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8087A -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087A
CN102938087A CN2012104013618A CN201210401361A CN102938087A CN 102938087 A CN102938087 A CN 102938087A CN 2012104013618 A CN2012104013618 A CN 2012104013618A CN 201210401361 A CN201210401361 A CN 201210401361A CN 102938087 A CN102938087 A CN 102938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ard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induction
sense film
induc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1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013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8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8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该感应识别卡包括识别卡片,并且,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感应材料围成标识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该方法中,感应识别卡的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感应材料围成标识第一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该方法包括向感应膜加载或发出感应信号,读取感应信号通过感应膜后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生成第一识别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感应识别卡安全性能较高,且方便验证人员快速的验证。

Description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领域,具体地,是一种感应识别卡以及这种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习惯使用记载有个人身份信息的识别卡来标识个人身份,现有的识别卡具有一个识别卡片,识别卡片通常为塑料片或纸片,且识别卡片的一个表面上记录有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如名字、照片等。识别卡的发卡机构或验证人员对识别卡的持卡人进行身份识别通常是通过目视的方式,核对识别卡记录的信息是否正确,或者识别持卡人长相是否与识别卡上持卡人照片是否相同。
然而,由于记录简单个人信息的识别卡容易被复制、冒用,且识别卡记录的识别信息也容易被删改,安全性不高。并且,通过人工目视核实持卡人身份的方法将导致验证时间过长,一旦有大量的持卡人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往往会导致持卡人等待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验证效率。
因此,现有的另一种识别卡安装有磁条或存储芯片等,用于以电子方式记录持卡人的信息。发卡结构对持卡人进行身份验证时,需要通过专用的信息读取设备读取磁条或存储芯片所记录的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与计算机设备等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核实持卡人的身份。
但是,安装磁条或存储芯片的成本通常较高,导致识别卡的生产成本较高,增加了发卡机构的发卡成本。此外,由于安装有磁条或存储芯片的识别卡需要使用专用的读卡设备才能读取磁条或存储芯片所存储的数据,发卡机构读取识别卡所记录的信息的成本较高。并且,一些磁条或存储芯片所存储的数据容易被写卡设备所改写,一旦磁条或存储芯片所存储的数据被改写,将导致持卡人的身份无法通过验证,也容易发生识别卡被冒用或盗用的情况,对持卡人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能较高的感应识别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识别卡被冒用的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感应识别卡包括识别卡片,其中,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感应材料围成标识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
由上述方案可见,感应识别卡是通过感应膜上的感应材料围成的感应区域来构成识别信息,对持卡人进行身份核实时,使用感应装置发出感应信号,如加载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发出红外线信号等,通过检测感应信号通过感应膜后的反馈信号来将识别信息反映出来。
这样,识别信息不仅仅是记录在识别卡片上,而且通过感应材料反映出来,复制难度较大,提高感应识别卡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感应膜上的感应材料分布位置不能被修改,因此感应识别卡的感应材料所标识的识别信息也不能被修改,安全性能较高。并且,感应材料是使用氧化铟锡等导电膜材料或磁性材料,成本远低于磁条或存储芯片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感应识别卡的生产成本。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识别卡片的表面上记录有识别信息,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上记录识别信息的区域相对应。
由此可见,向感应膜加载或施加感应信号后,读取的识别信息应与识别卡片表面上记录的识别信息相同。这样,对持卡人进行身份核实时,通过判断识别卡片上的识别信息与感应膜反应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即可方便地对持卡人进行身份核实。
进一步的方案是,感应膜上覆盖有保护膜,如透明塑料膜等。这样,通过保护膜对感应膜进行保护,避免感应膜受损,延长感应识别卡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识别卡片内设有存储芯片,存储芯片存储有识别信息。通过读卡器读取存储芯片所存储的识别信息,并将读取的识别信息与感应膜所标识的识别信息进行对比,可以方便地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
