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4281A -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4281A
CN103054281A CN2013100356524A CN201310035652A CN103054281A CN 103054281 A CN103054281 A CN 103054281A CN 2013100356524 A CN2013100356524 A CN 2013100356524A CN 201310035652 A CN201310035652 A CN 201310035652A CN 103054281 A CN103054281 A CN 103054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hain tooth
composite braided
backstop
braid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56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4281B (zh
Inventor
张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Minya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356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54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5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4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4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42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尤其涉及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通过拉动闭合拉链头或者开合拉链头使得若干个公链牙的弯弧凸柱依序卡入若干个母链牙的弯弧凹孔内,若干个公链牙及若干个母链牙均为紧靠排列,且公链牙及母链牙均与复合编织布的侧面采用无缝贴合连接;在拉链拉合时,使得公链牙贴合的复合编织布与母链牙贴合的复合编织布相互紧压,保证了任意位置的公链牙及母链牙之间的两块复合编织布紧密地压合在一起,起到防水防气泄漏的作用;另外,由于弯弧凸柱具有一定的弧度,拉链拉合时,即使拉链受到外力的拉扯,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公链牙及母链牙起到一个相互牵制的作用,确保弯弧凸柱不会脱出弯弧凹孔,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尤其涉及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应用十分普遍,具备防水防气泄漏功能的拉链也逐渐被开发和应用了。但是市面上出现的以及各种专利文献记载的防水防气拉链并不是很完善,存在伪防水防气、只能静态防水防气、半防水防气,且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对材料要求高、可靠性低、寿命短、不能承受高气压水压等问题。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二大类型防水气密封拉链,其中第一类型防水气密封拉链A,如图1所示,两侧拉链条的咪子和卡子位置交错排列,通过拉动拉头使咪子互相咬合在一起,两侧卡子对橡胶布形成挤压,使拉链条之间形成密封层。但是,此类拉链因为咪子和卡子位置交错排列,使得橡胶布也是交错被挤压,并不是任意位置的橡胶布的两侧都被挤压到。存在较多缺点,其中,1、对于卡子之间的空隙,橡胶布的一侧被卡子顶住,另一侧却没有物件反作用顶住橡胶布。橡胶布任意位置都没有形成双向被挤压的效果,同时因为橡胶布是柔软材料,所以防水防气效果降低;2、应用这种设计的防水气密封拉链,对橡胶布的弹性韧性要求十分高,价格昂贵;3、应用这种设计拉链的咪子和卡子,以及后续将其卡在橡胶布上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卡紧程度仅靠卡子和橡胶布之间的摩擦系数实现,橡胶布属于软物质,导致卡紧程度有限,易造成卡子移位、脱落和损坏,不利于使用者快速和大力的拉动拉链头;4、橡胶布被挤压时,两侧橡胶布接触并被双向挤压的面积才是有效的防水防气面积,导致该设计的有效的防水防气面积很小,防水防气效果降低;5、使用该设计的防水拉链,拉头拉到顶端时,容易密封不到位,出现漏水漏气现象;6、该种设计的拉链,在承受较大的水压、气压或者平拉力时,卡子的U形口会由于弹性变形而变大,造成拉链崩开,能承受的密封压力较低;7、应用方式有限,只有双端闭合或者单端闭合的应用;8、拉链头没有固定位置的设计或者是保护设计,难以防止外力或水气压力造成拉链头移位而产生漏水漏气。
第二类型防水气密封拉链B,如图2所示,两侧链齿交错排列,通过拉动拉头使链齿互相咬合在一起,两侧链齿对橡胶布形成挤压,使拉链条之间形成密封层。该类型拉链存在第一类型拉链大部分缺点的同时,链齿通过注塑成型固定于钻孔上,当水压气压和拉扯力较大时,该孔就有漏水漏气的问题,降低了防水防气的效果;另外,橡胶布的挤压程度由两侧链齿的外形紧密配合度决定,对注塑成型的工艺控制要求较高,难以制造。
综上所述,现有市面产品的防水气密封拉链的设计均存在较大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没能突破传统拉链的外形结构设计范畴,仍然仅局限于在常规的尼龙、塑胶、金属拉链的基础上做些小修改或是提高工艺和材料要求。这类防水防气拉链不利于更广泛地推广使用和满足更高要求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应用的弧弯卡接型拉链,该弧弯卡接型拉链可起到水气密封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开合的拉链头,方便拉链头的装拆和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包括至少两块复合编织布、公链、母链及至少一个拉链头,所述复合编织布的一侧边开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通孔;所述公链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母链设置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并与公链相对应;所述公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公链牙,母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母链牙;
该公链牙为压合公链牙,压合公链牙的内侧面凸设有弯弧凸柱,弯弧凸柱穿过所述通孔,且压合公链牙的内侧面与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该母链牙为压合母链牙,压合母链牙的内侧面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且压合母链牙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弯弧凸柱相互配合的弯弧凹孔,弯弧凹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设置,以使弯弧凸柱穿过所述通孔卡入弯弧凹孔。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合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相对的侧边的两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合止挡分别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相互贴合连接的两端;过渡链牙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之间,该过渡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分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终端分止挡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定位链牙、过渡链牙、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合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的另一端;过渡链牙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之间,该过渡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定位链牙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设置于定位链牙与始端合止挡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的外侧。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定位链牙、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分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相对于终端分止挡的另一端;定位链牙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设置于定位链牙与始端合止挡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的外侧。