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目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精度很难满足生产需要的实际,提供一种在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条件下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和装置。
一种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装置,它包括一个传感器杠杆,所述传感器杠杆左端设有触针,触针与砂轮表面接触,传感器杠杆右端与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连接,传感器杠杆的支点处与测量装置机体铰接;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与交流电源连接;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数据输出端则与滤波放大器连接,滤波放大器分别与计算器和示波器连接,计算器还与存储器连接。
所述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包括衔铁,它与传感器杠杆右端连接;衔铁下方是对应的铁心,两者间留有气隙;铁心上设有线圈,线圈经保护电阻与交流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所述触针为金刚石触针,触针外径尺寸为0.6mm,触针尖部圆锥角为60°—90°,圆锥角过度圆弧为2μm-3μm。
一种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装置的测量方法,利用触针随砂轮运动检测砂轮表面轮廓,触针的位移通过传感器杠杆送入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器放大后,一路电流送入示波器,另一路送入计算器,计算器按照横纵坐标即为砂轮表面磨粒相对转角位置及突出高度形成砂轮表面形貌曲线,将曲线的波峰点的横纵坐标存储为矩阵Aij通过有效磨粒判定条件,从形貌矩阵Aij选择满足条件的波峰点,存储相应的横纵坐标生成新的矩阵Bij,再根据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生成工件表面形貌曲线,并将曲线上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通过表面形貌曲线计算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通过一维矩阵Cm计算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最后将转化的信号曲线和矩阵Aij存储在存储器中。
所述的矩阵Aij和矩阵Bij为i行2列矩阵,其中行数i表示第i颗磨粒,在砂轮的中心建立极坐标系,第一列表示在上述极坐标中第i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θi,其中θ0为0,第二列表示该磨粒的突出高度Hi。
所述的有限磨粒判定条件为
Hi≥Hmax-ap (1)
其中,Hi为第i磨粒的突出高度,Hmax为所测磨粒高度最大值,ap为磨削深度。
所述的电流与突出高度关系公式如下:
其中δ为气隙长度,式(8)中传感器杠杆臂长L1、传感器杠杆臂长L2、交流电源频率f、线圈匝数N、空气磁导率μ0、气隙截面积A0、交流电源电压U、保护电阻R、放大倍数V皆为已知常量,放大后的电流I与砂轮表面突出高度h成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转角计算公式如下:设砂轮表面形貌曲线采样时间为t,放大电流I随位置变化的波形所在的坐标中对应的横坐标最大值为Xmax,对于任意的位置x所对应的转角θ为
式(9)中砂轮角速度ω0、采样时间t、最大位置Xmax对于特定的采样曲线皆为已知常量,位置x与转角θ成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形貌曲线的创成过程为:以磨粒与工件接触的最低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磨粒Gi在全局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其中,ri为第i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r1为第1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θi为第i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vw为工件的进给速度,ω为砂轮角速度。
相邻磨粒在全局坐标系中的交点方程可以写作
其中,ri+1为第i+1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θi+1为第i+1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
根据式(23)求出取样长度内的每颗磨粒的在工件上生成的轨迹,根据式(25)求出相邻两颗磨粒的交点,选取相邻交点间的弧线组成的轨迹即为磨削加工后工件表面生成的形貌曲线。
所述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工件表面形貌曲线所处的坐标系中找出轮廓最小二乘中线O1O1,中线方程为y=f(x),工件表面形貌曲线方程为y=z(x),取样长度lr为2.5mm,对应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值为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工件表面形貌曲线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找出该矩阵中最大值Cmax和最小值Cmin,在取样长度lr上对应的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为:
