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1211A -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 Google Patents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1211A
CN102961211A CN2012104843341A CN201210484334A CN102961211A CN 102961211 A CN102961211 A CN 102961211A CN 2012104843341 A CN2012104843341 A CN 2012104843341A CN 201210484334 A CN201210484334 A CN 201210484334A CN 102961211 A CN102961211 A CN 102961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dicating
plaster used
defervescence plaster
temperature
f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4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桂娟
赵裕旭
韩少丹
闫晋超
纪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843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61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61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1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结构包括示温贴、物理隔温层和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构成;其中,示温贴与夜光贴并列设置在最上层的同一平面上;物理隔温层为起物理隔离作用的中间层;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位于最底层;所述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构成;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构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示温、退热同步进行,并且可自动校正温度的示温贴;能在黑暗的情况下使用,并且新增了警示失效单元,可以帮助及时进行更换退热贴及其他治疗措施的干预。

Description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辅助医疗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即利用示温贴与可带药物成份的水凝胶进行物理结合,同时可失效预警提示。
背景技术
通常,当人们怀疑或被怀疑有发热的症状时,势必要进行两种措施来得知并缓解病情。一方面需要确认是否发烧;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降温退热的缓解措施。因此,测量体温,将会是在退热过程中频繁做的一个动作;而降温退热的方式,概括有以下几种:
1、控制原有疾病,促使体温快速下降;
2、利用酒精、水擦拭皮肤或冰敷物理降温;
3、通过药物激素来强制促使体温下降;
4、灌肠帮助体温下降;
综上可知,常见的发热疾病会给人们在治疗缓解上带来诸多麻烦,例如测量体温的繁琐不便,尤其是婴幼儿患者方面更为突出;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物理治疗的繁琐或不适等。为了克服以上传统措施的弊端,市场上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以水凝胶为主的降温退热贴,这种退热贴片散热效果好,安全无副,尤其更加适合小孩退热。事实表明,如果能够将示温和退热的效果同时应用于辅助患者的退热治疗,将会带来更大的安全有效、快速便捷性。调查发现,市面上并没有上述真正意义上的辅助治疗措施。因此相关的研究将会是一种需求性存在的必然。
此外,退热贴具备时效性的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将会效果不太明显或失效。目前,人们判断不使用退热贴的根据主要为:通过体温计测量烧退停止使用、根据退热贴的时间段使用说明。而这些判断依据仍然繁琐、不能依据患者的病情“随机应变”性的提示。因此若有一种可以实现失效预警提示的示温退热贴,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实际意义。
相关的技术主要有:
(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说明书“可预测温度的退热贴片”(申请号:201020583841.7,公开日2010年10月30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含无纺布、水凝胶和塑料薄膜组成的可预测温度的退热贴片,特征在于水凝胶氛围不同的感温区,每个感温区中包含有示温片。该方法忽视了水凝胶区域本身的副作用对示温效果的影响,同时示温片的示温效果也是不可逆的,无实用性。
(2)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带温度指示的物理退热贴”(申请号:200910264518.5,公开日2009年12月25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水凝胶为主的带温度指示色块的退热贴。该方法使用的温度指示色块表现的只是发热、不发热两种状态的表现,并不能够帮助患者、家属或医生来判断大概的温度值,从而不能有效的判断病情的发展并实时采取相关措施以帮助患者退热。
发明内容
针对市场需求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结构包括示温贴、物理隔温层和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构成;另外,为了满足用户能在黑暗的情况下读取示温贴的温度,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增加设置夜光贴。
(一)示温贴设置在最上层;物理隔温层为起物理隔离作用的中间层;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位于最底层;其中,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构成;其中:
