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8774A -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 Google Patents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774A
CN102938774A CN 201110344748 CN201110344748A CN102938774A CN 102938774 A CN102938774 A CN 102938774A CN 201110344748 CN201110344748 CN 201110344748 CN 201110344748 A CN201110344748 A CN 201110344748A CN 102938774 A CN102938774 A CN 102938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vc
network configuration
gvc network
configuration
indivi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44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3447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87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Description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技术领域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提供全息协同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具有原始创新性。 
本项发明属于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网络组织和网络管理 ( NA / GVC ) 的网络技术支持领域,是面向全球价值链、进而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智能集成一体化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 
NA / GVC乃是一种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全球价值链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全球价值链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全球价值链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GVC是针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全球价值链配置软件。通过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的DIM分析和李宗诚提出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 / 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GV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NA / GVC的关键在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全球价值链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全球价值链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NA / GVC的概念报告。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全球价值链G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 简称OS / HSO,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发明内容
(1)对于全球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科学基础。 
  ( 1. 1 )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的硬件系统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硬件系统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输入设备、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输出设备、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存储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运算器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控制器组成。其中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运算器和控制器结合在一起,可称为全息协同系统中央处理器(CPU / HSO [ GVC ])(即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运算器和控制器)。全息协同系统中央处理器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存储器,可以合称为全息协同系统主机。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输入设备。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输出设备。 
  全息协同系统中央处理器:CPU / HSO [ GVC ],它包括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运算器和控制器。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它的操作过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循环执行。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存储信息。可分为全球价值链内部内存、全球价值链外部内存、全球价值链内部外存和全球价值链外部外存。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指标:存取速度和存储容量。内存的存取速度最快,软盘最慢。存储容量是存储的信息量,它用字节(Byte)作为基本单位,1个字节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1KB = 1024 B,1MB = 1024 KB,1GB = 1024 MB。 
( 1. 2 )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的软件系统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软件系统分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系统软件:为了使用和管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的软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主要操作系统软件有Windows 95 / 98 / 2000 / NT / xp / vista / HSO [ GVC ],DOS / HSO [ GVC ],UCDOS / HSO [ GVC ],MS-DOS / HSO [ GVC ],Unix / HSO [ GVC ],OS / 2 / HSO [ GVC ],Linux / HSO [ GVC ] 等。其中,WINDOWS / HSO [ GVC ]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多任务可视化图形界面,DOS / HSO [ GVC ] 是字符命令形式的单任务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应用软件:为了某个应用目的而编写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软件,主要有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辅助教学软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辅助设计软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文字处理软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工具软件以及其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应用软件。 
一些组织——特别是那些拥有足够的内部IT技术来集成多个软件产品的组织—— 一般会选择只实现NA / GVC系统的一部分,然后为其他的NA / GVC组件或者他们应用需要的其他单独系统开发一个外部接口。比如,PeopleSoft的HRMS和财务系统可能感觉上要比SAP的HRMS解决方案要好一些。同样,一些人还可能觉得SAP的制造和CRM系统可能比PeopleSoft的相应产品要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组织可能觉得买一套NA / GVC系统还是有必要的,但它可能会从Oracle购买PeopleSoft的HRMS和财务模块,其余从SAP购买。    
理想情况下,NA / GVC只用一个数据库来存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各模块的所有数据,这些模块有:   
全球价值链纵向关联部门——全球价值链的原材料供应,任务配置,质量控制,成本配置,运行过程,系统工程,业务流程,活动领域和范围,佣金,服务,客户联系和调用中心支持,衍生产品,衍生服务
全球价值链间纵向关联部门——全球价值链间的原材料供应,任务配置,质量控制,成本配置,运行过程,系统工程,业务流程,活动领域和范围,佣金,服务,客户联系和调用中心支持,衍生产品,衍生服务
全球价值链横向关联部门——全球价值链的辅助,配套设备,零配件,外观   
全球价值链间横向关联部门——全球价值链间的辅助,配套设备,零配件,外观   
数据仓库   
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最终消费者以及社会调节机构和国内外相关者之间的各种自服务接口。
全球价值链配置的目的是使全球价值链更有效、更机动、更协调地运作。衡量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作效率,目前可用的四个判断工具为: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基础信息,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信息:现金流量和财务比率等;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信息,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总体利润等;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信息,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组织相对于竞争者的专长和弱点;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信息,包括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和人力等。 
在引人NA / GVC之前,全球价值链内信息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纸张的传递。尽管有的全球价值链已经存在这样那样的网络系统,但人们还是习惯于通过有形的文件来传达信息。这是因为全球价值链内的各个系统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缘故。NA / GVC正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运而生的,它将全球价值链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的各个功能模块有机地集成起来,与PA / GVC 和MA / GVC一起,共同共同运作。 
基于ICT产业的网络融合,本发明人进一步提出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的动态汇通网络,通过基于ICT产业网络融合的国际互联网,在全球价值链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汇集贯通起来,在全社会乃至全球实现整个资源的人机互动式配置,如图1所示。 
全网络动态汇通主要是指物流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大类网络资源配置应用的业务汇通,并不意味着物流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大类网络资源配置应用的物理融合。 
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析,全网络动态汇通可以涉及到技术汇通、业务汇通、行业汇通、终端汇通及网络汇通,如图2所示。目前更主要的是,可以考虑在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以形成全网络动态汇通的结合点。    
由本发明人推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系统,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的。
( 1. 3 ) 未来情景设想:NA / GVC的主要功能模块展望 
由于各个NA / GVC厂商的产品风格与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其NA / GVC产品的模块结构也必定相差较大。对于初次了解NA / GVC的读者来说,有时可能会觉得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NA / GVC系统。所以,在这里,我们撇开实际的产品,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角度来简单描述一下NA / GVC系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功能结构,即NA / GVC能够为全球价值链组织做什么,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模块功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NA / GVC与全球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MA / GVC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GVC一起,形成相互弥补、相互替代的关系,共同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配置,简而言之,是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配置的配置信息系统。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功能模块以不同于NA / IVC和ERP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如一些非生产性公益事业的全球价值链也可导入NA / GVC系统进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规划和配置。这里通过图3来设计NA / GVC的功能模块。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中,一般的配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运行控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资源配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和资金安排(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全球价值链进行配置。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全球价值链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配置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NA / GVC厂商将利益共同体(DIM和SHF)的资源配置纳入NA / GV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安排模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 
