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6265A -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6265A
CN102986265A CN2012800019670A CN201280001967A CN102986265A CN 102986265 A CN102986265 A CN 102986265A CN 2012800019670 A CN2012800019670 A CN 2012800019670A CN 201280001967 A CN201280001967 A CN 201280001967A CN 102986265 A CN102986265 A CN 102986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zone
data
relay station
pr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9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6265B (zh
Inventor
星野正幸
铃木秀俊
堀内绫子
今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8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with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each representing one cod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即使在配置了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的中继站。在该装置中,信号分离单元(203)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以及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的多个PRB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RB构成的预编码RB组(PRG)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参考信号、配置在第1区域中的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数据,解调单元(204)基于参考信号,对数据进行解调。解调单元(204)使用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参考信号来对数据进行解调。

Description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随着信息的多媒体化,不仅语音数据,静止图像数据以及运动图像数据等大容量数据传输也在普及。为了实现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在积极地研究利用高频无线频带实现高传输速率的技术。
但是,在利用高频无线频带的情况下,虽然在近距离时能够期待高传输速率,但随着距离变远,传输距离导致的衰减变大。由此,在将利用了高频无线频带的移动通信系统实际地应用的情况下,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或者“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节点B)”)的覆盖区域变小,因此需要设置更多的基站。基站的设置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因此,强烈地需求用于抑制基站数量的增加并且实现利用高频无线频带的通信服务的技术。
对于这种要求,为扩大各基站的覆盖区域,正在研究在基站与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以下简称为“移动台”。或者“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设置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以下简称为“中继站”。或者“RN(Relay Node,中继节点)”)、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发送技术。如果使用中继(Relay)技术,则无法与基站直接通信的移动台也能经由中继站进行通信。例如,在如图1(a)、(b)所示的无线中继系统中,在基站10与移动台30之间设置中继站20,经由中继站20进行基站10和移动台30之间的通信。
[时分中继(TD relay)]
对于正在探讨引入上述中继技术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LTE)系统,从由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平稳过渡及与LTE的共存的观点来看,需要维持与LTE的互换性。因此,对于中继技术,也要求与LTE的彼此互换性。在高级LTE系统中,为实现与LTE的相互互换性,正在研究在下行线路(Down Link;以下称为“DL”)中,从基站向中继站进行发送时,设定MBSFN(MBMS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MS单频网络)子帧。
这里,经由中继站而进行的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时分中继(即TD relay)而进行的。图1是用于说明TD relay的图。图1(a)是用于说明下行线路中的TD relay的示意图,图1(b)是用于说明上行线路中的TD relay的示意图。在TD relay(也被称为half duplex relay(半双工中继)或者Typelrelay(1型中继))中,以时间分割从基站到中继站的发送、以及从中继站到移动台的发送。
如图1(b)所示,在上行线路中,在子帧#2中,利用访问链路(Accesslink)进行从移动台30向中继站20的发送,在子帧#3中,利用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进行从中继站20向基站10的通信。并且,在子帧#4中,再次进行从移动台30向中继站20的发送。
同样地,如图1(a)所示,在下行线路中,在子帧#2中,利用访问链路(Access link)进行从中继站20向移动台30的发送,在子帧#3中,利用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进行从基站10到中继站20的通信。并且,在子帧#4中,再次进行从中继站20到移动台30的发送。
如上所述,通过将回程传送的通信和中继站20的访问链路之间的通信以时域进行分割,能够分割中继站20发送的时间和接收的时间。因此,中继站20能够对信号进行中继而不受到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绕射的影响。
另外,在下行线路中,将MBFSN子帧设定在访问链路中。所谓“MBSFN子帧”,是为发送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数据而定义的子帧。LTE终端被规定有在MBSFN子帧中不利用参考信号这样的动作。
因此,在LTE-A中,提出了将与中继站和基站进行通信所使用的回程链路用子帧重合的访问链路用子帧设定为MBSFN子帧的方案。根据该方案,能够避免LTE终端误检测参考信号。
图2中,示出了在使用LTE系统的子帧的情况下的、对基站10、中继站20、以及移动台30的各站分配控制信号和数据的状况的一例。如图2所示,在LTE系统中,由各站发送或接收的下行控制信号配置在子帧的开头部分的控制信号区域(以下称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区域”)中。即,基站10和中继站20两者都利用子帧的开头部分的PDCCH区域发送控制信号。而着眼于中继站20,即使是MBSFN子帧也必须向移动台30发送控制信号(PDCCH)。因此,中继站20向移动台30发送下行控制信号,随后切换为接收处理,从而预备接收从基站10发送的信号。但是,在中继站20向移动台30发送下行控制信号的定时,基站10也发送发往中继站20的下行控制信号。因此,中继站20不能接收从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为避免这样的不适状况,在LTE-A中,如图2所示,已研究在数据区域中设置用于配置中继站用下行控制信号的区域(R-PDCCH(Relay用PDCCH)区域)。
[控制信号]
在LTE中,例如使用PDCCH等下行线路控制信道,从基站向移动台发送控制信号。另外,指示DL的数据(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的DL grant(下行资源指示)、以及指示UL的数据(PU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分配的UL grant(上行资源指示)包含在PDCCH中。
在LTE-A中,在研究将DL grant以及UL grant包含在R-PDCCH中。而且,在R-PDCCH中,在研究将DL grant配置在第1时隙(1st slot)中,将UL grant配置在第2时隙(2nd slot)中(参照非专利文献1)。通过这样将DL grant仅配置在第1时隙中,从而减短DL grant的解码延迟,在中继站,能够预备对DL数据的ACK/NACK的发送(在FDD中,在接收DL grant之后第4个子帧进行发送)。
另外,如图3所示,还在研究使设置R-PDCCH区域的物理层的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对每个中继站不同。图3中,纵轴表示频率(Frequency),横轴表示时间(Time)。例如,在图3中,在同一子帧内,对中继站RN1的R-PDCCH配置在PRB#0中,对中继站RN2的R-PDCCH配置在PRB#6、7中。各中继站通过将从基站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从基站通过高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而指示的资源区域(对R-PDCCH的搜索区间(Search Space))内进行盲解码(blindingdecoding),从而找到发往本站的下行控制信号。
[DM-RS的配置]
另外,在LTE-A中,主要为了向每个移动台和中继站对应不同的波束(beam),因此正在研究引入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由作为彼此正交的资源而被定义的多个端口(例如,端口7、8、9、10)和彼此非正交但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随机化而被定义的加扰ID(SC-ID:SC-ID 0、1)的组合表现DM-RS。将DM-RS利用于信道估计时,通过对于DM-RS和DM-RS附带的控制信号及数据信号适用同一波束(同一预编码),基站能够适用任意的波束。
图4是用于说明在信道估计所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图。在图4(a)、(b)中,纵轴表示频率(Frequency),横轴表示时间(Time)。如图4(a)所示,DM-RS通常配置在各时隙(第1时隙以及第2时隙)的后方2码元。如图4(a)所示,在通常的子帧(nomal subframe)的情况下,DM-RS(图4(a)以及(b)中表述为DM-RS端口7、8)配置在OFDM码元#5、#6以及OFDM码元#11、#12。另外,如图4(b)所示,在上述的TD relay中,对于中继站和基站间的距离远的情况等在紧随其后的子帧中有UL的数据分配、从中继站向基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限制严格的情况,正在探讨不使用第2时隙的末尾码元(OFDM码元#12)的信号配置。在图4(b)中,因为采用不使用OFDM码元#12的信号配置,所以DM-RS不配置在第2时隙中,只配置在第1时隙中。
另外,如上所述,中继站进行R-PDCCH的盲解码,所以在R-PDCCH中所使用的DM-RS例如固定为端口7且SC-ID=0。由此,在R-PDCCH中,各中继站能够省略对端口7以外的其他端口以及SC-ID=0以外的其他SC-ID的盲解码,能够减少盲解码次数。由此实现处理的简化。
另一方面,关于PDSCH,基站能够使用DL grant显式地通知在PDSCH利用的端口。因此,基站能够执行使用多个波束发送发往同一中继站的PDSCH的SU-MIMO(Single 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或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波束发送发往多个中继站的PDSCH的MU-MIMO(Multi User-MIMO,多用户MIMO)的动作。
而且,在R-PDCCH区域内的发送DM-RS的区域(以下称为“DL grant区域”)中,不发送其他的信号,所以与PDSCH的发送波束数(以下表述为“秩(rank)”)无关,DL grant为秩1发送。因此,在基站,通过适用将被分配给配置DL grant的相应资源的全部功率分配给DM-RS和DL grant的功率增强(Power boost),能够改善DL grant的检测精度。
[物理资源块绑定(PRB bundling)]
另外,作为用于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在探讨PRB绑定。所谓PRB绑定,是在使用DM-RS向每个中继站或者移动台对应不同的波束时,对相邻的多个PRB使用同一预编码,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的7.1.6.5节)。例如,在PRB绑定中,接收端以适用同一预编码的相邻的PRB为单位(以下称为PRG(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预编码资源块组))进行使用配置在各RB的DM-RS而计算的信道估计值的平均或插值。
