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7915A -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7915A
CN103067915A CN2013100262921A CN201310026292A CN103067915A CN 103067915 A CN103067915 A CN 103067915A CN 2013100262921 A CN2013100262921 A CN 2013100262921A CN 201310026292 A CN201310026292 A CN 201310026292A CN 103067915 A CN103067915 A CN 103067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ime slot
address
route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6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62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7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采用该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网络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基站的覆盖率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基站需要设置在山顶等人们不易到达的地方。
在互联网协议化的无线接入网(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IPRAN)应用场景中,在基站布局的初期,需要工作人员进站配置,创建基站串口,并手动配置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地址,通过该IP地址进行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然而,工作人员需要进站对基站进行手动操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以提高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将所述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包括: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
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多链路协议MP;
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包括: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用以获得所述路由器分配的所述第一IP地址。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
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
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第二IP地址。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所述时隙组合;
若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与所述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包括: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
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包括:
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
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包括:
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包括:
分配第一IP地址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
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DHCP报文,对所述DHCP报文进行转换,发送转换后的所述DHCP报文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配置一条指向所述基站控制器给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路由,并发送所述第二IP地址给所述基站。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用以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第二IP地址。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器,包括:
发送模块,向基站发送所述时隙组合;
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与所述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结合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结合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四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配第一IP地址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DHCP报文,对所述DHCP报文进行转换,发送转换后的所述DHCP报文给所述基站控制器;配置一条指向所述基站控制器给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路由,并发送所述第二IP地址给所述基站。
第五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的系统,包括:上述第个三方面的任一所述的基站和第个四方面的任一所述的路由器。
本发明实施例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通过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采用该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路由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基站控制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路由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基站控制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的IP地址配置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对基站进行IP地址配置的场景。其中,为实现发生在网络层的IP地址的配置,需要首先建立数据链路层的链接,所述建立数据链路层链接可以采用帧中继(FrameRelay,简称FR)协议或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简称PPP)或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ATM)协议等,并且以下实施例的信道可以是欧洲标准E1,也可以是美国标准T1,以下以建立数据链路层链接所采用的协议为点对点协议为例,对本实施例的IP地址配置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01、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基站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其中,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信道可以是E1,也可以是T1,信道E1是将信道分为带宽为64k的32个时隙,信道T1是将信道分为带宽为64k的24个时隙。该时隙组合可以是通过对路由器的任意一个通道口(Channel Port)的所有时隙进行绑定后得到的时隙组合,该时隙组合适用于一点对一点的情况,例如,路由器的一个通道口对应一个基站,该时隙组合也可以是将路由器任意一个通道口的任意的多个时隙进行绑定后得到的时隙组合,该时隙组合适用于一点对多点的情况,例如一个路由器的一个通道口对应多个基站的情况。该路由器的通道口为路由器与基站进行连接的信道的端口,根据时隙组合的不同,路由器通过该通道口可以连接多个基站也可以只连接一个基站。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信道可以是铜轴电缆也可以光纤,即可以是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也可以是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简称PDH)。
S102、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本步骤的执行主体是基站,在路由器使能时隙探测后,路由器开始在各个时隙上发送时隙探测报文。基站监听路由器发送的报文,并确定该报文对应的时隙组合,并且基站将监听到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其中,基站上预设的时隙组合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在基站中的。例如,基站将每一个监听周期内监听到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所有时隙组合进行匹配,并且基站可以以路由器的一个通道口上所对应的所有时隙作为一个监听周期的时长,若基站接收的该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时隙组合不同,则基站进入下一个监听周期继续监听路由器发送的报文。若基站接收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相同时,则匹配成功。
S103、若匹配成功,则确定匹配成功的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具体的,基站将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与基站接收到的时隙组合进行匹配相同时,可以确定匹配成功,并确定该时隙组合为路由器与基站进行报文传输的时隙接口,也就是说,基站与路由器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
S104、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
