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2147A -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2147A
CN102892147A CN2011102055293A CN201110205529A CN102892147A CN 102892147 A CN102892147 A CN 102892147A CN 2011102055293 A CN2011102055293 A CN 2011102055293A CN 201110205529 A CN201110205529 A CN 201110205529A CN 102892147 A CN102892147 A CN 102892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dch
fach
cell
residential qu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5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055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921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6634 priority patent/WO20130104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92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2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移动通讯领域;解决了现有负荷控制方式灵活性差、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问题。该方法包括: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的灵活高效配置。

Description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持上行链路增强小区前向接入信道(Cell Forward Access Channel,简称为CELL_FACH)技术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小区中的上行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由于上行承载在E-DCH上,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上行速率,会产生较大的上行干扰,尤其处于小区边缘的上行链路增强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对同频邻区的干扰较大,所以协议在Iub口信令PHYSICAL SHARED CHANNEL RECONFIGURATIONREQUEST中引入了针对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的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用以控制上行链路增强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的上行最大传输块大小,从而控制上行链路增强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对整个网络产生的上行干扰,尤其是控制上行链路增强CELL_FACH状态下的用户对相邻小区产生的上行干扰。
目前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通常采用固定配置或固定不配置的方法。如果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太大,则可能产生较大的上行负荷,不利于系统容量。如果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太小,则又会影响公共E-DCH上传输的最大速率。由于上行负荷的情况不断变化,不变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灵活性较差,影响了系统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负荷控制方式灵活性差、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问题。
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包括:
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优选的,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包括:
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优选的,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具体为:
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具体根据如下表达式统计: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优选的,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具体为:
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上的一标准业务上行等效用户数或上行用户数。
优选的,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具体为:
设置一上行负荷门限值,上行负荷高于该上行负荷门限值的范围对应一较小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上行负荷不高于该上行负荷门限值的范围对应一较大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装置,包括:
负荷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地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优选的,上述负荷控制装置还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优选的,所述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包括:
区间确定单元,用于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标准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设置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优选的,所述负荷统计模块包括: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具体根据如下表达式统计: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上的一标准业务上行等效用户数或上行用户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并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实现了根据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灵活调整最大传输块大小,在控制干扰的同时,较大限度的保证了传输速率,解决了现有负荷控制方式灵活性差、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负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50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负荷统计模块50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通常采用固定配置或固定不配置的方法。如果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太大,则可能产生较大的上行负荷,不利于系统容量。如果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太小,则又会影响公共E-DCH上传输的最大速率。由于上行负荷的情况不断变化,不变的最大传输块大小配置灵活性较差,影响了系统传输速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首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由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的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动态调整该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进而控制该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传输对邻区产生的干扰。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控制方法完成负荷控制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本步骤中,针对所有邻区都设置上行负荷的门限,划分上行负荷区间。
不同上行负荷区间对应不同的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标准值,且上行负荷越大,最大传输块大小(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标准值越小。如果在某一个上行负荷水平下不希望约束上行公共E-DCH用户的传输块大小,则不配置Maximum TBSize cell edge users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
优选的,可以设置一个上行负荷门限,将上行负荷分成两档;只将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两个范围,在后续执行过程中也较简单,效率较高。
步骤102、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优选的,RNC定时(可以是预置的触发时间点,也可以指定一个统计周期)对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进行统计。
优选的,所述上行负荷可以为上行有效负荷,根据上行RTWP(ReceivedTotal Wide Band Power)和/或根据上行RSEPS(Received Scheduled E-DCHPower Share)计算得到,具体的,可根据以下表达式计算获得: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此处计算的E-DCH产生的负荷不局限于公共E-DCH,为上行的所有E-DCH上产生的负荷)。
优选的,所述上行负荷也可以为上行用户数或上行等效用户数。上行等效用户数为根据上行业务速率等信息折算成参照某一个标准业务的等效用户数目。
步骤103、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本步骤中,根据与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水平来决定该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具体如下:
1、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2、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根据针对所有邻区的上行负荷区间决定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
优选的,可以是以所有邻区中的最高上行负荷区间决定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3、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本步骤中,首先判断2中确定的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的值配置是否和当前实际配置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根据2中确定的标准值进行设置,进入步骤104;否则保持当前配置。
步骤104、RNC指示基站(NodeB)对最大传输块大小进行重配置;
本步骤中,RNC触发PHYSICAL SHARED CHANNEL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通知Node B进行重配。
具体的,根据新的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Size other users的大小(如果不配置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则表示公共E-DCH传输块大小不受限制),触发PHYSICAL SHARED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通知Node B进行重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以上行有效负荷作为衡量上行负荷的判断依据。首先设置系统中所有小区的上行负荷门限Threshold=16dB,根据该上行负荷门限,将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两个区间。然后按如下步骤确定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的配置(或不配置)。如果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则可将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配置为500Bits,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配置为1000Bits。如果不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则说明公共E-DCH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不受限制。
