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法兰内螺纹锥形弹簧齿轮泵,采用主动齿轮对称受力的结构以及端面磨损补偿隔离技术,同时实现对称受力和端面磨损自动补偿的技术空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法兰内螺纹锥形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以及右出口管路和左出口管路,作为改进:所述的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汇集到带有进管法兰的进油总管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和左出口管路汇集到带有出管内螺纹的出油总管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右从动轴、左从动轴、主齿轮、右从齿轮、左从齿轮、前外端盖、后外端盖、中锥形弹簧、右锥形弹簧、左锥形弹簧以及泵体;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中心两段弧与主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右大半圆弧与右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左大半圆弧与左从齿轮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所述的右从齿轮中心的右从动轴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中心的主动轴与所述的左从齿轮中心的左从动轴相平行;4至12颗后端盖螺钉从后盖沉孔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的后盖内平面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后端面;4至12颗前端盖螺钉从前盖沉孔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的前盖内平面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所述的端面补偿盘背面与所述的前外端盖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锥形弹簧和右锥形弹簧以及左锥形弹簧;且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有补偿盘中孔与主动轴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有补偿盘右孔与右从动轴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有补偿盘左孔与左从动轴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外围上的盘中心两段弧、盘右出口弧、盘右进口弧、盘左出口弧、盘左进口弧以及盘右大半圆弧、盘左大半圆弧分别与所述的泵体内腔的体中心两段弧、体右出口弧、体右进口弧、体左出口弧、体左进口弧以及体右大半圆弧、体左大半圆弧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齿轮与右从齿轮和左从齿轮宽度相等,所述的主齿轮与右从齿轮及左从齿轮同步相啮合相距180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后端面;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中后通孔与主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右盲孔与右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面补偿盘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背面上分别有盘中凹环隔离固定着中锥形弹簧大直径端,盘右凹环隔离固定着右锥形弹簧大直径端,盘左凹环隔离固定着左锥形弹簧大直径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盖内平面同时贴着中锥形弹簧和右锥形弹簧以及左锥形弹簧小直径端;所述的前盖内平面上有前密封圈的中前通孔与主动轴前端段滑动配合,主动轴前端段穿越在前外端盖之外处有主轴键;所述的前盖内平面有前右盲孔与右从动轴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右孔底面;所述的前盖内平面有前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左孔底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上有后密封圈的中后通孔与主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右盲孔与右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右孔底面;所述的后盖内平面有后左盲孔与左从动轴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左孔底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油总管的盲端为出管碟形盲盖;所述的进油总管的盲端为进管碟形盲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以及右出口管路和左出口管路,将右进口管路和左进口管路汇集到带有进管法兰的进油总管中;将右出口管路和左出口管路汇集到带有出管内螺纹的出油总管中;使得看似复杂的空间管路得到合理布置。进油总管的进管法兰结构和出油总管的出管内螺纹结构可以方便本发明与前后系统管路连接。
采用三个齿轮达到两倍流量的紧凑结构,使得位于中间主齿轮对称受力得到完全平衡,确保唯一处于动密封状态的主齿轮轴长期运行无磨损。无论进出管路压差多大,主齿轮相距180度与右从齿轮和左从齿轮同步相啮合,主齿轮总体受力得到完全平衡,磨损也完全对称均匀,能保持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之间长时间保压运行不内漏,并保证主动轴与前盖内平面上的前密封圈的中前通孔长时间有效密封不外漏。
借助于中锥形弹簧和右锥形弹簧以及左锥形弹簧所产生的轴向反弹力,使得端面补偿盘的正平面同时紧贴着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前端面,迫使主齿轮和右从齿轮以及左从齿轮的后端面紧贴着后盖内平面,确保本发明始终处于高效率运行。本发明实现并同时具备径向受力平衡技术和轴向端面磨损补偿间隙控制技术,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在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中,一种法兰内螺纹锥形弹簧齿轮泵,三轴油泵外接有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以及右出口管路49和左出口管路46,作为改进:所述的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汇集到带有进管法兰77的进油总管74中;所述的右出口管路49和左出口管路46汇集到带有出管内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中;所述的三轴油泵包括主动轴11、右从动轴12、左从动轴13、主齿轮21、右从齿轮22、左从齿轮23、前外端盖50、后外端盖70、中锥形弹簧81、右锥形弹簧82、左锥形弹簧83以及泵体90;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与主齿轮21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右大半圆弧92与右从齿轮22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左大半圆弧93与左从齿轮23外圆滑动配合;所述的主齿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右从齿轮22中心的右从动轴12相平行;所述的主齿轮21中心的主动轴11与所述的左从齿轮23中心的左从动轴13相平行;4至12颗后端盖螺钉40从后盖沉孔76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70的后盖内平面7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后端面;4至12颗前端盖螺钉60从前盖沉孔56