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758A -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758A
CN102957758A CN201110244630XA CN201110244630A CN102957758A CN 102957758 A CN102957758 A CN 102957758A CN 201110244630X A CN201110244630X A CN 201110244630XA CN 201110244630 A CN201110244630 A CN 201110244630A CN 102957758 A CN102957758 A CN 102957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terface
equipment
dhcpv6
pref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46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758B (zh
Inventor
陈仲华
曹敏
王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46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75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110244630.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957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DHCPv6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如果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则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将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本发明使得RG设备下可用的地址资源处于用户可控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RG设备下的地址资源数量,从而可以避免64比特地址前缀情况下出现的地址资源严重浪费情况。

Description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背景技术
互联网协议版本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网络中存在几种与互联网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网络不同的地址分配方式,包括可以大大简化地址分配过程的无状态地址分配方式、以及采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版本6(Dynamical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 version 6,DHCPv6)协议为基础的、可以实现地址段代理分配功能的DHCP前缀委派(Prefix Delegation,PD)方式。其中,DHCP PD方式可以将地址前缀分配给地址代理网关,并由网关负责继续向下一级网关设备或主机节点进行地址分配;无状态地址分配方式是由网关路由器定时向主机节点组播IPv6地址的64位地址前缀,由主机节点根据特定的算法自动生成IPv6地址的后64位接口地址,并在主机上将地址前缀和接口地址合成128位的IPv6单播地址。同时,IPv6基础协议也保留了与IPv4网络中类似的地址分配方式,例如,DHCP地址分配方式。
通常在IPv6网络中,为了保证地址分配的灵活性,多种地址分配方式经常被组合使用,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IPv6地址分配组合方式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这种组合方式结合了DHCP PD和无状态地址分配方式,用户侧网关设备路由型网关(Routing Gateway,RG)通过DHCP PD方式向DHCPv6服务器发起DHCP PD请求,如果DHCP服务器在请求报文中发现报文中携带了IA_PD option(可选字段),则向RG设备分配一个不大于64bit的地址前缀,该地址前缀表示了一个大于264的地址段,RG设备将负责这个地址段的管理与分配。在图1中,RG设备获取了一个64bit的地址前缀,并采用无状态地址分配的方式在本地链路中通过组播的方式公告这一地址前缀。用户主机Host在启动之后接收到RG设备的地址前缀公告,并与自动生成的64bit接口地址合成IPv6地址。
但是,发明人注意到上述图1中所示的地址分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DHCP服务器(Serer)为RG设备分配的地址块前缀最大只能是64bit,且不同RG设备之间的地址块前缀不能相同,这样一个RG设备下至少拥有264个地址。但在现实网络中,一个RG设备连接的Host主机通常只有几个,从而造成一个RG设备下地址资源的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能够防止RG设备下地址资源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包括DHCPv6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如果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则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将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DHCPv6服务器,包括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接口地址段生成单元,与标识判断单元相连,用于在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地址前缀发送单元,与接口地址生成单元相连,用于将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RG设备,包括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DHCPv6 PD请求,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和接口标识;前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根据接口标识与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的接口地址段。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IPv6地址分配系统,包括用户终端、业务网关、DHCPv6服务器、以及RG设备,其中,用户终端与RG设备相连,RG设备通过业务网关与DHCPv6服务器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利用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和用户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从而使得RG设备下可用的地址资源处于用户可控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RG设备下的地址资源数量,从而可以避免64比特地址前缀情况下出现的地址资源严重浪费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IPv6地址分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128比特IPv6地址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DHCPv6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DHCPv6服务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RG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RG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RG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图2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2,DHCPv6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