1.示温贴:其作用是显示用户当时的体温;所述的示温贴由上基面、下基面、示温显色材料及塑膜组成,其中示温显色材料被涂覆或填充于上基面和下基面之间,同时上基面和下基面边缘密封;下基面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覆盖;
2.物理隔温层:物理隔温层使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物理隔温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塑料薄膜或无纺布等类似功能的材料);其用于隔离示温贴,避免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对示温贴产生的反作用影响;若增设夜光贴,则物理隔温层也用于隔离夜光贴,以排除示温贴、可警示失效退热贴与夜光贴接触可能产生的干扰影响;
3.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其作用是使用户退热的同时,若退热贴失效则警示,其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组成。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构成;其中,
退热单元由最上层的无纺布、均匀涂覆于无纺布上的位于中间层的水凝胶层,以及位于最下层的塑膜组成,三者边缘为非密封状态;
警示失效单元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①向退热单元的水凝胶层中添加湿敏变色染料;
②向退热单元的水凝胶层中设置警示失效单元;所述的警示失效单元主要由供电电源、处理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的单片机,以及报警提示响应部分构成;其中传感器设置于水凝胶层与塑膜之间;电源、单片机和报警提示响应部分设置于退热单元的边缘处。
4.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其优选的条件下,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结构还包括与设置在示温贴同一层的夜光贴(即相对于物理隔温层而言,在位于示温贴的同侧);所述的夜光贴由上基面、下基面、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及塑膜组成,其中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被填充于上基面和下基面之间,同时上基面和下基面边缘密封,下基面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覆盖。夜光贴目的是可以帮助用户在黑暗的情况下读取示温贴的温度。例如家长在婴幼儿夜间发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打开光源即可便捷的知晓婴幼儿的体温状况。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其优选的条件下,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所述的夜光贴的上基面和下基面的材料为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所述的示温贴的上基面和下基面的材料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其优选的条件下,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所述的传感器为湿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其优选的条件下,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所述的报警提示响应部分的实现方式为蜂鸣或灯光报警。
对于上文所述的技术方案,其优选的条件下,对于本发明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对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做以下说明,其中:
Ⅰ上文所述的示温贴:其制作主要根据工艺、经济及效果等情况来选择以下三大类的任一类示温显色材料:
①利用电子得失机理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该类材料在变色温度的选择性、颜色组合自由度、变色明显性及价格等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且材料易得。主要是由电子给予体(决定颜色),电子接受体(决定颜色变化深浅)及其他溶剂(决定变色温度、调节变色灵敏度)等组成;温度范围主要是由这些成分的调配比例来加以控制的。
上述电子得失机理的可逆变色示温原理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之间因温度引起电子转移现象,通过加入其他溶剂可以使混合物很好的混合,并在某一温度发生凝固与熔融时相互转变现象,控制电子的转移程度,使其实现可逆显色变化。
②利用pH值变化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该类材料可以迅速变色示温,且具备“过冷”性质,即当液体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并不马上凝固,因此可以保持至少几分钟的时间来帮助人们读取温度。主要是由酸碱指示剂、一种或多种使pH变化的羟酸类及胺类的溶化性化合物组成;温度范围主要是由各组分的调配比例决定的。
上述利用pH值变化的可逆变色示温原理为:组成物中导致pH变化的可熔性化合物随着温度变化而熔化或凝固的同时,由于截止的酸碱变化或受热引起分子结构变化,从而产生物质可逆而迅速的变色。
③胆缁型液晶材料。该类材料不但变色灵敏而且具有鲜艳而自然的色彩性能,与有机成膜混溶好,误差小,易复配,安全无毒。胆缁型液晶是一种光学活性物质,其中大部分为胆甾醇类衍生物,常用的是胆甾醇的酯化物和碳酸酯;温度范围主要是由调配不同液晶组分比例来控制的。
上述胆缁型液晶可逆变色示温的原理为:该类分子结构为螺旋型,能够选择性反射有色光,螺旋距以及反射光的色强依赖于温度变化,因此具有独特的光学活性和显著的示温效应,胆缁型液晶经微胶囊化处理后,示温效果将会更好;
上述的微胶囊化处理是一种通过成膜物质将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开来,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微型容器,直径一般为1μm~1mm,其优点在于形成微胶囊后,芯材料物质(本发明即为示温显色材料)可不受外界的影响而被保留下来。胆缁型液晶类示温材料由于存在变化的灵敏特性,需要经微胶囊化处理这一步骤;而利用电子得失机理或PH值变化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若经微胶囊化处理,将会更好的提高示温变色的可逆性,提高示温显色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本发明即为上、下基面的材料),从而整体提高变色灵敏度。
