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829A -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829A
CN102933829A CN2011800277362A CN201180027736A CN102933829A CN 102933829 A CN102933829 A CN 102933829A CN 2011800277362 A CN2011800277362 A CN 2011800277362A CN 201180027736 A CN201180027736 A CN 201180027736A CN 102933829 A CN102933829 A CN 102933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grating
downstream
leaf
gra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7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伯纳德·沃琪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fran Nacelles SAS
Safran Nacell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rel Hispano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rel Hispano SA filed Critical Hurel Hispano SA
Publication of CN102933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K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K3/00Plants including a gas turb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 F02K3/02Plants including a gas turb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in which part of the working fluid by-passes the turbine and combustion chamber
    • F02K3/025Plants including a gas turb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in which part of the working fluid by-passes the turbine and combustion chamber the by-pass flow being at least partly used to create an independent thrust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K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K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jet pipe or nozzle; Jet pipes or nozzles peculiar thereto
    • F02K1/54Nozzles having means for reversing jet thrust
    • F02K1/64Reversing fan flow
    • F02K1/70Reversing fan flow using thrust reverser flaps or doors mounted on the fan housing
    • F02K1/72Reversing fan flow using thrust reverser flaps or doors mounted on the fan housing the aft end of the fan housing being movable to uncover openings in the fan housing for the revers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舱的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61),所述叶栅包括上游部分(612),所述上游部分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上的机舱的上游连接装置,并且进一步包括其上设置有下游连接装置(617、620)的相对的下游部分(613),下游连接装置(617、620)仅设置在所述下游部分中,并且设计为用于将所述叶栅连接至至少一个相邻叶栅,从而两个相邻的叶栅仅在各自的下游部分通过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直接地彼此连接。所述下游部分对应于从下游侧边缘延伸的区域,延伸覆盖小于或等于位于沿所述下游侧边缘最后一行腔的长度的N倍,其中N小于3。本发明被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舱的领域中。

Description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本发明还涉及叶栅组件和包括这种组件的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
背景技术
飞机通过容纳在机舱中的多个涡轮喷气发动机来运行,该机舱还容纳了一套与其操作相关的致动装置,当涡轮喷气发动机运行或者停止时,这些致动装置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些相关的致动装置特别包括机械的推力反向器系统。
如图1所示,机舱通常具有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包括位于涡轮喷气发动机上游的进气口2、设计成围绕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风扇的中间结构3、容纳推力反向器装置(也称为推力反向器)并设计成围绕涡轮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的下游段4,并且机舱通常止于喷射喷嘴5,所述喷射喷嘴的出口位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下游。
现代机舱设计成容纳能够通过风扇叶片的转动来产生热气流(也称为主流)和冷气流(次流)的双流涡轮发动机,其中,该热气流来自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该冷气流通过环形通道6(也称为输送管)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外部流通,所述环形通道形成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整流罩7和所述机舱的内壁8之间。这两股气流通过所述机舱的后部从涡轮喷气发动机喷射出。
推力反向器装置的作用在于,在飞机的着陆期间,通过将由涡轮喷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的至少一部分向前重定向来改善其制动能力。在该阶段,反向器阻塞冷气流,并且使该气流朝向机舱的前部,从而产生增加至飞机机轮的制动的反向推力。
用于执行冷气流的重定向的装置依据反向器的类型而不同。然而,在所有情况中,反向器结构包括可在展开位置(或“反向喷射”位置)和收回位置(或“直接喷射”位置)之间运动的可移动部件,在展开位置,可移动部件在机舱中打开用于偏转气流的通道,在收回位置,可移动部件关闭该通道。
图2和图3示出了传统的叶栅推力反向器40,也称为叶栅反向器,其中,所述气流的重定向由叶栅叶片41来完成,所述罩42沿所述机舱的轴线A滑动地安装,从而露出或者覆盖所述叶栅41叶片。由所述罩的滑动致动的补充的阻挡门43(也称为推力反向器襟翼)通常使得能够关闭叶栅41叶片下游的环形冷气流(次流)通道6,从而优化所述气流的重定向。
这种类型的叶栅推力反向器40设置在双流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风扇壳体30以及其相关联的风扇罩31的下游。该反向器40具有至少一个活动罩42,该活动罩42具有外板420和内板(或者内隔板)421,在所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直接喷射位置中(图2),所述内板421用于限定所述次流流动的环形通道6的外壁,所述反向器40具有至少一个反向器襟翼43,所述反向器襟翼43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活动罩42的内壁421上,并在所述活动罩42朝下游方向的运动过程中由至少一个连杆45致动,从而,在推力反向或者反向喷射位置(图3)中,每一反向器襟翼43具有在环形通道6中延伸的区域,从而使至少一部分次流偏转到所述环形通道6之外。
该推力反向器40具有许多叶栅叶片41,所述叶栅叶片41紧固在所述前外围机架46和固定的后外围机架47之间,所述叶栅叶片41通常在它们之间连接活动罩42的所述外板420和所述内板421。在操作期间,在反向喷射位置的所述次流的重定向由所述叶栅叶片41完成,所述活动罩42主要具有用于露出或者覆盖所述叶栅叶片41的滑动功能,所述活动罩42的平移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1的轴线A的纵向轴线进行。容腔48设置在活动罩42中,并且使得当所述推力反向器40不被致动时(即在如图2所示的直接喷射位置),该容腔能够容纳所述叶栅41。
所述活动罩42在直接喷射位置和反向喷射位置之间的滑动由分布在所述机舱的外围的缸(未示出)来确保。通常地,这些缸通过适合的配件被紧固在所述机舱的固定部分的上游,诸如所述叶栅叶片41的上游前支承机架46,以及所述活动罩42内部的下游。