Rz=Cmax-Cmin (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砂轮表面形貌测量装置捕获砂轮的表面形貌曲线,曲线的波峰点所处的横纵坐标即为砂轮表面磨粒相对转角位置及突出高度,将曲线的波峰点的横纵坐标存储为矩阵Aij,通过有效磨粒判定条件,从形貌矩阵Aij选择满足条件的波峰点,存储相应的横纵坐标生成新的矩阵Bij,再根据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生成工件表面形貌曲线,并将曲线上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通过表面形貌曲线计算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通过一维矩阵Cm计算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用矩阵表征砂轮形貌,再根据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预测模型精度高,不仅测量方便,设备集成率高、利用率高,而且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对实际更有指导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一种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具体是通过砂轮表面形貌测量装置捕获砂轮的表面形貌曲线,曲线的波峰点所处的横纵坐标即为砂轮表面磨粒相对转角位置及突出高度,将曲线的波峰点的横纵坐标存储为矩阵Aij,通过有效磨粒判定条件,从形貌矩阵Aij选择满足条件的波峰点,存储相应的横纵坐标生成新的矩阵Bij,再根据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生成工件表面形貌曲线,并将曲线上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通过表面形貌曲线计算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通过一维矩阵Cm计算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
所述的矩阵Aij和矩阵Bij为i行2列矩阵,其中行数i表示第i颗磨粒,在砂轮的中心建立极坐标系,第一列表示在上述极坐标中第i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θi,其中θ0为0,第二列表示该磨粒的突出高度Hi。
所述的有限磨粒判定条件为
Hi≥Hmax-ap (1)
其中,Hi为第i磨粒的突出高度,Hmax为所测磨粒高度最大值,ap为磨削深度。
图2和图5中,本发明的砂轮表面形貌曲线测量装置,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即触针10、传感器杠杆3、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交流电源9、滤波放大器、计算器、存储器以及示波器组成,其中触针10与传感器杠杆3左端固结,传感器杠杆3的支点2处与测量装置机体铰接,传感器杠杆3右端与传感器7的衔铁4固结,传感器7、保护电阻8以及交流电源9串接构成闭合回路。
结合图2可见,所述的传感器杠杆3左端即触针10与支点2之间的杆长为L1,右端即支点2与衔铁4与传感器杠杆3连接点之间的杆长为L2。
所述的触针10为金刚石触针,触针外径尺寸为0.6mm,触针尖部圆锥角为60°—90°,圆锥角过度圆弧为2μm-3μm。
所述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衔铁4、铁心5以及线圈6组成,衔铁4、铁心5以及线圈6安装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壳体的内部,衔铁4与铁心5之间的气隙长度为δ,线圈6绕在铁心5上,线圈6的匝数为N。
结合图5可见,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输出信号端与滤波放大器相连,滤波放大器一根输出线依次与计算器、存储器相连,另一根输出线与示波器相连。
结合图2和图5可见,所述的砂轮表面形貌曲线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砂轮以固定角速度ω0转动,安装在传感器杠杆3左端的触针10沿砂轮表面轮廓上下移动,从而使安装在传感器杠杆3右端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的衔铁4上下移动,导致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的衔铁4与铁心5之间的气隙长度相应的变化,使得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输出的电流也相应的变化,输出电流经滤波放大器放大V倍后的电流为I,之后电信号分为两路,与示波器相连的一路在示波器上显示电流I随位置变化的波形信号,与计算器相连的一路采用电流与突出高度关系公式和转角计算公式将电流I随位置变化的波形转化为砂轮表面突出高度与砂轮转角之间信号曲线,并将曲线的波峰点处的横纵坐标即为砂轮表面磨粒相对转角位置及突出高度存储为矩阵Aij,最后将转化的信号曲线和矩阵Aij存储在存储器中。
所述的电流与突出高度关系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由电感式位移传感器7的工作原理可知,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自感量L为
其中N为线圈匝数,μ0为空气磁导率,A0为气隙截面积,δ为气隙长度。感抗XL为
XL=2πfL (3)
其中XL为感抗,f是交流电源频率,L是线圈电感。
