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1992B - 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1992B
CN103061992B CN201210540084.9A CN201210540084A CN103061992B CN 103061992 B CN103061992 B CN 103061992B CN 201210540084 A CN201210540084 A CN 201210540084A CN 103061992 B CN103061992 B CN 103061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tainer
operating platform
operat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00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1992A (zh
Inventor
郭大冬
丛欧
胥勇
韩军杰
杨武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400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1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1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1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1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1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平台,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操作平台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影响塔架内部的部件布局的问题。该操作平台与混凝土筒节内壁上预埋的吊耳可拆卸地连接;该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箱和多个第一平台;第一平台箱侧壁具有第一开口,供第一平台穿设;且第一平台的伸出第一平台箱的长度可调。

Description

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无需燃料、不产生辐射、无空气污染,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叶轮(包括轮毂和叶片)、发电机和塔架三部分。塔架是支承叶轮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塔架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叶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50-130米范围内。
以往风力发电机组中采用单肢圆形或正多边形钢制塔筒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塔架。由于钢制塔筒需要耗费大量钢材,而钢材价格较高,导致钢制塔筒成本较高,因此现如今越来越多地采用较为经济的混凝土塔筒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塔架。
混凝土塔架通常由若干同轴的混凝土筒节组成,在风电场,操作人员在混凝土筒节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将将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筒节对接固定。因此在预制混凝土筒节时,需要在每一个混凝土筒节内部预设一个操作平台,便于操作人员在对接固定两个混凝土筒节时使用。
在上述每一个混凝土筒节内部预设操作平台时,由于需要在每一个操作平台内部预埋钢筋,当塔架较高而需要多个混领土筒节时,也需要较多数量的操作平台,这会耗费大量钢材,导致制作操作平台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每一个混凝土筒节内部均需预设一个操作平台,生产操作平台的耗费工时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另外,由于混凝土塔架内部操作平台数量较多,所占空间较大,导致塔架内用于布置其它部件的空间变小,从而影响塔架内部其它部件的布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平台,解决了现有的操作平台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影响塔架内部的部件布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平台,与混凝土筒节内壁上预埋的吊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箱和多个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箱侧壁具有第一开口,供所述第一平台穿设;且所述第一平台的伸出所述第一平台箱的长度可调。
其中,所述的操作平台,还包括吊绳,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所述吊绳与所述吊耳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绳为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台上固设有吊钩,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所述吊钩与所述吊耳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箱的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台箱为液压缸,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平台,还包括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箱上方,所述旋转平台包括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平台箱侧壁具有第二开口,供所述第二平台穿设;且所述第二平台的伸出所述第二平台箱的长度可调;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平台绕其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齿轮、具有外齿圈或内齿圈的回转支承、第一支架;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所述电机减速机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或内齿圈啮合;所述回转支承的无齿的内圈或外圈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旋转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或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平台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箱上方与所述第一平台箱和所述旋转平台固定连接,用于支承所述旋转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箱的上方表面设有轨道,所述旋转平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平台箱的端面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轨道配合。
优选地,所述支腿的与所述轨道配合的一端具有支腿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在使用该操作平台对接混凝土筒节时,由于该操作平台可拆卸,在当前对接结束后可以将该操作平台拆卸下来,在进行后续对接时循环使用。因此不需要在每一节混凝土筒节内部预设一个操作平台,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由于只需生产一个上述操作平台就能满足对接工作的需要,因此耗费工时较少、生产效率较高;另外,该操作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筒节的需要,因此无需混凝土塔架内部制作多个操作平台,使得塔架内用于布置其他部件的空间变大,从而更利于塔架内部其他部件的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操作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操作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另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再一种操作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操作平台与混凝土筒节15内壁上预埋的吊耳13可拆卸地连接;该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箱11和多个第一平台14;第一平台箱11侧壁具有第一开口12,供第一平台14穿设;且第一平台14的伸出第一平台箱11的长度可调。
由于上述操作平台与混凝土筒节15内壁上预埋的吊耳13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在结束当前对接工作后,可以将该操作平台拆卸下来,在进行后续对接工作时循环使用。从而不需要在每一个混凝土筒节15内部都预设一个操作平台。
该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箱11和多个第一平台14,且第一平台箱11侧壁具有第一开口12,供第一平台14穿设,且第一平台14的伸出第一平台箱11的长度可调。当操作人员进行混凝土筒节15对接时,操作人员可以站在第一平台14的伸出第一平台箱11的部分上,这样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凝土筒节15的对接操作。
同时,可以根据混凝土筒节15的尺寸来调节第一平台14的伸出第一平台箱11中的长度。使得该操作平台在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筒节15中均可使用。即在混凝土筒节15直径较小时,将第一平台14的第一平台箱11伸出的部分长度减小,在混凝土筒节15直径较大时,将将第一平台14从第一平台箱11中径向伸出的部分长度增大。
