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7438A -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7438A
CN103067438A CN2012103952445A CN201210395244A CN103067438A CN 103067438 A CN103067438 A CN 103067438A CN 2012103952445 A CN2012103952445 A CN 2012103952445A CN 201210395244 A CN201210395244 A CN 201210395244A CN 103067438 A CN103067438 A CN 103067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quest
storage device
address
inqui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52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尻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ffalo Inc
Original Assignee
Buffal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ffalo Inc filed Critical Buffal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6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89NAT traversal over a relay server, e.g. traversal using relay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U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存储装置向引导服务器发送第一询问来获取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向具有所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的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操作请求,基于获取到的操作请求与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本申请要求以2011年10月18日申请的申请编号为2011-228475的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将其所有公开编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因特网访问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内的存储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智能手机(smart phone)等便携式设备中,正在提供并利用与个人计算机的功能相同的各种功能。在智能手机中存储有音频数据、图像数据、应用程序数据等各种数据。因此,智能手机的存储器容量越大越好。但是,多数情况下为了实现小型化而使智能手机所安装的存储器的容量受到限制。
因此,提出了如下一种技术:将具有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装置的网络连接存储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连接于家庭、办公室内的LAN,从智能手机经由因特网访问该网络连接存储器。作为经由因特网访问LAN内的网络连接存储器的技术,例如已知被称为“Web访问”的功能、被称为“CloudStor(云存储)”的功能。
“Web访问”是如下的功能:利用连接有网络连接存储器的路由器的UPnP功能使智能手机与网络连接存储器之间能够直接进行访问。但是,在“Web访问”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路由器中没有安装UPnP功能的情况下,使用者不得不需要进行设定路由器的端口转发这一复杂的步骤。另外,在“Web访问”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在路由器中没有安装UPnP功能且路由器也不支持变更端口转发的设定的情况下,不能将智能手机与网络连接存储器进行连接。另外,“CloudStor”是如下的功能:通过在因特网上设置对智能手机与网络连接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来使二者能够进行访问。但是,在“CloudStor”中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数量的增加等,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的负荷增加,因此有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处理速度下降、由于服务器当机而引发数据传输服务中止等情况。
这种问题并不限定于网络连接存储器,而是在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所有存储装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而,期望一种不使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就能够经由因特网访问LAN内的存储装置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引导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方法,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以上的步骤。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一询问从上述引导服务器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二询问从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上述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上述存储装置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一种存储装置,具备以下结构中的一个以上的结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经由网络连接的引导服务器发送询问经由网络连接的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的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询问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的第二询问,来获取上述操作请求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以及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具备以下结构中的一个以上的结构。上述客户端设备具备:连接请求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操作请求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引导服务器具备引导处理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具备: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询问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例如,能够以网络存储系统、网络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与存储装置相连接的客户端设备、用于实现这些方法或者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该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存储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NAS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引导服务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客户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引导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客户端待机流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通信结束流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实施例按照以下顺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系统结构和概要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存储系统100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网络存储系统1000包括网络连接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以下也称为“NAS”。)10、引导服务器20、客户端30以及路由器40。NAS 10经由路由器40与因特网INET上的引导服务器20相连接。另外,客户端30经由基站与因特网INET相连接。此外,网络存储系统1000还可以具备个人计算机(PC)50。此外,网络连接存储器(NAS)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存储装置”。
NAS 10是能够连接于网络的存储设备。能够在NAS 10中存储音频数据、图像数据、应用程序数据等各种数据(以下,有时将这种数据称为“用户数据”)。NAS 10是位于LAN内的路由器40的内部节点,被分配了本地IP地址“LIP 10”。引导服务器20是具有将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通知给NAS 10的功能的服务器。引导服务器20是位于因特网INET上的路由器40的外部节点,被分配了全局IP地址“GIP 20”。客户端30是具有连接因特网INET的功能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为智能手机。当客户端30与因特网INET相连接时,客户端30成为位于因特网INET上的路由器40的外部节点。当客户端30与因特网INET相连接时,对客户端30分配全局IP地址“GIP 3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使用路由器40的UPnP功能、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就能够从作为路由器40的外部节点的客户端30访问作为路由器40的内部节点的NAS 10,至少进行以下两个控制。下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a)利用引导服务器20来引导通信开始时的目的地地址
(b)通过从NAS 10对位于路由器40的外部的其它设备(引导服务器20、客户端30)进行轮询来获取信息
此外,轮询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询问”。
