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6618B -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6618B
CN102946618B CN201110234731.9A CN201110234731A CN102946618B CN 102946618 B CN102946618 B CN 102946618B CN 201110234731 A CN201110234731 A CN 201110234731A CN 102946618 B CN102946618 B CN 102946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load
subscriber equipment
load migration
sharing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47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6618A (zh
Inventor
王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47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466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9902 priority patent/WO2013023549A1/zh
Priority to JP2014525291A priority patent/JP5744334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946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6618A/zh
Priority to US14/180,835 priority patent/US2014016263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6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6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6Hybrid resource partitioning, e.g. channel borrowing
    • H04W16/08Load shed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在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负载分担装置、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包括该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节点的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可以应用该负载分担方法的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节点以及包括该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节点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与处于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即UE)(例如,手机等)进行信息传递。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传递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例如,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高级长期演进方案(即LTE-A)中,除了传统的数据传输功能以外,基站(即,eNB)的功能进一步包括:射频资源管理(RRM)、头压缩及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移动管理实体选择;寻呼信息的调度传输、广播信息的调度传输、设置和提供eNB的测量等。因此,在LTE-A系统中,基站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会更大。这种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传递的大的数据量会对基站造成较大的负担,有可能会影响到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带宽需求大且流量需求高的IP数据互联网业务也越来越多。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传递的数据量。
因此,需要出现一种可以有效地分担基站上的数据流量的负担分担方案,以便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可以应用该负载分担方法的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节点以及包括该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节点的通信系统,由此可以有效地分担基站上的数据传输所造成的负担,并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在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用户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判断需要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所述基站到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所述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如果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判断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则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分担节点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所述负载迁移为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所述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包括:负载分担节点从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所述基站到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站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和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如果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和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和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如果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消息;和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和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所述负载迁移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站,其包括上述的基站侧的负载分担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用户设备侧的负载分担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节点,其包括上述的负载分担节点侧的负载分担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基站、用户设备和负载分担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发起了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LTE-A网路中基站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发起了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了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侧发起负载迁移请求。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分担请求。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负载分担节点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迁移请求。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分担请求。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迁移请求。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侧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侧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侧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图1示出了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分担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10,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具体来说,基站可以根据当前的通信状态和条件判断是否可以将其承载的部分数据流量转给负载分担节点,以便减少基站的负载;或者,基站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将负载分担节点承载的数据流量迁移回给基站,以便保证通信质量。
S120,在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可以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可选地,如果基站判定不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则可以结束处理。
可以看出,在结合图1描述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可以分担基站负载的负载分担节点,所以可以降低基站上的负载,由此可以有效地分担基站的负担,并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可以在负载分担节点不适合分担流量的时候将负载迁移回基站,所以还可以保证通信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负载分担节点可以与基站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基站对应于一个负载分担节点),或者,也可以与基站形成多对一的对应的关系(即,多个基站对应于一个负载分担节点)。
另外,负载分担节点在功能上是与基站分离的,但是在物理实现时,负载分担节点可以被设置在基站上(例如,作为基站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被设置在基站以外(例如,可以被设置在诸如用户设备的其它设备上或被独立地形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负载迁移处理可以在基站侧由基站完成;而负载迁移处理的过程既可以由基站来发起,也可以由用户设备或负载分担节点来发起。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中,可以由用户设备向基站来发起负载迁移处理。具体来说,可以由用户设备来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以及由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发起了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S210,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来说,在由用户设备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请求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请求,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其它已知的或即将开发出的信令来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该负载迁移请求。
优选地,出于对负载分担后通信质量的考虑,负载分担处理可以仅针对处于低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据流量来执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基站从用户设备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中至少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S220,上述基站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并结合该用户设备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的流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从整个通信系统功耗的角度考虑,负载分担节点可以不必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以节省能耗,例如,在已知的通信量不大(基站负载不大)的时段(例如,凌晨1点到6点)中,负载分担节点可以被关闭以起到节约能耗的效果。因此,在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负载迁移请求时,需要考虑预定的关闭负载分担节点的时段的节能策略。具体来说,节能策略例如可以包括为了节约能耗而关闭负载分担节点的具体时段的信息。此外,基站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信令来从负载分担节点处获得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发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例如,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等),则可以认为用户设备处于高速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通信质量,可以判定不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发现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预定的负载分担节点不工作的时段中,则可以出于节能的考虑而判定不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在又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运动速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当前时间没有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负载分担节点不工作的时段中,同时基站发现该用户设备正在进行的数据流量很大,则基站可以判定需要针对该用户设备进行负载迁移处理。
