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9104B -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9104B
CN103039104B CN201180001674.8A CN201180001674A CN103039104B CN 103039104 B CN103039104 B CN 103039104B CN 201180001674 A CN201180001674 A CN 201180001674A CN 103039104 B CN103039104 B CN 103039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length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9104A (zh
Inventor
葛陆泉
矫渊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9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9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确定包括DCI的至少一个长度的长度组合;根据DCI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DCI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将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RNTI相同且DCI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一终端模拟多用户的测试工具中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提高盲检效率。

Description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系统的下行业务数据传输中,采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PDCCH)承载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以下简称DCI)。DCI格式(format)包括1,1A,1B,1D,2,2A,2B等等。每种DCI Format编码后可能有不同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以下简称CCE)长度,CCE是组成PDCCH资源分配的最小单元。通常情况下,每个PDCCH信息占用资源的长度可以为占用1个、2个、4个或者8个CCE。对应PDCCH有4中聚合级别,分别为1、2、4和8。
通常情况下,基站根据资源使用情况等确定DCI的发送需要采用的聚合级别,然后根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以下简称RNTI)和子帧号信息计算出来DCI所占用的CCE在CCE资源空间中的位置。根据聚合级别将经过编码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以下简称CRC)以及RNTI加掩的DCI进行速率匹配等操作,并将处理后的DCI信息映射到空口资源上进行发送。在UE侧,UE根据当前的RNTI和子帧号信息应该可以计算出PDCCH所在的搜索空间;然后通过盲检的方法在计算得到的搜索空间上,根据不同的聚合级别遍历搜索空间中所有的机会窗搜索DCI信息所在的正确位置,获取DCI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盲检方法为单用户场景的使用方法。当在多用户的测试场景下,若使用一个终端模拟多个用户测试时,此时若按照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法对每一个用户分别进行盲检,这样盲检总次数将与用户数成正比,大大增加了盲检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多用户测试工具的场景下采用现有的盲检测方法复杂度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不区分用户、效率更高的盲检测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
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
搜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进行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将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进行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用区分用户,在用户数目较多如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LTE系统中,PDCCH所在的搜索空间(即PDCCH盲检测的所有可能选项)分为两大类: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以下简称CSS)和专用搜索空间(Specific Search Space;以下简称SSS)。其中CSS所含的PDCCH信息是给所有用户的公共信息。而SSS是某个用户专用的搜索空间,所含的信息仅对该用户有效。对于某些用户,其CSS和当前的SSS存在交叠。也存在某些用户的SSS和其他用户的SSS存在交叠的情况。在UE侧进行盲检测的时候,两个空间的信息都需要进行检测。如下表1为两个搜索空间的聚合级别、放置PDCCH的总CCE数目以及PDCCH位置候选项个数的情形。
表1
如表1所示。表1的第1列为搜索空间类型。表1的第2列为在第1列对应的搜索空间类型下对应的聚合级别。聚合级别的值等于在基站侧DCI通过卷积编码后形成的PDCCH信息占用CCE资源的数目,这里的PDCCH信息的长度是以CCE为单位的信息长度,例如聚合级别为4表示DCI编码后的PDCCH信息长度为4个CCE。表1的第3列为PDCCH长度确定了第二列的聚合级别对应的值后,所对应的所有可能PDCCH占的总CCE数目。表1的第4列为每种PDCCH所放置的可能位置个数。表1中第3列值为第2列和第4列的乘积。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盲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100、确定DCI的长度组合,该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
这里的长度组合中包括该DCI可能出现的至少一个长度。
101、在CCE资源空间中,根据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其中该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具体指的是在CCE资源空间中PDCCH信息占用CCE的长度,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为1、2、4或者8个CCE。也就是说在CCE资源空间中PDCCH占用1、2、4或者8个CCE。这里的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值等于对应的PDCCH的聚合级别的值。因此,这里也可以说是根据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PDCCH的聚合级别值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这里的CCE的资源指的是整个CCE资源空间。
102、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DCI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由于在接收端一侧获取的第一资源信息是在发送端一侧对DCI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PDCCH信息或者PDCCH信息片段。因此,这里对于每一个第一资源信息,可以根据该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到对应的表征DCI的第二资源信息。
103、将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RNTI相同且DCI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进行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在LTE系统的接收端一侧进行,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具体可以为一个盲检测装置。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中通过一个终端(如UE)模拟多用户进行测试的测试工具中。例如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盲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于该能够模拟多用户的终端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用区分用户,在模拟多用户测试工具中例如模拟的用户数目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102中的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DCI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具体包括: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作为搜索条件在CCE资源空间中进行搜索,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102之后,103之前,还包括对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
