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527A -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 Google Patents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527A
CN102957527A CN201210306724XA CN201210306724A CN102957527A CN 102957527 A CN102957527 A CN 102957527A CN 201210306724X A CN201210306724X A CN 201210306724XA CN 201210306724 A CN201210306724 A CN 201210306724A CN 102957527 A CN102957527 A CN 102957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layer
polyme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67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527B (zh
Inventor
王竣彦
萧昌龙
陈仁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站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站台,并包括: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以及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中分别与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所述物理信道资源可以是异质分量载波,例如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

Description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heterogeneouscomponent carrier)的通信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站台。
背景技术
为提供数据传输率(data rate)更高的传输以及支持各种应用,通信服务提供商不断地开发对现有通信网络的改良。更宽的带宽分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途径。迄今为止,已提供越来越多的技术来实现无线通信,例如无线电通信(例如通用移动通信业务(UMTS)、高速封包存取(HSPA+)、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iMAX)、无线保真度(WiFi)、短距离无线技术(Zigbee、Bluetooth)等等)、光通信(例如,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声音通信(例如,声纳(Sonar))、红外线通信等等。因此,为向移动用户提供更宽的带宽和/或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将这些异质通信技术整合在一起颇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站台并包括以下步骤: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存取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以及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本文介绍一种无线通信站台。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站台包括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及包括通信协议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通过至少一个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议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所述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适用于通信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以及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
本文介绍一种通信装置。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及通信协议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通过至少一个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议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若干实例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提供进一步的理解,本文包含附图,这些附图包含于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例示本发明的实例性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所述通信方法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4例示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
图5A是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基站的功能性方块图。
图5B是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性方块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在光学载波分量上进行下行链路多播/广播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所述通信方法用于在RCC上支持单播服务及在OCC上支持MBMS。
图9显示在副ROH小区中仅支持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形中的第2层上行链路协议堆栈结构。
图10显示在副ROH小区中支持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形中的第2层上行链路协议堆栈结构。
图11是例示对基于可见光通信(VLC)的通信进行的物理信道处理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光学分量载波OCC的帧结构的实例。
图13例示在其中远端光学头装置通过电力线通信而与eNodeB相连的情形中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
图14例示在其中远端光学头装置通过电力线通信而与eNodeB相连的情形中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
图15例示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从ROH至UE在副分量载波上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UE利用主分量载波对来自副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数据反馈HARQ。
图16是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电分量载波与光学分量载波的聚合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7是例示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的工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18例示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
图19例示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
图20是根据第二实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电分量载波与声学分量载波的聚合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51:通信协议单元
521-52n:物理通信单元
53:网络接口
55:无线通信装置
56:通信协议单元
571-57n:物理通信单元
61: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62: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
63:包数据集中协议(PDCP)层
65:协议堆栈
66:协议堆栈
67:单播调度实体
68:协议堆栈
85:协议堆栈
86:协议堆栈
87:单播调度实体
97:调度实体
111:网络层
11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113:无线电分量载波(RCC)
114:光学分量载波(OCC)
115:声学分量载波(ACC)
120:子帧
120-0~120-19:时隙
121:网络层
12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123:无线电分量载波(RCC)
131:网络层
13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133:无线电分量载波(RCC)
134:光学分量载波(OCC)
141:网络层
14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143:无线电分量载波(RCC)
144:声学分量载波(ACC)
151:远端声学头(RAH)
160:巨型eNodeB(eNB)
161: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MME/S-GW)
162:家用eNodeB网关
163:家庭/住宅
163-1:HeNB
163-2:ROH装置
163-3:ROH装置
163-4:ROH装置
163-5:ROH装置
163-6:ROH装置
163-7:用户设备(UE)
163-8:用户设备(UE)
163-9:用户设备(UE)
163-10:用户设备(UE)
164:家庭
165:家庭
166:家庭
200-1:卫星
200-2:远端声学头(RAH)装置
200-3:用户
200-4:船
200-5:潜艇
211:远端声学头(RAH)
212:远端无线电头(RRH)
213:远端光学头(ROH)
222:远端声学头(RAH)
223:RRH
300:巨型小区
40:通信网络
412、414:MME/S-GW
421、422:eNodeB
431:RRH
441、442:ROH
451:RAH
651:多路复用器
652:HARQ实体
653:HARQ实体
654:RCC
655:OCC
661:多路复用器
662:HARQ实体
663:HARQ实体
664:主CC
665:OCC
681:MBMS调度单元
682:多路复用器
683:OCC
851:多路复用器
853:HARQ实体
855:RCC
861:多路复用器
863:HARQ实体
865:RCC
951:多路复用器
952:HARQ实体
953:HARQ实体
954:主CC
955:RCC
1007:调度实体
1052:HARQ实体
1053:HARQ实体
1054:CC1上的UL-SCH
1055:光学CC上的UL-SCH
1101:数据源
1102:基带处理单元
1103:数模转换器(DAC)
1104:跨导放大器(TCA)
1105:混合器
1106:发光二极管传送器
1111:滤波透镜单元
1112:光电二极管(PD)
1113:跨阻放大器(TIA)
1114:滤波器
1115:DAC
1116:基带处理单元
1117:数据源
1301:用户设备(UE)
1302:ROH装置
1303:增强型节点(eNodeB)
1304:MME/S-GW
1311:非接入层
1312: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
1313:PDCP层
1314:RLC层
1315:MAC层
1316:PHY层
1317:无线电模块
1318:VLC模块
1321:VLC模块
1322:PLC模块
1331:RRC层
1332:PDCP层
1333:RLC层
1334:MAC层
1335:PHY层
1336:PLC模块
1337:无线电模块
1341:NAS层
S1:接口
