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395A -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395A
CN102917395A CN2011102243945A CN201110224394A CN102917395A CN 102917395 A CN102917395 A CN 102917395A CN 2011102243945 A CN2011102243945 A CN 2011102243945A CN 201110224394 A CN201110224394 A CN 201110224394A CN 102917395 A CN102917395 A CN 102917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vent
measurement result
frequency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43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7395B (zh
Inventor
杨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243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7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7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在上述方法中,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于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网络侧设备根据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检测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从而可以使具备不相邻频点资源的运营商也能够享受多载波技术的益处。

Description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系统运营商用户数的增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商部署的频点资源不断地增加,于是移动网络从早期的单频段单频点操作,逐渐向当前的多频段多频点操作演进。不例外地,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网络运营商亦是如此。如图1所示,在WCDMA网络中,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UTRAN)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为RNC)和基站(NodeB)两种基本网元。在下行方向,RNC发送来的各种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信息,先后经过Iub口的传输,基带处理单元(BBU)的处理,和射频单元(RU)的处理,最后在空口Uu发送给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内的终端UE;反之,在上行方向,服务小区内的UE把各种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信息也先后经过空口Uu,RU,BBU,Iub发送给RNC。 
在拥有多个频点资源的WCDMA网络内,RNC既可以独立使用各个频点资源,即单载波或者单服务小区操作,此时终端在同一时间只在一个下行频点和配对上行频点上的服务小区内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又可以把同频段内多个相邻的频点资源捆绑在一起,进行所谓多载波或者多服务小区聚合操作,例如: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Dual Carrier-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为DC-HSDPA)、双频段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Dual band-Dual carrier-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为DB-DC-HSDPA)、四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Four carrier-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为4C-HSDPA),此时终端在同一时间,能在多个同频段内相邻频点或者不同频段频点上的多个服务小区内同时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终端UE的上下行数据传输率得到和配置载波数目几乎等比的倍增提高。但是受局限的是:有些运营商在同一频段内,购买部署的频点资源是不相邻或者称为不连续的,例如,运营商A拥有F1和F4两个频点资源,但是中间的F2,F3却是属于运营商B的。这样即使终端具备上述多载波聚合操作能力,网络也不能进行多载波聚合操作。以下结合图2描述同频段4个不相邻载波聚合操作的典型配置。 
图2是同频段4个不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典型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同频段4个不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典型配置有3种(2,3个不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典型配置是下面情况子集): 
(1):频点C1,C2组成主载波块,频点C3,C4组成辅载波块,中间的干扰载波块可 能来自一个或者多个其他运营商。这种模式为2+2模式。 
(2):频点C1组成主载波块,频点C2,C3,C4组成辅载波块,中间的干扰载波块可能来自一个或者多个其他运营商。这种模式为1+3模式。 
(3):频点C1,C2,C3组成主载波块,频点C4组成辅载波块,中间的干扰载波块可能来自一个或者多个其他运营商。这种模式为3+1模式。 
上述网络也不能进行多载波聚合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非相邻载波块(比如上面例子的F1,F4)中间的下行频点(比如上面例子的F2,F3),由于属于其他运营商,其上的接收信号被视为干扰噪声信号。由于终端接收机结构性能,比如滤波器性能的限制,不可能把这些干扰噪声彻底滤除,因此当终端接收链前端线性功率放大器把F1,F2,F3,F4上的信号接收下来之后,经过滤波的处理,后端待解调的信号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简称为SNR)仍然很小,可能造成大量错误接收。 
由于UE本身的物理移动或者周围无线条件的动态变化,UE在当前服务小区内的无线链路(radio link,简称为RL)质量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处于专有连接态(Cell_DCH State)下的UE尽量处在一个无线链路质量较好的服务小区内,RNC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控制(measurement contro1)消息让UE去做频内,和/或频外,和/或系统间等等不同类型的测量。当UE测量后,发现某目标小区或者目标小区所在频点的无线质量满足一定事件触发条件或者其它条件的时候,UE会通过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消息通知RNC。然后RNC决定是否和如何把UE切换到那个目标小区内或者目标频点上。 
频内测量和频外测量主要有下述几点不同: 
(1)频内测量的目标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处于同一个频点,可以在测量控制消息指定的激活集(active set)内(注:激活集一定是频内的),或者频内监测集(intra-frequency monitored set)内,或者频内检测集(intra-frequency detected set)内。上述激活集,频内监测集,频内检测集3个集合是独立互斥的关系,定性地区分了不同小区对于处在Cell_DCH状态UE的意义。相对比,频外测量的目标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处于不同的频点,要么在频外监测集(inter-frequency monitored set)内,要么在频外检测集(inter-frequency detected set)内。 
(2)UE进行频内测量,不需要通过任何压缩模式(compressed mode)产生的压缩时隙(compressed gaps),即可对频内目标小区进行测量,UE不需要周期间歇性地中断当前数据下行传输。相对比,对于不具备频外非压缩模式测量能力的UE进行频外测量,需要通过上述压缩时隙,才能对频外目标小区进行测量,UE需要周期间歇性地中断当前数据的传输。压缩模式对网络或者终端都是有负面作用的。现实应用中,网络都是尽量去避免或者较少触发使用的。 
(3)频内测量事件是基于小区的,即当UE测量的频内目标小区导频信号质量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产生某种1系列事件,如1a,1b,1c......,触发事件的频内目标小区通过测量报告消息直接报告给RNC,进而RNC能准确采取相应后续的频内切换动作。而频外测量事件是基于频点的,即当UE测量的当前和/或频外目标频点导频信号质量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产生某种2系列事件,如2a,2b,2c......,触发事件的目标频点通过测量报告消息直接报告给RNC,进而RNC能准确采取相应后续的频外切换动作。 
