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707B -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91707B CN102891707B CN201110205595.0A CN201110205595A CN102891707B CN 102891707 B CN102891707 B CN 102891707B CN 201110205595 A CN201110205595 A CN 201110205595A CN 102891707 B CN102891707 B CN 1028917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eal
- base station
- mode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该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所述终端有多根天线;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所述终端选择MIMO模式。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并提高了系统上行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即多输入多输出)是OFDMA(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MIMO系统中,信号源S(k)经过时空编码后由多根天线发射出去,再经过无线信道,在接收端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在接收端进行时空解码后恢复出原始信号。
MIMO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它将多径天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MIMO技术主要有两种应用:STC(包括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以及SM(SpatialMultiplexing,空间复用)。
分集STC技术同时利用了时间和空间,不提高系统容量,但是提高分集和编码增益,其原理见附图1。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到,输入字符即信息源被分为两组,每组为两个字符。在第一个字符时间内,每组的两个字符[C1,C2]同时从两根天线发送,下一个字符时间内,这两个字符被变换成形式为[-C2*,C1*]再次从两根天线发出。这样接收天线在两个字符时间内就可以收到两个字符的两种不同形式,通过解码技术后还原出的字符正确率与两个字符时间内只收到两个字符的一种形式相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表现为误码率降低,链路的可靠性被提高,进而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在覆盖范围一定且用户的误码率要求一定时,分集增益也可以转化为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如采用更高的调制编码方式等。
空间复用SM技术利用了空间,发送方在一个字符时间内把两个字符同时发送出去,下一个字符时间内再发送另外两个字符。如附图2所示。高速的数据流被分成并行的数据流同时进行发射,此时每根天线的发射数据是不一样的,在接收端再进行空间解调复用,重新组合成高速串行数据流。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系统传输速率和吞吐量。
上行虚拟MIMO,当终端只使用一根发射天线时,只能通过多个终端协作的方式来实现MIMO,即Virtual MIMO技术,含义如图3所示。在使用Virtual MIMO的时候,两个终端各使用一根发射天线,并且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频资源,每个终端的数据和非MIMO模式一样进行编码,交织,调制,映射,调制后的数据子载波按照协议编码成对后发送给基站。两个终端协作实现上行virtual MIMO的方式也叫配对方式,自适应配对是指根据某种方法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MS进行配对,成功配对后,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传输不稳定,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
误包率是周期内传输错误的包与总包数的比值,可以用误包率反映终端当前的信道条件,如果误包率大于一定门限值则认为信道条件恶化,如果周期内的总包数低于门限值,则认为终端没有业务,具体门限值跟实际情况有关。
拥塞反映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实际流量与空口带宽的比值超过门限,则认为系统开始出现拥塞,比值越大,系统越拥塞。拥塞门限值跟实际环境有关。
信道相关性反映信道之间的独立性,可以用相关性系数来表示,即信道矩阵的最小特征值与最大调整值的比值来表示。如果比值为0,则信道全相关,系统将无法区分由各个信道到达的数据;如果比值为1,在信道完全独立,系统可以区分由各个信道达到的数据。如果信道完全独立,那么SM可以成功解码,实际环境中信道是不能完全独立的,只要相关性系统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大于门限值,SM就可以成功解码。门限值跟实际环境有关
随着技术的进步,终端已经突破只支持一根发射天线的瓶颈,若还一直采用虚拟MIMO模式,当出现实时业务流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延时,影响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同理,下行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也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以至少解决上述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终端具有多根天线;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上述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当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基站为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当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基站为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
当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终端已与其它终端配对,上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并为终端选择单天线发射模式。
上述基站为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包括:基站判断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如果否,将终端切换至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上述基站为终端选择接收发射模式包括:基站判断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如果否,将终端切换至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上述方法还包括:基站为终端设置一个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包括: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和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上述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之后,方法还包括:当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基站将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指定值;当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该基站将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指定值;上述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该基站根据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或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的值为终端选择MIMO模式。
上述方法还包括:该基站删除终端的上行实时业务流或下行实时业务流;如果终端所有的上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该基站将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如果终端所有的下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该基站将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
上述实时业务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非请求的带宽分配业务UGS、实时轮询业务RTVR或扩展的实时轮询业务ERTVR。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如下模块:业务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该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该终端具有多根天线;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模式选择模块包括: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为该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该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为该终端选择方式分集模式。
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下行切换子单元,用于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终端切换至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该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上行切换子单元,用于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该终端切换至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通过本发明,采用先确定业务流的类型,再根据类型选择具体的MIMO模式,该方式能够保证终端同时使用多种业务流或动态业务流时,实时业务流的QOS(Quality ofService,即服务质量)可以得到满足,解决了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并提高了系统上行吞吐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STC模式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SM模式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上行虚拟MIMO模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流添加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删除业务流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行MIMO自适应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下行MIMO自适应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随着技术的进步,终端已经突破只支持一根发射天线的瓶颈,上行MIMO除了虚拟MIMO外,还可以实现真正的MIMO,即上行STC、SM等模式,可以根据误包率、拥塞、相关性等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MIMO模式,在保证链路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基于此,提供了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为网络侧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将选择的传输模式通知给终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该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该终端具有多根天线;