X2: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说明本申请案的某些实施例,在附图中显示本申请案的某些实施例、但非全部实施例。实际上,本申请案的各种实施例可实施为许多不同的形式,而不应被视为仅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满足所适用的法律要求。在通篇中,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在本发明中,提供用于对异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整合的方法及装置。换言之,本发明提供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无线远端装置(wireless remote head device)及无线通信站台(例如,基站装置)。以下,将进行更详细说明。可以看出,所提供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简单而不复杂,且在为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提供更宽的带宽方面而言仍可获得预期的性能。需注意者,在本发明中使用如第三代伙伴工程(third generation project partnership,3GPP)等技术术语来展示本发明的主要概念;然而,在本发明中提出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任何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IEEE 802.11,IEEE 802.16,WiMAX等等)。
在本发明通篇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指移动台(mobilestation)、高级移动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装置、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装置等等。在本发明中,术语“UE”可例如为服务器、客户机(client)、桌上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laptop computer)、网络计算机、工作站(workstation)、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扫描仪(scanner)、电话装置、寻呼机(pager)、照相机、电视机、手持式游戏机、音乐装置、媒体播放装置(media player device)、无线传感器等等。在某些应用中,UE可为在移动环境(例如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船、汽车等等)中工作的固定式计算装置。
在本发明中,术语“eNodeB”可例如为基站(base station,BS)、节点(Node-B)、增强型节点(eNode B)、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远端装置(remote head device)、存取点(access point)、家用基站(homebase station)、毫微微基站(femto-cell base station)、中继台(relay station)、散射体(scatterer)、中继器(repeater)、中间节点(intermediate node)、中间装置(intermediary)、以及卫星通信基站(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 basestation)等等。
在本发明中,术语“下行链路(downlink,DL)”可指在基站的无线电覆盖区内从基站/远端装置至UE的射频(RF)信号传输;术语“上行链路(uplink,UL)”可指从UE至其接入基站/远端装置的RF信号传输。
此外,在本发明中,术语“CC”可用于表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然而,在某些技术文献或技术规范中,也可将“CC”视为小区(cell),此时CC可根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和/或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进行工作。小区可具有用于从BS向UE传送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和/或可具有用于从UE向BS传送信号的上行链路资源。举例而言,术语“Primary CC(或PCC)”可等价于术语“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且术语“副CC(Secondary CC,SCC)”可等价于术语“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
多个CC可在同一频带上或在不同频带上工作,并可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率或不同的中心频率。多个CC可属于同一eNodeB或不同的eNodeB。
所提出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其可为不同的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工作。用于聚合异质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可包括:通信网络,其具备至少两个异质分量载波;UE,其具备用于聚合至少两个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模块(包括物理层及其对应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以及用于聚合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异质分量载波的装置。
3GPP长期演进(以下缩写为“LTE”)系统在本发明中仅用作实例。在LTE-Advanced系统中,使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下缩写为“CA”)来聚合起源于同一eNB的两个或更多个LTE分量载波(CC),以提供更宽的传输带宽。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可使通信网络在具有不同带宽的连续载波或不连续载波上工作。此外,UE可根据其能力而在一个CC或多个CC上同时进行接收或传送。例如,在eNB的无线服务覆盖区内,某些用于载波聚合的具有接收及传送能力的UE可在多个CC上同时进行接收及传送,而某些UE可仅在单一CC上进行接收及传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异质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的机制。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所述通信方法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如图1所示,上半协议堆栈涉及基站(或eNodeB)侧的协议堆栈层,通信网络(例如,eNodeB)可具备异质分量载波(CC)。举例而言,其可具备一或多个无线电分量载波(例如,通过使用LTE载波)、一或多个光学分量载波(例如,通过使用可见光通信)、和/或一或多个声学分量载波(其可使用声纳来实现无线通信)。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通信技术(例如红外线分量载波)。
参见图1,在基站处,在物理层中,无线电分量载波(Radio ComponentCarrier,RCC)113、光学分量载波(Optical Component Carrier,OCC)114、及声学分量载波(Acoustic Component Carrier,ACC)115被聚合于MAC层(参见图1所示的MAC调度)112中,且网络层111位于MAC层112的上面。
参见图1,图1的下半部显示有三个用户。用户1在物理层(PHY)中仅具有一个无线电分量载波123(参见PHY RCC 123),RCC 123的上面是MAC层122,且MAC层122的上面是网络层121。基站与用户1之间可通过RCC 113及RCC 123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2在物理层中具有一个RCC 133及一个OCC 134,RCC 133及OCC 134的上面是MAC层132,且MAC层132聚合RCC 133及一个OCC 134。MAC层132的上面是网络层131。基站与用户2之间可通过RCC 113及RCC 133、和/或通过OCC 114及OCC134进行通信。类似地,用户3在物理层中具有一个RCC 143及一个ACC 144,RCC 143及ACC 144的上面是MAC层142,且MAC层142聚合RCC 143及一个ACC 144。MAC层142的上面是网络层141。基站与用户3之间可通过RCC 113及ACC 143、和/或通过ACC 115及ACC 144进行通信。
通信网络可根据UE的能力而将UE配置成聚合两个或更多个具有异质通信媒体的CC。例如,UE可将其UE能力信息提供至通信网络,以表示所述UE支持异质分量载波的聚合。根据UE能力信息,通信网络可决定为UE配置两个CC。其中一个是无线电分量载波(RCC),另一个是光学分量载波(OCC)。UE可根据其能力而通过这些异质CC来同时进行接收和/或传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参见图2,在通信网络20中,基站21可连接至位于同一小区位置处的各远端装置(例如,部署于同一小区位置处的远端光学头(Remote OpticalHead,ROH)213及远端无线电头(Remote Radio Head,RRH)212。基站21可连接至部署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其他远端装置(例如,部署于与ROH213不同的小区位置的远端声学头(Remote Acoustic Head,RAH)211。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另一基站22连接至位于同一小区位置处的各远端装置(例如,部署于同一小区位置处的RAH 222及RRH 223)。应注意,基站21或22可仍具有与其对应的RCC,以用于与位于其无线服务覆盖区内的UE进行通信。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参见图3,在通信网络中,在基站31的无线覆盖区域(如巨型小区300所示)内,部署有RRH 32、ROH 33、RAH 34、RAH 35(也称为“轻型小区(Light cell)”)及RRH 36。在巨型小区300内还有一些UE 37、38及39。基站31可连接至RRH 32、ROH 33、RAH 34、ROH 35及RRH 36。UE 38位于ROH 35的无线服务覆盖区域内,且UE39位于RRH 36的无线电服覆盖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通信网络为UE所配置的CC中的一个可被指定为主CC(也称为PCC或PCell),而其他CC则为副CC(也称为SCC或SCell)。例如,网络可将“LTE小区”(例如,巨型小区300)配置为PCell,并将“轻型小区”(例如,ROH35)配置为SCell。在某些实施例中,PCell可为SCell提供关于下行链路(DL)分配和/或上行链路(UL)带宽授权(UL授权)的资源分配信息(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由此,可为SCell节省控制信道开销。
此外,SCC所使用的通信媒体可仅提供单向传输(即,自通信网络至UE或自UE至通信网络)。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在OCC中仅容许下行链路传输。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ed request,HARQ)确认/否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ACK/NACK)反馈,SCell DL传输的ACK/NACK反馈可通过其对应的PCell进行发送。例如,OCC中的DL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可由UE发送通过RCC。
图4例示利用异质载波分量聚合的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参见图4,通信网络40至少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412、MME/S-GW 414、eNodeB 421、eNodeB422、RRH 431、ROH 441、ROH 442及RAH 451。图4中未示出UE,但UE可利用eNodeB 421、eNodeB 422、RRH 431、ROH 441、ROH 442或RAH 451经由CC来存取通信网络40。
在某些实施例中,各异质传输点(例如eNodeB 421、RRH 431、RAH 451、ROH 441等等)可位于同一位置处或位于同一装置中(例如,由同一eNodeB配备)。例如,eNodeB可同时具有ROH能力及RRH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异质传输点可通过有线线路(例如,通过光纤、电力线、同轴电缆等等)来连接和/或通过使用X2接口来连接。在图4中,eNodeB 421、eNodeB 422、RRH 431、ROH 441、ROH 442及RAH 451是通过使用X2接口而与相邻的异质传输点连接。在这些情形中,可应用若干有线通信协议(例如,ITU G.hn(ITU G.9960)、IEEE P1901、HomePlug AV、MediaXtream、HPNA(ITUG.9954))。此外,各异质传输点(例如,eNodeB 421、eNodeB 422或ROH 441)可通过使用S1接口来与网关(例如,MME/S-GW 412、414)进行通信。换言之,eNodeB 421及eNodeB 422可通过使用S1接口来与网关进行通信。