全球价值链中,清晰分明的资金安排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NA / GVC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NA / GVC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的金融项目模块与一般的金融项目软件不同,作为NA / GVC系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经济运行活动、物流安排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金融项目模块生成总核算表、资源配置核算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NA / GVC软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部分分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与资金安排两大块。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总核算表、投入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支出核算表、产出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支出核算表、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A1、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总核算表模块 
它的功能是处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核算表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核算表、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资源配置核算表。它是整个资源配置核算的核心,投入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支出核算表、产出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支出核算表、固定资产核算、现金配置、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 
A2、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入核算表模块 
规则设计部门的收入核算表、系统集成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模块生成部门的收入核算表;
前向关联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后向关联部门的收入核算表和协作关联部门的收入核算表。
A3、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支出核算表模块 
规则设计部门的支出核算表、系统集成部门的支出核算表和模块生成部门的支出核算表;
前向关联部门的支出核算表、后向关联部门的支出核算表和协作关联部门的支出核算表。
A4、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现金配置模块 
它主要是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配置。在NA / GVC中提供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入核算表、支出核算表、总核算表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进入总核算表。 
A5、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即完成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配置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转账凭证,并转入总核算表。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支出核算表、成本、总核算表模块集成。 
A6、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多币制模块 
这是为了适应当今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化运行,对外币结算流程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整个金融项目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配置及物流安排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配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多币制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入核算表、支出核算表、总核算表、客户订单、物流安排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A7、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核算模块 
自动进行全球价值链利益相关者的个人收入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打印个人收入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项与个人收入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总核算表。这一模块是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总核算表及成本模块集成的。 
A8、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模块 
它将依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结构、项目中心、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物流安排等信息进行部门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安排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安排的功能,主要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配置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金融项目规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规划:根据前期金融项目分析做出下期的金融项目规划、预算等。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金融项目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决策:资金安排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配置。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控制配置模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 
这一部分是NA / GVC系统的核心所在。在推广应用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下,在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大力开发建立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的基础上,NA / GVC与MA / GVC 和NA / GVC相互连接,共同将全球价值链的整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全球价值链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效益。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部门流程形成自动连接,也使得部门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经济运行脱节,影响经济运行周期。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控制配置是一个以规划为导向的先进的全球价值链组织方法。首先,全球价值链确定它的一个总系统运行规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以此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物流安排部门按此安排各种资源等等。 
A1、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主系统运行规划 
它是根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运行规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运行规划转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品规划,在平衡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规划。是全球价值链在一段时期内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的总运行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规划,是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运行规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运行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A2、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需求规划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主系统运行规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全球价值链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物流安排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规划。 
B3、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需求规划 
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规划之后,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项目中心的总项目负荷,在与项目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项目规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规划是否是全球价值链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规划。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需求规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规划。 
A4、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DIM控制 
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动态项目规划,是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项目分配到规则设计者、系统集成者和模块生成者,再进行项目排序、项目配置、项目监控。 
A5、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制造标准 
在编制规划中需要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运行的许多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标准,包括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协作项目、配套项目、全球价值链结构、程序和项目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a.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协作项目代码,对协作项目资源的配置,对每种物料给予唯一的代码识别。 
.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相关项目清单,定义全球价值链结构的技术文件,用来编制各种规划。 
c.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程序,描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运行步骤、阶段及纵向和横向关联项目的实施顺序。它包含实施程序,指明各阶段、各环节的实施手段、技术及所需要的时间表和收入分配等。 
d.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项目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序的手段、技术和人力资源构成的,从事经济运行的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单位。 
物流配置模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销配置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的配置是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产品的销售规划开始,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各种信息的配置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这样在分销配置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 
A1、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信息的配置和服务 
