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4332A -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4332A
CN102984332A CN2012105248305A CN201210524830A CN102984332A CN 102984332 A CN102984332 A CN 102984332A CN 2012105248305 A CN2012105248305 A CN 2012105248305A CN 201210524830 A CN201210524830 A CN 201210524830A CN 102984332 A CN102984332 A CN 102984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ssociated person
terminal
subscriber identity
identit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48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4332B (zh
Inventor
杨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248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4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信息导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开机时首先导入用户最可能需要的联系人信息,供用户操作,在其他时间段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与一次性导入所有联系人的信息相比,大大缩短了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进行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和一种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2G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中,只能存储姓名和电话号码,且容量最大是250个。而3G的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卡可以支持存储地址、单位、e-mail、电话、传真等联系人信息项,并且容量是SIM卡的几倍。从目前运营商对入网、现网的测试规范来看,中国的三大运营商越来越重视USIM卡的电话薄的利用。
但是,随着USIM卡电话薄功能的扩充、容量的增大,导卡的工作量也成倍增长(USIM卡的导卡数据量大概是SIM卡的12倍)。目前市场上的所有手机都是一次性将卡中的所有联系人从卡里读出来,再存入手机的联系人应用的数据库,这个过程在导入2G电话薄的时候一般需要40秒到1分钟,但是到了3G电话薄的时候,这个时间一般要4分钟(高端机)到8分钟(中低端机)。而且这个过程不能打断,否则容易出问题,所以目前的做法一般都是显示一个等待框遮住联系人应用,不让用户在对联系人导卡的过程中使用。
在导卡过程中,用等待框遮住联系人应用,让用户无法利用卡联系人的方法使得用户在起网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进行包括查找卡上的联系人拨打电话等操作,让用户无法忍受。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技术,可以使用户不必等到所有卡联系人导入完成之后才能使用卡联系人拨打电话,而是在开机之后就可以立即使用卡上联系人拨打电话,避免让用户等待过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技术,可以使用户不必等到所有卡联系人导入完成之后才能使用卡联系人拨打电话,而是在开机之后就可以立即使用卡上联系人拨打电话,避免让用户等待过长的时间。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信息导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是手动或自动指定的一部分联系人的信息,在手动方式下,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任意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在自动方式下,则包括由终端将自行统计出的常用联系人作为指定联系人,从而在终端开机时,优先导入该指定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由于在终端开机时不需要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而优先导入部分联系人信息(指定联系人信息),比如常用联系人信息,使得用户几乎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在开机后直接查找联系人信息或利用其进行相关操作(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与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相比,该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的用户识别卡是指终端中插入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卡片,包括SIM卡、Micro-SIM卡、Nano-SIM卡、USIM卡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其中,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状态监测及导出子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并在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分组导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搜索及导出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搜索及分组导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判断,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对用户识别卡的频繁操作,比如可以监测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产生针对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指令,若连续n秒未产生操作指令,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比如还可以监测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传输管脚的数据传输状态,若连续n秒未产生数据交换,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在第二种情况下,通过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分组,每次仅导入一组,从而缩短了单次导入所需时间,避免用户长时间无法使用终端。第三种情况下,仅当用户需要从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中进行搜索时,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从而实现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导入。第四种情况下,在用户搜索时,也仅导入对应组别的联系人,从而在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导入的同时,进一步避免造成终端不可用的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使用状况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其中,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或厂商可以根据需要,预设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终端根据其记录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自动为用户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将预设数量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例如,用户设置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为50个,则终端会把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将前50个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也就是常用联系人信息。