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3971A -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3971A
CN103033971A CN2011103305582A CN201110330558A CN103033971A CN 103033971 A CN103033971 A CN 103033971A CN 2011103305582 A CN2011103305582 A CN 2011103305582A CN 201110330558 A CN201110330558 A CN 201110330558A CN 103033971 A CN103033971 A CN 103033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tilt angle
row
mixed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05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立晁
吴昭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3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及一薄膜电晶体基板;一液晶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其中当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由斜展态转变成弯曲态;以及一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可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约0度与约90度之间,且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一偏光板,配置于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二表面。

Description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为增大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业界提出一种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技术,其通过设计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实现视角的自我补偿。参考图1A~1C,显示现有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和驱动方法。
现有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彩色滤光基板110上具有彩色滤光片、透明共同电极140和配向膜,在薄膜电晶体基板120上具有薄膜电晶体、画素电极150和配向膜,而在彩色滤光基板110和薄膜电晶体基板120间具有液晶层130。彩色滤光基板110和薄膜电晶体基板120上的配向膜为同方向的配向处理。在这种构造中,对透明共同电极140和画素电极150施加电压时,如图1A所示,液晶层130的液晶分子会根据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维持起始的斜面配向状态。
同时,在透明共同电极140和画素电极150间施加预倾电压时,如图1B所示,斜面配向状态的液晶分子会转变成弯曲的配向状态。预倾电压必须高于液晶分子由斜展态(splay mode)开始转变成弯曲态(bend mode)所需的转移电压,液晶分子由斜展态到开始转变成弯曲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转移时间”。在透明共同电极140和画素电极150施加驱动电压时,如图1C所示,弯曲态的液晶分子会根据驱动电压转变成垂直配向状态让线形光穿透。之后如果没有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再转变成斜展态。
光学补偿膜系为了提高对比与扩大视野角,而被使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补偿架构于目前已发表的论文中大多使用多层补偿膜,例如双轴膜(biaxial film)、波板、盘形液晶膜(discotic liquid crystal film;DLC film)、C板(C-plate)等,过多的膜层会增加整体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对后续下游产品规格开发上亦会产生诸多限制。再者,现有补偿架构通常需要为较多膜层组成,而当膜层数增加时,无论是在材料的价格,或是偏光板生产过程中的低良率(当层数愈多,膜层间所需的贴合次数愈多,容易产生缺陷),都会增加量产的困难度。
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包含:
一彩色滤光基板及一薄膜电晶体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其中当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内之液晶分子由一斜展态转变成一弯曲态;以及
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一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表面背对于该彩色滤光基板。
其中,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最小预倾角为0度及最大预倾角为90度。
优选地,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只包含一反射电极。
上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另包含:
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的第三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二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背对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
其中,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最小预倾角为0度及最大预倾角为90度。
其中,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对称分布。
优选地,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只包含一透明电极。
优选地,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包含一反射电极及一透明电极。
更优选地,在该反射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的间隙为一第一间隙,在该透明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的间隙为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为该第一间隙的两倍。
其中,该液晶分子的弯曲态是指该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纵向弓状的弯曲排列,且在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对称分布。
该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定义有一XYZ座标轴,XYZ座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兩兩互相垂直,该第二偏光板的吸收轴与X轴之间夹有45度,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液晶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且该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与X轴之间夹有135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一液晶面板,包含:
一彩色滤光基板及一薄膜电晶体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其中当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由一斜展态转变成一弯曲态;以及
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一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表面背对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以及
一背光模组,配置于该液晶面板下方。
其中,该液晶面板另包含:
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的第三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二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背对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
本发明可借由模拟计算,先针对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排列找出该混合配向向列层最佳的逐层渐进混合(hybrid)分布架构,以达到提高对比与扩大视野角的补偿效果。再者,相较于先前技术的偏光板及一组补偿膜的厚度,本发明的偏光板及混合配向向列层确实具有较小厚度。
附图说明
图1A~1C显示现有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和驱动方法;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混合配向向列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穿透区T的电压与穿透率和反射区R的电压与反射率的曲线图;