图5A是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站台(例如,基站)的功能性方块图。参见图5A,基站50可至少包括通信协议单元51、物理通信单元521,……,物理通信单元52n、以及网络接口53。例如,物理通信单元521,......,物理通信单元52n可以是无线电通信单元521、光学通信单元522、和/或声学通信单元523,依此类推。物理通信单元521,……,及物理通信单元52n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对应的无线接入载波分量,以与位于基站50的无线服务覆盖区域内的远端装置及UE进行通信。
在实际的实施方案中,物理通信单元521,……,及物理通信单元52n中的每一个均可为收发器电路(transceiver circuit),所述收发器电路连接至其对应(图5A中未示出)的无线收发装置(例如天线、光学信号传送器或光学信号接收器、或者声学信号传送器或声学信号接收器)。此外,物理通信单元521,……,物理通信单元52n中的每一个的收发器电路均可被配置成用于执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数字-模拟信号转换、调制、解调、信号放大、低通滤波、带通滤波等等。此外,收发器电路将所接收到的消息(自无线通信装置所传送的无线电信号转换而成)提供至通信协议单元51,并将来自通信协议单元51的消息调制成已调制无线电信号,然后再将已调制无线电信号通过与各无线通信装置相对应的载波分量传送至各无线通信装置。
参见图5A,包括至少通信协议单元51、物理通信单元521,……,物理通信单元52n、及网络接口53的无线通信站台(例如,基站50)可包括无线通信协议堆栈,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堆栈具有可在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中工作的通信协议堆栈软件单元。网络接口53连接至通信协议单元51,并被配置成用于将基站50与其他网络实体(例如,MME/S-GW)、网络控制器及其他基站或远端装置连接。
通信协议单元51可包括至少一处理器单元(图5A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一通信协议堆栈软件(或通信协议堆栈固件)。每一处理器单元可包括多个处理器核心,且当处理器单元执行通信协议堆栈软件(其包括与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中的程序相对应的指令码)时,通信协议单元51可执行对应于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的相关程序。例如,通讯协议单元51可在第2层或第2层以下的异质载波分量的聚合中执行相关功能,同时,通信协议单元51还可执行以下图6至图20所示的相关程序。
图5B是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性方块图。参见图5B,无线通信装置55可包括至少通信协议单元56、物理通信单元571,......,及物理通信单元57n。例如,物理通信单元571,……,及物理通信单元57n可以是无线电通信单元571、光学通信单元572、和/或声学通信单元573,依此类推。物理通信单元571,……,物理通信单元57n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对应的无线接入载波分量,以与远端装置或基站进行通信。
在实际的实施方案中,物理通信单元571,……,物理通信单元57n中的每一个均可为收发器电路,所述收发器电路连接至其对应(图5B中未示出)的无线收发装置(例如天线、光学信号传送器或光学信号接收器、或者声学信号传送器或声学信号接收器)。此外,物理通信单元571,……,物理通信单元57n中的每一个的收发器电路均可被配置成用于执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数字-模拟信号转换、调制、解调、信号放大、低通滤波、带通滤波等等。此外,收发器电路将所接收到的消息(自无线通信网络所传送的无线电信号转换而成)提供至通信协议单元56,并将来自通信协议单元56的消息调制成已调制无线电信号,然后再将已调制无线电信号通过与各无线通信装置相对应的载波分量传送至各无线通信装置。
参见图5B,包括通信协议单元56、物理通信单元571,……,及物理通信单元57n的无线通信装置55可包括无线通信协议堆栈,所述无线通信协议堆栈具有可在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中工作的通信协议堆栈软件单元。
通信协议单元56可包括至少一处理器单元(图5B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一通信协议堆栈软件(或通信协议堆栈固件)。每一处理器单元可包括多个处理器核心,且当处理器单元执行通信协议堆栈软件(其包括与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中的程序相对应的指令码)时,通信协议单元56可执行对应于第1层(物理层)、第2层(L2)、IP、UDP、GTP、SCTP、S1-AP、X2-AP等的相关程序。例如,通讯协议单元56可在第2层或第2层以下的异质载波分量的聚合中执行相关功能,同时,通信协议单元56还可执行以下图6至图20所示的相关程序。
图6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在图6A中可以看到配置有OCC的用于DL的第2层(L2)结构的实例。第2层可包括以下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又称之为“媒体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及包数据集中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参见图6A,在此实施例中,为UE配置副OCC。如图6A所示,物理层的异质载波聚合暴露于MAC层,对于MAC层,所配置的CC可能需要至少一个HARQ实体。例如,为UE配置的每一ROH小区可能需要一个HARQ实体。MAC层可负责各异质CC的联合调度(joint scheduling)。
为了更详细地进行例示,由参考编号65表示的协议堆栈负责为第一UE服务,且由参考编号66表示的协议堆栈负责为第二UE服务。协议堆栈可由基站50的通信协议单元51执行,并可包括至少物理层(在图6A中未明确示出)、MAC层61、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62及包数据集中协议(PDCP)层63。对于第一UE,CC1上的DL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654可以是指RCC上的主载波分量,且光学CC上的DL-SCH655可以是指第一UE的OCC上的副载波分量。在MAC层中,对于RCC654及OCC655分别存在HARQ实体652及HARQ实体653。通信协议单元51可包括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651,以将来自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多路复用至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中,所述传输块通过其各自的HARQ实体652及HARQ实体653而被递送至物理层。暴露于多路复用器651上方的单播调度实体67被配置成用于单播通信量调度/优先权处理。暴露于MAC层61上方的RLC层62可被配置成用于封包分割、ARQ等等。暴露于RLC层62上方的PDCP层63可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安全及健壮性头压缩协议(ROHC)方面的功能。类似地,用于第二UE的多路复用器661、HARQ实体662及HARQ实体663、以及主CC664及OCC 665的细节可参见前面对第一UE的说明。
图6A还例示暴露于PDCP层63上方的无线电载体(radio bearer)、暴露于MAC层61上方的逻辑信道(例如,公共控制信道CCCH、广播控制信道BCCH及寻呼控制信道PCCH)、以及暴露于MAC层61下方的传输信道(例如,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及多播信道MCH),但本文未揭示其详细技术内容,这是因为本发明的主要概念是聚合第2层或第2层以下的异质载波分量。
图6A还例示用于DL多播/广播服务的协议堆栈。由参考编号68表示的协议堆栈负责DL多播/广播服务。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在光学载波分量上进行下行链路多播/广播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图7例示用于在光学CC上支持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的L2结构的实例。参见图7,光学CC 683上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被配置成用于通过OCC提供广播和/或多播通信量。MBMS调度单元681暴露于RLC层62下方并通过逻辑信道MCCH及MTCH连接至RLC层62。MBMS调度单元681调度来自MCCH及MTCH的DL多播/广播通信量,且多路复用器682将来自逻辑信道MCCH及MTCH的DL多播/广播通信量多路复用至传输块中,所述传输块被传输至OCC 683的物理层。
在图8中可以看到在RCC上支持单播服务、及在OCC上支持多播和/或广播服务的第2层结构的实例。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所述通信方法用于在RCC上支持单播服务及在OCC上支持多播和/或广播服务。例如,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由参考编号85表示的协议堆栈负责为第一UE服务,且由参考编号86表示的协议堆栈负责为第二UE服务。
协议堆栈可由基站50的通信协议单元51执行,并可包括至少物理层(在图8中未明确示出)、MAC层61、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62及PDCP层63。对于第一UE,DL-SCH 855可以是指用于第一UE的RCC,且DL-SCH865可以是指用于第二UE的RCC。
参见图8,在MAC层61中,对于RCC 855及RCC 865分别存在HARQ实体853及HARQ实体863。通信协议单元51可包括多路复用器851,以将来自上层的DL单播通信量进行多路复用,并在第一用户的RCC 855上传送DL单播通信量。通信协议单元51可包括多路复用器861,以将来自上层的DL单播通信量进行多路复用,并在第二用户的RCC 865上传送DL单播通信量。暴露于多路复用器851、861上方的单播调度(排程)实体87被配置成用于单播通信量调度/优先权处理。暴露于MAC层61上方的RLC层62可被配置成用于封包分割、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等等。暴露于RLC层62上方的PDCP层63可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安全及ROHC方面的功能。类似地,OCC 683上的MBMS调度(排程)器681、多路复用器682及MCH的细节可参见图6A或图7。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ROH小区中仅支持下行链路传输。在此种情形中,对于为UL配置的ROH小区,可能不要求具有额外的HARQ实体。图9显示在副ROH小区中仅支持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形中的第2层上行链路协议堆栈结构。如图9所示,物理层的异质载波聚合暴露于MAC层,对于MAC层,所配置的CC可能需要至少一个HARQ实体。例如,为UE配置的每一ROH小区可能需要一个HARQ实体。MAC层可负责各异质CC的联合调度。
为了更详细地进行例示,图9所示的协议堆栈可由无线通信装置55的通信协议单元56执行,并可包括至少物理层(在图9中未明确示出)、MAC层61、RLC层62及PDCP层63。对于UE,CC1上的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channel,UL-SCH)954可以是指RCC上的主UL载波分量,且CC2上的UL-SCH955可以是指用于同一UE的RCC上的副UL载波分量。在MAC层61中,对于主CC 954及RCC 955,分别存在HARQ实体952及HARQ实体953。通信协议单元56可包括多路复用器951,以将来自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多路复用至传输块(TB)中,所述传输块通过其各自的HARQ实体952及HARQ实体953而被递送至物理层。暴露于多路复用器951上方的调度实体97被配置成用于UL通信量调度/优先权处理。暴露于MAC层61上方的RLC层62可被配置成用于封包分割、ARQ等等。暴露于RLC层62上方的PDCP层63可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安全及ROHC方面的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ROH小区中可支持UL传输。在此种情形中,第2层结构如图10所示。图10显示在副ROH小区中支持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形中的第2层上行链路协议堆栈结构。图10所示的协议堆栈可由无线通信装置55的通信协议单元56执行,并可包括至少物理层(在图10中未明确示出)、MAC层61、RLC层62及PDCP层63。对于UE,CC1上的UL-SCH 1054可以是指RCC上的主UL载波分量,且光学CC上的UL-SCH 1055可以是指用于同一UE的OCC上的副UL载波分量。在MAC层61中,对于主UL CC 1054及UL OCC 1055,分别存在HARQ实体1052及HARQ实体1053。通信协议单元56可包括多路复用器1051,以将来自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多路复用至传输块(TB)中,所述传输块通过其各自的HARQ实体1052及HARQ实体1053而被递送至物理层。
