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1677A -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1677A
CN103001677A CN2011102658958A CN201110265895A CN103001677A CN 103001677 A CN103001677 A CN 103001677A CN 2011102658958 A CN2011102658958 A CN 2011102658958A CN 201110265895 A CN201110265895 A CN 201110265895A CN 103001677 A CN103001677 A CN 103001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user terminal
encoding codeword
precod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58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1677B (zh
Inventor
王衍文
刘文豪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dong Dongguang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658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16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1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1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通过本发明,可以简化传统预编码方式的繁琐过程,提高预编码的精度。

Description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下的LTE-A(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中,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多点协作传输)技术作为一项可以解决小区间干扰以提高小区边缘及小区频谱利用效率的技术已经在LTE R10中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时间因素,该技术中的很多设计被简化,致使最终除了兼容CoMP的信道状态信息导频的设计继续放在在LTE R10中研究外,其余设计都被放到LTE R11及以后的版本中进行研究。
大多数情况下,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通过相邻基站间的用户信道进行信息交互时很难避免传输干扰,针对这种情况,相邻基站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干扰避免策略或者使用多个基站对当前的小区边缘用户进行联合传输,以减小对小区边缘用户的干扰,提高小区边缘数据的吞吐量以及频谱利用效率。请参考图1,图1是CoMP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包括服务基站和协作基站,其中,H11表示服务小区eNB1到本小区用户UE1的信道,H21表示服务小区eNB1到邻小区用户UE2的信道;同样,H22表示协作小区eNB2到本小区用户UE2的信道,H12表示协作小区eNB2到邻小区用户UE1的信道。通常,CoMP上行反馈采用部分反馈的形式,即UE不完全反馈本小区的信道矩阵和邻小区的信道矩阵,而是反馈部分信道信息。具体来说,UE可以反馈本小区信道的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索引),UE还可以反馈对邻小区信道的WCI(Worst Companion Indicator,最差预编码索引)。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CoMP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邻小区演进型基站传输自身采用的波束赋型矩阵的下行预编码参考信号;用户终端根据邻小区基站采用的波束赋型矩阵,得到最优预编码矩阵索引;用户终端获得空域小区间干扰协调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标识),并将得到的最优PMI与CQI反馈给服务小区基站;服务小区基站根据终端空域小区间干扰协调的CQI值进行调度,利用最优PMI发送经过最优预编码的信号给用户终端。由此可见,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实现终端空域小区间干扰协调的CoMP,但是由于该方法采用的预编码方式是码本寻优方式,导致其实现CoMP预编码的过程是非常繁琐的,而且实现精度不高,实用性不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实现CoMP预编码的方法都较为复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优选地,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前,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
优选地,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包括: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码本中的码字序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W ^ 1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1 * H 11 w i ) , 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3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大的码字作为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优选地,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11,将PMI11反馈给第一基站。
优选地,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包括: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码本中的码字序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4
W ^ 2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2 * H 12 w i ) , 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6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小的码字作为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优选地,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根据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WCI21,将WCI21反馈给第二基站。
优选地,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反馈的PMI11;接收第二基站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转发的WCI21
优选地,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包括:根据PMI11获得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根据WCI21获得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根据以下公式对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计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7
得到结果矩阵W1;将结果矩阵W1作为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
优选地,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包括:根据以下公式对预编码码字进行校正 W ‾ 1 = W 1 ( k ) + ( n RB - 1 ) ( W 1 ( k ) - W 1 ( k - 1 ) ) / N RB , 其中,上角标k表示预编码的状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9
表示当前时刻的预编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210
表示前一时刻的预编码,nRB(NRB=1,2,…,NRB)表示资源集中的资源块序号,NRB表示用户使用的资源块总数;得到校正结果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31
将校正结果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优选地,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还包括:对校正后的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33
进行发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
通过本发明,采用当前基站通过获取相邻小区的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结合从本小区内获取到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解决了传统的CoMP预编码方式的编码过程过于繁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简化编码过程、提高编码精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小区两用户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CoMP预编码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CoMP预编码的实现效果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步骤S106):
步骤S102,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步骤S104,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步骤S106,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前,第一用户终端可以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在得到第一信道矩阵H11和第二信道矩阵H12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和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计算了。
