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9457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9457A CN102889457A CN2012103372115A CN201210337211A CN102889457A CN 102889457 A CN102889457 A CN 102889457A CN 2012103372115 A CN2012103372115 A CN 2012103372115A CN 201210337211 A CN201210337211 A CN 201210337211A CN 102889457 A CN102889457 A CN 1028894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structure
- working surface
- meshing
- angl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电子装置,操作于工作面,且包括本体、第一及第二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本体的背面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放置于工作面,第一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本体于工作面以及调整本体与工作面所夹角度。第二支撑结构与本体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结构用以调整本体与工作面所夹角度以及本体的底部相对工作面的高度。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实现在无电子装置线材的阻扰下,便利地调整电子装置本体(如显示器)角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透过支撑结构调整其本体与工作面的夹角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A和图1B,图1A和图1B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1例如一体机在市场上的需求可说是越来越普及,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器3以及脚座2,脚座2用以支撑显示器3于台面或桌面上,然而一般一体机显示器的脚座2大都采用相框脚,且此相框脚的作动原理为显示器3是固定件,脚座2是作动件,藉由搬动脚座2并透过锁附在显示器3的背壳5上的铰链结构4来达到调整显示器3角度的功能,使其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得使用需求。但当使用者要自行调整观看显示器3屏幕时,需将手伸到显示器3的后方即背壳5一侧搬动脚座2,又加上一般外部的线材几乎都是设计在显示器3的背壳5上,进而会阻碍使用者的操作,这样不方便的操作方式,会造成消费者的困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实现在无电子装置的线材的阻扰下,便利地实现电子装置本体多个角度调整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操作于工作面,该电子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支撑结构,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该本体的背面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放置于该工作面,该第一支撑结构用以支撑该本体于该工作面以及调整该本体与该工作面所夹第一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相对设置;以及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与该本体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支撑结构用以调整该本体与该工作面所夹该第一角度以及该本体的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高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结构针对该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大于该第二支撑结构针对该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撑结构可相对该本体旋转至收纳于该本体的该底部,使得该底部与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共同支撑于该工作面,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间所夹第二角度为非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若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夹第三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不作动,则该第二支撑结构相对该本体旋转至该第二支撑结构远离该底部的端部垂直于该工作面时,该本体的该底部相对该工作面的高度为最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撑结构通过第二转轴结构与该本体的该底部转动连接,且该第二转轴结构固定于该本体的该底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固定于该本体的该底部,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齿合结构,该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对应该第一齿合结构的第二齿合结构,该第二部分通过该第一齿合结构与该第二齿合结构的结合可绕该第一部分旋转并与该第一部分齿合于多个相异位置,以支撑该本体以多个角度位于该工作面,且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作用于该工作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齿合结构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凹槽,该第二齿合结构为可与该多个凹槽中的任一结合的凸包;或者该第一齿合结构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凸包,该第二齿合结构为可与该多个凸包中的任一结合的凹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若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夹第三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不作动,当该第二支撑结构自其远离该底部的端部垂直于该工作面时的所处位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角度逐渐增大,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该高度逐渐减小;当该第二支撑结构自该位置沿第二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角度逐渐减小,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该高度逐渐减小;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且该第一方向为该底部逐渐远离该第一支撑结构时该本体相对该第一支撑结构的旋转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本体为显示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结构及/或该第二支撑结构的端部设置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于本体底部设置第二支撑结构,当使用者需要调整的角度时,可以选择搬动本体后方的第一支撑结构,或是搬动本体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来达到本体角度的调整,且由于第二支撑结构为旋转支撑,所以其可调节的角度值亦会相对较多。