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1460A -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1460A
CN102981460A CN2012101788145A CN201210178814A CN102981460A CN 102981460 A CN102981460 A CN 102981460A CN 2012101788145 A CN2012101788145 A CN 2012101788145A CN 201210178814 A CN201210178814 A CN 201210178814A CN 102981460 A CN102981460 A CN 102981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control
unit
rack
control unit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8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尧峰
黄达友
王柏钦
江茂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81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1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554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572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ub-racks, e.g. plenu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2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 G05D23/193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 G05D23/193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a plurality of spaces
    • G05D23/1934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a plurality of spaces each space being provided with one sensor acting on one or more contro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7Thermal management, e.g. cabinet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电源供应系统包含多个机柜,环境管理系统包含:多个环境控制单元,彼此连接而相互通讯,且每一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机柜中,以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机柜,其中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而其余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控制系统单元,与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连接且相互通讯;其中,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收集、处理及整合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

Description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及网络通讯的发展,在各式各样的应用中通过通讯网络来提供服务系越来越普及,其中电信(Telecommunication)系统为通讯网络中必要电子设备,其包含可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取、通讯及交换的多种硬件及软件元件,并利用一电源供应系统来提供电信系统运作时所需求且不中断的电能。一般而言,当公用(utility)电源发生中断时,电信系统被要求仍能提供不间断的通讯服务于一预定时间,因此,电源供应系统必须利用设置于电源供应系统的机柜中的多个备用的电池单元来提供必要的紧急电能。
当设置于电源供应系统的机柜的备用的电池单元及/或环境装置失效或失控时,将造成相关运作的中断,因此,监控备援用的电池单元的状态,以及管理与控制环境装置,例如于机柜内的风扇、加热器(heater)、开门探测器(door open detector)或滤网感测器(filter sensor)等,非常重要,然而,在设置机柜的宽广空间中来进行监控、管理及控制备援用的电池单元及环境装置为耗时且复杂的作业,故为解决此问题,便于电源供应系统中利用一环境管理系统来实现。在现有环境管理系统中,机柜中所有的环境控制单元(ClimateControl Units,CCUs)分别通过通讯网络而直接耦接于主要机柜的控制系统单元(Control System Unit,CSU),如此一来,为驱使控制系统单元与每一环境控制单元之间可通讯,设计者需依据控制系统单元及所有环境控制单元间的各种通讯协议而编辑不同的程序,如此一来,将使得产品开发的时间延长且制造的费用增加。
此外,在电源供应系统中的电源供应设备运作的期间,会有大量的热能产生,又系统的稳定性及机柜中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热能散逸的能力,因此机柜通常包含风扇,以快速移除在运作期间所产生的热能,风扇可驱动气流而将机柜的内部空间的热空气由机柜的出风口处带出,此外,通常会设置一防尘元件(例如滤网)于机柜的入风口且面对该入风口,以阻隔进入机柜内部空间的灰尘,当防尘元件使用的时日过久而累积较多灰尘,便导致风扇产生的气流不易通过防尘元件,在此情况下,机柜散逸热能的能力减少且机柜的性能也下降,因此,为了提供畅通无阻的气流,必须定时清洁防尘元件、定时更换新的防尘元件或是延长防尘元件的使用寿命,而现有技术会利用一些机构来侦测防尘元件更换时机,然而如何由环境控制单元传送通知信号或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不易设计,此外,防尘元件的使用寿命也不易延长,因一般而言,机柜可能坐落于户外,且被引导至机柜的冷空气可能包含相当大量的灰尘及湿气,其可能减少机柜内的防尘元件及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机柜中的环境控制单元可独立运作或与不同种类的控制系统单元连接。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机柜间的通讯可由具有通讯协议的环境控制单元来完成,以进行远距通讯。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可收集及结合来自于从属环境控制单元的所有信息,且以模拟或简单数字的信号传送整合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设计者可使用于机柜中的各种控制系统单元,而无需依据控制系统单元及环境控制单元间的不同通讯协议而编辑大量程序,因此产品开发的时间缩短且产品的制造费用降低。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电源供应系统的机柜具有防水及灰尘减少机构,以减少灰尘且提供防水功能,并具有滤网感测器及环境控制单元,以辨别防尘元件是否需要更换及产生通知信号至环境控制单元。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以延长防尘元件使用寿命、提供机柜的防水功能以及减少噪音。