上述三大类的示温显色材料均具有可逆变色示温的特性,因而可以使示温贴达到自动校正温度的效果。
Ⅱ通常示温贴提供的示温范围在36~40℃之间,该温度范围的控制是通过所选择示温显色材料的成分比例来决定的。
①需要显示36~40℃的温度范围的利用电子得失机理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决定颜色的电子给予体,常见成分有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烯丙基甲醇类、隐色金胺类、戊金胺类、若丹明、β-内酰胺类、螺旋环吡喃类,该类成分的比例为3%~10%。
第二部分为决定颜色变化深浅的电子接受体,常见成分有酚类、羟酸类、磺酸类、酸式磷酸酯及其金属盐;该类成分的比例为10%~25%。
第三部分为决定变色温度、调节变色灵敏度的溶剂,常见成分有醇、硫醇、酮、醚、磷酸酯、碳酸酯、亚硫酸酯、羟酸酯;该类成分的比例为51%~87%。
上述三部分通过加入调节剂、增感剂使彼此充分的混合,最终形成可利用的示温显色材料。
②需要显示36~40℃的温度范围的利用PH值变化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邻溴硝基苯和邻氯硝基苯的混合物溶剂,两者的调配比例为2.5:4至3:5之间;总的比例为95%~99%。
第二部分为碘化频那氰醇指示剂,添加比例为0.025%~0.5%。
上述两部分溶剂混合均匀,最终形成可利用的示温显色材料。
③需要显示36~40℃的温度范围的胆缁型液晶示温变色材料具体为胆甾醇油烯基碳酸酯、氯胆缁烯、胆缁烯基-4-正丁氧基苯基碳酸酯及少量的矿物油组成的液晶体系组合物,并经微胶囊化处理后,最终形成可利用的示温显色材料。液晶体系组合物可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液晶体温计(申请号:99810098.6,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Ⅲ.上文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由退热单元和警示失效单元组成。其中:
退热单元的主要功能实现是由水凝胶层实现,在生产加工时可根据需要在水凝胶层中添加薄荷脑、冰片等可辅助退热且无刺激无副作用的药物成分;退热作用主要是通过水凝胶层中的液体分子的汽化来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再添加薄荷脑、冰片的清凉、散热作用,可以缓解发热症状,属于物理退热方式。
水凝胶层由0.1%~1%的薄荷脑、0.1%~1%的冰片、1%~10%的乙醇、0.5%~5%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8%~15%的甘油、0.1%~1%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75%~90%的纯化水组成。
按照上述比例制作退热单元的具体步骤为:
(1)将薄荷脑、冰片加入乙醇中充分搅拌均匀;
(2)将纯化水加热加热至95℃,保温60分钟后,加入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经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降温至45℃时,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1)处理的混合物加入经步骤(3)处理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可得水凝胶层;
(5)将水凝胶层均匀涂覆在无纺布上,再用塑膜覆盖。
进一步地,由于退热贴主要是通过水凝胶层中的液体分子的汽化来实现吸热的,因此随着使用,热量会被不断吸收,液体分子也将不断汽化,当可汽化的液体分子越来越少以后,退热效果会越来越差,直至失效;
②为了避免退热贴失效时用户不易察觉,本发明还设计了警示失效单元,其作用是实现以下目的:在退热贴无法实现吸热液体汽化以后,及时警示,以方便监护人员及时更换退热贴;还可以增加失效变化率检查项,即如果退热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失效,说明患者体温持续维持较高状态,会做出及时恶化预警提示,以便及时进行其他干预性治疗。
Ⅳ.上述警示失效单元的实现包括两种方式:物理报警提示的警示失效单元或者电子报警提示的警示失效单元。
物理报警提示的警示失效单元主要是指退热单元的水凝胶层中添加了湿敏变色染料,湿敏变色染料可选用变色硅胶;物理报警提示的水凝胶层成分为:0.1%~1%的薄荷脑、0.1%~1%的冰片、1%~10%的乙醇、0.5%~5%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8%~15%的甘油、0.1%~1%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2%的变色硅胶及75%~90%的纯化水组成。
按照上述比例制作物理报警提示的退热单元的具体步骤为:
(1)将薄荷脑、冰片加入乙醇中充分搅拌均匀;
(2)将纯化水加热至95℃,保温60分钟后,加入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变色硅胶;
(3)经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降温至45℃时,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1)处理的混合物加入经步骤(3)处理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可得水凝胶层;
(5)将水凝胶层均匀涂覆在无纺布上,再用塑膜覆盖。
以上制作的物理报警提示的退热单元可实现随着使用时水凝胶层的液体分子的流失状况,呈现4阶颜色的变化,以此判断退热单元的失效情况;颜色变化在1阶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为95%~100%,此时退热效果很好,颜色变化在2阶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减少为50%~70%,此时退热效果较好,颜色变化在3阶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减少为20%~35%,此时退热效果明显减退,颜色变化在4阶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基本耗尽,为5%~15%,此时退热效果差,退热单元需做更换处理。
电子报警提示的警示失效单元为电子警示电路,主要包含电源、传感器、单片机主控部分及报警提示响应部分,其中传感器部分被安置于退热单元的水凝胶层下接触面与塑膜之间,并通过绝缘导线与其他电路部分相连,且其他电路部分根据需要被集中安置于退热单元邻近四周的任一位置,同时只通过与传感器部分相连的绝缘导线与退热单元相接触。