A-2.NAS的结构: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NAS 10的结构的框图。NAS 10具备CPU 110、硬盘驱动器(以下也称为“HDD”。)120、有线LAN控制电路130、ROM 140以及RAM 150,它们分别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CPU 110通过将HDD 120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在RAM 150中展开并执行来控制NAS 10的各部。其结果是,CPU 110能够作为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操作请求获取部114、请求发送部116而发挥功能。各功能部的详细内容后文叙述。HDD 120是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装置,包括数据存储部122和目的地地址存储部124。数据存储部122是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区域。目的地地址存储部124是用于存储作为目的地地址的客户端30的IP地址的区域。此外,在后述的NAS上的客户端通信处理中使用客户端30的IP地址。有线LAN控制电路130是如下的电路:包括LAN线缆的连接接口,用于能够通过有线LAN进行网络连接。
A-3.引导服务器的结构: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引导服务器20的结构的框图。引导服务器20具备CPU 210、HDD 220、有线LAN控制电路230、ROM240以及RAM 250,它们分别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CPU 210通过将HDD 220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在RAM 250中展开并执行来控制引导服务器20的各部。其结果是,CPU 210能够作为引导处理部212而发挥功能。引导处理部212的详细内容后文叙述。HDD 220是外部存储装置。有线LAN控制电路230是如下的电路:包括LAN线缆的连接接口,用于能够通过有线LAN进行网络连接。
A-4.客户端的结构: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客户端30的结构的框图。客户端30具备CPU 310、HDD 320、移动通信网控制电路330、ROM 340、RAM 350、显示部360、操作部370以及音频输入输出部380。
CPU 310通过将HDD 320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在RAM 350中展开并执行来控制客户端30的各部。其结果是,CPU 310能够作为GUI请求获取部312、连接请求部314、操作请求部316以及文件服务器模块318而发挥功能。各功能部的详细内容后文叙述。HDD 320是外部存储装置,包括数据存储部322。数据存储部322是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区域。移动通信网控制电路330包括调制器、放大器、天线,例如作为依据3G/H SPA的移动通信的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显示部360包括显示屏和显示屏驱动器,对使用者进行视觉性的输出,即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操作部370包括输入键和输入键的驱动器,接受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此外,还能够采用触摸面板来作为实现显示部360和操作部370这两个功能的设备。音频输入输出部380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进行针对使用者的音频的输入和输出。
A-5.NAS中的处理:
对在NAS 10中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A-5-1.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
图5是表示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是一种用于NAS 10从引导服务器20获取“开始/结束与客户端30之间的通信的指示”的处理,通过作为CPU110的功能部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来执行该处理。
NAS 10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从开始图5的流程图的处理起或者从先前的步骤S110或S114的处理起是否经过了固定时间(步骤S100)。此外,步骤S100的“固定时间”表示NAS10对引导服务器20进行轮询的间隔,能够任意指定该固定时间。在判断为没有经过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0:“否”),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0,等待经过固定时间。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经过了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对引导服务器20(图1)进行轮询(步骤S102)。具体地说,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生成将引导服务器20的全局IP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的轮询用数据包。引导服务器20的全局IP地址被预先存储到NAS 10的HDD 120中。能够任意指定轮询用数据包的格式。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将生成的轮询用数据包经由路由器40发送到引导服务器20。
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是否从引导服务器20接收到对步骤S102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104)。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来自引导服务器20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4,等待来自引导服务器20的响应。在判断为接收到来自引导服务器20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为通信开始请求(步骤S106)。具体地说,在从引导服务器2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请求开始通信的意思”和“客户端30(图1)的IP地址”的情况下,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为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另一方面,在从引导服务器2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开始通信的意思”和“客户端30的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在步骤S106中判断为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将响应数据包中包含的“客户端30的IP地址”存储到HDD 120内的目的地地址存储部124中(步骤S108)。之后,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通过向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发送通信开始命令而开始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步骤S110)。然后,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是否接收到通信结束请求(步骤S112)。具体地说,在从引导服务器2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请求通信结束的意思”的情况下,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为接收到通信结束请求。另一方面,在从引导服务器2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通信结束的意思”的情况下,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结束请求。在步骤S112中判断为接收到通信结束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12:“是”),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通过向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发送通信结束命令而使执行中的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结束(步骤S114)。之后,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0。在步骤S112中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结束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12:“否”),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100。
A-5-2.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
图6是表示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是用于在NAS 10与客户端3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处理,通过作为CPU 110的功能部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和请求发送部116来执行该处理。
NAS 10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是否从进行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接收到通信开始命令(图5:步骤S110)(步骤S200)。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开始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00:“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200。在判断为接收到通信开始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00:“是”),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是否从进行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接收到通信结束命令(图5:步骤S114)(步骤S202)。在判断为接收到通信结束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操作请求获取部114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200。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执行客户端通信处理的实际例程(步骤S204之后)。
