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8080B - 并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并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58080B CN102958080B CN201210113292.0A CN201210113292A CN102958080B CN 102958080 B CN102958080 B CN 102958080B CN 201210113292 A CN201210113292 A CN 201210113292A CN 102958080 B CN102958080 B CN 1029580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communicator
- time
- concurrency control
- beac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3 non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行控制方法,用于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该并行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且根据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和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动态调整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本发明提供的并行控制方法可改善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应用,提高通信装置的网络调度或省电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的并行控制方法,尤其有关于一种当该通信装置为点对点(peer-to-peerP2P)群组所有者且同时与传统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存取点(AccessPoint,AP)进行通信时,用来处理网络调度和省电的并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WirelessFidelityDirect,Wi-FiDirect)为允许无线相容性认证装置不用连接至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就可相互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可增加连接性和许多点对点应用。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可内建于任一个无线相容性认证装置里。随着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应用的需求增加,两个或多个协议并存的方案(例如IEEE802.11a/g/n的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协议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并存,或3G/4G协议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并存等)已应用于各种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和多媒体装置等)上。
请参考图1,图1为无线网络10的示意图。无线网络10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通信装置102以及装置104、106、108(如电视、投影机、以及数字相机等)。其中,通信装置102(如笔记本电脑)内嵌无线局域网络协议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无线网络10的左半部份表示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其中通信装置102为基本服务区(BaseServiceSet,BSS)的客户端(clientstation),且可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存取因特网。无线网络10的右半部份说明点对点网络,其中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通信装置102扮演存取点的角色与装置104、106、108等点对点客户端装置连接。通信装置102可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存取因特网,且同时使用点对点服务。此外,通信装置102可以与嵌有蓝牙的装置连接,或者可以存取3G/4G网络并同时使用点对点服务。
制定于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络标准内的时间同步功能(TimingSynchronizationFunction,TSF)可通过透过信标(beacon)周期性交换时序信息(timinginformation)来达成时间同步。在基本服务区内的存取点周期性传送信标至在同一基本服务区内的所有客户端,每个信标都包括一个指示存取点时间同步功能值的时间戳(timestamp)和一个指示两个信标距离的信标间隔(beaconinterval)。信标在每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TargetBeaconTransmissionTime,TBTT)发送。在基本服务区内的每个客户端也维持一个区域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其以微秒为单位计数增加,所以客户端可以错失一个信标而仍然与存取点的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大致保持同步。一旦接收信标,如果时间戳晚于客户端的区域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客户端在所接收的信标内包括的时间标记上设定其区域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请参考图2,图2为通信装置102的信标传送示意图,其说明在点对点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基本服务区操作在不同信道的情况下(例如,信道3与信道11),发送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信标与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接收的信标。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102首先建立点对点网络,之后连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由于通信装置102作为一个存取点,因此其在每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周期性发送信标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104、106和108,且在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后,发送广播或单播帧(如果需发送)。在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连接建立后,通信装置102在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开始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信标。
请注意,就通过单个媒介访问控制层或物理层解决方法(MAC/PHYsolution)实现的通信装置102而言,如果已建立的点对点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基本服务区操作于不同信道上,通信装置102必须在不同信道间切换。然而,如图2所示,当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通信装置102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相近时,由于通信装置102需要时间发送信标和广播帧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因此通信装置102无法从信道3切换到信道11以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信标。如此一来,由于失去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信标,因此会增加缓冲封包延迟时间,使得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连接受影响。另一方面,如果通信装置102从信道3切换到信道11以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信标与广播帧,点对点网络的性能会因信息泄漏(informationleakage)而降低。
因此,当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使用不同于通信装置102用来建立点对点网络的一个信道的另一个信道,以与通信装置102建立无线局域网络连接时,不易在通信装置102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广播帧重迭周期(overlappingperiod)中做快速网络调度。
请参考图3,图3为通信装置102的信标传送示意图,其说明在点对点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基本服务区操作于同一通道的情形下(例如通道6),发送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信标与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接收的信标。与图2所示相似,通信装置102首先建立点对点网络,然后连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如图3所示,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100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通信装置102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间隔较远,且在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每个省电模式周期内,通信装置102必须醒来(wakeup)以接收信标,因此会增加电源消耗。此外,如果通信装置102也内嵌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协议(TDMA-basedprotocol),则在点对点网络建立后,当通信装置102与一个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通信装置通信时,其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可能与一个重要的时间槽(timeslot)碰撞。