可选地,对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具体包括:
(1)对于每一个第二资源信息,根据RNTI和子帧号获取搜索空间;
(2)判断该第二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资源信息在CCE资源空间中的位置是否处于(1)获取的搜索空间中;若不处于,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否则当处于时,确定虚警检测通过。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中,当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丢弃虚警检测未通过的第二资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DCI的长度组合可以在UE与基站之间不固定传输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根据LTE物理协议,可以得知:当不确定测试的基站与UE之间的传输模式时,此时DCI的长度组合中最多只能存在七种DCI的长度。详细可以参考下述表3至表9所示的DCI的长度。其中表6对应的DCI 1C只能在CSS存在,对应DCI1C的DCI长度在进行搜索时可以仅在CSS中进行盲检。由于SSS与CSS可以存在交叠,搜索其他六种DCI的长度可能存在SSS也可能存在CSS,所以要在整个搜索空间进行搜索。
可选地,当基站与UE之间有固定传输模式的时候,由于在SSS中,每一种传输模式对应两种DCI format,根据每一种DCI format可以知道对应的DCI的长度。因此盲检测装置还可以参考当前基站与UE之间的传输模式,同时结合当前测试的LTE系统的制式、测试的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DCI的长度组合。其中LTE系统的制式可以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以下简称TDD)或者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以下简称FDD)。在基站建成之后,对应的LTE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便可以确定。对于基站与UE之间的传输模式、LTE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四个参数信息,盲检测装置获取到的参数信息越多,能够获取到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的DCI长度的数目越少,但是获取到的DCI的长度组合越精确。
如表2为SSS的部分传输模式与DCI format对应关系表。
表2
 传输模式  DCI格式(format)
 传输模式1  1,1A
 传输模式2  1,1A
 传输模式3  2A,1A
 传输模式4  2,1A
 传输模式5  1D,1A
 传输模式6  1B,1A
 传输模式7  1,1A
 传输模式8  2B,1A
表2中左边列表示的是传输模式。例如传输模式1可以配置为单天线(Port0)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2可以配置为发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3可以配置为开环空分复用(Open-loop spatialmultiplexing)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4可以配置为闭环空分复用(Closed-loopspatial multiplexing)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5可以配置为多用户多进多出Multi-user MIMO)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6可以配置为闭环(Closed-looped)Rank=1预编码(Prcoding)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7可以配置单天线端口0或发送分集;传输模式8可以配置单天线端口0或发送分集、闭环空分复用等等。表2中右边列表示的是DCI format。例如1,1A,1B,1D,2,2A,2B。分别表示DCI format。除了上述SSS中出现的DCI format之外,在CSS中还可以存在1C,3,3A三种DCI format。每一种DCI format对应一种DCI长度。在不同LTE制式、不同带宽以及基站的不同天线数目下,一种DCI format对应不同的DCI长度。DCI长度也可以称为DCI的净荷大小。下面的表3-表9详细描述不同的DCI格式在各种场景下对应的DCI的净荷大小。其中下表3-表9中以DCI的净荷中包括16bit CRC位为例。
表3
如上所述表3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分别为0、1A、3、3A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第2至第7列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二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0/1A/3/3A对应的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三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 0/1A/3/3A对应的净荷大小。
表4
  DCI 1   1.4M   3M   5M   10M   15M   20M
  FDD   35   39   43   47   49   55
  TDD   38   43   46   50   52   58
如上所述表4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1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第2至第7列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二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1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三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1对应的净荷大小。
表5
如上所述表5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1B和1D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中的1.4M、3M、5M、10M、15M和20M分别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中的2TX和4TX分别表示基站包括的2个天线和4个天线。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三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1B/1D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四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1B/1D净荷大小。
表6
如上所述表6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1C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第2至第7列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二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1C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三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1C对应的净荷大小。
表7
如上所述表7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2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中的1.4M、3M、5M、10M、15M和20M分别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中的2TX和4TX分别表示基站包括的2个天线和4个天线。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三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2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四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2净荷大小。
表8
如上所述表8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2A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中的1.4M、3M、5M、10M、15M和20M分别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中的2TX和4TX分别表示基站包括的2个天线和4个天线。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三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2A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四行第2至第13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对应第二行的天线数目下DCI2A净荷大小。
表9
  DCI2B   1.4M   3M   5M   10M   15M   20M