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所述过渡链牙成对并排分别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该过渡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成对并排设置的过渡链牙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在拉合前分别卡接于所述拉链的两个始端相对应设置的公链及母链的外侧面。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至少两个变角止挡及过渡链牙,变角止挡分别相对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变角止挡的两端均为一斜侧面;变角止挡包括两内侧面及两外侧面,两内侧面形成一角度,两内侧面均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该两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变角止挡的两端,所述拉链中设置的各变角止挡的内侧面形成的角度之和为360°;该两外侧面靠近变角止挡两端的一侧均为一弯弧面;至少一端的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变角止挡之间设置有过渡链牙,该过渡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定位链牙及U形紧压件,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始端链牙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环形设置于始端链牙的两端,定位链牙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与始端链牙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该缺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母链或者公链呈环形设置于缺口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的两端,该定位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U形紧压件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的外侧面,当拉链环行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开设的缺口的边缘。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定位链牙及U形紧压件,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始端链牙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始端链牙的两端,定位链牙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与始端链牙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该缺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母链或者公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缺口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的两端,该定位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分别卡接于始端链牙两端设置的定位链牙的外侧面;所述U形紧压件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贴合连接,当拉链向两端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开设的缺口边缘。
其中,所述U形紧压件包括紧压块体,该紧压块体的外侧面与复合编织布贴合连接,紧压块体的上部设置有紧压通槽,紧压块体的下部开设有紧压螺纹孔,该紧压螺纹孔螺接有一紧压螺栓。
其中,所述压合公链牙、压合母链牙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闭合拉链头,该闭合拉链头包括第一腔体、第一拉环及第一锁紧螺栓;第一拉环设置于第一腔体的顶部,该第一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螺接;该第一腔体的两内侧面均为一导向面;该第一腔体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与导向凸起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槽。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定位链牙,该定位链牙分别设置于公链及母链的始端,定位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压合公链牙、压合母链牙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开合拉链头,该开合拉链头包括第一半腔体、第二半腔体、第二拉环及第二锁紧螺栓;第一半腔体及第二半腔体的内侧面均为一导向面;第一半腔体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及过孔,该定位孔与过孔相通,第一半腔体内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滑槽;第二半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半腔体的顶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滑槽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与定位滑槽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体与第二半腔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环设置于第一半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接;所述第一半腔体内及第二半腔体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将复合编织布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相互捏合,再将开合拉链头卡接于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的外侧面,拉动开合拉链头从而使得弯弧凸柱依序卡入或脱出弯弧凹孔。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合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的另一端;过渡链牙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之间,该过渡链牙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及终端分止挡;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设置于公链或者母链的始端设置的定位链牙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环形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设置的定位链牙的两端。
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相反方向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设置的定位链牙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后将两个开合拉链头分别卡入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的外侧面,两个开合拉链头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拉动。