在步骤S102中,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可以包括: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码本中的码字序号,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43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大的码字作为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在实际应用中,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可以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11,将PMI11反馈给第一基站,这样,就可以达到第一基站通过PMI11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目的,方便了后续的卷积计算。
在步骤S104中,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可以包括: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码本中的码字序号,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44
计算得到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45
其中,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小的码字作为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在实际应用中,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可以根据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WCI21,将WCI21反馈给第二基站,例如,可以由第二用户终端根据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WCI21,将WCI21反馈给第二基站。这样,就可以达到第二基站通过WCI21得到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目的,方便了后续的卷积计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可以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反馈的PMI11,接收第二基站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转发的WCI21,这样,第一基站就可以通过PMI11和WCI21分别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和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再通过卷积计算就可以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
在步骤S106中,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可以包括:根据PMI11获得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根据WCI21获得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再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51
对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计算,得到结果矩阵W1,将结果矩阵W1作为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
在实际应用中,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还可以根据公式 W ‾ 1 = W 1 ( k ) + ( n RB - 1 ) ( W 1 ( k ) - W 1 ( k - 1 ) ) / N RB 对预编码码字进行校正,其中,上角标k表示预编码的状态,表示当前时刻的预编码,表示前一时刻的预编码,nRB(nRB=1,2,…,NRB)表示资源集中的资源块序号,NRB表示用户使用的资源块总数,得到校正结果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55
将校正结果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56
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经过校正操作之后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达到了提高编码精确度。
优选地,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还可以对校正后的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57
进行发射。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有N个eNB,每个小区只服务于一个UE,每个小区服务的UE处于同一个时频资源上,每个小区只知道所服务UE的下行发送数据,每个小区知道每个UE对该小区的信道矩阵,即:Hij,i=1, 2,…,N  j=1,2,…,N,其中,Hij表示第i小区中的UE对j小区的信道矩阵。
请参考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小区两用户的应用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下,假设用户UE1为期望用户,而且不失一般性,eNB1、eNB2的发射天线数均为4,UE1、UE2的接收天线数均为2,且每个UE的层数也均为2,下面结合图2、图3对上述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CoMP预编码的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302,估计基站eNB1(即上述的第一基站)与本小区用户UE1(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间的信道矩阵:
H 11 = h 11,11 h 11,12 h 11,13 h 11,14 h 11 , 21 h 11,22 h 11,23 h 11,24 , 及基站eNB1与邻小区用户UE2(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间的信道矩阵:
H 12 = h 12,11 h 12,12 h 12,13 h 12,14 h 12,21 h 12,22 h 12,23 h 12,24 , 对协作小区eNB2(即上述第二基站)来说,估计协作小区eNB2与本小区用户UE2间的信道矩阵H22及协作小区eNB2与邻小区用户UE1间的信道矩阵H21
S304,估计期望预编码码字;在UE1侧,从预编码的码本(如LTE协议中确定的)里选取码字,遍历码本中的码字wi(其中i是相应码本中的码字数),则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510
W ^ 1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1 * H 11 w i ) , 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2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大的码字作为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将对应迹最大的码字选择作为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3
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是PMI11,UE1向本小区基站eNB1反馈PMI11
类似地,在UE2侧,得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4
W ^ 22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22 * H 22 w i ) , 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是PMI22,UE2向本小区基站eNB2反馈PMI22
S306,估计泄漏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6
估计泄漏预编码码字,在UE1侧,从预编码的码本(如LTE协议中确定的)里选取码字,遍历码本中的码字wi(其中i是相应码本中的码字数),则泄漏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7
W ^ 12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21 * H 21 w i ) , 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9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小的码字作为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将对应迹最小的码字选择作为泄漏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0
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是WCI12,UE1向本小区基站eNB1反馈WCI12
类似地,在UE2侧,得到泄漏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1
W ^ 2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2 * H 12 w i ) , 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索引是WCI21,UE2向本小区基站eNB2反馈WCI21
S308,进行信息交互,服务基站(即上述的第一基站)eNB1与协作基站(即上述的第二基站)eNB2通过二者之间的X2接口交互信道信息,即基站eNB1向基站eNB2传递预编码矩阵索引WCI12,基站eNB2向基站eNB1传递预编码矩阵索引WCI21
S310,构造预编码码字,通过期望预编码码字与泄漏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4
间的映射,得到基站eNB1对应本小区用户UE1、邻小区用户UE2的预编码码字,即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5