暴露于多路复用器1051上方的调度实体1007被配置成用于UL通信量调度/优先权处理。暴露于MAC层61上方的RLC层62可被配置成用于封包分割、ARQ等等。暴露于RLC层62上方的PDCP层63可被配置成用于提供安全及ROHC方面的功能。
图6至图10所示的HARQ实体可被设计于物理(PHY)层中(例如,在IEEE 802.16说明书中),而不是如前面所述被设计于MAC层中。由此,可在MAC层以下聚合协议堆栈中的RCC、OCC、ACC。
图6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在图6B中可以看到配置有OCC的用于DL的第2层(L2)结构的实例。第2层可包括以下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及包数据集中协议(PDCP)。参见图6B,在此实施例中,异质载波聚合暴露于PDCP层。如图6B所示,可能需要用于光学CC的MAC协议和/或PHY协议(例如,IEEE 802.15.7)。该技术细节可以类似于图6A所示的方式执行。
图6C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合异质载波分量的通信方法的第2层协议堆栈的示意图。在图6C中可以看到配置有OCC的用于DL的第2层(L2)结构的实例。第2层可包括以下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及包数据集中协议(PDCP)。参见图6C,在此实施例中,异质载波聚合暴露于RLC层。如图6C所示,可能需要用于光学CC的MAC协议和/或PHY协议(例如,IEEE 802.15.7)。该技术细节可以类似于图6A所示的方式执行。
此外,图11也例示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物理信道处理的方块图的实例。图11是例示对基于可见光通信(VLC)的通信进行的物理信道处理的示意图。例如,在传输块通过OCC的HARQ实体(例如HARQ实体653或HARQ实体1053)而被递送至物理层之后,可在物理层中执行图11所示的物理信道处理。参见图11,图11的上部是传送器,其利用VLC技术来与图11下部所示的接收器进行通信。数字域中的信号处理位于图11中的虚线左侧,其中数据源1101在基带处理单元1102中被处理、并随后在DAC1103中被进一步处理以产生模拟信号。在图11中的虚线右侧,模拟信号被输入至跨导放大器(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TCA)1104,以产生电流输出信号(显示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交流信号LED AC),混合器1105将电流输出信号与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信号(显示为发光二极管直流信号LED DC)进一步混合,并最终输出至LED装置1106。LED装置1106输出VLC信号。
接收器使用滤波透镜单元1111来过滤处于预先配置的VLC带宽之外的信号,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1112接收VLC信号并随后产生模拟信号(其包括交流部及直流部)。跨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1113自PD 1112接收模拟信号,并随后产生交流信号AC。滤波器1114进一步滤除交流信号AC中的噪声,且DAC 1115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自DAC 1115的数字信号被基带处理单元1116进一步处理并在接收器处被回收至数据源1117。
图12显示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光学分量载波OCC的帧结构的实例。参见图12,一个无线电帧或一个OCC帧12可被分配有10毫秒(ms)的帧持续时间。此外,每一10ms的无线电帧可被分成十个相等大小的子帧(例如,包括时隙(slot,又称之为“槽”)120-0及时隙120-1的子帧120)。每一子帧可由两个相等大小的时隙120-0及120-1组成。在每10ms的间隔中,时隙120-0、120-1、120-2,……,120-18及120-19可供用于DL/UL传输。此外,OCC的物理信道可包括以下信道至少其中之一: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channel,S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在此实施例中,SCH可由UE用来进行DL定时同步且为可选的。PDCCH可将关于DL分配和/或UL授权的资源分配、和/或与UL通信量相关的混合ARQ信息通知UE。此外,PDSCH可用于载送DL通信量(DL-SCH)。如果基站及UE两者均支持跨层调度(cross-layer scheduling),则可不需要用于OCC的PDCCH。
图13例示在其中ROH通过使用电力线通信(PLC)而与eNodeB相连的情形中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某些PHY功能/实体可由无线电模块、PLC模块和/或VLC模块共享。参见图13,此实例性实施例例示通过VLC而与ROH装置1302进行通信的UE 1301、通过电力线通信技术(PLC)而与eNodeB(或eNB)1303进行通信的ROH装置1302、以及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而与UE 1301进行通信的eNodeB 1303。eNodeB 1303可通过S1接口而与MME/S-GW 1304相连。图13的下部所示的协议堆栈还例示在其中ROH装置1302通过PLC与eNodeB 1303进行通信的情形中的控制平面协议堆栈。
为了更清楚地进行例示,参见图13,UE 1301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1311、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1312、PDCP层1313、RLC层1314、MAC层1315及PHY层1316。在PHY层1316中,UE 1301包括无线电模块1317及VLC模块1318,无线电模块1317与VLC模块1318可由不同的HARQ实体间隔开。类似地,eNodeB 1303包括RRC层1331、PDCP层1332、RLC层1333,MAC层1334及PHY层1335。在PHY层1335中,eNodeB 1303包括无线电模块1337及PLC模块1336,无线电模块1337与PLC模块1336可由不同的HARQ实体间隔开。UE 1301通过无线电模块1317及无线电模块1337而与eNodeB1303通信。eNodeB 1303通过PLC模块1336及PLC模块1322而与ROH装置1302通信。UE 1301通过VLC模块1318及VLC模块1321而与ROH装置1302通信。同样,UE 1301与ROH装置1302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为单向的或双向的。
UE 1301的NAS层1311对应于MME/S-GW 1304的NAS层1341。RRC层1312、PDCP层1313、RLC层1314、MAC层1315及PHY层1316分别对应于RRC层1331、PDCP层1332、RLC层1333、MAC层1334及PHY层1335。
图14例示在其中ROH通过使用电力线通信(PLC)而与eNodeB相连的情形中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在用户平面中,UE 1301通过VLC而与ROH装置1302通信,ROH装置1302通过PLC而与eNodeB(或eNB)1303通信,eNodeB 1303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而与UE 1301通信。图14的下部显示的协议堆栈还例示在其中ROH装置1302通过PLC而与eNodeB 1303通信的情形中的用户平面协议堆栈。
为便于更清楚地例示,参见图14,UE 1301包括PDCP层1313、RLC层1314、MAC层1315及PHY层1316。在PHY层1316中,UE 1301包括无线电模块1317及VLC模块1318,无线电模块1317与VLC模块1318可由不同的HARQ实体间隔开。类似地,eNodeB 1303包括PDCP层1332、RLC层1333,MAC层1334及PHY层1335。在PHY层1335中,eNodeB 1303包括无线电模块1337及PLC模块1336,无线电模块1337与PLC模块1336可由不同的HARQ实体间隔开。UE 1301通过无线电模块1317及无线电模块1337而与eNodeB 1303通信。eNodeB 1303通过PLC模块1336及PLC模块1322而与ROH装置1302通信。UE 1301通过VLC模块1318及VLC模块1321而与ROH装置1302通信。同样,UE 1301与ROH装置1302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为单向的或双向的。
PDCP层1313、RLC层1314、MAC层1315及PHY层1316分别对应于PDCP层1332、RLC层1333、MAC层1334及PHY层1335。
关于HARQ反馈,显然,在主分量载波(PCC)上传送的DL和/或UL数据的HARQ ACK/NACK反馈可通过PCC发送。图15例示根据一实例性实施例从ROH至UE在SCC上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UE利用PCC对来自SCC的下行链路数据反馈HARQ。对于在SCC上进行DL传输的情形,如图15所示,通信网络(由eNB 1303表示)可通过使用有线线路(例如,光纤、PLC)来将数据发送至ROH,随后,ROH可通过SCC(例如,通过使用可见光通信)将数据转发至UE。UE可通过使用PCC来反馈自SCC接收的DL数据的HARQ ACK/NACK(例如,在RCC(例如,LTE载波)上传送SCC的HARQ ACK/NACK)。
在某些实施例中,SCC可为UL传输提供UL资源。在这些情形中,UE可通过SCC(例如,通过使用可见光通信)传送UL数据,且通信网络可通过PCC或SCC来反馈UL数据的HARQ ACK/NACK。
图16是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电分量载波与光学分量载波的聚合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在第一实例性实施例中,图16例示在住宅中聚合无线电CC与光学CC的通信系统。参见图16,通信系统包括巨型eNodeB(eNB)160,eNodeB(eNB)160通过S1接口连接至MME/S-GW161,且家用eNodeB网关(Home eNodeBgateway,HeNB GW)162也通过S1接口连接至MME/S-GW 161。多个家庭(例如,家庭163、164、165、166)连接至HeNB GW 162,且家庭163位于eNB 160的无线服务覆盖区域内。
参见图16,在住宅163中部署HeNB 163-1及一或多个ROH(例如,LED、电视机、及投影机)。ROH具备PLC通信模块及VLC通信模块。住宅163仅用作进行解释的实例,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HeNB 163-1通过S1接口连接至HeNB GW 162,且还通过电力线通信(PLC)连接至ROH装置163-2、163-3、163-4、163-5、163-6。HeNB 163-1可至少提供LTE载波,且ROH装置163-2、163-3、163-4、163-5、163-6可为家庭用户提供光学CC,并通过PLC而受控于HeNB 163-1。
在住宅163中,UE 163-8可自ROH装置163-3接收OCC或自巨型eNodeB160接收RCC。UE 163-7可自ROH装置163-2接收OCC或自巨型eNodeB 160接收RCC。UE 163-9或UE 163-10可自ROH装置163-4、163-5、163-6接收OCC或自巨型eNodeB 160或HeNB 163-1接收RCC。由于可见光可被住宅163的墙或建筑材料有效地阻挡,因此可有效地减小对来自不同房间中的不同ROH装置的OCC的干扰。此外,来自ROH装置的OCC也可有效地增大UE的带宽,并有效地减小无线电信号传输和/或无线电信号处理的功耗。
在此实施例中,家庭用户可购买先进的HeNB 163-1,此种先进的HeNB163-1可提供至少一LTE小区,且此小区可用作UE的主小区(PCell)。此种HeNB 163-1可通过使用FDD或TDD而提供DL载波及UL载波两者。此外,HeNB 163-1可在住宅163中自动地发现/搜寻可用的ROH装置163-2、163-3、163-4、163-5、163-6。HeNB 163-1可聚合这些ROH装置163-2、163-3、163-4、163-5、163-6来提供SCell。这些SCell可仅提供DL传输。HeNB 163-1可通过使用PLC来控制并协调ROH。