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保护布盖,该保护布盖设置于拉链的终端,保护布盖的一端与一块复合编织布贴合连接,保护布盖的另一端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链牙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过渡链牙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其中,所述定位链牙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定位链牙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其中,所述始端链牙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始端链牙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开合拉链头,包括第一半腔体、第二半腔体、第二拉环及第二锁紧螺栓;第一半腔体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及过孔,该定位孔与过孔相通,第一半腔体内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滑槽;第二半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半腔体的顶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滑槽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与定位滑槽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体与第二半腔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环设置于第一半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接;所述第一半腔体内及第二半腔体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拉动拉链头使得若干个压合公链牙的弯弧凸柱依序卡入若干个压合母链牙的弯弧凹孔内,由于若干个压合公链牙及若干个压合母链牙均为紧靠、对齐排列,且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的内侧面均与复合编织布的侧面采用无缝贴合连接;在拉链拉合时,即弯弧凸柱与弯弧凹孔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压合公链牙贴合的复合编织布与压合母链牙贴合的复合编织布相互紧压,保证了任意位置的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之间的两块复合编织布紧密地压合于一起,从而起到防水防气泄漏的作用;另外,由于弯弧凸柱具有一定的弧度,拉链拉合时,弯弧凸柱与弯弧凹孔相互配合,即使拉链受到外力的拉扯,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则起到一个相互牵制的作用,确保弯弧凸柱不会脱出弯弧凹孔,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类防水气密封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类防水气密封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拉链的压合公链牙及压合母链牙分别与复合编织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拉链的压合公链牙与压合母链牙相互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拉链的复合编织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拉链的复合编织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拉链的保护布盖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拉链的闭合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拉链的U形紧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拉链的开合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拉链的开合拉链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拉链的开合拉链头另一种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拉链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复合编织布        2—保护布盖          3—压合公链牙
4—压合母链牙        5—过渡链牙          6—始端合止挡
7—终端合止挡        8—终端分止挡        9—定位链牙
10—始端链牙         11—编织布层         12—防水气胶层
13—平角止挡         14—变角内止挡      15—变角外止挡
16—直角止挡         17—U形紧压件      18—紧压螺栓
19—缺口             21—闭合拉链头      22—开合拉链头
31—弯弧凸柱         41—弯弧凹孔        121—通孔
171—紧压块体        211—第一腔体       212—第一拉环
213—第一锁紧螺栓    214—第一导向槽     221—第一半腔体
222—第二半腔体      223—第二拉环       224—第二锁紧螺栓
225—第二导向槽      341—导向凸起       1711—紧压通槽
1712—紧压螺纹孔     2211—定位孔         2212—过孔
2213—定位滑槽       2221—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包括至少两块复合编织布1、公链、母链及至少一个拉链头,所述复合编织布1的一侧边开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通孔121;所述公链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母链设置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并与公链相对应;所述公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公链牙,母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母链牙;
该公链牙为压合公链牙3,压合公链牙3的内侧面凸设有弯弧凸柱31,弯弧凸柱31穿过所述通孔121,且压合公链牙3的内侧面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该母链牙为压合母链牙4,压合母链牙4的内侧面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且压合母链牙4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弯弧凸柱31相互配合的弯弧凹孔41,弯弧凹孔41与所述通孔121相对应设置,以使弯弧凸柱31穿过所述通孔121卡入弯弧凹孔41。
本发明通过拉动拉链头使得若干个压合公链牙的弯弧凸柱31依序卡入若干个压合母链牙4的弯弧凹孔41内,由于若干个压合公链牙3及若干个压合母链牙4均为紧靠、对齐排列,且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内侧面均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面采用无缝贴合连接;在拉链拉合时,即弯弧凸柱31与弯弧凹孔41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压合公链牙3贴合的复合编织布1与压合母链牙4贴合的复合编织布1相互紧压,保证了任意位置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之间的两块复合编织布1紧密地压合于一起,从而起到防水防气泄漏的作用;另外,由于弯弧凸柱31具有一定的弧度,拉链拉合时,弯弧凸柱31与弯弧凹孔41相互配合,即使拉链受到外力的拉扯,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则起到一个相互牵制的作用,确保弯弧凸柱31不会脱出弯弧凹孔41,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其中,弯弧凸柱31和弯弧凹孔41的纵向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圆弧形、三角形、梯形、工字形、十字形、凸字形、凹字形等形状均可;另外,在单个公链牙或者母链牙,亦可同时设置有多个弯弧凸柱31或者弯弧凹孔41。弯弧凸柱31或者弯弧凹孔41亦可处于公链牙或者母链牙的非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公链牙3、压合母链牙4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341,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闭合拉链头21,该闭合拉链头21包括第一腔体211、第一拉环212及第一锁紧螺栓213;第一拉环212设置于第一腔体211的顶部,该第一腔体2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螺栓213与第一螺纹孔螺接;该第一腔体211的两内侧面为一导向面;该第一腔体211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与导向凸起341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14。导向凸起341与第一导向槽214相互配合,确保闭合拉链头21在拉合过程中,导向凸起341沿第一导向槽214滑动;另外,当闭合拉链头21拉至拉链的终端时,通过手动旋紧第一锁紧螺栓213,使得第一锁紧螺栓213的底部抵压相互紧压的公链及母链的顶端面,使得闭合拉链头21固定位置,防止闭合拉链头21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移动,间接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当需要拉开拉链时,只需要手动松开第一锁紧螺栓213,就可以实现闭合拉链头21的拉动;其中,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一端均为一斜侧面,由于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3或者压合母链牙4的两端的斜侧面形成一角度,从而确保了若干个并排设置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能实现左右的弯曲;第一拉环212的设置则使得使用者方便对闭合拉链头21进行拉合,结构简单且实用性非常强。