上述无论频内或是频外测量,网络运营商A都能明确指示目标待侧小区的具体信息,如小区的主扰码PSC,导频信号的信道码。而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中涉及的载波块中间其他运营商B的小区的具体部署,网络A无法得知,从而不能明确指示终端去进行运营商B小区级别导频信号质量的测量,只能让终端去进行运营商B整个频点级别上所有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即接收信号场强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为RSSI)测量。根据终端测量能力无线方面的需求,终端最大要能支持32个频内目标小区的测量和32个频外目标小区的测量(这32个频外小区最大分布在2个频外频点上)。根据上面提到的例子,如果F1是UE运营商A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F2,F3是运营商B的频点,F4是运营商A的另外一个频点。那么运营商A网络可以配置UE去做F1,F2,F3,F4所有频点上的RSSI测量,但只能配置UE去做F1,F4频点上最大32个目标小区的导频信号质量测量。不难发现,尽管UE只能对F2,F3进行RSSI测量,但如果UE不具备频外非压缩模式测量能力,UE同样需要通过开启压缩模式来进行F2,F3上的频外测量,这和UE通过开启压缩模式来进行F4上的频外测量有一些时间上的竞争关系,从而要么对UE测量能力无线方面产生新需求,或者对UE的频外切换性能可能产生影响。比如规定UE测量能力无线方面新需求为:终端最大要能支持48个频外目标小区的测量(这48个频外小区最大分布在3个频外频点上),这样具备这种能力的终端能够很好协调对F2,F3,F4上的RSSI测量外加对F4上目标小区的导频信号质量测量,终端的频外切换性能能够维持。或者UE测量能力无线方面需求不变,运营商A网络只配置UE在F2,F4上的RSSI测量外加对F4上目标小区的导频信号质量测量,终端的频外切换性能也能够维持。此处,不讨论UE测量能力无线方面的需求,把UE能够做的最大频外测量频点数目用N表示,以便后续说明使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具备不相邻频点资源的运营商也能够享受多载波技术的益处,必须设计一种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案。然而相关技术中,对于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检测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检测方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于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网络侧设备根据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 
上述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包括: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一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第一测量结果并保存在第一变量中。 
上述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包括: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其中,一个或多个频点的个数为M,终端能够测量的最大频外测量频点数目为N,1<=M<N;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终端对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第二测量结果。 
当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终端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当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终端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当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终端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当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终端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上述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之一: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取最小值,获取最终测量结果;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求平均值,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上述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以及预定时间段,为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测量控制消息配置给终端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一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选择模块,用于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第二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终端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事件。 
上述第一指示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一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上述第二指示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上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在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直接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上述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上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上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通过本发明,提出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检测方案的问题,进而可以有效检测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从而可以使具备不相邻频点资源的运营商也能够享受多载波技术的益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UTRAN基本架构示意图; 
图2是同频段4个不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典型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一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二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302: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 
步骤S304: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 
步骤S306: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于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 
步骤S308:网络侧设备根据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 
相关技术中,对于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检测方案。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从而可以使具备不相邻频点资源的运营商也能够享受多载波技术的益处。 
优选地,上述步骤S302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2)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第一测量结果并保存在第一变量中。 
优选地,上述步骤S304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其中,一个或多个频点的个数为M,终端能够测量的最大频外测量频点数目为N,1<=M<N; 
(2)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3)终端对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第二测量结果。 
优选地,当上述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上述步骤S306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终端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2)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3)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优选地,当上述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上述步骤S306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终端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2)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其中,此处判断条件(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与上面提到的判断条件(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不同。通过对不同条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判断需要上报的事件。 
