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5649B -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5649B
CN103015649B CN201210352652.2A CN201210352652A CN103015649B CN 103015649 B CN103015649 B CN 103015649B CN 201210352652 A CN201210352652 A CN 201210352652A CN 103015649 B CN103015649 B CN 103015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plant growth
irrigation pipe
irrigation
growth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26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5649A (zh
Inventor
王桂玲
王龙志
张海霞
马洪娟
崔鑫
杜栋
宋生辉
丁义康
王伟
吕世军
张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526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15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15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5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5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5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和复数个开设有出水孔的灌溉管;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一凹陷的第一灌溉管槽和第二灌溉管槽,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位于上下相邻灌溉管所构成的空间内,且每一所述灌溉管架设固定于复数个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墙体的所述灌溉管支撑件上;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通过所述灌溉管和所述灌溉管支撑件固定架设于所述墙体外;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填充有植生材料。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实现了一种植物相容性好的混凝土立体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施工便捷的特点。

Description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尤指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混凝土建筑不断扩张,人们看到花草等绿色植物的机会却变得越来越少,贴近自然、面对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逐渐被混凝土森林包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世界各国对环境质量日益重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此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构建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节能降耗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材料学、建筑学领域也在朝着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植生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连续大孔结构,能使植物在其孔隙中生长,而根系可以深入混凝土基架中的填充土壤层中,源源不断地吸收土壤中养分的环保型功能建筑材料。植生混凝土以其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长寿命、高强度、利费率高和植物的绿色化、生态化、宜居化相结合的优点得到较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的植生混凝土多应用于护岸、护坡工程中,为了扩大植生混凝土使用范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市绿化比例、降低房屋热耗,发展植生混凝土立体化应用成为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还没有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方面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实现了一种植物相容性好的混凝土立体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施工便捷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和复数个开设有出水孔的灌溉管;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一凹陷的第一灌溉管槽和第二灌溉管槽,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位于上下相邻灌溉管所构成的空间内,且每一所述灌溉管架设固定于复数个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墙体的所述灌溉管支撑件上;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通过所述灌溉管和所述灌溉管支撑件固定架设于所述墙体外;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填充有植生材料。
上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下侧和内侧包裹有水泥保护框;所述第一灌溉管槽处的所述水泥保护框开口连通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所述第一灌溉管槽与所述第二灌溉管槽的内侧相对外侧形成一配合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凹陷。
上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形成钩体,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二端埋设于所述墙体内;
所述灌溉管的底部形成复数个与所述钩体配合的支撑固定槽;所述灌溉管架设于复数个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
上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孔隙率为16%~36%。
上述植生材料的组分包括:有机质、腐殖质、保水材料、碱度中、缓冲材、长效肥、防雨水冲刷粘结剂和杀虫剂。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的灌溉系统,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于墙体外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排穿设于上下相邻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之间的灌溉管、泵送单元、一自动控制单元和一电力单元;所述泵送单元连接于所述灌溉管,;所述电力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和所述一泵送单元电连接。
还包括一温湿度感应单元,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且与所述电力单元电连接。