步骤S404,该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该终端选择MIMO模式。
本实施例的MIMO模式是基于终端而言的,基站为终端选择传输模式后,针对该终端的数据传输将按照选择的模式进行,基站和终端间传输的数据包括:基站向该终端发送的下行业务流和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上行业务流。一个终端在同一时刻有一种MIMO模式;业务流是基于连接的,一条连接对应一种业务流类型,并且一个终端可以同时具备多种业务流,甚至动态改变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业务流的类型不同,对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实施例通过先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再根据类型选择具体的MIMO模式,该方式能够保证终端同时使用多种业务流或动态业务流时,实时业务流的QOS可以得到满足,解决了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并且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上行吞吐量。
其中,链路的可靠性在空口直接表现为误包率,对于实时业务流,则要求误包率非常小,要用最保险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基站根据业务类型帮助终端选择合适的MIMO模式,分上下行进行处理:基站根据终端当前的下行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合适的下行MIMO模式;根据终端当前的上行业务流类型,决定终端是否启用上行虚拟MIMO;基于此,为了保证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上述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该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当上述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该基站为该终端选择下行接收分集模式;当上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该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该基站为该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
其中,上述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也可以用“MIMOA模式”表示;MIMOA是发射分集,协议中描述为STC。上行与下行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上行用于终端给基站发数据,下行用于基站给终端发数据;
当上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该终端已与其它终端配对,上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对该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并为该终端选择非MIMO模式,例如单天线发射模式。本实施例中的MIMO模式指用多跟天线来进行发数据、接收数据;非MIMO模式指用一根天线来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
为了保证为终端选择MIMOA模式,上述基站为该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包括:该基站判断该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如果否,将该终端切换至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当然,如果是,则保持当前模式不变;同理,上述基站为该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包括:该基站判断该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如果否,将该终端切换至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为了便于随时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本实施例的基站为每个终端设置一个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该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包括: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和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基于此,上述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当基站确定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该基站将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指定值(例如:ture);当确定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该基站将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上述指定值;相应地,基站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基站根据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或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的值为该终端选择MIMO模式。
考虑到有时需要对终端的业务流进行删除操作,为了保证上述标志位反映业务流的真实性,上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删除终端的上行实时业务流或下行实时业务流;如果终端所有的上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基站将上述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如果终端所有的下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基站将上述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当然,也可以在删除上述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后,在该标志位中写入非指定值,例如,如果指定值为ture,则删除指定值后,可以在该标志位中写入false。
由上述方法可知,终端下行出现实时业务流时,如果终端处于MIMO B(空间复用,即SM模式),则切到MIMO A;否则保持终端的下行MIMO模式不变,并且根据下行误包率情况调整终端的DIUC(调制解调码方式)值。终端上行出现实时业务流时,如果终端处于配对状态,则进行拆对处理;如果终端处于上行MIMOB,则切到上行MIMOA;否则保持终端上行MIMO模式不变。
常用的业务类型有五种,分别是UGS(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即非请求的带宽分配业务)、RTVR(Real-time polling service,即实时轮询业务)、ERTVR(ExtendedReal-time polling service,即扩展的实时轮询业务)、NRTVR(Non-real-time pollingservice,即非实时的轮询业务)、BE(Best effort,即尽力而为业务),前三种是实时业务流,后两种是非实时业务流。为了保证实时业务流的实时性以及高可靠性,当终端下行出现实时业务流时,优先使用MIMOA;当终端上行出现实时业务流时,配对的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启用非MIMO传输,上行启用MIMOB的终端切到MIMOA。
上面主要介绍了如何保证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对于非实时业务流,可以按照下述方法选择传输模式:如果终端没有下行实时业务流,则根据下行误包率情况选择合适的下行MIMO模式与DIUC值;如果终端没有上行实时业务流,则根据上行拥塞、上行误包、相关性等选择合适的上行MIMO模式。
上述方法描述多业务流下的MIMO自适应控制流程以及实现方法,即根据终端上行业务流信息,自适应选择上行MIMO模式;根据终端下行业务流信息,自适应选择下行MIMO模式。
假设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为IsRealService,上行业务流标志位为IsULService,终端上行使用实时业务流标志位为ULUsedRealService,下行使用实时业务流标志位为DLUsedRealService。基于此,下面提供几种业务流的模式处理方法。
如图5所示的业务流添加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添加的业务流是否为上行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二,否则进入步骤十。
步骤二:判断是否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九。
步骤三:判断终端上行实时业务流标志是否FASLE,是则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九。
步骤四:将上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置为TRUE,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判断终端是否处于配对状态,是则进入步骤六,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六:进行拆对处理,进入步骤九。
步骤七:判断终端是否处于上行MIMOB,是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九。
步骤八:将上行MIMO模式切到MIMOA,进入步骤九。
步骤九:更新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判断是否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十一,否则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一:判断下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是否为FALSE,是则进入步骤十二,否则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二:将下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置为TURE,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判断终端是否处于下行MIMOB,是则进入步骤十四,否则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四:下行MIMO模式切到MIMOA,进入步骤十五。
步骤十五:更新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六:结束。