(3)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优选地,当上述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上述步骤S306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2)终端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3)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4)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优选地,当上述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上述步骤S306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终端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2)终端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3)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4)如果连续成立,则终端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终端通过上述条件来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的事件,仅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上报的事件。上述条件的等同变换方式或同等变形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图4进一步描述上述优选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402:网络侧设备通过测量控制消息,命令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primary中。同时网络侧设备通过测量控制消息配置给终端另外一些必要的参数,例如,比较门限(comparison threshold),神经缓冲值(Hysterisis value)和触发缓冲时间(Time to Trigger),终端分别用变量Thresh_Gap,Hys,T_trigger来保存上述3个参数。注:以下所有RSSI测量值都是经过对数化操作,以dB或者dBm为单位的。 
步骤S404:网络侧设备在从干扰载波块中任意选择M个频点(1<=M<N),命令终端对这些干扰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gap1,...RSSIgapM中。如何选择M个频点,是网络设备内部实现问题,不加以规范。例如,可以随机选择,可以从两端频点选择,也可以从中间频点选择。 
步骤S406:终端根据内部实现,对RSSIgap1,...RSSIgapM的值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操作,如取最小值操作Min{RSSIgap1,...RSSIgapM}or取平均值操作Ave{RSSIgap1,...RSSIgapM},结果保存在变量RSSIgap中。 
步骤S408:终端利用下面公式进行评估:RSSIprimary<RSSIgap+Thresh_Gap-Hys/2,如果此不等式连续在T_trigger这段时间内成立,终端可以认为来自干扰载波块的信号干扰太大,从而触发并且上报一个事件X(即上述第一事件)。与此同时,终端还利用下面公式进行评估:RSSIprimary>RSSIgap+Thresh_Gap+Hys/2,如果此不等式连续在T_trigger这段时间内成立,终端可以认为来自干扰载波块的信号可以忍受,从而触发并且上报另一个事件Y(即上述第二事件)。 
步骤S410: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上报的X事件后,认为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不合适,故不进行非相邻载波聚合的相关配置。而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上报的事件Y后,认为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可以尝试,故进一步根据其他决策因素,决定是否进行非相邻载波聚合的相关配置。 
以下结合图5和图6所示的两个实例进一步描述上述优选实施方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一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以下结合图2进行描述,具备同频段4个非相邻载波聚合能力的UE,如附图2中(a)所示,已经被网络A配置了C1,C2,组成主载波块,但是网络A所属的不相邻的辅载波块尚未配置。干扰载波块来自网络B。如图5所示,该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502:网络侧设备通过测量控制消息,命令终端进行UE internal measurement(终端内部测量)类型的测量,同时设置信元IE“UE internal measurement quantity”取值“UTRA Carrier RSSI”。UE接收到此测量控制消息后,便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C1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primary中。网络通过同一条测量控制消息配置给终端另外一些必要的参数,如比较门限comparison threshold,神经缓冲值Hysterisis value和触发缓冲时间Time to Trigger,UE分别用变量Thresh_Gap,Hys,T_trigger来保存上述3个参数。 
步骤S504:网络侧设备在从干扰载波块中任意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频点,并且设置信元IE“Inter-frequency reporting quantity”取值“UTRA Carrier RSSI=true”外加干扰目标待侧 频点。UE接收到此测量控制消息后,便对干扰目标待侧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gap1中。 
步骤S506:终端直接把RSSIgap1结果保存在变量RSSIgap中。 
步骤S508:终端利用下面公式进行评估:RSSIprimary>RSSIgap+Thresh_Gap+Hys/2,并且此不等式连续在T_trigger这段时间内成立,终端认为来自干扰载波块的信号可以忍受,触发并且上报另一个事件Y。 
步骤S510: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上报的事件Y后,认为同频段4载波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可以尝试,进一步根据其他决策因素发现一切条件都允许,决定进行非相邻载波聚合的相关配置,从而网络侧设备把终端配置成如图2(a)所示的2+2模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二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的流程图。以下结合图2进行描述,具备同频段4个非相邻载波聚合能力的UE,如图2中(c)所示,已经被网络A配置了C1,C2,C3组成主载波块,且网络A也配置了C4,组成辅载波块。干扰载波块来自网络B和网络D。如图6所示,该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602:网络侧设备通过测量控制消息,命令终端进行UE internal measurement(终端内部测量)类型的测量,同时设置信元IE“UE internal measurement quantity”取值“UTRA Carrier RSSI”。UE收到此测量控制消息后,便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C2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primary中。网络侧设备通过同一条测量控制消息配置给终端另外一些必要的参数,例如,比较门限(comparison threshold),神经缓冲值(Hysterisis value)和触发缓冲时间(Time to Trigger),UE分别用变量Thresh_Gap,Hys,T_trigger来保存上述3个参数。 
步骤S604:网络侧设备在从干扰载波块中任意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频点,1个代表网络B,另一个代表网络D,并且设置信元IE“Inter-frequency reporting quantity”取值“UTRA Carrier RSSI=true”外加干扰目标待侧频点。UE接收到此测量控制消息后,便对2个干扰目标待侧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保存到变量RSSIgap1,RSSIgap2中。 
步骤S606:终端把RSSIgap1,RSSIgap2进行平均值处理,结果保存在变量RSSIgap中。 
步骤S608:终端利用下面公式进行评估:RSSIprimary<RSSIgap+Thresh_Gap-Hys/2,此不等式连续在T_trigger这段时间内成立,终端认为来自干扰载波块的信号干扰太大,从而触发并且上报一个事件X。 
步骤S610: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上报的事件X后,认为同频段4载波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不可以继续,决定终止UE进行非相邻载波聚合的相关配置,从而网络把终端的辅载波块C4去配置掉。之后终端只进行3个载波的主载波块聚合操作。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检测同频段内非相邻载波聚合干扰的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10和终端20。 