[PRG大小]
这里,将适用同一预编码的相邻的PRB的数称为PRG大小(PrecodingResource Block Group size,预编码资源块组大小)。对于PRG大小,根据系统带宽(System band width)所包含的RB数(标记为RBs)而设定不同的值。图5表示系统频带内的RB数与PRG大小以及RBG大小(Resource BlockGroup size,资源块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里,所谓RBG是汇集了一个或多个RB的单位。如图5所示,根据系统频带内的RB数,规定PRG大小以及RBG大小。另外,PRG大小越大,则适用了同一预编码的DM-RS越增加,因此能够提高DM-RS的接收性能(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另一方面,PRG大小越大,则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对于各DM-RS越不均匀,因此即使使用该RM-RS仍不能设定最优的波束的可能性变高。因此,考虑上述“参考信号的接收性能的提高效果”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的权衡(tradeoff),如图5所示,即使在系统频带内的RB数增多的情况下,PRG大小也被设定为2或3。
[R-PDCCH的聚合大小(aggregation size)]
另外,与在LTE版本8中的PDCCH同样,为了在R-PDCCH区域中对应于线路质量改变DL grant和UL grant的编码率,在探讨准备多个聚合大小(aggregation size。有时也称作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位)聚合大小)。图6是表示R-PDCCH的聚合大小的示意图。图6中,纵轴表示频率(Frequency),横轴表示时间(Time)。如图6所示,R-PDCCH的聚合大小按照8、4、2、1变得越小,编码率变得越高。即,聚合大小越小,越适合于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线路质量良好的情况。
例如,基站估计本站和中继站之间的线路质量,确定R-PDCCH的聚合大小,将与确定的聚合大小对应的信号发送至中继站。另一方面,中继站事先并不知道对每个子帧变更的聚合大小。因此,中继站对多个聚合大小(图6中为聚合大小1、2、4、8)分别进行盲解码。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6v10.1.0,“Physical Layer for relayingoperation(release 10),”December,201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3v10.0.1,“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10),”December,20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将上述PRB绑定直接适用于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通信时,在DM-RS仅配置在第1时隙中的情况(参照图4(b))下,产生如下的问题。
例如,在图7所示的PRG内(PRB#0~#2)内,在配置DL grant的R-PDCCH区域(PRB#0的第1时隙)中发送的DM-RS是秩=1且进行了功率增强的信号。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在发送PDSCH的数据区域(以下称为“PDSCH区域”)中发送的DM-RS与数据信号(PDSCH信号)同样,可成为多个秩的信号。
通过在如图7所示的PRB#0~#2适用PRB绑定,中继站在解码时,对使用R-PDCCH区域的DM-RS(配置在PRB#0的DM-RS)得到的信道估计值和使用PDSCH区域的DM-RS(配置在PRB#1、#2的DM-RS)得到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这里,如图7所示,在PRB#1、#2中,中继站使用适用了与PDSCH信号同一秩(秩2)、即适用了同一预编码的DM-RS进行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因此,在PRB#1、#2中,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良好。与此相对,在PRB#0中,因为秩是固定的(秩1),所以中继站有可能使用适用了与PDSCH不同的秩(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进行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因此,在配置了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PRB#0中,与PRB#1、#2比较,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更恶劣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即使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的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中继站,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中继站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以及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以及解调单元,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所述解调单元使用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基站,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基站包括:配置单元,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配置参考信号,在所述第1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在所述第2区域中配置数据;以及发送单元,将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站,所述配置单元不在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所述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通信方法,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以及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数据的步骤,以及在所述中继站中,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的步骤,所述中继站使用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时分中继(TD relay)的图。
图2是示出了一例对基站、中继站、以及移动台的各站分配控制信号及数据的状况的图。
图3是表示R-PDCCH的配置例的图。
图4是表示DM-RS的配置例的图。
图5是表示系统频带内的RB数与PRG大小和RBG大小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R-PDCCH的聚合大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同一PRG内的多个PRB中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差异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站的主要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中继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信道估计处理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主要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中继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数据信号的分配处理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中继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数据信号的分配处理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的图。
标号说明
100、300、500 基站
200、400、600 中继站
101、113、201、212 天线
102、202 无线接收单元
103、204 解调单元
104、205 纠错解码单元
105R-PDCCH 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
106、208 纠错编码单元
107、209 调制单元
108、210、301、501 信号分配单元
109 控制信号编码单元
110 控制信号分配单元
111、502 预编码单元
112、211 无线发送单元
203、401、601 信号分离单元
206 盲解码确定单元
207 R-PDCCH接收单元
1091 聚合大小确定单元
1092 编码单元
1101 R-PDCCH用PRB确定单元
1102 分配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其说明由于重复而省略。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说明不使用第2时隙的末尾码元(在图4(b)中为OFDM码元#12)的信号配置的子帧。即,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4(b)所示,DM-RS不配置在R-PDCCH区域内的与第2时隙对应的资源,只配置在与第1时隙对应的资源。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00和中继站200。基站100例如为LTE-A基站,中继站200例如为LTE-A中继站。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经由中继站200进行基站100和各移动台之间的通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基站100以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PRB)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RB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为单位,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相邻的多个PRB中所包含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这里,包含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相邻的多个PRB,构成同一PRG。另一方面,基站100通过仅利用配置了DL grant的PRB的第1时隙,适用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具体而言为秩1发送),改善DL grant的检测精度。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站200的主要结构图。在中继站200中,信号分离单元203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和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PRB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RB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内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中的参考信号、配置在第1区域中的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数据,解调单元204基于参考信号,对数据进行解调。这里,解调单元204使用配置在第2区域中的参考信号来对数据进行解调。