通过在开机时优先导入常用联系人信息,既确保用户不需要在导卡过程中等待,又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用户对联系人信息的查找和应用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包括:信息匹配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联系人信息在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会生成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用于在用户识别卡中的众多联系人信息中,对该联系人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存储识别信息,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准确地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导出至终端中,从而节省了导卡时间,使用户在开机后可以立即使用这些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与其对应的索引值,在终端开机时,根据终端中存储的索引值,可以从用户识别卡中快速、准确地导出对应的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卡片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关联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中;搜索单元,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且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若搜索到,则由所述终端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由所述信息导出单元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首次开机导入联系人信息的过程中建立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比如将所有联系人的姓名和其在卡上对应的索引值以表格的形式存储起来(当然,联系人识别信息可以为联系人的姓名、号码等多种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常应该属于联系人信息)。当用户需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不属于指定联系人信息时,再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联系人的识别信息(如姓名),在表格中找到目标联系人姓名对应的卡上的索引值,根据索引值从卡上快速、准确的导出用户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联系人信息。“首次使用”并不是单纯指第一次插入用户识别卡,比如对于一张用户识别卡,如果从终端A取出、放入终端B中使用后,再次放入终端A,则由于该卡在终端B上可能被更改了联系人信息,因而对于终端A而言,再次放入该用户识别卡时可以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可见,当用户识别卡从终端A中取出后,若存在任何可能导致其中的联系人信息被修改的事件,当该用户识别卡被再次放入终端A时,都应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需要将其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一次性导入终端A中,避免出现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包括:步骤202,在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是手动或自动指定的一部分联系人的信息,在手动方式下,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任意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在自动方式下,则包括由终端将自行统计出的常用联系人作为指定联系人,从而在终端开机时,优先导入该指定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由于在终端开机时不需要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而优先导入部分联系人信息(指定联系人信息),比如常用联系人信息,使得用户几乎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在开机后直接查找联系人信息或利用其进行相关操作(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与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相比,该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的用户识别卡是指终端中插入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卡片,包括SIM卡、Micro-SIM卡、Nano-SIM卡、USIM卡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其中,导出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当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判断,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对用户识别卡的频繁操作,比如可以监测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产生针对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指令,若连续n秒未产生操作指令,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比如还可以监测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传输管脚的数据传输状态,若连续n秒未产生数据交换,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在第二种情况下,通过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分组,每次仅导入一组,从而缩短了单次导入所需时间,避免用户长时间无法使用终端。第三种情况下,仅当用户需要从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中进行搜索时,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从而实现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导入。第四种情况下,在用户搜索时,也仅导入对应组别的联系人,从而在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导入的同时,进一步避免造成终端不可用的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2还包括: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或厂商可以根据需要,预设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终端根据其记录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自动为用户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将预设数量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例如,用户设置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为50个,则终端会把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将前50个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也就是常用联系人信息。通过在开机时优先导入常用联系人信息,既确保用户不需要在导卡过程中等待,又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用户对联系人信息的查找和应用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联系人信息在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会生成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用于在用户识别卡中的众多联系人信息中,对该联系人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存储识别信息,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准确地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导出至终端中,从而节省了导卡时间,使用户在开机后可以立即使用这些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与其对应的索引值,在终端开机时,根据终端中存储的索引值,可以从用户识别卡中快速、准确地导出对应的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其中,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中;以及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时,在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若搜索到,则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首次开机导入联系人信息的过程中建立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比如将所有联系人的姓名和其在卡上对应的索引值以表格的形式存储起来(当然,联系人识别信息可以为联系人的姓名、号码等多种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常应该属于联系人信息)。