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312A -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5312A
CN102905312A CN2011102120076A CN201110212007A CN102905312A CN 102905312 A CN102905312 A CN 102905312A CN 2011102120076 A CN2011102120076 A CN 2011102120076A CN 201110212007 A CN201110212007 A CN 201110212007A CN 102905312 A CN102905312 A CN 102905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network
denb
state information
loa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20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5312B (zh
Inventor
刘菁
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20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12B/zh
Priority to EP12817544.5A priority patent/EP272584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9229 priority patent/WO20130136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5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12A/zh
Priority to US14/162,199 priority patent/US917313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5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宿主基站DeNB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所述宿主基站DeNB经由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中继节点RN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用以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装置。本发明可以通过UE的切换,调整UE的附着小区,使得引入RN后,各小区之间实现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传统网络中,基站(E-UTRAN Node B;简称:eNB)和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之间是直接的无线连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中继技术,即在eNB和UE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RN),RN负责将eNB发送的无线信号做一次或多次信号转发,最后到达UE。比如,一个RN可以将一个eNB和UE的无线链路分割为eNB至RN和RN至UE两个无线链路,从而可以将一个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个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及更好的覆盖。
以LTE技术为例,eNB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引入RN之后,RN和其宿主基站(Donor eNB,简称DeNB)之间存在S1/X2接口,因此,DeNB将为RN和其他网络节点之间提供S1/X2接口的代理(proxy)功能。例如:DeNB为RN和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之间提供S1接口的代理功能,为RN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之间同样提供S1接口的代理(proxy)功能,以及为RN和eNB之间提供X2接口的代理功能。换句话说,RN和eNB之间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DeNB进行处理转发。引入RN后,DeNB可以为UE提供服务,同样,受DeNB控制的RN也可以作为一个基站向UE提供服务。
现有技术中,当UE移动时,UE位置的随机性、业务的多样性,都有可能导致某些小区的负载过重,甚至发生拥塞,而上述小区的相邻小区的负载可能很轻的情况。上述小区和其相邻小区是指这两个小区的信号覆盖范围存在交集。例如,如果两个小区之间存在着相互重叠的信号覆盖范围,则这两个小区相互之间构成相邻关系,互为对方的相邻小区。同样,当向上述相邻小区提供服务的基站的数量超过一个时,上述基站也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基站。
其中,减轻上述小区负载过重的一种可行方式就是通过小区之间的协商,例如通过小区和其相邻小区间的协商。例如,负载过重的小区请求负载较轻的相邻小区分担一部分UE产生的负载,也就是将位于负载过重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负载较轻的相邻小区,以便达到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引入RN后各小区之间的移动负载均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及通讯系统,解决了引入RN后各小区之间的移动负载均衡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包括:
宿主基站DeNB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
所述宿主基站DeNB经由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中继节点RN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用以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RN接收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及
所述中继节点RN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触发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用以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宿主基站,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及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中继节点RN,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系统,包括:
一中继节点RN,及一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
所述宿主基站DeNB,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中继节点RN;
所述中继节点RN,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UE的切换,以调整UE的附着小区,使得引入RN后,各小区之间实现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应用的通信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N、至少一个服务于所述第一RN的第一DeNB、及至少一个基站或中继站。上述基站可以为第二DeNB,也可以为eNB,上述中继站可以为第二RN。例如,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一个RN,一个服务于所述RN的DeNB,及一个eNB,并且以下针对不同实施例的描述均引用如图1所示的场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eNB向DeNB发送信息时,所述eNB可以称为源基站;当eNB接收DeNB发送的信息时,所述eNB可以称为目标基站。并且,在其他通信系统中(未图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应用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N、至少一个服务于所述第一RN的第一DeNB、及至少一个第二DeNB;或者,上述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N、至少一个服务于所述第一RN的第一DeNB、及至少一个第二RN,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所述RN位于所述DeNB下,且所述RN受所述DeNB的控制。所述DeNB、及eNB分别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小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DeNB可以为宏基站,或者为微基站;所述eNB也可以为宏基站,或者为微基站,但本发明各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的位于DeNB下的小区与位于eNB下的小区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位于RN下的小区与位于eNB下的小区也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通信系统中(未图示),如上述通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N、至少一个服务于所述第一RN的第一DeNB、及至少一个第二DeNB,位于第一DeNB下的小区与位于第二DeNB下的小区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位于第一RN下的小区与位于第二DeNB下的小区也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或者,当上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RN、至少一个服务于所述第一RN的第一DeNB、及至少一个第二RN时,位于第一DeNB下的小区与位于第二RN下的小区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位于第一RN下的小区与位于第二RN下的小区也可以相互称为相邻小区,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DeNB与UE间的接口,eNB与UE间的接口,以及RN与UE间的接口都属于Uu接口(以下简称空口),上述Uu接口主要用于控制面的信令以及用户面数据的传送。RN和DeNB之间也可以经由空口建立通讯连接。例如,RN和DeNB之间可以通过RN侧、及DeNB侧的协议栈上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建立RN和DeNB之间的通讯连接。DeNB与RN之的S1接口,主要用于S1控制信令以及中继链路(backhaul)的数据传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中继链路用于DeNB与RN间的通讯。DeNB与SGW之间的S1接口,主要用于用户面数据的传送。DeNB与MME之间的S1接口,主要用于S1控制信令的传送。DeNB与RN之间,及DeNB和eNB之间的X2接口,主要用于X2控制信令的传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DeNB负责RN和DeNB之间中继链路的资源分配,并通过RN和DeNB之间建立的S1接口,进行中继链路的数据传送。对DeNB而言,其空口资源优先用于中继链路的数据或S1/X2控制信令的传送,然后再用于提供覆盖。例如,DeNB会先保证DeNB与RN间的数据或控制信令的传送,其次再提供DeNB与UE间的数据或控制信令的传送。也就是说,RN和DeNB之间的传输资源由DeNB动态分配和调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DeNB可以根据RN覆盖范围内向RN下的UE传送的数据量大小来动态调整或分配RN与DeNB间的传输资源,例如,RN覆盖范围内向RN下的UE传送的数据量比较大,则DeNB为RN和DeNB之间的中继链路多分配一些传输资源,以供所述UE数据的传输,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DeNB下的小区负载过重时,DeNB可以通知RN将处于RN下的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eNB下的负载较轻的小区。当该eNB下的小区负载过重时,也可以将其下的处于上述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RN下的负载较轻的小区,以便在DeNB下的小区和eNB下的小区,以及eNB下的小区和RN下的小区之间实现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参照如图2所示,包括:
S101:DeNB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DeNB下的RN;
S102:所述RN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的处理,用以将所述RN下的至少一个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在S101中,当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时,将触发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DeNB检测到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例如,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过重;又如,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发生重载或者超载;再如,可以根据预定数值确定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
或者,所述DeNB检测到自身的硬件资源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例如,所述DeNB的硬件资源负载过重;又如,所述DeNB的硬件资源发生重载或者超载;再如,可以根据预定数值确定所述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
又或者,所述DeNB检测到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例如,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过重;又如,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发生重载或者超载;再如,可以根据预定数值确定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
再或者,所述DeNB检测到其无线资源负载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例如,所述DeNB的无线资源负载负载过重;又如,所述DeNB的无线资源负载发生重载或者超载;再如,可以根据预定数值确定所述DeNB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上述DeNB的无线资源负载可由UE和RN共同占用所述DeNB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的使用情况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至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可为根据预定方式确定的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N触发移动负载均衡的处理。例如:当RN收到DeNB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后,将触发RN向eNB发送资源状态请求消息(Resource Status Request),并根据eNB上报的eNB下的各小区的负载状态信息进行目标小区的确定。随后,RN指示处于其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上述目标小区,从而实现DeNB下的小区和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小区指的是切换完成后,UE所位于的小区。例如,上述目标小区可以为eNB下的负载较轻的小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小区边缘位置可以通过预定方式获取,并且RN将处于其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上述目标小区可以为将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上述目标小区,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现有消息中增加新参数来携带所述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来携带所述指示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DeNB负责RN和DeNB之间中继链路的资源分配和调整,造成RN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其与DeNB之间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信息。此外,如果DeNB覆盖范围内部署了多个RN,则DeNB大部分传输资源都用于与RN间中继链路的回程,从而导致直接附着在DeNB下的UE数量不多。一旦DeNB下的小区由于资源负载过重而触发移动负载均衡流程时,则上述DeNB通过将位于上述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到所述eNB下的小区(也可以理解为目标小区)的方式来降低上述DeNB下的小区的资源负载过重的状态。但,如果位于上述DeNB下小区的边缘位置的UE数量不多时,即使DeNB将上述UE全都切换到目标小区,其自身的资源负载状态还是可能无法得到缓解。
在本实施例中,RN根据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来触发移动负载均衡的处理,用于将位于RN下的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到eNB下的小区中。由于RN覆盖范围内的UE个数减少,可以降低RN与DeNB间的中继链路所占用的传输资源,从而进一步降低DeNB的资源负载状态,实现DeNB下的小区和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在S102中,进一步参考图3所示,RN根据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触发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小区为eNB下的小区。
所述触发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包括:
S301:RN向DeNB发送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S302:DeNB向eNB转发上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S303:eNB向DeNB返回资源状态响应消息;
S304:DeNB向RN转发上述资源状态响应消息;
S305:eNB周期性的向DeNB发送资源状态更新消息;
S306:DeNB将上述资源状态更新消息转发给RN;
S307:RN根据上述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携带的eNB的负载状态信息进行目标小区的确定,用于将位于RN下的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到目标小区中。
在S301和S302中,上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了需要进行负载状态信息上报的小区标识,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小区标识为eNB下的小区的小区标识。例如,上述小区标识可以为演进的小区全局标识(Evolved Cell Global Identifier,简称ECGI)。
在S305中,负载状态信息可以包括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eNB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eNB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信息的至少一种负载状态信息。例如,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可以由UE占用所述eNB的物理资源块的使用情况得到,并且所述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可以通过eNB侧的协议栈L2层上的测量机制确定。又如,eNB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eNB中的硬件使用情况,如eNB中的CPU的使用率,或者eNB缓冲区的剩余空间大小等,并且所述eNB的硬件负载状态也可以通过硬件模块确定。再如,eNB的S1接口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eNB在S1接口的带宽使用情况,并且所述eNB的S1接口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可以通过传输资源管理模块确定。具体而言,确定eNB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步骤:eNB通过传输资源管理模块获知S1接口的传输带宽配置;eNB通过eNB侧协议栈的IP层上的性能管理测量技术,确定S1接口上的数据丢包率。例如,根据上行链路中eNB发送的数据包和SGW收到的数据包,可以确定S1接口上行数据的丢包率。又如,根据下行链路中SGW发送的数据包和eNB收到得数据包,也可以确定S1接口下行数据的丢包率。最后,根据以上获取的信息,通过预定算法,eNB就可以获知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
在S305中,eNB接收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指定的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后,获取相应的负载状态信息,如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或者,eNB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又或者,eNB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负载状态信息。
在S306中,eNB将获取到的负载状态信息携带在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周期性的通过DeNB向RN进行上报。例如,当资源状态请求消息具有对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时,eNB向RN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承载有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又如,当资源状态请求消息具有对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而eNB无法获取上述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时,eNB向RN发送资源状态失败消息。
在S307中,RN根据eNB上报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进行目标小区的确定,用于将位于RN下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到上述目标小区中。例如,RN可以通过调整小区偏置量(CellIndOffset,简称CIO),以便更容易触发RN下的位于小区边缘位置的UE的测量上报事件,有利于加快将上述UE切换到目标小区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将RN下的UE切换到目标小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DeNB下的小区的负载情况,将位于RN下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至eNB下的小区,实现DeNB下的小区和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参照如图4所示,包括:
S401:eNB发送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至RN;
