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7241A -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7241A
CN102907241A CN2012104519846A CN201210451984A CN102907241A CN 102907241 A CN102907241 A CN 102907241A CN 2012104519846 A CN2012104519846 A CN 2012104519846A CN 201210451984 A CN201210451984 A CN 201210451984A CN 102907241 A CN102907241 A CN 102907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centimetres
cave
oasis
camel th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19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7241B (zh
Inventor
曾凡江
雷加强
穆桂金
桂东伟
刘波
罗维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of CAS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4519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7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7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7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7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7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采集与储存、种子处理、人工种植和灌溉及管理步骤完成,在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观测,该方法已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干旱区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的试验示范中,在绿洲近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在绿洲远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人工植被的整体生长态势稳定,现已发挥正常功效。

Description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促进条件下深根植物骆驼刺的植被建设方法,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干旱区骆驼刺的人工植被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为干旱环境条件下退化骆驼刺植被的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途径。
背景技术
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建设的技术和方法是恢复生态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问题。由于受到不持续水源、风沙危害和地形复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自然环境中通过纯自然的方法进行退化植被的修复往往存在较多困难,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风沙危害异常严重的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进行退化植被的自然修复异常困难。但是结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长期生态学试验场,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定位观测,发现在绿洲近外围(绿洲-沙漠过渡带)通过人工促进的方法进行深根植物骆驼刺的植被建设是可行的,而且能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人工技术重建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不仅对绿洲生态安全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而且能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并建立能普遍应用(特别是能适用于干旱区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建设)的人工植被建设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骆驼刺是多年生深根草本植物,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广泛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绿洲-沙漠过渡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骆驼刺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的特点,它们不仅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被,而且是绿洲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骆驼刺又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人工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和牲畜破坏,使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近外围的骆驼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快骆驼刺植被的修复,既可以提供良好的饲料和牧场,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又将为绿洲农田构建安全屏障。该技术成果将为塔里木盆地南缘骆驼刺植被的修复提供实践方法和技术途径。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塔里木盆地南缘区域是我国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降水极端稀少、风沙灾害频繁、植被种类单一。由于沙物质的粒度组成偏细,在大于4m/s的风速条件下,即可起沙,年均沙尘暴、浮尘和扬沙天气多大250多天,春、夏季多大风天气,每年八级以上大风3-9次,多年平均降水量35.1mm,年蒸发量达2595.3mm,干燥度为20.8。在这样的极端环境条件下,骆驼刺植被的自然修复显得异常困难。因此通过适度水分调控的方法进行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对骆驼刺植被人工建设技术和方法的探索是本方法的重点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采集与储存、种子处理、人工种植和灌溉及管理步骤完成,在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观测,该方法已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干旱区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的试验示范中,在绿洲近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在绿洲远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人工植被的整体生长态势稳定,现已发挥正常功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秋末冬初骆驼刺种子完全成熟期,采集生长在植株中上部、籽粒饱满、成熟度好的种子,自然晾晒,除去杂质、除去种皮后,将干净的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3-5天,然后倒入干净的瓶子中,拧紧瓶盖,放置在冰箱中低温4-5℃冷藏储存;