网络侧设备10包括:第一指示模块100,用于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选择模块102,用于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第二指示模块104,用于指示终端并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接收模块106,用于接收来自于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终端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第一确定模块108,用于根据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 
终端20包括:第二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上报模块204,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事件。 
优选地,第一指示模块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000(图中未示出),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优选地,第二指示模块104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040(图中未示出),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终端对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优选地,第二确定模块202包括:第一存储单元2020(图中未示出),用于在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直接将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第一判断单元2022(图中未示出),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一确定单元2024(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优选地,第一判断单元2022,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一确定单元2024,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确定模块202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单元2026(图中未示出),用于在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对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例如,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取最小值,获取所述最终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求平均值,获取所述最终测量结果。第二存储单元2028(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第二判断单元2030(图中未示出),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二确定单元2032(图中未示出),用于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优选地,第二判断单元2030,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第二确定单元2032,用于在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和终端的各模块、各单元相互结合的优选实施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3至图6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借助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可以有效检测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操作是否合适,从而可以使具备不相邻频点资源的运营商也能够享受多载波技术的益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接收信号场强指示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
所述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所述终端并对所述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设备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所述终端对所述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并保存在第一变量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并指示所述终端并对所述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频点的个数为M,所述终端能够测量的最大频外测量频点数目为N,1<=M<N;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所述终端对所述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获取所述第二测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所述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如果连续成立,则所述终端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所述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如果连续成立,则所述终端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所述终端将所述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所述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如果连续成立,则所述终端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所述终端将所述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所述终端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如果连续成立,则所述终端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取最小值,获取所述最终测量结果;
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求平均值,获取所述最终测量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比较门限、所述预定神经缓冲值以及所述预定时间段,为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测量控制消息配置给所述终端的。
10.一种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一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接收信号场强指示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一测量结果;
选择模块,用于从干扰载波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频点;
第二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并对所述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测量结果;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终端上报的事件,其中,该事件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报的事件确定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是否合适;
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确定上报的事件;
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终端对当前服务小区所在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测量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测量控制消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选择的频点的RSSI进行测量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的频点为一个时,直接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的频点为多个时,对所述第二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获取最终测量结果;