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结束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在进行先前的步骤S202的处理之后是否经过了固定时间(步骤S204)。此外,步骤S204的“固定时间”表示NAS 10对客户端30进行轮询的间隔,能够任意指定该固定时间。在判断为没有经过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204,等待经过固定时间。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经过了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4:“是”),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对客户端30(图1)进行轮询(步骤S206)。具体地说,操作请求获取部114生成将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的轮询用数据包。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是在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5:步骤S108)中被引导服务器20引导的地址,且被存储到HDD 120的目的地地址存储部124中(图5:步骤S108)。能够任意指定轮询用数据包的格式。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将生成的轮询用数据包经由路由器40(图1)发送到客户端30。
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是否从客户端30接收到针对步骤S206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208)。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208:“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208,等待接收响应。
在步骤S208中判断为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208:“是”),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为文件列表请求(步骤S210)。具体地说,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意思”和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NAS 10上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接收到文件列表请求。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意思”和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NAS 10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文件列表请求。此外,通过设定默认值能够省略响应数据包中的“NAS 10上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意思”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文件列表请求。在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是文件列表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10:“是”),请求发送部116执行以下处理:访问数据存储部122,获取由来自客户端30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的“NAS 10上的位置”所指定的位置的文件以及文件夹的列表(步骤S212)。之后,请求发送部116将在NAS 10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即,在步骤S212中获取到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列表发送至客户端30(步骤S214)。
在步骤S210中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文件列表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接收到的响应是否为上载请求(步骤S216)。具体地说,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请求上载的意思”和请求上载的“NAS 10上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接收到上载请求。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上载的意思”和请求上载的“NAS 10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上载请求。此外,通过设定默认值能够省略响应数据包中的“NAS 10上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上载的意思”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上载请求。在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是上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16:“是”),请求发送部116基于该上载请求向客户端30(图1)发送要上载的文件的发送请求,从客户端30接收文件数据(步骤S218)。之后,请求发送部116访问数据存储部122,将接收到的文件保存到由来自客户端30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的“NAS 10上的位置”所指定的位置处(步骤S220)。
在步骤S216中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上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16:“否”),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为下载请求(步骤S222)。具体地说,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请求下载的意思”、请求下载的“NAS 10上的位置”以及“文件(文件夹)标识符”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接收到下载请求。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下载的意思”、请求下载的“NAS 10上的位置”以及“文件(文件夹)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下载请求。此外,通过设定默认值能够省略响应数据包中的“NAS 10上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不包含“请求下载的意思”和“文件(文件夹)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下载请求。在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是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22:“是”),请求发送部116执行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获取处理(步骤S224)。即,访问数据存储部122,从由来自客户端30的响应数据包中包含的“NAS10上的位置”所指定的位置获取由“文件(文件夹)标识符”所指定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步骤S224)。之后,请求发送部116将在NAS 10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即,在步骤S224中获取到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发送至客户端30(步骤S226)。
在步骤S222中判断为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响应不是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22:“否”),请求发送部116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202,再次判断是否存在通信结束命令。另外,步骤S214、S220、S226的处理结束的情况也相同。
A-6.引导服务器中的处理:
对在引导服务器20中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A-6-1.引导处理:
图7是表示引导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引导处理是用于引导服务器20向NAS 10发送“开始/结束与客户端30之间的通信的指示”的处理,通过作为CPU 210的功能部的引导处理部212来执行该处理。
引导服务器20的引导处理部212判断是否从NAS 10(图1)接收到轮询(步骤S300)。在判断为没有从NAS 10接收到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300:“否”),引导处理部2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300,等待接收轮询。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从NAS 10接收到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300:“是”),引导处理部212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图1)的请求数据包(步骤S302)。
在判断为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的请求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引导处理部212发送接收到的该请求数据包作为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304)。此外,在步骤S304中,在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的数据部分中不包含客户端30的IP地址的情况下,引导处理部212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即,引导处理部212也可以通过对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附加该请求数据包的头内的信源IP地址(即,客户端30的IP地址)来生成新数据包,发送该新数据包作为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的请求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引导处理部212发送“没有请求的意思”作为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306)。在步骤S304、S306之后,引导处理部21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300,再次等待接收轮询。
A-7.客户端的处理:
对在客户端30中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A-7-1.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
图8是表示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是用于客户端30向引导服务器20发送“开始/结束通信的请求”的处理,通过作为CPU 310的功能部的GUI请求获取部312和连接请求部314来执行该处理。此外,在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中包含权利要求书中的“连接请求功能”。另外,GUI请求获取部312发挥权利要求书中的“获取功能”。