S402:DeNB根据DeNB和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eNB发送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S403:所述eNB根据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确定是否将其下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中。
在S401中,当eNB资源负载过重时,例如:发生重载或超载情况,eNB可以通过DeNB向RN发送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在本实施例中,eNB通过DeNB向RN发送请求获取资源状态的消息,如资源状态请求消息。当RN接收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后,将根据上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的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进行相应负载状态信息的上报。上述负载状态信息可以为RN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或者RN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又或者RN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负载状态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获取RN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或RN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的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获取eNB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或eNB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S402中,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向eNB上报,例如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DeNB向eNB上报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是综合考虑DeNB根据DeNB和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后得出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由于RN与SGW间没有接口连接,故RN无法直接获取DeNB和SGW之间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以下称为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而对DeNB而言,因为DeNB与SGW间有接口连接,故DeNB可以获取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同时,由于DeNB动态分配DeNB和RN之间的传输资源,因此,DeNB也可以获取DeNB和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以下称为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具体而言,在S402中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超过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低于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等于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例如,当RN与DeNB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处于中载状态,而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处于超载状态时,DeNB向所述eNB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所携带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为超载状态信息,即为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又如,当RN与DeNB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处于中载状态,而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也处于中载状态时,DeNB向所述eNB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所携带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为中载状态信息,即为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再如,当RN与DeNB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处于超载状态,而DeNB和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处于中载状态时,DeNB向所述eNB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所携带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为超载状态信息,即为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S305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S403中,所述eNB根据所述资源状态更新消息,进行目标小区的确定,如果确定目标小区为RN下的小区,则eNB指示位于其小区边缘位置的UE切换到RN下的小区中。例如,eNB可以通过调整其小区偏置量(CellIndOffset,简称CIO),以便更容易触发上述UE的测量上报事件,有利于加快将上述UE切换到RN下的小区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选定RN并进行UE的切换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eNB的资源负载情况,将eNB下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实现eNB下的小区和RN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参照如图5所示,包括:
S501:eNB发送资源状态请求消息至RN;
S502:DeNB发送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至RN;
S503:所述DeNB接收所述RN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
S504:所述DeNB根据所述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及所述第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eNB发送所述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
S505:所述eNB接收所述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用于将其下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
本实施例中的S501与第二实施例中的S4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S502中,当eNB的资源负载过重,例如:发生超载或重载情况,eNB通过DeNB向RN发送资源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以利于将eNB下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当上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携带有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时,RN要将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在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并将其上报至DeNB。因为DeNB和RN之间的传输资源是DeNB动态分配的,RN自身无法直接获取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故需要由DeNB获取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后并将其发送至RN,用于RN接收上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并将其携带在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对eNB进行上报。在本实施例中,DeNB可以通过RRC信令,也可以通过X2接口的控制信令或S1接口的控制信令将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发送至RN。
在S503中,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携带的RN的负载状态信息上报,取决于eNB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例如:如果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硬件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时,则RN上报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需要携带RN的硬件负载状态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eNB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还可以是对RN下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状态信息、又或者RN的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此处不再赘述。
在S504及S505中,所述DeNB根据所述RN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eNB发送所述RN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所述eNB确定是否将其下的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所述步骤可以参考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eNB的负载情况,将eNB下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实现eNB和RN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参照如图6所示,包括:
S601:eNB发送资源状态请求消息至RN;
S602:DeNB接收RN发送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所述负载状态更新消息中不携带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S603:所述DeNB根据自身获取的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eNB发送所述RN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
S604:所述eNB接收所述RN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用于将其下的UE切换至所述RN。