b、第二年四月底或五月初,将储存的种子进行清水浸泡处理,时间48小时,然后进行人工种植;
c、在绿洲边缘1-2公里外围区域(1)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段,采用块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10米×10米的小地块(3),在小地块(3)的四边筑起50厘米宽和50厘米高的埂子,在小地块(3)内挖穴坑(4),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4)内,填土轻轻踩压;
d、在绿洲边缘3-5公里外围区域(2)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地段,采用沟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50厘米深和50厘米宽的种植沟(5),在种植沟(5)内挖穴坑(6),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6)内,填土轻轻踩压;
e、将步骤c播种后小地块(3)利用洪水条件进行灌溉,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特别是危害性的杂草及时去除;
f、将步骤d种植沟(5)播种的地段利用洪水条件对播种沟进行灌溉,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利用一些种类的杂草对骆驼刺幼苗的早期生存和生长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待幼苗生长稳定以后,再逐渐去除不同类型的杂草。
步骤c中每个穴坑(4)间距200厘米,每穴坑(4)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
步骤d中每两条种植沟(5)的间距为200厘米,每个穴坑(6)的间距为100厘米,每个穴坑(6)内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
本发明所述的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该方法的特点为:
(1)种子采集时间与储存方法:种子质量是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的前提,在秋末冬初骆驼刺种子完全成熟的时期(通过多年观测研究发现,骆驼刺种子有一个后熟期,经过从8月底的早期成熟到10月底的完全成熟,骆驼刺种子的籽粒饱满、成熟度好、质量优良、发芽率高),采集生长在植株中上部、没有病虫害危害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晾晒,除去杂质、除去种皮后,将干净的种子用纱布包裹放在室内3-5天,然后倒入干净的塑料瓶子后,拧紧瓶盖,放置在冰箱中低温4-5℃冷藏储存(不能冷冻;
(2)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处理是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的关键,在第二年的初夏(四月底或五月初)将储存的种子进行清水浸泡48小时处理,之后进行人工种植,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回升较快、且能持续维持较高温度的时期,而且可以利用洪水灌溉,也就是所说的水热同期,在这种情况下,骆驼刺种子萌发快、幼苗生长好;在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观测分析表明,骆驼刺种子的合理处理途径有三种:清水处理法(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48小时,其特点是,适用于播种时间较为宽松、大批量种子的处理,而且种子萌发整齐、成活率较高为90%左右);热水处理法(将种子放在温度为70℃的热水中浸泡12小时,其特点是,适用于播种时间相对紧张、适量种子的处理,而且种子萌发较为整齐、成活率高为80%左右);硫酸处理法(将种子用浓度为98%的硫酸2小时,其特点是,适用于播种时间较为紧张、少量种子的处理,但是种子萌发相对整齐、成活率维持在70%左右);
(3)人工种植:在绿洲外围的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是骆驼刺人工植被成功建设的保证,在绿洲近外围(绿洲边缘1-2公里的范围,因为这个区域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且洪水能够相对容易达到,而且受风沙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采用块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即在绿洲近外围区域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段,相对均匀地划出10米×10米的小地块,在小地块的四边筑起50厘米宽和50厘米高的埂子,以便于灌溉,在小地块内挖出穴坑,每个穴坑间距200厘米,在穴坑内播种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每穴播种五粒种子,深度为5厘米,播后填土轻轻踩压;在绿洲远外围(绿洲边缘3-5公里范围,因为这个区域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差,且洪水相对不容易到达,而且受风沙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大)采用沟状穴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即在绿洲远外围区域选择地势起伏相对不大的地段,相对均匀地开出50厘米深和50厘米宽的小沟,每两个小沟相距200厘米(这样便于有效利用洪水进行灌溉),在小沟内挖出小穴坑,每个小穴坑相距100厘米,在穴坑内播种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每穴播种五粒种子,深度为5厘米,播后填土轻轻踩压;
(4)有效的灌溉及管理:在绿洲外围的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及其他管理措施是骆驼刺人工植被成功建设的根本:在绿洲近外围的区域采用小块状灌溉的方式,即在播种后立即利用洪水条件对播种地块进行灌溉,采用这种小块状灌溉的方式的好处是,灌溉时间短、土壤持水量大、水量均匀、便于处理。采用这种方式保证当年5月、7月和9月三次适时的洪水灌溉条件,骆驼刺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保持在90%左右,种植后第一年的骆驼刺人工植被通过根系生长和根蘖分株,盖度可达15-20%,在管理方面,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特别是危害性的杂草一定要及时去除,以利于骆驼刺幼苗的生存和生长;在绿洲远外围的区域采用沟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即在播种后立即利用洪水条件对播种沟进行灌溉,采用这种沟灌方式的好处是,节约水资源、土壤持水量大、水量均匀、便于处理;采用这种方式保证当年5月和7月两次适时的洪水灌溉条件,骆驼刺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保持在80%左右,种植后第一年的骆驼刺人工植被通过根系生长和根蘖分株,盖度可达10-15%,在管理方面,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如果不是危害性大的杂草,可以不用急于将杂草去除,利用一些种类的杂草对骆驼刺幼苗的早期生存和生长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保持一定的水分条件和防御一定程度的风沙危害),待幼苗生长稳定以后,在逐渐去除不同类型的杂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已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试验示范中实施,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秋末冬初骆驼刺种子完全成熟期,采集生长在植株中上部、籽粒饱满、成熟度好的种子(从8月底的早期成熟到10月底的完全成熟,骆驼刺种子的籽粒饱满、成熟度好、质量优良、发芽率高),自然晾晒,除去杂质、除去种皮后,将干净的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3-5天,然后倒入干净的瓶子中,拧紧瓶盖,放置在冰箱中低温4-5℃冷藏储存(不能冷冻);