它能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配置,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以达到最高效率的保留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最近新出现的CRM软件,即客户关系配置,NA / GVC与它的结合必将大大增加全球价值链的效益。 
A2、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订单的配置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销售订单是NA / GVC的入口,所有的全球价值链系统运行规划都是根据它下达并进行安排的。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订单的配置是贯穿了全球价值链系统的整个流程。它包括: 
a.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客户信用分级,来审核订单交易)。 
b.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品库存查询(决定是否要延期交货、分批发货或用代用品发货等)。 
c.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品报价(为客户作不同产品的报价)。 
d.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订单输入、变更及跟踪(订单输入后,变更的修正,及订单的跟踪分析)。 
e.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交货期的确认及交货处理(决定交货期和发货事物安排)。 
B3、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这时系统根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依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各种指标做出统计,比如客户分类统计,销售代理分类统计等等,再就这些统计结果来对全球价值链实际销售效果进行评价: 
a.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统计(根据销售形式、产品、代理商、地区、销售人员、金额、数量来分别进行统计)。 
b.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销售分析(包括对比目标、同期比较和订货发货分析,来从数量、金额、利润及绩效等方面作相应的分析)。 
c.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纪录,原因分析)。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库存控制 
用来控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 
a. 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物流安排,同时作为交与物流安排部门物流安排、生产部门作系统运行规划的依据。 
b. 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 收发料的日常流程处理工作。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环节上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环节上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具体有: 
a.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 
b.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催货(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 
c.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与委外加工统计(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 
d.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价格分析(对原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批次跟踪配置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要求物资在流转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产品批次的跟踪配置,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产品批次追溯。这样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原材料、或是零部件、或是哪道工序的工艺出现问题。这时将同样有问题的产品进行隔离。 
人力资源配置模块 
从直接的层面上看,有待于开发建立的NA / GVC系统,基本上是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运行过程(功效链)为中心的,人们可以把与制造资源有关的资源作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资源来进行配置。但是,从更深的意义上来看,全球价值链内部的人力资源,应当尤其要受到全球价值链组织的关注,可视为全球价值链的资源之本。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配置,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应当加入到NA / GVC系统中来,与NA / GVC中的金融项目、生产系统一起,组成一个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全球价值链资源系统。它与传统方式下的人事配置有着根本的不同。 
A1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规划辅助决策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配置者做出最终决策。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制定职务模型,包括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和培训规划,根据担任该职位利益相关者的资格和条件,系统会提出针对本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培训建议,一旦机构改组或职位变动,系统会提出一系列的职位变动或升迁建议。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分析,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力资源成本作出分析及预测,并通过NA / GVC集成环境,为全球价值链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A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配置 
A3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核算 
a.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 
b.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与时间配置直接集成,能够及时更新,对利益相关者的薪资核算动态化。 
c.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回算功能。通过和其它模块的集成,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 
A4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工时配置 
a.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全球价值链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 
b.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及环节,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利益相关者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2)对于全球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动力学模型和制约条件。 
对于全球价值链而言,一方面,基于利益关系的产权在内部专业化和内部分工中出现的需求和供给,形成内部动力因子;另一方面,内部专业化和内部分工在基于利益关系的产权交易中出现的制度效益和制度成本,形成内部协同因子。对于内部动力因子,一方面建立产权内部交易系统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另一方面建立产权内部交易系统的基础动力分析和基础效应分析。对于内部协同因子,一方面建立制度演进系统的基本动力分析和基本效应分析,另一方面建立制度演进系统的基础动力分析和基础效应分析。作为强化动力因子,产权交易一方面有可能强化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有可能减少资源配置荷载;作为强化效应因子,产权交易一方面有可能强化配置系统功效(或效益),另一方面有可能降低配置系统消耗(或成本)。与此相关,作为强化动力因子,制度安排一方面有可能强化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有可能减少资源配置荷载;作为强化效应因子,制度安排一方面有可能强化配置系统功效(或效益),另一方面有可能降低配置系统消耗(或成本)。产权交易对于资源配置的动力效应和制度安排对于资源配置的动力效应,是密切相关的。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运行强度条件下实际直接运作的全部资源构成的。在量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被主体直接运作的全部资源量Q 与一定的运行强度C MM  之积来计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可以看作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配置负载 ( M M D  )、输运负载 ( M M C  )、加工负载 ( M M E  ) 和创新负载 ( M M B  ) 共同构成,即: 
M M M  = M M M  ( M M D  M M C  M M E  M M B  )
                = M M M  ( C M D Q M D  C M C Q M C  C M E Q M E  C M B Q M B  )        ( 2. 187 )
式中,C M D  C M C  C  M E C M B  分别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配置强度、运载强度、加工强度和创新强度,Q M D  Q M C  Q M E  Q M B  分别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对于资源的配置量、运载量、加工量和创新量。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我们可建立如下的负载动态方程: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 2. 188 )
式中
L MM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指数值;
    ζ MM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M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荷载要素指标集;
     M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输运荷载要素指标集;
     M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荷载要素指标集;
     M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荷载要素指标集;
    l MM (·)—— 关于 M D  t )、 M C  t )、 M E  t ) 和 M B  t ) 的非线性函数;
     MN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负载量;
     MS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负载量;
     ST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负载量。
    显然,一般有: 
            M SM  ( M SD  M SC  M SE  M SB  ) > M M M  ( M M D  M M C  M M E  M M B  )
而且,       M M D  < M S D  M M C  < M S C  M M E  < M S E  M M B  < M S B 
这是因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仅仅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在没有中介要素及其系统、基础要素及其系统提供辅助作用的孤立条件下直接承受的负载,这种负载显然小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负载。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负载的一个组成,系统配置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 2. 189 )
式中
L S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配置负载指数值;
    ζ SD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自然资源配置负载量;
     S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社会资源配置负载量;
     T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思维资源配置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负载的一个组成,系统输运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 2. 190 )
式中
L S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输运负载指数值;
    ζ SC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输运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自然资源输运负载量;
     S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社会资源输运负载量;
     T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思维资源输运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负载的一个组成,系统加工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10
               ( 2. 191 )
式中