其中在搬动本体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时,不会有外部线材的阻扰,又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本体角度的调整,提高调整的便利性。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2A-图2C所示为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3A、图3B和图3C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支撑结构旋转至不同位置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A-图4C所示为图3A-图3C中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A-图5C所示为图3A-图3C对应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A-图3C,图2A-图2C所示为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图3A、图3B和图3C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支撑结构旋转至不同位置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1,操作于工作面10,工作面10例如为台面或桌面等,电子装置11包括本体13、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14,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14用以支撑本体13。其中电子装置11为显示装置,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是常用的AIO机种、随身可携式显示装置等,而本体13则例如为显示器。第一支撑结构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一端21与显示器13的背面31可转动地连接,例如显示器13的背面31即背壳上固设有第一转轴结构15,而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一端21与第一转轴结构15套接,从而使得显示器13与第一支撑结构12可相对旋转。另外,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二端22放置于工作面10,因而使得第一支撑结构12用以支撑显示器13于工作面10以及调整显示器13与工作面10所夹第一角度。也就是说,第一支撑结构12通过其第二端22放置于工作面10,而显示器13可绕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一端21旋转,从而调整显示器13与工作面10之间的第一角度,例如其俯仰角度。如图2B所示,第一支撑结构12贴靠于显示器13的背面31,亦即显示器13与第一支撑结构12之间的夹角为0,此时,显示器13与工作面10所夹角度为90度。又例如图3A中,第一支撑结构12与显示器13相对旋转后使得第一支撑结构12与显示器夹第三角度,此时显示器13与工作面10所夹第一角度也不再是90度,而是变成了锐角。当然上述说明均是在第二支撑结构14未相对显示器13旋转的基础上进行的,仅为本发明显示装置11所处的其中一种状态。
第二支撑结构14与显示器13的底部3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结构14用以调整本体13与工作面10所夹第一角度以及显示器13的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其中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4与显示器13的底部32的连接方式,例如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结构14可通过第二转轴结构与显示器13的底部32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结构固定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进而使得第二支撑结构14可绕第二转轴结构相对显示器13旋转。另外,也可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设置容置空间,而第二支撑结构14可相对显示器13旋转至收纳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的容置空间,或者贴靠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使得底部32支撑于工作面10与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二端22共同支撑于工作面10,也就是显示器13直接作用于工作面10,此时显示器13的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为最小。而且由于容置空间的设置能够使得不需要第二支撑结构14时第二支撑结构14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而不必要将第二支撑结构14拆除,可避免第二支撑结构14的丢失以及拆解安装时的繁琐。当然,为使第二支撑结构14在其他状态下也能工作,在显示器13直接作用于工作面10的情况下,第一支撑结构12与显示器13间所夹第二角度为非零。当然,若第二转轴结构的下端边缘低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边缘,则当第二支撑结构14旋转至收纳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或是贴靠于显示器13的底部32时,第二转轴结构会支撑于工作面10。另外,第二转轴结构还可包含弹性垫圈及齿槽结构,提供第二支撑结构14旋转定位的功能,即利用弹性垫圈及齿槽结构的设计,可达到将第二支撑结构14旋转至固定位置而定位的功能。
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A-3C所示,第二支撑结构14具有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的一端45固定于本体13的底部32,第一部分41的另一端46具有第一齿合结构43,第二部分42的一端47具有对应第一齿合结构43的第二齿合结构44,第二部分42通过第一齿合结构43与第二齿合结构44结合可绕第一部分41旋转并齿合于多个相异位置,以支撑显示器13以多个角度位于工作面10,且第二部分43的另一端48作用于工作面10。其中,第一齿合结构43可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凹槽,第二齿合结构44为可与多个凹槽中的任一结合的凸包。本实施方式中,为更清楚地说明第一齿合结构43与第二齿合结构44的结合,仅绘示第一齿合结构4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三个凹槽a1、a2、a3,而对应的第二齿合结构44的相对侧分别具有一个凸包b1,其中凸包b1可在第二部分42绕第一部分41旋转的过程中依次齿合于凹槽a1、a2、a3。当然,也可反过来,第一齿合结构43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凸包,第二齿合结构44为可与多个凸包中的任一结合的凹槽;又或者第一齿合结构具有一个凸包,而第二齿合结构具有多个凹槽等。只需要满足在第二部分42绕第一部分41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齿合结构43与第二齿合结构44能结合就可以,而且为实现更精确的调整,可以将这些凹槽或凸包个数增多,且间距减小。
此外,一般来说,第一支撑结构12直接支撑于显示器13的背面,而第二支撑结构14是与显示器13的底部32结合,就作动半径来讲第一支撑结构12的作动半径会远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4的作动半径,所以第一支撑结构12针对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4针对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例如,在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的情况下,旋转第二支撑结构14可使第一角度增大或减小0-15度;而在第二支撑结构14不作动的情况下,旋转第一支撑结构12可使第一角度增大或减小0-60度。所以一般而言,第二支撑结构14可用以作微调使用。当然,上述具体角度仅为示例说明,而并不能以此限缩本发明。