更明确地,所述缸的致动杆穿过所述叶栅叶片41的下游后支承机架47以与所述活动罩42共同协作。这必然意味着,所述叶栅叶片41的下游后支承机架47具有特定的径向体积。此外,在反向模式或者反向喷射位置中,所述叶片41承受主要气动载荷,该气动载荷趋于引起紧固在外围凹槽机架47上的叶片41的下游部分向外伸出。所述后机架47的高度(或者厚度)有利地大于所述叶片组件41的高度(或者厚度),从而为所述叶片41提供尽可能好的不活动性。
在标准的推力反向器结构40中,所述气体动力学轮廓线的厚度足以具有叶片组件41的适合不活动性,并且足以能够使用缸的杆穿过所述后机架47以到达所述后机架47下游的活动罩42的紧固件。为了返回当前的不活动性,所述后机架47的结构拖挂在所述开口,成比例地增大了所述后机架的高度。
然而,在现代机舱中,努力减小由于湿表面而引起的气动损失,所述轮廓线愈加紧靠,并且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能够减小所述后机架的径向厚度,或者甚至能够完全省去所述后机架。事实上,通常更可能的是,将具有开口的所述后机架容纳在所述活动罩中,所述罩的总的厚度不再足以将所述推力反向器的全部结构容纳在所述机舱中。
为了消除在叶栅推力反向器中的后机架的问题,特别从欧洲专利申请EP 1 852 595A2和EP 1 515 035 A2已知的是使用自装式叶栅组件(也称为自装式叶栅),即叶栅组件仅彼此紧固并紧固至所述前机架,而不固定至后机架。
图4至图6示出了自装式叶栅组件51的一个已知的例子。如图4所示出的,具有自装式叶栅51的推力反向器50具有多个自装式叶栅51的组件,多个自装式叶栅51的组件使得能够实现驱动所述反向器层的灵活的布置。所述自装式叶栅51分布在外围前机架56的下游部分的周边上,并且可形成每半边反向器50包含多达十二个叶栅的组件,诸如在图4中的例子中的每半边的自装式叶栅51。
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多样性使得能够非常灵活地驱动所述反向器层,并且使得能够在多个位置使用特定的叶片构型,这最终使得能够控制制造使用叶栅叶片的反向器功能的总成本。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图4的细节,每一自装式叶栅51设置有多个格室并且具有两个相对的透孔前表面,在该例中,上部前表面510位于与所述活动罩42的所述外板420相对的外部,下部前表面511位于与所述活动罩42的内壁421相对的里面。
如图6所示,其中示出了两个自装式叶栅51的组件,每一自装式叶栅51具有紧固在所述前机架56上的上游部分512(有时称为前部)以及自由的相对的下游部分513(有时称为后部),即,所述下游部分513不紧固至后机架。此外,每一自装式叶栅51具有在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缘,即,位于上游部分512的上游侧边缘514以及位于下游部分513的下游侧边缘515,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所述侧边缘514、515形成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50中的叶栅组件51的圆周的或外围的边缘,所述边缘以弯弓方式围绕所述机舱的轴线A。
每一自装式叶栅51还具有两个相对的在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横向边缘516,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横向边缘516形成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50中的叶栅组件的自装式叶栅51之间的接合边缘,所述横向边缘516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的轴线A延伸。
为了相互组装,每一自装式叶栅51具有两个条状材料517,所述条状材料517基本上平行于前表面510、511,定位在所述两个横向边缘516上,并且基本上在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以这种方式,两个相邻的自装式叶栅51的相邻的条状材料517彼此搭叠并且通过紧固螺栓518彼此紧固。以这种方式,在该组件中,所述自装式叶栅51基本上在其整个长度上彼此紧固。
这种类型的组件的主要缺陷在于,该组件在基本上覆盖所述叶栅51的整个长度上的叶栅51之间的连续的间隔处具有实心的条状材料517,从而通过限制透孔表面的表面区域限定了所述冷气流的偏转功能。
因为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横截面应基本上等于所述环形通道(换言之所述冷空气输送管)6的截面,对于由于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彼此连接而引起的横截面的损失重要的是,被所述自装式叶栅51的增大的长度所抵消。
然而,申请人实际地注意到了,过分长的自装式叶栅51不会有效地偏转其下游部分513的冷气流。事实上,所述自装式叶栅51越长,有效地穿过所述叶栅的所有格室(或叶片)的空气越少,因此,减小了在推力反向过程中偏转(以及制动)的有效性。
因此,所述反向流的层的控制对于控制多个自装式叶栅51的组件是更为精密的;通过使用多个彼此安装的独立叶栅获得的灵活性随着其增加的长度损失,并且,每一自装式叶栅51不能够重新使用在所述推力反向器50的另一外围部分。最终,自装式叶栅51组件的成本比使用独立的叶栅的成本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装式叶栅以及这种自装式叶栅的组件,这使得能够限制所述通道的横截面损失以及所述自装式叶栅的长度,换言之,组装叶栅叶片而不会增加后机架并且同时减小通道的横截面损失,从而减小所述叶栅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自装式叶栅,其能够在所述推力反向器的半边上组装大约十二个叶栅,从而能够优化所述反向流的排出方向,换言之,能够非常灵活地驱动所述反向器的层,从而能够在多个位置中使用特定的叶片构型,特别是具有限制所述叶栅组件和反向器的功能的全部成本的目的。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叶栅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所述叶栅叶片设置有多个具有两个相对的透孔前表面的格室,一方面具有:
-在所述叶栅的宽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即位于上游部分的上游侧边缘和位于下游部分的下游侧边缘;
-在所述叶栅的长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横向边缘,即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
另一方面具有:
-上游紧固装置,其形成在所述上游侧边缘上并且用于将所述叶栅紧固至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上,诸如前机架结构;以及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其分别形成在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上,使所述叶栅连接至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两个相邻的叶栅;
所述叶栅的特征在于,称为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仅设置在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所述下游部分对应于从所述下游侧边缘延伸、延伸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沿所述下游侧边缘定位的最后格室的长度的N倍的区域,其中N小于3并且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仅在其各自的下游部分互相直接连接的自装式叶栅,换言之,连杆不占用多于三行的格室,并且基本上不覆盖所述叶栅的整个长度,如从本技术领域已经公知的状态。当然,所述自装式叶栅在其上游部分通过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互相连接。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叶栅组件在所述叶栅之间的界面处具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仅位于所述下游部分,覆盖最多三行的格室,从而限制了这些连接装置对于所述次流偏转的负面影响。因此,每一叶栅在其上游部分及中央部分(位于所述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之间,所述下游部分延伸覆盖减小至最多三行格室的所述叶栅的整个长度上)不具有连接一个或更多个相邻叶栅的任何连接装置,从而所述叶栅组件通常在上游部分和中央部分具有透孔且连续的表面,没有实心表面。由于叶栅间的下游连接装置的存在,仅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具有实心表面。以这种方式,所述叶栅使得能够减小通道横截面损失,同时使得能够减小所述叶栅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下游连接装置仅定位在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并且因此不延伸至所述叶栅的中央部分和上游部分。
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对应于沿所述叶栅的下游侧边缘延伸且从所述下游侧边缘最多延伸覆盖小于或等于沿所述下游侧边缘的最后一格室的长度的N倍距离的区域,其中,N小于3或者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换言之,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从所述下游侧边缘纵向地延伸,最多覆盖位于所述下游侧边缘一侧的最后三行格室,并且优选地最多覆盖最后一行格室。