b、第二年(初夏)四月底或五月初,将储存的种子进行清水浸泡处理,时间48小时,然后进行人工种植,这个时间段是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回升较快、且能持续维持较高温度的时期,而且可以利用洪水灌溉,骆驼刺种子萌发快、幼苗生长好;
c、在绿洲边缘1-2公里外围区域1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段,该区域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且洪水能够相对容易达到,而且受风沙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采用块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10米×10米的小地块3,在小地块3的四边筑起50厘米宽和50厘米高的埂子(以便于灌溉),在小地块3内挖穴坑4,每个穴坑4的间距为200厘米,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4内,每个穴坑4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填土轻轻踩压; 
d、在绿洲边缘3-5公里外围区域2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地段,该区域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差,且洪水相对不容易到达,而且受风沙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大,采用沟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50厘米深和50厘米宽的种植沟5,每两条种植沟5的间距为200厘米(便于有效利用洪水进行灌溉),在种植沟5内挖穴坑6,每个穴坑6的间距为100厘米,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6内,每个穴坑6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填土轻轻踩压;
e、将步骤c播种后小地块3利用洪水条件进行灌溉,灌溉时间短、土壤持水量大、水量均匀、便于处理,采用这种方式保证当年5月、7月和9月三次适时的洪水灌溉条件,骆驼刺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保持在90%左右,种植后第一年的骆驼刺人工植被通过根系生长和根蘖分株,盖度可达15-20%,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特别是危害性的杂草及时去除,以利于骆驼刺幼苗的生存和生长;
f、将步骤d种植沟5播种的地段利用洪水条件对播种沟进行灌溉,可节约水资源、土壤持水量大、水量均匀、便于处理,采用这种方式保证当年5月和7月两次适时的洪水灌溉条件,骆驼刺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保持在80%左右,种植后第一年的骆驼刺人工植被通过根系生长和根蘖分株,盖度可达10-15%,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如果不是危害性大的杂草,可以不用急于将杂草去除,利用一些种类的杂草对骆驼刺幼苗的早期生存和生长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保持一定的水分条件和防御一定程度的风沙危害),待幼苗生长稳定以后,在逐渐去除不同类型的杂草。
本发明基于长期的试验示范,结合干旱区绿洲外围不同区域的环境特性,提出的干旱区绿洲外围深根植物骆驼刺的人工植被建设方法,依据深根植物骆驼刺的生长特性,提出的干旱区绿洲外围深根植物骆驼刺人工植被的水分管理技术,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观测,该方法已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进行应用,利用该方法在干旱区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建设的试验示范中,在绿洲近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在绿洲远外围建设的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人工植被的整体生长态势稳定,并计划将该技术推广应用到其他条件类似区域。

Claims (3)

1.一种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秋末冬初骆驼刺种子完全成熟期,采集生长在植株中上部、籽粒饱满、成熟度好的种子,自然晾晒,除去杂质、除去种皮后,将干净的种子用纱布包裹,放置3-5天,然后倒入干净的瓶子中,拧紧瓶盖,放置在冰箱中低温4-5℃冷藏储存;
b、第二年四月底或五月初,将储存的种子进行清水浸泡处理,时间48小时,然后进行人工种植;
c、在绿洲边缘1-2公里外围区域(1)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段,采用块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10米×10米的小地块(3),在小地块(3)的四边筑起50厘米宽和50厘米高的埂子,在小地块(3)内挖穴坑(4),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4)内,填土轻轻踩压;
d、在绿洲边缘3-5公里外围区域(2)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地段,采用沟状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开挖50厘米深和50厘米宽的种植沟(5),在种植沟(5)内挖穴坑(6),将处理后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穴坑(6)内,填土轻轻踩压;
e、将步骤c播种后小地块(3)利用洪水条件进行灌溉,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特别是危害性的杂草及时去除;
f、将步骤d种植沟(5)播种的地段利用洪水条件对播种沟进行灌溉,对灌溉后出现的杂草,利用一些种类的杂草对骆驼刺幼苗的早期生存和生长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待幼苗生长稳定以后,再逐渐去除不同类型的杂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每个穴坑(4)间距200厘米,每穴坑(4)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每两条种植沟(5)的间距为200厘米,每个穴坑(6)的间距为100厘米,每个穴坑(6)内播种5粒,播种深度为5厘米。