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中,感应识别卡的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感应材料围成标识第一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该方法包括向感应膜加载或发出感应信号,读取感应信号通过感应膜后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生成第一识别信息。
由上述方案可见,第一识别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识别卡片的表面上,而是通过感应材料反映出来,通过对第一识别信息进行识别来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由于感应膜不易复制、伪造,且感应膜上标识的第一识别信息不能修改,大大提高的感应识别卡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感应识别卡被冒用、盗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识别卡片的表面上记录有第二识别信息,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上记录第二识别信息的区域相对应,该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一识别信息后,判断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感应区域与记录第二识别信息的区域对应,即在垂直于感应识别卡的方向上,感应区域与记录第二识别信息的区域重叠,通过目视判断感应区域所标识的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与在第二识别信息一致来对持卡人身份进行识别,识别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一实施例标示有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一实施例进行感应的感应装置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二实施例标示有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感应识别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感应识别卡是用于记录持卡人个人信息或身份信息的证件,其由发卡机构向特定的人员,如消费者、会员等发放,持有感应识别卡的人员为持卡人,持卡人在发卡机构认可的机构进行消费或其他活动时,认可的机构通过对感应识别卡记录的信息的识别来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感应识别卡具有识别卡片10,识别卡片10为大致呈方形的塑料薄片或硬纸片,在识别卡片10的一个表面上记录有识别信息11,本实施例中,识别信息11为持卡人的照片。当然,识别信息11也可以是表示持卡人身份的文字信息,如持卡人的姓名、会员号码,还可以是感应识别卡的卡片号码等。
在识别卡片10上覆盖有一层感应膜13,感应膜13为透明薄膜,且感应膜13上布置有感应材料14,本实施例中,感应材料14为氧化铟锡(ITO),即导电材料,因此感应膜13为导电膜。
感应材料14并非在感应膜13上均匀地连续分布,而是具有“阻断区域”,如图3所示,图中标有“×”的区域为“阻断区域”,即在该区域内没有涂上氧化铟锡。从图3可见,没有涂上氧化铟锡的区域与识别卡片10上的持卡人照片轮廓线重合。这样,感应材料14在感应膜13上围成了标识识别信息的区域,这个区域为感应区域。本实施例中,感应区域也就是“阻断区域”,即感应膜13上没有涂上氧化铟锡的区域。因此,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10上记录有识别信息11的区域相对应,也就是在垂直于识别卡片10表面的方向上,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10上记录有识别信息11的区域重叠。
本实施例中,感应区域与持卡人照片的轮廓线对应,因此感应区域为连续的线状分布。
此外,识别卡片10内还可以设置有存储芯片,存储芯片存储有识别信息,存储芯片所存储的识别可被读卡器所读取。
对感应识别卡进行持卡人身份核实需要使用感应装置获取感应区域所标识的识别信息,如本实施例中,感应材料14为氧化铟锡,其为导电材料,因此可以通过向导电膜13加载电压信号来获取感应膜13所携带的识别信息。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感应装置如图4所示,其具有控制单元40、电压信号加载单元41、电压信号接收单元42以及识别信息输出单元45,其中控制单元40内设有计算分析单元43。
对感应识别卡进行识别时,控制单元40首先控制电压信号加载单元41向感应膜13加载感应信号,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为低压直流电压,如5伏的直流电压。加载电压的位置是感应膜13的一个角上,如图2中标号16所示的角上。然后,电压信号接收单元42接收与加载电压信号的角16不相邻的感应膜13两条侧边17、18上的电压信号,电压接收单元42所接收的信号为反馈信号。
由于氧化铟锡具有良好的电阻特性,若感应膜13上不存在“阻隔区域”,即感应膜13上均匀地涂上氧化铟锡,在角16上加载电压时,电流从角16流经氧化铟锡到达侧边17后,侧边17上各点上的电压值是不相等的,且电压值从靠近角16的一端向远离角16的一端依次递减。同理,电流从角16流经氧化铟锡到达侧边18后,侧边18上各点上的电压值也是不相等的,电压值从靠近角16的一端向远离角16的一端依次递减。
在感应膜13上存在“阻隔区域”后,该区域上没有涂上氧化铟锡,因此该区域的电阻值较小,在侧边17、18上对应处的电压值也发生变化。电压信号接收单元42接收侧边17、18上各点的电压值后,将电压值数据发送至计算分析单元43,计算分析单元43根据电压值计算出感应区域的形状。
计算分析模块43计算感应区域形状的方法与具有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计算触摸位置的方法相同。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具有一块涂有氧化铟锡的导电膜,人手触摸到导电膜上某一位置后,触摸点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导电膜两条侧边上对应点的电压值发生变化。电子设备通过向导电膜的一个角上加载电压信号,并检测与该角不相邻的两条侧边上各点电压值变化来计算触摸点的位置。本实施例的计算分析模块43通过相同的方法计算感应区域的形状,感应区域的形状也就是感应膜13反映的识别信息。
