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9874B -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9874B
CN102939874B CN2012104017619A CN201210401761A CN102939874B CN 102939874 B CN102939874 B CN 102939874B CN 2012104017619 A CN2012104017619 A CN 2012104017619A CN 201210401761 A CN201210401761 A CN 201210401761A CN 102939874 B CN102939874 B CN 102939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st control
pest
control liquid
ornamental plant
controll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17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9874A (zh
Inventor
尹洪卫
刘黾
吴小业
吴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LANDSC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NAN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017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9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9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配制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麝香颗粒、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巴豆油、聚乙烯醇、粘合剂FLOBOND组成;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30~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好且环保、无污染、易实施和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无污染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障园林植物免受虫害,使园林植物快速健康成长,多采用喷洒农药方式防治园林植物虫害。但农药多含毒性,易对空气等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通过喷洒农药防治园林植物虫害,不但能致虫害死亡,还将毒杀有益动物,不利于环保和生态平衡。另外,农药喷洒在园林植物上后易挥发,使得农药仅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药效,无法达到长期、彻底防治虫害的效果。随着生物科技发展,行业中亦曾尝试采用生物防治方式治理虫害,也即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但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尚未成熟,防治效果不佳,且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需结合气候、土质等环境条件引入能够抑制虫害生长的生物,实施难度大,且有地域条件限制,不易普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同,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且环保、无污染、易实施和推广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制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011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02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制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20~4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毒狼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5~10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30~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
上述配方中,麝香颗粒选用人工麝香颗粒即可。麝香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多制成香料或入药,对人体而言,麝香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能功效。由于麝香属于珍贵的药材或香料,因此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将麝香用于虫害防治的技术先例。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麝香散发出的气味,对人体而言是香味,但却对虫害具有刺激作用,因此创新将麝香用于虫害防治,利用其气味对病虫害的刺激,能起到驱赶虫害的作用。考虑到麝香较为珍贵,因此本发明人通过长期实践表明,将麝香与其它组分的合理搭配,并设置科学的配比,即能利用较少的麝香达到良好驱散虫害的效果。经过大量实验的分析对比,本发明人发现,麝香与樟木油混合后的混杂气味,能够对虫害形成强烈刺激而达到驱赶虫害的技术效果。并且麝香与樟木油的重量比为1:10~1:2.5时,效果最佳。另外,虽然麝香能够引起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能功效。但发明人经过实验证明,摄入微量的麝香,能够使虫害麻痹、中毒,因此,即使部分虫害未能被麝香与樟木油的混杂气味驱赶,其食入含有麝香的病虫害防治液后,亦会因麻痹或中毒而死亡,确保有效防治虫害。
樟木油是樟树根通过人工蒸发出来的挥发油,对人体有药用功能,本发明中主要利用樟木油的气味,以及樟木油与麝香的混杂气味驱赶病虫害。另外,樟木油中含有α-蒎烯、莰烯、木质酚等杀虫成分,能够有效的毒杀虫害。
现有技术对川楝素的研究较多,因此也较多的将川楝素运用于杀虫。川楝素是具有拒食和胃毒作用的活性物质,对虫害具有胃毒、触杀和拒食作用,害虫取食和接触川楝素后,可阻断神经中枢传导,破坏中肠组织与各种解毒酶系及呼吸代谢作用,影响消化吸收,丧失对食物的味觉功能,以拒食导致害虫生长发育不正常而死亡。在传统的杀虫剂中,川楝素往往作为主要成份用于毒杀虫害,而本发明中的虫害防治液,是在加入麝香和樟木油等主要成份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川楝素辅以毒杀未被驱赶的虫害。
狼毒素是瑞香狼毒植物的提取物,现有技术对狼毒素研究亦较多,常将狼毒素运用于杀虫,狼毒素中含有二萜等杀虫有效成份,具有广普的杀虫作用。本发明中的虫害防治液,是在加入麝香和樟木油等主要成份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狼毒素辅以毒杀虫害,扩大虫害防治液的适用范围,使虫害防治液能够毒杀更多种类的虫害。
巴豆油是亚洲产的一种小树巴豆的种子中获得的有毒性的黏稠液体,具有毒性,在医药领域主要起逐痰通窍、逐水泻下的功效。现有技术中较少研究巴豆油在园林植物虫害方面的应用,申请号为00113967.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色植物杀虫剂,该杀虫剂采用巴豆油制成或由巴豆油、丝瓜子油和吐温组成,该专利申请还公开了在果蔬叶片上喷洒上述杀虫剂,害虫接触后皮肤刺激烧灼翻动而死或粘膜刺激中毒而死。本发明与该专利申请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但取得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虫害防治液是将巴豆油与麝香、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混合制成,巴豆油不但能使害虫接触后皮肤刺激烧灼翻动而死或粘膜刺激中毒而死,还能与麝香、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产生混合毒性,使虫害在短时间内各种毒性并发迅速死亡。并且,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本发明的虫害防治液中,巴豆油与川楝素混合后能够使虫害的消化系统功能失效,即使虫害防治液无法毒杀虫害,虫害亦将无法进食,最终饥饿而亡。
聚乙烯醇在本发明的虫害防治液中起到缓释和粘结作用,用于控制麝香、樟木油、狼毒素中的挥发成份的挥发速度,使得病虫害防治液长时有效。同时,采用聚乙烯醇溶液有利于将麝香、樟木油、狼毒素、巴豆油等成份均匀混合,确保虫害防治液的防治功效。
粘合剂FLOBOND是一种高分子丙烯酰胺聚合(PAM)而成的非离子均聚物胶粉,在虫害防治液中起到附着剂的作用。加入粘合剂FLOBOND后,将虫害防治液喷洒或涂布在园林植物的叶面或枝茎上能附着在叶面或枝茎上,保障虫害防治液的驱虫和杀虫功效。
本发明人通过实验证明,虫害防治液中的各组分的配比变化对虫害防治液的防治效果有影响,例如某一个组分的配比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影响防治效果。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对比发现,虫害防治液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时,对虫害的防治效果最佳:
这是因为,各个组份在虫害防治液中既各自起到独立的防治效果,又需与其它组份混杂起到共同防治作用。例如,麝香可独立其对虫害起刺激作用,能够使虫害麻痹、中毒,又能够与樟木油混合产生混杂气味,对虫害形成强烈刺激而达到驱赶虫害。又例如,川楝素可独立用于毒杀虫害,巴豆油可使害虫接触后皮肤刺激烧灼翻动而死或粘膜刺激中毒而死,但巴豆油与川楝素混合后能够使虫害的消化系统功能失效。鉴于以上原因,各组分的配比需得到合理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虫害防治效果。