以这种方式,所述下游连接装置不延伸超出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的最后三行格室,或者优选地,不延伸超出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的最后一行格室,从而对所述组件的透孔表面的整个表面区域以及所述偏转功能具有低的影响。还可以考虑沿径向(沿所述叶栅的长度)覆盖少于一个格室的下游连接装置,换言之,径向地延伸覆盖最后的格室的部分,而不是其全部。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所述长度对应于所述叶栅的纵向方向上考虑的尺寸,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所述机舱轴线A,并且从所述上游侧边缘尽可能地延伸到所述叶栅的下游侧边缘。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所述叶栅的下游侧边缘延伸超出所述叶栅下游部分的宽度,并且部分地限定以弯弓方式围绕位于推力反向器中的所述机舱的轴线A延伸的叶栅组件的下游周缘或外围边缘,因为所述叶栅是自装式类型的,所述叶栅组件的下游周缘或者外围边缘是自由的,并且不由后机架支承。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所述叶栅的上游侧边缘延伸超出所述叶栅的宽度,在所述叶栅的上游固定支承结构一侧的上游部分中,并且部分地限定以弯弓方式围绕位于推力反向器中的所述机舱的轴线延伸的叶栅组件的上游周缘或外围边缘。
在本发明的含义中,所述宽度对应于在所述叶栅的横向方向上考虑的尺寸,该横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纵向方向以及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机舱的轴线A,并且在所述上游侧边缘的两个横向边缘之间尽可能地延伸到所述叶栅的下游侧边缘。
所述连接装置可以采用连接片的形式,并且在所述叶栅的下游部分中延伸,更明确地,在所述叶栅的下游角区中延伸,从而搭叠所述相邻叶栅的连接片。
不同的替代方案可能单独或结合地考虑:类似于砖搭叠的突出部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叶栅的最下游的格室,和/或位于所述叶栅的下游边缘的延伸处。
根据第一特征,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之一定位成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部分地收回。
该特征是有利的,从而两个叶栅之间的所述下游连接从所述两个叶栅的两个相邻的横向边缘之间的接合平面收回,最终获得用两个基本上结合的横向边缘边对边地结合的两个叶栅,从而一个叶栅的格室通过在所述两个横向边缘之间的所述接合平面的任一侧的另一叶栅的格室不中断地延伸。
有利地,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之一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朝所述叶栅的内部至少部分地收回,并且另一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朝所述叶栅的外部至少部分地收回。
以这种方式,一个叶栅的第一下游连接装置与另一叶栅的第二下游连接装置相配合,从而这种配合通过从两个叶栅的两个相邻的横向边缘之间的接合平面收回来完成,因为所述外部(或者伸出的)收回的连接装置能够与相对于其向内收回的另一下游连接装置相配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之一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所述通过开口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朝所述叶栅内部收回,同时,另一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所述通过开口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朝所述叶栅的外部收回。
以这种方式,一个叶栅的第一下游连接装置与另一叶栅的第二下游连接装置相配合,从而这种配合通过从两个叶栅的两个相邻的横向边缘之间的接合平面收回来完成,因为所述内部收回孔能够与两个孔中的用于紧固构件穿过的另一内部收回孔相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能性,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并且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
以这种方式,两个相邻叶栅之间的连接将通过一个叶栅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与另一叶栅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的搭叠与配合来完成。
以这种方式,叶栅能够使用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与两个相邻的叶栅组装。同样地,外围叶栅可能组装到构造所述叶栅组件的推力反向器的结构元件,例如位于所述机舱的上部的横梁(在12点钟位置),并且所述外围叶栅能够具有用于接收与所述结构元件相邻的外围叶栅的连接片之一的互补的连接片。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前连接片,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前连接片,每一前连接片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叶栅的透孔前表面延伸。
以这种方式,所述第一前连接片设计用于搭叠在相邻叶栅的第二前连接片上,从而使得能够连接所述两个叶栅。
每一前连接片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并且潜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
根据一个特征,所述第一前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叶栅的第一下游角区中,并且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第一下游角区中的格室上,以及第二前连接片与所述第一下游角区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叶栅的第二下游角区中,并且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第二下游角区中的格室上。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所述叶栅的下游角区”是指由所述叶栅的两个边缘形成在所述下游部分中的伸出的角区空间,在该种情况下为所述下游侧边缘和所述叶栅的两个横向边缘之一。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作为提醒,“所述叶栅的横向边缘”是指在所述叶栅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相对的边缘,该边缘形成所述推力反向器中的所述叶栅组件的叶栅之间的接合边缘,所述横向边缘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的轴线延伸。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涉及以下特征:
-所述第二前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所述透孔前表面的方向上偏移,从而搭叠在所述相同的相邻叶栅的第一前连接片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叶栅组件能够仅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叶栅;或者替代地
-所述第二前连接片基本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共面,从而搭叠在相邻的叶栅的第一前连接片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叶栅组件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叶栅之间交互的连接至第二叶栅的第一叶栅。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能性,所述第一前连接片与所述叶栅的两个透孔前表面之一在同一高度上,优选地,所述叶栅的上部前表面设计成朝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外部,同时,所述第二前连接片相对于所述叶栅的前表面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透孔前表面的方向上收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性,所述第一前支承片和所述第二前支承片相对于所述叶栅的两个透孔前表面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透孔前表面的方向上收回。
在第二实施例中(这可能单独地或者与第一实施例结合考虑),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连接片,每一侧连接片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下游侧边缘延伸。
每一侧连接片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以及潜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
以这种方式,所述第一侧连接片设计用于搭叠在相邻叶栅的第二侧连接片上,从而允许在所述两个叶栅之间的连接。
根据第一可能性,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连接片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下游侧边缘的方向上偏移,从而搭叠在相似的相邻叶栅的第一侧连接片。
根据第二可能性,所述第二侧连接片与所述第一侧连接片共面,从而搭叠在分开的相邻叶栅的第一侧连接片。