图6显示本实施例的具有该第一及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穿透区T及反射区R的视角图;
图7显示没有具有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穿透区T及反射区R的视角图;
图8A及8B显示本实施例的偏光板及混合配向向列层与先前技术的偏光板及一组补偿膜的厚度比较;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穿透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彩色滤光基板;      120、薄膜电晶体基板;
130、液晶层;
140、透明共同电极;      150、画素电极;
200、液晶显示装置;      210、液晶面板;
220、彩色滤光基板;      222、第一基板;
224、透明共同电极;      226、表面;
230、薄膜电晶体基板;
232、第二基板;  234、  画素电极;
236、表面;     234a、透明电极;   
234b、反射电极;
240、液晶层; 242、配向轴;
244、配向轴; 250、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
252、表面;     254、第一基材;
256、第一配向膜;    258、第二基材;
260、偏光板; 261、吸收轴;
262、第二配向膜;
264、盘状化合物;    266、配向轴;
268、配向轴; 270、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 
272、表面;     280、偏光板;   
281、吸收轴; 286、配向轴;
288、配向轴; 290、背光模组;
300、液晶显示装置;      310、液晶面板;
320、彩色滤光基板;      330、薄膜电晶体基板;
334、画素电极;  334b、反射电极;
340、液晶层; 350、混合配向向列层;
360、偏光板; 370、混合配向向列层;   
380、偏光板; 
400、液晶显示装置;      410、液晶面板;
420、彩色滤光基板;      430、薄膜电晶体基板;
434、画素电极;  434a、透明电极;
440、液晶层; 450、混合配向向列层;
460、偏光板; 470、混合配向向列层;   
480、偏光板; 490、背光模组;
260A、三醋酸纤维素层;260B、聚乙烯醇层;
260C、感压性粘胶层;
2601A、三醋酸纤维素层;
2601B、聚乙烯醇层;2601C、 感压性粘胶层;
2601D、四分之一波板; 2601E、盘状补偿膜;
C、液晶指向矢;
D1、第一间隙;   D2、第二间隙;
P、画素;  R、反射区;
T、穿透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考图2,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该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包含一液晶面板210及一背光模组290。该液晶面板210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220、一薄膜电晶体基板230、一液晶层240、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及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该液晶层240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220与薄膜电晶体基板230之间。
就半穿透半反射型式而言,该彩色滤光基板220包含一第一基板222及一透明共同电极224,该透明共同电极224配置于该第一基板222与该液晶层240之间。该薄膜电晶体基板230包含一第二基板232及多个画素电极234,该些画素电极234配置于该第二基板232与该液晶层240之间。每一画素电极234可定义一画素P (pixel),并包含一透明电极234a及一反射电极234b,分别定义穿透区T及反射区R。换言之,单一画素可分成两个次画素(sub-pixel),分别为穿透区T及反射区R。该背光模组290配置于该液晶面板210下方,用以提供光源穿过该液晶面板的穿透区T。
当该透明共同电极224和画素电极234被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240内的液晶分子由一斜展态(splay mode)转变成一弯曲态(bend mode)。该液晶分子的弯曲态是指该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纵向弓状的弯曲排列,且在该彩色滤光基板220与薄膜电晶体基板230之间对称分布。
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Hybrid Alignment Nematic layer;HAN layer)250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220的表面226,其中该表面226背对于该液晶层240。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Hybrid Alignment Nematic layer;HAN layer)270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230的表面236,其中该表面236背对于该液晶层240。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盘状液晶分子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盘状液晶分子对称分布,此与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该液晶层240内的液晶分子排列有近似结构。
一第一偏光板(polarizer)260配置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表面252,其中该表面252背对于该彩色滤光基板220。一第二偏光板(polarizer)280配置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表面272,其中该表面272背对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230。另外,为了方便该穿透区T内的该第二偏光板280及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制造,该第二偏光板280及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亦可延伸至该反射区R内。
请参考图3,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为一液晶薄膜,其液晶指向矢C轴为一逐层渐进混合(hybrid)分布架构。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整体无光轴方向,有别于A板(A-plate)、C板(C-plate)与及O板(O-plate)。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可介于约0度与约90度之间,亦即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可由θ1(最小预倾角为0度)渐增至θ2(最大预倾角为90度)。较佳地,可借由模拟计算,先针对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该液晶层240内的液晶分子排列找出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最佳的逐层渐进混合(hybrid)分布架构,以达到提高对比与扩大视野角的补偿效果。
举例而言,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制造方法如下:将一第一基材254(例如三乙酸纤维素(Triacetate Cellulose;TAC))上形成一第一配向膜256,并将一第二基材258(例如三乙酸纤维素(Triacetate Cellulose;TAC))上形成一第二配向膜262。然后该第一及第二配向膜256、262之间形成含有盘状液晶分子的盘状化合物(discotic compound)264,让该盘状化合物264具有弯曲及斜展的指向排列,此与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该液晶层240内的液晶分子排列有近似结构。再者,由于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该液晶层240内的液晶分子排列没有扭转(no twist),因此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盘状液晶分子亦须设计没有扭转(no twist)。
请参考图4,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模式的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并定义有一XYZ座标轴,XYZ座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兩兩互相垂直。
就该穿透区T而言,沿Z轴正方向依序排列有该第二偏光板280、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该液晶层240、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及该第一偏光板260。该第二偏光板280的吸收轴281与X轴之间夹有45度,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上下配向轴286、288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液晶层240的上下配向轴242、244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上下配向轴266、268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且该第一偏光板260的吸收轴261与X轴之间夹有135度。由于该液晶层240上下配置有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因此该液晶层240的配向轴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配向轴刚好相同,光经过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各不同倾角的盘状液晶分子时,所产生的负相位延迟刚好补偿该液晶层240的液晶分子的正相位延迟。当施加电场后,液晶面板210的暗状态会比较暗,进而提高对比。