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在负载迁移处理中,基站可以仅针对该用户设备当前进行的数据流量中的带宽需求大、流量需求高、QoS要求单一的IP数据互联网业务进行负载分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事实上,基站可以针对正在进行的数据流量中的任意类型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处理。
这样,基站可以基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在基站判定需要负载分担后,基站可以与负载分担节点进行负载迁移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基站实施负载迁移的处理过程可能不同,以下以LTE-A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还可以进行其它形式的改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LTE-A网路中基站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
S310,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业务承载变更过程。
例如,基站可以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RAB修改请求,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完成业务承载变更之后,可以向基站返回RAB修改响应。
S320,上述基站给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承载信息。
例如,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而用户设备在完成重新配置之后,可以向基站返回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S330,上述基站通知负载分担节点执行新的承载。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迁移分配消息通知负载分担节点承载变更已经完成、并要求负载分担节点释放旧的负载以便承载新分配的负载;而负载分担节点在执行新的承载之后,可以向基站返回迁移分配响应消息作为响应。其中,迁移分配消息、迁移分配响应消息可以是任意已知或未知的适合用于传递迁移分配信息和迁移分配响应信息的消息。
由此,基站可以实现与从基站至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用户设备不仅可以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还可以发起由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发起了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S410,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来说,在由用户设备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情况下,基站可以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请求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请求。基站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即将开发出的合适信令来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该负载迁移请求。
与用户设备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情况类似,出于对负载分担后通信质量的考虑,可以仅针对处于低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据流量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因而,该负载迁移请求中至少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负载迁移请求中至少可以包括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无线链接失败信息、表明用户设备是否超出服务范围的信号质量等。
S420,上述基站根据负载迁移请求和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具体来说,基站可以根据负载迁移请求并结合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例如,如果基站发现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则基站可以判定负载分担节点不再适合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因而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用户设备上报的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表明用户的通信质量不好;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关闭负载分担节点的时段内。
这样,基站可以基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并结合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在基站判定负载分担节点不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执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
基站执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类似于以上结合图3描述的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处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得说明书保持简洁。
第二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中,可以由负载分担节点向基站来发起负载迁移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中,用户设备可以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以及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负载分担节点仅可以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中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了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S510,基站从负载分担节点接收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来说,在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情况下,基站例如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请求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请求。其中,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要出现的合适信令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传递负载迁移请求。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出于对负载分担后通信质量的考虑,负载分担处理可以仅针对处于低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据流量来执行。因此,在一个示例中,基站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中至少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该移动速度可以是负载分担节点通过对正在与其进行数据通信的用户设备进行评估而获得移动速度,或者也可以是负载分担节点从基站处获得的正在与其进行数据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此外,在另一个示例中,在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情况下,基站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中至少可以包括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关于节能策略以及基站获得节能策略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说明书保持简洁。
S520,上述基站根据上述负载迁移请求和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例如,如果基站根据负载迁移请求确定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例如,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等),则可以认为用户设备处于高速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通信质量,可以判定不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即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至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
再例如,如果基站根据负载迁移请求确定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关闭负载分担节点的时段内,则基站可以判定负载分担节不能再执行负载分担处理,即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至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
这样,基站可以基于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在基站判定需要负载迁移(即负载分担节不能再执行负载分担处理)后,基站可以执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
基站执行的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的具体处理可以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进行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得说明书保持简洁。
第三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中,可以由基站来发起负载迁移处理。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是由基站而不是由用户设备来发起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以及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具体来说,在基站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数据流量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发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例如,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等),则可以认为用户设备处于高速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通信质量,可以判定不需要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其中,基站可以直接从自身获得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以及用于判断移动速度是否过大的阈值,或者,基站也可以从用户设备侧获得用户设备自身评估的移动速度。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发现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负载分担节点不工作的时段中,则可以出于节能的考虑而判定不需要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其中,基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网管系统(诸如LTE系统中的0AM)来获得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或者,也可以直接从负载分担节点处获得该节能策略。
在又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运动速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当前时间没有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负载分担节点不工作的时段中,但同时基站发现该用户设备正在进行的数据流量很大,则基站可以判定需要针对该用户设备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处理。
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在负载迁移处理中,基站可以仅针对该用户设备当前进行的数据流量中的带宽需求大、流量需求高、QoS要求单一的IP数据互联网业务进行负载分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事实上,基站可以针对正在进行的数据流量中的任意类型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处理。
这样,基站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在基站判定需要进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分担后,基站可以与负载分担节点进行负载迁移处理。基站执行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类似于以上结合图3描述的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处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得说明书保持简洁。