根据另一特征,所述第一侧连接片和/所述第二侧连接片具有:
-上壁,基本上平行于或者共面于所述叶栅的上部前表面,从而能够抵靠所述互补的前部突出部的上边缘,所述突出部与互补的前部突出部的上边缘相配合从而提供所述连接;和/或
-下壁,基本上平行于或者共面于所述叶栅的下部前表面,从而能够抵靠所述互补的前部突出部的下边缘,所述突出部与互补的前部突出部的下边缘相配合从而提供所述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叶栅推力反向器的叶栅组件,具有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第二和第三连续的叶栅,其中:
-所述第一叶栅通过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之间的互补协作连接至所述第二叶栅,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形成在所述第一叶栅中的第一横向边缘上,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形成在所述第二叶栅的第二横向边缘上,所述第一叶栅的第一横向边缘在所述下游连接装置形成的区域之外基本上结合至所述第二叶栅的第二横向边缘;并且
-所述第二叶栅通过在第一下游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之间的互补协作连接至所述第三叶栅,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形成在所述第二叶栅的第一横向边缘上,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形成在所述第三叶栅的第二横向边缘上,所述第二叶栅的第一横向边缘在所述下游连接装置形成的区域之外基本上结合至第三叶栅的第二横向边缘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具有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组件的叶栅推力反向器,其中,所述组件的叶栅由其分别的上游紧固装置在其上游部分紧固至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诸如前机架结构,并且,所述组件的叶栅由下游连接装置在其各自的下游部分直接地彼此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三个非限定例子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及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及优点将会显现,其中:
-图1,已经论述过,为已经论述过的纵向剖视图,为飞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纵向剖视图;
-图2和图3,已经论述过,分别为在反向喷射和直接喷射位置中传统的叶栅推力反向器的局部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4,已经论述过,为装配有自装式叶栅组件的已知的推力反向器的示意的横向剖视图;
-图5,已经论述过,为图4中的区域V的放大的视图;
-图6,已经论述过,为装配有图4中示出的推力反向器的两个自装式叶栅的示意的透视图;
-图7为根据第一实施例且彼此组装的两个叶栅的示意的透视图;
-图8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彼此组装之前的两个叶栅的示意的局部透视图;
-图9a为当图8中的两个叶栅彼此组装,沿其线AA’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9b与图9a相同,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组装的叶栅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9c与图9a相同,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组装的叶栅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0a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它们彼此组装之前的两个叶栅的局部示意的透视图;
-图10b为当图10中的两个叶栅彼此组装时的局部示意的透视图;
-图11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并且彼此组装的两个叶栅的局部示意的透视图;
-图12为根据由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结合产生的第三实施例的两个组装的叶栅的示意的侧面视图。
在所有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构件或者构件组。
具体实施方式
图7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装式叶栅的组件61。
每一叶栅61设置有多个格室并且具有两个相对的透孔前表面,在该例中,为在图9a至图9c中可见的上部前表面610和下部前表面611。
每一叶栅61具有用于紧固至前机架(未示出)的上游部分612和自由的相对的下游部分613,即不紧固至后机架。
此外,每一叶栅61具有两个沿所述叶栅61的整个宽度LA延伸的相对的侧边缘,即位于上游部分612的上游侧边缘614和位于下游部分613的下游侧边缘615,所述叶栅61的侧边缘614、615形成位于推力反向器中的叶栅组件61的周向的或外围的边缘,并且以弯弓的方式绕所述机舱的轴线延伸。
为了将所述叶栅61的上游部分612紧固至所述前机架,所述上游部分612在所述前机架上具有紧固壁632,所述紧固壁632沿第一行格室平行于从所述上游侧边缘614伸出的所述前表面610、611延伸。这种紧固壁632因此形成抵靠所述前机架的檐口,从而能够紧固到所述前机架上。
所述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对应于沿所述叶栅61的下游侧边缘615延伸、并且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最多延伸小于位于沿所述下游侧边缘615的最后三行格室(在该例中,小于最后一行格室的长度)的长度的区域。
每一叶栅61还具有在所述叶栅61的整个长度LO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横向边缘616,所述叶栅61的横向边缘616形成所述推力反向器中的叶栅组件的叶栅61之间的接合边缘,所述横向边缘616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机舱的轴线延伸。
为了组装这两个叶栅61,所述叶栅61之一(图7中的左边的或者图8和图9中的右边的)具有位于所述下游部分613的第一前连接片617,该突出部617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以及潜在地设置有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并且该突出部基本上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共面地延伸。该第一前连接片617径向上延伸不超出位于所述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中的最后一行格室。
更明确地,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位于所述叶栅61的第一下游角区618中,在所述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并且位于至少部分地搭叠在位于所述第一下游角区618中的最后的格室619上。应当注意的是,也可以应用相反的搭叠。
为了组装这两个叶栅61,另一叶栅61(在图7中的右边或者在图8和图9中的左边)具有位于下游部分613中的第二前连接片620,该第二前连接片620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和潜在地设置有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该第二前连接片620基本上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共面地延伸。该第二前连接片620径向上延伸不超出位于所述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中的最后一行格室。
更明确地,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位于所述叶栅61的第二下游角区621中,与同一叶栅61中的所述第一下游角区618相对,并且位于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第二下游角区621中的最后的格室622上。
左边的叶栅61的第二前连接片620相对于右边的叶栅61的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的方向上偏移,从而能够彼此搭叠,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前连接片617、620上的孔相对准以结合所述紧固和对中构件,这将使这两个叶栅61的组装完成。因此该组装通过彼此搭叠地定位所述前连接片617、620而完成。
从图7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的孔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的外部收回(retrait),同时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的孔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内部收回,从而使得两个横向的边缘616基本上地结合。在图8中也是一样的,所述孔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收回。