具体地,可以通过增加DHCPv6交互中的私有option 17选项来标识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其中,本发明将定义两个option 17的私有属性,其中之一为功能支持标识:即,接口地址分配标识,本属性标识系统支持本发明提及的大于64bit的前缀分配方法;
S204,如果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则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
具体地,DHCPv6服务器可以根据DHCPv6交互中的option 18选项中的interface-id字段来标识接口标识参数,所生成的接口地址段为大于64比特的地址前缀,其生成方法如下:
64bit的地址前缀可以从DHCPv6服务器的地址前缀池中选取,地址前缀中大于64bit的部分(即,接口地址段)可以通过提取接入网关设备添加的option18字段生成,并与前64bit合并生成大于64bit的地址前缀,通过将该前缀的前64bit存放在DHCP PD的Prefix option中,并将大于64bit的部分通过扩展的option 17选项下发给RG设备,为了实现此功能,可以利用option 17的另一私有属性:参数标识,即,接口标识,本属性携带的参数表示前缀中大于64bit部分的二进制值;
S206,将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例如,RG设备可以根据合成的地址前缀(即,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生成前缀大于64比特的可用本地IPv6地址池,RG设备可以通过DHCPv6方式直接从该地址池中选用地址,给用户主机(Host)分配128bit的IPv6地址(其中,128bit的IPv6地址组成如图3所示,最左边的64bit是从DHCPv6服务器地址池中获取的,与标准的DHCP PD分配64bit前缀方式相同,中间的M比特为接口地址段(可以通过哈希算法获得),后Nbit由节点根据算法生成,M+N比特称为接口地址);或者在采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StateLess Address Auto Configuration,SLAAC)方式时拒绝(例如,可通过重复地址探测(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DAD)地址检测冲突的方式)主机使用不在地址池中的地址,促使主机重新生成符合要求的地址;或者在SLAAC方式下通过扩展路由器通告报文,例如,路由器广播(Router Advertisements,RA)向终端主机发送接口地址选择的范围,主机收到接口地址范围参数后,将在指定的范围内生成有效的接口地址。
该实施例利用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和用户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从而使得RG设备下可用的地址资源处于用户可控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RG设备下的地址资源数量,从而可以避免64比特地址前缀情况下出现的地址资源严重浪费情况。
在一个实例中,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的步骤可用具体化为:
利用哈希算法和接口标识计算得到哈希输出,其中,接口标识可以为用户终端媒质接入控制层(M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或用户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号,该标识作为哈希算法的输入参数,在哈希算法中,接口标识统一看成一个二进制串,输入为上述二进制串,输出为64比特的二进制串;为了加强算法的安全性,还可以将用户名或RG设备的MAC地址串接到用户的MAC地址或用户的VLAN号之前或之后作为哈希算法的输入参数;
从哈希输出中截取出满足接口地址段长度的接口地址段,具体地,可以从哈希输出的64bit结果中截取M比特(即,接口地址段长度)获得,可选地,M取值范围是8至16。
在使用哈希算法时,结果有可能会发生冲突,避免冲突的方式是采用不同的截取起始位,即,初始的时候从64bit的左起第一个bit进行截取,截取M个bit。如果发生冲突,则系统尝试从第二个bit、第三个bit...或第N个比特开始截取,如果所有尝试都发生冲突,则提示需要手动进行配置,或只能分配64bit前缀,地址的最后N bit是由主机设备自行生成的。
在另一实例中,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的步骤可以具体化为: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通过人工配置方式获得接口地址段,每个不同的接入线路配置一个不同的接口地址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RG设备获得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后,可用通过以下方式生成IPv6地址:
方式一:RG设备根据接口地址段计算生成接口地址,并将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合并为可用的IPv6地址发送至用户终端。
该方式适用于路由型家庭网关(具有DHCPv6功能),在该场景下,主机本身不计算接口地址,RG设备(例如,家庭网关)在接收到前缀(大于64bit)后自动计算可用的接口地址,并分配给主机。由于所有地址由RG设备进行统一分配,因此不存在地址冲突的可能。
方式二:用户终端自动生成待检测的接口地址,并向RG设备发起地址冲突检测请求;
RG设备利用接口地址段检测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处于接口地址段内、检测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将检测结果告知用户终端;
在用户终端生成的接口地址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RG设备发送的64比特前缀和不冲突的接口地址生成自身可用的IPv6地址。
该方式适用于不具备DHCPv6功能的桥接型家庭网关,且主机设备也不支持本发明功能的场景。在该场景下,主机根据自身算法(例如,EUI-64(IEEE′s 64-bit 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算法)生成64bit的接口地址,然后发起地址冲突检测(DAD),如果接口地址的中的前M比特与接口地址段发生冲突,则RG设备可以发送DAD响应报文,迫使主机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接口地址,如果与接口地址段不冲突,则继续判断后N位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如果M bit的长度很小,如只有1~2个bit,则主机通过多次生成接口地址,将很容易生成符合要求的接口地址。此算法要求RG设备具备DHCPv6监听(SNOOPING)功能,并能够解析本发明定义的option 17属性。
方式三:RG设备将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自动生成接口地址,根据接口地址段和生成的接口地址得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并向RG设备发起地址冲突检测请求;
RG设备判断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将检测结果告知用户终端;
在终端生成的接口地址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RG设备发送的64比特前缀和不冲突的接口地址生成自身可用的IPv6地址。
该方式适用于采用无状态地址分配的网络,在该场景下,主机设备需要支持本发明提及的功能。主机设备原有的接口地址生成方式(例如,EUI-64算法)、SLAAC分配过程均保持不变,需要在SLAAC的RA消息中增加一个新的属性(Extension Prefix),该属性携带了大于64bit的前缀部分(即,接口地址段)。主机在接收到RG设备发送的RA消息后,除了获取正常的64bit前缀,还要获取新属性中携带的大于64比特部分的前缀。