[基站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9中,基站100具有天线101、无线接收单元102、解调单元103、纠错解码单元104、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纠错编码单元106、调制单元107、信号分配单元108、控制信号编码单元109、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预编码单元111、无线发送单元112-1、112-2、以及天线113-1、113-2。另外,信号分配单元108和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成为将控制信号(DL grant等)及数据配置在资源中的配置单元。
无线接收单元102经由天线101接收从中继站200或者移动台发送的信号,实施下变频等无线处理之后输出至解调单元103。
解调单元103对从无线接收单元102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单元104。
纠错解码单元104对从解调单元103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得到的接收信号。
R-PDCCH用搜索空间确定单元105基于表示系统带宽的系统带宽信息(以下,表述为“BW信息”),确定PRB绑定大小(即,PRG size)以及RBG大小(RBG size)。例如,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还可以根据图5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PRB绑定大小(PRG size)以及RBG大小。
另外,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确定搜索区间(R-PDCCH用搜索区间)作为发送中继站200用控制信号(R-PDCCH信号。例如DL grant等控制信息)的资源区域(R-PDCCH区域)的候选。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将表示确定的R-PDCCH用搜索区间的搜索区间信息输出至纠错编码单元106。另外,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将PRB绑定大小、RBG大小以及搜索区间信息,输出至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此外,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以RBG或者PRB为单位,生成搜索区间信息。
纠错编码单元106以发送信号(主要是数据信号)、以及从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输入的R-PDCCH的搜索区间信息作为输入,对输入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将纠错编码后的信号输出至调制单元107。
调制单元107对从纠错编码单元106获得的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至信号分配单元108。
信号分配单元108将从调制单元107获得的信号分配到资源,并输出至预编码单元111。例如,信号分配单元108将信号(包含数据信号)配置在发往中继站200的下行控制信号(R-PDCCH信号)所包含的DL grant表示的资源区域中。例如,信号分配单元108在构成面向中继站200的PRG(或者RBG)的PRB中,将发送信号(包含数据信号(PDSCH信号))配置在被配置有R-PDCCH信号(DL grant)的资源区域以外的资源区域中。
控制信号编码单元109对控制信号(R-PDCCH信号)进行编码。控制信号中,例如包含与数据信号(PDSCH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DL grant、UL grant、秩数、编码率、调制方式等)。此外,控制信号编码单元109采用包含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和编码单元1092的结构。
具体而言,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根据表示基站100和中继站200之间的线路质量的eNB-RN线路质量信息,确定控制信号的聚合大小。例如,如图6所示,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也可以根据eNB-RN线路质量信息,确定1、2、4、8中的任一个聚合大小。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将确定的聚合大小输出至编码单元1092及R-PDCCH用PRB确定单元110。
编码单元1092根据由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确定的聚合大小,对控制信号(R-PDCCH信号)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
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将从控制信号编码单元109输入的控制信号(R-PDCCH信号)分配到资源中,并输出至预编码单元111。此外,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采用包含R-PDCCH用PRB确定单元1101和分配单元1102的结构。
具体而言,R-PDCCH用PRB确定单元1101基于eNB-RN线路质量信息、从聚合大小确定单元1091输入的R-PDCCH的聚合大小、以及从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输入的PRB绑定大小、RBG大小和搜索区间信息,从R-PDCCH用搜索区间所包含的PRB中,确定实际地配置控制信号(R-PDCCH信号)的PRB。例如,R-PDCCH用PRB确定单元1101在R-PDCCH用搜索区间所包含的PRB中,选择被进行PRB绑定的PRB,将其确定为配置控制信号(R-PDCCH信号)的PRB。
分配单元1102将控制信号(R-PDCCH信号)分配到由R-PDCCH用PRB确定单元1101确定的PRB中。即,分配单元1102将中继站200用控制信号(R-PDCCH信号)分配到在R-PDCCH用搜索区间所包含的PRB中的、被进行PRB绑定的PRB。分配到PRB中的控制信号(R-PDCCH)被输出至预编码单元111。
另外,信号分配单元108及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将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DM-RS)配置在资源中。例如,如图4(a)或者图4(b)所示,信号分配单元108、110将参考信号(DM-RS)配置在各时隙(第1时隙以及第2时隙两者,或者仅第1时隙)的后方两个码元中。
预编码单元111对于由信号分配单元108分配到资源的发送信号(数据信号)、由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分配到资源的控制信号(R-PDCCH信号)、以及由信号分配单元108和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分配到资源的参考信号(DM-RS),实施预编码处理。然后,预编码单元111将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分配给无线发送单元112-1、112-2。
预编码单元111在配置有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资源区域(数据区域)中,适用与由未图示的设定单元设定的秩对应的缩放(scaling)。例如,当对于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2时,预编码单元111将各流的信号的功率设为预设的发送功率的一半(1/2)。由此,基站100与秩无关地使合计发送功率为恒定。此外,预编码单元111对于同一PRG内的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区域,适用同一预编码。另外,预编码单元111例如对每个子帧单位,设定适用于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预编码。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因为配置有控制信号(R-PDCCH)的资源区域的秩总是固定为1,所以预编码单元111对于控制信号不适用缩放。即,对于R-PDCCH适用功率增强(power boost),与数据信号(PDSCH信号)相比,以较大的功率发送控制信号(R-PDCCH信号)。
无线发送单元112-1、112-2对于从预编码单元111输入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113-1、113-2进行发送。
[中继站200的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站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0中,中继站200具有天线201-1、201-2、无线接收单元202-1、202-2、信号分离单元203、解调单元204、纠错解码单元205、盲解码确定单元206、R-PDCCH接收单元207、纠错编码单元208、调制单元209、信号分配单元210、无线发送单元211、以及天线212。另外,由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和R-PDCCH接收单元207构成盲解码单元。
无线接收单元202-1、202-2分别经由天线201-1、201-2接收从基站100或者移动台发送的信号,在实施下变频等无线处理之后输出至信号分离单元203。
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从盲解码确定单元206输入的盲解码信息,从由无线接收单元202-1、202-2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盲解码对象的信号。这里,盲解码信息是表示在R-PDCCH的搜索区间所包含的PRB之中的、盲解码对象的PRB的信息,与聚合大小对应地变化。另外,所谓盲解码对象的PRB是被配置了发往中继站200的控制信号(R-PDCCH信号)的PRB。信号分离单元203将分离的盲解码对象的信号输出至R-PDCCH接收单元207。
另外,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数据信号。并且,信号分离单元203将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秩对应的MIMO空间分离处理适用于中继站用数据,分离为各流的数据。此时,信号分离单元203提取在各资源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并使用提取的参考信号,进行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这里,信号分离单元203使用在配置了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资源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然后,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确定在基站100中适用的预编码。
然后,信号分离单元203将分离出的各流的数据和信道估计值输出至解调单元204。在信号分离单元203中进行MIMO空间分离处理时使用的信道估计值的细节将后述。
解调单元204基于从信号分离单元203输入的信道估计值,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单元205。即,解调单元204基于配置在各资源的参考信号(DM-RS)对信号进行解调。这里,解调单元204使用在配置了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资源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纠错解码单元205对从解调单元204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所包含的R-PDCCH的搜索区间信息输出至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并且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至纠错编码单元208。通过经由纠错编码单元208、调制单元209、信号分配单元21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211发送该信号,从而由中继站200中继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
在从纠错解码单元205输入的R-PDCCH的搜索区间信息(R-PDCCH分配区域候选信息)为RBG单位时,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基于系统带宽信息(BW信息),确定RBG大小以及PRG大小(PRB绑定大小)。另外,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对每个聚合大小,设定在搜索区间所包含的PRB中的盲解码对象的PRB,并生成表示盲解码对象的PRB的盲解码信息。盲解码信息被输出至信号分离单元203和R-PDCCH接收单元207。
R-PDCCH接收单元207基于从盲解码确定单元206输入的盲解码信息,对于从信号分离单元203输入的盲解码对象的信号进行盲解码,检测发往本站的R-PDCCH信号。例如,R-PDCCH接收单元207使用在盲解码对象的PRB中配置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基于获得的信道估计值提取R-PDCCH信号。然后,R-PDCCH接收单元207将检测出的R-PDCCH信号所包含的DL grant以及秩输出至信号分离单元203。另外,R-PDCCH接收单元207例如将R-PDCCH信号所包含的UL grant输出至信号分配单元210。