如图6所示的删除业务流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删除的是否为上行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二,否则进入步骤八。
步骤二:判断删除的是否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三:判断终端上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是否为TURE,是则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四:判断终端是否已经没有上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五,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五:将终端上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置为FALSE,进入步骤七。
步骤六:报错并进行异常处理,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更新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进入步骤十四。
步骤八:判断是否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九,否则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九:判断下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是否为TRUE,是则进入步骤十,否则进入步骤十二。
步骤十:判断终端是否已经没有下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十一,否则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一:将下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位置为FASLE,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二:报错,并进行异常处理,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更新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进入步骤十四。
步骤十四:结束。
如图7所示的上行MIMO自适应处理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上行MIMO自适应是否使能,是则进入步骤二,否则进入步骤。
步骤二:判断终端是否有上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维持当前的上行MIMO模式不变,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根据上行拥塞、误包率、相关性等选择合适的上行MIMO模式,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结束。
如图8所示的下行MIMO自适应处理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下行MIMO自适应是否使能,是则进入步骤二,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二:判断终端是否有下行实时业务流,是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维持当前下行MIMO模式不变,根据下行误包率选择合适的DIUC值,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根据下行误包率选择合适的下行MIMO模式与DIUC值,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结束。
本实施例根据业务的类型选择传输模式,能够在保证链路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充分利用多天线终端的资源,提高业务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9,该基站包括以下模块:
业务类型确定模块92,用于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该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该终端具有多根天线;
模式选择模块94,与业务类型确定模块92相连,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模块92确定的业务流类型为上述终端选择MIMO模式。
其中,模式选择模块94包括: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上述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为该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上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该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为该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
模式选择模块94还包括:拆对处理模块,用于当上述业务流的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该终端已与其它终端配对,对该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并选择启用非MIMO模式。
优选的,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该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下行切换子单元,用于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该终端切换至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同理,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该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上行切换子单元,用于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该终端切换至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该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为了便于随时确定终端业务流类型,本实施例的基站上设置有一个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该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包括: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和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基于此,上述基站还包括:标志设置模块,用于当确定当前业务流的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将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指定值(例如:ture);当确定当前业务流的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将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上述指定值;相应地,模式选择模块94包括:选择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或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的值选择MIMO模式。
考虑到有时需要对终端的业务流进行删除操作,为了保证上述标志位反映业务流的真实性,上述基站还包括:删除模块,用于删除该终端的上行实时业务流或下行实时业务流;标志修改模块,用于如果该终端所有的上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将上述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如果该终端所有的下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将上述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删除。当然,也可以在删除上述标志位中的指定值后,在该标志位中写入非指定值,例如,如果指定值为ture,则删除指定值后,可以在该标志位中写入false;
本实施例通过先确定业务流的类型,再根据类型选择具体的MIMO模式,该方式能够保证终端同时使用多种业务流或动态业务流时,实时业务流的QOS可以得到满足,解决了实时业务流的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并且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以上实施例根据业务的类型选择传输模式,能够在保证链路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充分利用多天线终端的资源,提高业务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所述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所述终端具有多根天线;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流类型为所述终端选择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流类型为所述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当所述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当所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所述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所述基站为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所述终端已与其它终端配对,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对所述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并为所述终端选择单天线发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包括: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如果否,将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所述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包括: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如果否,将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所述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设置一个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所述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包括: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和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
