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7486A -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 Google Patents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7486A
CN103037486A CN2012105585258A CN201210558525A CN103037486A CN 103037486 A CN103037486 A CN 103037486A CN 2012105585258 A CN2012105585258 A CN 2012105585258A CN 201210558525 A CN201210558525 A CN 201210558525A CN 103037486 A CN103037486 A CN 10303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via node
information
power consumption
modu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85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岚
张兴敢
柏业超
李多一
沈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5585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7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7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继节点选择,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的联合优化方案,用于最小化传感网的总功耗。本发明在满足目的节点的误码率要求,节点最大发射功率限制的条件下,提出使网络总功耗最小的节点发送功率、调制方式的计算方法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所有中继节点对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进行分布式计算,获得最小网络总功耗的中继节点获得优先广播信息的权利(广播的信息包括源节点的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源节点根据接收的信息决定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并采用分布式空时编码的方式发送信号;获得最小网络总功耗的中继节点对来自源节点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Description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的功控、调制方式和中继节点选择的联合优化方案。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网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多个传感节点收集信息,然后将收集的信息以多跳的方式传送到汇聚节点。在只有一级中继的传感网中,数据的传输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发送信息;第二阶段: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转发信息。如果网络中包括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转发的传统方法是每个中继节点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DF)或放大前传(AF),然后不同的中继节点用正交子信道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目的节点。这种基于简单重复的重传方法将使网络的频谱效率随中继节点个数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在短距离传输中,传感器节点上的电路损耗在总功耗中占有不可忽略的比重,因此,网络的总功耗也会随着活动中继节点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为降低功耗,延长网络寿命,可以通过节点协作构造虚拟的多入多出系统(MIMO),并利用MIMO传输技术,如分布式空时编码或分布式波束成形技术,使系统获得空间分集增益,从而降低节点的发射功率。但是,多中继节点协作由于同步等问题在实现上复杂度较高,而且协作会导致额外的时延和功率损耗。为降低节点协作的复杂度,简化物理层的协议设计,在多个中继节点中选择“最优”节点的中继选择方案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的中继选择方案注意包括基于位置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案,基于瞬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案,基于H-ARQ机制的中继选择方案等。
自适应调制技术已被用于基于解码前传、放大前传和选择前传的中继协作和中继选择系统中以进一步提高传感网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为利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可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满足系统误比特率(BER)的条件下,选择使吞吐量最大的调制方式。为消除在中继节点的检测错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将解调前传和选择中继相结合,当中继节点正确解码数据包时,才对数据进行重传。考虑到中继协作技术可能降低系统的频谱效率,可将只利用直达径所能获得的传输速率和采用协作技术所能获得的传输速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是否采用中继协作技术。
上述现有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案均没有考虑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也没有对功率、调制方式和中继节点选择进行联合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网的发射功率、调制方式和中继节点选择的联合优化方案。该方案在满足目的节点的误码率要求,节点最大发射功率限制的条件下,使网络的总功耗最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中继节点对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进行分布式计算,获得最小网络总功耗的中继节点获得优先广播信息的权利(广播的信息包括源节点的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源节点根据接收的信息决定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获得最小网络总功耗的中继节点对来自源节点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相比中继节点协作,所提出的分布式机会中继选择方案有效减少了网络的总功耗;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有效减少了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进一步降低了网络的总发射功率。因此,所提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网络的总功耗,延长传感网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中继节点选择,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的联合优化方案,用于最小化传感网的总功耗。