进一步的,传感器部分可以选择湿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以感知水凝胶层的液体分子的流失状况,当水凝胶层的80%~90%的液体分子流失时或在短时间内流失时,湿度数据会传至单片机主控部分,继而控制报警提示响应部分发出蜂鸣或灯光报警提示;压力传感器利用退热贴的初始状态与液体分子流失后的状态所产生的压力差,感知水凝胶液体分子的流失状况,当水凝胶层的80%~90%的液体分子流失时,压力差数据将会传至单片机主控部分,继而控制报警提示响应部分发出蜂鸣或灯光报警提示。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示温、退热同步进行,且安全、无副、方便、快速;
2、采用了可自动校正温度的示温贴;
3、新增夜光贴可帮助在黑暗的情况下读取示温贴的温度;
4、示温贴的制作可根据使用的需求、获得原材料的难易程度、经济因素及制作工艺方面来自由调整,实现在适当的时期选择适当的示温显色材料的实际需求;
5、新增了警示失效单元,可以帮助及时进行更换退热贴及其他治疗措施的干预。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组成图;
图2是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夜光贴的组成剖面图;
图4是示温贴的组成剖面图;
图5有机示温显色材料的涂覆方式示意图;
图6液晶点阵式示温示意图;
图7物理报警提示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剖面图;
图8电子报警提示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剖面图
图9电子报警电气原理框图;
图10是电子报警提示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示意图;
其中,1.示温贴;11.上基面;12.示温显色材料;13.基面;14.塑膜;2.夜光贴;21.上基面;22.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23.下基面;24.塑膜;3.物理隔温层;4.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1.退热单元;411.无纺布;412.水凝胶;413.塑膜;42.警示失效单元;4220.电源;4221.单片机;4222.传感器;4223.电子警示电路;
图5中,221.涂1次混合物,提示36℃时;222.涂2次混合物,提示37℃时;223.涂3次混合物,提示38℃时;224.涂4次混合物,提示39℃时;225.涂5次混合物,提示40℃时;
图6中,226.空穴;227.37.2℃时的指示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2所示,示温贴1与夜光贴2并列设置在最上层的同一平面上;物理隔温层3为中间层,起物理隔离作用;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位于最底层;组成一片完整的本发明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中,如图1可知,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由退热单元41和警示失效单元42构成。
图3是夜光贴2的组成剖面图;如图所示,夜光贴2由上基面21、下基面23、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22及塑膜24组成,其中上基面21和下基面23的材料使用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22被填充于两基面之间,同时两基面边缘进行密封封装,在下基面2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24覆盖,塑膜24的作用是:在夜光贴2未使用前,保持不干胶的清洁,以便使用时更好的与皮肤进行接触粘合。
如图4所示,示温贴1由上基面11、下基面13、示温显色材料12及塑膜14组成。其中上基面11和下基面13材料可以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示温显色材料12被涂覆或填充于两基面之间,同时两基面边缘进行密封封装。在下基面1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14覆盖,塑膜14的作用是:在示温贴1未使用前,保持不干胶的清洁,以便使用时更好的与皮肤进行接触粘合。
实施例2示温贴1的制作方法
对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示温贴1,一般情况下,其显示温度范围为36~40℃,其按示温原理的不同,制作方法分别如下:
(1)当示温显色材料12选择利用电子得失机理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时,制作如下:
1)准备5%的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18%的酸式磷酸酯、76%的碳酸酯;
2)将步骤1)的材料混合,同时加入调节剂、增感剂使混合物很好的混合;
3)将步骤2)准备好的混合物,以涂覆的方式涂覆于下基面13之上,再用上基面11将四周密封;涂覆方式如图5所示,图5中,221.涂1次混合物,提示温度为36℃;222.涂2次混合物,提示温度为37℃;223.涂3次混合物,提示温度为38℃;224.涂4次混合物,提示温度为39℃;225.涂5次混合物,提示温度为40℃。
4)将下基面1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同时在不干胶外侧附上塑膜15,以便保持不干胶的清洁,使用时更利于与皮肤粘合,完成示温贴的制作。
(2)当示温显色材料12选择pH值变化的有机可逆变色材料时,制作如下:
1)准备邻溴硝基苯与邻氯硝基苯的混合溶剂,调配比例为3.5:5,并取98%的混合溶剂;
2)准备0.035%的碘化频那氰醇指示剂,并与步骤1)的混合溶剂混合均匀;
3)将下基面13压出若干空穴,并将步骤2)准备好的混合溶剂以1:2:3:4:5的比例填充于空穴之中,再与上基面11密封;
4)将下基面1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同时在不干胶外侧附上塑膜14,以便保持不干胶的清洁,使用时更利于与皮肤粘合,完成示温贴的制作。
(3)当示温显色材料12选择胆缁型液晶变色材料时,制作可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液晶体温计(申请号:99810098.6,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将经过微胶囊化处理的液晶体系组合物填充进入点阵式空穴之中(即如图6所示226为空穴;227为37.2℃时的指示状态。),再与上基面11密封,将下基面1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同时在不干胶外侧附上塑膜14,以便保持不干胶的清洁,使用时更利于与皮肤粘合,完成示温贴的制作。