另请同时参见图4A-图5C,图4A-图4C所示为图3A-图3C中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状态示意图,图5A-图5C所示为图3A-图3C对应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前面已经描述过第一支撑装置12与显示器13之间的作动以及关系,因此在此不再重述。另外,本发明可同时调整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14与显示器13之间的夹角,但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发明点,现假设第一支撑结构12与显示器13夹第三角度(如图3A所示状态或位置)且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且较佳地,第三角度不为零,亦即第一支撑结构12与显示器13之间具有夹角。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部分41与显示器13的底部32固定,所以第二部分42相对第一部分41旋转即相当于第二部分42相对显示器13旋转,所以图4A-图5C中仅截取了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的作动图,且图5A-图5C中也仅以一与第一部分41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直线代替显示器13进行说明。请参见图3A、图4A和图5A,此状态或位置下,第二部分42与第一部分41在一条直线上,即未作相对旋转,显示器13通过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14共同支撑于工作面10上,此时,第二部分42中心线与工作面10所夹角度(即夹角)例如为β1,以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结合处为球形结构为例,那么球形结构中心O距离工作面的高度为h1。且此状态或位置下,第一齿合结构43的凹槽a1与第二齿合结构44的凸包b1齿合。
如图3B、图4B和图5B所示,定义显示器13的底部32逐渐远离第一支撑结构13时显示器13相对第一支撑结构的旋转方向为第一方向,亦即为沿附图所在平面的顺时针方向R1,如前所述,在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的情况下,第二部分42(的中心线)自图3A(或图5A)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R2旋转角度θ3至图3B(或图5B)所示位置,此时,第一齿合结构43的凹槽a2与第二齿合结构44的凸包b1齿合,且第二部分42中心线与工作面10所夹角度变为β2,此处β2为90度,球形结构中心O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为h2。由于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第二部分42由图3A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R2旋转至图3B所示位置,必然会使h2大于h1(就几何学而言,第一线段的第一端点位于第二线段上,那么只有在第一线段垂直于第二线段时,第一线段的第二端点距离第而线段的垂直距离才是最大的)。因而若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第二支撑结构14垂直于工作面10时,显示器13的底部32距离10工作面的高度为最大。而第一部分41又是与第二部分42旋转连接且与显示器13固定连接,所以由于h2的增大会使得显示器13的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亦会增大,进而使得显示器13顺时针方向R1旋转角度θ1,其中β2=θ1+β1。因而,如果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那么调整第二支撑结构14与工作面10所夹的角度即可调整显示器13与工作面10所夹第一角度。
请参见图3C、图4C和图5C,在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的情况下,第二部分42(的中心线)自图3B(或图5B)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R2旋转角度θ4至图3C(或图5C)所示位置,此时,第一齿合结构43的凹槽a3与第二齿合结构44的凸包b1齿合,且第二部分42中心线与工作面10所夹角度变为β3,球形结构中心O距离工作面的高度为h3。由于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第二部分42由图3B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R2旋转至图3C所示位置,必然会使h3小于于h2,而第一部分41又是与第二部分42旋转连接而与显示器13固定连接,所以球形结构中心O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减小会使得显示器13的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亦会减小,进而使得显示器13逆时针方向R2旋转角度θ2。其中β3=θ4+β2。其中图5B和图5C中,虚线13表示前一位置的显示器,实线13表示旋转后的位置的显示器。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支撑结构12不作动,当第二支撑结构14自其远离底部32的端部垂直于工作面10时的所处位置(如图3B所示位置)沿第一方向(或顺时针方向R1)旋转时,第一角度逐渐增大,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逐渐减小;当第二支撑结构14自该位置沿第二方向(或逆时针方向R2)旋转时,第一角度也会逐渐增大,底部32距离工作面10的高度也会逐渐减小。
此外,为防止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14放置于工作面10时打滑或不稳,还可于第一支撑结构12及/或第二支撑结构14的端部设置防滑垫。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于本体底部设置第二支撑结构,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本体的角度时,可以选择搬动本体后方的第一支撑结构,或是搬动本体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来达到本体角度的调整,且由于第二支撑结构为旋转支撑,所以其可调节的角度值亦会相对较多。其中在搬动本体底部的第二支撑结构时,不会有外部线材的阻扰,又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本体角度的调整,提高调整的便利性。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操作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
第一支撑结构,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该本体的背面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放置于该工作面,该第一支撑结构用以支撑该本体于该工作面以及调整该本体与该工作面所夹第一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相对设置;以及
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与该本体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支撑结构用以调整该本体与该工作面所夹该第一角度以及该本体的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结构针对该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大于该第二支撑结构针对该第一角度的可调整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结构可相对该本体旋转至收纳于该本体的该底部,使得该底部与该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共同支撑于该工作面,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间所夹第二角度为非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夹第三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不作动,则该第二支撑结构相对该本体旋转至该第二支撑结构远离该底部的端部垂直于该工作面时,该本体的该底部相对该工作面的高度为最