滤波放大器的放大V倍的电流为I,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输出的电流I0为
其中R为保护电阻,U为交流电源电压,Z为回路中的总阻抗。
由式(4)导出感抗XL为
联立式(2)和式(3),感抗XL又可表达为
联立式(5)和式(6)可求得气隙长度为
放大电流与砂轮表面突出高度关系公式为
式(8)中传感器杠杆臂长L1、传感器杠杆臂长L2、交流电源频率f、线圈匝数N、空气磁导率μ0、气隙截面积A0、交流电源电压U、保护电阻R、放大倍数V皆为已知常量,放大后的电流I与砂轮表面突出高度h成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的转角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设砂轮表面形貌曲线采样时间为t,放大电流I随位置变化的波形所在的坐标中对应的横坐标最大值为Xmax,对于任意的位置x所对应的转角θ为
式(9)中砂轮角速度ω0、采样时间t、最大位置Xmax对于特定的采样曲线皆为已知常量,位置x与转角θ成一一对应关系。
结合图3和图4可见,所述的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如下:
以磨粒与工件接触的最低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所示。则磨粒G的轨迹方程为
x=vwt+rssinθ (10)
y=rs(1-cosθ) (11)
其中vw为工件的进给速度;rs为砂轮的半径,t为时间,θ为砂轮的转角,由于θ非常小,则sinθθ,则有θ2=2(1-cosθ)。此外,vs=rsω,ω为砂轮角速度,且有θ=ωt,可以导出
vst=rsθ (12)
将式(12)代入式(10)中可得
将θ2=2(1-cosθ)代入式(11)中可得
联立式(13)和(14),消去θ可得磨粒G的轨迹方程如式(15)所示。
可进一步写为
为了计算两颗磨粒轨迹的交点,在第一颗磨粒G1与工件的接触点处O1处建立局部坐标系,该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重合,如图4所示,则根据式(16)该磨粒的在局部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式中下标1表示第一颗磨粒,r1为该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由于第一颗磨粒的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重合,则第一颗磨粒在全局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在第二颗磨粒G2与工件的接触点处O2处建立相应的局部坐标系,该磨粒在局部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式中下标2表示第二颗磨粒,r2为该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
全局坐标系原点O与局部坐标系原点O2沿X轴方向的距离L为
其中φ为第2颗磨粒与第1颗磨粒之间的夹角。
全局坐标系原点O与局部坐标系原点O2沿Y轴方向的距离Δr为
Δr=r2-r1 (21)
进而磨粒G2在全局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磨粒Gi在全局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为
其中ri为第i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θi为第i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
联立式(18)和式(22)可得
相邻磨粒在全局坐标系中的交点方程可以写作
其中ri+1为第i+1颗磨粒与砂轮中心的距离,θi+1为第i+1颗磨粒与第一颗磨粒所在位置之间的夹角。
根据式(23)求出取样长度内的每颗磨粒的在工件上生成的轨迹,根据式(25)求出相邻两颗磨粒的交点,选取相邻交点间的弧线组成的轨迹即为磨削加工后工件表面生成的形貌曲线。
结合图9可见,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图9中工件表面形貌曲线所处的坐标系中找出轮廓最小二乘中线O1O1,中线方程为y=f(x),工件表面形貌曲线方程为y=z(x),取样长度lr为2.5mm,对应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值为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如前所述,图9中工件表面形貌曲线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找出该矩阵中最大值Cmax和最小值Cmin,在取样长度lr上对应的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为
Rz=Cmax-Cmin (27)
一种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砂轮表面形貌测量装置捕获砂轮的表面形貌曲线,并将曲线的波峰点处的横纵坐标即为砂轮表面磨粒相对转角位置及突出高度存储为矩阵Aij,如图6所示;
(2)通过有效磨粒判定条件式(1),从形貌矩阵Aij选择满足条件的波峰点,存储相应的横纵坐标生成新的矩阵Bij,如图7、图8所示,其中h1线为最高磨粒线,h2线为有效磨粒选择线;
(3)根据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生成工件表面形貌曲线,并将曲线上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存储为一维矩阵Cm,如图9所示;
(4)根据式(26)计算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值;
(5)根据式(27)计算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