副端口被阻塞后执行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而在所述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塞该副端口,也就意味着RRPP主节点不会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称为RRPP主节点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本发明中,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可通过对所述RRPP主节点的转发芯片进行设置实现,其中,设置禁止通过该副端口插入任何数据报文至该副端口连接的RPR上进行传输,能够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而设置禁止通过该副端口接收该副端口连接的RPR上传输的数据报文,能够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下环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并不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过环操作和剥离操作,但在本发明中,该过环操作和剥离操作一般是没有机会针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所以本发明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RRPP主节点对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具体为: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这里,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对RRPP环上所有节点都是一样的,其具体实现时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只要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属于其中一个就可),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如此,即完成了RRPP主节点对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RRPP报文相对于RPR,其作为RPR的数据报文,基于上面描述的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则本发明RRPP主节点也需要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而之所以允许RRPP主节点对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其是由RRPP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需要保证RRPP主节点能够接收到RRPP环上的RRPP报文进行处理,因此,为符合RRPP环的特性,则本发明需要RRPP主节点对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而本发明中,在所述主端口为以太网口时,该主端口被开启,意味着允许数据报文、RRPP报文均可以通过该主端口传输,具体实现方式与现有RRPP环中主节点的主端口被开启后执行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而当所述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该主端口被开启,则RRPP主节点可按照现有RPR规定的数据操作执行,比如可以对数据报文执行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过环操作中的至少一种操作;并且,针对RRPP报文,由于该RRPP报文相对于主端口连接的RPR而言,其相当于数据报文,因此,该主端口被开启,RRPP主节点也按照现有RPR规定的数据操作执行,比如可以对RRPP报文执行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过环操作中的至少一种操作。
其中,对RRPP报文执行过环操作类似与现有RPR中数据报文的过环操作,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仅描述如何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本发明中,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可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依据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相应地,本发明中,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通过主端口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还有,本发明中,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具体是采用源节点剥离方式,主要包括:
从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的RPR头中源MAC地址,如果该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即终止该RRPP报文在RPR上继续传输,将其从RPR上剥离下来。
至此,完成描述所述RRPP主节点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所述主端口,阻塞所述副端口所执行的操作。
而本发明中,相比于RRPP主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RRPP传输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在功能上没有区别,都用于在RRPP环上进行协议报文和数据报文的传输。
其中,以RRPP传输节点的主端口为例,副端口原理类似,则,在RRPP传输节点的主端口为以太网口时,其功能与现有RRPP环中传输节点上主端口的功能一样;而当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其功能类似于现有RPR中RPR逻辑口的功能,仅有的区别是对RRPP报文的数据操作,这里,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数据操作至少包括: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剥离操作;其中,对RRPP报文执行过环操作类似与现有RPR中数据报文的过环操作,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仅描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的MAC地址。
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可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通过主端口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可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通过主端口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至此,完成RRPP传输节点的主端口、副端口功能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RRPP主节点或者RRPP传输节点在对RRPP报文执行上环操作时,可对该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即在该RRPP报文上增加一个表示绕回开启的标识,以使得该RRPP报文所插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该RRPP报文设置的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以图5所示的S1为例,假如S1为RRPP主节点,主端口为rpr1,副端口为G1/0/1,则若S1需要对一RRPP报文比如Hello报文进行上环操作插入至RPR1,S1在该Hello报文上设置绕回开启,使用RPR头封装该Hello报文,并插入至RPR1的1环进行传输,在图5所示的所有节点均正常时,该Hello报文经过S1的主端口、S5、S4、S3、S6、S2到达S1的副端口,也即,该Hello报文到达所有可达节点,而若在S6至S2之间的段故障时,则该Hello报文经过S1的主端口、S5、S4、S3到达S6的Edge,若S6的Edge在1环收到该Hello报文,则由于该Hello报文设置绕回开启,则该Hello报文绕回到0环,从0环到达S3,由S3走0环到达S2的Edge然会在绕回至1环,并到达S2时下环并由S2通过以太网封装转发至S1,随即被上送S1的RRPP协议处理,此时,认为整个RRPP环状态依然是健康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RRPP环断裂时的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RRPP环上任一传输节点在检测到本节点接入RRPP环的端口为RPR逻辑口、且该RPR逻辑口所包含的两个物理端口均故障时,或者,在检测到本节点接入RRPP环的端口为以太网口、且该以太网口故障时,认为RRPP环断裂,并上报RRPP环故障通知比如Link-Down报文至RRPP主节点;
当RRPP主节点接收到来自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比如Link-Down报文时,则认为RRPP环故障,开启所述副端口。这实现了RRPP环的快速保护倒换。此时,该开启的副端口的功能与上述开启的主端口执行的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RRPP环上任一传输节点在检测到本节点接入RRPP环的端口为RPR逻辑口、且该RPR逻辑口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故障时,由于RPR是逆向双环结构,一个RPR逻辑口包含两个物理端口,因此,当其中一个物理端口故障时,还可以利用另一物理端口进行报文的传输和接收,并不影响整个RRPP环的状态,基于此,该传输节点并不认为RRPP环断裂,不会上报RRPP环故障通知比如Link-Down报文至RRPP主节点。
至此,完成本发明在RRPP环断裂时的处理描述。
以上对RRPP环上的RRPP主节点、以及RRPP传输节点执行的操作进行了描述。
优选地,本发明还公开了RPR网络中RPR上的节点执行的操作,具体为:
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该接收的RRPP报文;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该报文至少包含Common-Flush-FDB报文、Complete-Flush-FDB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SASDataBase)表项;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比如:Hello报文、Fast-Hello报文、Link-Down报文、Edge-Hello报文,Fast-Edge-Hello报文、Major-Fault报文等,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其中,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实现RPR上的节点在拓扑发生变化时上环报文不受过期SDB表项的影响而导致丢包。
至此,完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描述。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三种装置结构图,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上面描述的RRPP主节点,包括:
主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开启状态;
副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阻塞状态;
其中,所述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主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端口;
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以及用于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针对该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优选地,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RRPP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时,开启所述副端口;
所述控制单元在该被开启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按照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至此,完成图8所示的装置描述。
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置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为上面描述的RRPP传输节点,包括:主端口、副端口和处理单元;
其中,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连接RRPP环的两个端口;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在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的MAC地址。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针对该被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RRPP报文上环所至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在检测到本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链路故障时,向所述RRPP主节点发送RRPP环故障通知。
至此,完成图9所示的装置描述。
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装置结构图。该装置为上面描述的RPR上的节点,如图10所示,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RRPP报文,并且,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表项;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至此,完成图10所示的装置结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该方法应用于所述RRPP主节点,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开启所述主端口,阻塞所述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所述RRPP主节点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主节点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主节点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针对该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在接收到来自RRPP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时,开启所述副端口;
所述RRPP主节点在该被开启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按照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8.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指定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作为RRPP主节点,并将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该方法应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指定其连接所述RRPP环的一个端口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
所述RRPP传输节点在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所述RRPP传输节点在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的MAC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从所述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PP传输节点对主端口或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针对该被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RRPP报文上环所至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RRPP传输节点检测到本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链路故障时,向所述RRPP主节点发送RRPP环故障通知。
14.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
该方法应用于RPR上的节点,包括:
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该接收的RRPP报文;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表项;
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15.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RRPP主节点,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被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所述装置为RRPP主节点,包括:
主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开启状态;
副端口,其在所述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处于阻塞状态;
其中,所述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主节点连接所述RRPP环的端口;
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开启的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以及用于在被阻塞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阻止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仅允许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包括:
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通过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传输,则使用RPR头封装所述RRPP报文,并将封装后的RRPP报文插入至该主端口连接的RPR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RPR头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所述RRPP主节点的MAC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出该RRPP报文需要下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剥离操作包括:
从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识别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如果该RPR头中源MAC地址为本节点的MAC地址,则对该接收的RRPP报文进行剥离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下环操作包括:
所述RRPP主节点从所述副端口连接的RPR上接收到RRPP报文时,匹配该RRP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属于RRPP规定的协议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剥掉该RRPP报文被封装的RPR头,将该被剥掉RPR头的RRPP报文复制一份上交给本节点的上层进行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时,进一步包括:
针对该执行上环操作的RRPP报文设置绕回开启,以使得在所述主端口连接的RPR的保护倒换模式为Wrapping模式时,由故障点两端的节点依据所述绕回开启环回该RRPP报文。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RRPP传输节点的RRPP环故障通知时,开启所述副端口;
所述控制单元在该被开启的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数据报文的上环操作和下环操作,以及按照对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的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和剥离操作。
22.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不同RPR上的节点之间存在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所述RRPP环上的其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RRPP主节点,所述RRPP环上的其他节点被指定为RRPP传输节点,所述装置为RRPP传输节点,包括:主端口、副端口和处理单元;
其中,主端口、副端口为所述RRPP传输节点连接RRPP环的两个端口;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主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主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的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在副端口为RPR逻辑口时,对该副端口连接的RPR执行RRPP报文上环操作、下环操作、剥离操作。
23.一种应用于弹性分组环RPR网络中的环路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PR网络包括至少一个RPR,且所述RPR网络中存在除RPR之外的环路,所述环路由不同RPR上的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或者由同一RPR上的不同节点组成的组间环路;所述环路的每一节点使能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配置,且该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被配置加入在逻辑上与所述环路对应的RRPP环,所述每一节点的两个端口为该节点在所述环路上连接相邻两个节点的端口,其具体为两个RPR逻辑口,或者为一个RPR逻辑口、一个以太网口;
所述装置为RPR上的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RRPP环上的RRPP报文;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RRPP报文,并且,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属于转发数据库FDB-Flush报文,则在对所述RRPP报文执行相应数据操作时,清除本地空间感知亚层数据库SDB表项;如果识别出所述RRPP报文为除FDB-Flush报文之外的报文,则直接对该RRPP报文进行相应数据操作;
所述数据操作为上环操作、下环操作、过环操作或剥离操作。
CN201210594698.5A 2012-12-31 2012-12-31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078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698.5A CN103078777B (zh) 2012-12-31 2012-12-31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698.5A CN103078777B (zh) 2012-12-31 2012-12-31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777A CN103078777A (zh) 2013-05-01
CN103078777B true CN103078777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15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4698.5A Active CN103078777B (zh) 2012-12-31 2012-12-31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8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819B (zh) * 2014-04-15 2017-10-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721269B (zh) * 2014-12-05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TWI612788B (zh) * 2015-12-21 2018-01-21 視動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鏈結匯流排的通訊系統
CN106330711A (zh) * 2016-08-15 2017-01-11 桂林创研科技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选路与波长分配方法
CN106789520B (zh) * 2016-12-26 2019-11-22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故障安全多节点通信网络
CN109617777B (zh) * 2018-12-24 2021-08-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pr相交环的业务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258A (zh) * 2004-11-25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弹性分组环网上实现以太网虚拟专网的方法
CN101989930B (zh) * 2010-12-14 2012-12-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以太网双环的方法及其交换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0282B2 (en) * 2009-07-30 2012-11-27 Calix, Inc. Automatic control node selection in ring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258A (zh) * 2004-11-25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弹性分组环网上实现以太网虚拟专网的方法
CN101989930B (zh) * 2010-12-14 2012-12-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以太网双环的方法及其交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777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8777B (zh) 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的环路消除方法和装置
CA2843628C (en) Util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396193B (zh) 通过分组交换提供商网络的客户端数据传输方法
US9401817B2 (en) E-spring support of ethernet protection
CN101212400B (zh) 一种协商伪线的双向转发检测会话区分符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64926A (zh) 一种网络保护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81805C (zh) 环型以太网及其业务承载实现方法
CN101345683B (zh) 以太网自动保护切换系统中的协议报文传输控制方法
CN101873244B (zh) 一种多环路自动保护的方法
CN102273138A (zh) 网络间运营级以太网服务保护
KR20070005654A (ko) 주소 기반 캐리어 네트워크의 구별 전달
CN102158384A (zh) 一种新型的MRing以太网环网保护技术
CN102130912B (zh) 一种基于rrpp的mvrp实现方法和设备
CN102916862B (zh)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智能环网动态保护方法
CN101043433B (zh) 一种桥模式弹性分组环mac地址学习表的老化方法
CN103580932A (zh) 基于以太网线性保护倒换的状态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4883337B (zh) 环网用户安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789903A (zh) 一种半环网络的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074417A1 (zh) 业务数据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46345A (zh) 利用生成树协议实现弹性分组环跨环保护的方法
CN102014006A (zh) 一种混合网络的以太环网保护倒换方法
JP2009147653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ングノード装置
CN104219066B (zh) 一种广域保护系统数据网络的组播通信方法
CN103546321A (zh) 一种rpr节能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56788A (zh) 优化mlag孤立口广播流量的芯片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100082 room 402, building 2, yard 1,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iguang Hengyu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