实施例3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的制作方法
对于实施例1~2中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其按警示失效的实现方式不同分为两类,制作方法分别如下:
(1)采用物理报警提示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制作如下:
1)将0.5%的薄荷脑、0.5%冰片加1.5%的乙醇中充分搅拌均匀;
2)将78%的纯化水加热至95℃,保温60分钟后,加入10%的甘油、0.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的橙色变色硅胶;
3)经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降温至45℃时,加入2%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1)处理的混合物加入经步骤3)处理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可得水凝胶层412;
5)将水凝胶层412均匀涂覆在无纺布411上,再用塑膜413覆盖,完成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制作,如图7所示。
6)此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随着使用时水凝胶层412液体分子的流失状况,呈现4阶颜色变化:颜色变化在1阶呈现墨绿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为95%~100%,此时退热效果很好;颜色变化在2阶呈现绿色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减少为50%~70%,此时退热效果较好;颜色变化在3阶呈现浅绿色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减少为20%~35%,此时退热效果明显减退;颜色变化在4阶呈现橘黄色时,表明退热贴的水分子含量已基本耗尽,为5%~15%,此时退热效果差,需做更换处理。
(2)采用电子报警提示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制作如下:
1)将0.5%的薄荷脑、0.5%冰片加5%的乙醇中充分搅拌均匀;
2)将81.5%的纯化水加热至95℃,保温60分钟后,加入10%的甘油、0.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经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降温至45℃时,加入2%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充分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1)处理的混合物加入经步骤3)处理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可得水凝胶层412;
5)将水凝胶层412均匀涂覆在无纺布411上;
6)将电子警示电路4223的接有绝缘导线的传感器4222部分安置在步骤5)制作出的水凝胶层412接触面上,覆盖塑膜14;
7)如图10所示:电子警示电路4223的其他部分被集中安置于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的密封边缘附近,并且只通过绝缘导线与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接触,完成制作,如图8所示。
8)此方式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其电气原理框图如图9所示,利用传感器4222感知水凝胶层412液体分子的流失状况,并将感知数据通过绝缘导线传输至单片机4221主控部分,由单片机4221分析处理是否需要命令报警提示响应部分,使其发出蜂鸣或灯光报警提示;当水凝胶层412的80%~90%的液体分子流失时或在短时间内流失时,数据会传至单片机4221主控部分,命令报警提示部分发出蜂鸣或灯光报警提示;此外传感器4222可以使用湿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使用湿度传感器时,传输至单片机4221的数据为湿度数据,使用压力传感器时,传输至单片机4221的数据为压力数据。
物理、电子报警提示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4,制作方法如下:
1)将上述制作好的夜光贴2、示温贴1及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准备好;
2)采用物理隔温层3,将步骤1)的各部分进行物理隔离;
3)完成物理、电子报警提示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的制作,如图2、图10所示。

Claims (8)

1.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示温贴(1)、物理隔温层(3)和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构成;其中,
示温贴(1)设置在最上层平面上;物理隔温层(3)为起物理隔离作用的中间层;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位于最底层;其中,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由退热单元(41)和警示失效单元(42)构成;
所述的示温贴(1)由上基面(11)、下基面(13)、示温显色材料(12)及塑膜(14)组成,其中示温显色材料(12)被涂覆或填充于上基面(11)和下基面(13)之间,同时上基面(11)和下基面(13)边缘密封;下基面(1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14)覆盖;
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退热贴(4)由退热单元(41)和警示失效单元(42)构成;其中,
退热单元(41)由最上层的无纺布(411)、均匀涂覆于无纺布(411)上的位于中间层的水凝胶层(412),以及位于最下层的塑膜(413)组成,三者边缘为非密封状态;
警示失效单元(42)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①向退热单元(41)的水凝胶层(412)中添加湿敏变色染料;