基站可以通过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Protocol,简称LCP)协商与网络层控制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简称NCP)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并建立基站与路由器的数据连接。LCP协商可以确定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保持链接,即基站与路由器可以实现数据通信。在LCP协商通过后,可以进行NCP协商,通过NCP协商可以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在同一个数据链路上,同时获得路由器给基站分配的第一IP地址作为基站的接口IP地址。
另一种实现方式,在基站可以通过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和NCP协商通过后,并在基站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作为基站的接口IP地址之后,基站可以通过接口IP地址发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报文给路由器以请求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二IP地址,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一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该第一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一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第一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基站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并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采用该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2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本实施例S201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1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2、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本实施例S202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2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3、若匹配成功,则确定匹配成功的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本实施例S203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3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4、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nternet Protocol Control Protocol,简称IPCP)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
基站可以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其中,LCP可以创建一次物理连接,即在链路建立阶段协商配置参数选项,并核对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参数是否匹配,如果配置参数匹配,则保持链接,即LCP协商成功。
在LCP协商成功后,可以进行认证阶段,并在认证阶段后进行NCP协商阶段,其中,认证阶段可以包括配置询问握手认证协议(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简称CHAP)或密码认证协议(PasswordAuthentication Protocol,简称PAP),NCP协商阶段可以进行IPCP协商,其中,IPCP可以配置基站的IP和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等工作,以提供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简称TCP/IP)网路使用。
本实施例在基站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和认证阶段成功之后,路由器停止发送时隙报文,基站可以与路由器通过该接口IP地址进行IPCP协商,即基站与路由器动态的协商第一IP地址。基站利用与路由器协商的第一IP地址,向基站控制器请求第二IP地址,并获得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在NCP阶段以IPCP控制协议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的网络进行NCP阶段的协议的使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站与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可以包括:
接收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该接口IP地址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后,基站通过接口IP地址发送DHCP报文给路由器,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二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该第二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第二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3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本实施例S301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1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302、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本实施例S302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2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303、若匹配成功,则确定匹配成功的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本实施例S303与图1所示实施例S103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304、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多链路协议(Multilink PPP,简称MP),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通过配置MP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用以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
具体的,基站可以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LCP协商可以在链路建立阶段协商配置参数选项,即核对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参数是否匹配,如果配置参数匹配,则保持链接,即LCP协商成功。
在LCP协商成功后,可以进行认证阶段,并在认证阶段成功后进行NCP阶段,其中,认证阶段包括CHAP或PAP,也可以不进行认证阶段,直接进行NCP阶段。
NCP协商阶段可以进行IPCP协商,其中,IPCP可以配置基站的IP和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等工作,以提供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简称TCP/IP)网路使用。
本实施例在基站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和认证协商成功后,基站可以确定该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其中,配置为MP的时隙接口包括:MP_Group接口、以及全局性多链路协议(Global Multilink PPP,简称Global_Mp_Group)Global_Mp_Group接口等。若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确定该时隙接口属于哪一个MP,并采用该MP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在基站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成功后,路由器停止发送时隙报文,接着,基站可以与路由器通过该MP对应的接口进行IPCP协商,即基站与路由器动态的协商第一IP地址。基站利用与路由器协商的第一IP地址,向基站控制器请求第二IP地址,并获得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在NCP阶段以IPCP控制协议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的网络进行NCP阶段的协议的使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站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可以包括:
基站接收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接口IP地址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后,基站通过接口IP地址发送DHCP报文给路由器,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二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该第而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该MP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时隙接口配置为MP的基站配置IP地址,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4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401、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