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应用于电源供应系统中,其中电源供应系统包含多个机柜,环境管理系统包含:多个环境控制单元,彼此连接而相互通讯,且每一环境控制单元系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机柜中,以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机柜,其中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而其余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控制系统单元,与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连接且相互通讯;其中,主要环境控制单元系收集、处理及整合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电源供应系统,包含:多个机柜;以及环境管理系统,包含:多个环境控制单元,彼此连接而相互通讯,且每一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机柜中,以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机柜,其中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而其余环境控制单元系架构为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控制系统单元,与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连接且相互通讯;其中,主要环境控制单元系收集、处理及整合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又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中环境管理系统应用于具有多个机柜的电源供应系统中,且环境管理系统包含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多个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控制系统单元,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每一从属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机柜中,管理方法系包含:(a)通过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每一从属环境控制单元分别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机柜;(b)通过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收集、处理及整合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以及(c)通过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本案提供的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机柜间的通讯通过机柜中具有通讯协议的环境控制单元来执行,以进行远距离通讯,且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可收集及结合来自于从属环境控制单元的所有信息,设计者可使用机柜中的各种控制系统单元,而无需依据控制系统单元及环境控制单元的各种通讯协议而编辑大量程序,因此产品开发的时间缩短且产品的制造费用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源供应系统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方块图。
图2A-2B为图1所示的电源供应系统的电路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具有防水及防尘机构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冷却气流流经图3A所示的机柜的示意图。
图4A为图3A所示的前板组件的前视图。
图4B为图3A所示的前板组件的后视图。
图4C为冷空气流经图3A及图3B所示的前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环境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源供应系统
1a:环境管理系统
11:第一机柜
110:电源转换单元
111:控制系统单元
112:第一环境控制单元
113:第一电池单元
114、124、134:冷却风扇
115、125、135:照明装置
116、126、136:开门探测器
117、127、137:直流加热器
118、128、138:滤网感测器
119、129、139:温度感测器
12:第二机柜
121:第二环境控制单元
122:第二电池单元
13:第三机柜
131:第三环境控制单元
132:第三电池单元
2:通讯接口
S2:电池检验信号
S10、S20、S30:环境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
3:机柜
30:主体
301:前端开口
302:出风口
303:内部空间
31:前板组件
311:前壁
312:后壁
313:气流通道
314:入风口
315:开口
316a:第一挡板
316a1、316b1:连接部
316a2、316b2:延伸部
316b:第二挡板
317:排水孔洞
32:冷却风扇
4:滤网单元
5: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的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及图2A-2B,其中图1为本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源供应系统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方块图,图2A-2B为图1所示的电源供应系统的电路图。如图1及图2A-2B所示,电源供应系统1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机柜,且多个机柜彼此之间可间隔数公尺。于一些实施例中,电源供应系统1可为电信电源供应系统,但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电源供应系统1包含三个机柜,例如第一机柜11、第二机柜12及第三机柜13,但并不局限于此,其中第一机柜11包含电源转换单元110、控制系统单元(CSU)111、第一环境控制单元(CCU)112及第一电池单元113。第二机柜12包含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及第二电池单元122。第三机柜13包含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及第三电池单元132。第一电池单元113、第二电池单元122及第三电池单元132内可具有一电池开关以及一电池断路器。