纠错编码单元208对从纠错解码单元205输入的信号(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至调制单元209。
调制单元209对从纠错编码单元208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信号输出至信号分配单元210。
信号分配单元210按照从基站100通知(例如,使用R-PDCCH信号进行通知)的UL grant,将从调制单元209输入的调制信号分配到资源,并输出至无线发送单元211。
无线发送单元211对于从信号分配单元210输入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然后经由天线212发送。
[基站100以及中继站2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100和中继站200的动作。这里特别地说明信道估计值的计算处理。
在基站100中,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基于BW信息,确定PRB绑定大小及RBG大小。例如,在图11中,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设RBG大小=3、PRG大小=3。即,在图11中,以由PRB#0~#2的三个PRB构成的RBG为单位,构成适用同一预编码的PRG。
另外,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确定搜索区间,即配置控制信号(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候选。例如,在图11中,R-PDCCH用搜索区间确定单元105在PRB#0内确定R-PDCCH用搜索区间。此外,如上所述,当DL grant配置在R-PDCCH区域内的第1时隙时,R-PDCCH用搜索区间被设定在PRB#0内的第1时隙中。表示确定的搜索区间的搜索区间信息被发送至中继站200。
另外,在图11中,设R-PDCCH信号的聚合大小为1。
在图11中,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将DL grant(R-PDCCH信号)配置在PRB#0的第1时隙中,信号分配单元108将数据信号(PDSCH信号)配置在PRB#0的第2时隙、PRB#1以及PRB#2中。即,基站100在对于中继站200设定的PRG(PRB#0~#2)内,将DL grant(R-PDCCH信号)配置在PRB#0的与第1时隙对应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中,将数据信号(PDSCH信号)配置在PRB#0的第1时隙(第1区域)以外的PRB#0的第2时隙、PRB#1以及PRB#2(第2区域)中。
即,在图11中,配置数据信号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由以下区域构成:构成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的PRB#0频率相同且在时域上后续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2时隙。第3区域);以及与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资源区域(PRB#1、#2。第4区域)。
另外,如图11所示,信号分配单元108以及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在PRB#0~#2的各第1时隙的后方两个码元上配置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DM-RS)。即,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DM-RS)配置在DL grant所配置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以及配置数据信号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两者中。
接着,如图11所示,预编码单元111在配置DL grant的PRB#0的第1时隙(第1区域)中,对于DL grant以及DM-RS进行秩=1的预编码处理,并适用功率增强。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预编码单元111在配置数据信号的PRB#0的第2时隙以及PRB#1、#2(第2区域)中,对于数据信号以及DM-RS进行设定的秩(在图11中为秩=2)的预编码处理。
即,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在PRG(RBG单位)内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另外,在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和配置数据信号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之间,对DM-RS适用的预编码(秩)不同。
对此,图11中,在中继站200,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和基站100同样,基于BW信息确定为RBG大小=3、PRB绑定大小=3。另外,盲解码确定单元206基于来自纠错解码单元205的搜索区间信息,将PRB#0的第1时隙设为盲解码对象的PRB。
接下来,信号分离单元203从接收信号中,分离作为盲解码对象的配置在PRB#0的第1时隙中的信号,并将分离后的信号(盲解码对象的信号)输出至R-PDCCH接收单元207。
R-PDCCH接收单元207从信号分离单元203获得作为盲解码对象的配置在PRB#0(第1时隙)中的信号,对于该信号(盲解码对象)进行盲解码,检测发往本站的R-PDCCH信号。然后,R-PDCCH接收单元207将检测出的R-PDCCH信号所包含的DL grant(以及秩)输出至信号分离单元203。
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面向本站的数据信号。另外,信号分离单元203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适用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秩对应的MIMO空间分离处理。
此时,信号分离单元203提取在各资源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并使用提取的参考信号进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具体而言,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在各PRB中配置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DM-RS),获取每个PRB的至少一个信道估计值。这里,信号分离单元203使用在被配置了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资源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
图11中,信号分离单元203仅使用在配置数据信号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即PRB#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例如,信号分离单元203首先使用在PRB#1、#2中配置的各DM-RS计算信道估计值,获取每个PRB的信道估计值。接下来,信号分离单元203计算将获取的PRB#1、#2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的值。接着,如图11所示,信号分离单元203不仅将PRB#1、#2的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用作PRB#1、#2中的信道估计值,还将其用作PRB#0的信道估计值。
即,信号分离单元203使用在与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资源区域(PRB#1、#2。第4区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对在与构成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的PRB#0频率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2时隙。第3区域)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然后,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分离为各流的数据。
另外,解调单元204使用由信号分离单元203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解调单元204使用利用在PRB#1、#2中配置的DM-RS而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在PRB#0~#2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解调。
即,解调单元204使用在对中继站200设定的PRG(RBG单位)内的配置有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以外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中配置的DM-RS,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另外,解调单元204使用在与配置有DL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资源区域(PRB#1、#2)的DM-RS,对配置在与配置有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2时隙。第3区域)中配置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换言之,解调单元204不使用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0的第1时隙所包含的DM-RS(即,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参考信号),而是使用在配置有PDSCH信号的PRB#1、#2所包含的DM-RS(即,适用了和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对PDSCH信号进行解调。
这里,在如图11所示那样的、在对中继站200设定的PRG内(图5的情况下,每一个PRG最大3RB)的各PRB中,传播环境近似的可能性高。因此,中继站200能够对同一PRG内的一部分的PRB(图11中为PRB#1、#2)中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复制,并作为其他的PRB(图11中为PRB#0)中的信道估计值沿用。
由此,如图11所示,在PRB#0中,通过使用在其他的PRB#1、#2中适用了与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DM-RS,对PDSCH信号进行解调,从而与使用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对PDSCH进行解调的情况(图7)相比,能够提高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即,在配置了适用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的PRB#0中,能够避免信道估计精度变得恶劣的情况。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站200考虑在构成PRG的RBG单位的多个PRB中,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适用同一预编码,仅对配置有DL grant的PRB的第1时隙适用不同的预编码的情况而进行接收处理。具体而言,中继站200不使用配置有DL grant的PRB所包含的DM-RS(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另外,中继站200使用仅配置有PDSCH信号的PRB(配置有DL grant的PRB以外的PRB)所包含的DM-RS(即,适用了和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由此,即使是配置有DL grant的PRB,中继站200也能够对PDSCH进行解调而不会使信道估计精度恶化。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11中,说明了将中继站200使用PRB#1、#2所包含的DM-RS而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作为PRB#0中的信道估计值而使用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中继站200也可以将在使用PRB#1、#2所包含的DM-RS而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中的、与PRB#0相邻的PRB#1的信道估计值用作PRB#0中的信道估计值。由此,在PRB#0中,因为使用最接近PRB#0的PRB#1(传播环境最相似的PRB)的信道估计值,所以即使在对于DM-RS适用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PRB#0,也能够避免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如图5所示那样的、系统带宽和PRG大小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PRG大小不限于此。例如,为了提高参考信号的SNR,并平均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而设定良好的波束,也可以相对系统带宽适当改变PRG大小。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按照在各PRG内的第1时隙中所配置的信号,控制在第2时隙中所配置的信号的分配。