此外,eNB 160或HeNB 163-1可具有与基站50相似的组成元件及相似的功能。UE163-8、163-9、163-10可具有与无线通信装置55相似的组成元件及相似的功能。
图17是例示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的工作程序的流程图。应注意,这些步骤并非必须按以下次序执行。参见图17,所述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包括操作步骤S171至S175。
在步骤S171中,ROH装置或HeNB执行发现及初始化。在此步骤S171中,eNB可发现/搜寻可用的ROH(在住宅中),或ROH可发现/搜寻HeNB。提出三种用于发现可用的ROH的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是通过使用电力线通信(PLC)。图18例示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
自图18可看出,HeNB(或eNB 1303)可广播ROH_discovery信令(例如,通过使用PLC)。当接收到ROH_discovery时,ROH 1302可通过使用PLC而向HeNB(或eNB 1303)回复ROH_description信息(或ROH_description消息)。可使用简单服务发现协议(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SDP)来发现HeNB和/或ROH。ROH_discovery消息可包含HeNB信息(例如,IP地址),以用于使ROH回复ROH_description。ROH_description消息可包含ROH信息(例如,IP地址),以用于使HeNB控制ROH。
第二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是在UE辅助下发现可用的ROH。在此第二种方法中,HeNB可发送ROH_discovery信令(例如,通过使用PLC)。当接收到ROH_discovery时,ROH可广播ROH说明信息(例如,通过可见光)。随后,UE可将所接收的ROH说明信息转发至HeNB。
图19例示根据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参见图19,eNB 1303首先在PLC上传送ROH_discovery信令,ROH 1302响应于接收到ROH_discovery信令而在其OCC上广播ROH_description信息,UE 1301通过VLC而自ROH 1302接收在OCC上广播的ROH_description信息,并最终将关于ROH 1302的ROH信息在LTE载波上转发至eNB 1303。
第三种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方法是通过手动设置(Manual Setting)。在用于发现可用ROH的此第三种方法中,家庭用户可手动地提供HeNB的信息,以使ROH找到HeNB,和/或家庭用户可手动地提供ROH的信息,以使HeNB控制这些ROH。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当ROH被添加至住宅中时,ROH可将其自身通告给HeNB(若存在任何HeNB)。存在如下所述三种用于发现eNB的方法。
第一种用于发现eNB的方法是通过使用电力线通信(PLC)。在此第一种用于发现eNB的方法中,ROH可将包含ROH_description信息的消息通告给HeNB。ROH_description消息可包含ROH信息(例如,IP地址),以使HeNB控制ROH。可使用简单服务发现协议(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SDP)来发现HeNB。
第二种用于发现eNB的方法是在UE辅助下发现HeNB。ROH可广播ROH_Description信息(例如,通过可见光)。随后,UE可将所接收到的ROH说明信息转发至HeNB。
第三种用于发现eNB的方法是手动设置。家庭用户可手动地提供HeNB的信息,以使ROH找到HeNB,和/或家庭用户可手动地提供ROH的信息,以使HeNB控制这些ROH。
在发现HeNB和/或ROH之后,HeNB可控制和/或协调各ROH以传送某些参考信令(例如,通过可见光)。参考信令可用于UE测量。参考信令可用于同步化。
在步骤S172中,通信网络(例如eNodeB)为UE配置ROH。在此步骤S172中,通信网络可发送为UE增加(或配置)一或多个OCC的消息。该网络(例如,HeNB)可决定对ROH进行配置,以基于某些标准(例如,UE的DL和/或UL通信量(缓冲状态)、ROH的位置、UE的位置、关于ROH的信道品质的测量报告等等)来为UE提供SCC。可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将关于ROH的信道品质的测量报告从UE反馈至HeNB。在另一实施例中,UE可向HeNB发送消息,以请求增加ROH。例如,ROH可由用户手动地选择。通信网络(例如,HeNB)可发送为UE增加ROH的消息(例如,RRC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此消息可包含ROH的系统信息(例如,载波频率、带宽、小区标识等等)。
例如,在步骤S173中,参见图16及图17两者,当UE 163-7进入具备ROH装置163-2的房间时,HeNB 163-1可首先确定UE 163-7的位置,随后确定UE 163-7靠近ROH装置163-2的位置,最后决定将ROH装置163-2配置给UE 163-7。可基于其他标准来应用相同的配置原理。
在步骤S173中,UE执行测量。在此步骤S173中,UE可测量并报告OCC的信道品质。例如,UE可测量每一OCC的信道品质,并将所测量的信道品质报告给HeNB或eNB。ROH可发送某些参考信令(例如公用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gnal,CRS)、UE专用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导频(pilot)等等)。UE可测量ROH的信号强度(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品质(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等等),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通信网络(例如,HeNB)。可周期性地或在某一事件被触发时报告这些测量结果。测量报告可包含在来自ROH的OCC上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例如,RSRP、RSRQ)。
在步骤S174中,通信网络(例如eNodeB)启动UE的ROH。在此可选步骤S174中,通信网络可决定启动所配置的OCC。可支持SCell的启动/停用(activation/deactivation)机制,以节省UE电池消耗。通信网络可通过发送启动/停用MAC控制元(Activation/Deactivation MAC control element)来使SCell启动和/或停用。当接收到被配置成用于启动SCell的启动/停用MAC控制元时,UE可启动SCell,此包括:在SCell上进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传输;报告SCell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例如信道品质指标/预编码矩阵指标/排序指标/预编码类型指标(CQI/PMI/RI/PTI);对SCell进行PDCCH监测;启动或重启与SCell相关联的sCellDeactivationTimer。例如,与SCell相关联的sCellDeactivationTimer可为320ms。
如果UE接收到与SCell相关联的启动/停用MAC控制元;或相关联的sCellDeactivationTimer过期,则UE可使SCell停用;停止与SCell相关联的sCellDeactivationTimer;刷新与SCell相关联的所有HARQ缓冲器。此处,与SCell相关联的启动/停用MAC控制元可为MAC消息。
如果SCell被停用,则UE可不为SCell传送SRS;不报告SCell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CQI/PMI/RI/PTI);不为SCell在UL-SCH上进行传送;不为SCell监测PDCCH。
在步骤S175中,通信网络(例如eNodeB)将UE的ROH停用/解除配置。通信网络(例如,HeNB)可决定基于某些标准(例如,UE的DL通信量(缓冲状态)、ROH的位置、UE的位置、关于ROH的信道品质的测量报告)来将UE的ROH停用或解除配置。HeNB可发送启动/停用MAC控制元来使OCC停用,和/或发送消息(例如,RRCCconnectionReconfiguraon消息)来将UE的OCC解除配置。
图20是根据第二实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电分量载波与声学分量载波的聚合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在此第二实例性实施例中,部署有RAH,RAH提供至少一声学分量载波(例如,通过利用声纳)。可存在提供至少一LTE载波的eNB(或HeNB或卫星)。RAH可通过利用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而受控于eNB或网关。此第二实例性实施例可用于卫生保健应用。参见图20,在通信系统中,eNB160通过S1接口而连接至MME/S-GW 161,部署于水下的远端声学头(RAH)装置200-2也通过S1接口连接至MME/S-GW 161,且eNB 160可连接至RAH装置200-2(通过有线通信链路或无线通信链路)。卫星200-1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而与MME/S-GW 161相连。在第二实例性实施例中,RAH装置200-2可通过利用无线通信链路或有线通信而受控于eNB 160或网关装置(例如MME/S-GW 161)。eNB 160与RAH装置200-2可位于不同位置。
参见图20,具备对应的分量载波传送/接收装置的用户200-3可在eNB160的RCC(例如,LTE载波)上与eNB 160进行通信,或在卫星200-1的RCC上与卫星200-1进行通信,或在RAH装置200-2的ACC上与RAH装置200-2进行通信。类似地,具备对应的分量载波传送/接收装置的船200-4可在eNB 160的RCC上与eNB 160进行通信,或在卫星200-1的RCC上与卫星200-1进行通信,或在RAH装置200-2的ACC上与RAH装置200-2进行通信。具备对应的分量载波传送/接收装置的潜艇200-5可在RAH装置200-2的ACC上与RAH装置200-2进行通信。
应注意,RAH装置200-2与用户200-3之间的通信可为双向的或单向的(在一实施例中,仅RAH装置200-2在ACC上向用户200-3传送信息,或仅用户200-3在ACC上向RAH装置200-2传送信息)。该同一工作原理可应用于RAH装置200-2与船200-4之间的通信、以及RAH装置200-2与潜艇200-5之间的通信。此外,eNB 160具有与基站50相似的组成元件及相似的功能。用户200-3、或船200-4或潜艇200-5上的分量载波传送/接收装置可具有与无线通信装置55相似的组成元件及相似的功能。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5A及图21,所提出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站台,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站台可以是基站、Node-B、eNodeB、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远端装置(remotehead device)、存取点(access point)、家用基站(home base station)、毫微微基站(femto-cell base station)、中继台(relay station)、散射体(scatterer)、中继器(repeater)、中间节点(intermediate node)、中间装置(intermediary)、以及卫星通信基站(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站台是例如基站50,且所提出的方法包括以下程序:基站50的通信协议单元51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步骤S2101);通信协议单元51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例如,图5B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55)进行通信(例如,至少根据所述物理信道资源的信道状况(步骤S2102))。