如上所述,基站不仅可以发起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还可以发起由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具体来说,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节能策略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与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的情况类似,出于对负载分担后通信质量的考虑,可以仅针对处于低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据流量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因而,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此外,与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的情况类似,出于对节能方面的考虑,基站可以根据负载分担节点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基站可以根据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无线链接失败信息、表明用户设备是否超出服务范围的信号质量等。基站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合适信令来从用户设备处获得这种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
例如,如果基站发现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则基站可以判定负载分担节点不再适合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因而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表明用户的通信质量不好;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定义的关闭负载分担节点的时段内。
这样,基站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在基站判定负载分担节点不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执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处理。
基站执行负载迁移处理的具体处理可以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进行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得说明书保持简洁。
以上从基站侧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进行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也可以在用户设备侧或负载分担节点侧实施。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用户设备侧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其中,负载迁移处理可以由用户设备发起,也可以不由用户设备发起。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由用户设备发起负载迁移处理以便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用户设备侧发起负载迁移处理。
610,用户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地,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的处理的流程图。
S710,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信号质量和预定阈值。
具体来说,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例如,用户设备可以评估自身的移动速度由此获得移动速度,或者,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从基站侧获得该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此外,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质量来获得其自身的通信质量。
此外,用户设备也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来获取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包括预定用户移动速度阈值和预定用户设备信号质量阈值。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从基站侧获得该预定阈值或者也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侧设定该预定阈值。
S720,上述用户设备基于获得的用户设备的移动设备和预定阈值或通信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来说,在用户设备正在与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较低且通信质量较好,用户设备判定可以发送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请求。在用户设备正在与负载分担节点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阈值或者发现通信质量不佳,用户设备可以判定需要发送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请求。
这样,用户设备可以判定是否需要向基站发射负载迁移请求。
回到图6,如果610中用户设备判定需要发送,执行S620。
S620,上述用户设备向上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进行负载迁移的负载迁移请求。
其中,负载迁移请求可以请求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进行负载迁移,或者,也可以是请求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进行负载迁移。关于负载迁移请求的技术细节,可以参加之前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说明书保持简洁。
S630,上述用户设备从上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RRC连接信令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
S640,上述用户设备向上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例如,在连接重配置完成后,用户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这样,在用户设备侧完成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发起的负载分担方法。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而不是由用户设备来发起负载迁移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分担请求。
S810,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负载迁移可以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迁移,或者,也可以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迁移。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RRC连接信令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
S820,上述用户设备向上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例如,在连接重配置完成后,用户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这样,在用户设备侧完成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的负载分担方法。
第五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负载分担节点侧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其中,负载迁移处理可以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也可以不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迁移处理以便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方法。其中,负载迁移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进行负载迁移的迁移。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负载分担节点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迁移请求。
S910,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地,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的处理的流程图,包括S1010和S1020。
S1010,负载分担节点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节能策略。
具体来说,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从用户设备侧获得用户设备自身评估的移动速度,或者也以从基站侧获得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此外,负载分担节点也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来获取预定阈值。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广播消息从基站侧获得该预定阈值。
此外,负载分担节点可以从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直接获得该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
S1020,负载分担节点基于用户设备的移动设备和预定阈值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具体来说,如果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定阈值,则可以判定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否则,则可以判定不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此外,如果确定当前时间处于节能策略限定的负载分担节点不工作的时段内,也可以判定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这样,用户设备可以判定是否需要向基站发射负载迁移请求。
S920,上述负载分担节点向上述基站发送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的负载迁移请求。
其中,负载迁移请求可以是请求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进行负载迁移。关于负载迁移请求的技术细节,可以参加之前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说明书保持简洁。
S930,上述负载分担节点从上述基站接收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消息。
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合适的信令来从基站接收消息。
S940,上述负载分担节点向上述基站反馈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合适的信令来向基站反馈消息。
这样,在负载分担节点完成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负载分担节点发起的负载分担方法。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由基站或用户设备而不是由负载分担节点来发起负载迁移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负载迁移可以是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也可以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实施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负载迁移请求。
S1110,负载分担节点从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
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合适的信令来从基站接收消息。
S1120,上述负载分担节点向上述基站反馈进行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例如,负载分担节点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或将来将要出现的合适的信令来向基站反馈消息。
这样在负载分担节点侧完成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基站或负载分担节点发起的负载分担方法。
与上述的方法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