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50的前盖内平面59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与所述的前外端盖50内侧平面之间分别有中锥形弹簧81和右锥形弹簧82以及左锥形弹簧83;且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中孔31与主动轴11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右孔32与右从动轴12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有补偿盘左孔33与左从动轴13前中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外围上的盘中心两段弧34、盘右出口弧69、盘右进口弧67、盘左出口弧65、盘左进口弧68以及盘右大半圆弧35、盘左大半圆弧36分别与所述的泵体90内腔上的体中心两段弧91、体右出口弧89、体右进口弧87、体左出口弧86、体左进口弧88以及体右大半圆弧92、体左大半圆弧93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齿轮21与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宽度相等;所述的主齿轮21与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同步相啮合相距180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后端面;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有中后通孔71与主动轴11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有后右盲孔72与右从动轴12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有后左盲孔73与左从动轴13后端段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前端面;所述的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上分别有盘中凹环37隔离固定着中锥形弹簧81大直径端,盘右凹环38隔离固定着右锥形弹簧82大直径端,盘左凹环39隔离固定着左锥形弹簧83大直径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盖内平面59同时贴着中锥形弹簧81和右锥形弹簧82以及左锥形弹簧83小直径端;所述的前盖内平面59上有前密封圈61的中前通孔51与主动轴11前端段滑动配合,主动轴11前端段穿越在前外端盖50之外处有主轴键17;所述的前盖内平面59有前右盲孔52与右从动轴12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右孔底面62;所述的前盖内平面59有前左盲孔53与左从动轴13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左孔底面63。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上有后密封圈41的中后通孔71与主动轴11后端段滑动配合;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有后右盲孔72与右从动轴12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右孔底面42;所述的后盖内平面79有后左盲孔73与左从动轴13后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后左孔底面43。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油总管64的盲端为出管碟形盲盖99;所述的进油总管74的盲端为进管碟形盲盖44。
实施例安装步骤和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安装步骤:在图1、图2、图3中,实施例选择所述的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汇集到带有进管法兰77的进油总管74布置在下方;所述的右出口管路49和左出口管路46汇集到带有出管内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布置在上方。
体右出口弧89与右出口管路49相连通;体右进口弧87与右进口管路47相连通;体左出口弧86与左出口管路46相连通;体左进口弧88与左进口管路48相连通。
实施例选择主齿轮21为17齿数,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各为17齿数。8颗后端盖螺钉40从后盖沉孔76处将所述的后外端盖70的后盖内平面79加放后盖垫片78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后端面。
主动轴11与主齿轮21预先紧固成一体,右从动轴12与右从齿轮22预先紧固成一体,左从动轴13与左从齿轮23预先紧固成一体。
主动轴11后端插入后盖内平面79的中后通孔71穿过后密封圈41并外伸延,右从动轴12后端插入后盖内平面79的后右盲孔72但不接触后右孔底面42,左从动轴13后端插入后盖内平面79的后左盲孔73,但不接触后左孔底面43。
将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前端面。端面补偿盘30的补偿盘中孔31与主动轴11前中端段滑动配合,端面补偿盘30的补偿盘右孔32与右从动轴12前中端段滑动配合,端面补偿盘30的补偿盘左孔33与左从动轴13前中端段滑动配合。
分别在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上的盘中凹环37隔离固定好中锥形弹簧81大直径端,盘右凹环38隔离固定好右锥形弹簧82大直径端,盘左凹环39隔离固定好左锥形弹簧83大直径端。
将前外端盖50的前盖内平面59上前密封圈61的中前通孔51与主动轴11前端段滑动配合;前外端盖50的前右盲孔52与右从动轴12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右孔底面62;前盖内平面59的前左盲孔53与左从动轴13前端段滑动配合,不接触前左孔底面63。
用8颗前端盖螺钉60从前盖沉孔56处将所述的前外端盖50的前盖内平面59加放前盖垫片58密闭固定在所述的泵体90前端面。使得前盖内平面59同时贴着中锥形弹簧81和右锥形弹簧82以及左锥形弹簧83小直径端,安装完毕。
工作原理:结合图1、图4、图5,实施例中外力通过主轴键17输入,由主动轴11连带主齿轮21作顺时针旋转,通过主齿轮21与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同步相互啮合,驱使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反方向旋转。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同时进液,右出口管路49和左出口管路46同时出液。
无论进出管路压差多大,主齿轮21相距180度与右从齿轮22和左从齿轮23同步相啮合,主齿轮21总体受力得到完全平衡,磨损也完全对称均匀,能保持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之间长时间保压运行不内漏,并保证主动轴11与前盖内平面59上的前密封圈61的中前通孔51长时间有效密封不外漏。
带有进管法兰77的进油总管74分流到右进口管路47和左进口管路48。主齿轮21旋转半圈同步将左进口管路48的液体送入右出口管路49以及将右进口管路47的液体送入左出口管路46;右从齿轮22旋转一圈将右进口管路47的液体送入右出口管路49;左从齿轮23旋转一圈将左进口管路48的液体送入左出口管路46。右出口管路49和左出口管路46汇集到带有出管内螺纹66的出油总管64,周而复始。
经长期运行后,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两端面磨损,可借用端面补偿盘30背面上分别有盘中凹环37隔离固定着中锥形弹簧81大直径端,盘右凹环38隔离固定着右锥形弹簧82大直径端,盘左凹环39隔离固定着左锥形弹簧83大直径端。利用前盖内平面59同时贴着中锥形弹簧81和右锥形弹簧82以及左锥形弹簧83小直径端所产生的反弹力,迫使端面补偿盘30正平面同时贴着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前端面,继而迫使主齿轮21和右从齿轮22以及左从齿轮23的后端面同时贴着后外端盖70的后盖内平面79,确保长时间运行后端面之间不发生内泄漏,实现高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