CN2012104519846A 2012-11-13 2012-11-13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Active CN102907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19846A CN102907241B (zh) 2012-11-13 2012-11-13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19846A CN102907241B (zh) 2012-11-13 2012-11-13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7241A true CN102907241A (zh) 2013-02-06
CN102907241B CN102907241B (zh) 2013-12-04

Family

ID=4760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19846A Active CN102907241B (zh) 2012-11-13 2012-11-13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72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882A (zh) * 2018-04-08 2018-09-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草本植物环境控制试验的方法
CN109673198A (zh) * 2019-01-14 2019-04-26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一种骆驼刺硬实种子破除及其萌发期耐盐性测定的方法
CN117016301A (zh) * 2023-09-20 2023-11-10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一种利用仿鼠穴结构进行小灌草植被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111A (zh) * 2008-11-04 2009-05-06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
CN102119646A (zh) * 2010-11-15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
CN102388733A (zh) * 2011-07-18 2012-03-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干旱区多年生植物骆驼刺的利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111A (zh) * 2008-11-04 2009-05-06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
CN102119646A (zh) * 2010-11-15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
CN102388733A (zh) * 2011-07-18 2012-03-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干旱区多年生植物骆驼刺的利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镇等: "不同供水量和种子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出苗的影响", 《草业学报》 *
张晓蕾等: "塔干沙漠南缘骆驼刺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中国沙漠》 *
曾凡江等: "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干旱区研究》 *
曾凡江等: "骆驼刺植被及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干旱区地理》 *
王雪芹等: "绿洲_沙漠过渡带骆驼刺群落的防风阻沙作用", 《干旱区地理》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882A (zh) * 2018-04-08 2018-09-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草本植物环境控制试验的方法
CN109673198A (zh) * 2019-01-14 2019-04-26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一种骆驼刺硬实种子破除及其萌发期耐盐性测定的方法
CN117016301A (zh) * 2023-09-20 2023-11-10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一种利用仿鼠穴结构进行小灌草植被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17016301B (zh) * 2023-09-20 2024-04-16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一种利用仿鼠穴结构进行小灌草植被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7241B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9097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survival rate of directly-planted seedling and transplanting seedling of haloxylon plant in desert or semi-desert environment
CN107996266B (zh) 一种快速提升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的物种装配方法
CN104429795B (zh) 一种西北干旱地区葡萄定植方法
CN103988702B (zh) 一种茶苗黑膜覆盖栽培方法
CN103355027A (zh) 一种南方红豆杉的幼苗繁育方法
CN103733822B (zh) 一种生态治理植物播种方法
CN104255367B (zh) 一种扁桃苗圃地容器育苗方法
CN101422111B (zh)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的技术方法
CN107318418A (zh) 一种亚高山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CN107821018B (zh) 一种促进多年冻土区渐进型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3598021B (zh) 一种适宜北方生长的香樟树嫁接培育驯化方法
CN104663234A (zh) 野生珠子参的训化方法
CN104798568B (zh) 一种玉米滇重楼套种种植方法
CN104303784B (zh) 一种苦玄参的种植方法
CN102907241B (zh) 绿洲外围骆驼刺人工植被的建设方法
CN103430808A (zh) 一种葡萄苗木的培育方法
CN105210788A (zh) 干旱区大果沙棘良种长枝扦插快速育苗方法
CN105557318A (zh) 一种苹果树的嫁接方法
CN102199921A (zh) 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
CN108811581B (zh) 一种改良滨海重盐碱地的方法
CN108522114B (zh) 一种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地区生态绿化的方法
CN104145726B (zh) 蒙古云杉在新疆平原区进行栽培种植的方法
CN102823356A (zh) 一种种植菌草治沙的新方法
CN113367018A (zh) 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CN103004552B (zh) 西北干旱区防雪林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