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234A - 一种防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234A
CN102904234A CN2011102163438A CN201110216343A CN102904234A CN 102904234 A CN102904234 A CN 102904234A CN 2011102163438 A CN2011102163438 A CN 2011102163438A CN 201110216343 A CN201110216343 A CN 201110216343A CN 102904234 A CN102904234 A CN 102904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unit
pass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63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234B (zh
Inventor
张广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63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423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930 priority patent/WO20121631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07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he detecting means
    • H02H1/0015Using arc detector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防雷系统,该防雷系统包括:主动防雷单元和被动防雷单元;其中,所述主动防雷单元中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相连,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相连。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雷系统,就不需要在系统产品中预留安装空间、接地线空间和退耦线缆走线空间等,不仅节省了系统产品的设计空间,还会降低系统产品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防雷设计是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多单元组成的系统产品,其中某些单元是本身设计了防雷线路的;例如AC/DC(AlternatingCurrent/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的电源模块称为主动防雷单元,其防雷能力较好,抗雷击冲击电流指标达到共模5KA,差模5KA;而多单元的系统产品的另一些单元是没有设计防雷线路的,称为被动防雷单元,例如交流风机、水泵、流量调节阀等;被动防雷单元的防雷能力较差,浪涌电压测试抗冲击电流指标达到共模2KV,差模1KV。而系统产品在设计时如果不施加防雷器对于主动防雷单元是没有风险的,但对于被动防雷单元将存在雷击失效的风险。参考图1,是系统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设置防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有一种现有技术在系统产品前面施加防雷器来抗雷击,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损害设备的装置。参考图2,为系统产品在其电源输入口安装防雷器的结构示意图,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定程度上被动防雷单元内部没有防雷设计的风险。
但是图2所示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也会产生其他问题。因为施加防雷器需要在系统产品中预留安装空间、接地线空间和退耦线缆走线空间等,不仅对系统产品设计带来很大压力,还会因为每一个系统产品都要施加单独的防雷器而给生产成本带来很大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雷系统,降低系统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动防雷单元和被动防雷单元;其中,所述主动防雷单元中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相连,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利用主动防雷单元中防雷线路进行防雷,就不需要在系统产品中施加防雷器,从而不需要预留安装空间、接地线空间和退耦线缆走线空间等,不仅节省了系统产品的设计空间,还会降低系统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系统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设置防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系统产品在其电源输入口安装防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雷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动防雷单元和被动防雷单元都有多个的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主动防雷单元为2个而被动防雷单元也为2个且被动防雷单元之间串联连接的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雷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该防雷系统30可以包括:主动防雷单元301和被动防雷单元302,其中,主动防雷单元301中包括有防雷线路3011,输入配电走线与所述主动防雷单元301中防雷线路301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防雷线路3011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302相连。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防雷系统可以通过输入配电走线与输入电压(220v)相连,而雷击发生时经过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的一级防雷器后的残压和振荡电压,会首先通过输入配电走线进入主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线路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主动防雷单元中的防雷线路对此残压和振荡电压进行有效的泻放,从而保护被动防雷单元的安全,也能够保证了系统产品的安全。并且,因为图3所示的防雷系统直接利用了系统产品中已经存在的主动防雷单元实现抗雷击的目的,这样也就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额外设置防雷器,就节省了系统产品设计时的体积,也降低了系统产品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通过K型走线相连,K型走线能对雷击之后产生的残压和振荡电压更好的泻放,当然,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之间采用其他类型的连线也能够实现发明目的。或者,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通过退耦线缆相连,退耦线缆可以使得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被动防雷单元之间的走线更长,当然,采用其他类型的线缆也同样能够实现发明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雷系统中的被动防雷单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所述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被动防雷单元之间可以并行连接,再通过汇流条与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连接。参考图4所示,为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避免在某一个被动防雷单元出现故障的时候整个防雷系统都不可用的现象,同时图4中只是示出了3个被动防雷单元的示意图,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图4很容易的得到存在更多被动防雷单元的情况下防雷系统的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雷系统中的主动防雷单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所述主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各个主动防雷单元需要串联连接。具体的,所述输入配电走线与任意一个主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线路的输入端相连,且与输入配电走线相连的防雷线路与其他主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线路依次串联连接。参考图5所示,为主动防雷单元和被动防雷单元都有多个的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当然,图5只是示出了主动防雷单元为2个而被动防雷单元为3个的防雷系统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图5很容易的得到其他个数的主动防雷单元或被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系统的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雷系统,因为避免了防雷器的引入,所以与传统方案相比避免了防雷器本身质量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防雷引入的大量级雷电流引起的继电器等接触点焊联的风险,并且不需要在系统产品中再对防雷器进行监控,从而可以在可预见的雷击能量较小的应用场合,既能有效的防雷,又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引入防雷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雷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在数据中心、机房等环境,即是类似前级有防雷器、后级也需要进行防雷设计的应用场景,例如空调产品。
