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908B -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908B
CN102916908B CN201110219881.2A CN201110219881A CN102916908B CN 102916908 B CN102916908 B CN 102916908B CN 201110219881 A CN201110219881 A CN 201110219881A CN 102916908 B CN102916908 B CN 102916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network
network application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9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6908A (zh
Inventor
孟齐源
刘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98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8310 priority patent/WO20130170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6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08A/zh
Priority to US14/169,304 priority patent/US975593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6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7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获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可用带宽,若是,则调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将需要进行带宽优化的网络应用归类到第一分类中,在第一分类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高于可用带宽时进行第一分类中网络应用的带宽调整,以避免抢占过多的网络带宽而影响其它网络应用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网络拥堵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中网络流畅性。

Description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访问网络的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些网络应用中常常包含了非常多的数据收发操作,特别是下载及在线直播等软件将占用大量的带宽,并对用户其它网络应用的使用和操作产生干扰。例如,用户常常使用计算机上的各种应用同时进行网页浏览、下载多媒体文件以及视频在线播放等多个网络访问过程,但是,下载多媒体文件和视频在线播放的网络访问过程抢占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进而影响了用户的网页浏览所需要的网络带宽。
网络应用包括了下载软件、浏览器以及P2P视频直播等软件,以满足用户访问网络的各种需求。下载软件可为用户提供多种下载模式,例如游戏优选模式、上网优选模式,其目的是避免下载时占用了太多的网络带宽而影响到用户在玩游戏或者浏览网络时所需要的网络带宽,但是在同时访问网络的众多网络应用中,下载软件只能对自身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进行限制,其它大量占用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还是会对用户的网络访问造成影响,并不能保证用户流畅访问网络。
浏览器在检测到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时可限制其它程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以保证用户使用浏览器时所需要的网络带宽,但是,这可能会造成其它网络应用的访问网络请求被阻塞,无法得到正常的响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网络流畅性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网络流畅性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选系统。
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所述可用带宽,若是,则
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
优选地,所述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步骤为:
获取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根据所述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所述属性值是否记录于所述配置文件中,若是,则
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所述类别包括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
优选地,所述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的步骤为:
获取网络总带宽;
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并将所述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将所述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优选地,所述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为:
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按照设定周期获取所述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
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
优选地,所述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网络传输量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所述网络总带宽,若是,则
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所述最大值代替所述网络总带宽。
优选地,所述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的步骤为:
计算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
获取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
优选地,所述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步骤为:
计算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
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所述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返回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步骤。
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包括:
识别装置,用于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处理装置,用于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判断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所述可用带宽,若是,则通知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
优选地,所述识别装置包括:
属性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所述属性值是否记录于所述配置文件中,若是,则通知归类模块;
所述归类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所述类别包括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
优选地,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带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总带宽;
余量运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将所述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带宽估算模块,用于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可用带宽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优选地,所述带宽获取模块包括:
网络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总带宽选取单元,用于按照设定周期获取所述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并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
优选地,所述带宽获取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所述网络总带宽,若是,则通知提取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还用于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所述最大值代替所述网络总带宽。
优选地,所述带宽估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获取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
优选地,所述带宽估算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
优选地,所述调整装置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所述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通知所述判断装置。
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将需要进行带宽优化的网络应用归类到第一分类中,在第一分类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高于对应的可用带宽时进行第一分类中网络应用的网络带宽调整,以避免第一分类中的网络应用抢占过多的网络带宽而影响其它网络应用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网络拥堵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中网络应用的网络流畅性。