  FDD   44   47   52   57   58   64
  TDD   47   50   55   59   61   67
净荷大小如上所述表6中表示的在不同带宽值以及不同LTE制式下的DCI format为2B的净荷大小。其中第一行第2至第7列表示不同的带宽值;第二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FDD,第二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二行第1列的F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2B净荷大小。第三行第1列表示的是LTE制式为TDD,第三行第2至第7列表示的是在对应第三行第1列的TDD下,在对应上述第一行的带宽之下DCI2B对应的净荷大小。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102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DCI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a)对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以使得每次盲检得到的资源信息适合维特比(Viterbi)译码的输入。
(b)对解速率匹配后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处理;
(c)对维特比(Viterbi)译码处理后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
例如根据当前的所有RNTI值进行盲检以实现对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详细可以参考现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d)对解掩处理后的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CRC,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具体地,这里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为将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Viterbi译码、解掩以及CRC校验成功后得到的资源信息。
可选地,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100中确定DCI的长度组合,实际应用中该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该DCI的至少三个长度,例如当不确定传输模式时,可以确定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7种长度。当确定传输模式时,在SSS中,根据每种传输模式可以确定两种DCI format,从而确定两种DCI长度,在加上一种只能在CSS中存在的DCI format,因此实际应用中,确定的DCI的长度组合中至少包括三种DCI长度。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盲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200、判断当前基站与UE之间是否固定传输模式;若不固定,执行201,否则执行202;
该UE可以模拟多个用户进行测试。
201、确定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七种DCI长度;执行203;
由于传输模式不固定,这里选取所有可能出现的DCI长度,共7种,详见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202、根据当前基站与UE之间的传输模式、LTE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网络的带宽信息确定,获取当前传输模式对应的DCI长度组合包括的DCI的长度;执行203;
203、在整个CCE资源空间,根据DCI长度组合中的每一种DCI长度以及PDCCH的长度搜索获取多个第一资源信息;执行204;
在基站的网络制式为TDD、天线模式为4天线、带宽为20M的情况下,例如CCE资源空间为88个CCE单元时,每一个CCE单元对应72比特资源,DCI长度组合中包括至少三种DCI长度,例如在传输模式7的时候可以选取表3、表4和表6中相应的DCI长度,此时DCI的长度为47、58或31比特。PDCCH的长度可以为1、2、4和8个CCE四种情况。在88个CCE资源空间搜索的时候,可以按照DCI长度为47、58或31比特进行搜索,且在搜索过程中,对于每一种DCI长度的搜索,同时需要考虑PDCCH的长度为1、2、4或8个CCE的搜索条件,最终搜索获取到多个第一资源信息。
或者在88个CCE资源空间搜索的时候,可以按照PDCCH的长度为1、2、4或者8个CCE进行搜索,在搜索过程中,对于每一种PDCCH的长度的搜索,同时需要考虑DCI长度为47、58或31比特的搜索条件,最终搜索获取到多个第一资源信息。这里的多个第一资源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资源信息。总之,在搜索过程中,DCI长度和PDCCH占用CCE资源的长度两个搜索条件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
204、对多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以使得每次盲检得到的资源信息适合Viterbi译码的输入;执行205;
205、对解速率匹配后的多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Viterbi译码处理;执行206;
206、对Viterbi译码处理后的多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执行207;
具体根据当前所有RNTI值对Viterbi译码处理后的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
207、对解掩处理后的多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CRC,保存CRC成功的第二资源信息;执行208;
CRC成功的第二资源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上述204-207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08、对CRC成功的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保存虚警检测通过的第二资源信息;执行209;
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209、将虚警检测通过的、RNTI相同且DCI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进行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这样不用区分用户,在用户数目较多如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本实施例的盲检测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盲检测过程中不用区分用户,在用户数目较多如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具体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0、搜索模块11、获取模块12和合并模块13。
其中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该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搜索模块11与确定模块10连接,搜索模块11用于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确定模块10确定的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模块12与搜索模块11,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合并模块13与获取模块12连接,合并模块13用于将通过获取模块12获取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盲检测的实现过程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确定DCI的长度组合,该DCI的长度组合中包括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在CCE资源空间中,根据该DCI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PDCCH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搜索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根据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分别获取用以表征DCI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对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CRC;将通过CRC的、RNTI相同且DCI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进行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用区分用户,在模拟多用户测试工具中例如模拟的用户数目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2具体用于以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作为搜索条件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进行搜索,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为1、2、4或者8个控制信道单元。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中的获取模块12具体包括:解速率匹配单元121、译码处理单元122、解掩处理单元123和校验处理单元124。