计算分析模块43计算感应区域的形状后,通过识别信息输出单元45将识别信息输出,识别信息输出单元45为显示屏等,将感应区域的形状显示出来。这样,验证人员可以目视识别信息输出单元45输出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10上的识别信息11是否一致,即感应区域的线条形状与识别卡片10上照片的轮廓线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通过对持卡人的身份核实,如果不一致,可验证失败。
由于氧化铟锡为透明材料,因此感应膜13并不会遮挡识别卡片10上的照片轮廓,验证人员通过目视即可快速地实现对持卡人的身份核实。
当然,若识别卡片10内安装有存储芯片,且存储芯片存储有识别信息,验证时可以使用读卡器将存储芯片所存储的识别信息读出,将读出的识别信息与识别信息输出单元45所输出的识别信息进行对比,若两者相同,则通过验证,若不相同,则验证失败。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本实施例具有识别卡片20,识别卡片20上记录有识别信息21,如持卡人的照片,在识别卡片20上设有感应膜23,感应膜23上布置有感应材料,如氧化铟锡。本实施例中,感应材料也不是连续地布置在感应膜23上,也是形成“阻断区域”,本实施例的“阻断区域”不是线状分布,而是片状分布,如图5中标有“+”的区域即为“阻断区域”,也就是没有涂上氧化铟锡的区域,该区域为感应区域25。
从图5可见,感应区域25与识别卡片20上记录识别信息21的区域对应,因此通过感应装置发送的感应信号,如低压直流电压信号,并检测感应信号通过感应膜23后的反馈信号,计算生成感应区域25的形状,感应区域25标识感应膜23所携带的识别信息。这样,通过判断感应区域25标识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20上记录的识别信息21的一致性可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感应识别卡具有识别卡片30,识别卡片30上设有感应膜33,感应膜33上布置有感应材料34,感应材料34为氧化铟锡。感应材料34并不是连续地布置在感应膜33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感应材料34在感应膜33上形成“阻断区域”,即感应区域35,感应区域35为连续线状分布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感应膜33上覆盖有保护膜36,保护膜36为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优选地,为防水且具有耐酸性的薄膜,保护膜36上画有持卡人的照片,该照片为本实施例的识别信息37。并且,感应区域35与照片的轮廓线对应,即在垂直于感应识别卡表面的方向上,感应区域35与保护膜36上画有识别信息37的区域重叠。
这样,通过感应装置对感应膜34上的感应区域35的形状进行计算分析,可以获得感应膜34所携带的识别信息,并且将识别信息与保护膜36上的识别信息37进行对比,判断两者的一致性。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具有识别卡片,且识别卡片上记录有识别信息,如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等,在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本实施例的感应材料为红外线阻隔材料,如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例如是氧化铟锡、铝箔等能够阻隔红外线传输的材料。感应材料在感应膜上不是连续地均匀布置,而是形成“阻隔区域”,即在阻隔区域上没有涂上感应材料。并且,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上记录识别信息的区域对应,感应区域可以是线状的连续分布或者是片状的连续分布,如感应区域对应为照片的轮廓线或者是整个照片的区域。
对感应识别卡进行识别时,使用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作为感应装置,将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中的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作为感应信号,其穿过感应识别卡并对感应识别卡进行扫描,由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穿过感应膜后的红外线信息,接收的红外线即为反馈信号。由于只有感应区域上没有涂上红外线阻隔材料,因此红外线只能穿过感应区域,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的区域就是感应区域。这样,通过计算感应膜对应的位置上能够接收红外线信号的区域可以计算感应区域的形状,从而获取识别信息。
通过对比根据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的红外线信号所计算生成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上记录的识别信息,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可以实现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
当然,感应区域不一定是没有布置感应材料的区域,可以将感应区域设置为布置有感应材料的区域,其他区域为没有涂上感应材料的区域,即与照片的轮廓线对应的感应膜上的区域涂上氧化铟锡等金属合金材料,感应膜上的其他区域不涂上感应材料,这样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此外,感应材料在感应区域内不一定是连续地分布,还可以是点状分布,即在感应区域由多个分散的点组成。
此外,识别卡片内可以设置存储芯片,存储识别信息,对感应识别卡进行识别时还可以通过读卡器将存储芯片内的识别信息读出,通过对比存储芯片所存储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表面所记录的识别信息,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来实现感应识别卡的识别。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感应识别卡具有识别卡片,识别卡片上记录有表示持卡人身份的识别信息,如照片、姓名等。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本实施例的感应材料为磁性材料,如磁性粉末。感应材料不是均匀地连续布置在感应膜上,而是形成“阻断区域”,即感应区域,感应区域与识别卡片上记录识别信息的区域对应。
对感应识别卡进行识别时,使用磁场检测装置作为感应装置,用于对感应膜上各点的磁场信号的强弱进行检测,检测的信号为反馈信号。由于感应区域上没有涂上磁性粉末,磁场检测装置对感应识别卡进行磁场扫描后将计算出磁场信号较弱的区域,该区域就是感应区域,感应区域标识的是识别信息。通过对比磁场检测信号计算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上记录的识别信息,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并通过一致性来实现对持卡人的身份核实。