优选的,所述复合编织布1包括至少一层编织布层11及至少一层防水气胶层12,编织布层11与防水气胶层12复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拉链还包括保护布盖2,该保护布盖2设置于拉链的终端,保护布盖2的一端与一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保护布盖2的另一端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可拆卸连接,确保了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解开和扣上保护布盖2,另外,保护布盖2可以在闭合拉链头21拉至拉链终端时覆盖住闭合拉链头21,进一步使得拉链头不会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两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分别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两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的设置确保了拉链两端为闭合状态,亦可以防止闭合拉链头21从拉链的始端或者终端脱出;过渡链牙5的设置则可以确保拉链在未拉合的情况下拉链的终端始终为张开状态,当闭合拉链头21拉至拉链终端时,闭合拉链头21卡紧复合编织布1侧面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了整条拉链的防水防气,达到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两个终端分止挡8分别与若干个压合母链牙4及压合公链牙3并排紧靠设置,终端分止挡8的设置确保了拉链的终端为开口型,另外,终端分止挡8亦阻止拉链头继续向前拉动,防止拉链头从拉链的终端脱落。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7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另一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10设置于定位链牙9与始端合止挡6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10的外侧。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的设置确保了拉链两端的闭合型,亦可以防止拉链头从拉链的始端或者终端脱出;始端链牙10的设置用于拉链头未进行拉动时的定位作用,而定位链牙9的设置则在拉链头需要拉动时,先将两块复合编织布1侧面设置的两个定位链牙9相互捏合,然后将拉链头朝定位链牙9的方向拉动;另外,过渡链牙5的设置则确保了拉链在未拉合或者未完全拉合时,拉链的终端保持始终张开的状态,而当拉链头拉至拉链终端时,拉链头卡紧复合编织布1侧面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了整条拉链的防水防气,达到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相对于终端分止挡8的另一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10设置于定位链牙9与始端合止挡6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10的外侧。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的设置可以防止拉链头从拉链的始端或者终端脱出,另外终端分止挡8的设置则可以使得拉链的终端在拉链未完全拉合时为张开的状态;始端链牙10的设置用于拉链头未进行拉动时的定位作用,而定位链牙9的设置则在拉链头需要拉动时,先将两块复合编织布1侧面设置的两个定位链牙9相互捏合,然后将拉链头朝定位链牙9的方向拉动。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所述过渡链牙5成对并排分别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成对并排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在拉合前分别卡接于所述拉链的两个始端相对应设置的公链及母链的外侧面。两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分别设置有成对并排的过渡链牙5,其可以使得两个拉链头从相对的方向朝过渡链牙5拉合,当拉链完全拉合时,两个拉链头分别卡紧复合编织布1相应设置的两个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了整条拉链的防水防气,达到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至少两个变角止挡及过渡链牙5,变角止挡分别相对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变角止挡的两端均为一斜侧面;变角止挡包括两内侧面及两外侧面,两内侧面形成一角度,两内侧面均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该两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变角止挡的两端,所述拉链中设置的各变角止挡的内侧面形成的角度之和为360°;该两外侧面靠近变角止挡两端的一侧均为一弯弧面;至少一端的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变角止挡之间设置有过渡链牙5,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本实施例中,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拉链头为两个,变角止挡为两个平角止挡13,过渡链牙5的设置则可以保证拉链在未完全拉合时,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始终为张开状态,其中一个拉链头先从拉链的一端朝向两平角止挡13的方向拉合,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则为最后拉合端,闭合拉链头21最后卡紧平角止挡13一端对应设置的两个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拉链的密封闭合。本实施例同样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及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7的一种变换方式,其中,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拉链头为两个,变角止挡为两个且分别为一个变角内止挡14及一个变角外止挡15,其中变角内止挡14的两内侧面的夹角为240°,变角外止挡15的两内侧面的夹角为120°;过渡链牙5的设置则可以保证拉链在未完全拉合时,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始终为张开状态,其中一个闭合拉链头21先从拉链的一端朝向变角内止挡14与变角外止挡15的方向拉合,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为最后拉合端,闭合拉链头21最后卡紧变角内止挡14与变角外止挡15一端设置的两个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拉链的密封闭合。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一定角度变换的拉链的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7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9。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7的一种变换方式,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三块,拉链头为三个,变角止挡为三个,且分别为一个平角止挡13及两个直角止挡16;其中两个直角止挡16的一内侧面相对设置,两个直角止挡16的另外一内侧面则均与平角止挡13的内侧面相对设置;本实施例实现了一种三条拉链呈T字型的组合变换方式,其中,有一条拉链的终端与直角止挡16或者平角止挡13之间设置有过渡链牙5,当拉链需要拉合时,拉链头分别从三条拉链的始端朝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平角止挡13及直角止挡16方向拉合,当T字型拉链中未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拉链拉合时,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始终保持张开状态,而当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拉链最后拉合时,拉链头卡紧两个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拉链的密封闭合。本实施例为一种多条拉链的组合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7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0。