当用户需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不属于指定联系人信息时,再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联系人的识别信息(如姓名),在表格中找到目标联系人姓名对应的卡上的索引值,根据索引值从卡上快速、准确的导出用户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联系人信息。“首次使用”并不是单纯指第一次插入用户识别卡,比如对于一张用户识别卡,如果从终端A取出、放入终端B中使用后,再次放入终端A,则由于该卡在终端B上可能被更改了联系人信息,因而对于终端A而言,再次放入该用户识别卡时可以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可见,当用户识别卡从终端A中取出后,若存在任何可能导致其中的联系人信息被修改的事件,当该用户识别卡被再次放入终端A时,都应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需要将其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一次性导入终端A中,避免出现错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用户不必等到所有卡联系人导入完成之后才能使用卡联系人拨打电话,而是在开机之后就可以立即使用卡上联系人拨打电话,避免用户等待过长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机实施联系人信息传输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100包括:信息导出单元102,用于在所述终端100开机时,将所述终端100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是手动或自动指定的一部分联系人的信息,在手动方式下,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任意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在自动方式下,则包括由终端100将自行统计出的常用联系人作为指定联系人,从而在终端100开机时,优先导入该指定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由于在终端100开机时不需要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而优先导入部分联系人信息(指定联系人信息),比如常用联系人信息,使得用户几乎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在开机后直接查找联系人信息或利用其进行相关操作(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与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相比,该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的用户识别卡是指终端100中插入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卡片,包括SIM卡、Micro-SIM卡、Nano-SIM卡、USIM卡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息导出单元102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其中,所述信息导出单元102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状态监测及导出子单元1022,用于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并在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分组导出子单元1024,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搜索及导出子单元1026,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搜索及分组导出子单元1028,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判断,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对用户识别卡的频繁操作,比如可以监测终端100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产生针对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指令,若连续n秒未产生操作指令,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比如还可以监测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传输管脚的数据传输状态,若连续n秒未产生数据交换,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在第二种情况下,通过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分组,每次仅导入一组,从而缩短了单次导入所需时间,避免用户长时间无法使用终端100。第三种情况下,仅当用户需要从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中进行搜索时,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从而实现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导入。第四种情况下,在用户搜索时,也仅导入对应组别的联系人,从而在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导入的同时,进一步避免造成终端100不可用的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使用状况记录单元106,用于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其中,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或厂商可以根据需要,预设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终端100根据其记录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自动为用户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将预设数量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例如,用户设置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为50个,则终端100会把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将前50个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也就是常用联系人信息。通过在开机时优先导入常用联系人信息,既确保用户不需要在导卡过程中等待,又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用户对联系人信息的查找和应用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所述信息导出单元102包括:信息匹配子单元1028,用于在所述终端100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联系人信息在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会生成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用于在用户识别卡中的众多联系人信息中,对该联系人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存储识别信息,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准确地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导出至终端中,从而节省了导卡时间,使用户在开机后可以立即使用这些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与其对应的索引值,在终端100开机时,根据终端100中存储的索引值,可以从用户识别卡中快速、准确地导出对应的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卡片状态判断单元112,用于在所述终端100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关联存储单元116,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112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100中;搜索单元118,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112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且所述信息导出单元102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若搜索到,则由所述终端100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由所述信息导出单元102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100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首次开机导入联系人信息的过程中建立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比如将所有联系人的姓名和其在卡上对应的索引值以表格的形式存储起来(当然,联系人识别信息可以为联系人的姓名、号码等多种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常应该属于联系人信息)。