其中解速率匹配单元121与搜索模块11连接,解速率匹配单元121用于对搜索模块11搜索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译码处理单元122与解速率匹配单元121连接,译码处理单元122用于对解速率匹配单元121解速率匹配后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维特比译码处理。解掩处理单元123与译码处理单元122连接,解掩处理单元123用于对译码处理单元122维特比译码处理后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校验处理单元124与解掩处理单元123连接,校验处理单元124用于对解掩处理单元123解掩处理后的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此时,合并模块13与校验处理单元124连接,合并模块13用于将校验处理单元124处理后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图中未示出。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14。该检测模块14与获取模块12连接,检测模块14用于对获取模块12获取的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
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中的检测模块14,具体包括:获取单元141和检测单元142。
例如,如图4所示,获取单元141与校验处理单元124连接,获取单元141用于对校验处理单元124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的每一个第二资源信息,根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子帧号获取对应的搜索空间。检测单元142分别与获取单元141和校验处理单元124连接,检测单元142用于判断校验处理单元124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的每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资源信息在控制信道单元的资源空间中的位置是否处于获取单元141获取的搜索空间中;若不处于,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否则当处于时,确定虚警检测通过。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合并模块13与检测单元142连接,合并模块13用于将检测单元142处理后得到虚警检测通过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中的检测模块14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3。该处理单元143与检测单元142连接,处理单元143用于当检测单元142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时,丢弃虚警检测未通过的第二资源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可以在不确定基站与多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模式下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该确定模块10具体也可以用于根据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模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该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为时分双工或者频分双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图4中是将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放在一起来详细介绍本发明。实际应用中,上述的各个可选技术方案可以分别与图3所示实施例构成一个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盲检测的实现过程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盲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用区分用户,在模拟多用户测试工具中例如模拟的用户数目大于100的场景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盲检次数,缩短盲检时延、提高盲检效率。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
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包括: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作为搜索条件在所述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进行搜索,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为1、2、4或者8个控制信道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具体包括:
对于每一个所述第二资源信息,根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子帧号获取对应的搜索空间;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资源信息在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的资源空间中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搜索空间中;若不处于,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
否则当处于时,确定所述虚警检测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时,还包括:丢弃所述虚警检测未通过的第二资源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具体包括:
根据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所述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模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为时分双工或者频分双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具体包括:
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
对解速率匹配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维特比译码处理;
对维特比译码处理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
并对解掩处理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8.一种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中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
搜索模块,用于在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获取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获取对应的用以表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相同且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相同的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合并,作为盲检测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长度以及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作为搜索条件在所述控制信道单元资源空间中进行搜索,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占用的资源长度为1、2、4或者8个控制信道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进行虚警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对于每一个所述第二资源信息,根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子帧号获取对应的搜索空间;