电源供应系统1包含环境管理系统1a,该环境管理系统1a由控制系统单元,例如控制系统单元111,以及多个环境控制单元,例如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所构成。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可通过调整一跳接器(jumper)而形成或架构为主要(master)环境控制单元,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则形成或架构为从属(slave)环境控制单元。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即主要环境控制单元)系与第二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21、131(即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串联连接,且通过通讯接口2,例如RJ-485通讯接口、CAN通讯接口或I2C通讯接口,而与第二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21、131相通讯,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用以各自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机柜11、12、13,例如侦测备援用的第一至第三电池单元113、122、132的状态、各自机柜11、12、13的内部环境,并管理与控制环境装置,例如于各自机柜11、12、13内的冷却风扇114、124、134、照明装置115、125、135、开门探测器116、126、136、直流加热器117、127、137、滤网感测器118、128、138以及温度感测器119、129、139。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可收集、处理及整合从第二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21、131(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且经由一四倍数字输入板而以模拟信号(例如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或简单数字信号回报所收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111。该信息可能包含环境装置警报(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及电池温度信息(以简单数字信号的方式)。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系用以收集及整合各自机柜的信息,并通过通讯接口2回报所收集及整合的信息至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
第一机柜11的电源转换单元110系以串联方式与第一电池单元113、第二机柜12的第二电池单元112以及第三机柜13的第三电池单元132电连接。第一机柜11的电源转换单元110用以接收来自于一电源的电能,并将该电能转换为负载所需的直流电压,以对负载进行供电。机柜11、12、13的电池单元113、122、132用以提供必要的紧急电力至电信系统。
每一机柜11、12、13各自包含多个环境装置,且该些环境装置可为但不限于分别为一冷却风扇114、124、134、至少一照明装置115、125、135、至少一开门探测器116、126、136、至少一直流加热器117、127、137、至少一滤网感测器118、128、138以及至少一温度感测器119、129、139所构成。该些环境装置系耦接于各自机柜11、12、13的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可监控备援用的个别第一至第三电池单元113、122、132的状态及个别机柜11、12、13的内部环境,并管理与控制环境装置,以及收集与整合从环境装置所传来的信息。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可各自执行电池温度补偿以及电池温度侦测,且一些信息,例如于第一至第三电池单元113、122、132中的最高电池温度,将经由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以简单数字信号的方式回报至控制系统单元111。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也可执行环境装置警报侦测,且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将结合所有环境装置警报并以简单数字信号的方式回报至控制系统单元111。第一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12、121、131也可执行脉冲宽度调变(PWM)的控制功能,以便达到风扇冷却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单元111可发送一电池检验信号S2至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使得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检验信号至第二至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22、132(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关闭个别机柜11、12、13内的每一环境装置,以此延长电池备用时间,并于电池检验期间进行电池剩余容量计算。
依据本案的构想,机柜的环境控制单元可单独运作或与不同种类的控制系统单元连接。当环境控制单元单独运作于一机柜中时,其可依据机柜温度或外部触发信号,例如机柜温度、二比特信号等等(如风扇速度控制、加热器的启动/关闭、照明的启动/关闭等等),而自主地控制环境装置,且可侦测环境装置的警报,使用者便可通过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第2A-2B图未图示)及二比特输出而较为简单地获得警报讯息。于特殊的应用中(如电池检验开始等等),其只需输入简单的二比特信号至环境控制单元来触发事件。此外,对于在二个或更多个的机柜中的二个或更多个的环境控制单元,该些环境控制单元可无需通过控制系统单元控制器(CSU)而彼此相通讯。每一环境控制单元将自我控制个别的机柜,且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将结合警报状态及温度信息至所有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使用者可经由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获得所有机柜讯息(也即仅需确认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于特殊应用中(如电池检测开始等等),其只需输入简单的二比特信号至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于是,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便可经由通讯协议通知其他从属环境控制单元。
以下将约略说明本案的环境管理系统1a的管理方法的流程步骤,请参阅图5,并配合图1、图2A-2B,其中图5为图1所示环境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如步骤S10所示,通过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以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从属环境控制单元)分别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第一机柜11、第二机柜12以及第三机柜13。接着,如步骤S20所示,通过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来收集、处理及整合从第二环境控制单元121以及第三环境控制单元131(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最后,如步骤S30所示,通过第一环境控制单元112(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111。
请参阅图3A及3B,其中图3A为图1所示的具有防水及防尘机构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冷却气流流经图3A所示的机柜的示意图。如图3A及3B所示,机柜3(例如图1的第一至第三机柜11-13的其中之一)包含主体30、前板组件31及冷却风扇32。对于机柜3而言,前板组件31采用防水(waterproof)及防尘机构(dust-reduction)。主体30包含前端开口301及一或多个出风口302。出风口302可设置于主体30的顶部。冷却风扇32设置于主体30中且与出风口302相邻接。前板组件31可轴转地设置于主体30上,以覆盖主体30的前端开口301,且可当冷空气导入时,执行机柜3的防水及防尘功能。
