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6975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6975A
CN102906975A CN2011800258554A CN201180025855A CN102906975A CN 102906975 A CN102906975 A CN 102906975A CN 2011800258554 A CN2011800258554 A CN 2011800258554A CN 201180025855 A CN201180025855 A CN 201180025855A CN 102906975 A CN102906975 A CN 102906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net
bracket
tail
rotating machine
perist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5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泉满朗
梅崎洋介
石川利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06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6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02Details
    • H02K21/04Windings on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 Windings and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 H02K21/042Windings on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 Windings and magnets for additional excitation wi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field winding both rotating
    • H02K21/044Rotor of the claw pole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用于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旋转电机,由于会暴露于在多方向上产生的较大的振动之下,所以需要使旋转电机具备通过固定方法实施了进一步改善的后盖。旋转电机在由前托架和后托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收容转子和具有电枢绕组的定子,在后托架的底面部一侧具有包括周方向的侧壁部和底壁部的后盖,后盖在后盖的周方向的侧壁部具备多个卡合用开口部和使得卡合用开口部的底壁部一侧的直径与端面开口部一侧的侧壁部的直径不同的台阶,托架具备用于插入到台阶而固定后托架的卡合部。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后盖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存在越来越小型、高输出化的趋势,其自身发热量必然会增加而导致温度上升,所以需要进行高效的冷却。其对策多采用将作为发热部件的整流电路、IC稳压器、集电环(slip ring)、电刷等配置到后托架的底面部的结构。
然而,由于这些发热部件是高电压部件,需要防止来自外部的接触,因而安装后盖进行保护。因此,后盖呈内部具有收容空间的有底筒状,即碗状。
该后盖需要固定在旋转电机上,其固定方法有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使用了螺栓的连接方法,和利用形成在后盖侧壁部上的具有钩部的卡合爪进行固定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5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为了使后盖的卡合爪卡合在后托架上,轴方向上需要间隙。因为该间隙,后盖与后托架会彼此干扰(干涉),存在产生干涉音(噪音)的问题。
特别是,在用于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旋转电机的情况下,会暴露于在多方向上产生的较大的振动之下,所以需要使旋转电机具备通过固定方法实施了进一步改善的后盖。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在由前托架和后托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收容转子和具有电枢绕组的定子,在后托架的底面部一侧具有包括周方向的侧壁部和底壁部的后盖,其中,后盖在后盖的周方向的侧壁部具备多个卡合用开口部和使得卡合用开口部的底壁部一侧的直径与端面开口部一侧的侧壁部的直径不同的台阶,托架具备用于插入到台阶而固定后托架的卡合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简便的结构将后盖牢固地固定在旋转电机上,能够抗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轴方向观看本实施例的后盖的图。
图2是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纵截面图。
图3是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4是在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上安装了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电气配线)的图。
图5是后盖的截面图。
图6是后盖的侧视图。
图7是模制端子的正视图。
图8是模制端子卡合爪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后盖安装状态的图。
图10是安装了后盖的状态下的后盖的侧视图。