因此,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与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或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协议的并行操作,为改善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应用的一个主要考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的并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的并行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该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且根据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动态调整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的并行控制方法可改善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应用,提高通信装置的网络调度或省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通信装置的信标传送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与图6为通信装置执行图4的方法的信标传送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与图10为通信装置使用图8的方法的信标传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请参考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40的流程示意图。方法40用于内嵌至少一个无线局域网络协议(例如,IEEE802.11a/g/n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上,例如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102。方法40在通信装置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时,首先建立与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亦称作点对点连接),之后建立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之后,通信装置执行方法40以控制无线局域网络协议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并行操作,以改善及减少如图2与图3所示的网络调度和电源消耗。方法40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测量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D,以用于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
步骤404:检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和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若不同则执行步骤406,若相同则执行步骤412。
步骤406:检查时间差D是否小于临界值TH1。若是则执行步骤408,若否则执行步骤418。
步骤408: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一偏移值,使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大于临界值TH1。
步骤410: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发送包括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一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然后执行步骤418。
步骤412:检查时间差D是否大于临界值TH2。若是则执行步骤414,若否则执行步骤418。
步骤414: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二偏移值,使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小于临界值TH2。
步骤416:在送出该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包括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二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步骤418:结束。
请注意,方法40优选使用于具有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相同的信标间隔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为了实施方法40,请另参考图5与图6,图5与图6为通信装置执行方法40的信标传送的示意图,图5与图6中包括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信道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信道为不同或相同的情况下,发送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信标和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所接收的信标。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相同(例如100毫秒)。
如图5所示,由于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于不同通道上,因此通信装置须进入省电模式(相对于点对点网络)切换信道以建立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如图6所示,因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于同一通道上,通信装置可直接建立无线局域网络连接而不需切换通道。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通信装置知道其专有信标间隔及其区域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时,即通信装置进入连接阶段期间,通信装置可获得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值和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等信息,并执行方法40。
方法40详细描述如下。根据步骤402,通信装置测量其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以执行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如图5所示的时间差标记D)。请注意,由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可根据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推得(通信装置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时已得知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因此通信装置可预先测量时间差D而不需等到实际的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
之后,通信装置可将时间差D与至少一个临界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偏移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具体而言,根据步骤404,通信装置检查用于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与用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当使用不同的通道时,根据步骤406,通信装置另检查时间差D是否小于临界值TH1。临界值TH1可为通信装置切换通道时所需最小时间差(如图5所示从信道3切换至信道11)。如果时间差D小于临界值TH1,则通信装置将不能切换至其它通道以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相对地,如果时间差D大于临界值TH1,则通信装置有足够时间切换通道以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且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网络调度不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当用于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与用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为相同时,根据步骤412,通信装置另检查时间差D是否大于临界值TH2。临界值TH2可为使通信装置有最小可接受电源消耗性能的两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最大时间差。如果时间差D大于临界值TH2,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可能远离通信装置的最近且较早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且在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阶段外,使得已经在省电模式下的通信装置必须醒来以接收信标。相对地,如果时间差D小于临界值TH2,则通信装置在省电模式下可停留较多时间,并获得较佳电源消耗性能。
简而言之,根据步骤402、步骤404和步骤406,通信装置判断其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过于靠近以致于不能切换通道;且根据步骤402、404、和412,通信装置判断其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过于分离,以致于不能维持可接受的电源消耗性能。
步骤408、步骤410、步骤414、和步骤416实现本发明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偏移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及预先通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
当测量到的时间差D小于临界值TH1时,根据步骤408和步骤410,通信装置将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一偏移值,使得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大于临界值TH1,且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一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其中,该第一消息在第一偏移信标之前发送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使得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可在已偏移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接收信标。此第一消息可为信标或探测响应(proberesponse)。透过使用步骤408和步骤410,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通信装置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对所有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广播,然后切换至接收来自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请注意,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做通道之间的切换,通信装置可往前或往后偏移其本身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图5说明方法40的效果。在图5中,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之后的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分别标示为TBTT0、TBTT1和TBTT2等。如图5所示,方法40在通信装置进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阶段后执行,如此一来,可测量时间差D,检测到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和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于不同信道上(信道3和信道11),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往后偏移使得新的TBTT1晚于原来时间,以及在第一偏移信标将被发送时,在新的TBTT1之前发送两个探测响应至不同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因此,每个点对点客户端装置接收到宣布点对点群组所有者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已偏移的探测响应,因此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可相应地更新其专有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亦可于信标内携带偏移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且可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之后,尽快发送此信标(例如在TBTT1发送信标取代探测响应用来作为第一消息)。