当前对接混凝土筒节的操作结束后,需要吊装新的混凝土筒节15并进行对接操作,由于现有的塔筒都是上细下粗的结构,因此新的混凝土筒节的直径会小于其下方已安装完毕的混凝土筒节15,在使用操作平台进行对接操作时,可以将操作平台中第一平台14的伸出第一平台箱11的长度调小,便于将该操作平台安装在新的混凝土筒节15的内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在使用该操作平台对接混凝土筒节时,由于该操作平台可拆卸,在当前对接结束后可以将该操作平台拆卸下来,在进行后续对接时循环使用。因此不需要在每一节混凝土筒节内部预设一个操作平台,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由于只需生产一个上述操作平台就能满足对接工作的需要,因此耗费工时较少、生产效率较高;另外,该操作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筒节的需要,因此无需混凝土塔架内部制作多个操作平台,使得塔架内用于布置其他部件的空间变大,从而更利于塔架内部其他部件的布局。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吊绳31,该操作平台通过吊绳31与吊耳13可拆卸地连接。通过改变吊绳31的长度能够调节该操作平台距离地面的距离。例如,可以将该操作平台通过吊绳31与较高位置的吊耳13连接,当需要在距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对接混凝土筒节15时,可以增大吊绳长度使该操作平台下降。这样就不必在每一个混凝土筒节15内都预埋吊耳13了,从而可以适当减少吊耳13预埋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吊绳31可以为钢丝绳,由于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因此工作性能可靠。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如图4所示,第一平台14上固设有吊钩41,该操作平台通过吊钩41与吊耳13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吊钩41将该操作平台与吊耳13连接,更便于吊耳13与第一平台14之间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参见图5,第一平台箱11的表面可以设有多个加强筋51,使得第一平台箱11的结构强度提高。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第一平台箱11可以为液压缸,第一平台14均与上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一一对应,且第一平台14的一端与该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液压缸工作可靠,采用液压缸通过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来实现第一平台14的伸出和伸入第一平台箱11的运动,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如图6和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旋转平台61,旋转平台61位于第一平台箱11上方,旋转平台61可包括第二平台611、第二平台箱612和驱动装置613;第二平台箱612侧壁具有第二开口616,供第二平台611穿设;且第二平台611的伸出第二平台箱612的长度可调;驱动装置613用于驱动旋转平台61绕其轴线旋转。
当操作人员进行混凝土筒节15对接时,可以将旋转平台61中的多个第二平台611穿设在第二平台箱612侧壁的第二开口616内,穿设到第二开口616内的第二平台611可以与混凝土筒节15的内壁接触,这样操作人员可以站在第二平台611上进行凝土筒节15的对接等工作。
由于旋转平台61位于第一平台箱11上方,且驱动装置613用于驱动旋转平台61绕其轴线旋转,因此操作人员在第二平台611上不必走动就可以到达混凝土筒节15在同一平面的360度范围的任意区域,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运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也可以减少第二平台611的数量,由于旋转平台61可以旋转,第二平台611的设置不受区域限制,无需在360度范围布置太多第二平台611。因此能够节约原材料用量,降低上述操作平台的制作成本。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如图8所示,驱动装置613可以包括:电机减速机81、传动齿轮82、具有外齿圈831或内齿圈的回转支承83、第一支架84;传动齿轮82与电机减速机8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用于将电机减速机81的动力输出;该电机减速机与第一支架84固定连接;传动齿轮82与回转支承83的外齿圈831或内齿圈啮合;回转支承83的无齿的内圈833或外圈通过第一支架84与旋转平台61固定连接;回转支承83的外齿圈831或内齿圈与第一平台箱11固定连接。
由于传动齿轮82与电机减速机8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用于将电机减速机81的动力输出,因此当电机减速机工作时,传动齿轮82旋转将动力输出给予传动齿轮82啮合的回转支承83的外齿圈831或内齿。然而外齿圈831或内齿圈与第一平台箱11固定连接,且电机减速机与第一支架84固定连接,从而传动齿轮82绕与其啮合的外齿圈831或内齿圈旋转,进而与传动齿轮82固定连接的电机减速机带动第一支架84旋转,而第一支架84与旋转平台61固定连接,则旋转平台61旋转。
而且,回转支承83的无齿的内圈833或外圈通过第一支架84与旋转平台61固定连接,使得回转支承83对第一支架84以及第一支架84上部的部件起到支撑作用。
因此,操作人员在上述操作平台的旋转平台上能够完成混凝土筒节15内部360度范围的操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第二支架91,位于第一平台箱11上方与第一平台箱11和旋转平台61固定连接,用于支承旋转平台61。第一平台箱11的上方表面设有轨道92,旋转平台61的靠近第一平台箱11的端面设有支腿93,支腿93与轨道92配合。
由于第二支架91可以增大旋转平台61与第一平台箱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第二平台611与第一平台箱11之间放置液压站等其它部件。
另外,由于第一平台箱11上方表面设有轨道92,且旋转平台61的靠近第一平台箱11的端面设有支腿93,支腿93与轨道92配合,使得旋转平台61上的支腿93只能在轨道92中运动,从而限定了旋转平台61的转动范围而不发生变化。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中,支腿93的与轨道92配合的一端可以具有支腿轮,支腿轮可以相对于轨道92滚动,使得支腿93在轨道92中运动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与混凝土筒节内壁上预埋的吊耳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箱和多个第一平台;
所述第一平台箱侧壁具有第一开口,供所述第一平台穿设;且所述第一平台的伸出所述第一平台箱的长度可调;
所述操作平台还包括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箱上方,所述旋转平台包括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箱和驱动装置;
所述第二平台箱侧壁具有第二开口,供所述第二平台穿设;且所述第二平台的伸出所述第二平台箱的长度可调;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平台绕其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绳,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所述吊绳与所述吊耳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为钢丝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上固设有吊钩,所述操作平台通过所述吊钩与所述吊耳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箱的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箱为液压缸,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齿轮、具有外齿圈或内齿圈的回转支承、第一支架;
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所述电机减速机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或内齿圈啮合;
所述回转支承的无齿的内圈或外圈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旋转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或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平台箱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箱上方与所述第一平台箱和所述旋转平台固定连接,用于支承所述旋转平台;
所述第一平台箱的上方表面设有轨道,所述旋转平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平台箱的端面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轨道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与所述轨道配合的一端具有支腿轮。
CN201210540084.9A 2012-12-13 2012-12-13 操作平台 Active CN103061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0084.9A CN103061992B (zh) 2012-12-13 2012-12-13 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0084.9A CN103061992B (zh) 2012-12-13 2012-12-13 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1992A CN103061992A (zh) 2013-04-24
CN103061992B true CN103061992B (zh) 2014-11-19