当用户需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不属于指定联系人信息时,再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联系人的识别信息(如姓名),在表格中找到目标联系人姓名对应的卡上的索引值,根据索引值从卡上快速、准确的导出用户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联系人信息。“首次使用”并不是单纯指第一次插入用户识别卡,比如对于一张用户识别卡,如果从终端A取出、放入终端B中使用后,再次放入终端A,则由于该卡在终端B上可能被更改了联系人信息,因而对于终端A而言,再次放入该用户识别卡时可以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可见,当用户识别卡从终端A中取出后,若存在任何可能导致其中的联系人信息被修改的事件,当该用户识别卡被再次放入终端A时,都应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需要将其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一次性导入终端A中,避免出现错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包括:步骤202,在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是手动或自动指定的一部分联系人的信息,在手动方式下,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任意联系人为指定联系人,在自动方式下,则包括由终端将自行统计出的常用联系人作为指定联系人,从而在终端开机时,优先导入该指定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由于在终端开机时不需要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而优先导入部分联系人信息(指定联系人信息),比如常用联系人信息,使得用户几乎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在开机后直接查找联系人信息或利用其进行相关操作(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与一次性导入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相比,该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的用户识别卡是指终端中插入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卡片,包括SIM卡、Micro-SIM卡、Nano-SIM卡、USIM卡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其中,导出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当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判断,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存在对用户识别卡的频繁操作,比如可以监测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产生针对用户识别卡的操作指令,若连续n秒未产生操作指令,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比如还可以监测用户识别卡的数据传输管脚的数据传输状态,若连续n秒未产生数据交换,则认为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在第二种情况下,通过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分组,每次仅导入一组,从而缩短了单次导入所需时间,避免用户长时间无法使用终端。第三种情况下,仅当用户需要从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中进行搜索时,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从而实现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导入。第四种情况下,在用户搜索时,也仅导入对应组别的联系人,从而在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导入的同时,进一步避免造成终端不可用的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2还包括: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或厂商可以根据需要,预设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终端根据其记录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自动为用户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将预设数量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例如,用户设置指定联系人信息的数量为50个,则终端会把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将前50个联系人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信息,也就是常用联系人信息。通过在开机时优先导入常用联系人信息,既确保用户不需要在导卡过程中等待,又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用户对联系人信息的查找和应用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联系人信息在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会生成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用于在用户识别卡中的众多联系人信息中,对该联系人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存储识别信息,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准确地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导出至终端中,从而节省了导卡时间,使用户在开机后可以立即使用这些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与其对应的索引值,在终端开机时,根据终端中存储的索引值,可以从用户识别卡中快速、准确地导出对应的指定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其中,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中;以及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时,在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若搜索到,则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首次开机导入联系人信息的过程中建立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比如将所有联系人的姓名和其在卡上对应的索引值以表格的形式存储起来(当然,联系人识别信息可以为联系人的姓名、号码等多种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常应该属于联系人信息)。当用户需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不属于指定联系人信息时,再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联系人的识别信息(如姓名),在表格中找到目标联系人姓名对应的卡上的索引值,根据索引值从卡上快速、准确的导出用户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联系人信息。“首次使用”并不是单纯指第一次插入用户识别卡,比如对于一张用户识别卡,如果从终端A取出、放入终端B中使用后,再次放入终端A,则由于该卡在终端B上可能被更改了联系人信息,因而对于终端A而言,再次放入该用户识别卡时可以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可见,当用户识别卡从终端A中取出后,若存在任何可能导致其中的联系人信息被修改的事件,当该用户识别卡被再次放入终端A时,都应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需要将其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一次性导入终端A中,避免出现错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302,用户将终端(如手机等)开机后起网。
步骤304,判断终端中的用户识别卡(SIM卡、USIM卡等)是否换卡。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30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312。这里实际上是判断用户识别卡在该终端上是否为“首次使用”。