1.系统模型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网络由Mt个源节点,L个中继节点和一个目的节点所组成。假设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不存在直达径。令hsl表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间代表小尺度衰落的信道向量,hld表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间代表小尺度衰落的信道系数。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同时还经历平方率的路径损耗。网络中无线信道的上下行链路具有互易性。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网络的工作流程分为三步:(1)在发送有用信息前,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先向中继节点发送导频信号,中继节点根据导频信号估计从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到中继节点的信道信息;(2)每个中继节点根据后文C.调制方式、发送功率和中继节点选择的联合优化一节中所述方法计算源节点的发送功率、中继节点的发送功率、网络总功耗,并选择使总功耗最小的调制方式。每个中继节点启动初始值为Ti的定时器,Ti的值和中继节点i计算的网络总功耗成反比。Ti的值最先减为0的中继节点向网络中其他节点广播其计算得到的源节点的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其他中继节点收到此广播信息后自动停止工作。(3)源节点根据收到的广播信息决定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并采用多点协作的方式发送有用信息。广播消息的中继节点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假设每个源节点有Ni比特信息发送。则总的发送比特数为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31
Mt个源节点采用多点协作,即每个源节点将收集的信息量化后用Mn-QAM符号向其他发送节点广播(假设发送节点间的距离远小于发送节点和中继节点间的距离,因此发送节点在进行本地信息交流时使用小功率,中继和目的节点在本阶段接收不到来自发送节点的信息)。在每个源节点收到其他源节点的信息后,所有源节点对发送符号序列进行空时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到中继节点。
由于中继节点的半双工限制,发送节点和中继节点采用时分复用的发送模式。由于采用了中继选择,在每个数据块内,只有一个中继负责信息前传。若第l个中继节点被选中,该节点对来自源节点的信息进行解码重传,在此中继节点上的信噪比为
r l = | | H sl | | 2 E s M t G 1 N 0 - - - ( 1 )
其中,Es为所有源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块所消耗的能量,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33
d1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间的距离,Ml为链路余量,Nf为接收机噪声系数,Gt和Gr分别为发送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N0为单边热噪声功率谱密度。
根据(1)可算出第l个中继节点上的瞬时BER为
BER l = 0.2 exp ( - 1.5 r l 2 b n - 1 ) - - - ( 2 )
其中,bn=logMn
我们考虑在发送节点和中继节点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但发送功率不同。设第l个中继节点发送一个符号所消耗的能量为El,则在目的节点的接收信噪比为
r d = | h ld | 2 E l G 2 N 0 - - - ( 3 )
其中,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36
d2为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
假设在中继节点被检错的比特在目的节点同样会被检错,目的节点的瞬时BER的上界BERup可表示为
BERup=BERl+(1-BERl)BERd    (4)
其中,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41
为中继节点l正确解码的条件下,目的节点的BER。
B.功耗模型
设每个传感器节点发送模块的电路损耗功率为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42
接收模块的电路损耗功率为则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阶段的电路功耗为
P c 1 = M t P c t + ( M t + 1 ) P syn + P c r - - - ( 5 )
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阶段的电路功耗为
P c 2 = P c t + 2 P syn + P c r - - - ( 6 )
其中,PDAC,Pmix,Pfilt,Pfilr,PLNA,PADC,PIFA分别表示在DA转化器,混频器,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AD转化器和中频放大器上所消耗的功率。
系统所消耗的总能量等于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功率放大器上所消耗的能量加上在其它模块上的电路损耗。由于在一个数据块内在功放上所消耗的能量等于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46
因此,发送N比特信息网络所消耗的总能量为
E T = β ( E s × αN b n + E l × N b n ) + ( P c 1 × αN Bb n + P c 2 × N Bb n ) - - - ( 7 )
其中,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48
η为功率放大器的漏极效率,ε为调制信号的峰均比,与调制方式阶数相关。
从(7)式可以看出,传感网的总功耗和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源节点及中继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所选择的中继节点相关,因此,本专利的主要目的为在满足系统BER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发送功率和中继节点,使系统的总功率最小。该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min I , b n E s , E l E T = β ( E s × αN b n + E l × N b n ) + ( P c 1 × αN Bb n + P c 2 × N Bb n )
s.t.BERup≤BERtg
Es≤E0            (8)
El ≤E0
bn∈{0,1,…,M}
C.调制方式、发送功率和中继节点选择的联合优化
通常来说,中继节点个数和可选调制方式的数目不会太大,因此,我们可用穷举法搜索(8)中最优l和bn的值。由于在约束条件中BERup≤BERtg,因此,BERl必然也是小于BERtg的。当BERtg较小时,为简化运算,我们做如下近似:
BERup≈BERl+BERd            (9)
对于给定的l和bn,由约束条件所限定的Es和El的定义域为有限凸集。由于ET是Es和El的线性函数,因此,ET的最小值必在定义域的边界处取得。由于(8)是一个凸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8)转化为如下无约束优化问题: L = β ( E s × αN b n + E l × N b n ) + ( P c 1 × αN Bb n + P c 2 × N Bb n ) (10)
+ λ ( 0.2 exp ( - 1.5 r d 2 b n - 1 ) + 0.2 exp ( - 0.5 r l 2 b n - 1 ) - BER tg )
令L分别对Es和El求导,并令导数等于0,可得使L最小的E′s和E′l
E s ′ = - ln ( βαN ( 2 b n - 1 ) M t G 1 N 0 0.3 λb n | | h sl | | 2 ) ( 2 b n - 1 ) M t G 1 N 0 1.5 | | h sl | | 2 - - - ( 11 )