本实施例中的S601与第二实施例中的S4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S602中,当eNB资源负载过重,例如:发生超载或重载情况,eNB通过DeNB向RN发送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以利于将eNB下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当上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携带有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时,DeNB可以取消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针对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并将更新后的资源状态请求消息发送至RN。例如,eNB请求RN进行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上报,DeNB在向RN转发eNB发送的资源状态请求消息时,可以取消该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的S1TNL Load Indicator字段(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上报请求。在本实施例中,上述S1 TNL Load Indicator字段为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指示。这样,RN在进行自身的负载状态信息上报至DeNB时,RN上报的更新后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就不存在有S1TNL Load Indicator字段的上报,换句话说,RN上报的更新后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就不存在有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上报。而DeNB自身可以通过获取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并综合考虑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确定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的上报。
在S603及S604中,所述DeNB在收到RN上报的RN的负载资源更新消息后,根据自身获取的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eNB发送所述RN的负载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所述eNB确定是否将其下的UE切换至所述RN。所述步骤可以参考第二、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eNB的负载情况,将eNB下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实现eNB下的小区和RN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述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其主要结构可参照图7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服务于RN的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将所述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到eNB下的小区中。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701,还用于接收所述DeNB转发的eNB的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及所述DeNB发送的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还包括发送单元703,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至所述DeNB。
其中,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当所述DeNB取消所述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中对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时,将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发送至所述DeNB。
所述中继节点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所述中继节点执行的动作,例如,所述接收单元701可以执行第一实施例中S101的动作。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DeNB的负载情况,将RN下小区中的UE切换至eNB下的小区中,实现DeNB下的小区、及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宿主基站,其主要结构可参照图8所示,包括:
检测单元801,用于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及
第一处理单元802,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RN,用于将所述RN下小区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基站eNB下的小区中。
其中,所述宿主基站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所述eNB发送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用于将所述eNB下小区中的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中。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超过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低于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等于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所述eNB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宿主基站还包括发送单元804,用于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至所述RN;及接收单元805,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805,还用于接收所述eNB发送的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所述消息为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805,还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所述宿主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所述宿主基站执行的动作,例如,所述第一处理单元802可以执行第四实施例中S602的动作。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eNB的负载情况,将eNB下小区中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实现RN下的小区、及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系统,其主要结构可参照图9所示,包括:
一中继节点RN901,及一宿主基站DeNB902;
所述宿主基站DeNB902,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中继节点RN901;
所述中继节点RN901,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将其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到基站eNB下的小区中。
其中,所述DeNB902,还用于检测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
其中,所述DeNB902,还用以根据所述DeNB902和所述RN901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902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所述eNB发送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用于将所述eNB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91下的小区中。
其中,所述RN901,还用于接收所述DeNB902转发的所述请求获取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及所述DeNB902发送的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RN901,还用于发送RN901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至所述DeNB92。
所述通讯系统包括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的DeNB和RN,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DeNB和RN执行的动作。针对eNB的负载情况,将eNB下小区中的UE切换至RN下的小区中;或者针对DeNB的负载情况,将RN下小区中的UE切换至eNB下的小区,实现RN下的小区、DeNB下的小区、及eNB下的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高系统容量以及系统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并且,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模块的划分为功能划分,实际具体结构可以为上述功能模块的拆分或合并。
以上实施例的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权利要求的内容记载的方案也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宿主基站DeNB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
所述宿主基站DeNB经由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中继节点RN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用以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基站DeNB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包括:
当所述DeNB检测到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时;或者
当所述DeNB检测到自身的硬件资源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时;或者,
当所述DeNB检测到所述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时;或者
当所述DeNB检测到所述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时,
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DeNB接收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所述DeNB根据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用于将所述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DeNB根据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超过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低于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等于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所述DeNB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为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所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所述资源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请求;