通过将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可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实时散发驱虫气味,使虫害远离园林植物。所述盛放装置可为设有透气孔的盛放盒或盛放箱,或者设有通气孔的盛放袋。
实际实施时,亦可将盛放装置挂在园林植物的主要枝干上,避免害虫靠近园林植物上部。
进一步地,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后,在园林植物枝茎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园林植物枝茎喷洒或涂布虫害防治液,可以防止园林植物枝茎上发生虫害。
再进一步地,沿园林植物根基周围施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形成以园林植物根基为圆心的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所述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一方面能够杀除土壤中的虫害,另一方面将在园林植物根基周围形成保护圈,使圈外的害虫无法爬越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有利于抑制土壤中的虫害向枝茎或叶面转移,从而进一步巩固虫害防治效果。
优选地,所述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的内周壁与园林植物根基距离为10~50厘米。
具体实施时,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虫害防治液,或者在园林植物枝茎喷洒或涂布虫害防治液,均以叶面或枝茎90%以上面积沾有虫害防治液为准。沿园林植物根基周围施洒虫害防治液时,则以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区域内的土壤表面2~5厘米充分湿润为准。且优选地,所述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宽度以5~10厘米为宜。
本发明中,先取聚乙烯醇按照1:20~4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一方面是考虑到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制虫害防治剂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将聚乙烯醇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后,易使聚乙烯醇与各主要成份均匀混合,以及各主要成份各彼此均匀混合。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聚乙烯醇的缓释和粘结作用,用于控制麝香、樟木油、狼毒素中的挥发成份的挥发速度,使得病虫害防治液长时有效。同时,采用聚乙烯醇溶液有利于将麝香、樟木油、狼毒素、巴豆油等成份均匀混合,确保虫害防治液的防治功效。
先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同样考虑到使麝香能与其它成份充分混合。而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以及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毒狼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后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5~10分钟,是利用低温和密封条件,防止挥发成份的挥发,确保药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麝香颗粒、樟木油、川楝素、毒狼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和聚乙烯醇混合制成虫害防治剂,各个组份在虫害防治液中既各自起到独立的防治效果,又与其它组份混杂起到共同防治作用,形成对虫害的综合防治,增强了虫害防治效果。
2、本发明的虫害防治剂无毒,用于防治园林植物虫害,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
3、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是将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再取虫害防治剂,按照1:30~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易实施和推广,且由于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叶面及枝茎均设置虫害防治液,形成多维防护,更能有效防治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描述,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对10株白玉兰进行虫害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制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06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制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4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1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毒狼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1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10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白玉兰底下;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白玉兰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
上述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中的虫害防治剂每30天更换一次,每次用量为50~200克,在白玉兰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时,每间隔30天喷洒一次,且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白玉兰底下和在白玉兰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同日进行。
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白玉兰底下和在白玉兰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前,每隔3日仔细观察10株白玉兰的树叶一次,连续观察12日,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白玉兰底下和在白玉兰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起,每隔3日仔细观察10株白玉兰的树叶一次,连续观察60日。观察结果表明,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之前,10株白玉兰受到不同程度的虫害,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第6日之后,10株白玉兰不受虫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对由20株不同品种植物组成的园林植物进行虫害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制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07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制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2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5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周边;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3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后,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
上述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中的虫害防治剂每40天更换一次,每次用量为50~100克,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和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时,每间隔40天喷洒一次,且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周边、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和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同日进行。