L S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加工负载指数值;
    ζ SE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加工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自然资源加工负载量;
     S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社会资源加工负载量;
     T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思维资源加工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负载的一个组成,系统创新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 2. 192 )
式中
L S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创新负载指数值;
    ζ SB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创新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自然资源创新负载量;
     S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社会资源创新负载量;
     T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思维资源创新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的一个组成,主体配置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14
             ( 2. 193 )
式中
L M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负载指数值;
    ζ MD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配置负载量;
     S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配置负载量;
     T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配置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的一个组成,主体输运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16
             ( 2. 194 )
式中
L M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输运负载指数值;
    ζ MC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输运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输运负载量;
     S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输运负载量;
     T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输运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的一个组成,主体加工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18
             ( 2. 195 )
式中
L M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负载指数值;
    ζ ME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加工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加工负载量;
     S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加工负载量;
     T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加工负载量。
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的一个组成,主体创新负载可以由如下动态方程描述: 
                              ( 2. 196 )
式中
L M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负载指数值;
    ζ MB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创新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N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创新负载量;
     S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创新负载量;
T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创新负载量。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动力学主要应当研究任何给定类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在承受任意动荷载时所产生的反应。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在动力荷载下的反应主要用主体结构的变动来表示。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动力学的问题可区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负载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结构之间的动力学问题;另一个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作用和负载与主体基础结构之间的动力学问题。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负载M S M   t ) 主要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在一定的运行强度下实际运作的全部资源构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的承载力主要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作力F S M   t ) 构成。显然, 
M S M   t ) << F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不存在动力学问题;
M S M   t ) < F S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略有反应;
M S M   t ) = F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保持动力平衡;
M S M   t ) > F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需进行适当调整;
M SM   t ) >> F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甚至受到破坏。
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原则: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负载一定要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M   t ) – F S M   t ) | <ε  S                        ( 2. 199 )
    这可以当作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动力学的第一条原理;其中ε为任意小数。
    进一步地,有如下几个要求: 
    配置系统的运作负载一定要与配置系统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D   t ) – F S D   t ) | <ε  SD
    输运系统的运作负载一定要与输运系统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C   t ) – F S C   t ) | <ε  SC
    加工系统的运作负载一定要与加工系统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E   t ) – F S E   t ) | <ε  SE
    创新系统的运作负载一定要与创新系统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B   t ) – F S B   t ) | <ε  SB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作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基础结构之间,荷载主要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作力和运行负载共同构成,记作M t ),即M M S M  t ),F S M  t ));承载力主要由周围环境承载力E S M  t ) 和集中协调承载力C SM  t ) 共同构成,记作B S M  t ),即B SM  E S M  t ),C S M  t ))。
设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的最大承载力为B * S M   t )。显然, 
M S   t ) << B *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不存在动力学问题;
M S   t ) < B * S M   t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略有反应;
M S   t ) = B * S M   t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保持动力平衡;
M S   t ) > B *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需进行适当调整;
M S   t ) >> B * S M   t ) 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甚至受到破坏。
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原则: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作力和运行负载一定要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t ) –B * S M   t ) | <ε  S                          ( 2. 200 )
    这可以当作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结构动力学的第二条原理。
    进一步地,有如下几个要求: 
    配置系统的运作力和运行负载一定要与配置系统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D   t ) –B * S D   t ) | <ε  S D
    输运系统的运作力和运行负载一定要与输运系统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C   t ) –B * S C   t ) | <ε  S C
    加工系统的运作力和运作负载一定要与加工系统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E   t ) –B * S E   t ) | <ε  S E
    创新系统的运作力和运行负载一定要与创新系统基础结构的承载力相适应,即
                          | M S B   t ) –B * S B   t ) | <ε  S B
    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结构动力平衡,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 I ) 对第i种资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作力F * S Mi t ) 的衰减率β  i  )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 0, T ] 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ε  i  ,即
                           β  i  ) ≤ ε  i  ,  t ∈[ 0, T ]                        ( 2. 201 )
     ( II ) 由第i种资源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构成的荷载M S Mi t )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 0, T ] 内必须不大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对于第i种资源的运作力F * S Mi t ),即
                 M S Mi t ) ≤ F * S Mi t ),β  i  ) ≤ ε  i  ,  t ∈[ 0, T ]             ( 2. 202 )
    要在各种资源方面实现全面的结构动力平衡,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 I ) 对各种资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作力F * S M   t ) 的衰减率β)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 0, T ] 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ε,即
                           β) ≤ ε,  t ∈ [ 0, T ]                        ( 2. 203 )
     ( II ) 由各种资源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构成的荷载M S Mi  t )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 T ] 内必须不大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对于各种资源的运作力F * S M   t ),即
                 M S Mi  t ) ≤ F * S Mi  t ),β) ≤ ε,  t ∈ [ 0, T ]               ( 2. 204 )
我们可以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行负载(载荷)之问的相互关系上来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行动力的一般特性。先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F 区分为两种:最大运作力F M, max 和实际运作力F 。一般有如下关系:
F M   t ) ≤ F M, max  t )
当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行负载M M   t ) 相近或相同时,出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行动力近平衡或平衡。如图3 所示。