在实施方式1中,中继站在同一PRG内,使用适用了与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DM-RS,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然而,在适用于PDSCH信号的预编码中,秩越大,产生进一步的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具体而言,虽然在相邻的PRB中传播环境近似,但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实际上的信道响应在PRB间稍有不同。在PRB间产生信道响应的差异的影响在秩更大的情况下显著出现。这是因为秩越大,进行空间分离处理时要求越高的信道估计精度。此时,在中继站,不仅因为解调单元的解调性能的劣化,还因为信号分离单元的空间分离性能的劣化,产生难以进行数据解调的情况。
另外,中继站中,可以考虑在同一PRG内,使用从适用了与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DM-RS获取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外推插值,从而避免上述影响导致的信道估计精度劣化。但是,基于外推插值的信道估计处理需要庞大的处理量。
此外,如上所述,在一子帧中,用于信道估计的DM-RS只配置在第1时隙中的情况下(参照图4(b)),在PRG内,只有配置R-PDCCH信号的PRB的、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产生劣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在设定于中继站的PRG内,不在配置有DL grant(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而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以外的PRB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00的主要结构图。在基站300中,具有作为配置单元的功能的信号分配单元301和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在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PRB(物理资源块)中,在由一个或者多个PRB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配置参考信号(例如DM-RS),在第1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例如DL grant),在第2区域中配置数据(下行信号。PDSCH信号)。这里,信号分配单元301不在与构成第1区域的PRB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数据。这样,将在各资源中配置的参考信号、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至中继站400。
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00的结构。此外,在图13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9)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3所示的基站300中,信号分配单元301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在基站300中,信号分配单元301从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输入表示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的信息。信号分配单元301在将从调制单元107输入的发送信号(PDSCH信号)分配在资源中时,从发送信号的分配对象中排除从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获得的信息所表示的PRB(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即,信号分配单元301不在与构成配置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的PRB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配置发送信号。换言之,信号分配单元301将发送信号配置在被配置R-PDCCH信号的PRB以外的PRB中。
接下来,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站400的结构。此外,在图14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10)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4所示的中继站400中,信号分离单元401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中继站400中,信号分离单元401和实施方式1同样,按照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另外,信号分离单元401适用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秩对应的MIMO空间分离处理,分离各流的数据。然后,信号分离单元401将分离的各流的数据及输出至解调单元204。此时,信号分离单元401将在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的信号(与配置有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的信号)排除,并将剩余的信号输出至解调单元204。
[基站300以及中继站4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300以及中继站400的动作。这里特别说明数据信号的分配处理。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5所示,与实施方式1(图11)同样地,设RBG大小=3,设PRG大小=3,以由PRB#0~#2的三个PRB构成的RBG为单位来构成PRG。另外,如图15所示,将PRB#0作为R-PDCCH用搜索区间。另外,在图15中,设R-PDCCH信号的聚合大小为1RB。
如图15所示,在基站300中,信号分配单元301在配置有DL grant(R-PDCCH信号)的PRB#0中,不在第2时隙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即,信号分配单元301不在与构成配置有DL grant(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1时隙。第1区域)的PRB#0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2时隙)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换言之,信号分配单元301将数据信号配置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0以外的PRB#1、#2中。即,在图15中,配置数据信号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由与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资源区域(PRB#1、#2)构成。
对此,图15中,在中继站400中,信号分离单元401和实施方式1同样,基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面向本站的数据信号。这里,如图15所示,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0的第2时隙中不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
另外,信号分离单元203和实施方式1同样,使用配置在PRB#1、#2中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然后,信号分离单元203基于信道估计值,分离各流的数据。由此,如图15所示,在构成PRG的PRB#0~#2中,在分配了R-PDCCH信号的PRB#0以外的PRB#1、#2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被输出至解调单元204。
另外,如图15所示,解调单元204使用利用在PRB#1、#2中配置的DM-RS而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配置在PRB#1、#2中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解调。
这样,基站300在配置有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R-PDCCH信号)的PRB中,不发送PDSCH信号。由此,中继站400无需进行使用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的PDSCH信号的接收处理。由此,在中继站400中,能够避免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获得良好的信道估计精度。即,能够避免由于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中配置了数据时的信道估计误差而数据解调变得困难的状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为了在秩大的情况下确保高信道估计精度而使用相邻PRB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外推插值那样处理量大的电路。因此,能够避免中继站装置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PRG=1时,基站也可以不在有可能配置DLgrant的PRB(搜索区间)中配置PDSCH信号。所谓PRG=1的情况,换言之,即在配置DL grant的PRG内不存在第4区域(与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资源区域)的情况。此时,在数据信号的配置时,不存在能够适用与第3区域(与构成配置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的PRB频率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同一预编码的资源区域。因此,为了在秩大的情况下确保高的信道估计精度,需要使用相邻PRB的信道估计值,且对用于相邻PRB的预编码以及用于第3区域的预编码进行估计并对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那样处理量大的电路。对此,在PRG=1时,基站采用在有可能配置DL grant的PRB中不配置PDSCH信号的上述结构,则与实际的DL grant的配置无关,不需要处理量大的电路,因此能够避免中继站装置成本的增加。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按照对PDSCH信号设定的秩,控制在构成配置有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的PRB中的PDSCH信号的分配。
如实施方式2中所述,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在PRB间产生信道响应的差异产生的影响,在秩更大的情况下显著出现。即,可以说当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小时,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在PRB间产生信道响应的差异的影响小。