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中,通过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在需要改变分类规则时只需对配置文件进行更改,并通过下发新的配置文件即可在海量用户的计算机中运行,实现了快速扩展的能力,有助于适应不同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图1中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估算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图1中调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带宽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带宽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的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本实施例中,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对于浏览器软件而言,所占用的网络带宽可能不高,但是此类软件通常要求在访问网络时不会受到其它软件的影响;对于某些系统核心进程软件,一旦被限制了网络访问就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而下载软件在下载过程中常常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进而影响其它需要访问网络的软件,由此可知,为了进行网络应用中带宽的优化,保证网络流畅性,需要对下载软件这一类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进行限制,以降低其占用的网络带宽。
因此,配置文件实际上是网络应用的识别规则,根据预先设定的配置文件对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以从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中识别出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下载软件等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影响其它软件访问网络的网络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10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S111,获取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本实施例中,对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的依据应当是该网络应用自身拥有的属性值,该属性值包括了网络应用的进程名、信息摘要值以及数字签名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摘要值优选为MD5校验值。
步骤S113,根据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属性值是否记录于配置文件中,若是,则进入步骤S115,若否,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若运行的网络应用与配置文件中记录的信息相符,则说明可对该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优化。
步骤S115,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
本实施例中,该类别包括了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具体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下载软件等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影响其它软件访问网络的网络应用;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为浏览器软件等要求在访问网络时不会受到其它软件影响的网络应用;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一旦受到网络限制就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的系统核心进程软件。
配置文件优选为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文件大小较小,数据表现形式简单,易于进行修改、更新等处理。配置文件中记录了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若网络应用的属性值为信息摘要值,则查询配置文件中是否记录了这一信息摘要值,若是,则可以由记录的信息摘要值与网络应用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网络应用所属的类别,若没有记录,则结束;若网络应用的属性为进程名和数字签名,则查询配置文件中是否记录了这相同的进程名和数字签名,若是,由记录的进程名和数字签名与网络应用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网络应用所属的类别。
步骤S130,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常常影响了其它网络应用的网络访问,因此需要根据所有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第一类别网络应用所拥有的可用带宽进行估算,以为各类网络应用合理分配网络带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130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S131,获取网络总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总带宽应当不小于所有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所使用的网络传输带宽的总和。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方式可以是以设定周期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为标准获取,也可以是通过网络测速的方式,还可以是用户手动指定可使用的网络总带宽。具体地,网络测速的方式通过多线程并发性地在网络中传输数据以得到网络总带宽,也可以通过压力测试的方法获取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将此最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为:
步骤S401,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本实施例中,监测计算机中的网络传输状况以得到所有运行的网络应用的网络传输带宽。
步骤S403,按照设定周期获取该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常常是不稳定的,考虑计算机中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波动比较大,为保证准确性,根据设定的周期获取该周期中最大网络传输带宽。这一设定周期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定。
步骤S405,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总带宽是随着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状况而变化的,因此将取这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这样既保证了网络总带宽的准确性,又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系统资源来应对网络状况的变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7,判断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网络总带宽,若是,则进入步骤S409,若否,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网络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过程中,可以会发生网络拥堵的状况,用户主动更换网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外部网络环境对计算得到的网络总带宽造成影响,当判断到监测得到的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均低于当前的网络总带宽,则说明该网络总带宽已经是不准确的,需要将这一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作为新的网络总带宽。
在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后,面对实际运营过程中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还会预设的时间内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实时监测过程中网络传输带宽一直低于网络总带宽,则说明此时的网络总带宽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调整,为得到准确地网络总带宽提供了有力保证。
步骤S409,取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代替网络总带宽。
步骤S133,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并将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本实施例中,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所占用的网络带宽是不可进行限制的,因此需要将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排除这一网络带宽的优化过程。
步骤S135,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本实施例中,对于浏览器软件等需要进行流畅地网络访问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应当对其所需要的网络带宽进行合理地估算,以满足当前的网络需求。
上述步骤S135的具体过程为:计算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获取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该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带宽估算值。