根据上述配置,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荷控制方法完成负荷控制的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RNC周期性(2s)根据公共测量报告计算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以下简称为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小区上行有效负荷根据公共测量报告RTWP和RSEPS计算得到。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假设:
a=10^((RSEPS)/10)
Itotal=10^((RTWP*)/10)[mW]
则,上行有效负荷=Itotal(1-a)+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其中:
Itotal(1-a)即底噪+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包括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可以通过RTWP和RSEPS公共测量得到;
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根据上行干扰预测公式来获得,预测公式如下:
ΔI ( dBm ) = I total · C L 1 - η
其中:
Itotal来自NodeB公共测量(RTWP*)
η=1-N0/Itotal
N0为上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
负荷估计因子 C L = ( 1 + i ) · 1 1 + W β · R · α , W=3.84e6[bit/s]
α业务上行激活因子。
i为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因子。
β=10^((Eb/N0)/10),Eb/N0为上行业务品质因素。
R为在线调度E-DCH的GBR速率之和。
步骤202、将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当前上行有效负荷和各自配置的上行负荷门限Threshold(16dB+底噪)进行比较。其中,底噪可以取小区中没有用户时的RTWP测量结果。当本小区的同频邻区中至少有一个小区上行负荷超过门限Threshold(16dB+底噪),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本小区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且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需要配置为500Bits,同时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需要配置为1000Bits,转步骤205。
步骤204、本小区不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即不限制E-DCH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转步骤205。
步骤205、判断步骤203或204中的结果是否和当前实际的Maximum TB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大小(或不配置)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步骤206,否则返回步骤201。
步骤206、RNC触发PHYSICAL SHARED CHANNEL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通知Node B进行重配。然后返回步骤201继续判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以参考12.2k AMR业务的上行等效用户数作为上行负荷的判断依据,所述“上行等效用户数”为根据上行业务速率信息折算成参照某一个标准业务(这里为12.2k AMR业务)的等效用户数目。
设置系统中所有小区的上行等效用户数门限Threshold=20,将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两个区间。然后按如下步骤确定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的配置(或不配置)。如果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则可将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配置为500Bits,而Maximum TB Size otherusers配置为1000Bits。如果不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则说明公共E-DCH传输的最大传输块大小不受限制。
根据上述配置,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荷控制方法完成负荷控制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RNC周期(2s)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以下简称为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的上行等效用户数,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根据下述方法计算得到:
Equivalent Uplink User Number=(effective rate DCH+guaranteed rateE-DCH)/(12.2kbps)
即,根据上行有效速率折算成相对12.2k CS AMR业务的等效用户数。
步骤302、将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当前上行等效用户数和各自配置的上行等效用户数门限Threshold=20进行比较。当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中至少有一个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超过门限Threshold=20,则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本小区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或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且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需要配置为500Bits,同时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需要配置为1000Bits,转步骤305。
步骤304、本小区不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即不限制E-DCH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转步骤305。
步骤305、判断步骤303或304中的结果是否和当前实际的Maximum TB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大小(或不配置)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步骤306,否则返回步骤301。
步骤306、RNC触发PHYSICAL SHARED CHANNEL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通知Node B进行重配。然后返回步骤301继续判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四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方法,以参考12.2k AMR业务的上行等效用户数作为上行负荷的判断依据,所述“上行等效用户数”为根据上行业务速率信息折算成参照某一个标准业务(这里为12.2k AMR业务)的等效用户数目。
设置系统中所有小区的上行等效用户数门限Threshold1和Threshold2,其中Threshold1<=Threshold2,则可依此将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分成(高,中,低)三个区间。每一区间对应不同的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的配置(或不配置),区间越低,最大传输块越大。令:Threshold1=20和Threshold2=40,则具体可按表1所示进行配置。
表1
然后按如下步骤确定Maximum 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Size other users的配置(或不配置)。
根据上述配置,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荷控制方法完成负荷控制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RNC周期(2s)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以下简称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的上行等效用户数,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根据下述方法计算得到:
Equivalent Uplink User Number=(effective rate DCH+guaranteed rateE-DCH)/(12.2kbps)
即,根据上行有效速率折算成相对12.2k CS AMR业务的等效用户数。
步骤402、将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当前上行等效用户数和各自配置的上行等效用户数门限Threshold1和Threshold2进行比较。如果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中至少有一个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超过门限Threshold2,转步骤404,否则转步骤403。
步骤403、如果本小区的所有同频邻区中至少有一个小区上行等效用户数超过门限Threshold1,则转步骤405,否则转步骤406。
步骤404、本小区采用高档等效用户数配置,即Maximum TB Size celledge users为100Bits,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为200Bits。转步骤407。
步骤405、本小区采用中档等效用户数配置,即Maximum TB Size celledge users为500Bits,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为1000Bits。转步骤407。
步骤406、本小区采用低档等效用户数配置,即不需要配置信元Maximum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即不限制E-DCH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转步骤407。
步骤407、判断步骤404、405或406中的结果是否和当前实际的MaximumTB Size cell edge users和Maximum TB Size other users大小(或不配置)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步骤408,否则返回步骤401。
步骤408、RNC触发PHYSICAL SHARED CHANNEL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通知Node B进行重配。然后返回步骤401继续判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五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控制装置,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
负荷统计模块501,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优选的,上述负荷控制装置还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503,用于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优选的,所述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502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