上述自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的温湿度信息;并根据预设指令和所述温湿度信息控制所述泵送单元的启动和停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水泥保护框的采用强化了植生混凝土模块的强度,为植生混凝土的立体施工提供了基础,同时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植生混凝土模块的损坏、降低植物根系对建筑物墙体的影响、增加植生混凝土模块与支撑装置的接触面积。第一灌溉管槽和第二灌溉管槽的采用实现了灌溉管在植生混凝土模块之间的穿设,而灌溉管和灌溉管支撑件的配合实现了植生混凝土模块的立体固定和内部灌溉。水泥保护框凹陷的采用,从而使得支撑灌溉管槽两侧高度不同,可避免安装时碰撞到灌溉管支撑件,安装便捷。灌溉管出水孔和水泥保护框上部开口的配合实现了种植于植生混凝土模块的植物的内部灌溉。自动控制单元与温湿度感应单元的配合实现了灌溉系统的自动灌溉和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实现了一种植物相容性好的混凝土立体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施工便捷的特点。克服了植生混凝土强度低、孔隙碱度高、与植物相容性不良等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具有施工方便,绿化效果好,图案可设计性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安全可靠,植生混凝土模化生产,更换方便,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灌溉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灌溉管的灌溉管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灌溉系统的侧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的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的植生混凝土模块2,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3和复数个开设有出水孔42的灌溉管4;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一凹陷的第一灌溉管槽21和第二灌溉管槽22,植生混凝土模块2位于上下相邻灌溉管4所构成的空间内,且每一灌溉管4架设固定于复数个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墙体1的灌溉管支撑件3上;植生混凝土模块2通过灌溉管4和灌溉管支撑件3固定架设于墙体1外;其中,上下相邻灌溉管4中的下部灌溉管4起支撑的作用,上部灌溉管4起稳定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作用。植生混凝土模块2内填充有植生材料。
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长和宽等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美观要求、施工便捷程度等确定,厚度在5cm~25cm之间。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孔隙率为16%~36%。抗压强度在4MPa~28MPa之间。
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上侧、下侧和内侧包裹有水泥保护框25;第一灌溉管槽处21的水泥保护框25开口连通植生混凝土模块2;第一灌溉管槽21与第二灌溉管槽22的内侧相对外侧形成一配合灌溉管支撑件的凹陷26。
植生材料的组分包括:有机质、腐殖质、保水材料、碱度中、缓冲材、长效肥、防雨水冲刷粘结剂和杀虫剂。各组分的具体种类、组成、成份等,可根据所种植植物种类确定;各组分比例根据试验确定。
植物可为多种植物混播,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多年生等特点。多种植物混播可提高植生材料养份利用率、提高植物成活率、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使不同季节墙体都表现出生机;植生混凝土模块内填充植生材料相对较少,所以对种植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等提出较高要求,且尽量选择当地植物;植物应为多年生,降低种植植物、更换植物带来的附加成本。
水泥保护框25的采用强化了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强度,为植生混凝土的立体施工提供了基础,同时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损坏、降低植物根系对建筑物墙体的影响、增加植生混凝土模块2与支撑装置的接触面积。第一灌溉管槽21和第二灌溉管槽22的采用实现了灌溉管4在植生混凝土模块2之间的穿设,而灌溉管4和灌溉管支撑件3的配合实现了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立体固定和内部灌溉。水泥保护框25凹陷26的采用,从而使得支撑灌溉管槽两侧高度不同,可避免安装时碰撞到灌溉管支撑件3,安装便捷。灌溉管4出水孔42和水泥保护框25上部开口的配合实现了种植于植生混凝土模块2的植物的内部灌溉。
请参阅图3,灌溉管支撑件3的第一端31形成钩体,灌溉管支撑件3的第二端32埋设于墙体1内;
请参阅图2,灌溉管4的底部形成复数个与钩体配合的支撑固定槽41;灌溉管4架设于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3的第一端31。
在施工时,首先将灌溉管支撑件3的第二端32埋设于建筑物外墙预设位置,然后将灌溉管4架设于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3的第一端31上,第一端31需与灌溉管4上的支撑固定槽41相对应,最后将植生混凝土模块2通过第一灌溉管槽21和第二灌溉管槽22置于上下相邻灌溉管4之间。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的灌溉系统,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于墙体1外的植生混凝土模块2、复数排穿设于上下相邻植生混凝土模块之间的灌溉管4、泵送单元5、一自动控制单元6和一电力单元7;泵送单元5连接于灌溉管4,复数排灌溉管4相互连通或按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泵送单元5,避免高层建筑使用此技术时,低层管压特别大,喷出的水会使种植材料冲出混凝土,而高层管压小;电力单元7、自动控制单元5和一泵送单元5电连接。还包括一温湿度感应单元8,温湿度感应单元8设置于植生混凝土模块2内与电力单元7电连接,用于测量种植材料的温湿度。自动控制单元6接收温湿度感应单元8的温湿度信息;并根据预设指令和温湿度信息控制泵送单元5的启动和停止。自动控制单元6与温湿度感应单元8的配合实现了灌溉系统的自动灌溉和温湿度的自动调节。
温湿度感应单元8可感应气温、土壤湿度等情况,当达到预设值时,其会向自动控制单元6反馈信息。自动控制单元6可根据设定程序,定时工作或根据温湿度感应单元8的反馈信息开启或关闭泵送单元5的电源,使泵送单元5开始或停止工作。泵送单元5为液体泵送装置,可为植物泵送营养液、杀虫剂等液体。
实现了一种植物相容性好的混凝土立体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施工便捷的特点。克服了植生混凝土强度低、孔隙碱度高、与植物相容性不良等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具有施工方便,绿化效果好,图案可设计性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安全可靠,植生混凝土模化生产,更换方便,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和复数个开设有出水孔的灌溉管;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一凹陷的第一灌溉管槽和第二灌溉管槽,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卡设于上下相邻灌溉管所构成的空间内,且每一所述灌溉管架设固定于复数个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墙体的所述灌溉管支撑件上;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通过所述灌溉管和所述灌溉管支撑件固定架设于所述墙体外;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填充有植生材料;