预先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进行梯度划分,每一次计算得到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均能够在划分好的梯度中找到对应的的梯度范围。例如若计算得到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线带宽的百分比波动值为32%~35%,则落入了30%~40%的梯度范围,此时,将以梯度范围的最高值40%作为带宽估算值。在得到带宽估算值后,可稍微增大带宽估算值,以使得带宽估算值既满足了当前的网络访问需求,又预留出一定量的带宽满足网络访问的带宽需求突然增长的需要,并且保证预留出的带宽不会造成网络带宽的容置和浪费。
此外,在将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带宽估算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了将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的步骤。该设定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定及调整,该设定值可以是总网络带宽的5%,以额外为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预留出一定的网络带宽,进而鼓励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之间的进行适当的资源竞争,从而实现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并防止总网络带宽的不够准确而导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被过度限制。
考虑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波动性,获取到的梯度范围从一个较高的梯度下降到另一个较低的梯度时,说明此时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波动性特别大,应当在达到一个设定的等待时间后再进行估算值的计算,或者待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稳定后再进行估算值的计算。
步骤S137,将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步骤S150,获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可用带宽,若是,则进入步骤S170,若否,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高于可用带宽,则说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已经使用了过多的网络带宽,需要进行带宽的控制。
步骤S170,调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对过多使用了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进行调整以降低占用的带宽,避免对其它网络应用造成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调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S171,计算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
本实施例中,计算这一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例如,若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为60KB/S,可用带宽为50KB/S,占用的带宽超出了20KB/S,超出比率为20%。
步骤S173,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选取的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返回步骤S150。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进行调整时,首先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中占用的带宽最大的网络应用,降低这一选取的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在降低了这一选取的第一类别的应用占用的带宽后,返回步骤S150再次判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仍然高于可用带宽,若还是高于可用带宽,则进入步骤S171中计算得到超出比率,并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再次选取进行调整的网络应用。设定比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有效降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例如,若超出比率为20%,设定比率为10%,则应当限制选取的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带宽中的20%+10%=30%的部分,该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30KB/S,则降低后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变为30*70%=21KB/S。
此外,为防止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被过度降低而导致该网络应用出现运行异常,判断该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小于限值,若是,则将这一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设定为限值。例如,限值可以是10KB/S。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占用的带宽是会产生波动的,因此为保证准确性,可对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中的上限值进行判断。
在实现了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不再设于可用带宽后,当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远远低于可用带宽后,可逐渐消除对各个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所进行的限制。
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包括识别装置10、处理装置30、判断装置50以及调整装置70。
识别装置10,用于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本实施例中,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对于浏览器软件而言,所占用的网络带宽可能不高,但是此类软件通常要求在访问网络时不会受到其它软件的影响;对于某些系统核心进程软件,一旦被限制了网络访问就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而下载软件在下载过程中常常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进而影响其它需要访问网络的软件,由此可知,为了进行网络应用中带宽的优化,保证网络流畅性,需要对下载软件这一类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进行限制,以降低其占用的网络带宽。
因此,配置文件实际上是网络应用的识别规则,识别装置10根据预先设定的配置文件对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以从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中识别出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下载软件等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影响其它软件访问网络的网络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识别装置10包括属性值获取模块110、比对模块130以及归类模块150。
属性值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本实施例中,对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的依据应当是该网络应用自身拥有的属性值,该属性值包括了网络应用的进程名、信息摘要值以及数字签名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摘要值优选为MD5校验值。
比对模块130,用于根据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属性值是否记录于配置文件中,若是,则通知归类模块150,若否,则停止执行。
本实施例中,若比对模块130比对到运行的网络应用与配置文件中记录的信息相符,则说明可对该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优化。
归类模块150,用于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
本实施例中,该类别包括了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具体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下载软件等易于抢占大量网络带宽,影响其它软件访问网络的网络应用;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为浏览器软件等要求在访问网络时不会受到其它软件影响的网络应用;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为一旦受到网络限制就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的系统核心进程软件。
配置文件优选为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文件大小较小,数据表现形式简单,易于进行修改、更新等处理。配置文件中记录了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若网络应用的属性值为信息摘要值,则查询配置文件中是否记录了这一信息摘要值,若是,则可以归类模块150由记录的信息摘要值与网络应用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网络应用所属的类别,若没有记录,则结束;若网络应用的属性为进程名和数字签名,则查询配置文件中是否记录了这相同的进程名和数字签名,若是,由归类模块150记录的进程名和数字签名与网络应用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网络应用所属的类别。
处理装置30,用于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常常影响了其它网络应用的网络访问,因此需要处理装置30根据所有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第一类别网络应用所拥有的可用带宽进行估算,以为各类网络应用合理分配网络带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处理装置30包括带宽获取模块310、余量运算模块330、带宽估算模块350以及可用带宽运算模块370。