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7的一种变换方式,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四块,拉链头为四个,变角止挡为四个,其均为直角止挡16;四个直角止挡16中每两个相邻设置的直角止挡16的一内侧面相对设置,其中一对相邻的直角止挡16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过渡链牙5;本实施例实现了一种四条拉链呈十字型的组合变换方式,其中,有一条拉链的终端与直角止挡16之间设置有过渡链牙5,当拉链需要拉合时,拉链头分别从四条拉链的始端朝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直角止挡16方向拉合,当十字型拉链中未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拉链拉合时,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一端始终保持张开状态,而当设置有过渡链牙5的拉链最后拉合时,拉链头卡紧两个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拉链的密封闭合。本实施例为一种多条拉链的组合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7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可以利用变角止挡将拉链设计为不同形状,比如说“Y”字形、“米”字形等等,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如图19及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及U形紧压件1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始端链牙10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环形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与始端链牙1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19,该缺口19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9,母链或者公链呈环形设置于缺口19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U形紧压件17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17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的外侧面,当拉链环行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17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1开设的缺口19的边缘。拉链未拉合时,拉链头卡接于始端链牙10的外侧面,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将两块复合编织布1设置的相对应的定位链牙9捏合在一起,然后拉动拉链头沿复合编织布1的环形一圈设置的公链及母链拉合,直至拉链头卡紧于始端链牙10另一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最后,通过U形紧压件17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此时复合编织布1的外围边缘均被环形设置的拉链拉合并压紧密封,起到了水气密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紧压件17包括紧压块体171,该紧压块体171的外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紧压块体171的上部设置有紧压通槽1711,紧压块体171的下部开设有紧压螺纹孔1712,该紧压螺纹孔1712螺接有一紧压螺栓18。当拉链拉合时,同时将两个U形紧压件17分别卡紧两相对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再通过手动旋紧紧压螺栓18,使得两个U形紧压件17相互压合并锁紧两相对设置的定位链牙9,其中,紧压块体171的内侧面紧压住两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面,确保拉链起到水气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U形紧压件17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效果非常好。
实施例12。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中,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及U形紧压件1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始端链牙10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与始端链牙1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19,该缺口19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9,母链或者公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缺口19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分别卡接于始端链牙10两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所述U形紧压件17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17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当拉链向两端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17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1开设的缺口19边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链牙9两侧设置的公链的方向相反,具体地,压合公链牙3的弯弧凸柱31的朝向相反,相对应,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设置的母链的方向亦相反,具体地,压合母链牙4的弯弧凹孔41的朝向相反;同时,采用两个拉链头分别卡接于始端链牙10两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实现同时朝拉链相反的方向拉合。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3。
如图22-2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定位链牙9,该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公链及母链的始端,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压合公链牙3、压合母链牙4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341,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开合拉链头22,该开合拉链头22包括第一半腔体221、第二半腔体222、第二拉环223及第二锁紧螺栓224;第一半腔体221及第二半腔体222的内侧面均为一导向面;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2211及过孔2212,该定位孔2211与过孔2212相通,第一半腔体221内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滑槽2213;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滑槽2213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2221,该定位凸起2221与定位滑槽2213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体221与第二半腔体2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环223设置于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24与第二螺纹孔螺接;所述第一半腔体221内及第二半腔体222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25;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将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相互捏合,再将开合拉链头22卡接于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拉动开合拉链头22从而使得弯弧凸柱31依序卡入或脱出弯弧凹孔41。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第一半腔体221及第二半腔体222,使得开合拉链头22张开,然后卡接于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再进行拉合,从而开合拉链头22卡接于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另外,导向凸起341与第二导向槽225相互配合,确保开合拉链头22在拉合过程中,导向凸起341能沿第二导向槽225滑动;当开合拉链头22拉至拉链的终端时,通过旋紧第二锁紧螺栓224,使得第二锁紧螺栓224的底部抵压相互紧压的公链及母链的顶端面,使得开合拉链头22固定位置,防止开合拉链头22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移动,间接保证了拉链的密封性;当需要拉开拉链时,只需要手动松开第二锁紧螺栓224,就可以实现开合拉链头22的拉动。