如果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随时间的变化是完全已知的,虽然它可以是高度变化不定的或者其性质是不规则变化的,我们可称之为非随机运作力;如果运作力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完全已知的,但可从统计方面来进行定义,这种运作力可称为随机运作力。 
从分析的观点来看,将非随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分成两种基本类型:周期与非周期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非随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的一些典型形式示于图4。所示的周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是重复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在多次循环中这些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都相继地出现相同的时间过程。 
最简单的周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是被称作简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的正弦变化。借助于付立叶分析,任何周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运作力可用一系列简单谐分量之和来表示。 
显然,就一般情况看,在一特定时期内,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作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运作力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前者往往大于后者;前者不如后者稳定;前者的大小与后者有关,后者往往先稳步上升而后渐渐下降。如图5 所示。 
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作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负载的比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运作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的比较上,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运作情况。就综合指标看,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负载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四种;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作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另四种;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运行情况有四种;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运作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运行情况有另外四种。
进一步地,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配置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配置负载的比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负载的比较上,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配置情况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配置情况。 
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运载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输运负载的比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运载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输运负载的比较上,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运载情况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运载情况。 
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加工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加工负载的比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负载的比较上,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加工情况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加工情况。 
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创新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创新负载的比较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力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负载的比较上,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创新情况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创新情况。 
(3)对于全球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方法。 
( 3. 1 ) NA / GVC的配置理念 
C1、体现对整个功效链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思想。在推广应用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下,在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大力开发建立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的基础上,NA / GVC与MA / GVC 和NA / GVC相互连接,共同实现对整个全球价值链上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财物等所有资源及其流程的配置; 
C2、体现利益共同体安排、同步工程和相机抉择型运行的思想。面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激烈竞争(市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稳定合作(规划)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互动协调(网络),全球价值链需要运用同步工程组织运行和相机抉择配置,保持高水平、多样化、灵活性。在推广应用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下,在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大力开发建立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的基础上,NA / GVC与MA / GVC 和NA / GVC相互连接,共同实现相机抉择运行; 
C3、体现事先规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在推广应用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下,在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大力开发建立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的基础上,NA / GVC与MA / GVC 和NA / GVC相互连接,共同建立NA / GVC 系统的规划体系,而NA / GVC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纵向关联规划,横向关联规划,协作关联规划、配套关联规划、能力需求规划等; 
C4、体现运载流程配置的思想,为提高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竞争优势、合作优势和协调优势,必然带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运载流程的改革,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也必须随运载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 3. 2 ) 对于全球价值链,决策过程可看作是智能集成过程的主要部分。在科学技术全面集成化时代,将IDSS设计成人一机联合认知系统 ( Man-Machine Joint Cognitive System )是必要的。现对新设计涉及的一些新概念作如下定义: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支持系统IGSS。通过拓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能力 ( Cognition Making Abilities ) 而增进实践质量或优化路径选择的、基于知识的人一机交互系统。在这里,人一机交互是IGSS的必要条件,而系统支持的宗旨首先是扩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能力(包括决策者的决策能力),而不是代替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作出选择。显然,IGSS是IDSS的拓展。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GM。这是IGSS的最终使用者 ( End User ),也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的主导因素。它需要使用IGSS的认知辅助功能,对问题的解决途径有想法,对计算机的全球价值链智能支持有需求。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IGP。可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理解为目标导向下的实际解决问题过程。进而言之,称GM使用IGSS的认知过程为IGCP,GM单独认知的过程为未辅助认知过程 ( Unaided.IGCP ),而机器单独认知的过程为自动认知过程 ( Automated IGCP )。未辅助认知过程反映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独自求解问题的认知过程,也称自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认知过程 ( Natural IGCP ),它是辅助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认知设计的基本依据,所以也称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认知过程 ( Baseline IGP )。 
    实践认知任务Task。即通过IGP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它通常至少并非现实问题的文字描述,而是以 IGSS可以接受的信息表达方式提出的问题集合,并常有层次结构。 
    实践认知环境Environment。。IDSS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包括IGSS作用下、实现IGP的全部软硬件系统。    
全球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动态汇通网与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GSS设计原则应当是:科学而合理地分解自然的实践认知过程 ( Natural/Baseline IGP ) 中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过程 ( Cognitive Process );采用适当的计算机技术消除那些妨碍或限制其成功地作出最佳认知的智力界限约束和外部环境障碍;依靠当代先进的计算能力实现所需的系统功能。
进一步地看,基于认知工程的IGSS设计可分六步进行。左列4个方框给出设计过程各步所需的支持(数据、文字信息为主),右列6个方框指明各步完成时应有的结果,这些中间成果以技术记录卡片的形式标志着设计的过程状态。当设计过程完成时,系统进入计算机实现阶段时,它们自然地构成知识库实践认知任务模块的主框架系统。 
因为IGSS的服务具有长期性,一旦决策情况有变化,要重新调整设计,并将辅助认知需求汇总示于表1 。这些需要涉及实践认知过程的描述与选择准则、信息处理、中间分析、决策表征和要求的判断等方面,它们分别可通过现代全球价值链智能DSS技术向实践主体提供支持,这六种相应的技术是: 
表1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需求辅助汇总表
Figure 201110344748X100002DEST_PATH_IMAGE02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状况            状况名               层次关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A
               任务动态             状态型属:闭环迭代式,开环展开式,一次性计算
             全球价值链
智能集成目标           用以描述力求达到的目标事件(可观测和可描述)
               评价指标             列出描述目标事件的各指标(属性)
通过属性值评价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的质量
               过程刻划             表述含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状况的可观测的总过程
               信息环境             表列三类信息:输入、输出和参量
          中间推理 / 分析步骤       文字表述自然状态,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者采用推理步骤
             目标事件表述           关于期望实现的目标状态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需要的判断           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中
哪些结果需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AA
* 过程建模 ( Proeess Modeling )。真实世界中系统演变过程或发展过程可通过数学建模、计算机仿真求解进行情景分析和优化分析,产生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行为轨迹;
* 选择建模 ( Value Modeling )。现在已经有很先进的多层次、多目标、多人的评价模型和运用模糊逻辑拟人的权衡模型,用以支持决策方案的择优和排序;    
    * 信息管理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对IGSS需要的信息处理(存储、取用、更新、删除、维持等)应付裕如;
