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4762B -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4762B
CN103064762B CN201210570483.XA CN201210570483A CN103064762B CN 103064762 B CN103064762 B CN 103064762B CN 201210570483 A CN201210570483 A CN 201210570483A CN 103064762 B CN103064762 B CN 103064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ffer memory
backup
request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04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4762A (zh
Inventor
吴开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04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4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4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4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时,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重组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向备份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并将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缓存所存储的第二数据中获取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预读该数据范围内的数据并将预读的数据写入缓存中,这样在接收到后续读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Description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存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存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海量的数据需要存储,特别是在存储备份领域,对于数据的完全备份(以下称为全备)和增量备份(以下称为增备)产生了大量的重复数据,由此带来了存储利用率的降低和存储成本的升高。而随着重复数据删除(以下称为重删)技术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存储利用率和成本的问题。
当前备份领域,重删已是存储备份介质的核心技术。在向备份介质进行数据备份时,该技术并不是将所有备份数据都存储到存储介质中,而是将备份数据划分成若干个等长或不等长的数据块,通过判断这些数据块在系统中是否存在重复的实例来进行对应的处理。对于重复的数据块,则将其丢弃,只需存储该数据块已存在实例的地址指针。从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重删技术在带来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好处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性能的副作用:当进行备份数据恢复(读数据)时,对于某一固定大小的数据段,如果没有进行重删处理,那么可以通过一次顺序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请求获取。然而对于重删后相同大小数据段的请求,由于备份时重删分块技术已将原本连续的数据段切分成多个更小的数据块,则需要多次随机IO请求才能完成读取,导致读性能变差,备份数据恢复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数据恢复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包括: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时,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重组所述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所述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在从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包括: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范围;或者,将所述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所述数据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之后,还包括:回收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缓存的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暂停执行重组所述第二数据和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的过程;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恢复执行重组所述第二数据和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的过程,直至所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之间具有连续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备份服务器接收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重组单元,用于重组所述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写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读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范围,或者将所述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所述数据范围。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回收单元,用于回收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缓存的空间。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所述重组单元暂停重组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写单元暂停写入所述第二数据;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所述重组单元继续重组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写单元继续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直至所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之间具有连续性。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预读该数据范围内的数据并将预读的数据写入缓存中,这样在接收到后续读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存储系统的示意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重删备份介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存储系统的示意架构图。
如图1所示,数据存储系统100包括业务服务器101a、101b和101c,用于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业务服务器101a、101b和101c组成业务LAN(LocalAreaNetwork,业务局域网)102。应注意,图1中业务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存储系统中业务服务器的具体数目不受限制。在下文中可以将业务服务器101a、101b和101c统称为业务服务器101。
数据存储系统100还包括备份服务器103,用于对业务服务器的数据进行备份服务。业务服务器101和备份服务器103组成备份LAN104。可选地,备份服务器103可以合并到业务服务器101中。
数据存储系统100还包括业务存储系统105和重删备份介质106。业务服务器101、备份服务器103、业务存储系统105和重删备份介质106通过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107相互连接,例如通过FC(FiberChannel,光纤通道)。
业务存储系统105用于存储业务服务器所需的业务数据等。重删备份介质106按照重删技术实现数据备份。
业务服务器101上安装客户端(Client)组件,备份服务器103上安装媒体服务器(MediaServer)组件。当备份任务启动时,业务服务器101将备份数据发送给备份服务器103。备份服务器103将一个备份任务打包成一个打包文件,然后通过VTL(VirtualTapeLibrary,虚拟磁带库)或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等方式备份到重删备份介质106中。
重删备份介质106接收到备份数据,并执行重复数据删除,然后将重删之后的数据存储到磁盘介质上。重删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一次备份任务来讲,备份服务器103需要确认整个打包文件已经完整地备份到重删备份介质上才能认为备份成功;同样,对于一次恢复任务来讲,备份服务器103需要确认已经顺序读完一个完整的打包文件才能认为恢复成功。
备份恢复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备份恢复命令串行化,即需要完成一次读写响应后,备份服务器103才会发出下一次读写请求。
从时序交互来看,整个恢复过程中最大的性能瓶颈是数据重组。对重删后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将会遇到如下问题:重删分块将一块连续的数据段切分成了多个小数据块,导致原本一次IO就能读取的一块连续数据段,现在需要多次IO读取,并且需要将多块小数据块重组成原本的数据段,不仅使顺序IO变成了随机IO,而且需要消耗额外的计算资源进行重组,影响了恢复效率。另外,由于重删的作用,原本连续的数据段被切分成多个小数据块存放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导致系统原有的预读机制失效。
另一个影响恢复效率的原因在于备份服务器103的串行访问。备份服务器103在执行恢复任务时,下一次数据恢复请求发起的条件是本次请求已完成,这样就会造成重删备份介质106长时间的空闲等待。这也是造成性能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利用备份服务器103串行访问造成重删备份介质106长时间的资源空闲来解决重删数据重组所带来的读性能问题。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的流程图。图2的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重删备份介质106执行。
201,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时,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
第一读请求可以是恢复任务的任一个读请求,例如可以是备份服务器首先发送的读请求。读请求也可以称为数据恢复请求,用于请求重删备份介质返回备份的数据或数据块。