图11是安装了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的后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作为能够应用本实施例的旋转电机,图2中表示了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一例。该图表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纵截面图。以下说明能够应用本实施例的典型的旋转电机的结构,其中,采用了将整流电路、IC稳压器、集电环、电刷等配置在后托架的底面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前托架1和后托架2呈内部具有收容空间的有底筒状、即碗形状。此外,前托架1和后托架2上,以向径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一体设置有开设有固定孔的固定部3、4,这些固定部3、4被通过螺栓(未图示)安装在车辆上。其中,前托架1和后托架2通过铝合金成型而形成,成型方法使用压铸(die-casting)。
在后托架2的轴方向端部,安装有比各托架更薄的后盖5,该后盖5与各托架同样地呈内部具有收容空间的有底筒状、即碗形状。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后盖5固定到旋转电机上的改善,但此处先说明作为其前提的旋转电机的结构。在该后盖5上,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开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吸气口5a。此外,在后盖5的外周侧,安装有用于与电池连接的输出端子6。其中,后盖5是树脂制或者铝合金制的。
在前托架1和后托架2的轴方向外端部的径向大致中心位置上,分别安装有作为轴承的滚珠轴承7a、7b,不过前托架1上安装的滚珠轴承7a的直径比后托架2上安装的滚珠轴承7b的直径更大。
在该滚珠轴承7a、7b的内环中,插入有轴8,该轴8相对于前托架1和后托架2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
此外,在轴8的前托架1一侧的端部,通过螺栓而固定有作为旋转传递部件的带轮(pulley)9以使之与轴一体旋转,对于该带轮9,从被传递了图外的发动机的旋转的曲轴带轮通过皮带而传递旋转。因此,轴8与发动机的转速和带轮9与曲轴带轮的倍率比(pulley ratio)成比例地旋转。
进而,在轴8的后托架2一侧的端部上,以与轴8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2个集电环10,通过在按压于各集电环10上的状态下滑动的2个电刷11供给电力。这样,集电环10配置在后托架2的底面部。
在轴8的旋转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由磁性材料成型的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以与轴8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分别被锯齿形结合。此外,对于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为了使它们在轴方向上相对抵接的状态下的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而使各转子部件12F、12R的外侧端在形成于轴8上的环状槽8a、8b内塑性流动。这样,固定在轴8上的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构成了转子12。
在该转子12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两端面,安装有在外周侧具有多片叶片的板状的风扇13F、13R,与转子12一体地旋转。
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包括位于内周侧的轴部12a和位于外周侧的径向截面为L字形状的多个转子爪形磁极12b,两个转子部件12F、12R的轴部12a的轴方向端部彼此相对抵接而构成伦德尔型(Lundell-type)铁芯。在轴部12a外周与转子爪形磁极12b内周之间,绕着旋转轴卷绕有励磁绕组14,该励磁绕组14的两端沿着轴8伸出而与上述集电环10分别连接。
11是电刷,经由上述集电环10供给励磁电流。这样,电刷11也配置在后托架2的底面部。
其中,对励磁绕组14供给的电流,根据电池的状态相应地控制,以在发电电压比车辆的电池电压高时开始发电,但作为用于调整发电电压的电压控制电路的IC稳压器(未图示)内置于配置在后盖5的内部的后述的整流电路15中,控制输出端子6的端子电压使之始终为恒定电压。
定子17被插入并固定在前托架1与后托架2之间,内周与转子12的转子爪形磁极12b的外周隔着微小的间隙相对。此外,定子17包括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定子铁芯17a和沿着定子铁芯17a卷绕的电枢绕组17b,电枢绕组17b与安装在后盖5内的整流电路15连接。进而,该整流电路15通过输出端子6与电池连接。
其中,整流电路15由多个二极管构成,关于这些二极管,因为构成了独立的三相线圈,所以形成由6个二极管进行全波整流的结构。这样,整流电路15也配置在后托架2的底面部的外侧。此外,IC稳压器(未图示)内置在配置于后盖5的内部的整流电路15中,所以IC稳压器也配置在后托架2的底面部的外侧。这样,由IC稳压器和整流电路15构成的整流器的模块,配置在后托架2的底面部的外侧,并且该位置处于后盖5的内部,被后盖5覆盖以使得不会露出到外部。
接着说明转子12的细节。如图2所示,转子12所包括的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上,从轴部12a的轴方向外侧端部起在周方向上各设置有多个——具体而言为6个——径向截面为L字形状的转子爪形磁极12b。并且,从前侧转子部件12F和后侧转子部件12R延伸的各转子爪形磁极12b在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所以转子爪形磁极12b由共计12个转子爪形磁极12b构成。即,本实施例中的转子12的磁极数是12极。
这样形成的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以在中间配置励磁绕组14,轴部12a的端部彼此抵接以使得各转子爪形磁极12b在周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状态下,固定在轴8上。