请参阅图4A-4C,其中图4A为图3A所示的前板组件的前视图,图4B系为图3A所示的前板组件的后视图,图4C为冷空气流经图3A及图3B所示的前板组件的示意图。如图3A、图3B、图4A、图4B、及图4C所示,前板组件31包含前壁311、后壁312以及形成于前壁311与后壁312之间的气流通道313。前壁311包含入风口314,设置于前壁311的上方区域。后壁312包含开口315,设置于后壁312的下方区域。入风口314及开口315与气流通道313相流通,且入风口314与后壁312的开口315的位置相互偏移而非对应。前板组件31包含一滤网单元4(例如防尘元件),固定于后壁312,且面对后壁312的开口315,滤网单元4用以过滤冷空气所夹带的灰尘。前板组件31还包含多个挡板316,系设置于气流通道313中且彼此间隔。于一些实施例中,前板组件31包含第一挡板316a以及第二挡板316b,第一挡板316a固定于前壁311的第一侧边3111上,且与入风口314相邻,第二挡板316b则固定于后壁312的第一侧边3121,且设置于第一挡板316a及开口315间,此外,第一挡板316a包含连接部316a1及延伸部316a2,连接部316a2系连接及固定于前壁311的第一侧边3111,延伸部316a2系朝后壁312的第一侧边3121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第二挡板316b包含连接部316b1及延伸部316b2,连接部316b1系连接及固定于后壁312的第一侧边3121,延伸部316b2则朝前壁311的第一侧边311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入风口314包含多个通风孔洞,前板组件31包含一或多个排水孔洞317,形成于前壁311上且设置于前壁311的下方区域,且排水孔洞317与气流通道313流通,后壁312的开口315系设置于第二挡板316b及排水孔洞317间,且该排水孔洞317邻设于气流通道313的底部。
请再参阅图3A、图3B、图4A、图4B及图4C。当冷气流被导入机柜3的内部空间303,以冷却安装于机柜的内部空间303的电子设备时,冷空气可通过入风口314,并流入前板组件31的气流通道313。接着,流入气流通道313的冷空气将被第一挡板316a及第二挡板316b阻隔,以分离冷空气所夹带的灰尘及湿气,因此,灰尘及湿气将落至气流通道313的底部,且冷空气将被引导至流经滤网单元4,以更进一步过滤冷空气所夹带的灰尘。通过使用挡板316,冷空气所夹带的灰尘及湿气便可先进一步移除,使得滤网单元4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且通过滤网单元4的冷空气也被导入机柜3内部空间303,以冷却电子装置5。热空气也通过风扇32的驱动而经由出风口302排出机柜外。
当滤网单元使用的时日过久,灰尘累积的程度越加严重,将导致风扇产生的气流无法通过滤网单元,在此情况下,减少机柜散逸热能的能力,且机柜的性能也下降。因此为了提供畅通无阻的气流,必须定时清洁或是更换滤网单元,机柜可利用滤网感测器以及环境控制单元来辨别滤网单元是否需要更换,例如当通过滤网的气流的压力低于一极限值,产生及发布一通知信号至环境控制单元。
由上可知,本案提供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机柜的环境控制单元可单独运作或与不同种类的控制系统单元连接,机柜间的通讯系通过机柜中具有通讯协议的环境控制单元来执行,以进行远距离通讯,且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可收集及结合来自于从属环境控制单元的所有信息,且以模拟或简单数字的信号传送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统单元,此外,设计者可使用机柜中的各种控制系统单元,而无需依据控制系统单元及环境控制单元的各种通讯协议而编辑大量程序,因此产品开发的时间缩短且产品的制造费用减少。
此外,本案也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及防尘机构的机柜,以减少灰尘并提供防水功能,同时具有滤网感测器及环境控制单元,以辨别滤网是否须更换并发布通知信号至环境控制单元。机柜的防水及防尘机构可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提供防水功能、及减少噪音。
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20)

1.一种环境管理系统,应用于一电源供应系统中,其中该电源供应系统包含多个机柜,该环境管理系统包含:
多个环境控制单元,彼此连接而相互通讯,且每一该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机柜中,以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其中该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该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一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而其余该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
一控制系统单元,与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连接且相互通讯;
其中,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收集、处理及整合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该多个环境控制单元通过一跳接器来设定该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该环境控制单元为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该环境管理系统还具有多个通讯接口,每一该通讯接口连接于两个该环境控制单元之间,使该多个环境控制单元通过该多个通讯接口而彼此相互通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该多个通讯接口为RJ-485通讯接口、CAN通讯接口或I2C通讯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每一该环境控制单元监控对应的该机柜内的内部环境及一电池单元的状态,且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内的至少一环境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当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所回报至该控制系统单元的信息包含一环境装置警报时,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以数字信号回报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单元发送一电池检验信号至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使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池检验信号至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关闭该多个机柜内的该环境装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当该环境控制单元单独运作于对应的该机柜中时,该环境控制单元依据该机柜的温度或一外部触发信号而自主地控制该机柜的该环境装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当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所回报至该控制系统单元的信息包含一电池温度信息时,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以数字信号回报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管理系统,其中该环境装置为一冷却风扇,且对应的该环境控制单元执行脉冲宽度调变的控制功能,以控制该冷却风扇的运作。
