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2097B -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2097B
CN103052097B CN201110309822.4A CN201110309822A CN103052097B CN 103052097 B CN103052097 B CN 103052097B CN 201110309822 A CN201110309822 A CN 201110309822A CN 103052097 B CN103052097 B CN 103052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twp
cell
value
median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98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2097A (zh
Inventor
沙秀斌
窦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98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520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596 priority patent/WO20130532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052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2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2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2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的参考RTWP值的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确定方法,包括: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基站根据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和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使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误差小。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利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的无线接入网中,其利用正交码区分不同用户,并对数据进行扩频后通过无线链路传输;小区的上行容量会受小区上行干扰的限制,其中小区的上行干扰主要包括系统外的干扰和系统热噪声(即小区底噪声)、小区内业务负荷及系统内的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和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小区的上行干扰一般用本小区的RTWP(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接收宽带总功率)的值来衡量,小区的RTWP值可以由节点B(NodeB)实时测量获取;小区的上行负荷一般用小区的RTWP值相对于参考RTWP值(Reference 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的抬升量来衡量,目前,参考RTWP一般设置为本小区的底噪声。
在WCDMA和TD-SCDMA系统中,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业务的调度一般在节点B(Node B)进行,Node B在进行HSUPA业务调度时,需要根据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确定该小区的负荷,从而进行业务调度;另外,RNC(Radio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在进行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的接纳控制和小区负荷控制算法决策时,也需要根据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确定该小区的负荷,从而进行RRM算法决策;但由于WCDMA和TD-SCDMA系统中,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同频邻小区边缘的用户对本小区干扰的影响很大),而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对本小区的容量影响又不明显,因此,如果仅仅将系统外的干扰和系统热噪声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而未考虑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影响,使得得到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误差较大,从而根据该参考RTWP值确定的本小区的负荷误差也会较大,进而导致确定的本小区的容量偏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确定的参考RTWP值的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确定的参考RTWP值的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将所有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较佳地,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
所述基站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基站确定的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获取由基站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RTWP中间值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
较佳地,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较佳地,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将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将所有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较佳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由基站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所述校正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较佳地,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校正模块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和该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该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使得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误差小,从而根据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确定的本小区的负荷的误差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确定的参考RTWP值的误差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确定方法及设备,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使得得到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误差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S102、基站根据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具体的,步骤S101中基站可以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包括:
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Radio Link,RL)在天线口的接收功率值,并将所有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下面介绍几种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确定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的方法只是说明性的,并非限制性的,凡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确定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的方法都适用于本发明。
方法一、根据无线链路在本小区测量到的DPCCH的SIR确定其接收功率值,具体如下:
每条无线链路在本小区测量到的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SIR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
其中,SIRik表示第i条无线链路在小区k测量到的信干比SIR;
RSCPik: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表示小区k中第i条无线链路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ISCPi:Interference Signal Code Power,表示小区k中第i条无线链路的接接口信号码功率;
Ii表示第i条无线链路中用户的总干扰;
Prxik表示小区k接收到的第i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
RTWPk表示小区k的RTWP;
SF表示信道的扩频因子;
将公式1进行等价变换即可得到公式2,由公式2可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专用信道的接收功率都是相对于DPCCH信道的接收功率偏差,可由DPCCH信道的接收功率通过3GPP原理推导得出其他专用信道的接收功率,此处不再赘述。
方法二、根据小区的上行业务品质因素Eb/No确定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具体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
其中,ΔI表示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其单位是dBm;
Itotal表示小区的总干扰,其值可由基站公共测量得到;
η=1-N0/Itatal
N0表示上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
CL表示负荷估计因子;
其中,公式3中的负荷估计因子CL可以根据公式4确定:
其中,W=3.84e6[bit/s];
α表示小区业务上行激活因子(一般取为1);
UlInterFactor表示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因子;
β=10^((Eb/N0)/10);
R表示接纳业务的目标速率。
较佳地,公式3中的负荷估计因子CL还可以根据公式5确定:
其中,(EC/NO)i为第i条无线链路中的用户解调需要的码片信噪比。
较佳地,基站可确定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基站根据上述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HSUPA业务调度;基站可通过公共测量报告将上述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接收到基站上报的小区的参考RTWP值,并根据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RRM的接纳控制和负荷控制算法决策。
考虑到邻小区干扰对本小区容量的影响,为了更精确的确定小区的参考RTWP值,较佳地,基站还可以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基站确定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