此外,在前侧转子部件12F、后侧转子部件12R的轴方向外侧端部,分别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有作为冷却风扇的前风扇13F和后风扇13R。该前风扇13F和后风扇13R采用对称的风扇配置,以通过转子12的旋转而使空气在中心方向上流通。
以前风扇13F为例说明,对于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突起的金属板的突起部分,通过在周方向冲压而使之呈大致圆弧状、并且大致垂直地弯折,从而一体成型具有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的叶片。如此成型的前风扇13F和后风扇13R,通过焊接等方式一体地固定在前侧转子部件12F和后侧转子部件12R的轴方向外侧端部。通过该转子旋转,能够生成空气流。
通风路径在图2的例子中是这样的,即,在前托架1一侧,从设置于前托架1上的供气口1a向排气口1b流动而进行内部冷却,在后托架2一侧,从设置于后盖5上的供气口5a经由设置于后托架2上的供气口2a向后托架2的排气口2b流动而进行内部冷却。特别是图2的例子中,后盖5上设置的内周侧的供气口5a位于距离电刷11和整流电路15较近的位置、即轴8一侧,所以会对它们直接进行冷却。图3的例子中,表示了从设置在距离轴8一侧较远的后盖5的周边部上的外周侧的供气口5a导入空气时的气流。这样,在后盖5上能够设置多个供气口5a。其中,冷却风通过转子12与定子17的间隙,在前侧和后侧也通风,进行内部冷却。
接着说明定子17的细节。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17a是由磁性材料的薄板以螺旋状(线圈状)叠层而得的,在其内周面上等间隔地成型有由转子爪形磁极12b的数量决定的多个槽(slot)(未图示)。在该槽内,插入预先卷绕的三相的电枢绕组17b,采用星形或三角形连接。在槽开口部插入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纸,以使插入到该槽内的电枢绕组17b不会露出到定子铁芯17a的内周面。
本实施例中的定子17的一相的磁极数是12极,与转子12的磁极数相同。
在电枢绕组17b的表面,实施涂漆等绝缘覆盖,电枢绕组17b的终端穿过后托架2之间,与整流电路15的端子15a连接。其中,在定子铁芯17a与电枢绕组17b之间,也可以配置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纸。
图1是从图2的箭头A的方向观看旋转电机的图,在大致圆形的后盖5上,在以轴8为中心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有多个供气口5a。这些供气口5a所呈现的图样,可以因后托架2的内部的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整流电路15、IC稳压器、集电环10、电刷11等的配置位置而为各种形状。
在后盖5上,用于安装到旋转电机上的改进的第一点在于,在后盖5的有底筒状的侧壁部的多个点上,设置与后托架一侧的卡合点,阻止后盖5在轴方向上移动。图1中,5b是在后盖5的周围设置的多处卡合用开口部,另一方的后托架一侧的卡合爪15A1与卡合用开口部5b卡合,由此将后盖5固定在旋转电机上,阻止后盖5在轴方向上移动。
以下,关于设置在后盖5的周围的多处卡合用开口部5b与后托架一侧的卡合爪15A1的卡合,说明其实现手段。该实现手段可以设想多种。例如,与后托架一侧的哪个部位实现卡合、或者卡合的手段、以及在哪一侧设置爪、是否形成承受部,都可以适宜地实现。因而,此处仅介绍认为最优选的一个方法。
本实施例中,首先如图5、图6所示地形成后盖5。图5是后盖5的截面图,图6是后盖5的侧视图。根据这些图可知,在后盖5的侧壁部和底壁部上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多个吸气口5a。此外,在后盖5上,在与侧壁部的吸气口相同的壁部设置有多个卡合用开口部5b。
卡合用开口部5b的形状如图5所示,通过使后盖5的底壁部一侧(图5右侧)的侧壁部的外径φD51比端面开口部一侧(图5左侧)的侧壁部的内径φD52更小(φD51<φD52)而设置台阶(阶差)。其结果,图6的卡合部分5g形成在比卡合部分5h更深(更靠里)的位置。该卡合部分5g与卡合部分5h的位置错开,由此使卡合爪的卡合更加可靠牢固。其中,树脂制或者铝合金制的后盖能够通过分为2部分的成型模具容易地制作。
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在卡合用开口部5b上设置缝隙5c,后盖端面的开口部开放(敞开),后盖5容易装卸。此外,通过将卡合用开口部5b构成在后盖5的侧壁部,能够将后盖5的轴方向的高度抑制为最小限度。即,在捆包后盖5时,能够使叠放后盖5时的体积成为最小限度,所以装载数量变多。由此能够提高输运效率,能够将输送成本抑制为较低。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中,后盖的轴方向的宽度变长,叠放后盖时体积需要增大与卡合爪的长度相应的量。即,捆包时的装载数量降低,输运效率恶化,因此存在输送成本提高的问题。
接着,说明后托架一侧的用于卡合的改进点。后盖5的固定中,在为了绝缘而插入整流电路15的正极侧二极管与负极侧二极管之间的模制端子15A上,设置用于卡合后盖5的卡合爪15A1。
其理由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模制端子15A自身是沿着后托架2的外周部形成的部件,所以是适合以贯通孔5f的位置作为卡止点进行多点卡合的形状;第二,因为由绝缘材料构成所以可以实现旋转电机与后盖5之间的电绝缘。
图7中表示模制端子15A的一例,此外图8中表示卡合爪15A1局部截面图。图7的模制端子15A中,在图1的后盖5的卡合用开口部5b的位置上,安装卡合爪15A1。此外,如图8所示,卡合爪15A1的与后盖5相接触的面上,从卡合爪15A1的外周向内周去设置有坡度(0≤θ1,0≤θ2)。
即,该卡合爪15A1上设置的坡度,能够吸收安装后盖5时的轴方向上的间隙,能够消除因为后盖5在轴方向上运动而产生的干涉音。该坡度也可以设置在位于后盖5上的卡合用开口部5b的与卡合爪15A1相接触的面上。为了改善后盖5的安装性,在上述卡合爪15A1,在轴方向的外周面上也设置有坡度(0≤θ3)。