带宽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网络总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总带宽应当不小于所有正在运行的网络应用所使用的网络传输带宽的总和。带宽获取模块310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方式可以是以设定周期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为标准获取,也可以是通过网络测速的方式,还可以是用户手动指定可使用的网络总带宽。具体地,网络测速的方式通过多线程并发性地在网络中传输数据以得到网络总带宽,也可以通过压力测试的方法获取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将此最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带宽获取模块310包括网络监测单元311、总带宽选取单元313。
网络监测单元311,用于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监测单元311监测计算机中的网络传输状况以得到所有运行的网络应用的网络传输带宽。
总带宽选取单元313,用于按照设定周期获取该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并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
本实施例中,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常常是不稳定的,考虑计算机中运行的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波动比较大,为保证准确性,总带宽选取单元313根据设定的周期获取该周期中最大网络传输带宽。这一设定周期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定。
网络总带宽是随着网络应用对网络的访问状况而变化的,因此总带宽选取单元313将取这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这样既保证了网络总带宽的准确性,又不需要耗费过程的系统资源来应对网络状况的变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带宽获取模块310除了包括网络监测单元311、总带宽选取单元313之外,还包括了判断单元315以及提取单元317。
判断单元315,用于判断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网络总带宽,若是,则通知提取单元317,若否,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网络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在运行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过程中,可以会发生网络拥堵的状况,用户主动更换网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外部网络环境对计算得到的网络总带宽造成影响,当判断单元315判断到监测得到的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均低于当前的网络总带宽,则说明该网络总带宽已经是不准确的,需要将这一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作为新的网络总带宽。
在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网络总带宽后,面对实际运营过程中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还会预设的时间内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实时监测过程中网络传输带宽一直低于网络总带宽,则说明此时的网络总带宽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调整,为得到准确地网络总带宽提供了有力保证。
提取单元317,用于取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该最大值代替网络总带宽。
余量运算模块330,用于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将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本实施例中,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所占用的网络带宽是不可进行限制的,因此需要将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排除这一网络带宽的优化过程。
带宽估算模块350,用于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本实施例中,对于浏览器软件等需要进行流畅地网络访问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应当通过带宽估算模块350对其所需要的网络带宽进行合理地估算,以满足当前的网络需求。
具体地,带宽估算模块350还用于计算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用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获取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带宽估算值。
预先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进行梯度划分,带宽估算模块350对每一次计算得到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均能够在划分好的梯度中找到对应的的梯度范围。例如带宽估算模块350若计算得到的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线带宽的百分比波动值为32%~35%,则落入了30%~40%的梯度范围,此时,将以梯度范围的最高值40%作为带宽估算值。带宽估算模块350在得到带宽估算值后,可稍微增大带宽估算值,以使得带宽估算值既满足了当前的网络访问需求,又预留出一定量的带宽满足网络访问的带宽需求突然增长的需要,并且保证预留出的带宽不会造成网络带宽的容置和浪费。
此外,带宽估算模块350还用于将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该设定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定及调整,该设定值可以是总网络带宽的5%,以额外为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预留出一定的网络带宽,进而鼓励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之间的进行适当的资源竞争,从而实现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并防止总网络带宽的不够准确而导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被过度限制。
考虑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波动性,获取到的梯度范围从一个较高的梯度下降到另一个较低的梯度时,说明此时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的波动性特别大,带宽估算模块350应当在达到一个设定的等待时间后再进行估算值的计算,或者待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访问网络稳定后再进行估算值的计算。
可用带宽运算模块370,用于将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判断装置50,用于获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可用带宽,若是,则通知调整装置70,若否,则停止执行。
本实施例中,当判断装置50判断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高于可用带宽,则说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已经使用了过多的网络带宽,需要通过调整装置70进行带宽的控制。
调整装置70,用于调整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调整装置70对过多使用了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进行调整以降低占用的带宽,避免对其它网络应用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调整装置70还用于计算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通知判断装置50。
调整装置70计算这一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例如,若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为60KB/S,可用带宽为50KB/S,占用的带宽超出了20KB/S,超出比率为20%。
需要进行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进行调整时,调整装置70首先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中占用的带宽最大的网络应用,降低这一选取的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在降低了这一选取的第一类别的应用占用的带宽后,返回判断装置50再次判断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仍然高于可用带宽,若还是高于可用带宽,则调整装置70计算得到超出比率,并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再次选取进行调整的网络应用。设定比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有效降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例如,若超出比率为20%,设定比率为10%,则应当限制选取的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带宽中的20%+10%=30%的部分,该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30KB/S,则降低后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变为30*70%=21KB/S。
此外,为防止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被过度降低而导致该网络应用出现运行异常,调整装置70判断该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小于限值,若是,则将这一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设定为限值。例如,限值可以是10KB/S。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占用的带宽是会产生波动的,因此为保证准确性,可对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中的上限值进行判断。