所述基站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所述基站将所述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指定值;当所述终端的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所述基站将所述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设置为所述指定值;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所述业务流类型为所述终端选择MIMO模式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或所述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的值为所述终端选择MIMO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删除所述终端的上行实时业务流或下行实时业务流;
如果所述终端所有的上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所述基站将所述上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所述指定值删除;
如果所述终端所有的下行实时业务流均被删除,所述基站将所述下行业务流实时性标志位中的所述指定值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业务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非请求的带宽分配业务UGS、实时轮询业务RTVR或扩展的实时轮询业务ERTVR。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业务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业务流类型,所述业务流类型包括实时业务流和非实时业务流,其中,所述终端具有多根天线;
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业务流类型为所述终端选择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
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模块包
括: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流类型为下行实时业务流时,为所述终端选择接收分集模式;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业务流类型为上行实时业务流时,如果所述终端未与其它终端配对,为所述终端选择发射分集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接收分集模式;下行切换子单元,用于所述下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接收分集模式,并更新所述终端的下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所述上行业务模式选择单元包括: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当前所处模式是否为发射分集模式;上行切换子单元,用于所述上行模式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终端切换至发射分集模式,并更新所述终端的上行业务流连接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05595.0A CN102891707B (zh) | 2011-07-21 | 2011-07-21 |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05595.0A CN102891707B (zh) | 2011-07-21 | 2011-07-21 |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91707A CN102891707A (zh) | 2013-01-23 |
CN102891707B true CN102891707B (zh) | 2017-07-18 |
Family
ID=47535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05595.0A Active CN102891707B (zh) | 2011-07-21 | 2011-07-21 |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917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83595B (zh) * | 2013-07-08 | 2017-09-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发射分集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
GB2522046B (en) * | 2014-01-10 | 2021-08-18 |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mode for a cell of a node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5099608B (zh) * | 2014-05-12 | 2018-10-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7900A (zh) * | 2002-10-25 | 2006-01-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Mimo wlan系统 |
CN101141165A (zh) * | 2006-09-05 | 2008-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发射及接收分集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262651A (zh) * | 2008-04-18 | 2008-09-1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宽带无线城域网络中基站的下行数据调度方法和系统 |
KR20100034870A (ko) * | 2008-09-25 | 2010-04-0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운링크 송신 모드를 적응적으로 결정하는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
CN102045817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
-
2011
- 2011-07-21 CN CN201110205595.0A patent/CN1028917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7900A (zh) * | 2002-10-25 | 2006-01-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Mimo wlan系统 |
CN101141165A (zh) * | 2006-09-05 | 2008-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发射及接收分集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262651A (zh) * | 2008-04-18 | 2008-09-1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宽带无线城域网络中基站的下行数据调度方法和系统 |
KR20100034870A (ko) * | 2008-09-25 | 2010-04-0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운링크 송신 모드를 적응적으로 결정하는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
CN102045817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91707A (zh) | 2013-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er et al. | Multi-connectivity as an enabler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An overview | |
CN101682864B (zh) | 用于在切换时进行pdcp重排序的方法和装置 | |
TWI354462B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mimo based communication | |
US2018020542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ing multiple user uplink transmissions | |
CN112399566B (zh) |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150055546A1 (en) |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sharing | |
US9730094B2 (en) | Bursty-interference-awar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
CN101213780A (zh) | 用于协作式编码系统的自适应调制 | |
Chu et al. | Exploiting cooperative relay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s in MIMO ad hoc networks | |
TWI641282B (zh) | 合作式服務集之網路主控裝置與網路通訊方法 | |
CN102891707B (zh) |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 |
Suer et al. | Comparison of multi-connectivity schemes on different layers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 |
WO2021129242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9137071B2 (en) | MIMO system | |
JP2012114584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212003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20002424A1 (en) | Interference pre-cancellation and precoder projection compensation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
CN115348676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940108B (zh) | 蜂窝电信网络中的前传物理层拆分 | |
Realp et al. | A cross-layer approach to multi-user diversity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ystems | |
KR2023006627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853030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24125242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68931B (zh) | 一种上行mimo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46251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6 Address after: No.3, Tonghai Road, chuegang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400 Patentee after: Rudong Dongguang Logis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Shenzhen City,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