图9是将图2的右下部分放大的图,由图可知,图8所示的模制端子15A的卡合爪15A1,被卡合在图5所示的后盖5的侧壁部分上由5g、5h形成的高度不同的空间5b中。这样,实施例中,以后盖5的贯通孔5f的位置作为卡止点,在多点上设置与旋转电机一侧的卡合点,通过使设置在后盖5的周围的多处卡合用开口部5b与旋转电机一侧的卡合爪15A1卡合,而将后盖5固定在旋转电机上。其中,图10是在卡合状态下从图6的方向观看后盖5的图,可知卡合爪15A1被插入到卡合部分5g与卡合部分5h之间。此外,与后盖5相接触的卡合爪15A1的形状呈凹陷形状,构成后盖5卡合时的吸气口15a。
该后盖5中,用于安装到旋转电机上的改进的第二点在于,为了与外部电池连接的图2的输出端子6,而在有底筒状的后盖5的底壁部上贯通设置的贯通孔5f。输出端子6与贯通孔5f的关系,在图4中已很好地体现。在安装于整流电路15的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上的输出端子6上切割出螺纹6a,用螺栓6b固定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18。其中,图1中,15d是在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上设置的止转(止动)用凸部,5d是止转用凹部。此外,在后盖5是铝合金制的情况下,在后盖与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之间插入用于确保绝缘的绝缘材料。此外,也可以对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实施绝缘镀膜。
关于该第二点的改进,重要的在于本实施例中后盖5不是通过螺栓6b固定的。本实施例中,对于后盖5的贯通孔5f,使直径比其直径略小的整流电路15的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贯通其中,将后盖5卡止在旋转电机上。螺栓6b充其量只用于固定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18。由此,能够阻止后盖5因振动而在周方向上移动。
此外,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中为了固定后盖,需要螺栓和与后盖一体成型的间隔物。这表示在制造旋转电机时需要紧固螺栓用的设备,和螺栓紧固作业时的转矩管理,存在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仅通过第一改进点进行固定,进而加上第二改进点的结构,能够实现更加牢固的固定。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动作。首先,随着发动机起动,从曲轴通过皮带对带轮9传递旋转,所以通过轴8使转子12旋转。
此处,当通过集电环10从电刷11对设置在转子12上的励磁绕组14供给直流电流时,会生成绕励磁绕组14的内外周的磁通,所以在转子12的转子爪形磁极12b,在周方向交替地形成N极或S极。该励磁绕组14产生的磁通,从前侧转子部件12F的N极的转子爪形磁极12b绕定子17的电枢绕组17b一周。
进而,该磁通到达后侧转子部件12R的S极的转子爪形磁极12b,由此形成绕转子12和定子17一周的磁路。这样,由转子产生的磁通与电枢绕组17b交链,因此在U相、V相、W相的电枢绕组17b中分别产生交流感应电压,整体产生三相的交流感应电压。
这样产生的交流电压,被整流电路15经全波整流而转换为直流电压。为了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调整为约14.3V左右的恒定电压,而利用IC稳压器控制对励磁绕组14供给的电流。
此外,当转子12旋转时,前风扇13F和后风扇13R也与转子12一同旋转,所以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形成从作为内周侧的轴方向导入外部的空气并向外周方向排出的空气流。
后盖5是为了保护整流电路15和IC稳压器而以将它们覆盖的方式安装的。后盖5的固定是这样进行的,即,使设置在为了绝缘而插入整流电路的正极侧二极管与负极侧二极管之间的模制端子15A上的多个卡合爪15A,与设置在后盖5的侧壁部上的卡合用开口部5b卡合,而进行后盖5的固定。
通过前风扇13F的旋转,从设置在前托架1的滚珠轴承7a的外周部分上的吸气口1a沿轴方向吸入外部的空气,当吸入的空气因由前风扇13F的叶片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外周侧流动时,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被整流,从在前托架1的外周部上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排气口1d排出。
此处,定子17在其轴方向一侧的面和外周面与前托架1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所以定子17中产生的热传导至前托架1,从前托架1的表面散热。从该前托架1发散的热,被向着排气口1b流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能够对定子17的电枢绕组17b进行冷却。
通过后风扇13R的旋转,从设置在后盖5的外周侧缘部上的吸气口5a,和由设置在后盖5的侧壁部的卡合用开口部5b与设置在模制端子15A上的凹陷形状的卡合爪15A1构成的吸气口15a,经由整流电路15从设置在后托架2的滚珠轴承7b的外周部分上的吸气口2a沿轴方向吸入外部的空气。
当吸入的空气因由后风扇13R的叶片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外周侧流动时,如图2、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被整流,并从在后托架2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排气口2d排出。因此与前托架1同样,定子17产生的热和传导至后托架2的定子17的热,从后托架2的表面散热,被向着排气口2b流动的空气冷却。
进而,由于通过旋转而产生的前风扇13F的压力(压强)与后风扇13R的压力的压力差,在转子12的磁极间的间隙和转子12与定子17的间隙中流通空气。本实施例中,后风扇13R产生的压力较大,所以空气从前托架1一侧通过转子12与定子17之间和转子12磁极间的间隙向后托架一侧流动,对转子12和定子17进行冷却。