路由器可以通过手动设置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其中,该时隙组合可以是通过对路由器任意一个通道口的所有时隙进行绑定后得到的时隙组合,该时隙组合适用于一点对一点的情况,例如,路由器的一个通道口对应一个基站,该时隙组合也可以是将路由器任意一个通道口的任意的多个时隙进行绑定后得到的时隙组合,该时隙组合适用于一点对多点的情况,例如一个路由器的一个通道口对应多个基站的情况。并且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信道可以是铜轴光缆也可以光纤,即可以是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也可以是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PDH)。本实施例对信道不做限制,可以是E1,也可以是T1,其中,信道E1是将信道分为带宽为64k的32个时隙,信道T1是将信道分为带宽为64k的24个时隙。
路由器在设置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后,使能时隙探测,并开始在各个时隙上发送时隙探测报文。其中,发送探测报文的周期范围可以在路由器上手动配置为:10ms-1000ms。例如,信道为E1,在基站监听报文的周期内,全部的时隙默认的监听周期为100ms。如果是32和31个时隙数需要监听的时间为最大时隙数监听时间为T,如果是16-30时隙时,检测周期为2×T;如果为8-15时隙时,检测周期则为4×T;如果为4-7时隙时,检测周期为8×T;如果为2-3时隙,检测周期为16×T;如果为1时隙,检测周期为32×T;则监听全部时间可以为:0.1*2+16*2*0.1*2+8*4*0.1+4*8*0.1+2*16*0.1+1*32*0.1=19.2秒。即最差情况下,监听时间为19.2秒。
S402、若确定基站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基站配置的第一IP地址。
路由器开始在各个时隙上发送时隙探测报文,同时基站监听路由器发送的报文,并确定该报文对应的时隙组合,同时基站将监听到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例如,基站将每一个监听周期内监听到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所有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基站接收的该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时隙组合不同,则基站进入下一个监听周期进行监听。若基站接收的时隙组合与基站上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相同时,则匹配成功,若匹配成功,基站向路由器发送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
路由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该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LCP协商,LCP协商可以是核对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保持链接,即基站与路由器可以实现数据通信。在LCP协商通过后,可以进行NCP协商阶段,可以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在同一个数据链路上,并获得路由器给基站分配的第一IP地址作为基站的接口IP地址。在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NCP协商通过后,基站通过接口IP发送DHCP报文给路由器,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二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该第二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第二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路由器设置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接收基站发送的与时隙组合是否匹配成功的信息;若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5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501、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
本实施例S501与图4所示实施例S401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502、若确定基站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以发送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一IP地址。
路由器可以采用确定的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LCP协商,其中,LCP协商可以在链路建立阶段协商配置参数选项,即核对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参数是否匹配,如果配置参数匹配,则保持链接,即LCP协商成功。
在LCP协商成功后,可以进行认证阶段,并在认证阶段后进行NCP协商阶段,其中,认证阶段包括配置CHAP或PAP。
NCP协商阶段可以用于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在NCP协商阶段可以进行IPCP协商,配置基站的IP和DNS,以提供给TCP/IP网路使用
在路由器与基站进行LCP协商和认证阶段成功后,路由器停止发送时隙报文,路由器可以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即路由器与基站动态的协商第一IP地址。在路由器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后,基站利用与路由器协商的第一IP地址,向基站控制器发送配置第二IP地址的请求,并由路由器在接收该请求后转发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接收基站请求分配IP地址之后,分配第二IP地址给路基站,并发送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给路由器,路由器将第二IP地址发送给基站,同时路由器手动配置一条静态路由指向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本实施例在NCP阶段以IPCP控制协议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的网络进行NCP阶段的协议的使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路由器与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可以包括:
路由器分配第一IP地址给基站,可以使用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路由器采用该接口IP地址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后,路由器接收基站通过该接口IP地址发送的DHCP报文,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二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第二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第二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以基站获得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6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601、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
本实施例S601与图4所示实施例S401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2、若确定基站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配置为MP的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
具体的,基站上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与基站接收到的时隙组合相同时,可以确定匹配成功,路由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后,路由器可以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LCP协商,LCP协商可以在链路建立阶段协商配置参数选项,即核对基站和路由器的配置参数是否匹配,如果配置参数匹配,则保持链接,即LCP协商成功。
在LCP协商成功后,可以进行认证阶段,并在认证阶段通过之后进行NCP阶段,其中,链路建立阶段包括CHAP或PAP,也可以不进行认证阶段,直接进行NCP阶段。
NCP阶段可以用于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在可以NCP阶段可以进行IPCP协商,其中,IPCP协商可以配置基站的IP和DNS,以提供给TCP/IP网路使用。
本实施例在路由器与基站进行LCP协商和认证阶段成功后,基站可以确定该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其中,配置为MP的时隙接口包括:MP_Group接口、以及Global_Mp_Group接口等。若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确定该时隙接口属于哪一个MP,并采用确定的MP进行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IPCP协商。在路由器与基站进行LCP协商成功后,路由器停止发送时隙报文,基站可以与路由器通过该MP进行IPCP协商,即路由器与基站动态的协商IP地址。基站利用与路由器协商的第二IP地址,向基站控制器发送配置第一IP地址的请求,并由路由器在接收该请求后进行转换并发送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接收该请求后,分配第一IP地址给路基站,并发送分配给基站的IP地址给路由器,路由器将第一IP地址发送给基站,同时路由器手动配置一条静态路由指向分配给基站的第一IP地址。本实施例在NCP阶段以IPCP控制协议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的网络进行NCP阶段的协议的使用。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路由器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可以包括:
在基站确定该时隙接口配置为哪一个MP后,采用该MP进行基站与路由器之间的IPCP协商。路由器可以分配第二IP地址给基站,使用第二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路由器采用该接口IP地址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后,路由器接收基站通过该接口IP发送的DHCP报文,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分配第一IP地址给基站,再通过路由器将第一IP地址转发给基站,同时路由器配置一条路由指向基站控制器分配给基站的第一IP地址,以完成基站获得第一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该MP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从而实现了对时隙接口配置为MP的基站配置IP地址,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站对基站进行配置,进而提高了对基站进行配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成本。
图7为本发明IP地址配置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701、接收路由器发送的DHCP报文;
具体的,在基站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成功后,路由器分配第一IP地址给基站,其中,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路由器接收到基站通过该接口IP发送的DHCP报文,路由器将该DHCP报文进行转换后发送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可以接收到路由器转发的DHCP报文。
S702、配置第二IP地址给基站;
在基站控制器接收到路由器转发的DHCP报文后,基站控制器为基站配置第二IP地址给基站,并将配置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的报文发动给路由器,路由器在接收到该报文后,将该配置第二IP地址的报文转发给基站,同时配置一条静态路由指向配置给基站的第二IP地址。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路由器发送的DHCP报文,配置第一IP地址给基站。实现了对基站IP地址的配置。
图8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匹配模块82和获取模块83,其中,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匹配模块82,用于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获取模块83,用于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83,具体可以用于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83,还可以用于与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
获取模块83,还用于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MP的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用以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83,还可以用于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接口IP地址与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接收路由器发送的基站控制器配置的第二IP地址。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路由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由器可以包括:发送模块91和处理模块92,其中,发送模块91,用于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处理模块92,用于确定基站与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92,具体用于采用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LCP协商成功后,与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92,还用于与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接收基站确定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配置为MP的时隙接口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92,还用于分配第一IP地址给基站,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接口IP地址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若IPCP协商成功后,接收基站发送的DHCP报文,对DHCP报文进行转换,发送转换后的DHCP报文给基站控制器;配置一条指向基站控制器给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路由,并发送第二IP地址给基站。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基站控制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控制器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1和匹配模块102,其中,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路由器发送的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HCP报文;匹配模块102,用于配置第二IP地址给基站。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的系统,可以包括:基站、路由器和基站控制器,其中基站可以采用图8基站实施例的结构,其相应地,可以执行图1~图3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路由器可以采用图9路由器实施例的结构,其相应地,可以执行图4~图6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基站控制器可以采用图10路由器实施例的结构,其相应地,可以执行图7中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基站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基站包括发射器112、接收器111、存储器113以及分别与发射器112、接收器111和存储器113连接的处理器114。当然,基站还可以包括天线、基带处理部件、中射频处理部件、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存储器11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14用于调用存储器11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将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采用时隙接口与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基站可以用于实现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且关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的描述同以上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路由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基站包括发射器122、接收器121、存储器123以及分别与发射器122、接收器121和存储器123连接的处理器124。当然,基站还可以包括天线、基带处理部件、中射频处理部件、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存储器12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24用于调用存储器12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
若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路由器可以用于实现本发明图4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且关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的描述同以上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发明基站控制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基站包括发射器132、接收器131、存储器133以及分别与发射器132、接收器131和存储器133连接的处理器134。当然,基站还可以包括天线、基带处理部件、中射频处理部件、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存储器13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34用于调用存储器12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路由器发送的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HCP报文;
配置第二IP地址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图13所示的基站控制器可以用于实现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且关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的描述同以上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将所述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包括: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
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多链路协议MP;
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包括: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用以获得所述路由器分配的所述第一IP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IPCP协商,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