当然,磁性粉末可以仅仅布置在与识别卡片上记录识别信息对于的区域上,即感应区域为布置磁性粉末的区域,感应膜上的其他区域不布置磁性粉末。磁性粉末可以是在感应区域内连续的布置,也可以是分散的点状布置。
此外,识别卡片内可以设置存储芯片用于存储识别信息,对感应识别卡进行识别时还可以通过读卡器将存储芯片内的识别信息读出,通过对比存储芯片所存储的识别信息与识别卡片表面所记录的识别信息,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来实现感应识别卡的识别。
可见,本发明的感应识别卡上设置感应膜,感应膜上通过感应材料围成识别信息,通过感应装置对感应膜上的识别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验证。由于感应膜的感应材料布置区域不能改变,即识别信息不会被修改,提高感应识别卡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感应膜不易被复制,感应识别卡也就不容易被复制、冒用或盗用。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改变,例如,感应膜上的感应材料为紫外荧光油墨,即使用紫外荧光油墨在感应膜上与识别卡片上的识别信息对应的区域画上线条,验证时将感应识别卡置于较强的紫外光下即可看到感应膜上紫外荧光油墨所反映的线条,通过判断紫外荧光油墨的线条与照片的轮廓线是否一致来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核实;或者,第三实施例中,将持卡人的照片记录在识别卡片上,保护膜上不记录有持卡人的照片;又或者,识别卡片上不记录有识别信息,而是仅在感应膜上布置感应材料,由感应材料围成的感应区域标识识别信息,进而避免感应识别卡容易被复制的问题;又或者,使用导电石墨等导电材料替代氧化铟锡作为感应材料,这样的改变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感应材料的改变、识别信息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感应识别卡,包括
识别卡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所述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所述感应材料围成标识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识别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卡片的表面上记录有所述识别信息,所述感应区域与所述识别卡片上记录所述识别信息的区域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识别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材料为导电材料或红外线阻隔材料或磁性材料或紫外荧光油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识别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材料在所述感应区域内点状分布或连续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识别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区域在所述感应膜上线状分布或片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膜上覆盖有保护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卡片内设有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存储有所述识别信息。
8.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该感应识别卡的识别卡片上设有感应膜,所述感应膜上布置有感应材料,所述感应材料围成标识第一识别信息的感应区域;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向所述感应膜加载或发出感应信号,读取所述感应信号通过所述感应膜后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生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卡片的表面上记录有第二识别信息,所述感应区域与所述识别卡片上记录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区域相对应;
生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后,判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一致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卡片内设有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存储有第三识别信息;
生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后,使用读卡器读取所述存储芯片所存储的所述第三识别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三识别信息的一致性。
CN2012104013618A 2012-10-19 2012-10-19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Pending CN102938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3618A CN102938087A (zh) 2012-10-19 2012-10-19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3618A CN102938087A (zh) 2012-10-19 2012-10-19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087A true CN102938087A (zh) 2013-02-20

Family