此外,当从车辆对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安装输出端子线束时,因为在后盖中产生圆周方向的力,所以如图1所示通过使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部形状在后盖部为凹部5d、在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为凸部15b,从而设置止转机构,由此应对圆周方向的力。
此处,关于本实施例的卡合关系特别适合在车辆搭载用的旋转电机中采用的理由,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车辆搭载用旋转电机,例如交流发电机,因为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所以发动机中产生的振动也会传递到交流发电机。此外,发电机自身也会因转子旋转产生的磁激振力而振动。该发电机中产生的振动方向,在不确定的方向上产生。进而,随着车辆自身的运行也会产生较多的振动。这些振动有图4所示的从轴8去往周方向的径向振动F3,此外还合成有轴8方向的轴向振动F2等。因此,交流发电机的后盖5的固定力,需要确保能够承受交流发电机中产生的不特定的方向的振动的强度。
此外,除了这些振动以外,后盖5还需要确保能够承受图11所示的固定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18时产生的圆周方向F1的力的强度。关于这一点,在发电机中,设置用于将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对车辆一侧供给的输出端子6。
如图4的结构所示,该输出端子6中在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上安装了螺栓6,在螺栓6上切割出螺纹6a。此外,在被供给电流的车辆一侧,设置电流供给用线束18。将电流供给用线束18固定在发电机的输出端6的方法是,通过使螺栓的螺纹6a与螺母6b紧固而固定。在利用螺母6b固定电流供给用线束18时,将设置在后盖5上的突起部5e用作电流供给用线束18的止转(止动)部件,所以在坚固螺母6b时产生的圆周方向的力F1会在后盖5中产生。
专利文献1的后盖的固定方法是,将后盖的卡合爪上设置的钩部扣挂在发电机本体一侧上。在安装后盖的情况下,需要利用卡合爪的弹性变形而使卡合爪的钩部的较厚的部分弯曲以进行安装,所以卡合爪的厚度存在制约,不能够足够确保可承受发电机中产生的振动的强度。
此外,后盖卡合爪与发电机本体的固定点(接触部)仅为一处,所以在产生轴向F2的振动时,后盖的卡合爪会与发电机本体侧分离,产生干涉音。
此外,对于固定电流供给用线束时产生的圆周方向F1的力,后盖与发电机本体间的固定利用螺栓、螺母来实施。
本实施例中,使设置在后盖5上的卡合用开口部5b与设置在本体侧的卡合爪15A1卡合,由此后盖的固定不使用螺栓、螺母,仅通过卡合部实施。
专利文献1中,后盖卡合爪与发电机本体的固定点(接触部)仅为一处,所以不能够应对不特定的方向的振动。本实施例中,卡合爪的固定点(接触部)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约束。此外,通过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卡合部,也能够应对发电机中产生的轴向F2、径向F1和不特定的方向的振动,后盖不会离开发电机本体一侧,不会产生干涉音。
此外,在将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18安装到发电机的输出端子6的部分时,使用后盖的止转突起部5e安装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18,所以在后盖的输出端子6上会产生圆周方向F1的力。为了应对该圆周方向F1的力,使构成发电机的输出端子6的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和设置在后盖上的孔的形状有凹凸。
此外,通过将构成发电机的输出端子6的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15b和输出端子6轻压入贯通后盖上设置的孔的部位,与用卡合爪卡合而实现的固定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加后盖的固定力。
此外,因为发电机本体一侧上设置的卡合爪不需要弹性变形,所以卡合爪的厚度没有制约,能够设定为确保强度所需的卡合爪的厚度。
此外,在设置于发电机本体一侧的卡合爪由树脂材料(绝缘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卡合爪与后盖电位相同。即,具有防止因从外部接触而触电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以上说明,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例说明了交流发电机的情况,但无论是电动机还是直流机都能够同样实现。该情况下,贯通后盖5向外部引出的输出端子,是电力供给用的端子,所以一般而言将这些电力用端子用于后盖5的卡止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托架,2:后托架,1a、2a、5a、15a:吸气口,1b、2b:排气口,5:后盖,5b:卡合用开口部,5c:缝隙,5d:止转用凹部,5e: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的止转突起部,6:输出端子,6a:螺纹,6b:螺栓,φD51:后盖底壁部一侧的侧壁部的外径,φD52:后盖开口部一侧的侧壁部的内径,12:转子,13F:前风扇,13R:后风扇,15:整流电路,15A:模制端子,15A1:卡合爪,15b: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θ1、θ2、θ3:卡合爪上设置的坡度,15b:正极侧二极管的翅片上设置的止转用凸部,17:定子,17a:定子铁芯,17b:电枢绕组,18:车辆侧电流供给用线束,F1:圆周方向的力,F2:轴向的振动,F3:径向的振动

Claims (10)

1.一种旋转电机,在由前托架和后托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收容转子和具有电枢绕组的定子,在所述后托架的底面部一侧具有包括周方向的侧壁部和底壁部的后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