当然,“首次使用”并不是单纯指第一次插入用户识别卡,比如对于一张用户识别卡,如果从终端A取出、放入终端B中使用后,再次放入终端A,则由于该卡在终端B上可能被更改了联系人信息,因而对于终端A而言,再次放入该用户识别卡时可以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可见,当用户识别卡从终端A中取出后,若存在任何可能导致其中的联系人信息被修改的事件,当该用户识别卡被再次放入终端A时,都应被认为属于“首次使用”,需要将其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一次性导入终端A中,避免出现错误。
步骤306,判定用户换卡或第一次将卡放入终端,按正常导卡流程将卡上的联系人信息全部一次性导出至终端中。
步骤308,删除终端中已经保存的已有姓名和索引值对应的关系表。
步骤310,在终端中重新建立两张联系人的姓名与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一张是常用卡联系人名字与其在卡上的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一张是剩余卡联系人名字与其在卡上的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删除”和“重新建立”是指针对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对应的表格进行的操作,是为了避免该用户识别卡中的数据与终端中的数据存在不一致,因而实际上,可以认为等同于对相应表格数据的更新,而并不一定是删除、重新建立。因此,在同一台终端中,可以存储有对应于多个用户识别卡的关系表格,多个用户识别卡对应的表格之间相互独立,分别进行管理。
其中,对于两张表格,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表1为常用联系人和卡上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表2为剩余联系人信息与卡上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在用户通过新建、删除等方式管理联系人信息时,以及通过统计用户使用联系人信息的次数(如拨打电话、发短信或邮件等),实现对表中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更新。具体地,这里的表1、表2分别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2539246800161
表1
卡联系人姓名 对应卡上索引值 使用频率(次数)
刘麻子 200 30
。。。 。。。 。。。
胖大海 130 29
老干妈 145 10
。。。 。。。 。。。
表格维护算法说明:对于表1,可以采用冒泡算法进行更新,使用频率大的上浮,小的下沉,下沉到最后一个记录后与表2第一条记录进行交换。对于表2,采用另外一种减少比较次数和移动记录次数的算法来提高效率,它的第一行是一个特殊行,它记录的是常用联系人使用频率最低的那个联系人信息。这样每次更新联系人的使用频率(和/或次数)的时候就与其进行一次比较,如果小于等于它的使用频率,就不进行操作;如果大于它的使用频率,就把这条记录移动表1,并同时把它与表1的最后一行记录进行位置交换。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表格的建立,实际上并不止上述表1和表2的方式。具体地,比如可以将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如姓名)与存储识别信息(如索引值)对应存储在一张表格中,那么,通过对其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对应的单元格设置标识,即可对是否为常用联系人信息进行区分,使得终端开机后可以优先从用户识别卡中导出常用联系人信息,减少用户等待导卡的时间。
步骤312,如果判断结果为没有换卡,则不需要重新一次性把卡里的联系人都导出来,而是先导入常用联系人,更新常用联系人表格。
步骤314,判断用户当前查找的联系人信息是否属于已经导出的常用联系人信息中,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318,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316。
步骤316,在常用联系人信息中未查找到用户需要的目标联系人,则查询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具体地,比如在表2中进行搜索。当查询到该目标联系人时,找到对应该目标联系人的索引值,并从用户识别卡中精确地导出这个目标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优选地,还可以导出该联系人信息附近的几个联系人信息。
步骤318,如果用户查找的目标联系人已经导出,优选地,还可以导出这个联系人附近的几个联系人。
步骤320,开启一个后台线程,监测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并在用户识别卡不忙的时候导入其余未导入联系人。
步骤322,在对终端的使用中,根据用户对联系人信息的直接编辑或使用这些联系人信息的记录,自动更新两张表格。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机实施联系人信息传输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机中包括:USIM卡402、建立于手机中的联系人信息数据库404、常用联系人信息与其在卡上的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即表格一406)、剩余联系人信息与其在卡上的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表(即表格二408)。
其中,当用户第一次将卡放入本机或换卡的时候,将USIM402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都导出到手机中,并据此在手机中建立表格一406和表格二408,其中,表格一406对应的常用联系人信息,是通过对手机中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频率进行统计后,选择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最高的指定数量的联系人信息,表格二408对应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则是USIM卡402中除常用联系人信息之外的联系人信息。
具体地,表格一406和表格二408可以分别参考上述表1和表2,可以将联系人的姓名、在USIM卡上存储时的索引值等一一对应地进行存储。
对于以后用户重启手机或关机再开机的情况,手机判断用户是否换卡,如果没有换卡,就不再需要重新一次性把卡里面的联系人都导出,而是按照表格一406中记录的信息,从USIM卡402中先把常用联系人导出至手机中,同时更新表格一406。
在完成对常用联系人信息的导入后,用户可以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信息进行查询;而如果用户查找的联系人不在常用联系人信息当中,则手机自动查询表格二408,若查找到,则利用找到的联系人的姓名对应的索引值,从USIM卡402中精确地去导出相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将导出数据放入手机上的联系人信息数据库404中。
通过上述联系人信息的导出策略,使得用户不必在开机后还要等待几分钟才能使用联系人信息,缩短用户等待导卡的时间,甚至无需等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一次性导出用户识别卡中的所有联系人耗时长,用户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利用卡上的联系人拨打电话。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和一种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导入用户最可能需要的联系人信息,供用户操作,在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时再导入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即采用分时导入的方法,与一次性导入所有联系人的信息相比,大大缩短了开机后的首次导入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用户进行查找联系人、拨号等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导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其中,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状态监测及导出子单元,用于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并在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分组导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搜索及导出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搜索及分组导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分为多个组别,并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的情况下,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状况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其中,
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包括:
信息匹配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片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
关联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中;