区间确定单元5021,用于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标准值获取单元5022,用于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设置执行单元5023,用于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优选的,所述负荷统计模块501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一统计单元5011,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具体根据如下表达式统计: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第二统计单元5012,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上的一标准业务上行等效用户数或上行用户数。
优选的,上述负荷控制装置可集成于RNC中,由RNC完成相应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负荷控制装置,能够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荷控制方法相结合,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并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实现了根据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灵活调整最大传输块大小,在控制干扰的同时,较大限度的保证了传输速率,解决了现有负荷控制方式灵活性差、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问题。RNC根据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的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动态调整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以控制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用户对邻区上行干扰的方法。在相邻小区上行负荷较高时,通过减少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公共E-DCH传输最大传输块的大小,从而减小对邻区的干扰,即降低系统的上行负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小区前向接入信道(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包括:
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具体为:
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具体根据如下表达式统计: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具体为:
所述RNC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上的一标准业务上行等效用户数或上行用户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具体为:
设置一上行负荷门限值,上行负荷高于该上行负荷门限值的范围对应一较小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上行负荷不高于该上行负荷门限值的范围对应一较大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7.一种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荷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同频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
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情况,设置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邻区的上行负荷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各个区间均对应一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各区间对应的标准值随着上行负荷的递增而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传输块设置模块包括:
区间确定单元,用于分别确定各邻区上行负荷情况对应的区间;
标准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行负荷情况最重的邻区的所处区间对应的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设置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内公共E-DCH用户的最大传输块大小设置为所述最大传输块大小标准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统计模块包括: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的上行有效负荷,具体根据如下表达式统计:
上行有效负荷=上行DCH产生的负荷+非调度E-DCH产生的负荷+非服务E-DCH产生的负荷+邻区干扰产生的负荷+调度E-DCH GBR类业务GBR部分的吞吐量产生的负荷;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支持上行增强CELL_FACH的小区邻区上的一标准业务上行等效用户数或上行用户数。
CN2011102055293A 2011-07-21 2011-07-21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2892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55293A CN102892147A (zh) 2011-07-21 2011-07-21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PCT/CN2012/076634 WO2013010412A1 (zh) 2011-07-21 2012-06-08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55293A CN102892147A (zh) 2011-07-21 2011-07-21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2147A true CN102892147A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3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55293A Pending CN102892147A (zh) 2011-07-21 2011-07-21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92147A (zh)
WO (1) WO201301041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888A (zh) * 2007-02-13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负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431793A (zh) * 2007-11-08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混合时隙中调度增强专用信道负荷的方法
WO2009120632A1 (en) * 2008-03-24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data channel resource usage report
CN101940026A (zh) * 2008-02-06 2011-01-05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链路fach的网络控制吞吐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9C (zh) * 2000-11-28 2004-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同频小区间负载平衡方法及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888A (zh) * 2007-02-13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负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431793A (zh) * 2007-11-08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混合时隙中调度增强专用信道负荷的方法
CN101940026A (zh) * 2008-02-06 2011-01-05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链路fach的网络控制吞吐量
WO2009120632A1 (en) * 2008-03-24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data channel resource usage repor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ssues for EUL in CELL_FA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10412A1 (zh)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6662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方法
CN102833793B (zh) 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CN102740436B (zh)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2075977B (zh) 一种干扰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200501907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daptive antennas to selectively reuse common physical channel timeslots for dedicated channels
CN103096334B (zh) 确定小区扩展偏置边界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7030A (zh)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和方法
CN102843695A (zh) 一种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925185A (zh) 中继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CN101754377A (zh) 一种小区上下行子帧自适应配置方法
CN103391168A (zh) 一种进行干扰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4186A (zh)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3269499B (zh) 一种检测干扰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9253739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in a radio base station
CN103716890A (zh) 一种上行干扰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04412672A (zh) 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网络节点及其中的方法
US8229363B1 (en) Interferer dete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800992A (zh) 频点扰码配置方法、系统和中心仲裁节点
CN104378785A (zh) 一种微小区的上下行子帧重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3907375A (zh) 基于上行检测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2892147A (zh) 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82059B (zh) 一种精细化分配资源的方法、装置及基带处理单元
JP6560753B2 (ja) モバイル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電力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1951644B (zh) 降低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57952B (zh) 为空分复用用户进行物理上行信道功率授权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