当然,使用者在旋紧第二锁紧螺栓224时,根据旋紧的行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完全旋紧第二锁紧螺栓224则起到定位锁紧的作用,而适当地将第二锁紧螺栓224旋松些许则使得开合拉链头22可以拉动的同时,开合拉链头22的第一半腔体221及第二半腔体222仍然连接于一起,另外,当将第二锁紧螺栓224旋松至一半时,整个开合拉链头22的第一半腔体221与第二半腔体222可以相互滑动,从而使得开合拉链头22可以张开,此时开合拉链头22亦不会散架,实现开合拉链头22的方便装拆于拉链的功能;第二拉环223的设置则使得使用者方便对开合拉链头22进行拉合,结构简单且实用性非常强,本发明的开合拉链头22能实现开合活动,可以随意从拉链中取出或者安装,实用性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4。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7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另一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的设置确保了拉链两端为闭合状态,亦可以防止开合拉链头22从拉链的始端或者终端脱出;过渡链牙5的设置则可以确保拉链在未拉合的情况下拉链的终端始终为张开状态,当开合拉链头22拉至拉链终端时,开合拉链头22卡紧复合编织布1侧面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外侧面,实现了整条拉链的防水防气,达到密封的效果。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3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5。
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设置于公链或母链的始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另一端。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的设置可以防止开合拉链头22从拉链的始端或者终端脱出,另外终端分止挡8的设置则可以使得拉链的终端在拉链未完全拉合时保持为张开的状态。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3的一种变换方式,其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6。
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环形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本实施例主要表明一种能够实现环形拉合的拉链,其亦为实施例13的一种变换方式,并且,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7。
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相反方向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后将两个开合拉链头22分别卡入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两个开合拉链头22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拉动。本实施例主要表明一种能够实现双向拉合的拉链,其亦为实施例13的一种变换方式,并且,同样能起到防水气泄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中,所述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过渡链牙5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本发明中,所述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定位链牙9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本发明中,所述始端链牙10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始端链牙10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本发明中的过渡链牙5、定位链牙9及始端链牙10的内侧面均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从而使得每两个相对设置的过渡链牙5、定位链牙9及始端链牙10更好、更快速地相互捏合,且捏合后紧密性更佳,密封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拉链,可以做到任意位置的有效水气密封层双向被挤压,且可以采用市面常规的复合编织布1作为水气密封层,大幅降低材料成本;水气密封层既是粘贴、也是钩挂于链牙上,制作方便并且牢固;具有更大的有效水气密封面积,完全解决拉链尽头防水气泄漏问题;可以承受更大的水压气压和拉扯力,双重保护且固定拉链头的位置,生产工艺要求低,可以有效应对弯曲、拉扯、挤压;可以动态防水气泄漏,有丰富的基本应用和组合应用方式,可让应用拉链的产品有更多拉链开口设计的选择,更多拉合方式的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始端合止挡6、终端合止挡7、终端分止挡8、变角止挡、过渡链牙5、定位链牙9、始端链牙10、公链牙、母链牙、拉链头及U形紧压件17均可采用注塑成型或者金属压铸成型。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包括至少两块复合编织布(1)、公链、母链及至少一个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布(1)的一侧边开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通孔(121);所述公链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母链设置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并与公链相对应;所述公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公链牙,母链为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母链牙;
该公链牙为压合公链牙(3),压合公链牙(3)的内侧面凸设有弯弧凸柱(31),弯弧凸柱(31)穿过所述通孔(121),且压合公链牙(3)的内侧面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该母链牙为压合母链牙(4),压合母链牙(4)的内侧面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且压合母链牙(4)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弯弧凸柱(31)相互配合的弯弧凹孔(41),弯弧凹孔(41)与所述通孔(121)相对应设置,以使弯弧凸柱(31)穿过所述通孔(121)卡入弯弧凹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两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分别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两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7)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另一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10)设置于定位链牙(9)与始端合止挡(6)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10)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相对于终端分止挡(8)的另一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始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链牙(10)设置于定位链牙(9)与始端合止挡(6)之间;所述拉链头在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10)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所述过渡链牙(5)成对并排分别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成对并排设置的过渡链牙(5)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在拉合前分别卡接于所述拉链的两个始端相对应设置的公链及母链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至少两个变角止挡及过渡链牙(5),变角止挡分别相对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变角止挡的两端均为一斜侧面;变角止挡包括两内侧面及两外侧面,两内侧面形成一角度,两内侧面均