在实现了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不再设于可用带宽后,当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远远低于可用带宽后,可逐渐消除对各个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所进行的限制。
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周期性的带宽优化的。
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将需要进行带宽优化的网络应用归类到第一分类中,在第一分类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高于对应的可用带宽时进行第一分类中网络应用的网络带宽调整,以避免第一分类中的网络应用抢占过多的网络带宽而影响其它网络应用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网络拥堵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中所网络应用的网络流畅性。
上述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中,通过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在需要改变分类规则时只需对配置文件进行更改,并通过下发新的配置文件即可在海量用户的计算机中运行,实现了快速扩展的能力,有助于适应不同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所述可用带宽,若是,则
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以降低占用的带宽;
所述分类识别得到的类别包括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所述第一类别是抢占网络带宽的网络应用;
所述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的步骤为:
获取网络总带宽;
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并将所述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将所述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步骤为:
获取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根据所述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所述属性值是否记录于所述配置文件中,若是,则
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为:
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按照设定周期获取所述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
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网络传输量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所述网络总带宽,若是,则
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所述最大值代替所述网络总带宽。
5.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的步骤为:
计算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
获取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步骤为:
计算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
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所述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返回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的步骤。
8.一种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装置,用于根据设定的配置文件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分类识别得到属于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
处理装置,用于对运行的网络应用进行带宽估算,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的可用带宽;
判断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判断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是否高于所述可用带宽,若是,则通知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以降低占用的带宽,所述类别包括第一类别、第二类别以及第三类别;
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带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总带宽;
余量运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将所述网络总带宽与第三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之差作为网络带宽余量;
带宽估算模块,用于对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进行网络带宽的估算得到对应的带宽估算值;
可用带宽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带宽余量与带宽估算值相减得到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对应的可用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包括:
属性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属性值;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值与设定的配置文件相比对,判断所述属性值是否记录于所述配置文件中,若是,则通知归类模块;
所述归类模块用于根据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网络应用类别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运行的网络应用所属类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获取模块包括:
网络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网络传输得到网络传输带宽,
总带宽选取单元,用于按照设定周期获取所述周期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并将两个连续周期所对应的最大网络传输带宽之间的较大值作为所述网络总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获取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网络传输带宽在预设时间内是否低于所述网络总带宽,若是,则通知提取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还用于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网络传输带宽的最大值,并将所述最大值代替所述网络总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估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获取所述第二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占总网络带宽的百分比所处梯度范围,将所述梯度范围的最高值作为所述带宽估算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估算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带宽估算值与设定值之差替换为带宽估算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相对可用带宽的超出比率,按照占用的带宽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按照所述超出比率与设定比率之和降低所述第一类别的网络应用占用的带宽,并通知所述判断装置。
CN201110219881.2A 2011-08-02 2011-08-02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916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9881.2A CN102916908B (zh) 2011-08-02 2011-08-02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PCT/CN2012/078310 WO2013017002A1 (zh) 2011-08-02 2012-07-06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4/169,304 US9755935B2 (en) 2011-08-02 2014-01-31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bandwidth optimization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9881.2A CN102916908B (zh) 2011-08-02 2011-08-02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908A CN102916908A (zh) 2013-02-06
CN102916908B true CN102916908B (zh) 2014-03-19

Family

ID=4761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9881.2A Active CN102916908B (zh) 2011-08-02 2011-08-02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5935B2 (zh)
CN (1) CN102916908B (zh)