所述DeNB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至所述RN;及
所述DeNB接收所述RN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不携带有请求获取所述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及
所述DeNB接收所述RN发送的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N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为RN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
9.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RN接收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及
所述中继节点RN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触发移动负载均衡处理,用以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RN接收所述DeNB转发的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所述RN接收所述DeNB发送的所述RN与所述DeNB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
所述RN将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发送至所述DeNB。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RN接收所述DeNB发送的不携带有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所述RN将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发送至所述DeNB。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为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为资源状态更新消息。
13.一种宿主基站DeNB,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的中继节点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宿主基站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及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中继节点RN,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和所述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所述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用于将所述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超过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低于所述第二S1传输网络层接口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者
当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等于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携带的传输网络层负载值时,向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至所述RN;及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获取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所述消息为资源状态请求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
19.一种中继节点RN,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节点RN,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DeNB转发的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请求获取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及
所述DeNB发送的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继节点R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至所述DeNB。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中继节点RN,其特征在于:
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不携带有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至所述DeNB。
23.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继节点RN,及一服务于所述中继节点RN的宿主基站DeNB;
所述宿主基站DeNB,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述中继节点RN;
所述中继节点RN,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移动负载均衡处理,
将所述中继节点RN下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切换到相邻小区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DeNB,还用于检测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一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的硬件资源是否超过第二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和服务网关SGW之间的S1接口的传输网络层资源是否超过第三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或检测所述DeNB下小区的无线资源负载是否超过第四移动负载均衡触发门限。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DeNB,还用以根据所述DeNB和所述RN之间的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及所述DeNB和SGW之间的第二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向所述服务于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或中继站发送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用于将所述相邻小区中的至少一个UE切换至所述RN下的小区中。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RN,还用于接收所述DeNB转发的所述请求获取所述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的消息、及所述DeNB发送的所述第一S1接口传输网络层负载状态信息。
CN201110212007.6A 2011-07-27 2011-07-27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Active CN102905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2007.6A CN102905312B (zh) 2011-07-27 2011-07-27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EP12817544.5A EP2725849B1 (en) 2011-07-27 2012-07-27 A mobility load bala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donor base station
PCT/CN2012/079229 WO2013013638A1 (zh) 2011-07-27 2012-07-27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US14/162,199 US9173131B2 (en) 2011-07-27 2014-01-23 Mobility load balance processing method, relay node, dono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2007.6A CN102905312B (zh) 2011-07-27 2011-07-27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5312A true CN102905312A (zh) 2013-01-30
CN102905312B CN102905312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57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2007.6A Active CN102905312B (zh) 2011-07-27 2011-07-27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3131B2 (zh)
EP (1) EP2725849B1 (zh)
CN (1) CN102905312B (zh)
WO (1) WO201301363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589A (zh) * 2013-04-24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邻区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121599A1 (zh) * 2013-02-08 2014-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递蜂窝网络负荷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1586754A (zh) * 2019-02-15 2020-08-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1692B2 (en) 2013-05-10 2017-03-07 Elwha Llc Dynamic point to point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destination device aspects system and method
US9559766B2 (en) 2013-05-10 2017-01-31 Elwha Llc Dynamic point to point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intermediate device aspects system and method
US9832728B2 (en) 2013-05-10 2017-11-28 Elwha Llc Dynamic point to point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origination user interface aspect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40335907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wha Llc Dynamic Point to Point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Base Station Aspects System and Method
US9763166B2 (en) 2013-05-10 2017-09-12 Elwha Llc Dynamic point to point mobile network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path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aspects system and method