在所述后盖的周方向的侧壁部具备多个卡合用开口部和使得所述卡合用开口部的底壁部一侧的直径与端面开口部一侧的侧壁部的直径不同的台阶,所述托架具备用于插入到所述台阶而固定所述后托架的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部一侧的直径,小于所述端面开口部一侧的侧壁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用开口部的端面开口部一侧与端面开口部之间具有缝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用开口部在所述后盖的侧壁部轴长的内侧排列。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用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卡合面上从外周向内周去具有坡度。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后盖的开口部卡合的固定在所述后托架一侧的多个卡合部形成为卡合爪,并且形成为设置在被后盖覆盖的旋转发电机内的构成部件上的卡合爪,或者设置在后托架上的卡合爪。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固定在所述后托架一侧的卡合部,在所述后盖的卡合面上从外周向内周去具有坡度。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固定在所述后托架一侧的卡合部,在所述后盖的卡合面上具备凹陷形状。
9.一种旋转电机,在由前托架和后托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收容转子和具有电枢绕组的定子,在所述后托架的底面部一侧具有后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包括用于进行在旋转电机与外部之间进行电力的授受的电力用端子的插入、嵌合的后盖底部的插入孔,和设置在后盖侧壁部的多个卡合部,在所述插入孔中插入、嵌合了电力用端子的状态下,所述后盖通过在所述多个卡合部与后托架一侧卡合而被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为了绝缘而插入到整流电路的正极侧二极管与负极侧二极管之间的模制端子上,设置用于与后盖一侧的多个卡合用开口部卡合的卡合部。
CN2011800258554A 2010-05-26 2011-05-17 旋转电机 Pending CN1029069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0420A JP5495945B2 (ja) 2010-05-26 2010-05-26 回転電機
JP2010-120420 2010-05-26
PCT/JP2011/061281 WO2011148825A1 (ja) 2010-05-26 2011-05-17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975A true CN102906975A (zh) 2013-01-30

Family

ID=45003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8554A Pending CN102906975A (zh) 2010-05-26 2011-05-17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57121A1 (zh)
JP (1) JP5495945B2 (zh)
CN (1) CN102906975A (zh)
WO (1) WO20111488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369A (zh) * 2015-05-15 2018-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8531B1 (ja) * 2015-01-20 2016-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6503588B2 (ja) * 2015-10-05 2019-04-24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樹脂一体成形型レゾルバステータ構造
CN108336838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9354A (ja) * 1983-03-15 1984-09-25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07336974A (ja) * 1994-06-10 1995-12-2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オルタネータ
JP2002095215A (ja) * 2000-09-14 2002-03-29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4248338A (ja) * 2003-02-10 2004-09-02 Denso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7224093B2 (en) * 2000-03-10 2007-05-29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Polyphase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CN101222158A (zh) * 2007-12-21 2008-07-16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降低电机结构噪声的“o”型橡胶密封圈结构
