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0014B -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0014B
CN102960014B CN201280000813.XA CN201280000813A CN102960014B CN 102960014 B CN102960014 B CN 102960014B CN 201280000813 A CN201280000813 A CN 201280000813A CN 102960014 B CN102960014 B CN 102960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icro
macro base
terminal
upper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8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0014A (zh
Inventor
马丽艳
郭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以及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通常通过在宏网络中部署微基站来实现扩容,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当微基站和宏基站同频部署时,因为宏基站与微基站的导频信道(PilotChannel)发射功率不同,导致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处于不同的位置。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定义为该位置的用户设备的(UE,userequipment)上行发射信号,到达宏基站和微基站侧的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ratio)是相同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下行边界定义为该位置的UE接收到的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导频信道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signalcodepower)是相同的,UE经过该位置时会发生服务小区变更。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不一致,会带来宏基站边缘UE对微基站的上行干扰,也会影响宏基站上行无线链路(RL,radiolink)接收信号,从而导致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以及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包括: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还包括: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当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当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当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到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
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种或者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通信业务切换或重定向失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种或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当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所述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结合第二发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二发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二发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第一种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到的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
灵敏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子单元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结合第二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查询子单元,用于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所述灵敏度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查询子单元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如上述通信业务处理方法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控制设备,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结合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处理器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处理器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结合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获取到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时,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第一种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结合第四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当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系统,网络控制装置、终端、宏基站、微基站;
所述网络控制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网络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与现有技术中宏基站和微基站同频部署存在干扰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以及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场景举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实施例中的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实施例中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实施例中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以及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及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中可以为基站控制器(BSC,BaseStationController),在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中可以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在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可以为集成在enobe上的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所有功能。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包括:
101、网络控制装置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指的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下行边界。
如图2所示,微基站300和宏基站100同频部署时,因为宏基站100与微基站300的导频信道发射功率、上行负载及接收灵敏度可能都不同,所以宏基站100与微基站300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在同频部署的宏基站100与微基站300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就存在一块区域。
每个终端都会维护一个激活集,终端的激活集中包含了能够为该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的信息。终端在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一直由同频部署的宏基站提供服务,但随着终端从上行边界移动到下行边界的过程中,同频部署的微基站对终端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刚进入上行边界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有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当越过某一点时,所述同频部署的微基站加入到终端的激活集中,因此,按照终端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的信息,可以将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该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同频部署的宏基站的信息;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该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同频部署的宏基站和微基站的信息。
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指的是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非软切换区域,宏微软切换区域指的是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软切换区域。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可以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确认,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或者其他方式确认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有正在通信的终端,如果有,则说明该区域存在通信业务。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还可以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当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时,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当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时,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接收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Control)连接请求,当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务,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当网络控制装置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说明微基站和宏基站的信号质量关系已经满足如下公式所表达的条件:
10 · LogM New + CIO New ≥ W · 10 · Log ( Σ i = 1 N A M i ) + ( 1 - W ) · 10 · LogM Best - ( R 1 a - H 1 a / 2 ) ,
其中,MNew表示微基站信号质量测量结果;CIONew表示宏基站和微基站间的信号质量偏置;Mi表示终端激活集中所有可用于综合评估激活集信号质量的基站的质量测量值;NA表示激活集中所有可用于综合评估激活集信号质量的基站的数目;MBest表示综合评估激活集信号质量中最好基站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W表示评估激活集综合信号质量时最好基站和其他基站的权重;R1a表示同频测量报告门限;H1a表示同频测量报告迟滞。