另一方面,当测量到的时间差D大于临界值TH2时,执行步骤414与步骤416。通信装置将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该第二偏移值,使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小于临界值TH2,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二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第二消息可为信标或探测响应。通信装置可往前或往后偏移其专有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只要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尽可能接近,可于省电阶段停留较久时间而消耗较少电源。
在步骤404的较佳实施例中,在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为相同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偏移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而使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为零。也就是说,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对齐(align),帮助通信装置在省电模式下停留最大时间。
图6也说明了方法40的效果。如图6所示,方法40在通信装置进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阶段之后执行,测量时间差D,并检测到用于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相同(信道6),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往后偏移使得新的TBTT1晚于原来时间,以及于第一偏移信标将被发送时,在新的TBTT1之前发送两个探测响应至不同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因此,每个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可根据收到的探测响应来更新其专有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装置亦可在信标内携带偏移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且可在TBTT1发送此信标取代探测响应用来作为第二消息。
请注意,信标为送至所有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广播消息,而探测响应为单播消息。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对于收到的探测响应,须响应确认收讫(acknowledgement)。因此,由于通信装置可根据确认收讫,确认点对点客户端装置是否真的收到偏移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信息,因此使用探测响应作为携带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消息为较佳。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一并发送信标和探测响应,以增加点对点客户端装置更新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机会。
方法40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相同的情形下执行。然而,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和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未必相同;其中之一也许会改变其设定,或通信装置可能会使用不同信标间隔来进行移交(handover)以与其它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连接。因此,在本发明领域技术人员可相应地进行变更和修改。
请参考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70的示意图。由于方法70将信标间隔为相同或相异的情形皆列入考虑,因此方法70包括较大范围(其亦包括图4中的方法40)。方法70也用在作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102的通信装置上,且在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协议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控制并行操作上执行。方法70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判断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是否相同。若是则执行方法40,若否则执行步骤704。
步骤704:检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若是则执行步骤706,若否则执行步骤714。
步骤706:预先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将发生碰撞。换句话说,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D小于临界值TH1。
步骤708: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三偏移值,使得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尽可能分离。
步骤710: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发送包括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三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步骤712:执行步骤706以寻找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碰撞点(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D小于临界值TH1)。
步骤714:预先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将分离。换句话说,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D大于临界值TH2。
步骤716:将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四偏移值,使得通信装置在省电模式下停留最大时间。
步骤718: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发送包括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四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步骤720:执行步骤714以寻找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分离点(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时间差大于临界值TH2)。
方法70在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之前时执行,其中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于通信装置和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之间,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作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通信装置和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之间。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后,根据步骤702,通信装置判断其信标间隔是否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相同。当信标间隔为相同时,通信装置执行方法程40;相反地,根据步骤704,通信装置将检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是否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不同;若为不同则执行步骤706至步骤712,若为相同则执行步骤714至步骤720。
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为不同时,根据步骤706,通信装置预先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将发生碰撞。若判断将发生碰撞,则通信装置根据步骤708与步骤710,将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三偏移值,使得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尽可能分离,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三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该消息可为信标或探测响应,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如此一来,通信装置就有足够时间切换通道,且得到较佳的网络调度性能,且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可根据收到的信标或探测响应,更新其专有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一旦完成时间同步功能偏移调整,执行步骤706以预先找出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碰撞。
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为相同时,根据步骤714,通信装置预先找出通信装置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下个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将分离。若判断将发生分离,则通信装置根据步骤716与步骤718,将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四偏移值,使得通信装置在省电模式下停留最大时间与消耗最小电源,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四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该消息可为信标或探测响应,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相似地,第四偏移值可根据时间差D、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以及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产生。