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该两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公链及母链分别设置于变角止挡的两端,所述拉链中设置的各变角止挡的内侧面形成的角度之和为360°;该两外侧面靠近变角止挡两端的一侧均为一弯弧面;至少一端的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变角止挡之间设置有过渡链牙(5),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及U形紧压件(1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始端链牙(10)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环形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与始端链牙(1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19),该缺口(19)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9),母链或者公链呈环形设置于缺口(19)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U形紧压件(17)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17)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拉合前卡接于始端链牙的外侧面,当拉链环行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17)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1)开设的缺口(19)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链牙(10)、定位链牙(9)及U形紧压件(1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始端链牙(10)设置于一块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公链或者母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始端链牙(10)的两端与公链或者母链之间,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与始端链牙(1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19),该缺口(19)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链牙(9),母链或者公链呈相反方向设置于缺口(19)两侧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该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拉链头为两个,两个拉链头分别卡接于始端链牙(10)两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所述U形紧压件(17)为两个,该两个U形紧压件(17)的外侧面分别与两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当拉链向两端拉合后,所述U形紧压件(17)压紧两块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及复合编织布(1)开设的缺口(19)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紧压件(17)包括紧压块体(171),该紧压块体(171)的外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紧压块体(171)的上部设置有紧压通槽(1711),紧压块体(171)的下部开设有紧压螺纹孔(1712),该紧压螺纹孔(1712螺接有一紧压螺栓(18)。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公链牙(3)、压合母链牙(4)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341),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闭合拉链头(21),该闭合拉链头(21)包括第一腔体(211)、第一拉环(212)及第一锁紧螺栓(213);第一拉环(212)设置于第一腔体(211)的顶部,该第一腔体(2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螺栓(213)与第一螺纹孔螺接;该第一腔体(211)的两内侧面均为一导向面;该第一腔体(211)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与导向凸起(341)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14)。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定位链牙(9),该定位链牙(9)分别设置于公链及母链的始端,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压合公链牙(3)、压合母链牙(4)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均凸设有导向凸起(341),每两个紧靠排列的压合公链牙(3)及压合母链牙(4)的相邻端面均为一斜侧面;所述拉链头为开合拉链头(22),该开合拉链头(22)包括第一半腔体(221)、第二半腔体(222)、第二拉环(223)及第二锁紧螺栓(224);第一半腔体(221)及第二半腔体(222)的内侧面均为一导向面;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2211)及过孔(2212),该定位孔(2211)与过孔(2212)相通,第一半腔体(221)内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滑槽(2213);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滑槽(2213)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2221),该定位凸起(2221)与定位滑槽(2213)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体(221)与第二半腔体(2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环(223)设置于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24)与第二螺纹孔螺接;所述第一半腔体(221)内及第二半腔体(222)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25);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将复合编织布(1)对应设置的定位链牙(9)相互捏合,再将开合拉链头(22)卡接于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拉动开合拉链头(22)从而使得弯弧凸柱(31)依序卡入或脱出弯弧凹孔(4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过渡链牙(5)、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合止挡(7);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且复合编织布(1)相对的侧边的其中一端相互贴合连接;终端合止挡(7)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相互贴合连接的一端,始端合止挡(6)与公链或者母链并排设置于复合编织布(1)的另一端;过渡链牙(5)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与终端合止挡(7)之间,该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始端合止挡(6)及终端分止挡(8);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终端分止挡(8)分别设置于母链及公链的终端,该终端分止挡(8)的内侧面与复合编织布(1)的侧边贴合连接;始端合止挡(6)设置于公链或者母链的始端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另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环形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编织布(1)为两块,该两块复合编织布(1)相对设置;公链及母链分别呈相反方向设置于两块复合编织布(1)设置的定位链牙(9)的两端;所述拉链头为两个,当需要拉合拉链时,先后将两个开合拉链头(22)分别卡入相互捏合的定位链牙(9)的外侧面,两个开合拉链头(22)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拉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12-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保护布盖(2),该保护布盖(2)设置于拉链的终端,保护布盖(2)的一端与一块复合编织布(1)贴合连接,保护布盖(2)的另一端与另一块复合编织布(1)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2、4、6、7或者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链牙(5)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过渡链牙(5)与公链或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19.根据权利要求4、5、8、9、12、14、15或者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链牙(9)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定位链牙(9)与公链或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20.根据权利要求4、5、8或者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始端链牙(10)的内侧面凸设有定位柱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并排设置;所述始端链牙(10)与公链或母链并排设置的一端为一斜侧面。