公式左边MNew+CIONew表示微基站的综合信号质量;公式右边表示激活集中基站的综合信号质量与触发门限的差值。
总体来说,上述公式表示:微基站的综合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激活集中基站的综合信号质量与触发门限的差值时,UE才会上报同频测量报告给网络控制装置,只有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以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关系才能满足上述公式。
因此,网络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同频测量报告,即可判断出在非软切换区存在通信业务。
对于宏微软切换区域,网络控制装置监测控制下的所有UE的激活集,当任意一个UE的激活集中既有宏基站又有微基站时,则说明,该UE的通信业务在宏微软切换区域。
102、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所述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预置规则可以包括几种情况:(1)、通过去敏,移动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2)、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3)、将步骤(2)与步骤(1)结合,先执行步骤(2)的操作,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失败后再执行步骤(1)的去敏操作;(4)、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下面介绍(1)去敏的情况:
去敏,即降低接收灵敏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去敏指的是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按照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定义,上行边界处的UE上行发射信号,到达宏基站和微基站侧的信噪比相同,当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降低,原来的上行边界处的UE的上行发射信号到达微基站与宏基站的信噪比不相同了,因此,根据微基站降低灵敏度后的接收灵敏度,找到新的上行边界,因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已降低,新的上行边界的位置必然要向微基站靠近,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实际上,在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之前,需要先计算出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降低多少才能使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微基站需要降低的接收灵敏度即为去敏强度,去敏强度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去敏强度公式为:
TotalDesense(n)={PCPICHPowerMacro(n)–PCPICHPowerMicro(n)}+{AntGainMacro(n)-AntGainMicro(n)}+BGNMacro(n)–BGNMicro(n)。
其中,PCPICHPowerMacro(n)为宏基站当前的导频信道发射功率,单位为dbm;PCPICHPowerMicro(n)为微基站当前的导频信道发射功率,单位为dbm;AntGainMacro为宏天线增益;AntGainMicro为微天线增益;BGNMacro(n)为宏基站当前的底噪,单位为dbm;BGNMicro(n)为微基站当前的底噪,单位为dbm;
首先网络控制装置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因为去敏强度为微基站需要降低的接收灵敏度,所以,将微基站的原来的接收灵敏度减去计算出的去敏强度,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降低,从而导致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去敏的方案中,当所述上行边界与所述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有通信业务时才会进行去敏,当没有通信业务时不做任何动作,相比在部署微基站时直接进行去敏,减少了微基站去敏对宏基站的上行干扰发生的概率。
当去敏后,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当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取消去敏,即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下面介绍(2)异频切换和重定向的情况:
异频切换是针对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的通信业务的处理方案: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邻区。
异频同覆盖的宏邻区即为与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服务小区的宏邻区覆盖范围相同,但工作频率不同的宏基站。
重定向是针对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通信业务的处理方案: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邻区。
重定向的具体过程是:终端向网络控制装置发送RRC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携带邻区宏基站的信号质量;网络控制装置根据邻区指令确定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拒绝消息,并在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目标频点;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拒绝消息后,重定向到所述目标频点的异频同覆盖的邻区宏基站。
因为干扰是由于宏基站与微基站同频部署产生的,所以重定向或切换到异频宏邻区后,即可消除UE对微基站的干扰。
如果上述异频切换和重定向都失败了,还可以按照情况(1)的方案,对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进行去敏,也就是情况(3)。
下面介绍情况(4):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UE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微基站还没有加入激活集,直接限制终端的发射功率,可以降低UE对微基站的干扰。也可以通过降低终端的业务速率,间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还可以将终端从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信道重配到专用信道(DCH,DedicatedChannel),因HSUPA信道的业务速率高,DCH信道的业务速率低,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间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是给出这两个间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的例子,实际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对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法在此不作限定。
而当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微基站已经加入激活集,终端到微基站的上行路损会大大小于到宏基站的上行路损,此时微基站的功控起主导作用,会要求UE降低发射功率,以达到微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比(SIR,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的目标,但此时对于宏基站来说,它接收到的SIR就会非常差,远低于其SIR的目标,从而无法正确解调UE的上行控制信道。无法正常解调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会引起终端在宏基站上行失步,即使DPCCH可以正常解调,也会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High-SpeedDedicatedPhysicalControlChannel)也无法正常解调,从而影响处于该区域终端的吞吐率。所以在宏微软切换区域,可以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以保证宏基站上行的接收质量,从而保证终端在宏基站的吞吐率和避免失步。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与现有技术中宏基站和微基站同频部署存在干扰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以及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处理通信业务的过程:
参阅图3,宏基站100的发射功率较大、一般为20瓦(W),因此宏基站100的覆盖半径也大,通常有几百~几千米。微基站300的发射功率小,一般小于5W,因此微基站300的覆盖半径也小,通过只有几十~几百米。为实现网络扩容,可以在宏基站100覆盖范围内,部署微基站300。以一个大学为例;可以部署一个信号覆盖整个校园的宏基站100,针对用户较多的场所,如:教室、宿舍可以部署同频的微基站300,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终端在宏基站100的范围内的通信业务由宏基站100控制,当终端进入到微基站300的覆盖范围时,用户终端的通信业务则由微基站300控制。
参阅图4,以宏基站100和其中的一个微基站300为例,当用户终端进入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100与微基站300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如果这时宏基站100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微基站300还未加入终端的激活集,则说明该UE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UE进入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后,微基站300的信号质量与一设定的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宏基站100的信号质量,UE就会通过宏基站100向网络控制装置上报一个同频测量报告,网络控制装置接收到该同频测量报告,即可判断出用户终端进入了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当网络控制装置监测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存在宏基站100和微基站300时,说明该终端进入了宏微软切换区域。
当网络控制装置接收到RRC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中携带的宏基站100与微基站300的信号质量判断出微基站300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宏基站100的信号质量时,可以确定该RRC连接请求是终端进入所述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后发起的。
参阅图5,第一宏基站110同频部署有微基站300,第一宏基站110与第二宏基站120频率不同,但覆盖相同,终端400在第一宏基站110与微基站300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了通信业务,则网络控制装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第二宏基站120。当所述终端400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则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第二宏基站120。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处理终端400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第一宏基站110与微基站300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的通信业务: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网络控制装置直接或间接降低终端400的发射功率;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400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第一宏基站110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控制装置只控制宏基站,网络控制装置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由宏基站转发完成。