搜索单元,用于在所述卡片状态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且所述信息导出单元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
若搜索到,则由所述终端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
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由所述信息导出单元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7.一种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开机时,将所述终端中当前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对所述指定联系人的导出操作之后,还将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其中,导出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监测所述用户识别卡的状态,当所述用户识别卡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将所述多个组别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被分为多个组别,在检测到针对所述剩余的联系人信息的搜索指令时,将搜索到的联系人信息或其所在组别中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的使用次数和/或频率;
按照所述使用次数和/或频率从高至低的顺序,将预设数量的来自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联系人信息作为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联系人信息具有唯一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开机时,根据存储的对应于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存储识别信息,将相匹配的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识别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中进行存储时的索引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终端开机时,判断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为首次使用,其中,
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首次使用时,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的全部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存储识别信息关联存储至所述终端中;以及
当判定所述用户识别卡为非首次使用时,在将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后,根据接收到的搜索指令,在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搜索目标联系人,其中,
若搜索到,则呈现相应的联系人信息;
若未搜索到,则在除所述指定联系人信息之外的剩余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识别信息中进行查找,其中,若查找到,则根据相关联的存储识别信息,将所述用户识别卡中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导出至所述终端中。
CN201210524830.5A 2012-12-06 2012-12-06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Active CN102984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4830.5A CN102984332B (zh) 2012-12-06 2012-12-06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4830.5A CN102984332B (zh) 2012-12-06 2012-12-06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4332A true CN102984332A (zh) 2013-03-20
CN102984332B CN102984332B (zh) 2015-07-22

Family

ID=4785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4830.5A Active CN102984332B (zh) 2012-12-06 2012-12-06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43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13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联系人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336A (zh) * 2009-04-21 2009-09-16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快速读取的手机卡
CN102480542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联系人信息批量导入/导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336A (zh) * 2009-04-21 2009-09-16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快速读取的手机卡
CN102480542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联系人信息批量导入/导出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13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联系人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533134B (zh) * 2013-10-17 2016-02-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联系人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4332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078C (zh) 实现移动电话快速开机的方法
CN103813295B (zh) 一种自动配置和更新接入点名称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2768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号码归属地获取方法及装置
US69614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all information
CN110111556B (zh) 一种实现智能电表即装即采的自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21142A (zh) 移动网络管理服务器、移动终端和通讯录更新方法
CN103995191B (zh) 空调器机型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036001A (zh) 基于热表动态优先调度的数据快速清理方法
TW201249165A (en) Mobile phon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SIM card
CN101998696A (zh) 一种更新移动终端通讯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8748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智能联想拨号方法
CN102137179A (zh) 一种通讯录信息的排列方法及终端
CN102438081B (zh) 一种自动拨打ip长途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设备
JP5534380B2 (ja) 汎用集積回路カードの情報のため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2984332B (zh) 终端和联系人信息的导入方法
CN102946465A (zh) 一种手机终端联系人排序方法、通信录及手机终端
CN10434615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883032A (zh) 一种智能管理通讯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0535859C (zh) 通信设备快速加载海量数据的方法
CN100525542C (zh) 可实现大量短消息存储和管理的用户识别模块及其方法
CN102638614B (zh) 一种在多卡手机终端上查询通话记录的方法
KR100746836B1 (ko) 내부 파일 시스템을 이용해 가입자 식별 정보를 로딩하는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CN111045997B (zh) 集中存储数据删除方法及装置
CN102624959A (zh) 无线设备中分机号码的查询、使用方法、查询及使用装置
CN107315840A (zh) 数据库中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