另外,在所述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被动防雷单元也可以采用串联连接的方式,具体的,所述防雷单元的输出端与任意一个被动防雷单元的输入端相连,且与所述防雷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的被动防雷单元与其他被动防雷单元依次串联连接。参考图6所示,为主动防雷单元为2个而被动防雷单元也为2个且被动防雷单元之间串联连接的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再参考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实例,其中,主动防雷单元为AC/DC电源插框701,被动防雷单元有3个,分别为交流风机702、流量控制阀/水泵703和控制板704,3个被动防雷单元并联之后,通过退耦线缆与防雷线路的输出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及其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防雷单元和被动防雷单元;
其中,所述主动防雷单元中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相连,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配电走线通过K型走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输入配电走线与任意一个主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线路的输入端相连,且与输入配电走线相连的防雷线路与其他主动防雷单元的防雷线路依次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被动防雷单元通过退耦线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被动防雷单元之间并行连接,再通过汇流条与所述防雷线路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动防雷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防雷单元的输出端与任意一个被动防雷单元的输入端相连,且与所述防雷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的被动防雷单元与其他被动防雷单元依次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系统应用于空调产品。
CN201110216343.8A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防雷系统 Active CN102904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6343.8A CN102904234B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防雷系统
PCT/CN2012/072930 WO2012163150A1 (zh) 2011-07-29 2012-03-23 一种防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6343.8A CN102904234B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防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234A true CN102904234A (zh) 2013-01-30
CN102904234B CN102904234B (zh) 2016-03-09

Family

ID=4725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6343.8A Active CN102904234B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防雷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4234B (zh)
WO (1) WO201216315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3622A (ja) * 1996-02-22 1997-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避雷器内蔵分電盤
CN101051747A (zh) * 2007-05-18 200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配电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1044356Y (zh) * 2007-05-25 2008-04-02 北京东方瑞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衡和超偏载设备的防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9411Y (zh) * 2002-08-14 2003-08-27 李锦添 一种防雷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3622A (ja) * 1996-02-22 1997-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避雷器内蔵分電盤
CN101051747A (zh) * 2007-05-18 200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配电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1044356Y (zh) * 2007-05-25 2008-04-02 北京东方瑞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衡和超偏载设备的防雷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录井技术》编辑部: "《录井技术文集》", 30 September 1999, article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pages: 296-297 *
张雅明: "《内线工程安装和检修手册》", 31 October 2005, article "接地与防雷", pages: 296-2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234B (zh) 2016-03-09
WO2012163150A1 (zh)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75236A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 onboard power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from an electric surge, corresponding method, and electric vehicle with the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N102931661A (zh) 兼容多种电网制式的交流配电方法和电源接线装置
CN101854033A (zh) 一种配电模块和配电盒
US20150180226A1 (en) Multispur fieldbus isolator arrangement
CN102904234A (zh) 一种防雷系统
JP2012502609A5 (zh)
CN102447250A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防雷电路
CN203339521U (zh) 配电箱内的安装条
CN205304239U (zh) 一种户外光伏设备的干节点防雷模块
CN201829942U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防雷电路
CN106300029A (zh) 一种实现配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2510A (zh) 一种带有锁紧结构的微距型电连接器
CN102164449B (zh) 离子风机系统
CN206023198U (zh) 一种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装置
CN203617702U (zh) 一种防雷器、防雷组合及防雷柜
CN203607918U (zh) 备用电源快速接线盒
CN104065030A (zh) 过电压保护装置与方法
CN203205554U (zh) 一种面向双绞线的线缆分接装置
CN101924358A (zh) 组合型浪涌保护器
CN205091690U (zh) 一种易用式的热插拔式风机结构
CN102263383A (zh) 一种智能电机控制柜
CN202608701U (zh) 汽车线束电源线过流保护装置
CN104300512A (zh) 一种母线短路弧光扩展保护方法
CN204103265U (zh) 侧装式隔爆型联络母线箱装置
CN202395266U (zh) Io接口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