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4544A -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04544A CN103004544A CN2013100213978A CN201310021397A CN103004544A CN 103004544 A CN103004544 A CN 103004544A CN 2013100213978 A CN2013100213978 A CN 2013100213978A CN 201310021397 A CN201310021397 A CN 201310021397A CN 103004544 A CN103004544 A CN 1030045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edling
- furrow
- field
- seedlings
- r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包括步骤:将稻田分成若干宽度相等的畦面,相邻两个所述畦面之间由畦沟隔开;在每个畦面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站在畦沟中进行抛栽,每个畦面抛n行秧苗,其中,一边从秧绳处抛起,直至一侧畦边,抛(n+1)/2行,另一边距离秧绳一个行距抛起,抛(n-1)/2行。本发明通过秧绳为秧苗的纵向距离提供标尺,提高秧苗纵向距离的准确性。用秧绳将畦面宽度分成两部分,缩短了一次抛栽秧苗的横向距离,并分别将畦面的两侧以及秧绳作为宽度方向上的参照物,来提高秧苗横向距离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抛秧栽培是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其主要利用秧苗带土重力,通过抛甩使秧苗定植本田,是一项节本高效的栽插技术。近年来,抛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面积也日益增加,但就目前的抛秧方式看,大都采用常规的“满天星”方式,该方式虽然有省时省工等优点,但由于操作的粗旷性和随意性使其也存在很多缺陷:产量不稳定,秧苗分布均匀度不高,群体质量偏低,无效生长率高,群体与个体及个体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田间小气候不一致等。
水稻定抛栽培是将保护性耕作、超高产栽培及轻简栽培的理论和技术集成并创新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它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还杜绝了传统“满天星”抛栽的秧苗分布不均造成的减产问题,是将高产高效协调统一的新技术。
目前,水稻定抛栽培主要有免耕(留茬)定抛、小中苗定抛和长秧龄定抛等类型,带泥定点抛栽和传统手栽相比具有速度快、效益高的优点。
但在几种抛栽方式中还存在诸多缺陷,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定抛不均匀性,但却缺乏相应的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抛秧因秧苗在田间呈无序分布,均匀度低,群体质量差,无效生长率高,个体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导致产量不稳定或低产。
另外,全田面的灌溉,解决不了秧苗立苗成活和后期生长的水气协调问题。即抛栽秧苗分布地表,水分灌溉与秧苗立苗成活的问题难以协调。灌水过深,秧苗容易飘浮而不能扎根;灌水过少,水分落干快而可能导致秧苗被晒死。
因此,如何解决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以解决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包括步骤:
1)将稻田分成若干宽度相等的畦面,相邻两个所述畦面之间由畦沟隔开;
2)在每个畦面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且穴距为L5;
3)站在畦沟中进行抛栽,每个畦面抛n行秧苗,其中,一边从秧绳处抛起,直至一侧畦边,抛(n+1)/2行;另一边距离秧绳一个行距抛起,至另一侧畦边,共抛(n-1)/2行,且n为奇数,相邻两行秧苗之间的距离为L3。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的畦面宽度通过以长度为L1的竹块为尺子进行测量,并在竹块的两端拉起秧绳,用脚沿秧绳踩出界线,然后用锄头或其他工具沿界线的一侧开宽度为L2的畦沟,畦面的宽度为L1-L2。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n=7,L1=210cm,L2=30-40cm,L3=27-32cm,L5=17cm。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1)前作收获后,淹浅水施基肥后旋田,耕作深度13-17cm,待田间水分落干到零星积水时执行步骤1)。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针对30~40天的中苗秧,配套前作为早茬口田,此时秧苗叶龄为4~5叶,秧本比为1:20~30,采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培育。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针对40~60天的大苗或超长秧龄秧苗,配套前作为迟茬口田或满足等雨栽秧田,此时秧苗叶龄为6~8叶,秧本比为1:10~15,除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外,在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秧床用0.5mg/L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促蘖控长,视苗情在二叶一心期用尿素10g/m2-15g/m2兑水3kg/m2-5kg/m2喷施,根据苗情分次追肥,移栽前3-4天每平方米秧床施15g尿素。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在抛栽后一周内,灌水保持畦面湿润,并保持畦沟内有水;
一周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两次灌水之间,自然落干通气,并在10-11叶期或群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直至拔节后幼穗开始分化,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步骤4)中的第一次轻晒田晒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水层深度3~4cm,在经历约5~7天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重晒田,晒田程度达到田边发白,中间不发白,田面泛白根为止。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若在幼穗分化前的晒田期间遇阴雨,田面未晒板实,到幼穗开始分化时还陷脚,继续进行多次轻凉田。