ID=4769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13618A Pending CN102938087A (zh) 2012-10-19 2012-10-19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808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6937A (zh) * 2018-05-31 2018-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停车收费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0970756B2 (en) 2018-05-31 2021-04-06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Non-stop chargin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US11195365B2 (en) 2018-05-31 2021-12-07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arking char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48080B2 (en) 2018-05-31 2022-05-31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pen road tol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903A (zh) * 2010-11-17 2011-04-06 深圳市中控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指纹识别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02472848A (zh) * 2009-08-13 2012-05-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CN102682268A (zh) * 2008-05-27 2012-09-19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防伪证书相匹配的微型图像编码识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268A (zh) * 2008-05-27 2012-09-19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防伪证书相匹配的微型图像编码识别装置
CN102472848A (zh) * 2009-08-13 2012-05-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CN102004903A (zh) * 2010-11-17 2011-04-06 深圳市中控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指纹识别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6937A (zh) * 2018-05-31 2018-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停车收费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0970756B2 (en) 2018-05-31 2021-04-06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Non-stop chargin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US11195365B2 (en) 2018-05-31 2021-12-07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Parking char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48080B2 (en) 2018-05-31 2022-05-31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pen road tol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6794B2 (ja) 情報を取得するための情報担体及びシステム
KR101281998B1 (ko) 전자식 도장
CN102938087A (zh) 感应识别卡及感应识别卡的识别方法
CN103946861A (zh) 用于单向或双向数据传输的机构
KR20180038351A (ko) 지문인식과 연동되는 융합카드의 인증시스템
CN107111923A (zh) 用于试衣室的装置和方法
CN105321076A (zh) 一种流通商品的可变长效防伪标识方法及系统
CN206097726U (zh) 一种应用于追溯系统的防伪标签
CN107004335A (zh) 用于试衣室的装置和方法
US10347104B2 (en) Coded tags encoded using different magnetic material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coded tags
CN112534442A (zh) 电子标签
CN104268606B (zh) 一种电子标签及其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093832A (zh) 费控电能表的开户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794134B (zh)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KR101732544B1 (ko) 지문인식과 연동되는 융합카드의 인증시스템
CN207966102U (zh) 一种防窥系统和金融自助终端
CN108509070A (zh) 一种可识别的电子纸和答题卡
JP4809422B2 (ja)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情報表示方法
KR20220037330A (ko) 감염병 예방 인증 및 네트워크 광고 및 이를 이용한 할인 쿠폰 발행 및 복수의 할인 기능과 포인트 적립이 가능한 키오스크 시스템
CN208622074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
CN113811924A (zh) 用于验证电传导安全特征的设备和方法以及用于电传导安全特征的验证设备
CN11091005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物流对象处理系统和机器可读介质
CN208506806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指纹采集模块
CN108171150B (zh) 一种用于面部识别的触控模组
CN206671379U (zh) 一种可追溯的智能电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