客户端30的连接请求部314判断GUI请求获取部312是否从图形用户界面(以下也称为“GUI”。)接收到通信开始或者通信结束的信息(步骤S400)。具体地说,在GUI请求获取部312经由GUI接收到开始通信的意思的输入的情况下,连接请求部314判断为接收到通信开始的信息。同样地,在GUI请求获取部312经由GUI接收到结束通信的意思的输入的情况下,连接请求部314判断为接收到通信结束的信息。此外,通过显示部360与操作部370彼此协作能够实现GUI的功能。在判断为接收到通信开始或者通信结束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400:“是”),连接请求部314向引导服务器20发送与接收到的内容相应的请求数据包(步骤S402),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400。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通信开始和通信结束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400:“否”),连接请求部314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400。
A-7-2.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
图9是表示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是用于在客户端30与NAS 1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处理,通过作为CPU 310的功能部的GUI请求获取部312和操作请求部316来执行该处理。此外,在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中包含权利要求书中的“操作请求功能”。
客户端30的操作请求部316判断是否从NAS 10接收到轮询(步骤S500)。在判断为没有从NAS 10接收到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500:“否”),操作请求部316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500,等待接收轮询。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从NAS 10接收到轮询的情况下(步骤S500:“是”),操作请求部316判断GUI请求获取部312是否从GUI接收到操作请求(步骤S502)。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请求”是指针对NAS 10的文件操作/文件夹操作的请求。在判断为没有从GUI接收到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02:“否”),操作请求部316发送表示“没有请求”的意思的数据包作为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506)。
在步骤S502中判断为从GUI接收到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02:“是”),操作请求部316发送操作请求作为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步骤S504)。具体地说,操作请求部316生成响应数据包,该响应数据包包含通过GUI输入而指定的操作请求(例如“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意思”、“请求上载的意思”、“请求下载的意思”等)和用于确定同样通过GUI输入而指定的操作请求的对象的信息(例如“NAS 10上的位置”、“文件(文件夹)标识符”等)。然后,操作请求部316发送所生成的响应数据包。
操作请求部316判断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否为文件列表请求、即,“请求获取文件列表的意思”的请求(步骤S508)。在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文件列表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08:“是”),操作请求部316向NAS 10(图1)请求文件和文件夹的列表,接收从NAS 10发送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列表(步骤S510)。此外,与客户端30的步骤S 510的处理相对应的NAS 10中的处理是图6的步骤S210~S214的处理。然后,操作请求部316使所接收到的文件和文件夹列表显示在显示部360中(步骤S512)。
在步骤S508中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不是文件列表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08:“否”),操作请求部316判断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否为上载请求、即,“请求上载的意思”的请求(步骤S514)。在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上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14:“是”),操作请求部316指示文件服务器模块318访问HDD 320的数据存储部322并获取通过GUI指定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步骤S516)。然后,操作请求部316将获取到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发送到NAS 10(步骤S518)。此外,与客户端30的步骤S518的处理相对应的NAS 10中的处理是图6的步骤S216~S220的处理。
在步骤S514中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不是上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14:“否”),操作请求部316判断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否为下载请求、即,“请求下载的意思”的请求(步骤S520)。在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是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20:“是”),操作请求部316向NAS 10请求文件或者文件夹,接收从NAS 10发送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步骤S522)。此外,与客户端30的步骤S522的处理相对应的NAS 10中的处理是图6的步骤S222~S226的处理。然后,操作请求部316使文件服务器模块318将接收到的文件或者文件夹保存到HDD 320的数据存储部322中(步骤S524)。
在步骤S520中判断为步骤S504的操作请求不是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520:“否”),操作请求部316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500,再次等待来自NAS 10的轮询。另外,步骤S512、S518、S524的处理结束的情况也相同。
构成网络存储系统1000的各装置、即NAS 10、引导服务器20以及客户端30中分别执行的处理的步骤如上所述。沿着时间轴对基于执行上述各处理的整个网络存储系统1000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A-8.客户端待机流程:
图10是表示客户端待机流程的说明图。客户端待机流程是NAS 10(图1)等待来自客户端30的访问的处理。通过NAS 10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5)和引导服务器20的引导处理(图7)来实现客户端待机流程。此外,图中的步骤编号与图5~图9所示的处理流程图的步骤编号相对应。在之后的流程图中也相同。另外,关于在各装置间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为了方便图示,仅对第一次通信注明信源和目的地地址,省略关于第二次以后的通信的记载。
如图10所示,NAS 10每经过固定时间(图5:步骤S100)一边向引导服务器20发送轮询用数据包PT1一边待机(图5:步骤S102)。通过路由器40对数据包PT1分配路由器4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信源地址,对数据包PT1分配引导服务器2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目的地地址。在没有接收到来自客户端30的请求的期间,接收到数据包PT1的引导服务器20通过针对数据包PT1的响应数据包PT2以“没有请求”的意思来进行响应(图7:步骤S306)。关于数据包PT2,分配引导服务器2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信源地址,分配路由器4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目的地地址,将“没有响应”的意思的数据存储到数据部分。数据包PT2是数据包PT1的响应(reply)数据包,因此能够通过路由器40被传输至NAS 10。
A-9.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
图11是表示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说明图。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是从客户端30接收开始访问的请求来使NAS10(图1)和客户端30直接进行访问的处理。通过在图5~图9中说明的全部处理来实现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
如图11所示,在从GUI接收到开始通信的意思的输入的情况下(图8:步骤S400),客户端30向引导服务器20发送请求开始通信的数据包PT3(图8:步骤S402)。关于数据包PT3,分配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信源地址,分配引导服务器2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目的地地址,将客户端30的IP地址“GIP 30”和客户端30请求连接的NAS 10的标识符(例如NAS 10的名称等)存储到数据部分。在发送数据包PT3之后,客户端30使自身的文件服务器模块318启动(步骤S700)。
从客户端30接收到请求开始通信的数据包PT3的引导服务器20发送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PT3,来作为针对NAS 10定期进行的轮询(图5:步骤S102)的响应(图7:步骤S304)。接收到响应数据包的NAS 10在存储响应数据包中含有的“客户端30的IP地址”之后(图5:步骤S108),开始进行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图5:步骤S110)。
NAS 10每经过固定时间(图6:步骤S204)向客户端30发送轮询用数据包PT4并待机(图6:步骤S206)。关于数据包PT4,通过路由器40分配路由器4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信源地址,分配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目的地地址。接收到数据包PT4的客户端30生成包含从GUI接收到的操作请求(图9:步骤S502)和用于确定操作请求的对象的信息的响应数据包PT5并发送该响应数据包PT5(图9:步骤S504)。关于数据包PT5,分配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信源地址,分配路由器40的全局IP地址来作为目的地地址,将操作请求的内容和用于确定操作请求的对象的信息存储到数据部分。数据包PT5是数据包PT4的响应(reply)数据包,因此能够通过路由器40被传输至NAS 10。