11.一种电源供应系统,包含:
多个机柜;以及
一环境管理系统,包含:
多个环境控制单元,彼此连接而相互通讯,且每一该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机柜中,以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其中该多个环境控制单元的其中的一该环境控制单元系架构为一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而其余该环境控制单元架构为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
一控制系统单元,与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连接且相互通讯;
其中,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系收集、处理及整合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并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每一该机柜包含:
一主体,包含一前端开口及至少一出风口,该出风口设置于该主体的顶部;以及
一前板组件,可轴转地设置于该主体上,以覆盖该主体的该前端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该前板组件包含:
一前壁,具有一入风口,设置于该前壁的上方区域;
一后壁,具有一开口,设于该后壁的下方区域;以及
一气流通道,形成于该前壁以及该后壁之间,且与该入风口以及该开口相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该前板组件还具有一第一挡板,固定于该前壁的一第一侧边上,且与该入风口相邻,该第一挡板还包含一连接部以及一延伸部,该连接部连接及固定于该前壁的该第一侧边,该延伸部朝该后壁的一第一侧边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该前板组件还具有一第二挡板,固定于该后壁的该第一侧边上,且设置于该第一挡板以及该开口之间,该第二挡板还包含一连接部以及一延伸部,该第二挡板的该连接部连接及固定于该后壁的该第一侧边,该第二挡板的该延伸部朝该前壁的该第一侧边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该电源供应系统为一电信电源供应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每一该机柜包含多个环境装置,且该多个环境装置由一冷却风扇、一照明装置、一开门探测器、一直流加热器、一滤网感测器以及一温度感测器所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供应系统,其中每一该环境控制单元监控对应的该机柜内的内部环境及一电池单元的状态,且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内的该多个环境装置。
19.一种环境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中该环境管理系统应用于具有多个机柜的一电源供应系统中,且该环境管理系统包含一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多个从属环境控制单元以及一控制系统单元,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每一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机柜中,该管理方法包含:
(a)通过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每一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分别监控、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
(b)通过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收集、处理及整合该从属环境控制单元所传来的信息;以及
(c)通过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回报所收集、处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该控制系统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该主要环境控制单元及每一该环境控制单元监控对应的该机柜内的内部环境及一电池单元的状态,且管理与控制对应的该机柜内的至少一环境装置。
CN2012101788145A 2011-06-03 2012-06-01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Pending CN1029814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3084P 2011-06-03 2011-06-03
US61/493,084 2011-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1460A true CN102981460A (zh) 2013-03-20

Family

ID=47261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88145A Pending CN102981460A (zh) 2011-06-03 2012-06-01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07449A1 (zh)
CN (1) CN1029814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194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控制器的自动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7098B1 (fr) * 2014-10-14 2019-08-23 Muller Et Cie Appareil, notamment de chauffage, a consommation reduite et fonctionnement optimise en situation de delestage
US10299415B1 (en) * 2017-11-20 2019-05-21 Litemax Electronics Inc. Water barrier structure for display uni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2764A (ja) * 2001-11-15 2003-05-23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線通信機能付き無停電電源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CN1747280A (zh) * 2004-09-08 2006-03-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网络集线器功能的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101008843A (zh) * 2007-01-24 2007-08-01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机床键盘在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的设置方式