优选地,在上述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中,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后25天进行浅水勤灌,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并避免使土壤再次恢复到陷脚状态。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通过将稻田分成若干畦面,并在畦面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以为秧苗的抛栽纵向距离提供标尺,来提高秧苗纵向距离的准确性。通过秧绳将畦面宽度分成两部分,一侧抛栽(n+1)/2,另一侧抛栽(n-1)/2,由于缩短了一次抛栽秧苗的总横向距离(即将宽度分n的畦面分成两部分进行抛栽),并分别将畦面的两侧以及秧绳作为宽度方向上的参照物,因此提高了秧苗横向距离的准确性。综上,本发明解决了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田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抛栽均匀度与产量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以解决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田的横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田的俯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包括一下三个步骤:
1、将稻田分成若干宽度相等的畦面1,相邻两个畦面1之间由畦沟5隔开,其中,畦面1用于抛栽秧苗2,人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站在畦沟中即完成定抛工作。
2、在每个畦面1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3(秧绳3拴在秧杆4上),且穴距为L5,优选地,L5=17cm。秧绳3上的穴距标识仅能起到一个标尺的作用,但是在抛栽秧苗2(秧苗根部带有泥球6)时,并不能严格的控制在纵向相邻两个秧苗之间的距离L4为L5,只要保证纵向相邻两个秧苗之间的距离L4控制在15~19cm即可。
3、站在畦沟5中进行抛栽,每个畦面抛n行秧苗2,其中,一边从秧绳处抛起,直至一侧畦边,抛n+1/2行;另一边距离秧绳一个行距抛起,至另一侧畦边,共抛n-1/2行,且n为奇数,相邻两行秧苗之间的距离为L3。优选地,n=7,L3=27-32cm。
本发明提供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通过将稻田分成若干畦面,并在畦面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以为秧苗的抛栽纵向距离提供标尺,来提高秧苗纵向距离的准确性。通过秧绳将畦面宽度分成两部分,一侧抛栽(n+1)/2,另一侧抛栽(n-1)/2,由于缩短了一次抛栽秧苗的总横向距离(即将宽度分n的畦面分成两部分进行抛栽),并分别将畦面的两侧以及秧绳作为宽度方向上的参照物,因此提高了秧苗横向距离的准确性。综上,本发明解决了由于水稻抛栽行窝距的确定主要依靠人工目测来确定,导致的缺乏相应均匀性数值范围界定的问题。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畦面宽度通过以长度为L1的竹块为尺子进行测量,并在竹块的两端拉起秧绳,用脚沿秧绳踩出界线,然后用锄头或其他工具沿界线的一侧开宽度为L2的畦沟5,畦面1的宽度为L1-L2。其中,L1可为210cm,L2可为30-40cm(畦沟5的深度可为10-15cm),并将畦面1的宽度控制在170~180cm。开沟的过程中,水分自动流入畦沟5中,畦面1变成融泥湿润状态,再将畦面1耙平即可定抛秧苗。
以每个畦面抛7行秧苗为例,其中,一边从秧绳3处(即畦面1的中央)抛起,直至畦边,抛4行;另一边离秧绳约30cm抛起,至畦边,共抛3行。这样抛栽下来,每个畦面共抛7行,行距在27~32cm,穴距为15~19cm,单穴秧苗所在面积均匀度控制在90%~95%,即便于操作,也可以获得最高产量。
如图3所示,发现当均匀度为92.4%时产量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为663.5kg/667m2。
表1不同定抛方式的产量与产量构成
如上表所示,在秧苗拔秧时,即按单苗进行带土拔秧,抛栽时也按单苗进行抛栽。在抛栽苗数相同的情况下,按单苗22.5万穴/hm2(每公顷抛栽22.5万穴,每穴抛单苗)比双苗11.25万穴/hm2(每公顷抛栽11.25万穴,每穴抛双苗)有效穗高21.30%,产量也高19.6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步骤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01:在前作收获后,淹浅水施基肥后旋田,耕作深度13-17cm,待田间水分落干到零星积水(也称为花花水时)时执行步骤1。
表2不同秧龄的茎蘖数与产量构成因素
如表2所示,针对30~40天的中苗秧,配套前作为蔬菜或冬闲田等早茬口田,此时秧苗(即30~40天的中苗秧)叶龄为4~5叶,秧本比为1:20~30,采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培育,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获得高产。
针对40~60天的大苗或超长秧龄秧苗,配套前作为小麦、油菜等迟茬口田或满足等雨栽秧田,此时秧苗叶龄为6~8叶,秧本比为1:10~15,除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外,在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秧床用0.5mg/L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促蘖控长,视苗情在二叶一心期用尿素10g/m2-15g/m2兑水3kg/M2-5kg/m2喷施,根据苗情分次追肥,移栽前3-4天每平方米秧床施15g尿素,大苗秧主要通过提高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来获得高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步骤3之后还可包括步骤4:定抛后水分管理的关键是促进扎根,在最初一周内,保持畦面湿润,采用畦沟内有水的灌溉方法,这样既解决了灌深水抛秧浮苗的问题,也解决了田面过干秧苗被晒死亡的问题。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两次灌水之间,自然落干通气,并在10-11叶期(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个叶龄)或群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直至拔节后幼穗开始分化,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