* 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与推理 ( Automated and/or Semi—automated Analysis and Rea- soning )。现代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已经实现了许多自动、半自动推理机制,使在线自动推理与执行操作相联完成对用户从提问到列出咨询结论的全过程,并附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 辅助表达 ( Representation aids )。计算机图象技术和语言处理技术可用人类认知者所特有的对实践认知状况的智力描述表式向其表述计算机各种功能模块的辅助。
    * 判断精化和强化统计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功地为消除各种在实践认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不一致,对人为的偏差产生定量表达不准确等。 
对系统的行为模型可分确定性与随机性两大类数学模型。第一类包括输入/输出型——闭型解析模型、机理型——离散的数字仿真模型和连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第二类包括输入/ 输出型——概率模型、机理型——非正则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和正则的马尔可夫链随机差分方程模型等。 
( 3. 3 ) 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比较矩阵中各个元素取对数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AHP比较结果转化为可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汇通距离的距离。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比较矩阵转化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汇通距离矩阵,相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比较转化为绝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比较,使该类问题的计算无不保序问题。 
设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平面上有个点,各点之间由线段直接或间接连接起来,各点之间的距离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距离矩阵表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矩阵中的表示平面上从第点至第点的最短距离,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矩阵是个对称矩阵。如果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平面看作规则平面,各点看作对象在该规则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度量,则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矩阵中的各元素可视为在该规则下的各对象之间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汇通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 3. 9. 72 )
在某种规则X  GE  下对m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作两两比较,可得网络配置比较矩阵C  GE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 3. 9. 73 )
如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 3. 9. 74 )
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特征向量,则有
C  GE  W = λ GE, maxW
其中λ GE, max 为该网络配置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如果网络配置矩阵为一致的,则λ GE, max  n  GE 。 
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AHP对矩阵C  GE 的计算中得到的特征向量为: 
                  ( 3. 9. 75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将AHP在某规则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比较矩阵C  GE 中的各个元素取对数,可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矩阵S  GE 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 3. 9. 76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可视为在该规则下第i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至第j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的汇通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i = 1, 2, ···, ) 表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本身的汇通距离为0。
假设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样本综合度量属性集合有P个属性(指标),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测度系统含有n个单元的结果。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矩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表示,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为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的样本资料矩阵。 
为了消除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指标)之间的数量级与量纲不同的影响,使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各变量之间具有可比性(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属性体系具有同趋势性),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进行标准化变换,即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分别是第j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 3. 9. 77 )
其中
称 ( 3. 9. 77 ) 式为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的标准化样本资料矩阵。
    对于具有同趋势性的标准化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资料矩阵 ( 3. 9. 77 ),我们可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计量综合度量值[34]-[40] ,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 3. 9. 78 )
其中,是p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属性的权重,称 ( 3. 9. 78 ) 式为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值模型。
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属性体系的因子分析模型的数学形式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 3. 9. 79 )
X  GE 具有因子结构,其中f  GE s  GE 为随机向量,分别为X  GE 的主因子和特殊因子;A为常数矩阵,称为因子荷载矩阵,并且A = (a  i j  ) × 具有统计性质:a  i j   x  GEi f  GE 的相关系数;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6
g 2 j ,它表示f  GE X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各分量的总影响,称为f  GE 的方差贡献。
设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对象的n个单元度量值按大小排列为:z GE, 1 , z GE, 2 , ···, z  GE 。 
设某一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类G  GEi j   为 { z GEi  , z GEi + 1 , ···, z  GEj  }( j ≥ i ),其均值为 
直径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0
                     ( 3. 9. 80 )
若分类。设某一分法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4
定义这种分法的目标函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6
                     ( 3. 9. 81 )
n固定时,t [ P  GE  ( n)] 越小表示各类离差平方和越小,分类越合理。
按如下递推公式 
             
Figure 783422DEST_PATH_RE-DEST_PATH_IMAGE078
               ( 3. 9. 82 )
          
Figure 178631DEST_PATH_RE-DEST_PATH_IMAGE080
           ( 3. 9. 83 )
4、附图说明    
图1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态汇通网与三大资源流动网络和三大配置系统网络图。
基于ICT产业的网络融合,本发明人进一步提出建立全球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的动态汇通网络,通过基于ICT产业网络融合的国际互联网,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汇集贯通起来,在全社会乃至全球实现整个资源的人机互动式配置,如图1所示。
全网络动态汇通主要是指物流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大类网络资源配置应用的业务汇通,并不意味着物流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大类网络资源配置应用的物理融合。 
图2 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与三大资源流动网络和三大配置系统网络图。 
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析,全网络动态汇通可以涉及到技术汇通、业务汇通、行业汇通、终端汇通及网络汇通,如图2所示。目前更主要的是,可以考虑在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以形成全网络动态汇通的结合点。由本发明人推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系统,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外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的。
图3 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NA/GVC软件模块的主要构成图。 
NA / GVC与全球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MA / GVC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GVC一起,形成相互弥补、相互替代的关系,共同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配置,简而言之,是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配置的配置信息系统。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功能模块以不同于NA / IVC和ERP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如一些非生产性公益事业的全球价值链也可导入NA / GVC系统进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规划和配置。这里通过图3来设计NA / GVC的功能模块。 
图4 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动态汇通网与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图。 
全球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一体化动态汇通网与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如图4 所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GSS设计原则应当是:科学而合理地分解自然实践认知过程 ( Natural/Baseline IGP ) 中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过程 ( Cognitive Process );采用适当的计算机技术消除那些妨碍或限制其成功地作出最佳认知的智力界限约束和外部环境障碍;依靠当代先进的计算能力实现所需的系统功能。
图5 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PCSS设计图解。 
进一步地看,基于认知工程的IGSS设计可分六步进行,示于图5 。图5 左列4个方框给出设计过程各步所需的支持(数据、文字信息为主),右列6个方框指明各步完成时应有的结果,这些中间成果以技术记录卡片的形式标志着设计的过程状态。当设计过程完成时,系统进入计算机实现阶段时,它们自然地构成知识库实践认知任务模块的主框架系统。
  
5、具体实施方式   
有待于开发建立的NA / GVC系统,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经济科学技术体系、一种先进的管理科学技术体系以及一种先进的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它涉及面广,投人大,实施周期长,难度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  
C 1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项目实施规划 
根据全球价值链组织实际,确定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实施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控制、销售配置、应收配置、物流安排、应付配置、库存配置、存货核算、产品数据配置(含全球价值链结构配置、工艺配置)、费用预算配置(含费用配置)、金融项目核算、PDM数据整理及需求分析、硬件网络环境搭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周期为12个月左右。主要完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规范、透明基础配置。