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资源信息在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的资源空间中的位置是否处于所述搜索空间中;若不处于,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否则当处于时,确定所述虚警检测通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当确定虚警检测未通过时,丢弃循环冗余校验成功的第二资源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基站的天线数目以及所述基站所在网络的带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模式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长度组合,所述长期演进系统的制式为时分双工或者频分双工。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解速率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速率匹配处理;
译码处理单元,用于对解速率匹配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维特比译码处理;
解掩处理单元,用于对维特比译码处理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解掩处理;
校验处理单元,用于对解掩处理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信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信息。
CN201180001674.8A 2011-08-05 2011-08-05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039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8067 WO2012159368A1 (zh) 2011-08-05 2011-08-05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9104A CN103039104A (zh) 2013-04-10
CN103039104B true CN103039104B (zh) 2015-07-08

Family

ID=4721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674.8A Active CN103039104B (zh) 2011-08-05 2011-08-05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9104B (zh)
WO (1) WO20121593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5719A1 (zh) * 2015-08-31 2017-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680996B (zh) * 2016-03-03 2019-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lte系统中pdcch盲检测方法
CN108259542B (zh) * 2016-12-29 2020-0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10A (zh) * 2017-03-21 2018-10-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05B (zh) * 2017-05-05 2019-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039557B (zh) * 2017-06-12 2020-12-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多天线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8502B (zh) * 2018-02-09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盲检次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24071B (zh) * 2018-03-28 2022-04-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pmi的传输方法、接收端和发送端
CN114095118B (zh) * 2020-08-25 2024-05-28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3369A (zh) * 2010-07-06 2010-11-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
CN101932024A (zh) * 2009-06-24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429A (zh) * 2009-08-13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cce聚合长度指示方法、获取方法和设备
WO2011035495A1 (zh) * 2009-09-28 2011-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的盲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2246449B (zh) * 2009-10-20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dcch的盲检测方法、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24A (zh) * 2009-06-24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883369A (zh) * 2010-07-06 2010-11-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9368A1 (zh) 2012-11-29
CN103039104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104B (zh) 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258629B1 (en) Blind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CN103312483B (zh) 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893788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utomatically decoding uplink data
US920432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ducing the impact of fals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tec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data
CN102056198B (zh) 一种下行信道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30098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知方法
CN106992847A (zh) 上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13455038B (zh)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86193A (zh) 误检测判决方法及装置
CN10192621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10434A (zh) 控制信息增强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2340800B (zh) 获取dci指示的信息的方法、ue及基站
US9661513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enhanced channel control element (CCE) decoding in LTE networks
CN106385309A (zh)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CN108123775A (zh) 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26714B (zh) 被动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446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lar code coding
US20140269527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ingle and multi-carrier downlink an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solution
CN103686934A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
US9066340B2 (en) Method of detec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long-term evolution system
CN114422080A (zh) Pdcch盲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970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grants and assignments in a PDCCH
CN104125035A (zh) Dci误检测筛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6894A (zh) 一种发送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