在本实施例中,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的步骤包括:通信协议单元51为所配置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均分配至少一个HARQ实体。分别与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于对异质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5B及图22,所提出的用于整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适用于UE,并包括以下程序:无线通信装置55的通信协议单元56自基站(例如,图5A所示的基站50)接收消息(步骤S2201);通信协议单元56根据所述消息来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步骤S2202);通信协议单元56自基站接收另一消息(步骤S2203);通信协议单元56根据另一消息启动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步骤S2204)。此处,由通信协议单元56启动物理信道资源可涉及:通过所启动的物理信道资源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传送上行链路消息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消息。例如,启动物理信道资源可包括:在物理信道资源上进行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或报告物理信道资源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例如,CQI/PMI/RI/PTI),或对物理信道资源进行PDCCH监测,或者启动或重启与物理信道资源相关联的sCellDeactivationTimer。分别与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例性实施例,提出了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及远端装置及基站。大体而言,各实例性实施例提供简单的通信系统或简单的协议堆栈或通信方法来聚合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异质分量载波,并有效地增大无线传输的带宽。此外,所提出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可部署于远端装置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条件下,可对所揭示实施例的结构作出各种修改及变型。因此,本发明涵盖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及变型,只要其属于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内容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45)

1.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以及
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分量载波包括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无线电链路控制及包数据集中协议子层至少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的步骤包括:
对于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所配置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均分配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送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对应的参考信号;
自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接收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的信道品质的测量信息;以及
判断是否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启动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至少一个分量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终端通信装置的能力将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成聚合至少两个异质分量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第一分量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通过远端装置,以第二分量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远端装置位于与所述无线通信站台相同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第一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通过远端装置,以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远端装置位于与所述无线通信站台不同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远端装置以所述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之前,所述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发现所述远端装置;
将所述远端装置初始化;以及
启动所述远端装置的所配置的分量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其中之一配置成主分量载波;以及
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其余分量载波配置成副分量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所述主分量载波或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其中之一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是由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上传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或在所述副分量载波其中之一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是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上传送。
14.一种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通过至少一个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通信协议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分量载波包括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两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无线电链路控制及包数据集中协议子层至少其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对于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所配置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均分配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传送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自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接收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的信道品质的测量信息;以及
判断是否对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启动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以第一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通过远端装置,以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远端装置以所述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之前: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发现所述远端装置;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将所述远端装置初始化;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启动所述远端装置的所配置的分量载波。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中的每一个,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均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其中之一配置成主分量载波,并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其余分量载波配置成副分量载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利用所述主分量载波或利用所述副分量载波其中之一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是由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上传送。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站台是以下其中之一:基站,节点,增强型节点,基站收发系统,远端装置,存取点,家用基站,毫微微基站,中继台,散射体,中继器,中间节点,中间装置,以及卫星通信基站。
25.一种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适用于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以及
通过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分量载波包括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两者。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无线电链路控制及包数据集中协议子层至少其中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理信道资源的步骤是基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所接收的至少一个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的步骤包括:
为所配置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均分配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量来自所述无线通信站台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对应的参考信号;
将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的信道品质的测量信息传送至所述无线通信站台;
自所述无线通信站台接收消息;以及
根据所述消息,启动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中的某些分量载波。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第一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以及
通过远端装置,以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其中之一配置成主分量载波;以及
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其余分量载波配置成副分量载波。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至少所述主分量载波来传送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上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于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至少所述主分量载波来传送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