Family

ID=48104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0084.9A Active CN103061992B (zh) 2012-12-13 2012-12-13 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19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90237A1 (en) * 2019-01-31 2020-08-0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platform to a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3779B (zh) * 2016-12-26 2019-03-1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塔架的操作平台、其操作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8222484A (zh) * 2017-12-27 2018-06-29 三重能有限公司 塔筒施工装置及其自升降方法
CN110436359B (zh) * 2019-08-16 2024-02-23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吊装风电预制砼塔筒的转角变径施工平台
CN111997432B (zh) * 2020-07-29 2021-12-14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预制混凝土塔筒的施工平台提升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12497A1 (de) * 2005-03-16 2006-09-21 Aloys Wobben Arbeitsbühne
US8763313B2 (en) * 2007-11-15 2014-07-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sembling a tower
CN201702531U (zh) * 2010-05-11 2011-01-12 江苏宇杰钢机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塔用法兰平面安装平台
US20110140437A1 (en) * 2010-05-26 2011-06-16 Satish Vemuri Self-supporting platform for a wind turbine
CN202284525U (zh) * 2011-11-09 2012-06-27 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的塔筒平台安装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90237A1 (en) * 2019-01-31 2020-08-0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platform to a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WO2020156710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platform to a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WO2020157143A3 (en) * 2019-01-31 2020-09-17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platform to a wall portion of a wind turb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1992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992B (zh) 操作平台
CN108050025B (zh) 移动式尾矿渣发电装置
CN205802874U (zh) 一种多自由度汽车维修台架
CN105129629B (zh) 大部件提升系统及其拆卸方法、大部件提升方法
CN202072430U (zh) 一种风力机叶片塔筒维修起吊平台
CN104847598A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变桨驱动部件的更换装置和更换方法
CN101550918B (zh) 垂直风力发电机
CN204238604U (zh) 新型升降基站
CN207561034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卷盘式喷灌机
CN201474872U (zh) 风力发电机的机头定位装置
CN102889179A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207145146U (zh) 光伏风机柱
CN205076725U (zh) 一种转台结构及具有该转台结构的风电安装船的起重机
CN108756421A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通讯铁塔
CN204921267U (zh) 一种风机基柱吊装平台结构
CN204783476U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变桨驱动部件的更换装置
CN209299083U (zh) 一种用于电机维修的多功能工作台
CN203035463U (zh) 变桨系统零部件的维护更换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1353515Y (zh) 一种磨煤机用动环
CN206089722U (zh) 一种转炉高效气雾冷却装置
CN201228612Y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机
CN105626374B (zh) 一种台风风能发电船
CN205294613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行星齿轮通用型起吊装置
CN204312258U (zh) 一种可拆式风力发电机塔架
CN209226471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力设备安装用悬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Dadong

Inventor after: Cong Ou

Inventor after: Xu Yong

Inventor after: Han Junjie

Inventor after: Yang Wubing

Inventor before: Guo Dadong

Inventor before: Cong Ou

Inventor before: Xu Yong

Inventor before: Han Junji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UO DADONG CONG OU XU YONG HAN JUNJIE TO: GUO DADONG CONG OU XU YONG HAN JUNJIE YANG WUB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