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与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协议的并行控制概念也可使用在当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另外内嵌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协议(例如蓝牙、3G或4G协议)的情形。请参考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行控制方法80的示意图。方法80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以时分复用为基础的连接之前,检查信标是否预期在共存通信装置的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traffic)碰撞。若是,则执行步骤804,若否,则执行步骤808。
步骤804:偏移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对应于信标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预留时间槽分离。
步骤806: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发送包括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五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步骤808:结束。
根据步骤802,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之前,通信装置检查信标是否预期在用于通信装置的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换言之,检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是否与预留时间槽碰撞。举例而言,此预留时间槽可为用于语音传送的蓝牙同步连接导向(synchronousconnection-oriented,SCO)预留时间槽。
由于以时分复用为基础的通信装置使用专用且非竞争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而传统无线局域网络或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则是以竞争为基础,因此通常以时分复用为基础的通信装置的业务,相对于传统无线局域网络连接或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拥有较高优先权。当通信装置知道信标预期在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时,通信装置根据步骤804,将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偏移第五偏移值,而使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预留时间槽分离,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之前,通信装置发送包括其专有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时间戳的第五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更新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此第五消息也可为信标或探测响应。
请参考图9与图10,图9与图10为通信装置使用图8的方法的信标传送的示意图,其为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与以时分复用为基础的协议的通信装置的信标传送与时分多址传送的示意图。图9与图10说明图8的方法80的效果。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往后偏移其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作为第五消息的探测响应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发送作为第五消息的信标。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也可一并发送信标和探测响应,以增加点对点装置更新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的机会,且因此改进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性能。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并行控制方法,当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与传统无线局域网络的通信装置在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之后,发送信标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时,通信装置考虑用于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与用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和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因此而大大改善网络调度和电源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并行控制方法,用于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该并行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该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且根据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动态调整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
其中,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为不同且该时间差小于第一临界值,偏移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得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其中,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于该通信装置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之间,而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该通信装置和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之前时,判断该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是否相同;
当该通信装置的该信标间隔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信标间隔为相同时,测量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以用于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一消息至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相同,且该时间差大于第二临界值,偏移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小于该第二临界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二消息至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消息为信标或者为探测响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偏移该通信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小于该第二临界值的该步骤包括:
偏移该通信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对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在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连接之前建立时,检查信标是否预期在该通信装置的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
其中,当该信标预期在该通信装置的该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时,偏移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对应于该信标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预留时间槽分离;以及
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三消息至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通信装置的该信标间隔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信标间隔为不同时,继续测量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并检查该时间差是否符合特定临界值的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为不同时,偏移该通信系统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尽可能分离,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三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为相同时,偏移该通信系统的该同步时间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有最大时间停留在省电模式下,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四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12.一种并行控制方法,用于内嵌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的通信装置,该并行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该通信装置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且根据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信道是否不同,动态调整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
其中,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相同,且该时间差大于第二临界值,偏移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小于该第二临界值;
其中,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建立于该通信装置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之间,而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为点对点群组所有者的该通信装置和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建立于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之前时,判断该通信装置的信标间隔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信标间隔是否相同;