从客户端30接收到响应数据包PT5的NAS 10(图6:步骤S208)根据数据包PT5中包含的操作请求访问HDD 120的数据存储部122,并且,进行与数据包PT5中包含的操作请求相应的处理(图6:步骤S212~S226)。例如,对响应数据包PT5中包含的操作请求为“文件列表请求”的情况(图6:步骤S210:“是”)进行说明。NAS 10首先访问数据存储部122来获取文件和文件夹的列表(图6:步骤S212)。然后,NAS 10将获取到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列表发送至客户端30(图6:步骤S214)。
在直到按照后述的通信结束流程结束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为止的期间,网络存储系统1000也可以以来自NAS 10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的定期的轮询(图6:步骤S204、S206)为触发,反复进行步骤S204之后的处理。此外,进行该定期的轮询时的轮询用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被存储在HDD 120的数据存储部122中的客户端30的全局IP地址。通过这样,NAS 10能够连续地接收来自客户端30的操作请求并进行处理。
此外,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客户端30的轮询(步骤S204、S206)的响应、即图9的步骤S504的响应数据包的情况下,NAS 10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也可以再次对同一目的地IP地址发送轮询用数据包。能够任意设定“规定时间”。通过这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被存储在目的地地址存储部124中的目的地地址的轮询响应的情况下,NAS 10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再次对同一目的地地址进行轮询。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通信不良等导致轮询用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损失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再次发送的轮询用数据包来继续进行处理。
A-10.通信结束流程:
图12是表示通信结束流程的说明图。
通信结束流程是接收来自客户端30的访问结束的请求来结束NAS 10和客户端30之间的访问的处理。通过客户端30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8)、引导服务器20的引导处理(图7)以及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5)来实现通信结束流程。
如图12所示,在从GUI接收到结束通信的意思的输入的情况下(图8:步骤S400),客户端30向引导服务器20发送请求通信结束的数据包(图8:步骤S402)。从客户端30接收到请求通信结束的数据包的引导服务器20(图7:步骤S302)将从客户端30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作为响应数据包进行发送,以作为对NAS 10定期进行的轮询的响应(图7:步骤S304)。接收到响应数据包的NAS 10结束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图6:步骤S202)。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引导服务器20的引导处理部212分别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客户端30)的通信开始的请求和来自存储装置(NAS 10)的询问(轮询),发送是否存在来自客户端30的通信开始的请求和该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来自NAS 10的轮询的响应。即,引导服务器20发送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等信息来作为从NAS 10发出的轮询的响应。因此,引导服务器20也可以不知晓NAS 10的目的地地址,另外,即使NAS 10在LAN内也能够进行与NAS 10之间的通信。
另外,NAS 10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112从引导服务器20获取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向具有所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的客户端30询问针对该NAS 10的操作请求。即,NAS 10能够从引导服务器20获取请求与该NAS 10进行连接的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因此,在初始状态下,也可以不知晓客户端30的目的地地址。
并且,客户端30的操作请求部316接收来自NAS 10的轮询,发送针对NAS 10的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轮询的响应。即,客户端30只要将数据的操作请求作为从NAS 10发出的轮询的响应进行发送即可。因此,客户端30也可以不知晓NAS 10的目的地地址,另外,即使NAS 10在LAN内也能够进行与NAS 10之间的通信。然后,NAS 10的请求发送部116将用于根据从客户端30获取到的操作请求继续进行处理的进一步的请求、根据从客户端30获取到的操作请求在NAS 10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本身发送至客户端30。
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如下一种网络存储系统1000:不使用路由器40的UPnP功能、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就能够经由因特网访问LAN内的NAS 10。
B.第二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对在第一实施例的流程中NAS与客户端之间直接访问失败的情况下利用所谓的“CloudStor”功能使中继服务器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分附加与先前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相对于图1所示的网络存储系统1000,第二实施例的网络存储系统1000a还具备中继服务器60。中继服务器60是用于提供在线存储服务的服务器,对NAS 10a与客户端30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中继服务器60是位于因特网INET上的路由器40的外部节点,被分配了全局IP地址“GIP60”。
在第二实施例的NAS 10a中,作为CPU 110的功能部,具备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来代替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图2)。第二实施例的NAS 10a的其它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NAS 10相同。另外,第二实施例的引导服务器20和客户端30的结构与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说明图。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处理,除了第一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处理(图11)之外,还具备步骤S600~步骤S606的处理。第二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的其它点与第一实施例的开始通信/正在通信的流程相同。下面,从NAS 10上的客户端通信处理(步骤S204)起进行说明。
NAS 10a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每经过固定时间(图6:步骤S204)向客户端30发送轮询用数据包并待机(图6:步骤S206)。在即使待机规定时间也没有得到步骤S206的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600),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对同一目的地地址(即客户端30)再次进行轮询(步骤S602)。具体地说,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再次发送在步骤S206中发送的轮询用数据包。此外,能够任意设定步骤S600中的“规定时间”。即使待机规定时间也没有得到步骤S602的再次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604),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向中继服务器60请求数据传输的中继(步骤S606)。通过中继服务器60进行的数据传输的中继处理在例如被称为“CloudStor”的功能等方面众所周知,因此省略说明。此外,能够任意设定步骤S604中的“规定时间”。此外,步骤S600的规定时间和步骤S604的规定时间能够独立地进行设定。
以上对没有得到步骤S206的轮询的响应时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得到步骤S206的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操作请求获取部114a进行与图1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再次询问(再次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存储装置(NAS 10)的操作请求获取部114向用于对NAS 10与客户端30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60请求数据传输的中继。其结果是,即使在NAS 10获取响应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NAS 10与客户端30之间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络存储系统1000a的可用性。
C.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还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C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网络存储系统的结构的一例。但是,网络存储系统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设定。例如,也可以设为包括图1中未图示的终端、管理装置、其它网络中继装置等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省略图1所示的装置的一部分。
例如,能够利用除使用引导服务器的方法以外的方法来使客户端获知NAS所连接的路由器的全局IP地址,并且,在NAS获知客户端的全局IP地址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引导服务器来构成网络存储系统。
C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网络连接存储器(NAS)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的NAS的结构仅是一例,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例如,能够进行以下变形: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再添加其它构成要素,或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
例如,也可以设为NAS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未示出的其它功能部。例如,可以具备USB接口、无线通信接口、Bluetooth(注册商标)等其它接口。另外,也可以利用快闪ROM等存储介质来代替HDD。