无线网络控制器接收到基站上报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后,根据下列公式对该小区的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公式6;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邻小区的干扰因子为经验值,可根据需要设定,一般取为0.65,邻小区的干扰因子也可以作为一个可调整参数根据实际场景进行动态配置;预设的增量也为经验值,可根据需要设定,一般取1。
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并将确定的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通过物理共享信道重配置发送至该小区对应的基站;
基站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无线网络控制器接收到基站上报的,并根据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RRM的接纳控制和负荷控制算法决策;基站可根据接收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的对应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HSUPA业务调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该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图1所示的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如图1所示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2所示,该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处理模块21,用于根据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
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将所有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较佳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根据公式2确定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
较佳地,处理模块21还用于:确定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处理模块21还用于:确定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确定方法,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无线网络控制器获取由基站根据小区的RTWP值与该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该小区的RTWP中间值;
S302、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步骤S301中的RTWP中间值为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确定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过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确定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较佳地,步骤S302中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公式6对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如图3B所示,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之后,还包括:
S303、无线网络控制器将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基站。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由于该无线网络控制器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图3A或图3B所示的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实施可以参见如图3A或图3B所示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如图4A所示,该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
接收模块40,用于获取由基站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校正模块41,用于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较佳地,RTWP中间值为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
较佳地,校正模块41具体用于:根据公式6对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较佳地,如图4B所示,该无线网络控制器还包括:
发送模块42,用于将校正模块41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基站。
下面结合附图对TD-SCDMA系统中由NodeB确定参考RTWP值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NodeB计算本小区内每条无线链路RL(Radio Link)的接收功率;
下面以每条无线链路在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为例对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的计算进行说明。每条无线链路在DPCCH的接收功率可以根据NodeB测量得到的每条无线链路在本小区的DPCCH的信干比SIR(可由NodeB实时测量)及NodeB测量得到的本小区的接收总宽带码功率RTWP值(可由NodeB实时测量)确定;
具体地,基站根据公式2确定每条无线链路在DPCCH的接收功率;
S502、NodeB将本小区内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进行累加求和,从而确定出由于业务产生本小区负荷增量;
S503、NodeB将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与本小区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进一步,NodeB可根据S503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确定本小区的负荷,从而进行HSUPA业务调度;
NodeB可通过公共测量报告将其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上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可根据NodeB上报的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RRM的接纳控制及负荷控制算法决策。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同样也适用于WCDMA及其他系统中小区的参考RTWP值的确定,WCDMA系统中确定小区的参考RTWP值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类似,具体过程请参阅TD-SCDMA系统中小区的参考RTWP值的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以WCDMA系统为例,对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共同确定参考RTWP值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NodeB根据公式2计算小区内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
S602、NodeB将小区内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进行累加求和,从而确定出由于业务产生本小区负荷增量,并将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与本小区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S603、NodeB将步骤S602确定的本小区RTWP中间值通过公共测量报告上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
S604、无线网络控制器对NodeB上报的该RTWP中间值根据邻小区干扰按照公式6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该小区的参考RTWP值。
进行邻小区的干扰校正主要是考虑到邻小区干扰对本小区容量的影响。
S605、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步骤S604确定的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RRM算法决策;
S606、无线网络控制器通过物理共享信道重配置将步骤S604确定的小区的参考RTWP值发送给NodeB;
S607、NodeB根据收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的小区的参考RTWP值进行HSUPA业务的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同样也适用于TD-SCDMA及其他系统中由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共同确定小区的参考RTWP值,TD-SCDMA由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共同确定小区的参考RTWP值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类似,具体过程请参阅WCDMA系统中由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共同确定小区的参考RTWP值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和该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该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确定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使得确定的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误差小,从而根据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确定的本小区的负荷的误差也较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所述基站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基站确定的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将所有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4.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获取由基站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TWP中间值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将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所述基站。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本小区内的业务负荷增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本小区的总接收宽带功率RTWP值和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并将确定的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上报至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校正处理;将收到的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基站确定的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本小区内的每条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将所有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功率值之和作为所述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的差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10.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由基站根据本小区的RTWP值与本小区的业务负荷增量确定的所述本小区的RTWP中间值;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邻小区的干扰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并确定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作为所述本小区的参考RTWP值;