3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通过至少一个物理信道资源来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以及
通信协议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通信单元,用以聚合分别与协议堆栈的第2层或第2层以下中的各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物理信道资源,其中分别与所述异质接入技术相对应的所述物理信道资源是异质分量载波。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分量载波包括无线电分量载波、光学分量载波、及声学分量载波中的至少两者。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无线电链路控制及包数据集中协议子层至少其中之一。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为所配置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均分配至少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为所述无线终端通信装置配置至少一个分量载波。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测量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将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的信道品质的测量信息传送至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自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接收消息;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根据所述消息,启动所述至少一个分量载波中的某些分量载波。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以第一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通过远端装置,以第二分量载波来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站台进行通信。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其中之一配置成主分量载波;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将所述被聚合的异质分量载波中的其余分量载波配置成副分量载波。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利用至少所述主分量载波来传送在所述至少一个副分量载波上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单元利用至少所述主分量载波来传送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确认/否认信息。
CN201210306724.XA 2011-08-24 2012-08-24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Active CN102957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6691P 2011-08-24 2011-08-24
US61/526,691 2011-08-24
US13/591,223 2012-08-22
US13/591,223 US9356765B2 (en) 2011-08-24 2012-08-22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ggreg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 carrie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527A true CN102957527A (zh) 2013-03-06
CN102957527B CN102957527B (zh) 2016-07-06

Family

ID=4679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6724.XA Active CN102957527B (zh) 2011-08-24 2012-08-24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56765B2 (zh)
EP (1) EP2563088B1 (zh)
JP (1) JP5509279B2 (zh)
KR (1) KR101452261B1 (zh)
CN (1) CN1029575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761A (zh) * 2014-01-31 2016-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可见光通信管理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WO2023070297A1 (en) * 2021-10-26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5779B2 (en) * 2008-10-31 2012-10-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US8620334B2 (en) 2009-03-13 2013-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ssignment, configuration and switch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799272B1 (ko) * 2010-02-03 201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56293B1 (ko) * 2010-02-23 2016-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비대칭 밴드 조합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810379B1 (en) * 2012-02-02 2018-08-1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ptimized telecommunications distribution system
US10098028B2 (en) 2012-03-16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offloading traffic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629028B2 (en) * 2012-03-16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77533B2 (en) * 2012-05-17 2016-03-01 Vid Scale, Inc. Scalable video coding over simultaneous unicast/multicast LTE DL shared channel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191070B2 (en) * 2012-10-26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instance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35492B2 (en) * 2012-11-07 2018-11-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i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9143230B2 (en) * 2012-12-01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using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signa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radio signaling
US9166683B2 (en) * 2013-02-14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joint power line an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US20140369329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 and external wifi bandwidth aggregation
WO2014209049A1 (en) * 2013-06-26 2014-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dd/tdd intra-node and inter-node carrier aggregation
EP3030001B1 (en) * 2013-07-30 2021-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discovery signal of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11846B2 (ja) 2013-07-31 2017-10-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TWI617156B (zh) * 2013-09-30 2018-03-01 高通公司 電力線通訊網路中的短封包通訊
US9553710B2 (en) 2013-10-31 2017-01-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90223B1 (en) * 2013-12-27 2020-05-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terminal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mobile terminal
US9770645B2 (en) 2014-01-23 2017-09-26 Brett Andrew Stevens Flexible light-weight shin and ankle guard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gainst lower leg injury while providing full range of motion
US10141983B2 (en) * 2014-05-08 201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ctivating pSCell and S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9729235B2 (en) * 2014-07-29 2017-08-08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Multi-link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0594652B2 (en) * 2014-10-16 2020-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unified air interface
US10374776B2 (en) * 2014-11-20 2019-08-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rat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028176B2 (en) 2015-03-14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across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5141343A (zh) * 2015-07-24 2015-12-09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一种采用vlc-plc技术的电缆隧道定位与广播系统
WO2017147822A1 (zh) * 2016-03-02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2887000B (zh) * 2016-05-31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80002333A (ko) * 2016-06-29 2018-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을 이용한 장치 및 가시광 통신을 이용하여 네트워크에 접속하는 방법