C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引导服务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的引导服务器的结构仅是一例,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例如,能够进行以下变形: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再添加其它构成要素,或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
C4.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具有连接于因特网的功能的客户端的例子,例示了智能手机。但是,作为客户端,还能够使用除智能手机以外的各种设备。例如,能够使用个人计算机、车辆导航终端、游戏机、电视终端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客户端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的客户端的结构仅是一例,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例如,能够进行以下变形: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再添加其它构成要素,或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例如,能够使用快闪ROM等存储介质来代替HDD。
C5.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客户端从GUI接收的操作请求的一例并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操作请求仅是一例,能够假定各种操作请求。作为操作请求,例如能够假定“请求删除文件、文件夹的意思”的操作请求、“请求新建文件、文件夹的意思”、“变更文件、文件夹的名称的意思”等的请求。另外,作为操作请求,也可以是“使某个文件夹内的文件移动到存储装置内的文件夹或者用网络连接的其它装置的文件夹中的意思”、“将文件、文件夹复制到存储装置内或者用网络连接的其它装置中的意思”等。并且,基于这种操作请求,能够在存储装置与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基于这种操作请求,能够在存储装置与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文件数据的发送、接收,另外,能够发送、接收用于进行与操作请求相应的处理的请求。即,基于操作请求在存储装置与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既可以是客户端请求处理的数据本身,也可以是用于处理数据的命令等的数据。
C6.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利用NAS执行的NAS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5)、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图6)、利用引导服务器执行的引导处理(图7)、利用客户端执行的客户端的服务器通信处理(图8)、客户端的NAS通信处理(图9)的各处理的一例。但是,图5~图9所示的处理的步骤仅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既可以省略一部分步骤,也可以再添加其它步骤。另外,也可以变更所执行的步骤的顺序。
例如,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也可以组合所谓的“Web访问”功能。具体地说,在进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之前,NAS和客户端尝试利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直接进行访问。并且,在能够利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直接进行访问的情况下,NAS和客户端利用“Web访问”功能进行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在不能利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直接进行访问的情况下,NAS和客户端进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能够扩展NAS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选择项。
例如,对于上述第二实施例,也可以组合所谓的“Web访问”功能。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扩展NAS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选择项。
C7.变形例7: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NAS的客户端通信处理的一例。但是,图13所示的处理的流程仅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设为操作请求获取部进行的再次轮询的次数是一次,但操作请求获取部也可以尝试两次以上的轮询。另外,也可以设为使用者能够设定操作请求获取部所执行的轮询的次数、待机的“规定时间”的结构。
例如,设为独立地设置引导服务器和中继服务器,但也可以设为以一台服务器来进行提供的结构。通过这样,能够抑制服务器导入时、运用时的成本。
C8.变形例8:
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实现为如下的应用例。
[应用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引导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引导服务器分别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开始通信的请求和来自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发送没有来自客户端设备的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意思或者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来自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的响应。即,引导服务器只要将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等信息作为从存储装置发出的第一询问的响应进行发送即可。因此,引导服务器也可以不知晓存储装置的目的地地址,另外,即使存储装置在LAN内也能够与存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另外,存储装置从引导服务器获取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通过第二询问从具有所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的客户端设备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操作请求。即,存储装置能够从引导服务器获取请求与本存储装置进行连接的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因此,存储装置也可以在初始状态下不知晓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并且,客户端设备接收来自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第二询问的响应。即,客户端设备只要将数据的操作请求作为从存储装置发出的第二询问的响应进行发送即可。因此,客户端设备也可以不知晓存储装置的目的地地址,另外,即使存储装置在LAN内也能够与存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然后,存储装置基于从客户端设备获取到的操作请求与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如下一种网络存储系统:不使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就能够经由因特网访问LAN内的存储装置。
[应用例2]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的请求和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在上述存储装置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存储装置能够将用于根据从客户端设备获取到的操作请求继续进行处理的进一步的请求、根据从客户端设备获取到的操作请求在存储装置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本身发送至客户端设备。
[应用例3]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在第一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对于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同一目的地地址再次询问上述操作请求。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在第一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第二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存储装置对同一目的地地址再次询问操作请求,因此,例如即使由于通信不良等导致数据包损失,也能够继续进行处理。
[应用例4]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还具备中继服务器,该中继服务器用于对上述存储装置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能够设置用于对存储装置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
[应用例5]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在第二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上述再次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中继服务器请求对上述存储装置与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在第二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再次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存储装置向中继服务器请求数据传输的中继。其结果是,即使在存储装置获取响应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存储装置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应用例6]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上述存储装置定期地向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发送上述第二询问。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存储装置定期地向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询问操作请求,因此存储装置能够连续地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的操作请求并进行处理。