尤其,当PDSCH信号的秩=1时,将与秩固定(秩=1)的DL grant相同的预编码适用于PDSCH信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按照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切换是否在配置有DL grant(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具体而言,基站仅在对DL grant(R-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PDSCH信号)适用同一预编码的情况下,在与构成配置有DL grant的资源区域的PRB频率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中,配置数据信号。
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500的结构。此外,在图16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9)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6所示的基站500中,信号分配单元501以及预编码单元502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信号分配单元501输入PDSCH信号的秩,以及从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输入表示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的信息。信号分配单元501在将从调制单元107输入的发送信号(PDSCH信号)分配到资源中时,在秩为多个的情况下,从发送信号的分配对象中排除从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获得的信息所表示的PRB(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另一方面,信号分配单元501在秩为1时,对包含从控制信号分配单元110获得的信息表示的PRB(分配了R-PDCCH信号的PRB)的资源区域配置发送信号。
在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设定的秩为多个时,预编码单元502和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R-PDCCH信号适用功率增强,并对于数据信号适用缩放。另一方面,在对数据信号(PDSCH信号)设定的秩为1时,预编码单元502对R-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两者适用功率增强,并适用同一预编码。
接下来,图1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站600的结构。此外,在图17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10)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7所示的中继站600中,信号分离单元601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中继站600中,信号分离单元601和实施方式1同样,根据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另外,信号分离单元601适用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秩对应的MIMO空间分离处理,分离各流的数据。然后,信号分离单元601将分离的各流的数据及输出至解调单元204。
此时,在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多个时,与实施方式2同样,信号分离单元601将在分配有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的信号(与配置有R-PDCCH信号的资源区域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的信号)排除,并将剩余的信号输出至解调单元204。另外,信号分离单元601使用在配置有PDSCH信号的PRB以外的PRB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
另一方面,信号分离单元601在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1时,将包含在分配了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的数据的信号输出至解调单元204。另外,信号分离单元601使用在配置有数据信号(PDSCH信号)和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例如,信号分离单元601在PRG内将配置了R-PDCCH信号的PRB的信道估计值和其他PRB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基站500以及中继站6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500以及中继站600的动作。这里特别说明数据信号的分配处理。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8A、18B所示,与实施方式1(图11)同样,设RBG大小=3,设PRG大小=3,以由PRB#0~#2的三个PRB构成的RBG为单位来构成PRG。另外,如图18A、18B所示,将PRB#0作为R-PDCCH用搜索区间。另外,在图18A、18B中,设R-PDCCH信号的聚合大小为1RB。另外,在图18A中,设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1,在图18B中,设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2。
如图18A所示,在基站500中,因为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1,所以信号分配单元501在配置了DL grant(R-PDCCH信号)的PRB#0中,在第2时隙中也配置数据信号。
另外,如图18A所示,因为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1,所以预编码单元502对于DL grant(R-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适用功率增强。即,在图18A中,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DL grant(R-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PDSCH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因为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2,所以信号分配单元501在配置了DL grant(R-PDCCH信号)的PRB#0中,不在第2时隙中配置数据信号。
另外,如图18B所示,因为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秩为2,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预编码单元502进行设定的秩的预编码处理。即,在图18B中,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发送DL grant(R-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PDSCH信号)。
即,信号分配单元501仅在DL grant与数据信号为同一秩时(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时),在与配置有DL grant的PRB#0的第1时隙(第1区域)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PRB#0的第2时隙)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参照图18A)。
对此,在中继站600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信号分离单元601基于从R-PDCCH接收单元207获得的DL grant,提取面对本站的数据信号。
这里,如图18A(数据信号的秩=1)所示,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0中,在第2时隙中配置有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另一方面,如图18B(数据信号的秩=2)所示,在配置有DL grant的PRB#0中,在第2时隙中不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
另外,信号分离单元203在图18A(数据信号的秩=1)中,使用在PRB#0的第1时隙(第1区域)中配置的DM-RS、以及在PRB#1、#2(第2区域)中配置的DM-RS,进行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即,在图18A中,解调单元204利用使用在PRB#0的第1时隙中配置的DM-RS、以及在PRB#1、#2中配置的DM-RS而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在PRB#0~#2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解调。
另一方面,信号分离单元203在图18B(数据信号的秩数=2)中,仅使用在PRB#1、#2(第2区域)中配置的DM-RS进行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即,在图18B中,解调单元204使用利用在PRB#1、#2中配置的DM-RS而获取的信道估计值,对在PRB#1、#2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进行解调。
这样,基站500在配置有适用了与PDSCH信号不同的预编码的DM-RS(R-PDCCH信号)的PRB中,不发送PDSCH信号。由此,在中继站600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能够避免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获得良好的信道估计精度。
另外,基站500在配置有适用了与PDSCH信号同一预编码的DM-RS(R-PDCCH信号)的PRB中,发送PDSCH信号。即,基站500仅在PDSCH信号的秩与R-PDCCH信号的秩(固定)为同一秩=1时,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中发送PDSCH信号。由此,在中继站600中,能够使用PRG内的PRB#0~#2的全部信道估计值。由此,能够防止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中的传输效率的降低,并且提高中继站600中的PDSCH信号的信道估计精度。即,即使在PDSCH信号的秩大的情况下也不产生信道估计精度的劣化,而且,能够将由数据分配PRB减少而导致的传输效率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并且防止传输效率的降低。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同样,不需要为了在秩大的情况下确保高信道估计精度而使用相邻PRB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外推插值那样的处理量大的电路。因此,能够避免中继站的装置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PDCCH的聚合大小=1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聚合大小为2以上的情况(即,由多个PRB构成配置有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的情况)。即,基站也可以仅在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在多个PRB的第1时隙(第1区域)中配置的DL grant(R-PDCCH信号)、以及在与上述第1区域不同的资源区域(第2区域)中配置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情况下,在与构成配置有DL grant的资源区域(第1区域)的PRB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资源区域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由此,即使对R-PDCCH(DL grant)适用聚合,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在配置有指示R-PDCCH的下行线路数据分配的DL grant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并且防止传输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站按照PDSCH信号的秩,切换是否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基站还可以按照与PDSCH信号的秩关联的其他指标,切换是否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中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例如,作为与秩相关的其他指标,也可以使用R-PDCCH的聚合大小(CCE聚合大小)(参照图19)。在PDSCH信号的秩为1时,易于对R-PDCCH适用聚合。因此,基站也可以在聚合大小比1大时(适用聚合时),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由此,能够避免传输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基站在聚合大小为1时(不适用聚合时),不在配置有R-PDCCH信号的PRB配置数据信号(PDSCH信号)。由此,能够避免信道估计精度劣化。即,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在秩的设定上保持灵活性,并且自适应地切换在“信道估计精度劣化”和“传输效率降低”之中想要避免的劣化原因。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1)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中继站200、400、600接收R-PDCCH信号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在移动台(未图示)接收从基站100、300、500发送的R-PDCCH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台进行和中继站200、400、600同样的处理,也能够获得与本发明同样的效果。