E l ′ = - ln ( βN ( 2 b n - 1 ) G 2 N 0 0.3 λb n | h ld | 2 ) ( 2 b n - 1 ) G 2 N 0 1.5 | h ld | 2 - - - ( 12 )
将(11)和(12)的表达式带入约束条件,可得:
N ( 2 b n - 1 ) G 2 N 0 1.5 λb n | h ld | 2 + αN ( 2 b n - 1 ) M t G 1 N 0 1.5 λb n | | h sl | | 2 = BER tg β - - - ( 13 )
利用上式可得到λ的值为
λ= βN ( 2 b n - 1 ) G 2 N 0 1.5 b n | h ld | 2 + βαN ( 2 b n - 1 ) M t G 1 N 0 1.5 b n | | h sl | | 2 BER tg - - - ( 14 )
将λ的值带回(11)和(12),便可得到
E s ′ = - ln ( 5 α M t G 1 | h ld | 2 BER tg G 2 | | h sl | | 2 + α G 1 M t | h ld | 2 ) ( 2 b n - 1 ) M t G 1 N 0 1.5 | | h sl | | 2
E l ′ = - ln ( 5 G 2 | | h sl | | 2 BER tg G 2 | | h sl | | 2 + α G 1 M t | h ld | 2 ) ( 2 b n - 1 ) G 2 N 0 1.5 | h ld | 2
考虑到Es和El的边界条件,Es和El的最优解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E′s>E0,E′l<E0,则
E s * = E 0 , E l * = - ln ( 5 BER tg - exp ( - 1.5 | | h sl | | 2 E 0 ( 2 b - 1 ) M t G 1 N 0 ) ) ( 2 b - 1 ) G 2 N 0 1.5 | h ld | 2 - - - ( 15 )
2.若E′s<E0,E′l>E0,则
E l * = E 0 , E s * = - ln ( 5 BER tg - exp ( - 1.5 | h ld | 2 E 0 ( 2 b - 1 ) G 2 N 0 ) ) ( 2 b - 1 ) M t G 1 N 0 1.5 | | h sl | | 2 - - - ( 16 )
3.若E′s<E0,E′l<E0,则
E s * = E s ′ , E l * = E l ′ - - - ( 17 )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该应用场景的仿真环境:
传感器节点可选调制方式为{4QAM,16QAM,64QAM,256QAM},目的节点的目标BER为10-3。源节点的个数为2。空时编码的码率为1。在一个数据块内发送的比特数N=104。其它系统参数的取值如表1所示。
表1系统参数
PDAC 16.2mW Pmix 30.3mW
Pfilt 2.5mW Pfilr 2.5mW
PLNA 20mW PADC 6.9mW
PIFA 3mW Psyn 50mW
η 0.35 N0 -171dBm/Hz
B 10KHz fc 2.5GHz
GrGt 5dBi Nf 10dB
Ml 40dB
图1所示的中继网络中的各中继节点首先通过导频信号估计从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到中继节点的信道信息,将所获得的信道信息以及上述系统参数带入公式(15)-(17)计算源节点发送功率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71
和中继节点发送功率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72
以及网络总功耗 E T ( l ) = β ( E s * × αN b n + E l * × N b n ) + ( P cl × αN Bb n + P c 2 × N Bb n ) , 并选择使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74
最小的调制方式。然后,各中继节点以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75
为起始时间启动计时器。计时器最先减为0的中继节点向其他节点广播
Figure BSA00000827041700076
和选择的调制方式。最后,源节点根据收到的信息决定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计时器最先减为0的中继节点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比较了在不同传输距离的环境中,本发明所提出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案、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采用相同发送功率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案,和中继节点协作方案的网络功耗性能。其中,纵坐标为2ET/Bbn,表示中继网络每发送一比特信息所需要的网络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方案的网络功耗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方案。图3比较了当中继节点个数不同时,本发明所提出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案和中继节点协作方案的网络功耗性能。其中,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距离为55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方案的网络功耗随着中继节点个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本发明在中继节点个数较多的中继网中节能效果明显,能有效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传感网中的节能传输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传感网的节能传输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导频阶段,各中继节点利用所获得的信道信息和系统参数对节点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进行分布式计算;
在发送有用信息阶段,源节点采用分布式空时编码的方法发送信息符号,被选中的中继节点对来自源节点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各中继节点对源节点发送功率、中继节点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进行分布式计算的方法;
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使用不同的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中继节点计算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的方法包括:
建立以网络总功耗为代价函数,以目的节点的误码率要求和节点最大发送功率限制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
通过求解上述优化问题得到源节点发送功率和中继节点发送功率的表达式;
计算网络总功耗,选择使总功耗最小的调制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的节点的误码率为源节点发送功率、中继节点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的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的节点误码率的计算方法包括:
考虑到在中继节点产生的误码对目的节点的影响,目的节点误码率的上界为中继节点的误码率加上在中继节点正确解码条件下目的节点的误码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
对任一给定的中继节点和调制方式,此带约束的优化问题为一个凸优化问题,可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