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6
表示对矩阵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7
和矩阵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8
求卷积,并在结果矩阵中心部份取行列与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19
大小相同的部分构成矩阵。
S312,对预编码码字进行校正;校正后的预编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20
W ‾ 1 = W 1 ( k ) + ( n RB - 1 ) ( W 1 ( k ) - W 1 ( k - 1 ) ) / N RB , 其中,上角标k表示预编码的状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22
表示当前时刻的预编码,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623
表示前一时刻的预编码,nRB(nRB=1,2,…,NRB)表示资源集中的资源块序号,NRB表示用户使用的资源块总数,即校正后得到的是一组预编码,组中的每一个预编码对应一个资源块。
S314,预编码处理,对于基站eNB1,根据估计得到的预编码码字nRB对发射信号x进行预编码处理,即其中,
Figure BDA0000090023440000073
为信号x中第nRB序号资源块对应的信号;对于协作基站eNB2,其处理过程与基站eNB1类似,这里不再叙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达到如图4所示的效果,请参考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CoMP预编码的实现效果图,如图4所示,对于服务基站eNB1,预编码后能量汇聚向本小区用户形成UE1,零陷趋向邻小区用户UE2;对于协作基站eNB2,预编码后能量汇聚向本小区用户形成UE2,零陷趋向邻小区用户UE1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可以通过获取相邻小区的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结合从本小区内获取到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解决了传统的CoMP预编码方式的编码过程过于繁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简化编码过程、提高编码精度的效果。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如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第二获取模块20以及处理模块30。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第二获取模块20,连接至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处理模块30,连接至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作为一个优选装置还可以包括:信道估计模块40,用于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第一用户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LTE-Advanced系统,如图7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以下模块:终端侧信道估计模块71、期望预编码码字估计并反馈模块和泄漏预编码码字估计并反馈模块72,信道信息交互模块73,预编码构造模块74,预编码校正模块75和预编码处理模块76。
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终端侧信道估计模块71,对于服务小区eNB1,用于估计用户UE1与基站eNB1间的信道矩阵H11;及估计用户UE1与基站eNB2间的信道矩阵H21;同样,对协作小区UE2来说,用于估计用户UE2与基站eNB2间的信道矩阵H22;及估计用户UE2与基站eNB1间的信道矩阵H12
估计期望预编码码字并反馈模块和估计泄漏预编码码字并反馈模块72,连接至信道估计模块71,用于根据信道估计模块71的输出信道建立与期望预编码和泄漏预编码间的关系。
信道信息交互模块73,连接至估计期望预编码码字并反馈模块和估计泄漏预编码码字并反馈模块72,用于信道信息的交互传递。
构造预编码码字模块74,连接至信道信息交互模块73,用于生成预编码码字。
预编码码字校正模块75,连接至构造预编码码字模块74,用于对预编码码字进行校正。
预编码处理模块76,连接至预编码码字校正模块75,用于小区中的CoMP预编码。
以上所述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功能参见上述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赞述。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可以通过获取相邻小区的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结合从本小区内获取到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解决了传统的CoMP预编码方式的编码过程过于繁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简化编码过程、提高编码精度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在CoMP预编码过程中考虑本小区用户的预编码增益较大的同时,也兼顾邻小区同时频资源用户的零泄漏,根据信道信息,在构造预编码码字时,将对用户发射信号的预编码处理等效为期望预编码码字与泄漏预编码码字的卷积形式,期望预编码在期望用户方向上形成能量汇聚,而泄漏预编码则在各个干扰方向上形成零泄漏,从而在期望用户接收端获得尽可能高的信干噪比,同时在各干扰方向上抑制干扰。此外,经过预编码校正处理,使得用户资源组中的每一个资源块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使得每个预编码组的针对性更强,准确率更高,解决了传统的CoMP预编码方式的编码过程过于繁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简化编码过程、提高编码精度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所述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前,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包括:
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所述码本中的码字序号;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11
W ^ 1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1 * H 11 w i ) , 其中,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13
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大的码字作为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所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11,将所述PMI11反馈给所述第一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包括:
在预编码的码本中遍历码字wi,其中i为所述码本中的码字序号;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14
W ^ 21 = arg min w i tr ( w i * H 12 * H 12 w i ) , 其中,表示取对应()中值最小的码字作为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估计值,tr()表示求迹算子,上角标“*”表示共轭转置算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获得对应于所述泄露子预编码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索引WCI21,将所述WCI21反馈给所述第二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反馈的所述PMI11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转发的所述WCI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包括:
根据所述PMI11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根据所述WCI21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所述泄露子预编码码字进行卷积计算:
W 1 = conv size ( w 11 ) ( W ^ 11 , W ^ 21 ) , 得到结果矩阵W1
将所述结果矩阵W1作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码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预编码码字进行校正:
W ‾ 1 = W 1 ( k ) + ( n RB - 1 ) ( W 1 ( k ) - W 1 ( k - 1 ) ) / N RB , 其中,上角标k表示预编码的状态,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23
表示当前时刻的预编码,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24
表示前一时刻的预编码,nRB(nRB=1,2,…,NRB)表示资源集中的资源块序号,NRB表示用户使用的资源块总数;
得到校正结果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25
将所述校正结果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26
作为校正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之后,还包括:
对校正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Figure FDA0000090023430000027
进行发射。