所述前连接片617、620超出所述横向边缘616,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叶栅61的相邻的横向边缘616基本上互相抵靠地定位,并具有组装间隙。更明确地,所述前连接片617、620悬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将近一半的宽度(在所述叶栅61的宽度LA方向上考虑的尺寸)。换言之,应当注意的是:
-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具有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内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所述部分位于最后的角区格室619中),以及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外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其自由端超出或者伸出所述横向边缘616的外部);以及
-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具有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内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该部分位于最后的角区格室622中);以及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外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其自由边缘超出或者伸出所述横向边缘616的外部)。
所述叶栅或者每一叶栅61(在图7中的左边)均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同类型的第一前连接片617和第二前连接片620,从而使得能够组装具有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相邻叶栅的叶栅61。在相同的叶栅61中,所述叶栅61的第二前连接片620能够相对于同一叶栅61的第一前连接片617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的方向上偏置,从而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能够搭叠在相同的相邻叶栅61的第一前连接片617上。
在一个未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在同一叶栅中,所述第二前连接片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前连接片共面,从而对于组装必要的是使用在第一和第二叶栅之间交替的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叶栅(至少在所述前连接片的定位方面不同)。
在图7、图8和图9a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与所述叶栅61的上部前表面610在同一高度上,然而,第二前连接片620相对于所述叶栅61的上部前表面610收回。
在图9b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和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相对于所述叶栅61的两个透孔前表面610、611收回。以这种方式,根据在所述叶栅上的所需的载荷分布,所述前连接片617、620可能不同地设置在所述叶栅的厚度中。
在图9c的例子中,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和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是阶梯的,并且每一突出部具有一方面从所述相关的叶栅61的前表面610、611收回的基部,另一方面与相邻的叶栅61的另一前表面610、611同一高度的自由端。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装式叶栅组件61。这些叶栅61是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类型的,除了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用于将两个相邻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彼此连接之外。
为了彼此组装两个叶栅61,所述叶栅61之一(在图10和图11的左边)具有定位在所述下游部分613的第一侧连接片623,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以及可能地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并且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延伸。该第一侧连接片623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叶栅61的下游侧边缘615延伸,与其下游侧边缘615共面。
更明确地,该第一侧连接片623定位在所述叶栅61的第一下游角区618中,并且位于至少部分地搭叠在位于第一下游角区618处的最后格室619上。
为了组装这两个叶栅61,另一叶栅61(图10和图11中的右边)具有位于所述下游部分613中的第二侧连接片624,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以及潜在地设置有用于对中构件的通过开口,并且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延伸。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叶栅61的下游侧边缘615、以相对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偏置的方式延伸。
更明确地,该第二侧连接片624定位在所述叶栅61的第二下游角区621,与同一叶栅61的所述下游角区618相对,并且位于至少部分地搭叠在第二下游角区621中的最后格室622上。
所述右边叶栅61的第二侧连接片624相对于左边的叶栅61的第一侧连接片623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61的下游侧边缘615的方向上偏置,从而彼此搭叠,从而使形成在所述侧连接片623、624中的孔对准,从而接合、所述紧固构件和对中构件,最终完成两个叶栅61的组装。因此,所述组装通过相对于彼此定位所述侧连接片623、624来完成。
应当注意的是,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的两个孔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分别朝所述叶栅61的内部和外部收回,并且,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的孔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分别朝所述叶栅61的外部和内部收回,从而使两个横向边缘616基本上地结合。
所述侧连接片623、624超出所述横向边缘616,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叶栅61的相邻的横向边缘616基本上彼此抵靠,并具有安装间隙。更明确地,所述侧连接片623、624悬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将近一半的宽度(在所述叶栅61的宽度LA方向上考虑的尺寸)。换言之,应当注意的是:
-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具有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内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所述部分位于最后的角区格室619中),以及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外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其自由端超出或者伸出所述横向边缘616的外部);以及
-第二侧连接片624具有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内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该部分位于所述最后的角区格室622中);以及相对于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外部收回的部分(在该例中,其自由端超出或者伸出所述横向边缘616的外部)。
所述叶栅或者每一叶栅61均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同类型的第一侧连接片623和第二侧连接片624,从而使得能够组装具有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相邻叶栅的叶栅61。在相同的叶栅61中,所述叶栅61的第二侧连接片624能够相对于下游侧边缘615偏置,同时相同叶栅61的第一侧连接片623基本上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共面,从而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能够搭叠在相同的相邻叶栅61的第一侧连接片623上。
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在相同的叶栅中,所述第一侧连接片和所述第二侧连接片是共面的,或者均相对于所述下游侧边缘偏置,从而对于组装必要的是使用在第一和第二叶栅之间交替的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叶栅(至少在所述侧连接片的定位方面不同)。