CN201104280Y (zh) * 2007-10-12 2008-08-20 倍颖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电源监控装置
TWM350210U (en) * 2008-08-20 2009-02-0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Computer room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01458520A (zh) * 2008-11-28 2009-06-1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通信机柜环境监控的带外集中管理方法
CN101488023A (zh) * 2009-02-10 2009-07-22 河海大学 工业控制网络型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及控制方法
CN101493690A (zh) * 2008-01-21 2009-07-29 纵横网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监控管理系统
CN10199585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节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820111U (zh) * 2010-10-29 2011-05-04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室外电信设备机柜环境监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2764A (ja) * 2001-11-15 2003-05-23 Ntt Power &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線通信機能付き無停電電源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CN1747280A (zh) * 2004-09-08 2006-03-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网络集线器功能的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101008843A (zh) * 2007-01-24 2007-08-01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机床键盘在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的设置方式
CN201104280Y (zh) * 2007-10-12 2008-08-20 倍颖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电源监控装置
CN101493690A (zh) * 2008-01-21 2009-07-29 纵横网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监控管理系统
TWM350210U (en) * 2008-08-20 2009-02-0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Computer room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01458520A (zh) * 2008-11-28 2009-06-1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通信机柜环境监控的带外集中管理方法
CN101488023A (zh) * 2009-02-10 2009-07-22 河海大学 工业控制网络型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及控制方法
CN10199585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节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820111U (zh) * 2010-10-29 2011-05-04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室外电信设备机柜环境监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194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控制器的自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7449A1 (en)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034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CN204905721U (zh) 一种智能配电柜
US20210372645A1 (en) Multipurpose multifunction device
EP3082388A1 (en) Temperature regulated cabinet
SE539896C2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oor ventilation in a building having a plurality of rooms.
CN102981460A (zh) 环境管理系统及其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与电源供应系统
CN206096878U (zh) 一种机房监控设备
CN105223997A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智能机柜
CN113485187B (zh) 一种室内能耗浪费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204119716U (zh) 监控系统用控制箱的散热结构
CN201672609U (zh) 通风及窗式空调一体机
CN111158274B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老化监控系统
CN11505127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电气供配电专用电气柜及其工作方法
CN215872243U (zh) 一种新型电气自动化plc控制柜
CN214014784U (zh) 智能通信屏柜
CN213717413U (zh) 自动化监控系统主机散热机构
CN215681500U (zh) 一种中压开关柜
CN211090417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控箱温控告警系统
CN111324155B (zh) 一种消弧柜控制器
CN205103691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智能机柜
CN216218474U (zh) 一种变电站遥视日志预警系统的监控机
CN112312730A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智能维护管理系统
CN21029838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冷却辅助装置
CN201666408U (zh) 带压差显示及报警装置的余压阀
CN208522768U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