其中,步骤4中的第一次轻晒田晒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水层深度3~4cm,在经历约5~7天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重晒田,晒田程度达到田边发白,中间不发白,田面泛白根为止。在第二次晒田后,可视情况再进行多次轻晒田。
若在幼穗分化前的晒田期间遇阴雨,田面未晒板实,到幼穗开始分化时还陷脚,继续进行多次轻凉田,直到叶龄余数2.5叶时停止凉田,再实行浅水勤灌,抽穗后25天到成熟,以湿润为主,养根保叶。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后25天进行浅水勤灌,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并避免使土壤再次恢复到陷脚状态。
在郫县从2006-2012年每年均建立了10亩以上的沟畦式定抛高产示范田,连续7年的产量均在700公斤/亩以上,比大面积平均产量增产10%~20%。2008年沟畦式定抛高产田全田(1.176亩)机械收割验收亩产达到了847.43公斤,比成都市产量原记录788公斤高出了59公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稻田分成若干宽度相等的畦面(1),相邻两个所述畦面(1)之间由畦沟(5)隔开;
2)在每个畦面(1)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3),且穴距为L5;
3)站在畦沟(5)中进行抛栽,每个畦面抛n行秧苗(2),其中,一边从秧绳处抛起,直至一侧畦边,抛(n+1)/2行;另一边距离秧绳一个行距抛起,至另一侧畦边,共抛(n-1)/2行,且n为奇数,相邻两行秧苗之间的距离为L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畦面宽度通过以长度为L1的竹块为尺子进行测量,并在竹块的两端拉起秧绳,用脚沿秧绳踩出界线,然后用锄头或其他工具沿界线的一侧开宽度为L2的畦沟(5),畦面(1)的宽度为L1-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n=7,L1=210cm,L2=30-40cm,L3=27-32cm,L5=17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1)前作收获后,淹浅水施基肥后旋田,耕作深度13-17cm,待田间水分落干到零星积水时执行步骤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30~40天的中苗秧,配套前作为早茬口田,此时秧苗叶龄为4~5叶,秧本比为1:20~30,采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培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40~60天的大苗或超长秧龄秧苗,配套前作为迟茬口田或满足等雨栽秧田,此时秧苗叶龄为6~8叶,秧本比为1:10~15,除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外,在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秧床用0.5mg/L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促蘖控长,视苗情在二叶一心期用尿素10g/m2-15g/m2兑水3kg/m2-5kg/m2喷施,根据苗情分次追肥,移栽前3-4天每平方米秧床施15g尿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在抛栽后一周内,灌水保持畦面湿润,并保持畦沟内有水;
一周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两次灌水之间,自然落干通气,并在10-11叶期或群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直至拔节后幼穗开始分化,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第一次轻晒田晒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水层深度3~4cm,在经历约5~7天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重晒田,晒田程度达到田边发白,中间不发白,田面泛白根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幼穗分化前的晒田期间遇阴雨,田面未晒板实,到幼穗开始分化时还陷脚,继续进行多次轻凉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后25天进行浅水勤灌,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并避免使土壤再次恢复到陷脚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1397.8A CN103004544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1397.8A CN103004544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4544A true CN103004544A (zh) | 2013-04-03 |
CN103004544B CN103004544B (zh) | 2014-08-13 |
Family
ID=4795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213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544B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0454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4875A (zh) * | 2016-05-23 | 2016-10-26 |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早稻机械化抛秧栽培方法 |
CN110506586A (zh) * | 2019-08-23 | 2019-11-29 |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水稻秧苗有序点抛的种植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7849A (ja) * | 2000-07-17 | 2002-01-29 | Maywa Co Ltd | 稲作方法及び稲作土壌 |
CN2710335Y (zh) * | 2004-06-29 | 2005-07-20 | 徐先駻 | 规范化栽秧标尺 |