(2)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11、图15、图18以及图19中,关于PRB或者RBG的编号,也可以使奇数序号/偶数序号相反。
(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一个PRB内构成两个时隙(第1时隙和第2时隙)的情况。但是,有时也将各时隙(第1时隙和第2时隙)分别定义为一个PRB,将规定的组合的频率的第1时隙和第2时隙称为PRB对(pair)。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天线进行说明,但用天线端口(antenna port)也可以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天线端口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的天线。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一定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
例如,在3GPP LTE中,未规定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天线端口,而将天线端口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
另外,天线端口有时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硬件的协作下,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11年2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11-035591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提高PDSCH的信道估计精度而很有用。

Claims (13)

1.中继站,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中继站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以及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以及
解调单元,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单元使用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第2区域由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第3区域、和与所述第1区域频率不同的第4区域构成,
所述解调单元使用配置在所述第4区域的所述参考信号,对配置在所述第3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第2区域由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频域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未在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所述数据。
5.如权利要求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第1区域由一个时隙构成,未在与所述时隙频域相同且后续的时隙中配置所述数据。
6.如权利要求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仅在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所述第1区域中所配置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2区域中所配置的所述数据时,在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有所述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在由多个资源块构成所述第1区域时,仅在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所述第1区域中所配置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2区域中所配置的所述数据时,在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有所述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解调单元使用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以及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配置在所述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所述数据是使用同一预编码发送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估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
所述解调单元从配置在所述各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考信号,获取至少一个每个资源块的信道估计值,使用对获取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后的值,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12.基站,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配置参考信号,在所述第1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在所述第2区域中配置数据;以及
发送单元,将配置的所述参考信号、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站,
所述配置单元不在与构成所述第1区域的资源块频域相同且在时域中后续的区域中配置所述数据。
13.通信方法,用于经由中继站进行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中继站中,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以及参考信号,即,配置在由分割频域所得的多个资源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的预编码资源块组内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控制信息、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数据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中继站中,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的步骤,
所述中继站使用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参考信号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
CN201280001967.0A 2011-02-22 2012-02-08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986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5591 2011-02-22
JP2011035591 2011-02-22
PCT/JP2012/000830 WO2012114666A1 (ja) 2011-02-22 2012-02-08 中継局、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6265A true CN102986265A (zh) 2013-03-20
CN102986265B CN102986265B (zh) 2016-03-16

Family

ID=4672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967.0A Active CN102986265B (zh) 2011-02-22 2012-02-08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5527B2 (zh)
EP (1) EP2680632B1 (zh)
JP (1) JP6048892B2 (zh)
CN (1) CN102986265B (zh)
WO (1) WO20121146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6028A (zh) * 2014-07-18 2017-04-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覆盖增强下针对ue的资源管理
CN108289017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发送方法、控制信道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010737A (zh) * 2017-08-10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039808A (zh) * 2020-09-21 2020-12-04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9655A (ko) * 2009-03-03 2010-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9839009B2 (en) * 2012-08-03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ntrol and/or shared channels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N108449795B (zh) * 2013-01-31 2021-11-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一种通信系统
CN104995856B (zh) * 2013-02-07 2018-01-30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和干扰的方法
US9402191B2 (en) * 2013-04-15 2016-07-26 Alcatel Lucent Dual-t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80339B (zh) 2013-07-25 2019-04-09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端到端m2m服务层会话的方法与设备
US10952192B2 (en) * 2013-07-29 2021-03-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ed mode design with bundling considerations
WO2015102445A1 (ko) * 2014-01-05 2015-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 기반의 그룹 통신을 중계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치