在图11中示出的改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具有基本上与所述叶栅61的上部前壁610平行或共面的上壁625,从而抵靠所述相邻叶栅61的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的上边缘,从而加强这两个叶栅61之间的连接。替代地或者互补地,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或者共面于所述叶栅61的下部前表面611的下壁(未示出),从而抵靠所述相邻叶栅61的第一侧连接片623的下边缘上。
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连接片具有分别基本上平行且共面于所述叶栅的上部和/下部前表面的上壁和/或下壁,从而分别地抵靠所述第二侧连接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
图12示出了源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结合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自装式叶栅组件61。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叶栅61具有前连接片617、620和侧连接片623、624,从而提供两个相邻的叶栅61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片617、620、623、624与前述说明一致。
当然,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决不是限定的,并且其他的改进和细节可以添加到根据本发明的叶栅中,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下游连接装置和/或连接片。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叶栅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叶片(61),所述叶栅叶片(61)设置有多个格室,每个格室具有两个相对的透孔前表面(610、611),所述叶栅叶片(61)一方面具有:
-在所述叶栅(61)的宽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即位于上游部分(612)的上游侧边缘(614)和位于下游部分(613)的下游侧边缘(615);
-在所述叶栅(61)的长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横向边缘(616),即第一横向边缘和第二横向边缘;
另一方面具有:
-形成在所述上游侧边缘(614)上的上游紧固装置(632),所述上游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叶栅(61)紧固至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上,诸如紧固至前机架结构上;以及
-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横向边缘(616)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以将所述叶栅(61)连接至位于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两个相邻的叶栅(61);
其特征在于,称为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仅设置在所述叶栅(61)的下游部分(613)上,所述下游部分(613)对应于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延伸且延伸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沿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定位的最后格室的长度的N倍的区域,其中N小于3并且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中的至少一者定位成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部分地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之一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内部至少部分地收回,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中的另一者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外部至少部分地收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20、623、624)之一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内部收回的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同时,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17、623、624)中的另一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成相对于所述相关的横向边缘(616)朝所述叶栅(61)的外部收回的紧固构件的通过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617、623),并且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620、6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前连接片(617),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前连接片(620),每一前连接片(617、620)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叶栅(61)的透孔前表面(610、611)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设置在所述叶栅(61)的第一下游角区(618)中,并且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第一下游角区(618)中的格室(619)上;第二前连接片(620)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下游角区(618)相对的所述叶栅(61)的第二下游角区(621)中,并且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搭叠在所述第二下游角区(621)中的格室(6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前连接片(617)与所述叶栅(61)的两个透孔前表面(610、611)之一在同一高度上,优选地,所述叶栅(61)的上部前表面(610)设计成朝所述推力反向器上的外部,同时,所述第二前连接片(620)相对于所述叶栅(61)的前表面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透孔前表面的方向上收回。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前支承片(617)和所述第二前支承片(620)相对于所述叶栅(61)的两个透孔前表面(610、611)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叶栅的透孔前表面的方向上收回。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连接片(623),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连接片(624),每一侧连接片(623、624)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设置在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共面或者相对于所述下游侧边缘(615)偏置的所述叶栅(61)的第一下游角区(618)中,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下游角区(618)相对的所述叶栅(61)的第二下游角区(62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叶栅(61),其中,所述第一侧连接片(623)和/或所述第二侧连接片(624)具有:
-上壁(625),所述上壁基本上平行于或者共面于所述叶栅(61)的上部前表面(610),和/或
-下壁,所述上壁基本上平行于或者共面于所述叶栅(61)的下部前表面(611)。
13.一种用于叶栅推力反向器的叶栅组件(61),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一连串的叶栅(61),其中:
-所述第一叶栅(61)通过第一下游连接装置(617、623)和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20、624)之间的互补协作连接至所述第二叶栅(61),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617、623)形成在所述第一叶栅(61)中的第一横向边缘(616)上,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20、624)形成在所述第二叶栅(61)的第二横向边缘(616)上,所述第一叶栅(61)的第一横向边缘(616)在形成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的区域之外基本上结合至所述第二叶栅(61)的第二横向边缘(616);并且