确定数据范围的具体方式可以与数据备份的方式有关。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可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数据范围。例如,对于VTL方式,采用索引(index)等元数据信息记录备份任务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块分布情况,以及数据块的起始位置和偏移量。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元数据信息来确定恢复任务的数据范围。
或者,可将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数据范围。例如,对于NAS方式,一个备份任务就是一个打包文件。在此情况下,恢复任务的数据范围即为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
202,重组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上述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
第二数据是与第一数据不同的数据。换句话说,第二数据是上述数据范围内除了第一数据之外的全部或部分数据。这样,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预读上述数据范围内的数据。
数据的重组是重删技术中的已知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03,向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并将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重组第一数据后,直接发送第一数据;或者,可以先将第一数据写入缓存中,再通过缓存发送。
缓存(CACHE)是重删备份介质上专门分配的存储空间。具体地,内存管理划分一定大小的内存空间专门用于缓存本次恢复或预读的数据,下次读请求就直接在CACHE中获取,而不需要访问磁盘读取数据,提高读效率
204,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缓存所存储的第二数据中获取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预读该数据范围内的数据并将预读的数据写入缓存中,这样在接收到后续读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可具有连续性。预读机制基于对连续读请求具有较大数据连续性可能的假设。一般而言,数据恢复场景就是连续性读取的一种场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将本次请求的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而且还会预读一部分跟本次请求内容具有连续性的数据。这样能够精准地预读到接下来会被请求到的数据,提高后续CACHE的命中率。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步骤204中从缓存所存储的第二数据中获取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之后,还可以回收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缓存的空间。即,本发明实施例支持CACHE的老化机制。
老化是指删除CACHE中存储的部分数据,回收该部分数据所占据的存储空间。传统的CACHE老化机制一般考虑数据的访问历史,例如数据达到多长时间没有访问就将其老化。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恢复场景,正常情况下,预读到CACHE中的数据最终都会被请求,且本次恢复任务只会请求一次,所以本发明实施例的CACHE老化机制可以在数据被请求并发送后,马上老化,回收CACHE空间用于其他待恢复数据的预读。另一方面,如果数据未被访问,则可一直保留在CACHE中。当然,可设置CACHE存储空间或数据存储时间的阈值,达到该阈值后还是会被老化,避免异常情况导致的CACHE空间不能回收。例如,假设CACHE空间为1G,当被占用的空间达到某一阈值(如0.9G)时,选择将当前最长时间没有被访问的数据老化。或者,不管CACHE空间占用了多少,当某些数据被存储的时间达到了某一阈值时即被老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可暂停执行重组第二数据和写入第二数据的过程。在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可恢复执行重组第二数据和写入第二数据的过程,直至上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CACHE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可能不足以一次性缓存本次恢复任务的所有数据,因此有可能需要在CACHE写满时暂停预读,并在CACHE回收了部分空间之后恢复预读。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图3的恢复过程由图1的备份服务器103和重删备份介质106执行。
301,重删备份介质106收到来自备份服务器103对于某备份数据的第一次读请求。
302,由于备份数据经过了重删处理,所以恢复时,需要将第一次读请求针对的第一数据进行重组。
303,将还原的第一数据返回给备份服务器103。
304,在收到第二次读请求之前,重删备份介质106会有一段空闲时间,因此,可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进行预读处理,即重组本次恢复任务的后续数据(与第一数据具有连续性的数据)并将这些后续数据写入CACHE中。如果CACHE写满,则暂停预读。
305,重删备份介质106收到来自备份服务器103的第二次读请求。
306,重删备份介质106直接在CACHE中命中第二次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同时将已读取的数据所占用的CACHE空间回收,用于后续预读。
串行的多个读请求一般针对连续的数据,因此在步骤306中能够命中第二次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而无需访问磁盘。
当检测到CACHE有空闲空间时将再次启动步骤304的预读操作,直到备份数据全部被预读一遍。
307,重删备份介质106将第二次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返回给备份服务器103。
对于后续读请求,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本次恢复任务的所有数据均被发送给备份服务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串行请求带来的重删备份介质的等待时间,预读后续数据,从而能够减少后续读请求所需的处理时间,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装置的框图。图4的恢复装置40可位于图1所示的重删备份介质106中。恢复装置40包括接收单元41、确定单元42、重组单元43、发送单元44、写单元45和读单元46。
接收单元41从备份服务器接收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确定单元42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重组单元43重组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确定单元42确定的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
发送单元44向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写单元45将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读单元46在接收单元41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缓存所存储的第二数据中获取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预读该数据范围内的数据并将预读的数据写入缓存中,这样在接收到后续读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恢复装置40可实现图2和图3中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确定单元42可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数据范围,或者将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数据范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恢复装置40还可以包括回收单元47,用于回收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缓存的空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重组单元43暂停重组第二数据,写单元45暂停写入第二数据。在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重组单元43继续重组第二数据,写单元45继续写入第二数据,直至上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可具有连续性。这样能够提高CACHE的命中率。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重删备份介质的示意框图。图5的重删备份介质50的一个例子是图1的重删备份介质106。重删备份介质50包括存储器51、收发电路52、缓存器53和处理器54。
存储器51用于存储重删备份数据。收发电路52从备份服务器接收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
处理器54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重组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上述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
收发电路52向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处理器54将第二数据写入缓存器53中。处理器54在收发电路52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缓存器53所存储的第二数据中获取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预读该数据范围内的数据并将预读的数据写入缓存中,这样在接收到后续读请求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恢复效率。
重删备份介质5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9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59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9。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4中,或者由处理器54实现。处理器54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4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4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1或缓存器53,处理器54读取存储器307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存储器51可以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例如磁盘等。缓存器53可以由内存等存取速度较快的存储介质构成。