就该反射区R而言,沿Z轴正方向依序排列有该反射电极234b、该液晶层240、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及该第一偏光板260。同样地,该液晶层240的上下配向轴242、244皆与X轴之间夹有90度,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上下配向轴266、268皆与X轴之间夹有90度,且该第一偏光板260的吸收轴261与X轴之间夹有135度。由于该液晶层240配置有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因此该液晶层240的配向轴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配向轴刚好相同,光经过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的各不同倾角的盘状液晶分子时,所产生的负相位延迟刚好补偿该液晶层240的液晶分子的正相位延迟。当施加电场后,液晶面板210的暗状态会比较暗,进而提高对比。
请再参考图2,在该反射区R(亦即该反射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220与薄膜电晶体基板230的间隙为一第一间隙D1,在该穿透区T(亦即该透明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220与薄膜电晶体基板230的间隙为一第二间隙D2。较佳地,可借由模拟计算,先假设该第二间隙D2与该第一间隙D1的比例数据关系,计算出该穿透区T的电压与穿透率的曲线和该反射区R的电压与反射率的曲线须相吻合(match),再反推知该第二间隙D2与该第一间隙D1的比例关系,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间隙D2可为该第一间隙D1的两倍。
请参考图5,其显示穿透区(T-mode)的施加电压(applied voltage)与穿透率(Transmittance)和反射区(R-mode)的施加电压(applied voltage)与反射率(Reflectance)的曲线图。由于该穿透区(T-mode)的施加电压与穿透率的曲线和该反射区(R-mode)的施加电压与反射率的曲线相吻合(match),因此该穿透区(T-mode)和该反射区(R-mode)不需由两个薄膜电晶体分别驱动,而只需单一薄膜电晶体驱动即可,进而可降低成本。
请参考图6,其显示本实施例的具有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和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的穿透区(T-mode)及反射区(R-mode)的视角图,其显示在液晶面板的条件(穿透区的第一间隙D1为4 μm,反射区的第二间隙D2为2 μm,液晶的预倾角为8度)下的模拟结果。请参考图7,其显示没有具有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穿透区T及反射区R的视角图。相较于图7,图6确实显示本发明的视角增大。
请参考图8A及8B,其显示本实施例的偏光板及混合配向向列层与先前技术的偏光板及一组补偿膜的厚度比较。例如,图8A显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偏光板260,包含有厚度为4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层260A、厚度为32μm的聚乙烯醇(PVA)层260B、厚度为4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层(TAC)260A及厚度为25μm的感压性粘胶(PSA)层260C及厚度为1.5μm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HAN layer)250的相加厚度为163.5μm,而图8B显示现有技术的一个偏光板,包含有厚度为4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层 2601A、厚度为32μm的聚乙烯醇(PVA)层 2601B、厚度为4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TAC)层 2601A及厚度为25μm的感压性粘胶(PSA)层 2601C及一组补偿膜(厚度为27μm的四分之一波板(film 1) 2601D、厚度为25μm的感压性粘胶(PSA) 层2601C及厚度为80μm的盘状补偿膜(film 2) 2601E)的相加厚度为269μm。相较于先前技术的偏光板及一组补偿膜的厚度,本发明的第一偏光板260及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250确实具有较小厚度。同样地,本发明的第二偏光板280及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270亦具有较小厚度。
请参考图9,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模式的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300。该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300包含一液晶面板310,该液晶面板310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320、一薄膜电晶体基板330、一液晶层340及一混合配向向列层350。
就反射型式而言,单一画素P只有反射区R,亦即每一画素电极334只包含一反射电极334b,定义一反射区R。该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反射区R内的元件(例如反射电极334b、液晶层340、混合配向向列层350及偏光板360)配置大体上类似于该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反射区R内的元件配置,类似的元件标示类似标号。该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反射区R内的元件(例如反射电极334b、液晶层340、混合配向向列层350及偏光板360)功能及整体功效大体上类似于该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反射区R内的元件功能及整体功效,相同说明毋庸赘述。
请参考图10,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模式的穿透型式液晶显示装置400。该穿透型式液晶显示装置400包含一液晶面板410及一背光模组490。该液晶面板410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420、一薄膜电晶体基板430、一液晶层440、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450及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470。
就穿透型式而言,单一画素P只有穿透区T,亦即每一画素电极434只包含一透明电极434a,定义一穿透区T。该穿透型式液晶显示装置400的穿透区T内的元件(例如第二偏光板480、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470、液晶层440、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450及第一偏光板460)配置大体上类似于该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穿透区T内的元件配置,类似的元件标示相同标号。再者,该穿透型式液晶显示装置400的穿透区T内的元件(例如第二偏光板480、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470、液晶层440、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450及第一偏光板460)功能及整体功效大体上类似于该半穿透半反射型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穿透区T内的元件功能及整体功效,相同说明毋庸赘述。
综上所述,乃仅记载本发明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范围。即凡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彩色滤光基板及一薄膜电晶体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其中当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内之液晶分子由一斜展态转变成一弯曲态;以及
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一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表面背对于该彩色滤光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最小预倾角为0度及最大预倾角为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补偿弯曲型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
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只包含一反射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的第三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二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背对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最小预倾角为0度及最大预倾角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