JP2005192431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Yoshihiro Okuyama | 紙を活用した直蒔き水稲種子の栽培法 |
CN1954661A (zh) * | 2005-10-26 | 2007-05-02 |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 |
CN101978817A (zh) * | 2009-10-30 | 2011-02-23 | 任万军 | 一种用于水稻的相对有序旱育带土抛秧方法 |
-
2013
- 2013-01-21 CN CN201310021397.8A patent/CN1030045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7849A (ja) * | 2000-07-17 | 2002-01-29 | Maywa Co Ltd | 稲作方法及び稲作土壌 |
JP2005192431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Yoshihiro Okuyama | 紙を活用した直蒔き水稲種子の栽培法 |
CN2710335Y (zh) * | 2004-06-29 | 2005-07-20 | 徐先駻 | 规范化栽秧标尺 |
CN1954661A (zh) * | 2005-10-26 | 2007-05-02 |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 |
CN101978817A (zh) * | 2009-10-30 | 2011-02-23 | 任万军 | 一种用于水稻的相对有序旱育带土抛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9)
Title |
---|
任万军等: "杂交中稻定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
任万军等: "水稻优化定抛新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
任万军等: "水稻优化定抛的增产机理与关键技术", 《中国稻米》 * |
农业标准出版研究中心: "《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第五辑》", 31 December 2010 * |
刘军等: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
叶丹杰等: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
张洪程等: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理论》", 31 October 199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陈耀福等: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广西农学报》 * |
魏文军等: "水稻抛秧机秧苗运动分析及参数确定", 《农业机械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4875A (zh) * | 2016-05-23 | 2016-10-26 |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早稻机械化抛秧栽培方法 |
CN110506586A (zh) * | 2019-08-23 | 2019-11-29 |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 一种水稻秧苗有序点抛的种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4544B (zh) | 201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akker | Sugar can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 |
CN104904457B (zh) | 一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 |
CN104081984B (zh) | 一种淮山的种植方法 | |
CN102318533B (zh) | 一种广玉兰的栽培方法 | |
CN102823402B (zh) | 一种寒地水稻高效环保灌溉方法 | |
CN104938204B (zh) | 一种提高花生水、肥利用效率的栽培方法 | |
CN105918053B (zh) | 一种柿子快速成园方法 | |
CN106416869A (zh) |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红枣栽培技术 | |
CN106069564A (zh) | 生产与观光采摘兼顾的巨峰葡萄省力化栽培方法 | |
CN103609282B (zh) | 一种橡胶树容器苗的悬空培育方法 | |
Bhattarai et al. | Spring safflower water use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preseason and in-season irrigation applications | |
CN106941903A (zh) | 一种甘薯滴灌节水栽培种植方法 | |
CN105144937A (zh) | 水稻宽窄行套宽窄距错窝栽插方法 | |
CN107278812A (zh) | 一种基于土壤水势指标以降低稻谷重金属含量的灌溉方法 | |
CN103004544B (zh) | 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 | |
CN104285627A (zh) | 一种烤烟宽窄行高低垄的种植方法 | |
CN103229691B (zh) | 宽窄行云南核桃硬枝接穗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 |
CN107371530B (zh) | 一种用于提高大豆种子在萌发期间的抗逆能力的方法 | |
CN107836312B (zh) | 一种桑园、果园冬季消纳沼液的增效方法 | |
Zhao Zhi et al. |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ear trees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different surface wetted percentages. | |
CN105993529A (zh) | 一种毛竹林地栽培三七的方法 | |
CN103749129A (zh) | 一种红花天料木无性快繁方法 | |
CN104160843B (zh) | 模拟野生丹参种苗的繁殖方法 | |
CN104221635A (zh) | 一种旱地秧苗的育秧方法 | |
CN108901762B (zh) | 一种夏玉米精准灌溉优化用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