②向退热单元(41)的水凝胶层(412)中设置警示失效单元(42);所述的警示失效单元(42)主要由供电电源(4220)、处理传感器(4222)所检测的数据的单片机(4221),以及报警提示响应部分(4223)构成;其中传感器(4222)设置于水凝胶层(412)与塑膜(413)之间;电源(4220)、单片机(4221)和报警提示响应部分(4223)设置于退热单元(41)的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还包括与设置在示温贴(1)同一层的夜光贴(2);所述的夜光贴(2)由上基面(21)、下基面(23)、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22)及塑膜(24)组成,其中长效大粒径的稀土类夜光粉(22)被填充于上基面(21)和下基面(23)之间,同时上基面(21)和下基面(23)边缘密封,下基面(23)的外侧涂覆不干胶成分,再用塑膜(24)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基面(21)和下基面(23)的材料为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基面(11)和下基面(13)的材料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复合塑料薄膜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敏变色染料为变色硅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退热单元(41)的水凝胶层(412)的成分为:0.1%~1%的薄荷脑、0.1%~1%的冰片、1%~10%的乙醇、0.5%~5%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8%~15%的甘油、0.1%~1%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2%的变色硅胶及75%~90%的纯化水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传感器(4222)为湿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报警提示响应部分(4223)的实现方式为蜂鸣或灯光报警。
CN2012104843341A 2012-11-23 2012-11-23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Pending CN102961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43341A CN102961211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43341A CN102961211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1211A true CN102961211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9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43341A Pending CN102961211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121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6221A (zh) * 2015-11-25 2016-05-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敷贴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06923960A (zh) * 2017-04-07 2017-07-07 广州南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退热贴
CN107370056A (zh) * 2017-08-25 2017-11-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电气设备示温片固定粘附装置
CN107647962A (zh) * 2017-09-30 2018-02-02 浙江三赢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警示功能的冷热敷产品
CN110478113A (zh) * 2019-08-27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退热贴
CN112168474A (zh) * 2020-10-30 2021-01-05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诊断功能的电子降温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99236A (zh) * 2022-04-12 2022-07-05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药液智能补充系统
CN115227481A (zh) * 2022-09-23 2022-10-25 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2304Y (zh) * 2000-01-05 2000-10-25 王宇航 电子测温计型医用冰帽
US20020113606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Hansen Kim J.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n electrode pads are unsuitable for use by detecting relative humidity
JP2003275233A (ja) * 2002-03-26 2003-09-30 Tac Kasei Kk 変色ゲルシート
JP2007029638A (ja) * 2005-07-29 2007-02-08 Daiya Seiyaku Kk 冷却シート及び携帯用冷却シート
CN201840580U (zh) * 2010-10-30 2011-05-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可预测温度的降温贴片
CN102166149A (zh) * 2010-11-29 2011-08-31 吴克 退热贴及其制备工艺
CN202223414U (zh) * 2011-07-01 2012-05-23 南京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降温贴
CN202960886U (zh) * 2012-11-23 2013-06-05 纪华雷 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2304Y (zh) * 2000-01-05 2000-10-25 王宇航 电子测温计型医用冰帽