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前,每隔3日仔细观察20株园林植物的树叶和枝茎一次,连续观察12日;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在园林植物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起,每隔3日仔细观察20株园林植物的树叶和枝茎一次,连续观察60日。观察结果表明,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之前,20株园林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虫害,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第3日之后,20株园林植物不受虫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对由2株含笑花进行虫害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置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08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置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3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20℃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20℃的密封条件下搅拌8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含笑花底下;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4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含笑花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含笑花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后,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
同时,沿含笑花根基周围施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形成以含笑花为圆心的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的内周壁与含笑花根基距离为10厘米。
上述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中的虫害防治剂每50天更换一次,每次用量为20克,在含笑花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和在园林植物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以及沿含笑花根基周围施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形成以含笑花根基为圆心的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时,每间隔50天实施一次,且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含笑花底下、在含笑花叶面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和在含笑花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同日进行。
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含笑花底下、在含笑花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含笑花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前,每隔3日仔细观察2株含笑花的树叶和枝茎一次,连续观察12日;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含笑花底下、在含笑花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在含笑花枝茎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起,每隔3日仔细观察2株含笑花的树叶和枝茎一次,连续观察60日。观察结果表明,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之前,2株含笑花受到不同程度的虫害,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第6日之后,2株含笑花不受虫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对一亩朱顶红进行虫害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置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GDA0000345156520010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置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5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1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毒狼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1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10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多个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多个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按照一定间隔,放置在朱顶红丛中;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朱顶红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
上述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中的虫害防治剂每30天更换一次,每次用量为100克,在朱顶红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时,每间隔30天喷洒一次,且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朱顶红丛中和在朱顶红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同日进行。
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朱顶红丛中和在朱顶红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前,抽取一平米内的朱顶红,每隔3日仔细观察叶面一次,连续观察12日,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朱顶红丛中和在朱顶红叶面喷洒所述虫害防治液之日起,抽取一平米内的朱顶红,每隔3日仔细观察叶面一次,连续观察60日。观察结果表明,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之前,所抽取的一平米内的朱顶红受到不同程度的虫害,实施本发明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第5日之后,所抽取的一平米内的朱顶红不受虫害。
除了以上实施例以外,本发明人还利用本发明方法在其它数量、品种的园林植物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确能取得良好的虫害防治效果,具有环保、易实施、无污染的优点,在此则不一一列举。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配制虫害防治剂,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Figure FDA0000364286890000011
所述虫害防治剂的配制是按上述配方用量,取聚乙烯醇按照1:20~40的重量比与水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麝香颗粒研磨成麝香粉末,再将麝香粉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樟木油、川楝素、狼毒素、巴豆油、粘合剂FLOBOND,在15℃~25℃的密封条件下搅拌5~10分钟得虫害防治剂;
二、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置入设有透气孔的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再将虫害防治剂盛放装置放置在园林植物底下或周边;再取步骤一所得虫害防治剂,按照1:30~50的重量比,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虫害防治液,再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以叶面90%以上面积沾有虫害防治液为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园林植物叶面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后,在园林植物枝茎喷洒或涂布所述虫害防治液,以枝茎90%以上面积沾有虫害防治液为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园林植物根基周围施洒所述虫害防治液,形成以园林植物根基为圆心的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以虫害防治液保护带区域内的土壤表面2-5厘米充分湿润为准,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宽度为5-1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防治液保护环带的内周壁与园林植物根基距离为10~50厘米。