以上应用场景通过对通信业务的处理过程,详细的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而且还可以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确定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
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处理单元202,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201确定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所述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单元201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处理单元202当所述确定单元201确定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所述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与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控制装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而且还可以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在上述图6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获取单元203,
所述获取单元203,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201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在上述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例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203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在上述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实施例中,
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203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在上述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第三可选实施例中,
所述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203获取到的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在上述图7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在上述图7对应的第三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在上述所有网络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02包括:获取子单元2021、计算子单元2022和灵敏度调整单元2023。
获取子单元2021,用于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
计算子单元202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2021获取到的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
灵敏度调整单元202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子单元2022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在上述图8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02还包括:
查询子单元2024,用于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所述灵敏度调整单元2023,用于当所述查询子单元2024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上述图7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在上述图7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本发明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装置,都可以降低宏基站边缘正在通信的终端对微基站的干扰,而且还可以提高宏基站的业务吞吐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控制设备的一实施例包括:输入装置10、输出装置20、存储器30和处理器40;
输入装置10、输出装置20、存储器30和处理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其中,输入装置10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给存储器30,处理器400处理第一存储器30中存储的数据,输出装置20输出处理器40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所述处理器40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还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处理器40获取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处理器40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获取到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时,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当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0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参阅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的一实施例包括:宏基站100、网络控制装置200、微基站300和终端400;
网络控制装置200控制多个宏基站100和微基站300。
所述网络控制装置200,用于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所述终端400,用于进行通信业务。
所述宏基站100,用于控制终端通信。
所述微基站300,用于控制终端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所述上行边界和所述下行边界处于不同的位置,所述上行边界为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所述下行边界为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下行边界;
当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其中,所述预置规则包括:
通过去敏,移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使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或者,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
或者,先进行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当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失败后,通过去敏,移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使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或者,当进行所述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当进行所述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所述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还包括:
获取同频测量报告、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同频测量报告时,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时,所述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当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务,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
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业务切换或重定向失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当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具体包括:
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13.一种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所述上行边界和所述下行边界处于不同的位置,所述上行边界为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所述下行边界为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下行边界;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存在所述通信业务时,按照预置规则处理所述通信业务;
其中,所述预置规则包括:
通过去敏,移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使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或者,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
或者,先进行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当异频切换或者重定向失败后,通过去敏,移动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使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与下行边界重合;
或者,当进行所述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当进行所述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所述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之前,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同频测量报告、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发起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的信号质量,确定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是否存在通信业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同频测量报告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维护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基站信息,所述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划分为宏微非软切换区域和宏微软切换区域,在所述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只包含宏基站信息,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时,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微基站和宏基站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信息,并且所述终端的激活集中同时包含所述宏基站和所述微基站时,确定出终端进入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时已经处于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终端的通信业务在所述宏微软切换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微基站的信号质量与一固定信号质量偏置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处的宏基站的信号质量时,确定出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存在通信业务,并且所述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是在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发起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通信业务切换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将所述通信业务重定向到异频同覆盖的宏基站。