第二个阶段,是集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生产主规划、物料需求规划、能力平衡、车间项目配置、质量配置、设备计量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解决分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周期为16个月左右。主要实现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市场为需求、以纵向及横向带动的主规划为核心、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投入产出为主要内容的全息协同性组织模式,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最大限度地压缩存货,提高交货期,快速地满足市场需要。 
C 2 网络配置的总体目标 
a.以实施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项目为契机,促进全球价值链由传统的封闭、低效率、粗放式配置模式向透明、协同、规范、精益的配置模式的转变,支撑全球价值链战略目标的实现。 
b.加强全球价值链基础配置。建立规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数据标准及编码体系,促进全球价值链基础整顿;加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品设计、工艺文件标准化配置;细化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原材料消耗、工时、资金占用、设备台时定额配置;规范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期标准;加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客户资源信息配置;细化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费用及价格配置;加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载流程及角色规范配置。 
c.改进配置、决策方法。实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信息资源规划、各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库全局共享;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全球价值链基础信息结构,包括集成的信息网络和全面统一的数据交互格式;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齐套库存配置及分析;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过程消耗成本核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赊销风险控制及客户资源配置;纵向及横向带动的主系统运行规划、物料需求规划、订单配置的集成应用;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产品的实时成本核算;快速报价;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利润预算及盈亏平衡分析;在线多维数据分析,支持决策应用。 
  d.以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为规范,系统提升全球价值链配置,支撑全球价值链进行系统进化,形成透明、开放、协同、规范、精益的全球价值链文化。 
C 3 网络配置的实施内容 
a.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依托全新的信息系统支持,及时传递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系统的需求,并通过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迅速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物料的齐套性。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根据系统运行规划,提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的需求规划;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物料规划查询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齐套情况,提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规划;依托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信息集成,建立完善的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配置体系;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的交货期、物品质量等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把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评价结果同物流安排份额分配、付款政策结合起来;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周期、经济批量、安全库存等基础配置的信息库,为及时保障材料供应提供依据。 
b.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销售、库存和生产系统。系统运行规划是指导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规划的实施,同时会产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物流安排规划、外协件规划、车间项目规划、设备使用规划、工装模具规划等一系列配套的规划。系统运行规划与这些规划是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 
c.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配置。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生产成本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配置,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成本预算方法,并与事中成本分析相对比,使预算逐步部门学、准确,为全球价值链组织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d.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配置。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款子系统主要配置全球价值链在运行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的各种往来款项,有效地帮助全球价值链配置者掌握资金的流向,通过监控付款情况来控制全球价值链资金的流出,形成流动资金的良好循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款子系统基于物流安排活动的发生填写发票、税金和物流安排费用,也可以直接调用物流安排子系统生成的订单。发票金额与入库物料的分摊,可以确定入库物料付款情况。发票过账后生成应付款台账,付款单与应付款台账进行结算,确定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同时可处理预付款。为了实时掌握全球价值链组织未来的资金流出情况,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还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并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子系统、账务子系统集成使用。 
e.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收配置。全球价值链组织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应用,实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部门与销售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在网络上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流;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部的收入核算表款将以销售部门的销售发票为依据进行登记;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入核算表款按往来户进行归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款、销售发票有据可依,明确流程来源。回款结算时可以指定到每一笔应收款,使收入核算表龄、预收账龄反映及时、准确,不但可以进行收入核算表龄、预收账龄分析,还可以进行回款账龄分析。 
                                       
6、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简介
基于一系列独立自由完成的重大开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归结为如下内容: 
1、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2、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基于云计算变革的天地计算革命,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系统为核心,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基础,将物流网络、能源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和知识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效、集约、具有生命(或生态)自组织性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大系统,极大地简化团队管理(及企业管理)、部门管理(及产业管理)、区域管理以及国家管理和全球管理,有效降低团队(及企业)基础设施成本、部门(及产业)基础设施成本、区域基础设施成本以及国家基础设施成本和全球基础设施成本,全面提高团队(及企业)信息化水平、部门(及产业)信息化水平、区域信息化水平以及国家信息化水平和全球信息化水平,将一切社会性的组织及其活动变成全球多层级多模式系统功效链网络体系中的配置结点及其活动,尤其将一切社会性的经济组织及其活动变成全球多层级多模式价值链网络体系中的配置结点及其活动,最终将导致知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成为社会的、组织的、个人的基本属性。 

Claims (7)

1.独立权利要求——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建立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科学基础,进而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动力学模型和制约条件;
D、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技术方案和评价方法。
2.从属权利要求——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将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体系看作是由一种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具有多种层级和多种模式的集合,建立面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运营的软件和硬件总体设计框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理想情况下,NA / GVC只用一个数据库来存储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各模块的所有数据,这些模块有:   
全球价值链纵向关联部门
全球价值链的原材料供应,任务配置,质量控制,成本配置,运行过程,系统工程,业务流程,活动领域和范围,佣金,服务,客户联系和调用中心支持,衍生产品,衍生服务
全球价值链间纵向关联部门 
全球价值链间的原材料供应,任务配置,质量控制,成本配置,运行过程,系统工程,业务流程,活动领域和范围,佣金,服务,客户联系和调用中心支持,衍生产品,衍生服务
全球价值链横向关联部门   
全球价值链的辅助,配套设备,零配件,外观   
全球价值链间横向关联部门
全球价值链间的辅助,配套设备,零配件,外观   
数据仓库   
与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最终消费者以及社会调节机构和国内外相关者之间的各种自服务接口。
3.从属权利要求——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人以GVC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GVC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NA / GVC的主要功能模块,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NA / GVC与全球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MA / GVC和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GVC一起,形成相互弥补、相互替代的关系,共同将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配置,简而言之,是将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配置的配置信息系统;它的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功能模块以不同于NA / IVC和ERP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如一些非生产性公益事业的全球价值链也可导入NA / GVC系统进行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网络和配置; 
在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中,一般的配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运行控制(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网络和实施)、资源配置(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和资金安排(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全球价值链进行配置;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全球价值链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配置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NA / GVC厂商将利益共同体(DIM和SHF)的资源配置纳入NA / GV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动力学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我们可建立如下的负载动态方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 2. 188 )