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上述存储装置向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不定期地发送第二询问或者仅发送一次第二询问。
[应用例7]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上述存储装置还存储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上述存储装置利用存储的目的地地址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存储装置能够存储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其结果是,不用每一次都从外部获取目的地地址,利用存储的目的地地址就能够发送第二询问。
但是,也能够将上述存储装置设为如下方式:从存储装置内的其它构成或者存储装置外的构成获取目的地地址。
[应用例8]
在上述方式的网络存储系统中,也可以上述操作请求是获取列表请求、上载请求、下载请求、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以及删除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中的任一个请求。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能够明确地定义针对存储装置的操作请求。
[其它应用例]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方法,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以上的步骤。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一询问从上述引导服务器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二询问从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上述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上述存储装置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能够获得与应用例1相同的效果。
[其它应用例]
一种存储装置,具备以下结构中的一个以上的结构。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经由网络连接的引导服务器发送询问经由网络连接的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的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询问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的第二询问,来获取上述操作请求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以及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如下的存储装置:不使用路由器的UPnP功能、对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就能够经由因特网接受来自客户端设备的访问。
[其它应用例]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具备以下结构中的一个以上的结构。上述客户端设备具备:连接请求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操作请求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上述引导服务器具备引导处理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上述存储装置具备: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询问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能够获得与应用例1相同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
其中,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
上述引导服务器接收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
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的请求和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在上述存储装置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对于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同一目的地地址再次询问上述操作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继服务器,该中继服务器用于对上述存储装置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上述再次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中继服务器请求对上述存储装置与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定期地向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发送上述第二询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还存储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
上述存储装置利用存储的目的地地址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请求是获取列表请求、上载请求、下载请求、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以及删除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中的任一个请求。
9.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方法,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该数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
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一询问从上述引导服务器获取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
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
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
上述存储装置通过第二询问从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
上述客户端设备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上述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
上述存储装置获取发送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
上述存储装置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装置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的请求和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在上述存储装置内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同一目的地地址再次询问上述操作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针对上述再次询问的响应的情况下,上述存储装置向用于对上述存储装置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请求对上述存储装置与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中继。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期地执行上述第二询问。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对通过上述第一询问获取到的目的地地址进行存储,
其中,利用存储的目的地地址向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请求是获取列表请求、上载请求、下载请求、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以及删除文件或者文件夹的请求中的任一个请求。
16.一种存储装置,具备:
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经由网络连接的引导服务器发送询问经由网络连接的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的第一询问,来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
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询问针对本存储装置的数据的操作请求的第二询问,来获取上述操作请求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以及
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17.一种网络存储系统,在该网络存储系统中,经由网络将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存储装置、引导服务器以及客户端设备相连接,
其中,上述客户端设备具备:
连接请求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请求开始与上述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操作请求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二询问,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数据的操作请求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二询问的响应,
上述引导服务器具备:
引导处理部,其接收来自上述存储装置的第一询问,在没有来自上述客户端设备的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表示没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信息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在有开始上述通信的请求的情况下,向上述存储装置发送该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来作为针对上述第一询问的响应,
上述存储装置具备:
目的地地址获取部,其向上述引导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询问来询问上述客户端设备的目的地地址,获取上述目的地地址;
操作请求获取部,其向具有获取到的上述目的地地址的上述客户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询问,来获取针对本存储装置的上述操作请求;以及
请求发送部,其基于获取到的上述操作请求,与上述客户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的至少一个。