11.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期望子预编码码字;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用户终端的泄露子预编码码字;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期望子预编码码字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泄露子预编码码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预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信道估计,分别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H11、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H12
CN201110265895.8A 2011-09-08 2011-09-08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0016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5895.8A CN103001677B (zh) 2011-09-08 2011-09-08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5895.8A CN103001677B (zh) 2011-09-08 2011-09-08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1677A true CN103001677A (zh) 2013-03-27
CN103001677B CN103001677B (zh) 2017-05-10

Family

ID=4792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5895.8A Active CN103001677B (zh) 2011-09-08 2011-09-08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16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76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协作通信中基于历史轨迹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583A (zh) * 2008-11-07 2009-04-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US20090175214A1 (en) * 2008-01-02 2009-07-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771505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2013905A (zh) * 2009-09-29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协同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25464A (zh) * 2010-12-21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基站多入多出预编码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04451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上海电机学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多用户收发联合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22977A (zh) * 2010-01-11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cqi信息及信道质量估计的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5214A1 (en) * 2008-01-02 2009-07-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399583A (zh) * 2008-11-07 2009-04-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2013905A (zh) * 2009-09-29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协同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04451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上海电机学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多用户收发联合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22977A (zh) * 2010-01-11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cqi信息及信道质量估计的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CN101771505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2025464A (zh) * 2010-12-21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基站多入多出预编码协调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76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协作通信中基于历史轨迹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5450276B (zh) * 2015-12-31 2019-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协作通信中基于历史轨迹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1677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90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hannel
CN110098853B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速率匹配和干扰测量资源的配置
CN10534019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针对自适应天线缩放的预编码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32025B (zh) 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及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
WO2018084622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62062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干扰去除方案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30887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基于部分天线阵列的波束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3202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基于部分天线阵列的波束成形执行天线重排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2092755A1 (zh) 一种下行多基站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的协调方法和装置
CN102231659A (zh)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000253A1 (zh)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信息的交互方法及协作多点传输系统
CN103814598A (zh) 信道质量信息估计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网络中心处理设备
EP2999155B1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580789A (zh) 多点协作传输预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316570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non-linear precoding
CN103347283B (zh) 一种自适应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4321977A (zh) 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
CN102821473A (zh) CoMP终端的协作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59582A (zh) 一种多点协同传输预编码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983933A (zh)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解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01677A (zh)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457699A (zh) 一种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基站端信干噪比估计方法
CN102843715B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系统、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02891739B (zh)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点协作预编码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2904693B (zh) 多点协作传输的预编码实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2

Address after: No.3, Tonghai Road, chuegang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400

Patentee after: Rudong Dongguang Logis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