第六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图12示出该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负载分担装置包括:判断单元1210和执行单元1220。判断单元1210可以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执行单元1220可以在所述判断单元1210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可以看出,通过利用结合图12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基站侧的负载分担装置,可以降低基站上的负载,由此可以有效地分担基站的负担,并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可以在负载分担节点不适合分担流量的时候将负载迁移回基站,所以还可以保证通信质量。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上述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可以呈现为不同的结构并执行相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其中,接收子单元可以用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而判断子单元可以用于根据负载迁移请求、用户设备的当前数据流量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根据从用户设备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基站至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其中,接收子单元可以用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而判断子单元可以根据负载迁移请求和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根据从用户设备处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至基站的负载迁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其中,接收子单元可以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中的至少一个;而判断子单元可以根据负载迁移请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根据从负载分担节点接收的负载迁移请求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至基站的负载迁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可以包括判断子单元。所述判断子单元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数据流量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基站至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可以包括判断子单元。所述判断子单元可以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至基站的负载迁移。
此外,根据不同的网络条件,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单元可以被实施为不同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执行单元可以包括发起子单元、配置子单元和通知子单元。其中,发起子单元可以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业务承载变更过程;配置子单元可以给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承载信息;通知子单元,可以通知所述负载分担节点执行新的承载。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执行单元可以实现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的负载迁移。
第七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图13示出该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负载分担装置包括:判断单元1310、发送单元1320、接收单元1330、反馈单元1340。其中,判断单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发送单元可以在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接收单元可以从所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反馈单元可以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可以向基站发起负载迁移请求,并根据基站的指令来实现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上述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可以呈现为不同的结构并执行相应的功能。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可以包括获取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该获取子单元可以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和预定阈值。而判断子单元可以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移动速度和用户设备信号质量任何一个满足预定阈值条件,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预定阈值包括预定用户移动速度阈值和预定用户设备信号质量阈值。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第八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图14示出该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负载分担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410、反馈单元1420。其中,接收单元可以从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反馈单元可以向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可以根据基站的指令来实现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第九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图15示出该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5所示,负载分担装置包括:判断单元1510、发送单元1520、接收单元1530、反馈单元1540。其中,判断单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发送单元可以在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接收单元可以从基站接收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消息;反馈单元可以向基站反馈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可以向基站发起负载迁移请求,并根据基站的指令来实现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上述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可以呈现为不同的结构并执行相应的功能。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可以包括获取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该获取子单元可以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而判断子单元可以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设备和预定阈值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移动速度和用户设备信号质量任何一个满足预定阈值条件,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预定阈值包括预定用户移动速度阈值和预定用户设备信号质量阈值。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判断单元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第十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图16示出该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6所示,负载分担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610、反馈单元1620。其中,接收单元可以从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反馈单元可以向基站反馈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可以根据基站的指令来实现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装置与方法是对应的,因而,关于上述装置以及其中的单元部件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见之前结合方法进行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以使说明书保持简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在基站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的基站、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的用户设备以及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在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的负载分担节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至少一个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基站、至少一个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负载分担节点的通信系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在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所述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包括:
所述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数据流量和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或者,所述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包括:
所述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和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或者,所述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包括:
所述基站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包括:
所述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业务承载变更过程;
所述基站给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承载信息;
所述基站通知所述负载分担节点执行新的承载。
3.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判断需要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则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所述负载迁移是从所述基站到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
用户设备基于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移动速度和用户设备信号质量任何一个满足预定阈值条件,则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预定阈值包括预定用户移动速度阈值和预定用户设备信号质量阈值。
5.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如果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判断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则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所述负载分担节点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负载迁移的消息,所述负载迁移为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到所述基站的负载迁移;
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所述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包括:
所述负载分担节点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移动速度的预定阈值以及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
所述负载分担节点基于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移动速度的预定阈值以及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7.一种基站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和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确定需要进行负载迁移的情况下,在负载分担节点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迁移;
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
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数据流量以及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或者,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从用户设备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和
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和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或者,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从负载分担节点处接收负载迁移请求,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包括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中的至少一个;和