21.一种开合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腔体(221)、第二半腔体(222)、第二拉环(223)及第二锁紧螺栓(224);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2211)及过孔(2212),该定位孔(2211)与过孔(2212)相通,第一半腔体(221)内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滑槽(2213;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半腔体(222)的顶部还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滑槽(2213)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2221),该定位凸起(2221)与定位滑槽(2213)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体(221)与第二半腔体(2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环(223)设置于第一半腔体(221)的顶部,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24)与第二螺纹孔螺接;所述第一半腔体(221)内及第二半腔体(222)内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25)。
CN201310035652.4A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4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652.4A CN103054281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652.4A CN103054281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4281A true CN103054281A (zh) 2013-04-24
CN103054281B CN103054281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09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56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4281B (zh) 2013-01-30 2013-01-30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5428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971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牙头螺旋式拉链
WO2016127526A1 (zh) * 2015-02-11 2016-08-18 福建省创越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
CN109924614A (zh) * 2019-04-25 2019-06-25 周士志 一种新型拉链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3548A (ja) * 2006-12-08 2008-06-26 Seisan Nipponsha:Kk スライダー付き合成樹脂製袋体
CN201663971U (zh) * 2010-02-06 2010-12-08 骆炳华 一种防水拉链
CN102665475A (zh) * 2009-12-25 2012-09-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203290348U (zh) * 2013-01-30 2013-11-20 张韬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及其开合拉链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3548A (ja) * 2006-12-08 2008-06-26 Seisan Nipponsha:Kk スライダー付き合成樹脂製袋体
CN102665475A (zh) * 2009-12-25 2012-09-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201663971U (zh) * 2010-02-06 2010-12-08 骆炳华 一种防水拉链
CN203290348U (zh) * 2013-01-30 2013-11-20 张韬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及其开合拉链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9711A (zh) * 2014-03-14 2014-06-18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牙头螺旋式拉链
CN103859711B (zh) * 2014-03-14 2016-01-13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牙头螺旋式拉链
WO2016127526A1 (zh) * 2015-02-11 2016-08-18 福建省创越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
CN109924614A (zh) * 2019-04-25 2019-06-25 周士志 一种新型拉链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4281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90348U (zh)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及其开合拉链头
CN103054281A (zh) 一种多应用弧弯卡接型拉链
CN203182165U (zh) 一种弧弯卡接型拉链
CN201976898U (zh) 一种密封拉链
CN205712518U (zh) 一种集成防水墙板结构
CN206462520U (zh) 一种防水拉链
CN201480202U (zh) 双层齿密封拉链
CN105686236B (zh) 防水气密双拉拉链头
CN209436409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防水气密拉链
CN203547450U (zh) 一种多功能核安全门
CN216241557U (zh) 一种自动补偿压力同步阀
CN109638183A (zh) 一种无极柱锂电池盖板
CN205908738U (zh) 一种真空炉门新型密封装置
CN208096222U (zh) 一种防水拉链
CN209590797U (zh) 一种鼠标
CN214364731U (zh) 一种密封防水卡扣式生态板扣条
CN2139789Y (zh) 防水拉链
CN201894251U (zh) 一种防潮密封拉链以及用于该拉链的拉头
CN215071494U (zh) 一种液压抓梁深水接线盒
CN216493858U (zh) 一种带有高压防渗功能的拉链结构
CN203152722U (zh) 一种防水拉链
CN201782134U (zh) 新型立体拉链
CN218152982U (zh) 一种四通式钢塑转换管件
CN205244684U (zh) 一种高密封性法兰
CN205678979U (zh) 一种整体式抗绞边门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G MINYA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G TAO

Effective date: 201501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14

Address after: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Dongtai garden Kang Yi Ju 18-606

Applicant after: Zhang Minyao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Dongtai garden Kang Yi Ju 18-606

Applicant before: Zhang Ta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