EP3540983B1 (en) * 2016-12-09 2022-05-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10757601B2 (en) 2017-12-13 2020-08-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user equipment in power saving mode
US11665529B2 (en) 2021-05-17 2023-05-30 T-Mobile Usa, Inc. Modular capability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0347A1 (ja) * 2009-06-02 2010-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局装置
WO2011022570A1 (en) * 2009-08-21 2011-02-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layer for splitting downlink-uplink over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2056345A (zh) * 2009-11-05 2011-05-11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基站及其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6368B2 (en) * 2009-12-09 2013-03-12 Andrew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TWI295530B (en) 2002-06-28 2008-04-01 Canon K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025738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Artimi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0874152B1 (ko) * 2005-10-14 2008-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이종 무선망들을 이용한 동시 데이터 서비스 장치및 방법
US7688680B1 (en) 2008-01-23 2010-03-30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sual light communication in an underwater environment
US8463130B2 (en) * 2008-07-03 2013-06-11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wireless network
US8374129B2 (en) * 2008-08-07 2013-02-12 Trex Enterprises Corp. Circuit switched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156164B1 (ko) 2008-12-22 2012-06-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집합 통신 환경에서의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호 접속 처리 방법
US8458353B2 (en) 2009-08-13 2013-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ggreg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34383A2 (en) * 2009-09-19 2011-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54934B1 (ko) * 2009-10-31 2016-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804633B2 (en) 2009-11-05 2014-08-1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trigger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1130412A (ja) 2009-11-18 2011-06-30 Sony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656525B1 (ko) 2010-01-08 2016-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을 이용한 동기화된 데이터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20120093517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 design and mobility support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WO2012096502A2 (en) * 2011-01-11 2012-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condary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115450A2 (ko) * 2011-02-23 2012-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셀 협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395985B2 (en) *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0347A1 (ja) * 2009-06-02 2010-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局装置
WO2011022570A1 (en) * 2009-08-21 2011-02-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layer for splitting downlink-uplink over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2056345A (zh) * 2009-11-05 2011-05-11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基站及其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JAVAUDIN等: "Technology convergence for future Home Networks", 《WIRELESS DAYS》 *
KLAUS INGEMANN PEDERSEN等: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Aspect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MIKIO IWAMURA等: "Carrier Aggregation Framework in 3GPP LTE-Advanced",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761A (zh) * 2014-01-31 2016-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可见光通信管理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WO2023070297A1 (en) * 2021-10-26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6418A (ja) 2013-03-04
KR20130023145A (ko) 2013-03-07
US20130051264A1 (en) 2013-02-28
EP2563088B1 (en) 2018-08-01
US9356765B2 (en) 2016-05-31
KR101452261B1 (ko) 2014-10-21
CN102957527B (zh) 2016-07-06
JP5509279B2 (ja) 2014-06-04
EP2563088A1 (en)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527B (zh) 聚合异质分量载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站台
US10536967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of sidelink grant for a D2D UE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833909B2 (ja) Lte−tdd eimataのためのcsi報告
CN1064527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541395B (zh) 通信终端、基础设施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9572171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US9572040B2 (en) Unlicensed spectrum sharing metho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KR10227856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v2x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3028044A2 (ko)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962398B2 (en) Programmable smart repeater with in-band control
US99864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forward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758481B2 (en) Independent sidelink (SL)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WO2013029545A1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KR2023001206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drx를 위한 ue 지원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717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 relay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61021A1 (en) Paging over sidelink via a relay user equipment
US202401636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2 sl-based ue-to-network relay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183865A2 (ko) FeD2D 환경에서 간섭을 고려하여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90034094A (ko) 릴레이 노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4731737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TW201543858A (zh) 未授權頻譜共用方法、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及用戶設備
US109998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mobility in LWA
KR20240056512A (ko) 계층 2 ue-네트워크 중계를 위한 rrc 타이머
CN115245026A (zh) 在非活跃状态中至分解式基站的小数据传输
TWI495362B (zh) 聚合異質分量載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