WO (1) WO20130170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150A (zh) * 2016-10-11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控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3766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05450480B (zh) * 2014-06-23 2018-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954286B (zh) * 2015-05-29 2019-03-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带宽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37901A (zh) * 2015-09-30 2016-02-17 北京四达时代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的智能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450767A (zh) * 2015-12-04 2016-03-30 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5721349B (zh) * 2016-02-24 2019-05-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应用网络资源的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13456B (zh) * 2016-12-22 2020-09-15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8271043B (zh) * 2017-01-04 2020-09-08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码率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634962B (zh) * 2017-10-11 2019-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的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70696A (zh) * 2018-03-23 2018-07-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150582A (zh) * 2018-06-27 2019-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74869B2 (en) * 2019-04-01 2022-06-2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anaging bandwidth based on user behavior
CN111861747A (zh) * 2020-07-08 2020-10-3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交易链路异常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4070792B (zh) * 2020-07-29 2023-10-24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以太网带宽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975B (zh) * 2022-02-08 2024-03-0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预估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6668B1 (en) * 1999-05-24 2005-04-05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GB0207507D0 (en) * 2002-03-28 2002-05-08 Marconi Corp Plc A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resource
US7493407B2 (en) * 2002-08-14 2009-02-17 Drs Technical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allocation of bandwidth of a network access point to an application having a message transmitted on the network
US20040257994A1 (en) * 2003-06-17 2004-12-23 Cymphoni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US20050100000A1 (en) * 2003-11-07 2005-05-12 Foursticks Pt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ndows based traffic management
JP2006005437A (ja) * 2004-06-15 2006-01-05 Fujitsu Ltd トラフィック分散制御装置
CN100337436C (zh) * 2004-08-29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信道带宽的方法
EP1942615A1 (en) * 2007-01-03 2008-07-0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lloc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CN101257454B (zh) * 2008-03-21 2012-01-2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管理方法及装置
MY164504A (en) * 2008-10-03 2017-12-29 Mimos Berhad Method to assign traffic priority or bandwidth for application at the end users-device
US8909759B2 (en) * 2008-10-10 2014-12-09 Seven Networks, Inc. Bandwidth measurement
US8346923B2 (en) * 2008-11-12 2013-01-01 Sophos Plc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 application and controlling its network utilization
US9008673B1 (en) * 2010-07-02 2015-04-14 Cellco Partnership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dividual application bandwidth reporting and control
CN102025623B (zh) * 2010-12-07 2013-03-20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网络流控方法
CN102137160B (zh) * 2011-03-14 2016-09-28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p2p下载任务的下载速率的方法与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150A (zh) * 2016-10-11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17002A1 (zh) 2013-02-07
US20140215061A1 (en) 2014-07-31
CN102916908A (zh) 2013-02-06
US9755935B2 (en)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6908B (zh) 网络应用中的带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446032A (zh) Kubernetes副本扩缩容的方法及系统
CN109343965A (zh) 资源调整方法、装置、云平台和服务器
US8375228B2 (en) Multiple-node system power utilization management
CN111045808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202220A (zh) 压力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787915B (zh) 网络访问的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92274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控制管理方法
CN112689007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352072A1 (en) Calculation device, system management devic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390563A (zh) 用户价值的量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421979A (zh) 监视网络使用
CN112398700A (zh) 一种服务降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09165045A (zh) 一种调整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6801286A (zh) 一种物联网卡的流量池控制断网方法及系统
US10498806B2 (en) Computer-executable server load monitoring method, apparatus perform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same
CN117112701B (zh)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节点切换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117275A1 (en) Index monitoring system, index monitor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516882B (zh) 负荷代理商日前可用聚合响应容量预测方法
CN109450672B (zh) 一种识别带宽需求突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83934A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预测的web服务推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629906B (zh) 一种可靠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云容器集群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134842A (zh) 一种云主机根据负载策略进行迁移的系统、方法
CN113032225B (zh) 数据中心的监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4835A (zh) 一种自适应动态限流方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