在主机生成接口地址时,仍然可以采用EUI-64算法或随机算法生成64bit的接口地址,在接口地址生成后与掩码字串做一次与操作,再与M bit做一次或操作。举例说明,如果M bit长度为8位,则掩码字串为0x0011111111111111H,M bit为0x92H,扩展为64位:0x9200000000000000H,主机生成的接口地址为0x328A ACFE 998776CFH,则经过上述逻辑处理后得到的64bit为:0x928A ACFE 998776CFH。其中的第一个字节(8bit)被替换成大于64比特部分的前缀。通过上述方法生成的IPv6地址也须经过DAD检测才能使用,如后N位与正在使用的地址发生冲突,则需要主机采用随机方式重新生成接口地址,直至不冲突为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和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碟和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2,RG设备(例如,家庭网关)启动后发起DHCPv6 PD请求,并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和用户身份;
S404,业务网关(BNG)在DHCPv6 PD请求中插入接口标识,并向DHCPv6服务器转发该请求;
S406,DHCPv6服务器判断RG设备在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的标识,如果该标识选项(DHCPv6 option 17)指示RG设备支持接口地址分配方式,则DHCPv6服务器通过HASH算法计算并截取得到接口地址段;
S408,DHCPv6服务器将从地址池中选取的标准64比特前缀和大于64bit的前缀发送给RG设备,其中大于64比特的前缀可以通过扩展的DHCPv6 option 17选项携带;
S410,RG设备在获得这两部分前缀后,生成RG本地可用的IPv6地址池;
S412,方式1,主机向RG设备发起DHCPv6地址请求,RG设备直接通过DHCPv6协议将128bit的地址下发给终端主机;方式2,在前缀略大于64bit时(例如,65bit、66bit),由于主机通过SLAAC方式生成128bit地址时,符合前缀要求的概率较大,所以可以在终端生成地址不符合前缀要求时,通过RG设备发送DAD冲突检测的方式,强制终端生成符合要求的地址;方法3,在终端自行通过SLAAC方式生成地址的成功率较小的情况下,RG设备需要将前缀信息(大于64比特的前缀)通过RA OPTION的方式告知终端主机,终端主机在运行EUI-64算法生成接口地址后,须校验该接口地址的是否符合要求。
图5是本发明DHCPv6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DHCPv6服务器50可以包括:
标识判断单元51,用于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
接口地址段生成单元52,与标识判断单元51相连,用于在DHCPv6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
地址前缀发送单元53,与接口地址生成单元52相连,用于将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
该实施例利用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和用户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从而使得RG设备下可用的地址资源处于用户可控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RG设备下的地址资源数量,从而可以避免64比特地址前缀情况下出现的地址资源严重浪费情况。
图6是本发明DHCPv6服务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与图5中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的DHCPv6服务器50中的接口地址段生成单元61可以包括:
哈希计算子单元611,用于利用哈希算法和接口标识计算得到哈希输出;
截取子单元612,与哈希计算子单元611相连,用于从哈希输出中截取出满足接口地址段长度的接口地址段。
其中,接口标识包括用户终端的MAC地址和用户的VLAN号中的一种。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安全性,还可以在用户终端的MAC地址或用户的VLAN后之前或之后串接用户名或RG设备的MAC地址。
图7是本发明RG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RG设备70可以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71,用于发送DHCPv6 PD请求,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和接口标识;
前缀接收单元72,用于接收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根据接口标识与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的接口地址段。
图8是本发明RG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与图7中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的RG设备80还可以包括:
接口地址生成单元81,与前缀接收单元72相连,用于根据接口地址段生成接口地址,并将64比特前缀和接口地址合并为可用的IPv6地址发送至用户终端。
图9是本发明RG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与图7中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的RG设备90还可以包括:
接口地址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生成的待检测接口地址;
地址检测单元92,与前缀接收单元72和接口地址接收单元91相连,用于利用接口地址段检测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处于接口地址段内和/或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告知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冲突。
图10是本发明IPv6地址分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IPv6地址分配系统100可以包括用户终端101、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102、DHCPv6服务器103、以及RG设备104,其中,用户终端101与RG设备104相连,RG设备104通过业务网关102与DHCPv6服务器103相连。具体地,DHCPv6服务器103可以利用图5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来实现;RG设备104可以利用图7至图9中的任一实施例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见。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DHCPv6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
如果所述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所述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则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所述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
将从所述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所述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的步骤包括:
利用哈希算法和所述接口标识计算得到哈希输出;