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结构通过第二转轴结构与该本体的该底部转动连接,且该第二转轴结构固定于该本体的该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固定于该本体的该底部,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齿合结构,该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对应该第一齿合结构的第二齿合结构,该第二部分通过该第一齿合结构与该第二齿合结构的结合可绕该第一部分旋转并与该第一部分齿合于多个相异位置,以支撑该本体以多个角度位于该工作面,且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作用于该工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合结构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凹槽,该第二齿合结构为可与该多个凹槽中的任一结合的凸包;或者该第一齿合结构为呈弧形排列的多个凸包,该第二齿合结构为可与该多个凸包中的任一结合的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支撑结构与该本体夹第三角度且该第一支撑结构不作动,当该第二支撑结构自其远离该底部的端部垂直于该工作面时的所处位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角度逐渐增大,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该高度逐渐减小;当该第二支撑结构自该位置沿第二方向旋转时,该第一角度逐渐减小,该底部距离该工作面的该高度逐渐减小;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且该第一方向为该底部逐渐远离该第一支撑结构时该本体相对该第一支撑结构的旋转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显示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结构或该第二支撑结构的端部设置防滑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37211.5A CN102889457B (zh) | 2012-09-13 | 2012-09-13 | 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37211.5A CN102889457B (zh) | 2012-09-13 | 2012-09-13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9457A true CN102889457A (zh) | 2013-01-23 |
CN102889457B CN102889457B (zh) | 2014-09-03 |
Family
ID=4753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372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9457B (zh) | 2012-09-13 | 2012-09-13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8945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8654A (ja) * | 1995-10-19 | 1997-05-27 | Daewoo Electron Co Ltd | 傾斜角調節装置 |
CN2814910Y (zh) * | 2005-07-13 | 2006-09-06 | 吕圣富 | 转枢轴定位结构 |
CN201262203Y (zh) * | 2008-09-09 | 2009-06-24 | 昆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左右驱互换的外掣爪式棘轮花毂 |
CN102313116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大角度倾斜的显示装置 |
CN202176886U (zh) * | 2011-08-11 | 2012-03-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US20120212924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2012
- 2012-09-13 CN CN201210337211.5A patent/CN1028894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8654A (ja) * | 1995-10-19 | 1997-05-27 | Daewoo Electron Co Ltd | 傾斜角調節装置 |
CN2814910Y (zh) * | 2005-07-13 | 2006-09-06 | 吕圣富 | 转枢轴定位结构 |
CN201262203Y (zh) * | 2008-09-09 | 2009-06-24 | 昆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左右驱互换的外掣爪式棘轮花毂 |
CN102313116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大角度倾斜的显示装置 |
US20120212924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202176886U (zh) * | 2011-08-11 | 2012-03-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9457B (zh) | 2014-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38002B2 (en) | Pivo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935466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65886B (zh) | 樞軸結構 | |
CN103148087B (zh) |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 |
EP2503210B1 (en) | Support stand | |
US8641301B2 (en) | Camera angle adjustment | |
US20150277488A1 (en) | Hinge having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 |
CN102573352A (zh) | 保护外壳及使用该保护外壳的电子设备组件 | |
JP2015019363A (ja) | 電子装置 | |
US10487977B2 (en) | Suppor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M470482U (zh) | 電子裝置 | |
TWI432128B (zh) |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 |
US1059831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ngle handed operation of an adjustable stand | |
US20070205341A1 (en) | Rotatable apparatus | |
CN104653974A (zh) | 一种多功能支架组件及显示设备套件 | |
CN104135831A (zh) | 可挠式电子装置 | |
US2012026130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assembly | |
TW201348934A (zh) | 電子裝置 | |
CN107508932A (zh) | 一种可折叠屏幕和可折叠手机 | |
US20140001941A1 (en) | Hinge mechanism and clamshell device thereof | |
CN102889457B (zh) | 电子装置 | |
CN102865442A (zh) | 支撑架 | |
TWI748616B (zh) | 顯示裝置 | |
EP3821318B1 (en) |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 |
CN101441394A (zh) | 投影仪调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