式中
L MM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指数值;
    ζ MM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M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荷载要素指标集;
     M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输运荷载要素指标集;
     M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荷载要素指标集;
     M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荷载要素指标集;
    l MM  (·)—— 关于 M D  t )、 M C  t )、 M E  t ) 和 M B  t ) 的非线性函数;
     MN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负载量;
     MS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负载量;
     ST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负载量。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动力学制约条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运行强度条件下实际直接运作的全部资源构成的;在量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被主体直接运作的全部资源量Q 与一定的运行强度C MM  之积来计算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负载,可以看作是由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配置负载 ( M M D  )、输运负载 ( M M C  )、加工负载 ( M M E  ) 和创新负载 ( M M B  ) 共同构成,即:
M M M   M M M  ( M M D  M M C  M M E  M M B  )
                = M M M  ( C M D Q M D  C M C Q M C  C M E Q M E  C M B Q M B  )        ( 2. 187 )
式中,C M D  C M C  C  M E C M B  分别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配置强度、运载强度、加工强度和创新强度,Q M D  Q M C  Q M E  Q M B  分别为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对于资源的配置量、运载量、加工量和创新量;
    对于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我们可建立如下的负载动态方程:
                
                       
Figure 931923DEST_PATH_IMAGE004
                ( 2. 188 )
式中
L MM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负载指数值;
    ζ MM   t )一一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诸构成要素的协同变量;
     MD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配置荷载要素指标集;
     MC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输运荷载要素指标集;
     ME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加工荷载要素指标集;
     MB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创新荷载要素指标集;
    l MM  (·)—— 关于 M D  t )、 M C  t )、 M E  t ) 和 M B  t ) 的非线性函数;
     MN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自然资源负载量;
     MS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社会资源负载量;
     ST   t )—— t时期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思维资源负载量。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人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技术方案,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NA / GVC的配置理念 
C1、体现对整个功效链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思想; 
C2、体现利益共同体安排、同步工程和相机抉择型运行的思想; 
C3、体现事先规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C4、体现运载流程配置的思想,为提高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竞争优势、合作优势和协调优势,必然带来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运载流程的改革,而全球价值链内部和外部关联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也必须随运载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支持系统IGSS;通过拓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能力 ( Cognition Making Abilities ) 而增进实践质量或优化路径选择的、基于知识的人一机交互系统;在这里,人一机交互是IGSS的必要条件,而系统支持的宗旨首先是扩展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的认知能力(包括决策者的决策能力),而不是代替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作出选择;显然,IGSS是IDSS的拓展;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或个人)GM;这是IGSS的最终使用者 ( End User ),也是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的主导因素;它需要使用IGSS的认知辅助功能,对问题的解决途径有想法,对计算机的全球价值链智能支持有需求。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人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设计的评价方法,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为了消除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指标)之间的数量级与量纲不同的影响,使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各变量之间具有可比性(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属性体系具有同趋势性),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进行标准化变换,即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分别是第j个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变量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 3. 9. 77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称 ( 3. 9. 77 ) 式为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的标准化样本资料矩阵;
    对于具有同趋势性的标准化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资料矩阵 ( 3. 9. 77 ),我们可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计量综合度量值[34]-[40] ,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 3. 9. 78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是p项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属性的权重,称 ( 3. 9. 78 ) 式为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值模型;
智能全息汇通系统度量属性体系的因子分析模型的数学形式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 3. 9. 79 )
X  GE 具有因子结构,其中f  GE s  GE 为随机向量,分别为X  GE 的主因子和特殊因子;A为常数矩阵,称为因子荷载矩阵,并且A = (a  i j  ) × 具有统计性质:a  i j   x  GE f  GE 的相关系数;记g 2 j ,它表示f  GE X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各分量的总影响,称为f  GE 的方差贡献。
CN 201110344748 2011-11-02 2011-11-0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Pending CN1029387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4748 CN102938774A (zh) 2011-11-02 2011-11-0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4748 CN102938774A (zh) 2011-11-02 2011-11-0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774A true CN102938774A (zh) 2013-02-20

Family

ID=4769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44748 Pending CN102938774A (zh) 2011-11-02 2011-11-02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87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322A (zh) * 2014-12-23 2016-07-20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基于业务敏感区间的网络属性矩阵规范化及权重计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322A (zh) * 2014-12-23 2016-07-20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基于业务敏感区间的网络属性矩阵规范化及权重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8773A (zh) 互联网用户终端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938774A (zh)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47439A (zh)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2739752A (zh) 区域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2624822A (zh) 区域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3179141A (zh)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882916A (zh) 产业价值链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24793A (zh) 全球价值链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10683A (zh) 区域价值链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10675A (zh) 国民价值链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38545A (zh) 国民价值链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51764A (zh) 企业价值链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38520A (zh) 全球价值链规划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24241A (zh) 产业价值链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38546A (zh)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801765A (zh) 企业价值链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10694A (zh)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对接均衡表列技术
CN102752347A (zh) 区域价值链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3118041A (zh) 国民价值链市场配置全息对接均衡表列技术
CN103312742A (zh) 互联网用户终端市场配置功能模块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3188274A (zh) 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3078885A (zh) 互联网用户终端市场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3179139A (zh) 区域价值链市场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2638527A (zh) 全球价值链规划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CN102811243A (zh) 产业价值链市场配置系统的ict 网络对接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