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最终测量结果保存在第二变量中;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一事件,其中,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不合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以下条件是否连续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成立:第一变量的值>第二变量的值+预定比较门限-预定神经缓冲值/2;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为是时,确定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第二事件,其中,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执行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合适。
CN201110224394.5A 2011-08-05 2011-08-05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917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4394.5A CN102917395B (zh) 2011-08-05 2011-08-05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4394.5A CN102917395B (zh) 2011-08-05 2011-08-05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395A true CN102917395A (zh) 2013-02-06
CN102917395B CN102917395B (zh) 2017-12-19

Family

ID=47615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4394.5A Active CN102917395B (zh) 2011-08-05 2011-08-05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739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912A (zh) * 2013-08-28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4170437A (zh) * 2014-01-21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6792786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邻频测量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309930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其参数变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0125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1867967A (zh) * 2009-04-20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0129146A2 (en) * 2009-04-27 2010-11-11 Motorola, Inc. Uplink scheduling support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932045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中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98696A (zh) * 2009-12-10 2011-06-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测量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0125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1867967A (zh) * 2009-04-20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0129146A2 (en) * 2009-04-27 2010-11-11 Motorola, Inc. Uplink scheduling support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932045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中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98696A (zh) * 2009-12-10 2011-06-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测量方法、系统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NESAS MOBILE EUROPE LTD: "Non-contiguous 4C-HSDPA with single receiver",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59AH R4-113690》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912A (zh) * 2013-08-28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4170437A (zh) * 2014-01-21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4170437B (zh) * 2014-01-21 2018-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6792786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邻频测量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309930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其参数变更方法
CN109309930B (zh) * 2017-07-27 2022-03-18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其参数变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395B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8654C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动态频率选择
KR101910725B1 (ko) 공유된 스펙트럼에서의 채널 선택 스캐닝
US20220014943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1124784A (zh) 用于减少无线电网络中网络用户的相互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45142A (zh) 一种车联网系统中的资源选取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02917395A (zh)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06535205B (zh) 频率重耕小区设置方法及系统
WO2000030388A1 (en)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cellular radio system
CN102917394A (zh) 同频段非相邻载波聚合的执行判定方法及系统
CN102256319B (zh) 通信装置和在通信系统中选择通信小区的方法
CN103209421B (zh) 一种避免干扰授权用户隐终端通信的方法
Aprillia et al. RF 4G Network Performance Result Based on Android Drive Test Collection Tools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by Yaiao Application at the Universitas Singaperbangsa Karawang Case Study
TW202320522A (zh) 具有全頻段監測機制的網路通訊裝置及其網路通訊監測方法
CN102469498A (zh) 频外检测小区的测量上报方法、ue及rnc
CN1159896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239911A1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ccess poi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596216A (zh) 小区容量可提升能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Yoshioka et al. Urban Field Evaluation of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by Estima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beyond 5G
Nguyen et al. Experiments on spectrum sensing algorithms of pilot-added OFDM signals with a cognitive LTE-A system
Keraliya et al.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Hailu et al. Design of a Virtual Wireless Link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of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