当该通信装置的该信标间隔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信标间隔为相同时,测量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以用于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二消息至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偏移该通信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小于该第二临界值的该步骤包括:
偏移该通信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对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在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的连接之前建立时,检查信标是否预期在该通信装置的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
其中,当该信标预期在该通信装置的该预留时间槽上与业务碰撞时,偏移该通信装置的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对应于该信标的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预留时间槽分离;以及
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三消息至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通信装置的该信标间隔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信标间隔为不同时,继续测量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与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之间的该时间差,并检查该时间差是否符合特定临界值的条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为不同时,偏移该通信系统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的该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和该无线局域网络存取点的该最接近目标信标传送时间尽可能分离,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三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并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无线相容性认证直连连接的该信道和该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该信道为相同时,偏移该通信系统的该同步时间功能定时器,使该通信装置有最大时间停留在省电模式下,且在发送第一偏移信标前,发送第四消息至点对点客户端装置,以用于更新该点对点客户端装置的该时间同步功能定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212,154 | 2011-08-17 | ||
US13/212,154 US9137751B2 (en) | 2011-08-17 | 2011-08-17 | Concurrent control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mbedded with Wi-Fi direc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8080A CN102958080A (zh) | 2013-03-06 |
CN102958080B true CN102958080B (zh) | 2016-01-06 |
Family
ID=4771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3292.0A Active CN102958080B (zh) | 2011-08-17 | 2012-04-17 | 并行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37751B2 (zh) |
CN (1) | CN102958080B (zh) |
TW (1) | TWI4610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7209B2 (ja) * | 2011-05-19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KR101915314B1 (ko) | 2011-10-25 | 2018-1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에서 WPS(Wi-Fi Protecte d Setup)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
US9197535B1 (en) * | 2011-12-21 | 2015-11-24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imultaneous P2P and non-P2P communications |
US9107205B2 (en) * | 2012-04-24 | 2015-08-1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
US20140065964A1 (en) * | 2012-09-06 | 2014-03-0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he exchanging of inform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for joining |
US20140119277A1 (en) * | 2012-10-26 | 2014-05-01 |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 Wireless device |
US9144047B2 (en) * | 2013-02-11 | 2015-09-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s, and system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discovery |
US9626698B2 (en) * | 2013-04-03 | 2017-04-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efficient discovery of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on a network |
JP6242241B2 (ja) | 2013-04-26 | 2017-1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335437B2 (ja) * | 2013-04-26 | 2018-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585144B1 (en) * | 2013-05-08 | 2017-02-28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Beacon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 client and a WiFi group owner |
US9282148B2 (en) | 2013-06-06 | 2016-03-08 | Dell Products L.P. | Multi-user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4468675B (zh) * | 2013-09-25 | 2019-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
CN103702396B (zh) * | 2013-12-31 | 2017-07-04 | 天津爱迪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终端自动配对的方法及装置 |
KR102210956B1 (ko) | 2014-01-06 | 2021-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영상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이동단말장치 및 이동단말장치의 구동방법 |
US9426749B2 (en) * | 2014-05-05 | 2016-08-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based Wi-Fi synchronization |
US20150326652A1 (en) * | 2014-05-12 | 2015-11-12 | Kerry Lee Davis |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dynamic data in real time through wireless, server-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im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CN107113715B (zh) * | 2015-01-20 | 2021-01-12 | 英特尔Ip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功率管理装置、系统和方法 |
US20160227494A1 (en) * | 2015-02-02 | 2016-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 transmission time of a wireless data frame |
US9913159B2 (en) | 2015-04-01 | 2018-03-06 | Gainspan Corporation | Adjusting operating windows of a dual-mode device operating as an access point and a wireless station i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manner |
US9949301B2 (en) * | 2016-01-20 | 2018-04-1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s for fast, secure and privacy-friendly internet connection dis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
JP6561965B2 (ja) * | 2016-10-28 | 2019-08-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
CN108633022A (zh) * | 2017-03-23 | 2018-10-0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调整tbtt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811100B (zh) * | 2017-05-04 | 2021-11-2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工作信道调度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
CN108259107A (zh) * | 2018-01-17 | 2018-07-06 | 深圳聚点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多个无线设备间系统时间同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DE102020121933A1 (de) | 2019-08-23 | 2021-02-25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 Hochentwickeltes virtuelles simultan-dual-band-system für wifi |