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
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第二IP地址。
5.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基站发送时隙组合;
若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包括:
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
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包括:
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
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包括:
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基站进行IPCP协商,包括:
分配第一IP地址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
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DHCP报文,对所述DHCP报文进行转换,发送转换后的所述DHCP报文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配置一条指向所述基站控制器给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路由,并发送所述第二IP地址给所述基站。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由器发送的时隙组合;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隙组合与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隙组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时隙组合为时隙接口;
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协商,以获得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所述与所述路由器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用以获得路由器分配的第一IP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路由器进行所述IPCP协商,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第二IP地址。
13.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向基站发送所述时隙组合;
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与所述时隙组合匹配成功的信息,则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协商,以发送为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在所述LCP协商成功后,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与所述基站进行互联网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协商之前,确定所述时隙接口是否配置为MP;若所述时隙接口配置为MP,则采用配置为所述MP的时隙接口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配第一IP地址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一IP地址作为接口IP地址;采用所述接口IP地址与所述基站进行IPCP协商;若所述IPCP协商成功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DHCP报文,对所述DHCP报文进行转换,发送转换后的所述DHCP报文给所述基站控制器;配置一条指向所述基站控制器给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二IP地址的路由,并发送所述第二IP地址给所述基站。
17.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IP地址配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基站和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路由器。
CN2013100262921A 2013-01-18 2013-01-18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Pending CN103067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62921A CN103067915A (zh) 2013-01-18 2013-01-18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62921A CN103067915A (zh) 2013-01-18 2013-01-18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915A true CN103067915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1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62921A Pending CN103067915A (zh) 2013-01-18 2013-01-18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791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199A (zh) * 2003-01-23 2004-08-11 ����ͨѶ�ɷ����޹�˾ 一种多时隙分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984421A (zh) * 2006-04-30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串行链路ip传输的基站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1651519A (zh) * 2009-09-15 2010-02-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自适应动态前向纠错编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199A (zh) * 2003-01-23 2004-08-11 ����ͨѶ�ɷ����޹�˾ 一种多时隙分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984421A (zh) * 2006-04-30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串行链路ip传输的基站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1651519A (zh) * 2009-09-15 2010-02-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自适应动态前向纠错编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09028A (en) Protocol converter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459536B (zh) 端口配置方法和交换设备
RU2012140411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с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ми узлами
CN102404418B (zh) 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15052B (zh) 蓝牙无线电设备和用于与电信网络整合的管理应用
JPH11146030A (ja) 無線会議システムの仮親決定方式
CN103476023A (zh) 接入点设备的配置方法、接入控制器及通信系统
US201002903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CN104113879A (zh) 部署有云AC的WiFi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2340546A (zh) IPv6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2594635A (zh) 基于家庭网关的终端接入方法和系统以及家庭网关
CN102571729A (zh) Ipv6网络接入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805628B1 (ko) 오디오/비디오 네트워크에서의 동시성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143045A (zh) 无线局域网中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428697A (zh) 基于capwap协议的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90035A1 (zh) 网络资源的共享处理、共享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983799B (zh)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CN103517374A (zh)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无线中继器
CN102710672A (zh) 数据卡网页形式控制界面的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3163276A (zh) 路由信息的发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43253A (zh) 多子架通信设备、多子架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209037B (zh) 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3067915A (zh) Ip地址配置方法、基站、路由器及系统
US85664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temporary configuration allowing remote accessing via a network device
CN102064970B (zh) 用户线路的管理方法、系统及接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