CN2012103952445A 2011-10-18 2012-10-17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Pending CN1030674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8475 2011-10-18
JP2011228475A JP5637115B2 (ja) 2011-10-18 2011-10-18 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操作方法、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438A true CN103067438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08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52445A Pending CN103067438A (zh) 2011-10-18 2012-10-17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97228A1 (zh)
JP (1) JP5637115B2 (zh)
CN (1) CN1030674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525A (zh) * 2014-04-21 2015-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控制器、存储系统及操作存储控制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04A (zh) * 2014-11-24 2015-03-11 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器
US10254974B2 (en) 2016-11-15 201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orage device, compu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computing device
US11503011B2 (en) * 2021-01-08 2022-11-15 Intuit Inc. Making local data available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1881A1 (de) * 2001-06-25 2003-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S6748543B1 (en) * 1998-09-17 2004-06-08 Cisco Technology, Inc. Validating connections to a network system
CN101527739A (zh) * 2009-05-05 2009-09-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2143215A (zh) * 2011-01-20 2011-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网络的pb级云存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2998A (ja) * 2000-03-31 2001-10-12 Kyocer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 Ltd 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US6988125B2 (en) * 2001-07-26 2006-01-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rvicing client requests in a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based network including replicating a client-server protocol in a packet generated by the NAS device
US20030079016A1 (en) * 2001-10-23 2003-04-24 Sheng (Ted) Tai Tsao Using NAS appliance to build a non-conventional distributed video server
US20030084045A1 (en) * 2001-11-01 2003-05-01 Flying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protocols for remote file access
JP4237515B2 (ja) * 2003-02-07 2009-03-11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仮想化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JP4131514B2 (ja) * 2003-04-21 2008-08-13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サーバ、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39156B2 (ja) * 2004-04-23 2010-09-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文書共有システム
JP2006119941A (ja) * 2004-10-22 2006-05-11 Hitachi Ltd 動画像蓄積方法
JP4915848B2 (ja) * 2006-08-22 2012-04-11 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 オーバーレイネットワークでピア・ツー・ピアのファイル送受信を行う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611056B1 (en) * 2011-04-18 2016-08-17 Huawei Device Co., Lt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8543B1 (en) * 1998-09-17 2004-06-08 Cisco Technology, Inc. Validating connections to a network system
EP1271881A1 (de) * 2001-06-25 2003-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CN101527739A (zh) * 2009-05-05 2009-09-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2143215A (zh) * 2011-01-20 2011-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网络的pb级云存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ANG MA.E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ased on Network-attached Disk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
魏薇: "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NAS模型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525A (zh) * 2014-04-21 2015-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控制器、存储系统及操作存储控制器的方法
CN105045525B (zh) * 2014-04-21 2020-03-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控制器、存储系统及操作存储控制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8998A (ja) 2013-05-13
US20130097228A1 (en) 2013-04-18
JP5637115B2 (ja)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6258B (zh) 数据共享系统和数据共享方法
KR101669672B1 (ko) 단말의 원격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7917632B2 (en) Peer-to-peer proxy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298072A (zh) 自动连接WiFi接入点的方法、系统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1399729B (zh) 资料下载与上传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798382A (zh) 助听器装配系统和装配助听器系统的方法
US200800950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CN102082828A (zh) 用于发现无线网络中提供的服务的技术
JP5494649B2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118418A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共享系统和方法
US20110105024A1 (en) Transport independent service discovery
JP2017102627A (ja) IoTデバイスのネットワーク
CN105450546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局域网接入方法、智能终端
CN105409187A (zh) 支持通用即插即用协议的通信系统中执行无线对接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67438A (zh) 网络存储系统及其数据操作方法、存储装置
CN102594886B (zh) 浏览器与浏览器直通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10061602A1 (ja) 通信端末、中継機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04616A (zh) 基于数字电视网络进行数据云推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31400A (zh) 共享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61780A (zh) 智能遥控器获取媒体元数据的方法
CN102904935A (zh) 基于家庭网关的下载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00274840A1 (en) Cooperation apparatus using peer-to-pe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867397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接收及发送终端
CN104125657A (zh)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用户设备、云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5453522A (zh) 用于在车辆的计算机系统中提供功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