每个中继节点通过穷举法搜索使网络总功耗最小的调制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包括:
各中继节点在计算完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网络总功耗后,同时启动定时器,定时器的初始值和该中继节点所计算的网络总功耗成反比;
定时器的值最先减为0的中继节点向其他节点广播信息;
广播信息包括源节点的发送功率和调制方式;
收到广播信息的其他中继节点自动停止工作;
广播信息的中继节点负责对来自源节点的信息进行解码前传。
CN2012105585258A 2012-12-21 2012-12-21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Pending CN103037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85258A CN103037486A (zh) 2012-12-21 2012-12-21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85258A CN103037486A (zh) 2012-12-21 2012-12-21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7486A true CN103037486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85258A Pending CN103037486A (zh) 2012-12-21 2012-12-21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748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528A (zh) * 2014-09-09 2014-12-17 南京大学 一种支持可分级视频编码的mimo系统的视频传输方法
CN106304240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南京大学 采用机会性能量采集的多中继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883A (zh) * 2007-08-21 2008-03-05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放大转发协作处理的宽带无线传感网络信道估计方法
CN101237304A (zh) * 2008-03-05 2008-08-06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用于宽带无线传感网络中异步协作的空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860873A (zh) * 2010-05-21 2010-10-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信息交互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883A (zh) * 2007-08-21 2008-03-05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放大转发协作处理的宽带无线传感网络信道估计方法
CN101237304A (zh) * 2008-03-05 2008-08-06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用于宽带无线传感网络中异步协作的空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860873A (zh) * 2010-05-21 2010-10-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信息交互的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528A (zh) * 2014-09-09 2014-12-17 南京大学 一种支持可分级视频编码的mimo系统的视频传输方法
CN104219528B (zh) * 2014-09-09 2017-08-15 南京大学 一种支持可分级视频编码的mimo系统的视频传输方法
CN106304240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南京大学 采用机会性能量采集的多中继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6304240B (zh) * 2016-08-19 2019-07-16 南京大学 采用机会性能量采集的多中继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ui et al. Energy-efficiency of MIMO and cooperative MIMO techniques in sensor networks
CN101394253B (zh) 编码协作通信中降低中断率的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CN101656600B (zh) 基于增强型选择放大转发的机会协作分集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3763015B (zh) 一种有直连链路的多天线中继网络中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02694628B (zh) 基于多用户mimo协同中继系统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5071840B (zh) 一种af双向中继系统节点发射功率控制和中继位置部署的联合实现方法
CN103491610A (zh) 双向移动中继系统中基于中继选择的信息传输方法
Madan et al. Energy-efficient decentralized cooperative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656296A (zh) 全双工能量采集中继自适应天线选择传输方法
CN102545992A (zh) Df中继系统的最优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3369624B (zh) 能量受限协作通信系统中高能效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1951645A (zh) 一种蜂窝中继网络中的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2340340A (zh) 在mimo中继系统中实现天线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80737A (zh)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双向中继系统天线对选择方法
CN104717662A (zh) 一种联合空时频谱共享的合作中继传输方法
CN103037486A (zh) 机会中继系统中的一种节能传输方案
CN104837194B (zh) 一种基于af机制的双向中继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Tang et 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in spectrum domain with discrete time energy harvesting for primary user
CN102665260A (zh) 结合功率分配的多天线终端协作式mimo中继选择方法
CN102780545A (zh) 放大转发分布式协作系统发射天线选择方法
CN101883075B (zh) 一种基于虚拟mimo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4579594B (zh) 基于波束成型的swipt中继网络中arq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1656560B (zh) 一种高效频谱利用率的协作通信方法
CN105610486A (zh) 一种基于权重的携能通信系统双向中继选择方法
CN102857283B (zh) 基于数据切换和max-max准则的多天线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