US20020113606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Hansen Kim J.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n electrode pads are unsuitable for use by detecting relative humidity
JP2003275233A (ja) * 2002-03-26 2003-09-30 Tac Kasei Kk 変色ゲルシート
JP2007029638A (ja) * 2005-07-29 2007-02-08 Daiya Seiyaku Kk 冷却シート及び携帯用冷却シート
CN201840580U (zh) * 2010-10-30 2011-05-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可预测温度的降温贴片
CN102166149A (zh) * 2010-11-29 2011-08-31 吴克 退热贴及其制备工艺
CN202223414U (zh) * 2011-07-01 2012-05-23 南京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降温贴
CN202960886U (zh) * 2012-11-23 2013-06-05 纪华雷 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6221A (zh) * 2015-11-25 2016-05-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敷贴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05596221B (zh) * 2015-11-25 2018-02-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膜敷贴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06923960A (zh) * 2017-04-07 2017-07-07 广州南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退热贴
CN107370056A (zh) * 2017-08-25 2017-11-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电气设备示温片固定粘附装置
CN107370056B (zh) * 2017-08-25 2023-07-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电气设备示温片固定粘附装置
CN107647962A (zh) * 2017-09-30 2018-02-02 浙江三赢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警示功能的冷热敷产品
CN107647962B (zh) * 2017-09-30 2022-05-13 浙江三赢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温度警示功能的冷热敷产品
CN110478113A (zh) * 2019-08-27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退热贴
CN112168474A (zh) * 2020-10-30 2021-01-05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诊断功能的电子降温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99236A (zh) * 2022-04-12 2022-07-05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药液智能补充系统
CN115227481A (zh) * 2022-09-23 2022-10-25 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211A (zh) 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US10514340B2 (en) Dual-function heat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ang et al. Review of time temperature indicators as quality monitors in food packaging
US11131656B2 (en) Dual-function heat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4163427A (en) Freeze-thaw indicator apparatus
IL262632A (en) Temperature time indicator (tti) and freezing threshold indicator
AU2002345215B8 (en) Time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11037B2 (en) Changed condition indicator
US11821798B2 (en) Time and/or 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3903509A (zh) 热敏感标签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A2831556A1 (en) 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 system i
CN202960886U (zh) 一种可警示失效的示温退热贴
GB2485420A (en) Lower threshold temperature indicator device
EP2115454A1 (en) Color changing indicator
KR20140035906A (ko) 시간-온도 표시기 시스템
JP5110900B2 (ja) 加熱調理用温度管理インジケータ
CN220872851U (zh) 一种具有微胶囊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
CN102853946B (zh) 监测热敏感物品累计受热量的方法及其使用的指示器
CN102853946A (zh) 监测热敏感物品累计受热量的方法及其使用的指示器
BRPI0403610B1 (pt) indicador irreversível de temperatura à base de carboidrat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