-所述第二叶栅(61)通过在第一下游连接装置(617、623)与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20、624)之间的互补协作连接至所述第三叶栅(61),所述第一下游连接装置(617、623)形成在所述第二叶栅(61)的第一横向边缘(616)上,所述第二下游连接装置(620、624)形成在所述第三叶栅(61)的第二横向边缘(616)上,所述第二叶栅(61)的第一横向边缘(616)在形成所述下游连接装置的区域之外基本上结合至第三叶栅(61)的第二横向边缘(616)。
14.一种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舱,具有装配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组件的叶栅推力反向器,其中,所述组件的叶栅(61)由其各自的上游紧固装置在其上游部分(612)紧固在所述机舱的固定结构——诸如前机架结构上,并且,所述组件的叶栅(61)由其下游连接装置(617、620、623、624)仅在其各自的下游部分(613)直接地彼此连接。
CN2011800277362A 2010-06-08 2011-06-01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Pending CN102933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54473A FR2960918B1 (fr) 2010-06-08 2010-06-08 Grille de deviation du type autosupporte pour inverseur de poussee
FR1054473 2010-06-08
PCT/FR2011/051259 WO2011154644A1 (fr) 2010-06-08 2011-06-01 Grille de déviation du type autosupporté pour inverseur de poussé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829A true CN102933829A (zh) 2013-02-13

Family

ID=4351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7362A Pending CN102933829A (zh) 2010-06-08 2011-06-01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10502B2 (zh)
EP (1) EP2580459B1 (zh)
CN (1) CN102933829A (zh)
BR (1) BR112012031008A2 (zh)
CA (1) CA2801603A1 (zh)
FR (1) FR2960918B1 (zh)
RU (1) RU2572153C2 (zh)
WO (1) WO20111546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455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涡扇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和用于该反推力装置的反推叶栅
CN11057861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波音公司 用于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反向器的叶栅组件
CN113879557A (zh) * 2020-07-02 2022-01-04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反推叶栅装置制造方法、制造工装及反推叶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4262B2 (en) * 2006-10-12 2012-01-3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ual function cascade integrated variable area fan nozzle and thrust reverser
FR2987600B1 (fr) * 2012-03-02 2014-02-28 Aircelle Sa Nacelle aplatie de turboreacteur
GB201219366D0 (en) 2012-10-29 2012-12-12 Rolls Royce Deutschland & Co Kg Aeroengine thrust reverser arrangement
FR3007465B1 (fr) 2013-06-21 2015-06-05 Aircelle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pour inverseur de poussee de turboreacteur, realisant un blocage de l'inverseur
US9771894B2 (en) 2013-10-07 2017-09-26 Rohr, Inc. Radially connected cascade grids
US9347398B2 (en) * 2013-10-07 2016-05-24 Rohr, Inc. Actuator support system and apparatus
US10077739B2 (en) * 2014-04-24 2018-09-18 Rohr, Inc. Dual actuation system for cascade and thrust reverser panel for an integral cascade variable area fan nozzle
US10309343B2 (en) 2014-11-06 2019-06-04 Rohr, Inc. Split sleeve hidden door thrust reverser
FR3047522B1 (fr) * 2016-02-04 2018-03-16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Ensemble propulsif pour aeronef
EP3228854B1 (en) 2016-04-06 2019-10-02 Rolls-Royce plc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nacelle
RU2666889C1 (ru) * 2017-03-16 2018-09-1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бъединенная двигателе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АО "ОДК") Отклоняющая решетка реверсив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аружного корпуса двигателя
US10598127B2 (en) * 2017-08-15 2020-03-24 Spirit Aerosystems,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hrust reverser cascade assembly
US11073032B2 (en) 2018-07-25 2021-07-27 Rohr, Inc. Cascade array vanes with assembly features
FR3095676B1 (fr) 2019-05-03 2021-04-09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Grille d’inverseur de poussée incluant un traitement acoustique
CN113530706B (zh) * 2021-08-18 2022-08-05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尾喷管的外调节片与主动调节片的连接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8110A (en) * 1982-09-30 1988-10-18 Rohr Industries, Inc. Modular composite cascade assembly
WO2004059157A1 (fr) * 2002-12-24 2004-07-15 Hurel Hispano Inverseur de poussee a grilles de deflection optimisees
EP1515035A2 (en) * 2003-09-10 2005-03-16 Short Brothers Plc A jet engine thrust reverser device
EP1852595A2 (en) * 2006-05-06 2007-11-07 Rolls-Royce plc Aeroengine thrust reverser
EP2138697A2 (en) * 2008-06-23 2009-12-30 Rohr, Inc. Aft cascade ring with flow deflector portion, corresponding thrust reverser cascade assembly and aircraft engine nac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2963A (zh) * 1963-09-30
US3262270A (en) * 1965-06-07 1966-07-26 Gen Electric Thrust reverser
US3262268A (en) * 1965-06-07 1966-07-26 Gen Electric Thrust reverser
US3794246A (en) * 1973-04-11 1974-02-26 Aeronca Inc Thrust reversing cascade assembly
US4030290A (en) * 1974-11-06 1977-06-21 The Boeing Company Jet engine thrust reverser