重删备份介质50可实现图2和图3中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54可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数据范围,或者将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数据范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54还可以回收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缓存的空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处理器54暂停重组和写入第二数据。在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处理器54继续重组和写入第二数据,直至上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可具有连续性。这样能够提高CACHE的命中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从备份服务器接收到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时,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
重组所述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所述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
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
在从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包括:
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范围;或者,
将所述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所述数据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之后,还包括:
回收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缓存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暂停执行重组所述第二数据和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的过程;
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恢复执行重组所述第二数据和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的过程,直至所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之间具有连续性。
6.一种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备份服务器接收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任务的第一读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恢复任务所涉及的数据范围;
重组单元,用于重组所述第一读请求所针对的第一数据,并重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数据范围内的第二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写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缓存中;
读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到所述恢复任务的后续读请求时,从所述缓存所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元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范围,或者将所述第一数据所属的打包文件确定为所述数据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收单元,用于回收所述后续读请求所针对的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缓存的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写满时,所述重组单元暂停重组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写单元暂停写入所述第二数据;
在所述缓存的空间被回收时,所述重组单元继续重组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写单元继续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直至所述数据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均被重组和写入缓存。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之间具有连续性。
CN201210570483.XA 2012-12-25 2012-12-25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064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483.XA CN103064762B (zh) 2012-12-25 2012-12-25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483.XA CN103064762B (zh) 2012-12-25 2012-12-25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4762A CN103064762A (zh) 2013-04-24
CN103064762B true CN103064762B (zh) 2015-12-02

Family

ID=4810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0483.XA Active CN103064762B (zh) 2012-12-25 2012-12-25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4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106B (zh) * 2013-10-14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77575A (zh) 2015-12-28 2016-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153842B (zh) * 2021-11-12 2022-05-20 广东广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0063A3 (en) * 2001-07-27 2005-03-30 Fujitsu Limited Cach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d disk drives
US8204862B1 (en) * 2009-10-02 2012-06-19 Symante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oring deduplicated data
CN101976182A (zh) * 2010-11-15 2011-02-16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预读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53929A (zh) * 2010-12-17 2011-05-11 天津曙光计算机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系统DM层的IO缓存操作方法和系统
CN102111448B (zh) * 2011-01-13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哈希表dht存储系统的数据预取方法、节点和系统
CN102378971B (zh) * 2011-08-05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读取的方法和存储器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4762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840B (zh) 利用异步冲刷对写入进行节流
US97986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blocking solid-state memory
US91351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management
CN103019888B (zh) 备份方法与装置
US8806111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ing data of a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using a backing store
US8788880B1 (en) Efficient retry mechanism for solid-state memory failures
WO2022017002A1 (zh) 一种垃圾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4407933A (zh) 一种数据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EP2942713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storage apparatus
CN104583930B (zh) 数据迁移的方法、控制器和数据迁移装置
US9400603B2 (en) Implementing enhanced performance flash memory devices
EP2927779B1 (en) Disk writing method for disk arrays and disk writing device for disk arrays
CN106776147B (zh) 一种差异数据备份方法和差异数据备份装置
CN10322192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存储设备
KR20200113047A (ko) 오픈 채널 스토리지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857233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space-saving snapshots
CN103049220A (zh) 存储控制方法、存储控制装置和固态存储系统
CN103534688A (zh) 数据恢复方法、存储设备和存储系统
CN101739307A (zh) 基于嵌入式一体化虚拟磁带库的数据归档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11124258B (zh) 全闪存阵列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3459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JP6228374B2 (ja) 動的に適応されるキャッシュ格納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CN103064762B (zh) 重删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1082555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530206A (zh) 一种数据恢复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No. 1899 Xiyuan Avenue, high tech Zone (West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