从所述哈希输出中截取出满足所述接口地址段长度的接口地址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接口地址段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通过人工配置方式获得接口地址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标识包括用户终端的MAC地址和用户的VLAN号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标识还包括用户名和RG设备的MAC地址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G设备根据接口地址段计算生成接口地址,并将所述64比特前缀和所述接口地址合并为可用的IPv6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自动生成待检测的接口地址,并向所述RG设备发起地址冲突检测请求;
所述RG设备利用所述接口地址段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处于所述接口地址段内、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将检测结果告知所述用户终端;
在所述用户终端生成的接口地址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RG设备发送的所述64比特前缀和不冲突的接口地址生成自身可用的IPv6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v6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G设备将所述64比特前缀和所述接口地址段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自动生成接口地址,根据所述接口地址段和生成的接口地址得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并向所述RG设备发起地址冲突检测请求;
所述RG设备判断所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将检测结果告知所述用户终端;
在所述终端生成的接口地址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RG设备发送的所述64比特前缀和不冲突的接口地址生成自身可用的IPv6地址。
9.一种DHCPv6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DHCPv6 PD请求中是否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
接口地址段生成单元,与所述标识判断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所述接口地址分配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和所述DHCPv6 PD请求中携带的接口标识生成接口地址段;
地址前缀发送单元,与所述接口地址生成单元相连,用于将从所述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所述接口地址段发送至RG设备,以为用户终端生成可用的IPv6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DHCPv6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地址段生成单元包括:
哈希计算子单元,用于利用哈希算法和所述接口标识计算得到哈希输出;
截取子单元,与所述哈希计算子单元相连,用于从所述哈希输出中截取出满足所述接口地址段长度的接口地址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DHCPv6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标识包括用户终端的MAC地址和用户的VLAN号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DHCPv6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标识还包括用户名和RG设备的MAC地址中的一种。
13.一种RG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DHCPv6 PD请求,所述DHCPv6 PD请求中携带接口地址分配标识和接口标识;
前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DHCPv6服务器的前缀地址池中获取的64比特前缀和根据所述接口标识与所配置的接口地址段长度生成的接口地址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G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RG设备还包括:
接口地址生成单元,与所述前缀接收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接口地址段生成接口地址,并将所述64比特前缀和所述接口地址合并为可用的IPv6地址发送至用户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G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RG设备还包括:
接口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生成的待检测接口地址;
地址检测单元,与所述前缀接收单元和所述接口地址接收单元相连,用于利用所述接口地址段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处于所述接口地址段内和/或是否与正在使用的接口地址冲突,并告知所述待检测的接口地址是否冲突。
16.一种IPv6地址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终端、业务网关、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DHCPv6服务器、以及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RG设备,其中,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RG设备相连,所述RG设备通过所述业务网关与所述DHCPv6服务器相连。
CN201110244630.XA 2011-08-25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Active CN102957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4630.XA CN102957758B (zh) 2011-08-25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4630.XA CN102957758B (zh) 2011-08-25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758A true CN102957758A (zh) 2013-03-06
CN102957758B CN102957758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697A (zh) * 2016-08-01 2016-10-12 清华大学 一种IPv6地址生成方案管理系统
WO2017206575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协议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2400A (zh) * 2017-08-31 2018-10-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和Leaf节点设备
CN110798546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uid的dhcp客户端接入认证方法
WO2022083610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10467A (zh) * 2022-03-25 2022-07-05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Ip地址存储方法、装置和硬件网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076A (zh) * 2006-01-26 2006-07-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通信网络中终端IPv6地址的生成及解析方法