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迁移请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迁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包括:
发起子单元,用于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业务承载变更过程;
配置子单元,用于给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承载信息;和
通知子单元,用于通知所述负载分担节点执行新的承载。
9.一种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发送单元,用于如果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消息;和
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与负载迁移相关的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所述负载迁移是从基站到负载分担节点的负载迁移或者是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断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和预定阈值;
判断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移动速度和用户设备信号质量任何一个满足预定阈值条件,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所述预定阈值包括预定用户移动速度阈值和预定用户设备信号质量阈值。
11.一种负载分担节点侧的无线通信中的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发送单元,用于如果判定需要则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向所述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消息;和
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进行从负载分担节点到基站的负载迁移的响应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和
判断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和预定阈值以及负载分担节点的节能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负载迁移请求。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负载分担装置。
1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负载分担装置。
15.一种负载分担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负载分担装置。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与所述基站对应的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载分担节点。
CN201110234731.9A 2011-08-16 2011-08-16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Active CN102946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4731.9A CN102946618B (zh) 2011-08-16 2011-08-16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PCT/CN2012/079902 WO2013023549A1 (zh) 2011-08-16 2012-08-10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JP2014525291A JP5744334B2 (ja) 2011-08-16 2012-08-10 負荷分散方法、基地局、ユーザ装置、負荷分散ノード、及びシステム
US14/180,835 US20140162631A1 (en) 2011-08-16 2014-02-14 Load sharing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load sharing nod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4731.9A CN102946618B (zh) 2011-08-16 2011-08-16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6618A CN102946618A (zh) 2013-02-27
CN102946618B true CN102946618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71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4731.9A Active CN102946618B (zh) 2011-08-16 2011-08-16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62631A1 (zh)
JP (1) JP5744334B2 (zh)
CN (1) CN102946618B (zh)
WO (1) WO20130235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9002B2 (en) * 2013-08-08 2018-12-18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US9877259B2 (en) 2014-03-31 2018-0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ynamic energy-efficient transmit point (TP) muting for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V-RAN)
CN106416330B (zh) * 2014-06-04 2020-07-10 诸暨易和项目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私人低功率节点、无线接入点、用户设备和建立连接方法
CN112929924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承载迁移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41A (zh) * 2009-04-23 2009-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7365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演进基站间链路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CN101925123A (zh) * 2009-06-12 2010-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区域池中负荷均衡的方法、系统及相关功能实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4470A (ja) * 2000-12-28 2002-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JP2005117357A (ja) * 2003-10-08 2005-04-28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管理装置
JP2006352477A (ja) * 2005-06-15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監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472359B2 (en) * 2009-12-09 2013-06-25 Meru Networks Seamless mobil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AU2007270460A1 (en) * 2006-07-05 2008-01-10 Nec Corpor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load distribution device, centralized controll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load distribution program
CA2662572A1 (en) * 2006-10-03 200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to any cell of a target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27705B (zh) * 2007-01-17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终端至宏小区的方法及系统、终端、接入节点和网关
WO2008110100A1 (fr) * 2007-03-09 2008-09-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mise en œuvre d'une migration de charge d'une zone commune
US20090168725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handover management
WO2010052988A1 (ja) * 2008-11-07 2010-05-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端末割当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339370B2 (ja) * 2009-11-11 2013-11-13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全体の消費電力を低減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起動方法
US9031530B2 (en) * 2010-11-08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n powering on sleeping network entit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41A (zh) * 2009-04-23 2009-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7365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演进基站间链路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CN101925123A (zh) * 2009-06-12 2010-1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区域池中负荷均衡的方法、系统及相关功能实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3549A1 (zh) 2013-02-21
JP5744334B2 (ja) 2015-07-08
US20140162631A1 (en) 2014-06-12
CN102946618A (zh) 2013-02-27
JP2014526209A (ja)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846B (zh) 双连接的测量配置方法、测量方法、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US10624141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59859B1 (ko) 통합된 wlan/3gpp 라디오 액세스 기술들을 위한 라디오 리소스 제어(rrc) 프로토콜
CN112533227B (zh) 用于体验质量测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789949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CN10510104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21477B (zh) 调度请求周期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24591A1 (zh) 一种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KR102305866B1 (ko) 측정 간격 구성 방법, 장치, 기기, 단말 및 시스템
WO2018105263A1 (ja) 端末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1356161B (zh)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装置
WO2017215275A1 (zh)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15525539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をデバイス間通信へとオポチュニスティック型で負荷軽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792287A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06418A (zh)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202203538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CN1137474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946618B (zh) 负载分担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负载分担节点和系统
CN108781479A (zh) 多播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5023016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distribution server
CN106788646B (zh) 用于利用虚拟小区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9214355A1 (zh) 一种确定rrm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KR20130060194A (ko) 무선링크 실패 정보의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8148478A (ja) 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WO202202208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