US10142075B2 (en) * 2014-11-03 2018-1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antennas
JP6666347B2 (ja) * 2015-07-24 2020-03-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1088790B2 (en) * 2015-08-21 2021-08-1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13168B2 (en) * 2015-12-11 201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hannel
KR102153077B1 (ko) * 2016-04-20 2020-09-07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다운링크 동기화
KR20190020047A (ko) 2016-06-15 2019-02-27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뉴 라디오에 대한 그랜트리스 업링크 전송
EP4336850A3 (en) 2016-07-08 2024-04-17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SA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on-of-interest tone remapping
CN109565809A (zh) * 2016-07-29 2019-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88358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520243A2 (en) 2016-11-03 2019-08-07 Convida Wireless, LLC Frame structure in nr
EP4013076A1 (en) * 2017-01-06 2022-06-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559576B1 (ko) * 2017-01-10 2023-07-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엑스홀 네트워크에서 저지연 서비스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EP3583780B1 (en) 2017-02-17 2023-04-05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SA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object-of-interest zooming in streaming video
CN108809578B (zh) * 2017-05-05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227583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esource group size for precod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10915175B (zh) 2017-07-13 2023-03-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068251A1 (en) 2018-09-27 2020-04-02 Convida Wireless, Llc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4716A1 (en) * 2009-04-27 2010-11-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4676A (zh) * 2009-07-22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下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中继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TWI426807B (zh) * 2009-06-23 2014-02-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基地台、中繼台及其後端控制通訊方法
EP3203655B1 (en) * 2009-07-17 2018-10-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KR101769369B1 (ko) * 2009-08-14 2017-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4716A1 (en) * 2009-04-27 2010-11-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4676A (zh) * 2009-07-22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下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中继站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 《3GPP TR 36.814 V9.0.0》 *
PANASONIC: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s of R-PDC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BIS,R1-105499》 *
PANASONIC: "R-PDCCH plac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R1-102881》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6028A (zh) * 2014-07-18 2017-04-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覆盖增强下针对ue的资源管理
CN108289017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发送方法、控制信道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289017B (zh) * 2017-01-09 2022-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发送方法、控制信道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010737A (zh) * 2017-08-10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010737B (zh) * 2017-08-10 2021-03-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212809B2 (en) 2017-08-10 2021-12-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58568B2 (en) 2017-08-10 2023-09-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d 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N112039808A (zh) * 2020-09-21 2020-12-04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039808B (zh) * 2020-09-21 2022-07-12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14666A1 (ja) 2014-07-07
WO2012114666A1 (ja) 2012-08-30
EP2680632A1 (en) 2014-01-01
JP6048892B2 (ja) 2016-12-21
EP2680632A4 (en) 2017-07-19
US20130163507A1 (en) 2013-06-27
CN102986265B (zh) 2016-03-16
US9065527B2 (en) 2015-06-23
EP2680632B1 (en) 2019-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265B (zh) 中继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JP646978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高次多重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動作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EP292345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radio access virtualization
US9107213B2 (en) Reference signal for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837123B1 (en) Transmit diversity on a control channel without additional reference signals
US10153851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551261B2 (ja) 中継局のバックホールダウンリンク信号復号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る中継局
KR10178049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리소스 블록을 번들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239659B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网元
US20140204913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and Decod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8604976A (zh) 具有缩短的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链路操作
US20180167185A1 (en)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CN10454147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US10375689B2 (en) Control channel architecture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distributed over multiple subframes on different carriers
CN104956749A (zh)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EP352841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484519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CN114828252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790936B1 (en) Use of orthogonal coding to help facilitate multi-layer transmission of user-plane data from closely spaced antennas
EP3562084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related device
EP33404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open-loop multi-input/output technology
CN109474396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8140509A (zh) 用于具有多个基于同步信号块的测量定时配置的非地面网络的无线电资源管理
CN102318399A (zh) 使用户终端能正确地解调数据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0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Sun Patent Trust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