其中,所述校正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公式对所述RTWP中间值进行校正处理:
校正后的RTWP中间值=RTWP值-校正因子×(RTWP值-RTWP中间值)
其中,校正因子=邻小区干扰因子+预设的增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校正模块确定的参考RTWP值发送至所述基站。
CN201110309822.4A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03052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9822.4A CN103052097B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PCT/CN2012/077596 WO2013053245A1 (zh) 2011-10-13 2012-06-27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9822.4A CN103052097B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2097A CN103052097A (zh) 2013-04-17
CN103052097B true CN103052097B (zh) 2018-07-20

Family

ID=4806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9822.4A Active CN103052097B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网络中参考rtwp的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52097B (zh)
WO (1) WO201305324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7188A1 (en) * 2006-04-10 2007-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oise rise estimation
CN101431351A (zh) * 2007-11-07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b获取调度增强专用信道可用功率的方法
CN101523775A (zh) * 2006-10-06 2009-09-0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噪声基底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62878A (zh) * 2008-04-18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小区上行负荷的汇报方法
CN101959233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扇区调度方法、节点b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3034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Abdel-Ghaffar Hisham S. Method of providing or receiving cell load information using at least dual periodicity
EP1936984A1 (en) * 2006-12-22 2008-06-25 Alcatel Lucent Interactive TV system, a related meta data filtering device, a related web service routing device and a related application generating device
CN101227211B (zh) * 2007-01-19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总宽带功率校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7188A1 (en) * 2006-04-10 2007-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oise rise estimation
CN101523775A (zh) * 2006-10-06 2009-09-0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噪声基底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31351A (zh) * 2007-11-07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b获取调度增强专用信道可用功率的方法
CN101562878A (zh) * 2008-04-18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小区上行负荷的汇报方法
CN101959233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扇区调度方法、节点b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2097A (zh) 2013-04-17
WO2013053245A1 (zh)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60377B2 (en) ABS-based method for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Fodor et al. A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scheme for cellular network assisted D2D communications
Bellesch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D2D communications
EP2755336B1 (en) Method for multinod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JP5855271B2 (ja) D2d通信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2030473B1 (en)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amo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JP4662074B2 (ja) 上り回線無線リソース制御の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US2012023673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d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Backhaul
Novlan et al.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uplink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EP3269185A1 (en) Power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US10644832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cell network with perfect and imperfect CSI
US2019009866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energy detection thresholds (edts) in radio nodes deploying listen before talk within a coordinated network to improve throughput on shared spectrum
US20160105834A1 (en) Interference and Load Aware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Hajisami et al. Dynamic joint processing: Achieving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in uplink 5G cellular networks
US102712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ffic load balanc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belsi et al. A generic framework for dynamic eICIC optimization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Bai et al. Uplink massive MIMO SIR analysis: How do antennas scale with users?
US201302019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Point (TP) Association and Beamforming Assignmen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412208B2 (en) Autonomous fractional time reuse
Teng et al. Power control based on interference pricing in hybrid D2D and cellular networks
JP2012209679A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hoi et al. Cho
Zha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al cooperative cluster size for randomly distributed small cells under cloud RAN
US95314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Somasundaram Proportional fairness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eIC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8

Address after: 210012 No. 68 Bauhinia Road,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Road, South China road.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after: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Yuhuat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2 Bauhinia Road No. 6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