US11582772B2 (en) * | 2019-08-23 | 2023-02-14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 Advanced dual band virtual concurrent for WiFi |
US12075374B2 (en) * | 2020-10-27 | 2024-08-2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702803A (zh) * | 2020-12-29 | 2021-04-23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信道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8433811A (zh) * | 2023-01-31 | 2024-08-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20240381449A1 (en) * | 2023-05-08 | 2024-11-14 | Htc Corporation | Multi-device system,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0459B2 (en) * | 2002-10-22 | 2008-02-12 | Via Technologies | MAC controller and clock synchronizing method for use with the same |
CN101455105A (zh) * | 2006-05-31 | 2009-06-10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不同接入技术补偿故障的网络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480087A (zh) * | 2006-06-29 | 2009-07-08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传送信标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US7768981B1 (en) * | 2005-06-14 | 2010-08-0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luetooth coexistenc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01257A1 (en) | 2002-05-30 | 2005-05-12 | 6Lan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est device |
CN100586086C (zh) | 2003-02-03 | 2010-01-27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KR100648311B1 (ko) * | 2004-04-28 | 2006-11-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망에서 타임슬롯 예약 충돌 회피와 해결을 위한 방법 |
JP4173141B2 (ja) * | 2005-01-31 | 2008-10-29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通信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ノード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515577B2 (en) * | 2006-06-29 | 2009-04-07 | Motorol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acon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s |
US7961659B2 (en) * | 2007-01-16 | 2011-06-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Idle connection state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variable beacon data advertisement |
JP4416008B2 (ja) * | 2007-05-18 | 2010-02-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KR100941045B1 (ko) * | 2007-09-18 | 2010-02-05 | 주식회사 라온테크놀로지 |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근거리 무선 송수신 시스템과 이를이용한 무선전송방법 |
US8254996B2 (en) * | 2007-11-05 | 2012-08-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ccess channels |
US8045922B2 (en) * | 2007-11-23 | 2011-10-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existence using a single antenna in a collocated device |
US20100020746A1 (en) * | 2008-07-28 | 2010-01-2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dvertisement of multiple security profile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US8391260B1 (en) * | 2009-06-22 | 2013-03-0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network devices |
US8270342B2 (en) * | 2009-06-24 | 2012-09-18 | Intel Corporation | Avoiding beacon conflicts in multi-radio platforms |
US20110076945A1 (en) * | 2009-09-29 | 2011-03-31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ain Clock Source Shared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s an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
US9949305B2 (en) * | 2009-10-02 | 2018-04-17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8493992B2 (en) * | 2010-02-04 | 2013-07-2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Interrelated WiFi and USB protocols and oth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
-
2011
- 2011-08-17 US US13/212,154 patent/US91377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06 TW TW101112242A patent/TWI461078B/zh active
- 2012-04-17 CN CN201210113292.0A patent/CN1029580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0459B2 (en) * | 2002-10-22 | 2008-02-12 | Via Technologies | MAC controller and clock synchronizing method for use with the same |
US7768981B1 (en) * | 2005-06-14 | 2010-08-0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luetooth coexistenc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
CN101455105A (zh) * | 2006-05-31 | 2009-06-10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不同接入技术补偿故障的网络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480087A (zh) * | 2006-06-29 | 2009-07-08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传送信标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61078B (zh) | 2014-11-11 |
US20130044739A1 (en) | 2013-02-21 |
TW201311025A (zh) | 2013-03-01 |
CN102958080A (zh) | 2013-03-06 |
US9137751B2 (en) | 2015-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58080B (zh) | 并行控制方法 | |
KR101972028B1 (ko) | Nan을 위한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
US8817682B1 (en) |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node device | |
EP2157739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8345647B2 (en) | Flexible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listening intervals | |
US2007029168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each group address that has data waiting for delivery in node, point or terminal in a WLAN | |
US10506513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paging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 |
CN1973487A (zh) | 短距离无线终端的控制 | |
WO2007052137A2 (en) | Flexible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listening intervals | |
US11218961B2 (en) | Power saving for wireless device | |
US8705375B2 (en) | Power save 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 detection | |
US10917832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US10349455B2 (en) |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N devices, and NAN device for performing data communication | |
CN103916931B (zh) | 异构网络的终端接入方法、大基站、小基站、终端和系统 | |
CN103327601A (zh) | 一种实现宽带集群脱网直通的方法和系统 | |
US10342068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 |
Chandrika et al. | Synchronized SCUBA: D2D Communication for Out-of-Sync Devices | |
TW202437787A (zh) | 用於擴展式個人區域網路(xpan)覆蓋的無瑕疵轉換 | |
TW202345633A (zh) | 管理用於無線網路的跳變目標喚醒時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