CN2012104017619A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9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7619A CN102939874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7619A CN102939874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874A CN102939874A (zh) 2013-02-27
CN102939874B true CN102939874B (zh) 2013-12-04

Family

ID=4772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17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9874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98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5670A (zh) * 2014-11-24 2016-08-24 北京衡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土壤病虫害的植物源有机农药
CN105076087A (zh) * 2015-09-30 2015-11-25 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一种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7912199B (zh) * 2017-11-17 2019-10-2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一种快速杀死梨瘿蚊幼虫的方法
CN109328789A (zh) * 2018-11-19 2019-02-15 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济宁市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一种减少金银花尺蠖危害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2A (zh) * 1993-10-08 1995-04-12 西北农业大学 复合楝素杀虫剂及其制法
CN1106995A (zh) * 1994-11-22 1995-08-2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天然植物杀虫保护剂
CN1217883A (zh) * 1998-10-21 1999-06-02 李德云 苦楝复方植物农药
CN1332963A (zh) * 2001-02-26 2002-01-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楝素杀虫剂组合物
CN1351834A (zh) * 2000-11-08 2002-06-05 杨凌屹立生化有限公司 绿色植物杀虫剂
CN1362021A (zh) * 2002-01-25 2002-08-07 杨凌大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狼毒素杀虫剂
CN1409968A (zh) * 2002-09-18 2003-04-16 张杰克 生物农药狼毒素水乳剂的制备工艺
CN1957713A (zh) * 2005-11-04 2007-05-09 上海绿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223892A (zh) * 2008-01-25 2008-07-23 辛贵有 含有川楝素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2A (zh) * 1993-10-08 1995-04-12 西北农业大学 复合楝素杀虫剂及其制法
CN1106995A (zh) * 1994-11-22 1995-08-2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天然植物杀虫保护剂
CN1217883A (zh) * 1998-10-21 1999-06-02 李德云 苦楝复方植物农药
CN1351834A (zh) * 2000-11-08 2002-06-05 杨凌屹立生化有限公司 绿色植物杀虫剂
CN1332963A (zh) * 2001-02-26 2002-01-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楝素杀虫剂组合物
CN1362021A (zh) * 2002-01-25 2002-08-07 杨凌大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狼毒素杀虫剂
CN1409968A (zh) * 2002-09-18 2003-04-16 张杰克 生物农药狼毒素水乳剂的制备工艺
CN1957713A (zh) * 2005-11-04 2007-05-09 上海绿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223892A (zh) * 2008-01-25 2008-07-23 辛贵有 含有川楝素的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兴等.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第04期),
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张兴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830(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874A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9751B (zh) 有机富硒稻的种植方法
CN104397058B (zh) 一种中草药绿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8895A (zh) 植物源蔬菜杀虫剂
CN102939874B (zh) 一种园林植物虫害预防方法
CN107624577A (zh) 一种花生高产绿色环保种植方法
CN108605719A (zh) 一种香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
CN104542748A (zh) 一种防治韭蛆的植物源药剂
CN103814969A (zh) 驱虫剂制备方法
CN106613159A (zh) 能提高大豆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3739408A (zh) 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沼液复合杀虫剂
CN106689239A (zh) 一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驱避剂及其配制方法与应用
CN107637349A (zh) 一种防控葡萄蓟马的方法
KR20170033470A (ko) 유황 함유량이 높은 부추 재배방법 및 유황 함유량이 높은 부추
CN107535533B (zh) 一种趋避甘薯小象甲的方法
CN102613212A (zh) 蔬菜根结线虫的植物源药剂
CN103960241A (zh) 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农药组合物及方法
CN106490049A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8901A (zh) 一种天柱剑毫茶叶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15053913A (zh) 一种地下虫害防治复合药剂及方法
CN101396024B (zh)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18018B (zh) 一种防治刺梨树上黄刺蛾的方法
CN105061065A (zh) 一种韭菜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74784A (zh) 一种植物提取农药无残留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CN109134124A (zh) 能够防治虫害的花生种植专用肥
CN109220525A (zh) 一种红托竹荪无公害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125 10 building, 1 building, extension center, Dongcheng cultural center, Dongyuan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NGNAN ECOLOGICAL CULTURE TRAVE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125 27 Guangming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ngnan Landscap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andscape plant pest control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Pledgee: GF finance leasing (Guangdong) Co.,Ltd.

Pledgor: LINGNAN ECOLOGICAL CULTURE TRAVE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440020065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8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Pledgee: GF finance leasing (Guangdong) Co.,Ltd.

Pledgor: LINGNAN ECOLOGICAL CULTURE TRAVE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44002006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