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只包含一透明电极。
8.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该彩色滤光基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透明共同电极,该透明共同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以及
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多个画素电极,该些画素电极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每一画素电极包含一反射电极及一透明电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反射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的间隙为一第一间隙,在该透明电极位置的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的间隙为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为该第一间隙的两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分子的弯曲态是指该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纵向弓状的弯曲排列,且在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对称分布。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有一XYZ座标轴,XYZ座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兩兩互相垂直,该第二偏光板的吸收轴与X轴之间夹有45度,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液晶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上下配向轴皆与X轴正方向之间夹有90度,且该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与X轴之间夹有135度。
12.一种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液晶面板,包含:
一彩色滤光基板及一薄膜电晶体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其中当施加一预定电压时,将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由一斜展态转变成一弯曲态;以及
一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一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表面背对于该彩色滤光基板;以及
一背光模组,配置于该液晶面板下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光学补偿弯曲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另包含:
一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配置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的第三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背对于该液晶层,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能够由最小预倾角逐层渐增至最大预倾角,该预倾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且该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盘状液晶分子没有扭转;以及
一第二偏光板,配置于该第二混合配向向列层的第四表面,其中该第四表面背对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
CN2011103305582A 2011-09-30 2011-10-27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3033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5524A TW201314322A (zh) 2011-09-30 2011-09-30 光學補償彎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100135524 2011-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3971A true CN103033971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05582A Pending CN103033971A (zh) 2011-09-30 2011-10-27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3971A (zh)
TW (1) TW2013143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381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7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0632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光学膜及其制法以及应用此光学膜的基板结构与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7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0632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光学膜及其制法以及应用此光学膜的基板结构与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381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4322A (zh) 201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39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96009B (zh) 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
TWI390306B (zh) 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
US20060256264A1 (en) Multi-domain transflective type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371849B1 (ko) 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WO2002006863A1 (fr) Plaque de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et afficheur à cristaux liquides
CN101395503B (zh) 用于改善tn-lcd的视角的整合型o膜及包括该膜的偏光板和tn-lcd
US20110267564A1 (en) Bi-stable chiral splay nematic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960343A (zh) 具有内置视角补偿膜的偏振片以及包括该偏振片的ips-lcd
US10551671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light converting layer therei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020753A5 (zh)
US9720274B2 (en) Polarization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307832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00053405A (ko)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3133022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336332B2 (en) Reflective type continuous domain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213123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979286A (zh)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TWI32869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0983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6162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EP3839618A1 (en) Optical device
CN103207478A (zh) 电场控制双折射模式的液晶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33971A (zh) 光学补偿弯曲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300809B (zh) 可挠式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