US20080315700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01315515Y (zh) * 2008-12-04 2009-09-23 开平市三威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后端盖轴承座结构的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2524B1 (fr) * 1995-04-03 1997-05-09 Valeo Thermique Habitacl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elastique d'un moteur electrique a l'interieur d'un boitie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9354A (ja) * 1983-03-15 1984-09-25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07336974A (ja) * 1994-06-10 1995-12-2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オルタネータ
US7224093B2 (en) * 2000-03-10 2007-05-29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Polyphase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JP2002095215A (ja) * 2000-09-14 2002-03-29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4248338A (ja) * 2003-02-10 2004-09-02 Denso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20080315700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1222158A (zh) * 2007-12-21 2008-07-16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降低电机结构噪声的“o”型橡胶密封圈结构
CN201315515Y (zh) * 2008-12-04 2009-09-23 开平市三威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后端盖轴承座结构的电动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369A (zh) * 2015-05-15 2018-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US10523092B2 (en) 2015-05-15 2019-12-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hicle AC power generator
CN107534369B (zh) * 2015-05-15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8825A1 (ja) 2011-12-01
US20130057121A1 (en) 2013-03-07
JP2011250562A (ja) 2011-12-08
JP5495945B2 (ja)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2463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for vehicles
JP6433585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276567C (zh) 旋转电机
EP1737106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for vehicle
JPS62221839A (ja) 自動車用交流発電機
KR100874317B1 (ko) 차량용 교류 발전기
US20120019084A1 (en) Cooling system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for vehicles
JP4089623B2 (ja) 回転電機
US7598636B2 (en) Automotive alternator with cooling fan having projections for preventing foreign particles
JP2011004501A (ja) 回転電機
US20090001840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In Particular an Alternator
CN102906975A (zh) 旋转电机
JPWO2013121555A1 (ja) 回転電機
JP2007295664A (ja) 2電圧型タンデム式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04170218A (zh) 交流发电机
JP4400577B2 (ja) ブラシレス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5570660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EP3291419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7633196B2 (en) Vehicle-use alternator
JP2007166900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EP3442101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6336178B1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KR20080002206A (ko) 자동차용 교류 발전기의 고정자
JP2007104800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5052645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01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