20.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到的用于计算去敏强度的参数计算去敏强度;
灵敏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子单元计算出的去敏强度降低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查询子单元,用于周期性查询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的通信业务;
所述灵敏度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查询子单元查询到所述同频部署的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和下行边界之间的区域不存在通信业务时,恢复微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使宏基站与微基站的上行边界回到原来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非软切换区域时,直接或间接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进行通信业务的终端在宏微软切换区域时,重新配置宏基站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偏置。
24.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控制装置、终端、宏基站、微基站;
所述网络控制装置为权利要求13~2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280000813.XA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960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0768 WO2014032251A1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014A CN102960014A (zh) 2013-03-06
CN102960014B true CN102960014B (zh) 2016-05-25

Family

ID=4776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813.XA Active CN102960014B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92265B1 (zh)
JP (1) JP6047841B2 (zh)
CN (1) CN102960014B (zh)
WO (1) WO2014032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3157A (zh) * 2013-04-01 2014-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宏基站与低功率基站共小区的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105180B (zh) * 2013-04-03 2019-10-01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对干扰协同管理的方法、系统、低功率基站及rnc
CN104105184B (zh) * 2013-04-03 2019-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间的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35063B (zh) * 2013-05-29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宏微基站同频组网的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19728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宏小区中部署低功率基站的方法、装置及rnc
WO2015096034A1 (zh) * 2013-12-24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的不平衡区域的软切换区的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025A (zh) * 2003-04-22 2004-10-27 朗迅科技公司 在cdma的底层与重叠系统之间的边界上进行切换的方法
CN1859726A (zh) * 2005-07-18 2006-11-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WO2011137856A1 (zh) * 2010-07-15 2011-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47729A (zh) * 2010-12-08 2012-07-04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2861B2 (en) * 2003-12-12 2006-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JP4569768B2 (ja) * 2005-06-17 2010-10-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移動端末送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JP4592546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JP5156498B2 (ja) * 2008-06-18 2013-03-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8271014B2 (en) * 2008-08-11 2012-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ed parameter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 self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and sensitivity level at the node B
CN101790171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基站和宏基站间数据帧调整方法、系统及微基站配置中心
CN101820683A (zh) * 2009-02-26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JP5272915B2 (ja) * 2009-06-16 2013-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US8824383B2 (en) * 2010-06-22 2014-09-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GB2482734A (en) * 2010-08-13 2012-02-15 Nec Corp Biased RSRP cell selection for use with overlapping cell operating rang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025A (zh) * 2003-04-22 2004-10-27 朗迅科技公司 在cdma的底层与重叠系统之间的边界上进行切换的方法
CN1859726A (zh) * 2005-07-18 2006-11-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WO2011137856A1 (zh) * 2010-07-15 2011-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47729A (zh) * 2010-12-08 2012-07-04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高铁组网下抑制同频干扰的方法、基站和高铁组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530804A (ja) 2015-10-15
EP2892265A1 (en) 2015-07-08
EP2892265A4 (en) 2015-12-09
CN102960014A (zh) 2013-03-06
EP2892265B1 (en) 2018-07-25
JP6047841B2 (ja) 2016-12-21
WO2014032251A1 (zh)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3281B2 (en) Inter-network assisted power control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f D2D communications
JP5197963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925368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515425B2 (en) Uplink carrier handoff and method for path loss based triggering of uplink carrier handoff
JP5189677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ップリンクカバレッジ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960014B (zh)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55200B (zh) 应用于超级小区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167668B1 (e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wifi
US912506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mbodying instructions for controlling a device to implement a control method
US904967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09863779B (zh) 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测量的方法、装置、节点和系统
US10231188B1 (en) Dynamic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N107155189B (zh) 应用于超级小区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113692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Aprillia et al. RF 4G Network Performance Result Based on Android Drive Test Collection Tools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by Yaiao Application at the Universitas Singaperbangsa Karawang Case Study
US898979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US894212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wireless coverage areas
CN1159896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hen et al. Impact of soft handover and pilot pollution on video telephony in a commercial network
JP2015149542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WO2023014589A1 (en) Conditional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 from current indirect path to alternate indirect path
CN114727306A (zh) 阈值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