CN1901551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IPv6的二层接入网中重复地址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05461A (zh) * 2007-01-16 200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v6路由表查找、转发的方法
CN10167428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前缀分发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7739394B2 (en) * 2003-07-29 2010-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i-level addressing for internet protocol broadband access
CN101867625A (zh) * 2010-07-19 2010-10-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IPv6地址的方法以及家庭网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9394B2 (en) * 2003-07-29 2010-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i-level addressing for internet protocol broadband access
CN1901551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IPv6的二层接入网中重复地址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809076A (zh) * 2006-01-26 2006-07-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通信网络中终端IPv6地址的生成及解析方法
CN101005461A (zh) * 2007-01-16 200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v6路由表查找、转发的方法
CN10167428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前缀分发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67625A (zh) * 2010-07-19 2010-10-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IPv6地址的方法以及家庭网关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575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协议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54199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协议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27697A (zh) * 2016-08-01 2016-10-12 清华大学 一种IPv6地址生成方案管理系统
CN108632400A (zh) * 2017-08-31 2018-10-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和Leaf节点设备
CN110798546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uid的dhcp客户端接入认证方法
WO2022083610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10467A (zh) * 2022-03-25 2022-07-05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Ip地址存储方法、装置和硬件网关
CN114710467B (zh) * 2022-03-25 2024-03-1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Ip地址存储方法、装置和硬件网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2699B (zh) 边缘节点的分配方法和装置及边缘节点控制器
KR100908320B1 (ko) IPv6 네트워크 내 호스트 차단 및 탐색방법
EP3675466B1 (en)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for range of link local ip addresses
US7760666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naging connection identifiers for supporting multicast for each group in IPv6-based wireless network and network interface using the method
US8260888B2 (en) Address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030026230A1 (en) Proxy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for dynamic address allocation
US20140325090A1 (en) Discovery and disconnection of client addresses in an access node for an ip network
CN100583904C (zh) 一种ipv6网络中主机地址的自动配置方法
WO2007009367A1 (fr) Méthode de détection de doublons d’adresse dans un réseau d’accès deux couches ipv6 et système pour celle-ci
JP2010074835A (ja) アドレス取得
CN102984288A (zh) 一种自动管理IPv6地址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WO2007028306A1 (fr) Procede de reconstruction de l'adresse reseau dans le reseau d'acces ipv6
US20180054415A1 (en)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 and Router
US20130046899A1 (en) Ipv6 lan-side address assignment policy
CN104753793A (zh) 在无状态IPv6配置下有状态管理接入终端的方法
CN102918817B (zh) IPv6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13938427A (zh) 通信方法及系统、路由节点
CN102025797A (zh) 地址前缀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设备
US10044672B2 (en) IPv6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8003127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address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299860B (zh) 一种Pathmtu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02957758A (zh)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CN112737946B (zh) 用于IPv6网络的路由通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02957758B (zh) 地址分配方法、系统、DHCPv6服务器及RG设备
KR100319976B1 (ko) IPv6에서 멀티캐스트 어드레스 할당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