CN104469891B (zh) * 2013-09-23 2018-10-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选择中继节点的施主小区基站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581825A (zh) * 2013-10-18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状态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81877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通知资源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BR112017016299A2 (pt) * 2015-02-02 2018-03-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utilizar informação de feixe de antena, nó de re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JP6546072B2 (ja) * 2015-11-13 2019-07-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中継局
US10021616B2 (en) 2016-02-08 2018-07-10 Sprint Spectrum L.P. Traffic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s attached to a relay node
US9628955B1 (en) * 2016-08-10 2017-04-1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Repeater chai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a repeater chain identif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632921B (zh) * 2017-03-23 2022-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心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028186B1 (en) 2017-03-24 2018-07-1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redirect use equipment (UE) from a wireless relay to a donor base station
CN107770816A (zh) * 2017-11-15 2018-03-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负载均衡方法、接纳控制模块及系统
US20210360474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optimiz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1661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relay network
EP2306766A1 (en) * 2009-10-02 2011-04-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termining link quality for networks having relays
EP2306767A1 (en) * 2009-10-02 2011-04-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over mechanisms with synchronous pdcp protocol under various relay archite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9608B2 (ja) 2005-03-02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CN101378272B (zh) * 2007-08-30 2012-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的多跳无线网络的负载平衡方法
GB2458258A (en) * 2008-02-04 2009-09-16 Nec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loa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610B2 (en) * 2008-11-17 2013-04-23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load balanc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15207B (zh) 2008-12-04 201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蜂窝协作中继网络中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基站
TWI444076B (zh) * 2009-07-14 2014-07-01 Htc Corp 處理隨機存取程序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US8724472B2 (en) * 2010-03-25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adio bearer mapp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lays
US8743772B2 (en) * 2010-10-01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and resource status report for scenarios with relay nodes
KR20150065909A (ko) * 2010-11-05 2015-06-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릴레이 노드 인터페이스 관련 레이어 2 측정과 네트워크 부하 밸런싱에서의 릴레이 노드 처리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1661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relay network
EP2306766A1 (en) * 2009-10-02 2011-04-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termining link quality for networks having relays
EP2306767A1 (en) * 2009-10-02 2011-04-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over mechanisms with synchronous pdcp protocol under various relay architectur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1599A1 (zh) * 2013-02-08 2014-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递蜂窝网络负荷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718589A (zh) * 2013-04-24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邻区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18589B (zh) * 2013-04-24 2017-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邻区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54A (zh) * 2019-02-15 2020-08-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5849B1 (en) 2016-10-19
EP2725849A4 (en) 2014-07-23
US20140135015A1 (en) 2014-05-15
CN102905312B (zh) 2016-03-02
US9173131B2 (en) 2015-10-27
WO2013013638A1 (zh) 2013-01-31
EP2725849A1 (en)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5312A (zh) 移动负载均衡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宿主基站、和通讯系统
EP345609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ll switching
US8954078B2 (en) Handing over relayed connections in mobile environment
CN101933296B (zh) 用于在采用中继节点的网络中进行上行链路调度的方法、装置
CN102405604B (zh) 用于支持接入节点的基于链路特性的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02527B (zh)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US10341919B2 (en) Handover initi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ement of cellular network performance
CN10137432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实现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CN105282257A (zh) 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路侧单元
US11284422B2 (en) Dual connectivity network
CN10247474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无线站点、控制站点及程序
CN104412654A (zh) 用于在多扇区部署中做出切换决策的小区间协作
WO2012140999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2527163A (ja) マルチストリーム無線リレー
CN105338513A (zh) 设备到设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40223A (zh) 一种上报bsr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US110393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15518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基站和通信控制系统
KR2012002310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02752821A (zh) 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422545B1 (en) Partitioning resources on a target side of a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data traffic indication
WO2016192508A1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US202301068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p-by-hop flow control
KR20190118067A (ko) 5g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lte 및 nr 액세스간 트래픽 경로 제어를 위한 기구 및 방법
KR20210014950A (ko) 기지국의 중복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