US4026105A (en) * 1975-03-25 1977-05-31 The Boeing Company Jet engine thrust reverser
US4067094A (en) * 1976-04-26 1978-01-10 Harry Feick Co., Inc. Load bearing vane structure for thrust reversal
GB1534583A (en) * 1976-06-08 1978-12-06 Short Bros Ltd Reversal of thrust in gas turbine engines
US4278220A (en) * 1979-03-30 1981-07-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Thrust reverser for a long duct fan engine
US4852805A (en) * 1983-12-30 1989-08-01 The Boeing Company Hybrid thrust reverser cascade basket and method
US4722821A (en) * 1983-12-30 1988-02-0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cascade basket for a thrust reverser
GB2182724B (en) * 1985-10-08 1988-12-07 Rolls Royce Gas turbine engine thrust reverser
US5507143A (en) * 1993-04-13 1996-04-16 The Boeing Company Cascade assembly for use in a thrust-reversing mechanism
GB9723022D0 (en) * 1997-11-01 1998-01-07 Rolls Royce Plc Gas turbine apparatus
UA28120C2 (uk) * 1998-06-03 2000-10-16 Державне Підприємство "Запорізьке Машинобудівн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ьке Бюро "Прогрес" Імені Академіка О.Г.Івченка" Решітка аеродинамічних профілів пристрою реверсування тяги 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уна
GB0001279D0 (en) * 2000-01-21 2000-03-08 Rolls Royce Plc A flow directing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ow directing element
US6725541B1 (en) * 2000-01-21 2004-04-27 Rolls-Royce Plc Flow directing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ow directing element
US7484356B1 (en) * 2005-07-26 2009-02-03 Aeronautical Concepts Of Exhaust, Llc Cascade reverser without blocker doors
US8484944B2 (en) * 2010-08-13 2013-07-16 Spirit Aerosystems, Inc. Aerodynamic device for thrust reverser cascades
US20120272637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Brian Kenneth Holland Replacing an aperture in a laminated component
FR2978990A1 (fr) * 2011-08-08 2013-02-15 Aircelle Sa Dispositif d'inversion de pousse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8110A (en) * 1982-09-30 1988-10-18 Rohr Industries, Inc. Modular composite cascade assembly
WO2004059157A1 (fr) * 2002-12-24 2004-07-15 Hurel Hispano Inverseur de poussee a grilles de deflection optimisees
EP1515035A2 (en) * 2003-09-10 2005-03-16 Short Brothers Plc A jet engine thrust reverser device
EP1852595A2 (en) * 2006-05-06 2007-11-07 Rolls-Royce plc Aeroengine thrust reverser
EP2138697A2 (en) * 2008-06-23 2009-12-30 Rohr, Inc. Aft cascade ring with flow deflector portion, corresponding thrust reverser cascade assembly and aircraft engine nacel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455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涡扇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和用于该反推力装置的反推叶栅
CN104712455B (zh) * 2013-12-12 2017-07-04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涡扇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和用于该反推力装置的反推叶栅
CN11057861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波音公司 用于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反向器的叶栅组件
CN113879557A (zh) * 2020-07-02 2022-01-04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反推叶栅装置制造方法、制造工装及反推叶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0459B1 (fr) 2016-05-11
EP2580459A1 (fr) 2013-04-17
CA2801603A1 (fr) 2011-12-15
FR2960918A1 (fr) 2011-12-09
BR112012031008A2 (pt) 2016-10-25
RU2572153C2 (ru) 2015-12-27
FR2960918B1 (fr) 2012-05-25
US20130266423A1 (en) 2013-10-10
US9410502B2 (en) 2016-08-09
WO2011154644A1 (fr) 2011-12-15
RU2012156113A (ru) 2014-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829A (zh) 用于推力反向器的自装式叶栅
US10006405B2 (en) Thrust reverser system with translating-rotating blocker door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8316632B2 (en) Thrust reverser configuration for a short fan duct
EP2551506B1 (en) Thrust reverser for a turbofan engine
US9551298B2 (en) Variable area fan nozzle with one or more integrated blocker doors
CN103256122B (zh) 用于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密封组件和发动机舱
US20160230702A1 (en) Extended thrust reverser cascade
CN102105669B (zh) 具有活动山形件的用于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噪声消减装置以及相关的发动机舱
CN104114842A (zh) 具有枢转格栅的推力反向器
US10851734B2 (en) Thrust reverser assembly
EP3228854B1 (en)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nacelle
EP3441601B1 (en) Turbine engine thrust reverser stop
US20170328306A1 (en) Thrust reverser assembly
CN101922379B (zh) 提供上游旁通流体出口的平移式可变面积风扇喷嘴
CN103717866A (zh) 具有可变喷嘴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机舱
CN102859168B (zh) 涡轮喷气发动机舱
US11084600B2 (en) Nacelle inlet with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US9776726B2 (en) Gas turbine cow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201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