其中,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形成钩体,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二端埋设于所述墙体内;所述灌溉管的底部形成复数个与所述钩体配合的支撑固定槽;所述灌溉管架设于复数个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所述钩体卡设于所述支撑固定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下侧和内侧包裹有水泥保护框;所述第一灌溉管槽处的所述水泥保护框开口连通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所述第一灌溉管槽与所述第二灌溉管槽的内侧相对外侧形成一配合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凹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孔隙率为16%~3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材料的组分包括:有机质、腐殖质、保水材料、碱度中和缓冲材、长效肥、防雨水冲刷粘结剂和杀虫剂。
5.一种基于权利1所述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于墙体外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排穿设于上下相邻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之间的灌溉管、泵送单元、一自动控制单元和一电力单元;所述泵送单元连接于所述灌溉管;所述电力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和所述泵送单元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温湿度感应单元,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且与所述电力单元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的温湿度信息;并根据预设指令和所述温湿度信息控制所述泵送单元的启动和停止。
CN201210352652.2A 2012-09-20 2012-09-20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Active CN103015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652.2A CN103015649B (zh) 2012-09-20 2012-09-20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652.2A CN103015649B (zh) 2012-09-20 2012-09-20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5649A CN103015649A (zh) 2013-04-03
CN103015649B true CN103015649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96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2652.2A Active CN103015649B (zh) 2012-09-20 2012-09-20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15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009B (zh) * 2015-05-26 2018-12-1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泵送中用于固定泵管的固定装置
CN104938240A (zh) * 2015-07-13 2015-09-30 王梦莹 立体式管道微灌蔬菜标准化的种植装置和种植方法
CN111727865A (zh) * 2020-07-27 2020-10-02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绿化景观外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4117U (zh) * 2009-08-25 2010-05-1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绿化景观墙
CN102281753A (zh) * 2009-01-15 2011-12-14 曺兴烈 组合式培养箱和组合式景观架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1988B1 (fr) * 2005-10-17 2008-05-09 Arnold Julia Dispositif d'hydratation controlee pour panneau vegetalise apte a etre positionne verticalement, panneau equipe
WO2010090356A1 (en) * 2009-02-04 2010-08-12 Heung-Yeul Cho Fabricated cultivation box and fabrica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753A (zh) * 2009-01-15 2011-12-14 曺兴烈 组合式培养箱和组合式景观架构系统
CN201474117U (zh) * 2009-08-25 2010-05-1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绿化景观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5649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680A (zh) 一种蓄水种植装置
CN105532287B (zh) 一种用于立体绿化的外墙排水结构
CN102577866A (zh) 可蓄供水的道路用花箱
CN201550464U (zh) 一种组合式花盆
CN202979735U (zh) 可蓄供水的垂直绿化种植系统
CN103650966A (zh) 一种模块化垂直绿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82753A (ko) 무동력 관수장치를 이용한 식물재배 시스템
CN103362251A (zh) 一种滴灌种植屋面砖
CN103015649B (zh) 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CN108207400A (zh) 一种高层建筑立面绿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916029Y (zh) 生态墙
CN202918755U (zh) 高层建筑节能生态花园式绿化系统
CN104221755A (zh) 一种蓄水种植箱
CN106857059A (zh) 一种多功能阳台绿化围栏
CN105952255B (zh) 垂直绿化围墙及建造方法
CN203597151U (zh) 一种模块化垂直绿化装置
CN205908109U (zh) 一种垂直绿化围墙
CN202500271U (zh) 带有泄水板的屋顶绿化层
CN202232301U (zh) 一种多功能节水种植盆
CN204031935U (zh) 一种可移动的立体绿化组合箱
CN203537950U (zh) 一种模块式屋顶绿化种植箱
CN201188786Y (zh) 有蓄水装置的种植盆
CN202310711U (zh) 锯齿状高脚防涝花盆
CN203499121U (zh) 一种用于屋顶的多功能节能板
CN207484651U (zh) Pp蓄水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